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的一切历史故事有哪些

作者&投稿:史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颐和园故事和传说~

1、颐和园的传说故事:戊戌变法与光绪皇帝
光绪是清朝第九个皇帝,本是慈禧的侄子。慈禧在儿子同治死后,为掌握实权,立他为帝,实行“垂帘听政”。光绪帝19岁“亲政”后,宫廷中保守派与维新派在政治上发生冲突。1898年,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通过光绪皇帝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由于这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只持续了103天即被扼杀,故亦称“百日维新”。
变法失败后,光绪被软禁在南海的瀛台岛上。每年慈禧来颐和园时,光绪帝也必须跟随同来,住在玉澜堂。为了严密控制光绪帝,慈禧命人在王谰堂前后左右修了不少砖墙,门口还有太监站岗。此时的玉澜堂被全面封闭起来,活像一座监狱,光绪在这里完全失去了行动自由。近百年来,原为囚禁光绪帝用的砖墙已拆去不少,王澜堂也基本上恢复了皇帝寝宫的面貌,只有玉澜堂东西配殿(霞芬室和藕香榭)内的暗墙仍然保持原样,作为与戊戌变法有关的遗迹供人参观。

2、颐和园的传说故事:西太后在颐和园内用膳
西太后在颐和园内用膳是颇为讲究的,可以说在中外历史上罕见。颐和园专有一座供西太后享用的“寿膳房”,地处仁寿北殿的后身,大戏楼东侧,共有八个大院,一百多间房子。专门为她烹调饮食的首领太监、厨役、菜役等有一百二十八人之多,比乾隆时期的御膳房多二十余人。膳房下设五局:
一、荤菜局。专做烹、炒、炸、熘、蒸、炖各种山珍海味、鸡、鸭、鱼、肉等荤菜。
二、素菜局。专用豆腐、面筋等素菜做各种炒菜、炸菜、熘菜等。
三、饭局。专做饭、粥、馒头、花卷、烙饼、面条等各种主食。仅每顿要做的粥就有:绿豆粥、小米粥、肉粥、薏米仁粥、大麦粥、大米粥等。
四、点心局。专做早点、午后点心,还有夜宵所有的各种蒸、煮、炸、烙点心。
五、饽食局。专做酥皮饽饽、酥盒子、奶油琪子、小炸食、萨其玛等点心。
西太后膳房的太监、名厨等,不管皇太后到哪里巡幸,都要随驾侍奉。颐和园“寿膳房”的太监、名厨中的有不少是从故宫“西膳房”调来的。关于厨师随驾伺候的事,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位名厨师叫谢二,是一位首领太监的弟弟,因油炸糕做得好,被传入宫中效力。他做的烧麦皮薄如纸,馅美可口,特别受到“老佛爷”赏识。有一次西太后去东陵祭祀,谢二没有随驾,到了东陵西太后要吃烧麦,吃完后感到味道不对,问是什么缘故,手下人说谢二没随驾,是刘大做的,结果一怒之下,打了刘大四十大板,并立即传旨命谢二火速赶到了东陵。在西太后爱吃的菜品中,有一个菜叫“酿豆芽”。这道菜做起来非常费功夫,必须挑选挺直肥大的豆芽,先用手将头尾掐去,只留中段,再用细铜丝将其挖空,然后再将事先用鸡肉或其它佐料调好的馅塞进去,上锅蒸熟。就这一个菜,十个人做一天也够忙累的。在她爱吃的面食里有一种"小窝头"。其主要原料有栗子粉、小米面、豆粉、糜子面和玉米面,再加桂花、白糖和枣泥,精心做成如同拇指般大小的窝头。寿膳房制作的食品花样繁多,能制点心四百多种,菜品四千样,各种上等高级食品如燕窝、鱼翅、熊掌等应有尽有。
