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些纸

作者&投稿:剑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都有哪些纸~

桑皮纸,古时又称“汉皮纸”, 起源于汉代。其以桑树皮为原料,故称桑皮纸。古皖国(今安徽)及新疆等地出产。古皖国(今安徽)及新疆南部和东部气候炎热,水土资源丰富,宜于农桑,自古民间便有植桑采果的传统。桑皮纸是用当地的桑树皮为原料制作的一种纸。桑树遍野,为桑皮纸的制作提供了原料保障。桑皮纸,最大特点是柔嫩、防虫、拉力强、不褪色、吸水力强,主要用于书画、装裱、包扎纸币、制伞、制鞭炮和文化工艺品。
蔡侯纸,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品的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用树皮、破鱼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这种纸很便宜,质量高,原料又很容易找到,所以逐渐被普遍使用。
宣纸,是中国传统的古典书画用纸,是中国传统造纸工艺之一。因唐代泾县隶属宣州管辖,故因地得名宣纸,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宣纸的原材料主要是青檀,配料是稻草等农产品。
竹纸,用嫩竹做原料制成的纸。南宋时我国南方已盛产竹纸,王安石、苏东坡等都喜欢用竹纸写字,认为竹纸墨色鲜亮,笔锋明快,当时受到 许多文人墨客的仿效,从而促进了竹纸的发展。宋代不但盛产竹纸,而且开始用稻、麦草造纸。北宋苏易简《文房四谱》中记载了浙江人以麦、稻杆做纸浆及与油藤配用造纸。

  造纸的主要源料多为植物纤维,以竹与木为主,木之纤维柔韧,制成之纸,吸墨较强;竹之纤维脆硬,所制之纸,吸墨性较弱,故以此分为两大类:

  弱吸墨纸类:

  多系竹纤维制成,纸面较光滑,墨浮于表面,不易慢开,所以色彩鲜艳。以牋纸类为主,如澄心堂纸、泥金牋,还有今之洋纸也属之。

  澄心堂纸:

  为南唐李后主所使用之名纸,与廷圭墨齐名。特性平滑紧密,有「滑如春冰密如玺」之称,为弱吸墨纸之上品,差一点的称玉水纸,次差的称冷金牋。「轻脆」,即其特性。

  蜀牋:

  据说西蜀传蔡伦造纸古法,所产蜀牋,自唐以来颇富盛名,如薛涛牋、谢公牋等。据说其地水质精纯,故其纸特优。「谢公牋」以师厚创牋样得名,因有十色,又称十色牋。「薛涛牋」则因涛得名,但此种彩色牋纸,虽系遵古法制成,染色易败,不能传久,为应酬把玩罢了。

  藏经纸:

  藏经纸乃佛寺用以书写或印制佛经者,又名金粟牋,有黄白两种。

  明清人常用之泥金牋、蜡牋,今天已很少见,冷光牋虽为表光之最下者,也很少见了。今天一般都用日本制的鸟子纸,但价格昂贵,又不能持久,实在也并不实用。

  强吸墨纸类:

  多系木质纤维所制,吸墨性强,表面生涩,墨一落纸,极易漫开,书写常加浆或涂蜡,光彩不若牋纸鲜明,较为含蓄,以宣纸类为主。虽然较晚出现,但今已取代牋纸,成为最名贵的书写用纸。

  宣纸与彷宣:

  今日最名贵之书写用纸便是玉板宣了。玉板宣,合桑、短节木头、稻杆与檀木皮以以石灰浸之制成,吸墨性最强,质地最优。宣纸以安徽宣城而得名,但宣城本身实不产纸,而是周围诸地产纸,皆以宣为散集地的原因。

  继续来讲名贵的玉板宣。这种纸可不是人人有办法用的,因为它非常吸墨,所以运笔过慢的人,用的就很辛苦了:只要笔稍停,墨就会渗出来,形成一个大大的墨团!但也有人利用它的特性,写出别有风味的字,像包世臣的淡墨书,齐白石的大笔写意画等。

  因为宣纸过于吸墨难写,所以就有人加以改良:或用砑光,或加胶矾,还有加浆而成的。经过改良之后的宣纸吸墨性略减,比较容易书写。

  毛边纸、元书纸与棉纸:

  宣纸昂贵,一般习字时多用毛边纸。这种纸本来是用于印书的,但因为纸质好,有人买了书之后裁来练字,所以称为「毛边纸」。此纸所用原料,以竹为主,色呈牙黄,质地精良,和我们今天中小学生习字簿所用的机器制毛边纸有很大的差距。元书纸和毛边纸近似,但今已无闻。本省所制的棉纸也可以算是这一类,质地渐佳,颇具韧性,价格亦不甚贵,可以做为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经为历史上的文化传播立下了卓著功勋。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有的光彩。古纸在留传下来的古书画中尚能一窥其貌。

  在纸张发明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是采用什么来作为记事材料的呢?根据文献和实物资料,最早的人们是采用结绳来记事的,遇事打个结,事毕解去。后来又在龟甲兽骨上刻辞,所谓“甲骨文”。在青铜产生以后,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义,即“金文”或“钟鼎文”。再后,将字写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称“竹木简”,如较宽厚的竹木片则叫“牍”。同时,有的也写于丝织制品的嫌帛上。先秦以前,除以上记事材料外,还发现了刻于石头上的文字,比如著名的“石鼓文”。

  一般人们皆知,纸是在东汉由蔡伦发明的。但近年的考古发掘,却对此提出了疑问。随着西北丝绸之路沿线考古工作的进展,许多西汉遗址和墓葬被发现,其中也不乏纸的遗物。这些右纸均据其出土的地点而被冠名。

  从目前出土古纸自身的年代顺序,可以分别排列为: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灞桥纸、悬泉纸、马圈湾纸、居延纸,西汉晚期的旱滩坡纸。这些纸不但都早于蔡伦纸,而且有些纸上还有墨迹字体,说明已用于文书的书写。

  考古发现,在中国西汉初年就出现了比较成熟的纸,[6]如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灞桥纸、悬泉纸、马圈湾纸、居延纸,西汉晚期的旱滩坡纸。一些纸上的墨迹字体说明当时已用于文书的书写。[7]纸发明后,逐渐改变了“简重而帛贵”的现状,[8]在促进人类文明进程同时,使中国书法寻找到最好的载体和表达方式,并促成其成为一门重要的东方艺术。


