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灵顿与布吕歇尔分别是哪国的?

作者&投稿:殷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很多人都认为惠灵顿是二流将领呢~

在世界战争史上,滑铁卢大战以战线短、时间短、影响大、结局意外而著称。正如维克多•雨果所说,滑铁卢是一场一流的战争,而得胜的却是二流的将军。至于其中的原因,维克多•雨果也在《悲惨世界》滑铁卢一卷中作了这样的描述:大战的前一天突降大雨,整个滑铁卢田野变成一片泥沼,拿破仑•波拿巴的作战主力火炮队在泥沼中挣扎,迟迟进不了阵地,所以进攻炮打晚了。失败由此成为定局。如果没有那场大雨,进攻炮提早打响,大战在普鲁士人围上来之前就结束,历史会不会是另一种写法?
这一战,不仅彻底结束了拿破仑•波拿巴的军事生涯和政治生命,改变了欧洲的历史进程,也使这一大片堆满了六万多具将士尸骨的土地永远载入史册,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凭吊的古战场,“滑铁卢”这三个字也从此成为“失败”的代名词而流传下来,并在全世界广泛使用。

威灵顿公爵当年的总参谋部就设在滑铁卢镇上,那是一座两层的小楼,现在是威灵顿纪念馆。这个纪念馆里至今保存着比利时国王关于威灵顿的“授封书”:授予威灵顿滑铁卢亲王一世称号,并将滑铁卢周围1083公顷的森林和土地同时封授。此称号和封地永远有效并可世袭。
遗憾的是,威灵顿虽然获利不小,但却没留下什么威名。对于前来凭吊古战场的各国游客来说,寻找威灵顿将军纪念馆并不难。但奇怪的是,游客中对于这位得胜的将军似乎并不感兴趣,去过他纪念馆的人实在是少得可怜,而且许多人甚至不知道威灵顿为何许人。前来滑铁卢的人只知有拿破仑•波拿巴,不知有威灵顿,这着实是桩耐人寻味的怪事。
在今天的滑铁卢,除了威灵顿公爵住过的这幢作为联军统帅部的纪念馆以外,再也找不到一处关于这位凯旋将军的纪念地、纪念碑或者别的什么纪念物。滑铁卢镇上有许多出售纪念品的小商店,这些纪念品无论是图片还是纪念章几乎都是拿破仑•波拿巴的头像和名字,却很难见到与威灵顿有关的东西。惟一能听到或见到威灵顿名字的地方,是铁狮峰下的滑铁卢战争纪念馆,那里有许多图片、实物以及音像制品,它们向游客再现了这场大战的经过,其中自然要提到交战双方军队的统帅。许多游客就是在这里才第一次得知拿破仑•波拿巴在滑铁卢碰到的对手原来是个英国人,他的名字叫威灵顿。
滑铁卢战争是个谜。它对胜者和败者都一样是不明不白的。对拿破仑,它是恐怖,布吕歇尔只看见炮火,威灵顿完全莫名其妙。看那些报告吧。公报是漫无头绪的,评论是不得要领的。这部分人讷讷,那部分人期期。若米尼把滑铁卢战事分成四个阶段;米夫林又把它截成三个转变,惟有夏拉,虽然在某几个论点上我们的见解和他不一致,但他却独具慧眼,是抓住那位人杰和天意接触时产生的惨局中各个特殊环节的人。其他的历史家都有些目眩神迷,也就不免在眩惑中摸索。那确是一个风驰电掣的日子,好战的专制政体的崩溃震动了所有的王国,各国君王都为之大惊失色,强权覆灭,黩武主义败退。
威灵顿,便是进行报复的古典战争,波拿巴初露头角时,曾在意大利碰过他,并把他打得落花流水。那老枭曾败在雏鹰手里。古老的战术不仅一败涂地,而且臭名远扬。那个当时才二十六岁的科西嘉人是什么,那个风流倜傥的无知少年,势孤敌众,两手空空,没有粮秣,没有军火,没有炮,没有鞋,几乎没有军队,以一小撮人反抗强敌,奋击沆瀣一气的欧洲,他在无可奈何之中竟不近情理地多次获得胜利,那究竟是怎么回事?从什么地方钻出了那样一个霹雳似的暴客,能够一口气,用一贯的手法,先后粉碎德皇的五个军,把博利厄摔在阿尔文齐身上,维尔姆泽摔在博利厄身上,梅拉斯摔在维尔姆泽身上,麦克又摔在梅拉斯身上。那目空一切的新生尤物是什么人?学院派的军事学家在逃遁时都把他看作异端。因此在旧恺撒主义与新恺撒主义之间,在规行矩步的刀法与雷奔电掣的剑法之间,庸才与天才之间,有了无可调和的仇恨。仇恨终于在一八一五年六月十八日写出了那最后的字,在洛迪、芒泰贝洛、芒泰诺泰、曼图亚、马伦哥、阿尔科拉之后,添上了滑铁卢。庸人们的胜利,多数人的慰藉。上天竟同意了这种讽刺。拿破仑在日薄西山时又遇见了小维尔姆泽。这些都是拿破仑打胜仗的地方。维尔姆泽(Wumser,1724—1797),奥军将领,一七九六年为拿破仑所败,此时已去世。的确,要打败维尔姆泽,只需使威灵顿的头发变白就是了。