西太后用膳每天有固定时间,一般早膳六点,午膳十二点,晚膳下午六点。另外还有晚点。传膳前,各局将做好的菜食一律装入菜食盒中,放在廊下几案上。盛菜的用具是淡黄色的绘有二龙戏珠的木制膳盒,膳盒底部有一个用锡制成的底座,座内装有热水,外包棉垫,能保温较长时间,一般情况下,西太后在乐寿堂用膳,乐寿堂离寿膳房一百多米,每次进膳前,乐寿堂正厅内临时用几张桌子拼成一张大餐桌。只有当首领太监发出“传膳”时,所有的膳食才能从寿膳房向乐寿堂运送。传膳时,膳房学徒的小太监有几百人之多。当传膳太监传旨开膳时,小太监每人把自己的膳食盒搭在右肩上,管膳太监和首领太监领着这些小太监依次而入,再由内侍太监把菜食放在膳桌上。这时总管太监李莲英用银筷子试尝,他认为安全可靠后才请皇太后用膳。西太后每天的膳食费一百两白银,比乾隆规定的六十两还高。在当时,一百两白银可买大米一万二千斤。
3、颐和园的传说故事:天地一家春
“天地一家春”本是圆明园四十中景的一景,建筑得朴素典雅。一八六O年火烧圆明同时,巳被英、法联军全部烧毁了。奇怪的是在今天颐和园的仁寿殿。乐寿堂等处的消防铜缸上,都刻有“天地一家春”的大印,这些缸都铸于清朝光绪年间,离火烧圆明固已经有几十年了。圆明园四十景,可纪念可追忆的地方太多了,为什么对“天地一家春”念念不忘呢?这里面也有慈核的一段故事。
慈禧进宫时地位被微,开始只封了一个兰贵人,可后来声名越来越显赫,当政四十多年,这些都是从“天地一家眷”开始的。
原来这“天地一家春”是慈禧进宫初期的住所,咸丰皇帝初次看上兰贵人既是在这里。当时,咸丰正带着八大臣在圆明园里闲逛,慈用重金买通了皇帝的跟班太监,有意把皇上往“天地一家春”引,慈禧为了引起皇上的注意和好感,也特意轻装谈抹,倚着雕栏,唱着江南小曲“艳阳天”。由于唱得非常动听.常居深宫的皇帝入了谜,乖乖地落到了兰贵人的美人计。从此,名不见经传的兰贵人就开始了步步高升的日子,懿嫔、懿贵妃,荣华富贵全都有了,在生了太子以后,更是一步登天。咸丰帝死后,她就当上了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天地一家春”是慈禧太后的发样地。
在光绪年间,重娃清筋园时,慈禧本想在园子里再建一座“天地一家春”,并让工部找来了当年的图样。可是当时国力实在太空虚,再也拿不出许多银两丁。可她又忘不了对“天地一冢春”的思念之绪,就心生一计,在匠人们铸造防火缸的时侯,她特意下了一道懿旨,在每个铜缸上都刻上了“天地一家春”的大印,并把它们摆在了自己的住室乐寿堂及勤政的仁寿殿。
4、颐和园的传说故事:洋鬼子血染智慧海
庚子那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慈禧还没瞧见洋人的影儿呢,就逃到了西安。王公大臣们一看太后带头儿颠了,也争先恐后,携带金银细软,四散逃命。守城的八旗兵军心涣散,群龙无首,和洋人没打几仗,也各想各的法儿去了。八国联军进了北京,杀人放火抢东西,干尽了缺德事儿。他们闯进颐和园,又抢又烧,把园子弄得乌烟瘴气。
天擦黑儿的时候,一帮洋鬼子窜到了万寿山顶的智慧海。他们一看这智慧海,一个个全愣了:好家伙,世界上竟有这么漂亮的房呐!墙是琉璃的,瓦是琉璃的,整个建筑没用一砖一石,也没有一檩一柁,全是用琉璃攒成的。每块琉璃砖上,还雕刻着一尊佛像,都盘腿打坐,双掌合十,慈眉善目,象活的一样。
鬼子们越看越红眼,就用枪砸开了琉璃佛像。低处的砸完了,又搭起人梯砸高处的。刚才还是好好的佛像,不一会儿就被砸德不是缺腿就是少头。
洋鬼子们正砸得起劲,忽听的嗷嗷儿几声怪叫。鬼子还没弄清发生了什么事儿,有的就被顺风刮来的沙土迷了眼,有的被石头砸破了头。他们吓得撒丫子就颠,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