  二 书画用纸的历史拓展


  汉代蔡伦全面发展和革新的造纸术开始用于书契,这段时期基本上是帛与纸兼用。东汉末(公元 185年左右),书法家左伯发展了“蔡侯纸”而创出了被人称为“研妙辉光”的“左伯纸”,并多为书法家采用,使书法家用纸书情达意获得新的推进。对此,唐代张怀瓘有评论说:“左伯字子邑,山东东莱人,特工八分。擅名汉末,又甚能作纸”。[9]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张的运用开始更为自觉,纸的用量逐渐超过帛简。[10]因时代久远,魏晋时期的纸张大多不可考。到了晋代(公元4世纪),纸已成为书法家主要的书写材料,纸写本大量增加。书法大家钟繇、王羲之等大多用纸恣意书写。刘义庆撰《世说新语》说:“王羲之书兰亭序用蚕茧纸,纸似革而修也”,清晰地说明王羲之书写《兰亭序》用的是蚕茧纸,[11]从而得以自由书写高迈精神并获得飘逸跌宕的艺术精品。蚕茧纸的特征为写字后墨透纸背,光滑爽利。现在已很难见到晋代蚕茧纸,所能见到的是宋代的蚕茧纸,纸色浅黄类似茧丝外观,槠皮加工而并非蚕茧所造,纸质很薄而正面光滑,纤维交织均匀,抗虫蛀寿命长,实为纸中上品。唐代韩愈《石鼓歌》说:“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说明在王羲之时代,书法家用纸写书法已经比较普遍。唐·蔡希综说:“陶隐居云:‘右军此数帖,皆笔力鲜媚,纸墨精新,不可复得’。”[12]这一时代的画家,仍然用绢作画,选用纸张作画是更晚一些的时代了。[13]晋南北朝的纸多为麻料制成,如晋代陆机《平复帖》就为麻纸所书。米芾《书史》考证古代名书法家所写字帖用纸,晋南北朝以麻纸粘纸为主,所写的大量经文基本上纸本,纸张对文化的传播和普及作用巨大。(图例:东晋陆机《平复帖》,麻纸本;晋代《法华经》残卷,麻纸写本;《律藏初分》(西凉建初十二年,416年,麻纸写本)。

  唐五代进一步扩大书法用纸的品种,如用麻类、诸树皮、桑皮、藤皮及少量其他皮料。唐代韩滉《五牛图》卷、唐代杜牧《张好好诗》卷,皆为纸本麻料,纸质光滑,质量甚佳。其时纸张的种类甚多,诸如麻纸、格纸(或名香纸)、剜藤纸、桑根纸、网纸、由拳藤纸、茧纸、密香纸等,皆为书家所喜爱。澄心堂纸代表了唐五代书画纸的高水平,为南唐李后主所使用之名纸,与廷圭墨齐名,平滑紧密,吸墨较弱,有“滑如春冰密如玺”之称。马宗霍《书林藻鉴》载:“唐代书家之盛,不减于晋。专立书学,实自唐始”。米芾《书史》中记载鉴定澄心堂纸真伪的方法:“古澄心堂水洗浸一夕,明铺于床上,浆硬已去,纸复元性”。唐代还有一种较厚的纸称“硬黄纸”。唐人《临王羲之快时晴雨帖》就是使用的硬黄纸。唐人写经大多数是用黄柏水染成的黄色纸本。赵希鸽《洞天清录集》“硬黄纸唐人用以书经,染以黄基,取其辟以其流加浆,泽劳而滑,故善书者,多取以作字”。明代唐寅《六如居士画谱》说:王思善云:“唐有硬黄纸,唐人以黄pi染之,取其辟蠹,其质如浆,光泽莹滑”。[14](图例:唐官方文书,硬黄纸;唐韩滉《五牛图》,桑皮纸;唐杜牧《张好好诗》,麻纸本;唐冯承素《兰亭序》神龙年间摹本,皮纸本)

  宋元时期已经有了砑花纸和粉笺纸。北宋李建中《同年帖》,纸有中等帘纹,本幅后边有一条砑花纸,这是我们见到过的最早的砑花纸;北宋薛绍彭《元章召饭帖》所用的纸是最早的粉笺纸。元代的纸与宋代差别不大,造纸方法已趋成熟,诸纸皆备。(图例:宋赵佶《夏日诗》,皮纸本;宋苏东坡《人来得书帖》, 构皮纸本;宋米芾《苕溪诗》卷,楮皮纸本;宋李建中《同年帖》,水纹纸本;宋《大方广佛华严经》,藏经纸本;宋杨无咎《四梅图》(局部)桑皮纸本;宋《文选》,皮纸印本;元朱德润《秀野轩图》(局部)皮料纸)》

  明承元代造纸技术。明初宣德皇帝朱瞻基的书画,所用之纸被称为宣德笺,这种纸光滑洁白,细润耐用。明初有大片洒金纸,明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的小金片和金星纸,明代后期、清代初期又发展为泥金笺。明代高丽镜面笺纸大量运用,文征明的《行书诗》卷本幅质地为高丽镜面笺纸,明代后期董其昌喜用这种纸,纸光滑细润,作书绘画,得心应手。(图例:明万历间羊脑签纸;明万历间磁青纸)

  到了清代,纸张品类的之繁盛,可谓蔚为大观:“凡举侧理纸、赫号纸、松花纸、凤尾纸、香皮纸、玉屑纸、蔡伦纸、澄心堂纸、桃花笺纸、鱼卵纸、蓝纸、左炎右刀藤笺纸、麻面纸、滕骨纸、金花纸、乌丝纸、白藤纸、白麻纸、黄麻纸、洪儿纸、百韵笺纸、青白笺纸、金凤纸、鱼肌签纸、雁头签纸、鄱阳白纸、女儿青纸、硬黄纸、红签纸、松皮纸、芨皮纸、霞光纸、布头签纸、左水右完花签纸、小签纸、麦光纸等三十六种”。[15](图例:清康熙皇帝御笔,皮纸本;清乾隆皇帝御笔,仿金粟山藏经纸;清《佛说无量寿经》瓷青纸泥金写本;清刘墉《久安室妙墨》,罗纹纸;清吴让之《墨竹图》,蜡签本;清吴凤藻行书七言联,黄蜡签纸;清孙星衍篆书七言联,洒金宣纸;清曾国藩行书,洒金蜡签纸;清冯桂芬书法,开化纸;清郭尚先册页,洒金宣;清翁方纲书法,梅花玉版笺;清刘统勋书法,仿澄心堂纸;清徐桢花鸟扇面,罗纹洒金宣纸;清郑孝胥信札,秋菊笺纸;民国蔡元培行书七言联,宣纸;民国王仁俊信札,虎皮宣纸;民国吴湖帆行书联,玉版宣纸;现代徐悲鸿对联,罗纹纸)。