滑铁卢是一场头等战争,却被一个次等的将领胜了去。在滑铁卢战争中,我们应当钦佩的是英格兰,是英国式的刚毅,英国式的果敢,英国式的热血;英格兰的优越,它不至见怪吧,在于它本身。不是它的将领,而是它的士兵。威灵顿在给贵人巴塞司特的一封信里提到他的军队,那在一八一五年六月十八日作战的军队,是一支“可恶的军队”。那些七零八落埋在滑铁卢耕地下的可怜枯骨对他的话又作何感想?
概括起来说,在滑铁卢确是战争少,屠杀多。滑铁卢在所有的阵地战中是战线最短而队伍最密集的一次。拿破仑,一法里的四分之三,威灵顿,半法里,每边七万二千战士。屠杀便由那样的密度造成的。
有人作过这样的计算,并且列出了这样的比例数字,阵亡人数在奥斯特里茨,法军百分之十四,俄军百分之三十,奥军百分之四十四;在瓦格拉姆,法军百分之十三,奥军百分之十四;在莫斯科河,法军百分之三十七,俄军,四十四;在包岑,法军百分之十三,俄军和奥军,十四;在滑铁卢,法军百分之五十六,联军,三十一。滑铁卢总计,百分之四十一。战士十四万四千,阵亡六万。
-------------------------------------------------------------------------------------------
首先要纠正一下大家的误解。威灵顿在雨果的小说里成了“二流将军”,更因为在决定性的战役中和布吕歇尔一起打败皇帝而令不少拿破仑爱好者对其耿耿于怀。因此,不少人自欺欺人的认为“只是普军击败了皇帝而已,威灵顿其实什么都没做。” 其实,连雨果都不得不承认,“没有威灵顿在前一个阶段支撑,布吕歇尔的赶到不会起任何作用。” (见《悲惨世界》)
至于卡尔大公,相对于他大家更了解沙俄的库图佐夫,也许因为卡尔大公从未在任何一个战局彻底的像俄军在1812年那样打垮法军。不过大家可以参照下俄国的地理,广阔而贫瘠的国土,克劳塞维茨在评价1812年战局时说:“拿破仑在这次战役基本没犯过错误。” 库图佐夫从某种意义上讲赢的很侥幸,抵达莫斯科的时候,法军已经从50-60万减少到十几万人,而这之前指挥俄军的是巴克莱。德。托利而非库图佐夫。
废话先说到这里,进入主题讨论威灵顿和卡尔大公的军事才能。
分析一位将领的成就和能力,战绩是最好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手段,当然这里的“战绩”一词指的是包括战役过程的战史而非结果。
首先来谈谈威灵顿公爵。
他第一次独立指挥部队是在1803年的印度,当时他的哥哥理查德是印度总督。在那里,他打了他一生中的成名战——阿撒耶战役。在那次战役中,他以接近1比6倍的兵力劣势击败了敌人。对手是印度土王军,虽然敌人的战斗力比起欧洲训练精良的军队还差了不少,但由于兵力占优势,至少在火力威力方面会发挥很大效力。当时的情况也十分有趣:当威灵顿(当时还是阿瑟维尔斯利)发现敌人的时候,印度土王军并没发现英军。而敌人这样的阵容,威灵顿完全有理由选择撤退,另外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撤退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可是威灵顿却决定开战,他这样做的原因是看见印度土王军军队配置出现了极大失误,觉得自己有机可乘,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从这可以看出他的胆略是超人的。