就在这时,从智慧海后边的松树林里蹿出十几个怪人来,全是黑衣服,短打扮,朱砂涂脸,手拿刀剑,嗷嗷儿叫着冲进鬼子群里。
洋鬼子哪见过这种场面啊,一个个吓得浑身筛糠,两腿发软,尽剩了哭爹喊娘了,哪里还跑得动半步。这十几个人就象猛虎扑羊一样,挥舞刀剑,一顿猛杀猛砍,直杀得鬼子人头滚滚,血流满地,不一会儿,都倒在了智慧海周围。
过了有两个时辰,从死人堆里晃晃悠悠站起一个鬼子来。该着着家伙走运,没受致命伤,刚才是连惊带吓晕过去了,因此就成了落网之鱼。他听听四下没什么动静,就连滚带爬地跑下万寿山,把这事儿报告了洋鬼子头儿。
洋鬼子头儿带着人跑到智慧海一看,立时就傻了眼。他越看越纳闷儿,怎么他们一枪都没放,就老老实实让人家把脑袋切下来了呢?这是什么人干的,这么大本事?他让人找来了看颐和园的老头儿,问他们这是怎么回事。
两个老头儿看了看说,他们这是叫阎王爷拿了去了。这智慧海本是一座佛殿,里边儿供的是地藏王,他是阴曹地府的头儿,谁要是在世上为非作歹,专干坏事,他就派追命无常把谁拿了去,根据罪过的大小,分别押在十八层地狱里。你们今儿个在园子里又烧又抢,还跑到智慧海来砸佛像,阎王爷不拿你们还拿谁去呢!你们再放火抢东西,阎王爷要是再一发火,你们的小命儿就全得留在这儿。
洋鬼子们一听,差点儿全吓晕过去。有的立马就冲智慧海下了跪,一边嘟囔一边画十字儿;有的拔腿就跑,连头都不敢回,生怕让阎王爷勾了魂儿去。转眼功夫,鬼子们屁滚尿流地逃出了颐和园。
砸智慧海的洋鬼子真叫阎王爷拿了去了吗?不是,哪有阎王爷呀!他们是被人杀的。那是一些练过武术的村民,都在颐和园附近住家,他们看洋鬼子在颐和园里边儿烧杀抢掠,实在气愤不过,就假装成鬼神模样,把砸智慧海的洋鬼子送上了西天。
5、颐和园的传说故事:宫女的传说
有的书上说,长廊是乾隆为他母亲观赏昆明湖的雨景雪景而建造的。乾隆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四代皇帝,他酷爱园林艺术,又对母亲非常孝顺乾隆十五年,为了给母亲办六十大寿,他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扩展昆明湖,修建清漪园,在翁山上修建大报恩延寿寺,此后,改翁山为万寿山。乾隆的母亲常在园中游览赏景。为了让母亲游圆不受雨雪日晒之苦,又能饱揽昆明 湖的雨景雪景,乾隆便在万寿山和昆明湖交界的岸边设计修建了一条长长的游廊。乾隆皇帝的母亲喜欢听故事,经常一边在长廊中游览,一边让宫女给她讲各式各样的故事听。
有些她特别喜欢的故事,就让宫女们反复地讲。时间一长,宫女们肚子里的故事讲完了,以前讲过的故事也记不清了,这可难坏了宫女们。后来,她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将故事的内容画在长廊两侧的梁枋上。故事越讲越多,梁枋上的人物故事彩画也越来越丰富。从此,宫女们再也不愁没有故事给太后讲了。太后呢?因为年迈眼拙,看不清梁枋上的彩画,对此竟毫无察觉。据说,这就是颐和园长廊人物故事彩画最初的来历。
6、颐和园的传说故事:长廊舞龙
