结合材料二,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角度,说明应该怎样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投稿:毓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说明怎样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青少年道德建设
的重要思想养分,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青少年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
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我们要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
精髓,积极寻找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结合点,赋予它新的时代气息,使其成为新时
期青少年思想道德规范的基础。
一、家庭要发挥源头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纳于日常生活之中。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其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
的,也是根深蒂固的。重视家庭德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过去作为孩子启蒙的传统
文化教育,现在被许多家庭放置到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落,家长们更加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略
道德的教育,更加重视物质财富而轻视高尚的道德情操,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了。
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的价值观形成时期,其思想品德可塑性很强,对事物的真假优劣辨别能力
不够,因此我们要将中华民族特有之诚信守约、勤劳俭朴、扶弱济贫、尊老爱幼这些传统美
德融入日常情态之中,通过家长们的言传身教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加强青少年品德修养。教
育引导青少年热爱传统文化,丰富历史知识,拓展人文思想,塑造优秀的行为品格都有着重
要的促进作用。另外,家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家
长们也可以通过古典文学沙龙、传统服饰的美学研究、中华戏曲欣赏等来增强自己对传统文
化的感性认识和兴趣,通过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家长学校、亲子互动等活动,进一步促进教
育观念的转变和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增强家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
二、学校要发挥纽带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学校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有着先导与示范作用。由于社会上功利主义的
盛行,使学校的办学方向也要不断地加以调整以迎合社会的需求,重教轻德,重分数,忽视
思想道德建设,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人生观方面做得不够,没有将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学生们普遍存在吃苦耐劳精神差,不善于团结与协作,精神困顿,
缺乏必要的应对生活的精神素养和能力,缺少助人为乐的品质和行为,这无疑与传统价值观
在现行教育中的缺位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学校要立足于“先做人、后成才”的德育观点,
一方面努力推进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程、走进课堂,在校园内营造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良
好风气。
学校要组织编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不同阶段学生特点的中华传统美德教材,
在小学生中讲故事,在中学生中讲规范,在大学生中讲理论,将民间游戏作为学生体育课的
教学内容,让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一个相对合理的地位;要经常播放古
曲、古乐,把古代先贤的语录贴在校园里,把传统教育寓于校园环境、校园文化之中;要整
合团队和政教的力量,形成合力,将团队活动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相结合,与“八
荣八耻”教育相接合,开展中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要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独特的政治优势
和组织优势,
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糅合进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
并通过组织学生社团、
兴趣小组等方式研究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入社
区、引入家庭,因地制宜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
学校要加强与社区少先队工作
委员会联系,把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社区少先队工作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社区的
综合依托优势,开展
“传统游戏节”、“采民俗风、学民间艺、弘民族魂”等丰富多彩的活
动,用优秀传统文化引导、熏陶、感染青少年。指导家庭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召开家长会、
交流会等活动,促进家长素质的提高,用家长素质的提高去带动影响青少年。
三、社会要发挥平台作用,共同营造崇尚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希望
工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和参与,共同为青少
年搭建优秀传统文化平台。
一、要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教育局、教育
科研所、教育学会、高等学校及共青团等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对传统文化进行认真研究和
系统整理,编写教材与课外读物,对学校、家庭、社区传统文化教育进行宏观指导、组织与
管理,组织、指导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组织传统文化教育经验交流;要不断完善传统文
化保护的法律体系,切实做好有关法律条文的司法解释,依法保护传统文化;文化部门要认
真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切实加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
二、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
的作用,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
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要把优秀传统
文化宣传作为重要任务,开设专题、专栏,通过新闻报道、文艺晚会、言论评论、专家访谈、
群众讨论和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多侧面、多角度地宣传介绍优秀传统文化;运用现代传媒
手段和文化经营模式,把我们富有内在特色的传统文化以全新的形象展现在青年人面前,把
优秀传统文化开发、创作、编辑、出版成为青少年喜爱的读物和视听产品,借助童谣、民谚、
民间故事、民谣、卡通、版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激发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各级团组
织和少先队组织要利用各种传统节日开展各种别开生面的活动,
如举办“中华传统经典名篇诵
读比赛”、“青少年文化节”、
“艺术沙龙”等大型活动,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
要整合社会德育资源,加强德育教育基地建设。
宣传部门和教育部门开辟的各类德育教育基
地,应结合实际充实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搞好建设,有组织、有计划、有内容地开展优良
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教育;一些公益设施,如博物馆、名人故居、各种纪念馆,应向青少年
免费开放;加强青少年宫、青年中心等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邀请民间艺人担任志愿辅导老
师,利用双休日及寒暑假开设民俗教育课程,教孩子们绘画京剧脸谱、吹唢
呐、抖空竹,在形式丰富的活动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展现在青少年面前,加大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