他当时那样做的原因是:
1,印度土王军的骑兵和它的主力部队被一条河流分开,假如我军袭击主力部队时,骑兵不能快速机动回去救应。
2,印度土王军的主力在两条河流的交叉狭窄处不远的地方布置,这只能加强军队的纵深而已,却无法利用兵力优势发挥火力。
3,马上出击可以发挥出敌不意的优势。
良好的判断不是全部,只有把计划良好的实施才能取得出色战果。威灵顿指挥英军快速渡河袭击土王军主力部队,土王军大败,7千英军(其实部队里还包括了印度盟友)击败了4万印度土王军。
这场战役显示了威灵顿的指挥艺术。而他真正为人所识还是在1807年开始的半岛战争。
从1808到1814年,威灵顿作为英军主帅显示了很高的战略才能和战术才能。在这段战史中,他击败了帝国最优秀的将军和元帅们,如马塞纳,苏尔特,维克多。除了布尔格斯围城遭遇小型失败外,他从来没在大型会战中败过一次。虽然在战略上他时有撤退行为,但那是在严密思考之后才进行的,而事实证明他那样做是十分理智的。
1808年:朱诺将军杀入葡萄牙,威灵顿在维梅罗打败了朱诺,那场战役成为朱诺的滑铁卢。
1809年:苏尔特元帅割据波尔图,威灵顿以出色的部署使得苏尔特这样大胆的人也放弃了波尔图主动撤退。
1809年:威灵顿进军西班牙,杀向马德里。约瑟夫带领维克多和儒尔当仓促应战(并没听儒尔当的建议等待苏尔特来,维克多认为英军不堪一击,最后他吃到了苦头),两军在塔腊维拉发生激战,法军数次攻势全部被打退,虽然战局可以勉强称平(因为内伊的新一股法军的前进,威灵顿为了保护补给线而撤退),但法军受了很大损伤。
1810年:马塞纳元帅率领远征军攻入葡萄牙,威灵顿实行坚壁清野,并在布萨科利用马塞纳的轻敌击败了这个帝国数一数二的名将。并在利兹本前利用山地和海岸线构筑了宽广牢固的防线:托尔维德拉防线。马塞纳勉强支撑到了1811年3月后撤退。
1811年:富安特奥诺罗战役,马塞纳成功突破英军右翼,但还是攻不破威灵顿的防线,只好彻底告退。
1812年:这次是马尔蒙元帅指挥法军,对撤退中的威灵顿军给予大力追击,却被威灵顿突然杀了一个回马枪,在萨拉曼卡被英军打的大败。
1813年:维多利亚战役,威灵顿彻底击败约瑟夫,解放西班牙。
1814年:趁胜追击杀到法国南部,在各路联军中第一个进入法军领土。
威灵顿对于手下部队也有套“原创”,那就是后坡战术+散兵线+细红线两排横队。威灵顿习惯在后坡布置军队,既可以隐蔽已方军队部署配置,又可以防止法军炮火威胁;散兵是对付横队的有力手段,威灵顿因此在主力的侧翼和前方都布置一个装备更精良的散兵线;细红线两排横队可以充分发挥火力,对付没有炮兵支持的攻击纵队十分奏效。
细节方面,可以参考杜鲁伊的“威灵顿的军队及其战术”:
在伊比利亚半岛战役中,威灵顿决定采用三种作战办法来战胜法军的战术,一是在战斗打响前不暴露自己的横队位置;二是要防止法国军队用散兵部队袭扰自己的横队;三是保护好自己部队的侧翼。第一种办法往往是在可能时将自己步兵部署在山后反斜面,第二种办法是建立轻装部队,而第三种办法则是运用天然障碍和巧妙地使用骑兵。
在对付法国大革命军队的初期,英军作战不力。后来在威灵顿将军的统帅下开始转败为胜。到了拿破仑战争的末期,英军的声威大振。伊比利亚半岛和滑铁卢两次战役均在威灵顿领导下获胜,威灵顿将军因此而赢得了极高的军事荣誉。
在1796年诞生了不少将星,而皇帝和威灵顿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两位。
-----------------------------------------------------
大家看了上面的两段相信对威灵顿都会有一个自己的见解了
在那年代毕竟我们这些人是根本无法了解或知道那人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物的
只能以个人的看法来决定这人在自己的心中的认为到底是英雄还是狗熊
但感觉像威灵顿这样的人绝对不会是一个二流将军 别的什么都不要说 不去管 就单单各国都支持他去和拿破伦开战这事来讲 就能知道他的实力绝对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