据说在慈禧登上佛香阁,向下一望,总觉得昆明湖边缺点什么,就回头问一个建园的老匠人:“这湖里、湖边没有龙?”老匠人见慈禧沉着脸问他,忙说:“回老佛爷,佛香阁上只有'凤尾廊’,湖里湖边都没有龙......”慈禧一听大怒,脸色煞白地命令:“把附近耍龙的百姓召来,让他们在湖边舞上几天,不许停歇!我要看见龙。”这下可苦了那些舞龙的庄户人。他们拼出全力,从早上舞到天黑,又从天黑舞到早上。累倒的不计其数。一伙儿倒下了,一伙又咬牙替换。慈禧一天只看半个时辰,但从不叫耍龙的人停歇。那老匠人想着因为自己一时疏忽而连累了大家,如万箭穿心。苦想了三天三夜,也没想出个办法。 这天夜里他刚刚闭上眼,忽见走进来一位老人,口口声声向老匠人要口饭吃。老匠人见是个要饭的,忙把一碗没吃的肉面端来。这白发老人看了会儿肉面,叹了几口气说:“我心里堵的慌,吃不下去!”说完把肉面呀碗扣在饭桌上,从碗里取出几根面条围在那个低朝天的碗边,叹了几口气就走了。老匠人猛然惊醒,原来是一个梦。他回想着那位老人的面容、举动,越想越象传说中的鲁班师傅。他对着桌上的扣碗和碗边的几根面条思索起来......
忽然,他心里一亮:着底儿碗朝天的饭碗多象万寿山呀!只碗边的几根面条多象一条龙,弯弯曲曲地围在“山”下,面汤在面条边溅了一片,多象昆明湖啊!为什么不设法修建个龙一样的长廊呢!老匠人赶忙禀报慈禧说:“三个月内让她看见湖边的龙,还请求放了舞龙灯的穷苦百姓。慈嬉放了舞龙灯的人。马上传令,全国一流匠役再这里集中。三个月过去了,当慈禧登上佛香阁,猛地发现昆明湖边真的有一条长长“龙”。这就是那个二百七十三间的长廊。慈禧心满意足地重赏了那位老匠人。
颐和园的传说故事点评颐和园善用地形,构造巧妙,是我国造园技术与艺术的结晶。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不仅是我们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世界文明的象征,我国的古代文化多么灿烂,能工巧匠们多么智慧。若有机会,我们一定去一些知名的地方去参观旅游,这些颐和园的传说故事也告诉我们,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不知道你说的那一方面。我记得修颐和园是清朝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候修的。当年慈禧为了修颐和园甚至挪用海军的军费去修颐和园,记得当时六十大寿时候她说过一句话:谁让我今天不过好我让他一辈子不好过。

.戊戌变法与光绪皇帝
光绪是清朝第九个皇帝,本是慈禧的侄子。慈禧在儿子同治死后,为掌握实权,立他为帝,实行“垂帘听政”。光绪帝19岁“亲政”后,宫廷中保守派与维新派在政治上发生冲突。1898年,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通过光绪皇帝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由于这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只持续了 103天即被扼杀,故亦称“百日维新”。
变法失败后,光绪被软禁在南海的瀛台岛上。每年慈禧来颐和园时,光绪帝也必须跟随同来,住在玉澜堂。为了严密控制光绪帝,慈禧命人在王谰堂前后左右修了不少砖墙,门口还有太监站岗。此时的玉澜堂被全面封闭起来,活像一座监狱,光绪在这里完全失去了行动自由。近百年来,原为囚禁光绪帝用的砖墙已拆去不少,王澜堂也基本上恢复了皇帝寝宫的面貌,只有玉澜堂东西配殿(霞芬室和藕香榭)内的暗墙仍然保持原样,作为与戊戌变法有关的遗迹供人参观。
2. 关于铜牛传说
清朝光绪年间,慈禧太后为了个人享乐,挪用建立海军的几百万两白银修了颐和园。她传下旨令:颐和园要修成“天上人间”。佛香阁象征天宫,昆明湖好比天河,八方亭和龙王庙一带便是人间了。既然有天河,当然还要有牛郎和织女。於是,在八方亭下面的昆明湖边安置了一头铜牛,以象征牛郎;在石舫的旁边又建了一座织女亭。铜牛身体朝东,而头扭向西北,正冲着织女亭方向。这样,以昆明湖为界,形成了左有“牛郎”,右有“织女”的格局。从此,这头铜牛就这样朝朝暮暮遥望着“织女”,却不得相聚。