识分析

一。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学加以改造或剔除。

1、 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有两传统
2、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影响
3、 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4、 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作用

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加以发展,就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现代化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都不能脱离自己的民族性。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能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能够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具有更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能够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地地发展;能够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形成适应时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3.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人格完善的重要条件。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的根,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根,是一块永不磨蚀的“胎记”。

三、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公私之辩证”是中国传统道德发展演化的一条主线。“公义胜私欲”是道德的根本要求,“公”是作为道德的最高标准。强调在“义”和 “利”发生矛盾时,应当“义以为上”、“先义后利”,“见利思义”,主张“义然后利”,反对“重利轻义”、“见利忘义”。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爱人要从爱旁边的人做起,从爱亲人做起,即孝悌是人之本(孝道),并把这样的爱推广到他人,即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道),能将心比心(恕道)。立足于自己,承认人的差异,主张“合而不同”,“和为贵”,讲求和睦相处,强调社会和谐,“亲仁善邻,国之宝也”。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谦即自谦,虚以处己;敬即敬人,礼以待人。谦敬与礼让是联系在一起的,“恭敬之心,礼也”,“凡人炎所以为人者,礼义也”。同时提醒人们“事思敬”、“不居功”。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含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亦即诚实守信,就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尊重科学,坚持真理,坚守信诺。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荀子·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里讲的“神明”是指人的精神面貌;“圣心”是指一种道德境界。所谓“成德至善”,是说个体的道德品质是一个由一种较低的境界到另一种较高的境界,不断前进而逐渐趋于“至善”的过程。——“存之又存,相乃不舍”,逐渐地但无止境地趋于“至善”。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中国历史上的儒、墨、道、法各家都认为,在塑造人格的过程中,最重要是就是奋发向上、切磋践履、修身养性。此外还有廉洁自律、宽厚待人、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师敬业,以及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舍生取义、见义勇为、奋发图强等。

四、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自从1919年“五四”运动第一次中西文化大碰撞以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以及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伦理道德文化,一直是我们在文化和道德建设上进行战略选择的一个重大而无法回避的问题。虽然我们作出了正确的分析和回答,但直到现在所谓新自由主义、“全盘西化论”和新复古主义、儒家救国论仍然不绝于耳,成为当今意识形态领域里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必要旗帜鲜明地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原则态度,澄清理论是非,扫除思想障碍。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①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之;②在按社会主义的要求和建设的需要,做好取舍和创造性的转化之;③要通过分析、鉴别、取舍和改造,剔除那些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成分,继承那些反映普遍性、共同性和一般性道德要求,对我们今天的道德实践仍然具有指导意义的积极内容。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一种是文化复古主义思潮;另一种是全盘西化的思潮。这两种思潮在对待道德问题上都割裂了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以及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无论是复古论还是全盘西化论,都对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道德文化的进步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发展和道德进步,除了要注意继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和道德的优良传统之外,还必须积极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优秀成果。在对待其他民族或国家的道德文明成果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什么是3+2+1的新高考模式?
“3+1+2”模式中,学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考试时不分文理,所有考生的考试试卷完全一致。而传统文理分科的数学考试科目,试卷的内容和难度不同。 广东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与意义:回顾高考40多年,考试招生一直作为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影响社会发展以及学生自身求学。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唯分数...

请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语文试题改革的举措。
《越野滑雪》,小说长于对滑雪的精彩描述和主人公细微的心理描写,试题由此出发,引导学生突破传统阅读惯性...需要学生准确解读全部阅读材料,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并对材料准确理解、分析和综合,同时需要学生知道定义的...二是不回避热点话题。以写作试题为例,疫情防控、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都是备考过程中普遍关注的热点,这些...

历届历史中考经典题
材料二 :材料三 : “一碗水,半碗泥”。这是黄河中游水质的真实写照。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形成了珠江三角洲等工业基地。材料五:青藏铁路将于 2006 年 7 月试运行,预计到 2010 年进出青藏地区 75% 的货运量将由该铁路承担。问题一: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哪一...