依我之见,先后为拿破仑、库图佐夫、纳尔逊、威灵顿和布吕歇尔。拿破仑为公认的军事巨人,库图佐夫是沙俄名将,纳尔逊是英国海军名将,多次击败法国海军,威灵顿是英军名将,长于防守,布吕歇尔,多次败于拿破仑手下,人称“前进将军”,最终和威灵顿一道将拿破仑击败。库图佐夫的资料我不太清楚,你得查一下百度。

拿破仑战争中的决定性战役。又称莱比锡各民族大会战。发生在莱比锡城下,故名。战争的一方是俄国、奥地利、普鲁士、瑞典组成的联军约30万人,另一方是拿破仑一世统帅的法军及莱茵联邦的军队约20万人。

拿破仑一世于1813年5月与第六次反法联盟交战。经6~8月的短时间停战后,开始了秋季战役。8月27日,法军在德累斯顿战役中告捷,但由于奥地利和瑞典加入反法联盟,法军被迫撤退。10月3日,普鲁士将领G.L.布吕歇尔·冯·瓦尔斯泰特和A.W.A.N.von格奈森瑙统率的西里西亚军队渡过易北河后,形成对法军的包围。为阻止反法联军的会合,拿破仑一世集法军于莱比锡。16日在中部的瓦豪村发生激烈战斗,但反法联军占领瓦豪和林德瑙的企图未获成功。下午2时,拿破仑一世开始反攻,为联盟军队所阻,法军在莱比锡北部的莫肯村的进攻也被击退。17日,俄军和瑞典军到达,联军人数大大增加。拿破仑一世建议谈判,但遭拒绝。18日,联盟军队集中攻击莱比锡外围,莱茵联邦的萨克森步兵和炮兵投向反法联盟。19日上午,拿破仑一世开始向林德瑙方向撤退,由于埃尔斯特河上的桥梁被炸毁,法军后卫及伤员被困在莱比锡城中,经过艰苦巷战,莱比锡最终落入反法联盟手中。