有一年的七月初七,也就是天上的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这头铜牛突然活了。它离开了原来的位置,一步一步走到湖里,向着织女亭的方向游去。怎奈昆明湖太大了,铜牛游到一半便沉了下去。人们赶忙禀报太后慈禧。慈禧开始不信,亲自到十七孔桥一看:铜牛果然不见了。怎么办?“天河”边不能没有牛郎啊!於是下令仿照过去的铜牛赶制一只,放在原来的地方。防它再跑,就用铁链拴住。
到了第二年七月七,铜牛又动起来,眼看铁链子也拴不住了,慈禧忙派手下几个保镖的壮汉将它拉住。几个壮汉用尽全身力气拼命拽着“牛”尾巴,由於用力过猛,“咔嚓”一声,尾巴断了。幸好这时有人拿来了更粗的铁链,七手八脚最后总算将铜牛锁住了。
从此,昆明湖边便留下了一只断了尾巴的铜牛。
3. 铜牛的六大传说
传说一:七孔桥头说铜牛
颐和园昆明湖东堤岸边,十七孔桥桥头不远处,有一只神态生动、栩栩如生的镀金铜牛,它昂首安卧于岸边。令游人流连忘返,合影留念。是牛的力大无比,勤劳朴实,温顺善良,平和自如,使游人陶醉;另一层意思,是镀金铜牛的故事,多少年来,吸引了千千万万游人。
传说二:禹治水铸铁牛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海内外炎黄子孙人人皆知的故事。大禹,传说中的夏后氏部落长、炎黄部落联盟领袖、夏朝的创始者。姒姓。亦称大禹、夏禹、戎禹。鲧之子。奉舜命治理洪水,接受鲧治水失败的教训,立足于疏导,终于治平水患。据传说,大禹每治好一处水患,便铸造一条铁牛沉入河底,认为牛识水性,可防河水泛滥。
传说三乾隆:皇帝铸铜牛
到了唐代,经过长期沿袭,人们不再把铁牛投入河中,而是把牛放置在河岸边。清代高宗皇帝弘历,好大喜功,仿盛唐而自比尧舜禹,袭古人而又标新立异,于乾隆二十年(1755),沿用大禹治水的传说,仿唐朝铁牛上岸的做法,命匠人铸造了一只铜牛,为了表示大清王朝的繁荣强盛,铜牛全身镀金,并在金牛背上用篆文铸了《金牛铭》,其全文是:"夏禹治河,铁牛传颂,义重安澜,后人景从。制寓刚戊,象取厚坤。蛟龙远避,讵数鼍 (音驮,一种爬行动物)鼋(音元,俗儿鼋)。(音湾)此昆明,潴流万顷。金写神牛,用镇悠永。巴邱淮水,共贯同条。人称汉武,我慕唐尧,瑞应之符,逮于西海。敬兹降祥,乾隆乙亥。" 乾隆皇帝一生好大喜功,但毕竟是一代较有作为的君主。铸造镀金铜牛,放置在昆明湖岸边,还能起到考查昆明湖水水位的作用。据科学考证,昆明湖的东堤,比故宫的地基高约10米。以前,遇到大雨之年,昆明湖一带便成水患之地,为了防止昆明湖东堤决口,殃及紫禁城受害,在此设置铜牛,观察湖水水位线,随时知道水位比皇宫的城墙高多少,以便加强防护,免使皇宫遭受洪水之灾。
传说四:天上人间话铜牛
铜牛是天上牛郎的象征。乾隆皇帝把自己比作天上的玉皇大帝,把昆明湖比作为天河。在天河两侧必有牛郎和织女。昆明湖东堤岸边设置了"牛郎",那么织女又在何方?据有关史料记载,昆明湖西侧有"织耕图",以此象征"织女"。据民间传说,在昆明湖西墙外某一菜园里,曾发现了"织耕图",的踪迹。有一汉白玉石碑,上刻有三个字"织耕图"和乾隆御笔的方印,这织女如何在西墙外?据分析,在1860和1900年,因为晚清府腐败无能,颐和园 遭帝国主义列强两次劫难,很多珍贵文物遭受破坏,被偷盗哄抢很多,有一些流失园外,也就不足为奇了。乾隆把自己比作玉皇大帝,晚清贪图享乐的慈禧太后,则把自己比作天上国母王母娘娘。在扩奸建颐和园,她曾传下御旨,要将颐和园修成"天上人间"。佛香阁 象征天宫,昆明湖好比天河,八方亭和龙王庙一带便是人间了。既然有天宫天河,当然要有牛郎和织女了。为此,她见昆明湖东堤已经安置了铜牛,能够象征牛郎,所以又在石舫的旁边,建起了织女亭。铜牛的身子朝东,头扭向西北,正好冲着织女亭所在方向,以昆明湖(天河)为界,便暗合了牛郎和织女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