  简单的结语:书法与纸互动的意义

  随着文字书法和纸张历史的演进,纸张在书法创作中大量应用,并不断发明创造新的形式和新的质料。使得书法家们心手双畅,抒情达意,创作出中国历史长河的中的书法精品。加之,东西方交流的增加和畅通,纸张的制造不但在中国达到鼎盛和空前普及,而且传播到朝鲜半岛、日本、中亚阿拉伯、开罗等地,对东南亚、中亚和欧洲文明发展中的纸张使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东方书法艺术与纸张的互动和世界性传播,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东晋 陆机《平复帖》 麻纸
  晋代 《法华经》残卷 麻纸写本
  麻纸写本《律藏初分》(西凉建初十二年,416年)
  唐代 官方文书 硬黄纸?
  唐代 韩滉《五牛图》桑皮纸
  唐 杜牧《张好好诗》卷 麻纸
  唐 杜牧《张好好诗》卷 麻纸
  唐 冯承素《兰亭序》神龙年间摹本 皮纸
  北宋 米芾《苕溪诗》卷 楮皮纸
  北宋 书东坡《人来得书帖》 构皮纸
  宋蔡襄 澄心堂帖行书
  北宋 赵赵佶《夏日诗》 皮纸
  北宋 李建中《同年帖》水纹纸
  宋 《大方广佛华严经》 藏经纸
  宋代 《文选》五臣注 皮纸印本
  南宋 杨无咎《四梅图》(局部)桑皮纸
  元 朱德润《秀野轩图》(局部)皮料纸
  明万历 羊脑签纸 黑如漆明如镜 写经
  明万历 磁青纸
  康熙皇帝御笔 皮纸
  清乾隆 瓷青纸泥金写本《佛说无量寿经》
  乾隆皇帝御笔 仿金粟山藏经纸
  清乾隆 刘墉 久安室妙墨 罗纹纸
  清 翁方纲书法 梅花玉版笺
  清 成亲王书法 黄蜡签纸
  清乾嘉间 吴让之墨竹图 蜡签
  清嘉庆 吴凤藻行书七言联 黄蜡签纸
  清嘉庆 孙星衍篆书七言联 洒金宣纸
  清道光 冯桂芬书法 开化纸
  清道光 郭尚先册页 洒金宣
  清咸同年 曾国藩行书 洒金蜡签纸
  清代 刘统勋书法 仿澄心堂纸
  清末 徐桢花鸟扇面 罗纹洒金宣纸
  清代 郑孝胥信札 秋菊笺纸
  民国 蔡元培行书七言联 宣纸
  民国 王仁俊信札 虎皮宣纸
  民国 徐悲鸿对联 罗纹纸
  民国 吴湖帆行书联 玉版宣纸

  灞桥纸:
  1957年,在西安市东郊的灞桥,出土了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古纸。出土时,这是一叠纸片,有大有小,最大的有10×10厘米,最小的有3×4厘米,米黄色。经过反复科学检验,发现它主要是由大麻和少量苎麻的纤维制成的,也就是说,这是“植物纤维纸”。这座古墓最迟不晚于汉武帝时,即前140年至前87年,因此可以断定,在二千多年前,即公元前2世纪,我国已经生产并使用植物纤维纸了。这种灞桥纸,是考古发掘出来的世界上最早的纸。
  蔡伦纸:
  蔡伦,汉代造纸术发明家,字敬仲。桂阳(今湖南郴州市)人。明帝永平十八年(75)入宫为宦。东汉章和元年(87),任尚方令。元兴元年(105)发明造纸术。他总结前人经验,始有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造纸,称“蔡侯纸”,对改革和推广造纸术有很大贡献,后世传为造纸术的发明者。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世界文化的传播、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左伯纸:
  在蔡伦以后,别人又不断把他的方法加以改进。蔡伦死后大约八十年(东汉末年)又出了一位造纸能手,名叫左伯。他造出来的纸厚薄均匀,质地细密,色泽鲜明。当时人们称这种纸为“左伯纸”。可惜历史上没有把左伯所用的原料和制造方法记载下来。
  藤纸:
  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纸技术进一步提高,造纸区域也由晋以前集中在河南洛阳一带而逐渐扩散到越,蜀,韶,扬及皖,赣等地,产量,质量与日俱增。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名目繁多。剡溪有以藤皮为原料的藤纸,纸质匀细光滑,洁白如玉,不留墨。

  附:纸的历史

  纸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之一,它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一起,给我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技术的基础。纸的发明结束了古代简牍繁复的历史,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在上古时代,祖先主要依靠结绳纪事,以后渐渐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甲骨来作为书写材料。后来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即简牍)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木太笨重,于是便导致了纸的发明。 据考证,我国西汉时已开始了纸的制作。1957年陕西省博物馆在西安东郊灞桥附近的一座西汉墓中,发掘出了一批称之为"灞桥纸"的实物,其制作年代当不晚于西汉武帝时代。之后在新疆的罗布淖尔和甘肃的居延等地都发掘出了汉代的纸的残片,它们的年代大约比东汉建初至元兴年间的宦官蔡伦所造的纸要早150年至200年。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纸的发明虽很早,但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政府文书仍是用简牍,缣帛书写的。至献帝时,东莱人左伯又对以往的造纸方法作了改进,进一步提高了纸张质量。他造的纸洁白,细腻,柔软,匀密,色泽光亮,纸质尤佳,世称"左伯纸",其中尤以五色花笺纸,高级书信纸为上。

  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纸技术进一步提高,造纸区域也由晋以前集中在河南洛阳一带而逐渐扩散到越,蜀,韶,扬及皖,赣等地,产量,质量与日俱增。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名目繁多。如竹帘纸,纸面有明显的纹路,其纸紧薄而匀细。剡溪有以藤皮为原料的藤纸,纸质匀细光滑,洁白如玉,不留墨。东阳有鱼卵纸,又称鱼笺,柔软,光滑。江南以稻草,麦杆纤维造纸,呈黄色,质地粗糙,难以书写。北方以桑树茎皮纤维造纸,质地优良,色泽洁白,轻薄软绵,拉力强,纸纹扯断如棉丝,所以称棉纸。蔡伦造纸的原料广泛,以烂鱼网造的纸叫网纸,破布造的纸叫布纸,因当时把鱼网破布划为麻类纤维,所以统称麻纸。

  为了延长纸的寿命,晋时已发明染纸新技术,即从黄蘖中熬取汁液,浸染纸张,有的先写后染,有的先染后写。浸染的纸叫染潢纸,呈天然黄色,所以又叫黄麻纸。黄纸有灭虫防蛀的功能。

  隋唐时期,著名的宣纸诞生了。在宣纸的主要产地安徽宣州有这么一个传说:蔡伦的徒弟孔丹,在 皖南以造纸为业,他一直想制造一种特别理想的白纸,用来替师傅来画像修谱。但经过许多次的试验都不能如愿以偿。一次,他在山里偶然看到有些檀树倒在山涧旁边,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蚀得腐烂发白。后来他用这种树皮造纸,终于获得成功。由此可以断定:利用树皮制造宣纸,在唐朝时候就比较盛行了。唐代写经的硬黄纸,五代和北宋时的澄心堂纸等,都是属于熟宣纸一类。嗣后宣纸一直是书写,绘画不可缺少的珍品,到明清以后,中国书画几乎全用宣纸。