莱比锡战役是拿破仑战争中最激烈的战役。战斗中反法联盟方面丧失约5.4万人,法军约死伤3.7万人。会战的直接结果是拿破仑一世在德意志的统治最终崩溃,莱茵联邦解体。

滑铁卢战役 1815年6月18日,在拿破仑战争期间,拿破仑一世的军队与英、荷、普联军在滑铁卢(比利时布鲁塞尔以南20公里处的居民点)进行的一次交战。 为了对抗反法同盟(英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荷兰等国),拿破仑率12万法军进入比利时,企图在比境内将英军元帅惠灵顿率领的英荷联军及布吕歇尔元帅指挥的普鲁士下莱茵集团军各个击破。6月16日,拿破仑在利尼附近与普军交战,取得小胜,迫使普军向瓦夫勒撤退。格鲁希元帅指挥的步兵军(3.3万人)受命追歼普军,但行动不果断,使布吕歇尔的集团军趁机得以保存实力并与惠灵顿的集团军会合。格鲁希的军队未参加决战。这成了后来拿破仑失败的重要因素:原准备与一路敌军——英荷联军作战的拿破仑,将被迫与两路敌军同时作战。 6月17日日终前,拿破仑率法军主力(7.2万人,243门火炮)前出至贝尔阿利扬斯、罗索姆、普朗瑟努瓦地域。拿破仑确信格鲁希定能阻滞住布吕歇尔,没有急于向在滑铁卢以南有利地形设防的惠灵顿军队(6.8万人,159门火炮)发起攻击。6月18日11时,当普军前卫接近交战地点时,交战开始了。拿破仑决定对惠灵顿军队的左翼实施主要突击,以阻止普军与联军汇合。法国雷耶军首先应对惠灵顿军队的右翼实施佯攻。但联军从战斗一开始就顽强抵抗,完全打乱了拿破仑的计划。雷耶开始用少量兵力发起攻击,尔后陆续将全军兵力投入战斗,直至日终未能获胜。对惠灵顿左翼的攻击于14时左右开始,进攻兵力是德尔隆军的4个师,各师均按营展开成大纵深的纵队。由于采用这种队形不能同时投入较多的力量发起攻击,而进攻部队在敌枪炮火力下伤亡惨重,所以攻击也未奏效。法军炮兵的射击效果很差,因为它配置的位置不当,距进攻纵队太远。下午,普军布吕歇尔的前卫抵达菲舍蒙地域,拿破仑被迫派洛博军1万人迎战普军,后又派部分近卫军前往支援。与此同时,拿破仑改变了主要突击方向,集中主要兵力攻击惠灵顿军队的中部。法军多次发起攻击,同样没有成功。拿破仑的重骑兵曾两度突入英军阵地,由于步兵未及时支援,被打退了。拿破仑遂把自己的预备队10个老近卫军营投入该阵地,最后一次试图突破敌军中央,结果又以失败告终。此时,普鲁士3个军(比洛军,皮尔希军,齐滕军)到来,兵力的对比已对盟军有利。盟军兵力计达13万人。晚8时,英荷联军主力从正面转入进攻,普军则突击法军右翼。法军支持不住,开始退却。退却很快变成了狼狈逃窜。 点评:在滑铁卢交战中,法军损失了3.2万人和全部火炮,盟军伤亡2.3万人。拿破仑丢弃残军逃回巴黎,6月22日再度退位,后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拿破仑在此次交战中优柔寡断,犯了一系列错误。他没有很好组织侦察,对情况判断不准,分散兵力,采用的战斗队形纵深过大,以致削弱了初始突击并在敌炮火下遭致重大伤亡。他的严重过失还在于军队指挥和步、骑、炮兵的协同动作组织得不好。惠灵顿在滑铁卢交战中深谋远虑,在深刻判断情况的基础上才定下心。这位英军统帅能够指挥两支相距甚远的军队在战场上实现联合,在当时确是一件重大的战略成就。

布吕歇尔是普鲁士人。还有那个惠灵顿……应该是威灵顿吧?英国人。个人认为威灵顿起主要作用,滑铁卢战役就是威灵顿打的。

惠灵顿是英国的 吕歇尔是法国的


威灵顿的战术在多大程度上击败了拿破仑在滑铁卢的战略?
威灵顿知道自己试图击败拿破仑是无稽之谈,因为他的人数略逊一筹(68,000人对72,000人),因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拿破仑值四万人,因为他的枪少了一百,因为他面对的是经验丰富的士兵,而且因为布吕歇尔的普鲁士人应该在某个时间或另一个时间到达。因此,他的军队被组织成防御阵地,主要目标是坚持到...

蓟县19894019029: 悉尼和惠灵顿是哪国的 用英语怎么说 -
梁卷大补: 悉尼 是 Sydney 是 Austrialia 澳大利亚 的城市 惠灵顿是 Wellington 是 Newsland 新西兰的首都 “Which country does Sydney belong to? And Which country does Wellington belong to?”