传说五:铜牛遭难民相救
1860年,英法侵略军攻入北京城,侵占了颐和园。侵略者贪婪无度,掠夺成性,破坏园林,抢夺文物。镀金铜牛身上的金箔,也成为他们抢的目标。这伙儿魔鬼竟在光天化日之下,一块一块剥金箔。铜牛在哭泣,湖水在落泪,手无寸铁的当地居民一个个义愤填膺,怒气冲天。后来又听说,金箔剥完之后,这伙魔鬼还打算将铜牛运出颐和园化铜卖钱,合伙分赃。民众们经过商议,决定挑选十个身强体壮的大汉,趁天黑夜静之时,带上工具,潜入颐和园,将铜牛沉入了昆明湖底。这一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昆明湖东堤留下一点痕迹。第二天,附近居民纷纷传说,铜牛被大风刮跑了,洋鬼子寻不到破绽,真以为是上帝的安排,也就没有再寻找。由于人民的保护,时至今日,铜牛才得以在昆明湖东堤岸边,向广大游人展示。
六:铜牛的铸造
颐和园铜牛,是我国古代用拨蜡法铸造的代表作。我国古代雕刻,是以写意见长,这只铜牛,却用了写实的手法,它不仅造形生动,而且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置于昆明湖东堤岸边,十七孔桥桥头不远处,好似回首惊顾,若有所闻。炯炯目光注视着昆明湖的西北方向。它神态自若,造型逼真、反映了我国当时的铸造艺术水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镀金铜牛,也是颐和园内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
4.天地一家春
“天地一家春”本是圆明园四十中景的一景,建筑得朴素典雅。一八六O年火烧圆明同时,巳被英、法联军全部烧毁了。奇怪的是在今天颐和园的仁寿殿。乐寿堂等处的消防铜缸上,都刻有“天地一家春”的大印,这些缸都铸于清朝光绪年间,离火烧圆明固已经有几十年了。圆明园四十景,可纪念可追忆的地方太多了,为什么对“天地一家春”念念不忘呢?这里面也有慈核的一段故事。
慈禧进宫时地位被微,开始只封了一个兰贵人,可后来声名越来越显赫,当政四十多年,这些都是从“天地一家眷”开始的。
原来这“天地一家春”是慈禧进宫初期的住所,咸丰皇帝初次看上兰贵人既是在这里。当时,咸丰正带着八大臣在圆明园里闲逛,慈用重金买通了皇帝的跟班太监,有意把皇上往“天地一家春”引,慈禧为了引起皇上的注意和好感,也特意轻装谈抹,倚着雕栏,唱着江南小曲“艳阳天”。由于唱得非常动听.常居深宫的皇帝入了谜,乖乖地落到了兰贵人的美人计。从此,名不见经传的兰贵人就开始了步步高升的日子,懿嫔、懿贵妃,荣华富贵全都有了,在生了太子以后,更是一步登天。咸丰帝死后,她就当上了垂帘听政的皇太后, “天地一家春”是慈禧太后的发样地。
在光绪年间,重娃清筋园时,慈禧本想在园子里再建一座“天地一家春”,并让工部找来了当年的图样。可是当时国力实在太空虚,再也拿不出许多银两丁。可她又忘不了对“天地一冢春”的思念之绪,就心生一计,在匠人们铸造防火缸的时侯,她特意下了一道懿旨,在每个铜缸上都刻上了“天地一家春”的大印,并把它们摆在了自己的住室乐寿堂及勤政的仁寿殿。
5.颐和园里的十七孔桥是怎么修成的?