  同时,由于发明了雕版刷术,大大刺激了造纸业的发展,造纸区域进一步扩大,名纸迭出,如益州的黄白麻纸,杭州,婺州,衢州,越州的藤纸,均州的大模纸,蒲州的薄白纸,宣州的宣纸,硬黄纸,韶州的竹笺,临州的滑薄纸。唐代各地多以瑞香皮,栈香皮,楮皮,桑皮,藤皮,木芙蓉皮,青檀皮等韧皮纤维作为造纸原料,这种纸纸质柔韧而薄,纤维交错均匀。

  唐代在前代染黄纸的基础上,又在纸上均匀涂蜡,经过砑光,使纸具有光泽莹润,艳美的优点,人称硬黄纸。还有一种硬白纸,把蜡涂在原纸的正反两面,再用卵石或弧形的石块碾压摩擦,使纸光亮,润滑,密实,纤维均匀细致,比硬黄纸稍厚,人称硬白纸。另外政治家填加矿物质粉和加蜡而成的粉蜡纸;在粉蜡纸和色纸基础上经加工出现金,银箔片或粉的光彩的纸品,称做金花纸,银花纸或金银花纸,又称冷金纸或洒金银纸;还有 色和花纹极为考究的砑花纸,它是将纸逐幅在刻有字画的纹版上进行磨压,使纸面上隐起各种花纹,又称花帘纸或纹纸,当时四川产的砑花水纹纸鱼子笺,备受文人雅士的欢迎。另外,还出现了经过简单再加工的纸,著名的有薛涛笺,谢公十色笺等染色纸,金粟山 经纸,以及各种各样的印花纸,松花纸,杂色流沙纸,彩霞金粉龙纹纸等。

  五代制纸业仍继续向前发展,歙州制造的澄心堂纸,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认为是最好的纸;此纸"滑如春水,细密如蚕茧,坚韧胜蜀笺,明快比剡楮"。这种纸长者可五十尺为一幅,自首至尾匀薄如一宋代继承了唐和五代的造纸传统,出现了很多质地不同的纸张,纸质一般轻软,薄韧,上等纸全是江南制造,也称江东纸。纸的再利用开始于南宋,以废纸为原料再造新约,人称还魂纸或熟还魂纸,具有省料,省时,见效快的特点。

  元代造纸业凋零,只在江南还勉强保持昔日的景象。到了明代,造纸业才又兴旺发达起来,主要名品是宣纸,竹纸,宣德纸,松江潭笺。清代宣纸制造工艺进一步改进,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纸。各地造纸大都就地取材,使用各种原料,制造的纸张名目繁多,在纸的加工技术方面,如施胶,加矾,染色,涂蜡,砑光,洒金,印花等工艺,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各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推崇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 色以鲜明静穆为主。康熙,乾隆时期的粉蜡笺,如描金银图案粉蜡笺,描金云龙考蜡笺,五彩描绘砑光蜡笺,印花图绘染色花笺,三色纸上采用粉彩加蜡砑光,再用泥金或泥银画出各种图案。笺纸的制作在清代已达到精美绝伦的程度。

  另外,我国从晋代开始朝廷就从邻国接受贡纸,如南越进贡的侧理纸(或称苔纸),是以海苔为原料,加上味甘,大温,无毒的侧理制成的越南纸。朝鲜进贡的高丽纸,鸡林纸为历代统治者所喜爱。到清代则有朝鲜的丽金笺,金龄笺,镜花笺,竹青纸,越南的苔笺,日本的雪纸,奉书纸,西方的金边纸,云母纸,漏花纸,各色笺纸,回回各色花纸等。

考古发现,在中国西汉初年就出现了比较成熟的纸,[6]如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灞桥纸、悬泉纸、马圈湾纸、居延纸,西汉晚期的旱滩坡纸。一些纸上的墨迹字体说明当时已用于文书的书写。[7]纸发明后,逐渐改变了“简重而帛贵”的现状,[8]在促进人类文明进程同时,使中国书法寻找到最好的载体和表达方式,并促成其成为一门重要的东方艺术。

二 书画用纸的历史拓展

汉代蔡伦全面发展和革新的造纸术开始用于书契,这段时期基本上是帛与纸兼用。东汉末(公元 185年左右),书法家左伯发展了“蔡侯纸”而创出了被人称为“研妙辉光”的“左伯纸”,并多为书法家采用,使书法家用纸书情达意获得新的推进。对此,唐代张怀瓘有评论说:“左伯字子邑,山东东莱人,特工八分。擅名汉末,又甚能作纸”。[9]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张的运用开始更为自觉,纸的用量逐渐超过帛简。[10]因时代久远,魏晋时期的纸张大多不可考。到了晋代(公元4世纪),纸已成为书法家主要的书写材料,纸写本大量增加。书法大家钟繇、王羲之等大多用纸恣意书写。刘义庆撰《世说新语》说:“王羲之书兰亭序用蚕茧纸,纸似革而修也”,清晰地说明王羲之书写《兰亭序》用的是蚕茧纸,[11]从而得以自由书写高迈精神并获得飘逸跌宕的艺术精品。蚕茧纸的特征为写字后墨透纸背,光滑爽利。现在已很难见到晋代蚕茧纸,所能见到的是宋代的蚕茧纸,纸色浅黄类似茧丝外观,槠皮加工而并非蚕茧所造,纸质很薄而正面光滑,纤维交织均匀,抗虫蛀寿命长,实为纸中上品。唐代韩愈《石鼓歌》说:“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说明在王羲之时代,书法家用纸写书法已经比较普遍。唐·蔡希综说:“陶隐居云:‘右军此数帖,皆笔力鲜媚,纸墨精新,不可复得’。”[12]这一时代的画家,仍然用绢作画,选用纸张作画是更晚一些的时代了。[13]晋南北朝的纸多为麻料制成,如晋代陆机《平复帖》就为麻纸所书。米芾《书史》考证古代名书法家所写字帖用纸,晋南北朝以麻纸粘纸为主,所写的大量经文基本上纸本,纸张对文化的传播和普及作用巨大。(图例:东晋陆机《平复帖》,麻纸本;晋代《法华经》残卷,麻纸写本;《律藏初分》(西凉建初十二年,416年,麻纸写本)。