蓟县19894019029: 惠灵顿是怎样的城市?
梁卷大补: 惠灵顿是新西兰首都,全国第二大港,重要的文化中心 和工商业城市.惠灵顿地处新西兰北岛的南部, 扼库克海峡咽喉,处于全国的中心位置.由于惠 灵顿濒临海湾,加之地势较高,因此时常受到海风 的侵袭,一年之中大部分日子都刮风,因而又有 “风城”之称.

蓟县19894019029: 介绍所有的德国战列巡洋舰,包括设计的有一战和二战的为例
梁卷大补: 一战 毛奇级战列巡洋舰 毛奇级战列巡洋舰于1908年底开工,在冯·德·坦恩号战列... 不同于抓来凑数的布吕歇尔号,这艘新军舰是设计用来与英国的同级军舰竞争的,是...

蓟县19894019029: 新西兰的首都在哪? -
梁卷大补: 惠灵顿惠灵顿,新西兰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新西兰全国第二大城市,是大洋州国家中人口最多的首都,是新西兰第三大人口居住区,占新西兰总人口的11.3%.与厦门是友好城市,著名的维多利亚大学就在...

蓟县19894019029: daniel wellington(DW)手表是哪国的? -
梁卷大补: Daniel Wellington DW 丹尼尔·惠灵顿手表 丹尼尔•惠灵顿是来自瑞典的手表品牌,由丹尼尔•惠灵顿(Daniel Wellington)先生一手创立,现总部位于瑞典东南部城市乌普萨拉(Uppsala).该品牌的手表以Preppy流行风格为主(Preppy通常是指美国中上阶层,上私立高中的青少年),并采用北约带(北约带是起源于英国海军的手表带,为防止金属表链生锈,他们通常采用结实的尼龙布做成的表带)为表带,形成一种强烈的英伦风格. 超薄、简单、高雅、精致、没有过多的粉饰,是丹尼尔•惠灵顿手表的特色.她将传统但又十分干脆的表盘设计和多彩的北约带完美融合在一起,带给人们一种古典而又永恒的时尚魅力.

蓟县19894019029: 哪里是最南端的首都?
梁卷大补: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位于新西兰北岛的最南 端,是世界上最南端的首都.它三面环山,一 面临海,是库克海峡的咽喉要塞,也是世界最 佳深水港之一.由于濒临海湾,终年受海风侵袭,惠灵顿素有“风城”之称.惠灵顿依山而建,整座城市四 季如春.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惠灵顿日照充足, 天气温和,湿度适宜.在全球最适宜居住的城市 排行榜中,惠灵顿居第12位.作为新西兰的政治中心,惠灵顿还是一个文 化气息浓厚的个性化城市.这里有蜚声世界的蒂 帕帕国家博物馆、极具新西兰民风的歌舞表演、 现场音乐会等文化形式.惠灵顿也是新西兰的经 济中心,市内环抱的尼科尔逊港年货物吞吐量达 700万吨,是仅次于奥克兰的新西兰第二大海港.

蓟县19894019029: 滑铁卢战役交战双方 -
梁卷大补: 反法同盟:惠灵顿+布吕歇而法国:拿破仑

蓟县19894019029: 大洋洲中人口最多的首都是哪一城市 -
梁卷大补: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 大洋洲有14个独2113立国家,其余十几个地区尚在美、英、法等国的管辖之下. 14个独立国家分别是: 澳大利亚联邦,首都堪培拉,人5261口32.5万; 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首都4102莫尔兹比港,人口约40万; 斐济群...

蓟县19894019029: 新西兰全称?
梁卷大补: 新西兰(New Zealand),又译纽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是个岛屿国家.新西兰两大岛屿以库克海峡分隔,南岛邻近南极洲,北岛与斐济及汤加相望.首都惠灵顿,最大的城市是奥克兰.新西兰是君主立宪制混合英国式议会民主制,现为英...

蓟县19894019029: 新西兰惠灵顿被称为什么 -
梁卷大补: 惠灵顿是新西兰的首都,位于新西兰北岛最南端.这座小而美的城市位于地形多起伏的海港与覆盖着灌木林的山丘之间,因为像只漏斗承接从库克海峡西面风向,常受海风侵袭,所以被称为“风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