北京地区流传着一句歇后语:芦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其实,颐和园里的十七孔桥,雕刻了五百多只石狮子,比芦沟桥的狮子还多好几十只呢!
这十七孔桥,是颐和园里最大的一座桥,全长一百五十公尺,东连八方亭,西接南湖岛。那十七个券洞上边,是雕刻着石狮子的汉白玉石栏杆,它就象是一道虹,把人世间和蓬莱仙岛连接起来了。
相传,在乾隆年间修十七孔桥的时候,请来了许多能工巧匠。那晶莹洁白的汉白玉,是石匠们一斧一凿从房山的大石窝开采的,流着汗水一步一步把它运来的。有一天,修桥工地上来了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头儿,头发长的过耳根台子,脸上的土有一个铜子厚。他背着工具箱子,一边走一边吆喝:“谁买龙门石!谁买龙门石啊!”工地上的人看他那肮脏劲儿,都以为他是疯子,谁也没搭理他。
老头子在工地上转游了三天,也吆喝了三天,还是没人理他。
这个老头,背着工具箱子离开了工地,往东走到六郎庄一棵大槐树底下,呆住不走了。他夜里就睡在树底下,每天鸡叫头遍起身,抡起铁锤,叮叮当当凿那块龙门石。
一天傍黑儿,下起了瓢泼大雨,风吹雨潲迷得老头睁不开眼睛。他双手抱头,蹲在树底下背雨。正好,村西住的王大爷打这儿路过,见那个老头畏畏缩缩的样子,挺心疼,就让他搬到自个儿家里来住。
老石匠搬到王大爷家,有房子住,还管饭吃。他整整住了一年,也叮叮当当一天不停地凿了一年龙门石。一天早晨,他对王大爷说:“今天我要走了。我吃你的饭,住你的房,你的恩情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也没有什么报答的,就把这块石头留给你吧!”王大爷瞅了瞅汉白玉的龙门石,对老头说:“你也别说报答不报答。为这块石头,你劳累了一年,还是你带走吧!我要它也没用。”老头说:“我这块石头,真要到节骨眼上,花一百两银子还买不到呢!”说完,背起工具箱,顺大道往南去了。
颐和园里修建十七孔桥的工程快完工了。听说乾隆皇帝还准备前来“贺龙门”呢!没料想到,桥顶正中间最后那块石头,怎么也凿不好、砌不上。这可急坏了工程总监!这时候,有人想起了那个卖龙门石的老头子,提醒了总监,就派人四面八方去找他。
工程总监打听到那个老石匠在六郎庄住过,就亲自来到王大爷家。他一眼看到窗底下那块龙门石,就蹲下来量了量尺寸,结果是长短薄厚一分不差,就好象专为修桥琢磨的一样。总监高兴得合不拢嘴,对王大爷说:“这是天上下来神人专为修桥凿的,可救了我的急啦!你张口吧,要多少银子我支付多少。”王大爷说:“你也别多给,那老石匠在我家吃住了一年,你就给我一年的饭钱吧!”总监听说,留下一百两银子,就把龙门石运走了。
这块龙门石砌在十七孔桥上,不偏不斜,严丝合缝,龙门合上了!