唐五代进一步扩大书法用纸的品种,如用麻类、诸树皮、桑皮、藤皮及少量其他皮料。唐代韩滉《五牛图》卷、唐代杜牧《张好好诗》卷,皆为纸本麻料,纸质光滑,质量甚佳。其时纸张的种类甚多,诸如麻纸、格纸(或名香纸)、剜藤纸、桑根纸、网纸、由拳藤纸、茧纸、密香纸等,皆为书家所喜爱。澄心堂纸代表了唐五代书画纸的高水平,为南唐李后主所使用之名纸,与廷圭墨齐名,平滑紧密,吸墨较弱,有“滑如春冰密如玺”之称。马宗霍《书林藻鉴》载:“唐代书家之盛,不减于晋。专立书学,实自唐始”。米芾《书史》中记载鉴定澄心堂纸真伪的方法:“古澄心堂水洗浸一夕,明铺于床上,浆硬已去,纸复元性”。唐代还有一种较厚的纸称“硬黄纸”。唐人《临王羲之快时晴雨帖》就是使用的硬黄纸。唐人写经大多数是用黄柏水染成的黄色纸本。赵希鸽《洞天清录集》“硬黄纸唐人用以书经,染以黄基,取其辟以其流加浆,泽劳而滑,故善书者,多取以作字”。明代唐寅《六如居士画谱》说:王思善云:“唐有硬黄纸,唐人以黄pi染之,取其辟蠹,其质如浆,光泽莹滑”。[14](图例:唐官方文书,硬黄纸;唐韩滉《五牛图》,桑皮纸;唐杜牧《张好好诗》,麻纸本;唐冯承素《兰亭序》神龙年间摹本,皮纸本)

宋元时期已经有了砑花纸和粉笺纸。北宋李建中《同年帖》,纸有中等帘纹,本幅后边有一条砑花纸,这是我们见到过的最早的砑花纸;北宋薛绍彭《元章召饭帖》所用的纸是最早的粉笺纸。元代的纸与宋代差别不大,造纸方法已趋成熟,诸纸皆备。(图例:宋赵佶《夏日诗》,皮纸本;宋苏东坡《人来得书帖》, 构皮纸本;宋米芾《苕溪诗》卷,楮皮纸本;宋李建中《同年帖》,水纹纸本;宋《大方广佛华严经》,藏经纸本;宋杨无咎《四梅图》(局部)桑皮纸本;宋《文选》,皮纸印本;元朱德润《秀野轩图》(局部)皮料纸)》

明承元代造纸技术。明初宣德皇帝朱瞻基的书画,所用之纸被称为宣德笺,这种纸光滑洁白,细润耐用。明初有大片洒金纸,明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的小金片和金星纸,明代后期、清代初期又发展为泥金笺。明代高丽镜面笺纸大量运用,文征明的《行书诗》卷本幅质地为高丽镜面笺纸,明代后期董其昌喜用这种纸,纸光滑细润,作书绘画,得心应手。(图例:明万历间羊脑签纸;明万历间磁青纸)

到了清代,纸张品类的之繁盛,可谓蔚为大观:“凡举侧理纸、赫号纸、松花纸、凤尾纸、香皮纸、玉屑纸、蔡伦纸、澄心堂纸、桃花笺纸、鱼卵纸、蓝纸、左炎右刀藤笺纸、麻面纸、滕骨纸、金花纸、乌丝纸、白藤纸、白麻纸、黄麻纸、洪儿纸、百韵笺纸、青白笺纸、金凤纸、鱼肌签纸、雁头签纸、鄱阳白纸、女儿青纸、硬黄纸、红签纸、松皮纸、芨皮纸、霞光纸、布头签纸、左水右完花签纸、小签纸、麦光纸等三十六种”。[15](图例:清康熙皇帝御笔,皮纸本;清乾隆皇帝御笔,仿金粟山藏经纸;清《佛说无量寿经》瓷青纸泥金写本;清刘墉《久安室妙墨》,罗纹纸;清吴让之《墨竹图》,蜡签本;清吴凤藻行书七言联,黄蜡签纸;清孙星衍篆书七言联,洒金宣纸;清曾国藩行书,洒金蜡签纸;清冯桂芬书法,开化纸;清郭尚先册页,洒金宣;清翁方纲书法,梅花玉版笺;清刘统勋书法,仿澄心堂纸;清徐桢花鸟扇面,罗纹洒金宣纸;清郑孝胥信札,秋菊笺纸;民国蔡元培行书七言联,宣纸;民国王仁俊信札,虎皮宣纸;民国吴湖帆行书联,玉版宣纸;现代徐悲鸿对联,罗纹纸)。

三 简单的结语:书法与纸互动的意义

随着文字书法和纸张历史的演进,纸张在书法创作中大量应用,并不断发明创造新的形式和新的质料。使得书法家们心手双畅,抒情达意,创作出中国历史长河的中的书法精品。加之,东西方交流的增加和畅通,纸张的制造不但在中国达到鼎盛和空前普及,而且传播到朝鲜半岛、日本、中亚阿拉伯、开罗等地,对东南亚、中亚和欧洲文明发展中的纸张使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东方书法艺术与纸张的互动和世界性传播,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东晋 陆机《平复帖》 麻纸
晋代 《法华经》残卷 麻纸写本
麻纸写本《律藏初分》(西凉建初十二年,416年)
唐代 官方文书 硬黄纸?
唐代 韩滉《五牛图》桑皮纸
唐 杜牧《张好好诗》卷 麻纸
唐 杜牧《张好好诗》卷 麻纸
唐 冯承素《兰亭序》神龙年间摹本 皮纸
北宋 米芾《苕溪诗》卷 楮皮纸
北宋 书东坡《人来得书帖》 构皮纸
宋蔡襄 澄心堂帖行书
北宋 赵赵佶《夏日诗》 皮纸
北宋 李建中《同年帖》水纹纸
宋 《大方广佛华严经》 藏经纸
宋代 《文选》五臣注 皮纸印本
南宋 杨无咎《四梅图》(局部)桑皮纸
元 朱德润《秀野轩图》(局部)皮料纸
明万历 羊脑签纸 黑如漆明如镜 写经
明万历 磁青纸
康熙皇帝御笔 皮纸
清乾隆 瓷青纸泥金写本《佛说无量寿经》
乾隆皇帝御笔 仿金粟山藏经纸
清乾隆 刘墉 久安室妙墨 罗纹纸
清 翁方纲书法 梅花玉版笺
清 成亲王书法 黄蜡签纸
清乾嘉间 吴让之墨竹图 蜡签
清嘉庆 吴凤藻行书七言联 黄蜡签纸
清嘉庆 孙星衍篆书七言联 洒金宣纸
清道光 冯桂芬书法 开化纸
清道光 郭尚先册页 洒金宣
清咸同年 曾国藩行书 洒金蜡签纸
清代 刘统勋书法 仿澄心堂纸
清末 徐桢花鸟扇面 罗纹洒金宣纸
清代 郑孝胥信札 秋菊笺纸
民国 蔡元培行书七言联 宣纸
民国 王仁俊信札 虎皮宣纸
民国 徐悲鸿对联 罗纹纸
民国 吴湖帆行书联 玉版宣纸

http://www.pku-shufa.com/body.asp?id=1256

  造纸的主要源料多为植物纤维,以竹与木为主,木之纤维柔韧,制成之纸,吸墨较强;竹之纤维脆硬,所制之纸,吸墨性较弱,故以此分为两大类:

  弱吸墨纸类:

  多系竹纤维制成,纸面较光滑,墨浮于表面,不易慢开,所以色彩鲜艳。以牋纸类为主,如澄心堂纸、泥金牋,还有今之洋纸也属之。

  澄心堂纸:

  为南唐李后主所使用之名纸,与廷圭墨齐名。特性平滑紧密,有「滑如春冰密如玺」之称,为弱吸墨纸之上品,差一点的称玉水纸,次差的称冷金牋。「轻脆」,即其特性。

  蜀牋:

  据说西蜀传蔡伦造纸古法,所产蜀牋,自唐以来颇富盛名,如薛涛牋、谢公牋等。据说其地水质精纯,故其纸特优。「谢公牋」以师厚创牋样得名,因有十色,又称十色牋。「薛涛牋」则因涛得名,但此种彩色牋纸,虽系遵古法制成,染色易败,不能传久,为应酬把玩罢了。

  藏经纸:

  藏经纸乃佛寺用以书写或印制佛经者,又名金粟牋,有黄白两种。

  明清人常用之泥金牋、蜡牋,今天已很少见,冷光牋虽为表光之最下者,也很少见了。今天一般都用日本制的鸟子纸,但价格昂贵,又不能持久,实在也并不实用。

  强吸墨纸类:

  多系木质纤维所制,吸墨性强,表面生涩,墨一落纸,极易漫开,书写常加浆或涂蜡,光彩不若牋纸鲜明,较为含蓄,以宣纸类为主。虽然较晚出现,但今已取代牋纸,成为最名贵的书写用纸。

  宣纸与彷宣:

  今日最名贵之书写用纸便是玉板宣了。玉板宣,合桑、短节木头、稻杆与檀木皮以以石灰浸之制成,吸墨性最强,质地最优。宣纸以安徽宣城而得名,但宣城本身实不产纸,而是周围诸地产纸,皆以宣为散集地的原因。

  继续来讲名贵的玉板宣。这种纸可不是人人有办法用的,因为它非常吸墨,所以运笔过慢的人,用的就很辛苦了:只要笔稍停,墨就会渗出来,形成一个大大的墨团!但也有人利用它的特性,写出别有风味的字,像包世臣的淡墨书,齐白石的大笔写意画等。

  因为宣纸过于吸墨难写,所以就有人加以改良:或用砑光,或加胶矾,还有加浆而成的。经过改良之后的宣纸吸墨性略减,比较容易书写。

  毛边纸、元书纸与棉纸:

  宣纸昂贵,一般习字时多用毛边纸。这种纸本来是用于印书的,但因为纸质好,有人买了书之后裁来练字,所以称为「毛边纸」。此纸所用原料,以竹为主,色呈牙黄,质地精良,和我们今天中小学生习字簿所用的机器制毛边纸有很大的差距。元书纸和毛边纸近似,但今已无闻。本省所制的棉纸也可以算是这一类,质地渐佳,颇具韧性,价格亦不甚贵,可以做为习字用。

灞桥纸:
1957年,在西安市东郊的灞桥,出土了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古纸。出土时,这是一叠纸片,有大有小,最大的有10×10厘米,最小的有3×4厘米,米黄色。经过反复科学检验,发现它主要是由大麻和少量苎麻的纤维制成的,也就是说,这是“植物纤维纸”。这座古墓最迟不晚于汉武帝时,即前140年至前87年,因此可以断定,在二千多年前,即公元前2世纪,我国已经生产并使用植物纤维纸了。这种灞桥纸,是考古发掘出来的世界上最早的纸。
蔡伦纸:
蔡伦,汉代造纸术发明家,字敬仲。桂阳(今湖南郴州市)人。明帝永平十八年(75)入宫为宦。东汉章和元年(87),任尚方令。元兴元年(105)发明造纸术。他总结前人经验,始有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造纸,称“蔡侯纸”,对改革和推广造纸术有很大贡献,后世传为造纸术的发明者。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世界文化的传播、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左伯纸:
在蔡伦以后,别人又不断把他的方法加以改进。蔡伦死后大约八十年(东汉末年)又出了一位造纸能手,名叫左伯。他造出来的纸厚薄均匀,质地细密,色泽鲜明。当时人们称这种纸为“左伯纸”。可惜历史上没有把左伯所用的原料和制造方法记载下来。
藤纸:
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纸技术进一步提高,造纸区域也由晋以前集中在河南洛阳一带而逐渐扩散到越,蜀,韶,扬及皖,赣等地,产量,质量与日俱增。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名目繁多。剡溪有以藤皮为原料的藤纸,纸质匀细光滑,洁白如玉,不留墨。

附:纸的历史

纸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之一,它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一起,给我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技术的基础。纸的发明结束了古代简牍繁复的历史,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在上古时代,祖先主要依靠结绳纪事,以后渐渐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甲骨来作为书写材料。后来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即简牍)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木太笨重,于是便导致了纸的发明。 据考证,我国西汉时已开始了纸的制作。1957年陕西省博物馆在西安东郊灞桥附近的一座西汉墓中,发掘出了一批称之为"灞桥纸"的实物,其制作年代当不晚于西汉武帝时代。之后在新疆的罗布淖尔和甘肃的居延等地都发掘出了汉代的纸的残片,它们的年代大约比东汉建初至元兴年间的宦官蔡伦所造的纸要早150年至200年。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纸的发明虽很早,但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政府文书仍是用简牍,缣帛书写的。至献帝时,东莱人左伯又对以往的造纸方法作了改进,进一步提高了纸张质量。他造的纸洁白,细腻,柔软,匀密,色泽光亮,纸质尤佳,世称"左伯纸",其中尤以五色花笺纸,高级书信纸为上。

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纸技术进一步提高,造纸区域也由晋以前集中在河南洛阳一带而逐渐扩散到越,蜀,韶,扬及皖,赣等地,产量,质量与日俱增。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名目繁多。如竹帘纸,纸面有明显的纹路,其纸紧薄而匀细。剡溪有以藤皮为原料的藤纸,纸质匀细光滑,洁白如玉,不留墨。东阳有鱼卵纸,又称鱼笺,柔软,光滑。江南以稻草,麦杆纤维造纸,呈黄色,质地粗糙,难以书写。北方以桑树茎皮纤维造纸,质地优良,色泽洁白,轻薄软绵,拉力强,纸纹扯断如棉丝,所以称棉纸。蔡伦造纸的原料广泛,以烂鱼网造的纸叫网纸,破布造的纸叫布纸,因当时把鱼网破布划为麻类纤维,所以统称麻纸。

为了延长纸的寿命,晋时已发明染纸新技术,即从黄蘖中熬取汁液,浸染纸张,有的先写后染,有的先染后写。浸染的纸叫染潢纸,呈天然黄色,所以又叫黄麻纸。黄纸有灭虫防蛀的功能。