结合材料,说明在推动我国文化发展过程中应怎样处理好古今中外文化的关系...
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要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文化开放水平。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结合材料,说明在推动我国文化发展过程中应怎样处理好古今中外文化的关系?①要处理好文化...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阐释新中国教育的几次重大转变并分析转变的原因_百 ...
一方面认识到教育对个人生活能力的培养、对社会生产发展的适应的重要意义,从观念上解决了改革教育结构,...第二,教育普及有所发展。第三,学校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学校教育中开始推行白话文和国语,中等教育...其中,“社会的改良全赖学校”的观点和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正符合了教育救国和改革传统...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网络在传统文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在传播理念方面,网络的出现为真正意义上的即时传播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现实可能,大大丰富了即时传播的自由度,无限扩大了终端的自主选择权。在文化传播模式方面,传统文化的传播模式是单向的,即信源——物质载体——受众,而网络传播的模式是交互式的,即信源——网络——终端。二、网络文化核心理念对民族...

(有材料)根据材料分析,汉代教育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万木草堂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特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作用。(6分)材料三:1911年清华学校成立,1928年改建为清华大学。1934年,清华大学发展为包括文、法、理、工四个学院十六个系的综合性大学。文、法、理三院大一不分系,开设共同的必修课程,意在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社会和...

传统文化作文教案
不止是品对联,其实,我们还可以从其它许多艺术形式中看到璀璨的民族传统文化:诗歌、绘画、书法、文房四宝、茶艺、京剧、刺绣、民俗节日、剪纸、皮影戏……你...2、准备材料 。 3、节目排练 。 四、班会活动过程: (一) 举文言名句。 甲: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是句俗语,常强调做任何...

如何把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
同时,采用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也能够为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和推广提供有力的支持。例如,在建筑领域,可以采用传统中国古建筑的外立面,但使用现代化的建筑材料和技术进行装修和结构加固,从而发挥现代设计优化空间的优势,达到更合理、更符合人性化体验的设计。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设计理念 对于传统文化...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推崇节俭...
养成节俭消费意识,需要长期的引导。(每点3分,共9分) 试题分析:(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推崇节俭,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崇俭抑奢”在文化生活角度,应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去考虑。并通过结合材料展开来表述。(...

马塘区19580031975: 结合材料二,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角度,说明应该怎样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苑桂金芪:[答案] 一.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

马塘区19580031975: 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现代继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现代继承与发展 -
苑桂金芪: 各级政府部门自上而下的提倡、重视、发展.教养人们重视传统,让人们明白,没有传承就没有传统,没有传统就没有民族,没有民族就没有国家.没有传统就没有底蕴、没有自我、没有根基!提倡知道、传承传统为荣,不知道、不提倡传统为...

马塘区19580031975: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谈谈作为90后应该怎样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
苑桂金芪: ①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保持发展中华文化的民族特性,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②立足于社会实践,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④克服“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马塘区19580031975: 如何处理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
苑桂金芪: (1)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该民族世世代代的创造和智慧,是该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复兴,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离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发展就是...

马塘区19580031975: 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说明如何使中部的区域文化''古''得更灿烂''红''得更加辉煌 -
苑桂金芪: 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既要欢迎国内外优秀文化在当地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区域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文化影响力.(2分) ②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古'得更加灿烂”;对红色文化要结合时代特点发扬光大,使其“'红'得更加辉煌”(2分)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实现文化创新,既要做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同时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马塘区19580031975: 运用"文化继承性和文化发展"的知识,分析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乡 -
苑桂金芪:[答案]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知识,分析科学对待文化传统.(10分) ①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4分) ②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

马塘区19580031975: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怎样的 -
苑桂金芪: 这里只要结合材料,把握住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就行.

马塘区19580031975: 如何处理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如何处理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苑桂金芪: (1)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该民族世世代代的创造和智慧,是该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复兴...

马塘区19580031975: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如何让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
苑桂金芪: 首先要继承传统的文化,因为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中国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中国的智慧礼仪文化受到了世界各族人民的赞扬好评. 继承传统,还要发扬传统,就是好的方面加大弘扬,进一步突出,比如儒家讲的----"仁义礼智信"就要广泛推广,这是中国文化的精义,这是中国儒家的精华,也是现代社会同样应该具有的美德. 也要适当的抛弃一部分不好的方面.

马塘区19580031975: 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
苑桂金芪: ①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需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同时,要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在唯物论部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在认识论部分,需要在实践中,发展文化.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过程,文化创新既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又要体现时代精神,在辩证法中,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4.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要坚持批判精神,创新意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