隋唐时期,著名的宣纸诞生了。在宣纸的主要产地安徽宣州有这么一个传说:蔡伦的徒弟孔丹,在 皖南以造纸为业,他一直想制造一种特别理想的白纸,用来替师傅来画像修谱。但经过许多次的试验都不能如愿以偿。一次,他在山里偶然看到有些檀树倒在山涧旁边,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蚀得腐烂发白。后来他用这种树皮造纸,终于获得成功。由此可以断定:利用树皮制造宣纸,在唐朝时候就比较盛行了。唐代写经的硬黄纸,五代和北宋时的澄心堂纸等,都是属于熟宣纸一类。嗣后宣纸一直是书写,绘画不可缺少的珍品,到明清以后,中国书画几乎全用宣纸。

同时,由于发明了雕版刷术,大大刺激了造纸业的发展,造纸区域进一步扩大,名纸迭出,如益州的黄白麻纸,杭州,婺州,衢州,越州的藤纸,均州的大模纸,蒲州的薄白纸,宣州的宣纸,硬黄纸,韶州的竹笺,临州的滑薄纸。唐代各地多以瑞香皮,栈香皮,楮皮,桑皮,藤皮,木芙蓉皮,青檀皮等韧皮纤维作为造纸原料,这种纸纸质柔韧而薄,纤维交错均匀。

唐代在前代染黄纸的基础上,又在纸上均匀涂蜡,经过砑光,使纸具有光泽莹润,艳美的优点,人称硬黄纸。还有一种硬白纸,把蜡涂在原纸的正反两面,再用卵石或弧形的石块碾压摩擦,使纸光亮,润滑,密实,纤维均匀细致,比硬黄纸稍厚,人称硬白纸。另外政治家填加矿物质粉和加蜡而成的粉蜡纸;在粉蜡纸和色纸基础上经加工出现金,银箔片或粉的光彩的纸品,称做金花纸,银花纸或金银花纸,又称冷金纸或洒金银纸;还有 色和花纹极为考究的砑花纸,它是将纸逐幅在刻有字画的纹版上进行磨压,使纸面上隐起各种花纹,又称花帘纸或纹纸,当时四川产的砑花水纹纸鱼子笺,备受文人雅士的欢迎。另外,还出现了经过简单再加工的纸,著名的有薛涛笺,谢公十色笺等染色纸,金粟山 经纸,以及各种各样的印花纸,松花纸,杂色流沙纸,彩霞金粉龙纹纸等。

五代制纸业仍继续向前发展,歙州制造的澄心堂纸,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认为是最好的纸;此纸"滑如春水,细密如蚕茧,坚韧胜蜀笺,明快比剡楮"。这种纸长者可五十尺为一幅,自首至尾匀薄如一宋代继承了唐和五代的造纸传统,出现了很多质地不同的纸张,纸质一般轻软,薄韧,上等纸全是江南制造,也称江东纸。纸的再利用开始于南宋,以废纸为原料再造新约,人称还魂纸或熟还魂纸,具有省料,省时,见效快的特点。

元代造纸业凋零,只在江南还勉强保持昔日的景象。到了明代,造纸业才又兴旺发达起来,主要名品是宣纸,竹纸,宣德纸,松江潭笺。清代宣纸制造工艺进一步改进,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纸。各地造纸大都就地取材,使用各种原料,制造的纸张名目繁多,在纸的加工技术方面,如施胶,加矾,染色,涂蜡,砑光,洒金,印花等工艺,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各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推崇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 色以鲜明静穆为主。康熙,乾隆时期的粉蜡笺,如描金银图案粉蜡笺,描金云龙考蜡笺,五彩描绘砑光蜡笺,印花图绘染色花笺,三色纸上采用粉彩加蜡砑光,再用泥金或泥银画出各种图案。笺纸的制作在清代已达到精美绝伦的程度。

另外,我国从晋代开始朝廷就从邻国接受贡纸,如南越进贡的侧理纸(或称苔纸),是以海苔为原料,加上味甘,大温,无毒的侧理制成的越南纸。朝鲜进贡的高丽纸,鸡林纸为历代统治者所喜爱。到清代则有朝鲜的丽金笺,金龄笺,镜花笺,竹青纸,越南的苔笺,日本的雪纸,奉书纸,西方的金边纸,云母纸,漏花纸,各色笺纸,回回各色花纸等。
参考资料:http://202.43.217.123/search/cache.html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经为历史上的文化传播立下了卓著功勋。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有的光彩。古纸在留传下来的古书画中尚能一窥其貌。

在纸张发明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是采用什么来作为记事材料的呢?根据文献和实物资料,最早的人们是采用结绳来记事的,遇事打个结,事毕解去。后来又在龟甲兽骨上刻辞,所谓“甲骨文”。在青铜产生以后,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义,即“金文”或“钟鼎文”。再后,将字写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称“竹木简”,如较宽厚的竹木片则叫“牍”。同时,有的也写于丝织制品的嫌帛上。先秦以前,除以上记事材料外,还发现了刻于石头上的文字,比如著名的“石鼓文”。

一般人们皆知,纸是在东汉由蔡伦发明的。但近年的考古发掘,却对此提出了疑问。随着西北丝绸之路沿线考古工作的进展,许多西汉遗址和墓葬被发现,其中也不乏纸的遗物。这些右纸均据其出土的地点而被冠名。

从目前出土古纸自身的年代顺序,可以分别排列为: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灞桥纸、悬泉纸、马圈湾纸、居延纸,西汉晚期的旱滩坡纸。这些纸不但都早于蔡伦纸,而且有些纸上还有墨迹字体,说明已用于文书的书写。

卫生纸


古代都有哪些纸?
从目前出土古纸自身的年代顺序,可以分别排列为: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灞桥纸、悬泉纸、马圈湾纸、居延纸,西汉晚期的旱滩坡纸。这些纸不但都早于蔡伦纸,而且有些纸上还有墨迹字体,说明已用于文书的书写。 考古发现,在中国西汉初年就出现了比较成熟的纸,[6]如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灞桥纸、悬泉纸...

中国古代有哪几种名纸?
1、黄麻纸 一种用黄蘗汁染制麻纸而成的古代名纸,由东晋著名的医药学家葛洪发明。纸质粗厚,耐久防蛀,常用于抄写经文。黄麻纸曾经风行于晋、唐,尤其是寺庙、衙门等处,使用者众多。黄麻纸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的第一张染色加工纸,在中国造纸技术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发明者是东晋著名的医药学家葛洪。黄...

我国在各个时代生产出代表当时工艺水平的纸有哪些?
晋朝时的“侧理纸”;南北朝的“凝光纸”;唐宋时期四川的“十色笺”和“薛涛笺”;北宋时期的“澄心堂纸”;南宋时期的“金粟山藏轻纸”;明清时期的“宣纸”等等。其中“左伯纸”质地匀净细密,色泽鲜明而很受人们的欢迎;“澄心堂纸”色彩种类很多,纸面砑磨光滑,以半透明而平滑的纸面上隐现出...

有关朝代有哪些纸
另外,还出现了经过简单再加工的纸,著名的有薛涛笺,谢公十色笺等染色纸,金粟山经纸,以及各种各样的印花纸,松花纸,杂色流沙纸,彩霞金粉龙纹纸等。五代制纸业仍继续向前发展,歙州制造的澄心堂纸,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认为是最好的纸;此纸"滑如春水,细密如蚕茧,坚韧胜蜀笺,明快比剡楮"。...

纸有哪些种类?都有哪些用途?
有印刷用纸、书写纸、制图纸、绘图纸、绝缘纸 1、印刷用纸 印刷用纸即是印刷用的纸张。国内常用印刷用纸有铜版纸、胶版纸、商标纸、牛皮纸、瓦楞纸、纸袋纸、玻璃纸、防潮纸、白卡纸等。2、书写纸 是一种消费量很大的文化用纸,适用于表格、练习簿、账簿、记录本等,供书写用,分特号、1号、2号、3...

元代造纸中的特异者有哪些?
元代造纸中的特异者,有白鹿纸、黄麻纸、铅山纸、常山纸、英山纸、观音纸、清江纸、上虞纸,笺纸则有彩色粉笺、蜡笺、黄笺、罗纹笺等。元代名纸则有“明仁殿纸”等。

纸的种类有哪些
第一种意见认为他是造纸术发明者,第二种意见认为西汉初已用纸代简,蔡伦只是造纸术革新者。现在看来第二种意见是正确的,因早在蔡伦200年前的西汉初即已有用于书写的麻纸。蔡伦的贡献是组织并推广了高级麻纸的生产和精工细作,促进了造纸术发展,但“造意用树肤以为纸”者,倒有可能是蔡伦或其尚方下属。皮纸用树皮...

什么是“再生纸”?最常见的纸有哪些?
,一般是纯白色。 (2).打字纸:28g正度规格:用于联单.表格 ,有七种色分:白.红.黄.兰.绿.淡绿.紫色。(3).有光纸:35-40g正度规格:一面有光,用于联单.表格 .便笺,为低档印刷纸张。 (4).书写纸:50-100g大度.正度均有,用于低档印刷品,以国产纸最多。 (5).双胶纸:60-180g大度...

唐代纸张有哪些种类?
在唐代所造纸中,硬黄纸也是非常有名的。唐代人在前代染黄纸的基础上,又在纸上均匀涂蜡,使纸具有光泽莹润、艳美的优点,人称硬黄纸。纸质半透明可用于书画作品摹本的制作。除硬黄纸外,云蓝纸也很有名气,据说此纸为唐代著名志怪小说家段成式所造,质地均佳,时人极为推崇。唐代文学家韩愈在《...

隋唐五代时期的纸有哪些特点?
唐代的日常用纸,有短白帘粉、蜡纸、布丝藤角纸、黄麻纸、白麻纸、桑皮纸、桑根纸、鸡林纸、苔纸、建中女儿青纸、卵纸、宣纸、松花纸、流沙纸、彩霞金粉龙凤绫纹纸、松皮纸、密香纸、一蛮纸、笈皮纸、竹纸、楮皮纸、凝霜纸、麦秸稻纸、由拳纸等,种类之多,不胜枚举。唐代纸的产量已相当可观,...

彭州市17697825728: 古代有哪些纸 -
潘平小儿: 祢要先用photoshop 或者 picasa 2 把祢的图片格式转一下.. 然后保存.. 就可以上传捯祢的相册里了..

彭州市17697825728: 中国古代用于书写和绘画的纸叫什么 -
潘平小儿: 宣纸啊~ 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宣城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婺源(原属安徽徽州府,现属于江西)龙尾砚.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徽州,现安徽歙县)、宣纸(现安徽省泾县,泾县古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为名)、端砚(现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和歙砚(现安徽歙县).宣城市是全国唯一的“文房四宝之乡”,所产的宣纸(泾县)、宣笔(泾县/旌德)、徽墨(绩溪/旌德)、宣砚(旌德).

彭州市17697825728: 宋朝有什么纸 -
潘平小儿: 宋朝四川的布头笺、冷金笺、麻纸、竹纸,安徽的凝霜、澄心纸、粟纸,浙江的藤纸等都闻名于世.甚至还有纸被、纸衣、纸甲等.纸张的大量生产与活字印刷术为印刷业的繁荣提供了基础.宋朝的印刷业分三大系统,

彭州市17697825728: 纸有哪些类别 -
潘平小儿: 纸的类别 我国纸的文化源远流长,历代名纸很多,早期的纸如絮纸,灞桥纸,居延纸,中 纸,罗布淖尔纸,旱滩坡纸,蔡侯纸等等,有的见于著录,有的是现代考古的实物发现.由于历史久远和当时生产的数量有限,这些纸已均无传世.这里...

彭州市17697825728: 古代的纸... -
潘平小儿: 一般均认为中国造纸始于公元105年,蔡伦是造纸的始祖,但这并不完全正确.其实纸的发明与应用远在此之前.当然蔡伦对于中国造纸术的推广与改进也相当重要,他将原本制纸原料的丝絮以便宜易得的材料替代,例如树皮、破布、鱼网等....

彭州市17697825728: 古代的纸叫什么名字 -
潘平小儿: 名为帛

彭州市17697825728: 明代时期的纸是什么样的?明代时期的纸是什么样的?
潘平小儿: 明代纸类非常齐全,凡是以前的名纸都能仿制,国家对造纸事业也很重视.永乐年间在江西西山设置官局,专造官纸,其中产量最大、质量最好的纸有连七纸和观音纸.此外,还有奏本纸、榜纸、小笺纸、大笺纸.大内所用的纸,有细密洒金五色粉笺、五色大帘纸、印金花五色笺、白笺、磁青纸、高丽茧纸、皮纸、松江潭笺、新安笺等,都非常佳妙.

彭州市17697825728: 历史上各个地区关于纸的历史有哪些呢?
潘平小儿: 在古代,埃及有纸草纸,欧洲有羊皮纸,中国历史上有丝絮纸和作书写用的缣帛纸和蔡侯纸,其中只有植物纤维制造的蔡侯纸对世界造纸业的发展及人类文化的传播具有深远影响,其基本工艺一直沿用至今

彭州市17697825728: 纸的历史纸有什么历史 -
潘平小儿: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经为历史上的文化传播立下了卓著功勋.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有的光彩.古纸在留传下来的古书画中尚能一窥其貌. 在纸张发明之前的很长一段时...

彭州市17697825728: 五千年是古人用来写字的纸是什么纸 -
潘平小儿: 造纸是由汉朝蔡伦发明,蔡伦字敬仲,桂阳郡宋阳(今湖南宋阳)人,生于东汉永平四年(公元61年),卒于建光元年(公元121年).5000年前即公元前3000年,是五帝之后,尧舜之前的氏族公社时期.严格意义上讲,当时还没有文字,只有一些简单的符号,被人们记录在陶器上,骨头上(后人称甲骨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