那些石匠、瓦匠们,人人都吐了一口气:总算把石桥修成了呀!要不然,皇上怪罪下来,还有大伙的活路吗?正当大伙高兴的时候,有个老石匠忽然醒悟过来,对大伙说:“诸位师傅现在该明白了:这是鲁班爷下界,帮咱们修桥来啦!”
从这以后,鲁班爷帮助修建十七孔桥的故事,就流传开啦。

颐和园,北京市古代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景点。
颐和园是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光绪十六年(1890),在颐和园东宫门外右侧建一小型发电厂,称“颐和园电灯公所”,供给颐和园电灯照明。该所与城内“西苑电灯公所”同为北京最早的发电设施。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西苑、颐和园电灯公所两套发电机组及电灯设备均被毁坏。1902年,清政府筹银12.49万两重修西苑与颐和园两处电力设施。光绪三十年(1904年),西苑电灯公所恢复发电;同年五月,电灯重新在颐和园亮了起来。[5]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二十八日(6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仁寿殿召见康有为,命康在总署章京上行走,并许其专折奏事。自四月二十三日宣布变法后,光绪帝曾连赴颐和园12 次,召见维新派人士,筹划变法事宜。八月初四日(9月19 日),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两天后,她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杀害维新派人士,戊戌变法失败。在变法期间(6月至9月间),慈禧一直住在颐和园。颐和园成为守旧派反对变法、准备政变的中枢。变法失败后,光绪被长期幽禁在园中的玉澜堂。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二十一日(8月15日),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经颐和园出逃。七月二十五日(8月19日),俄国军队首先侵占颐和园。以后,日、英、意军又相继占据。颐和园在被占期间,所存珍宝被侵略者抢掠一空,不少建筑再遭焚毁。
1914年,颐和园曾作为溥仪私产对外开放。
1927年6月2日,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终年50岁。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正式接收管理,成为国家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颐和园,北京市古代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景点。


颐和园是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光绪十六年(1890),在颐和园东宫门外右侧建一小型发电厂,称“颐和园电灯公所”,供给颐和园电灯照明。该所与城内“西苑电灯公所”同为北京最早的发电设施。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西苑、颐和园电灯公所两套发电机组及电灯设备均被毁坏。1902年,清政府筹银12.49万两重修西苑与颐和园两处电力设施。光绪三十年(1904年),西苑电灯公所恢复发电;同年五月,电灯重新在颐和园亮了起来。



颐和园被烧之后,慈禧修建

火烧圆明园,圆明园是我国皇家园林


苏州园林与历史人物的故事
苏州园林与历史人物的故事:欧阳修曾经应邀为苏州园林当中的沧浪亭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题咏此事。自此,沧浪亭名声大振。苏氏之后,沧浪亭几度荒废,南宋初年一度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清康熙三十五年巡抚宋荦重建此园,把傍水亭子移建于山之巅,形成如今沧浪...

颐和园长廊的资料
【历史沿革】 颐和园的前身乃为北京三山五园中的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帝十五年(公元1750年),历时15年竣工,是为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14000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等。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 7、排云殿:在万寿山前...

颐和园的有名景物
后檐及两配殿均砌砖墙与外界隔绝,是颐和园中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慈禧发动宫廷政变后,曾把主张变法的光绪皇帝囚禁于此。是光绪皇帝的...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14000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等。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 石舫:清晏舫,俗称:石舫在...

寻找<修竹湖的故事>
玉澜堂在昆明湖畔。是光绪皇帝的寝宫。为一组四通八达的穿堂殿。正殿玉澜堂,有东西两配殿,东名霞芬室,西称藉香榭。后檐及两配殿均砌砖墙与外界隔绝,是颐和园中一处重要的 历史遗迹。万寿山,属燕山馀脉,高58.59米。建筑群依山而筑,万寿山前山,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

颐和园导游词400字
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这就是古香古色的佛香阁。大家快随我看看这美丽的石桥吧!这座石桥有17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姿态不一的活灵活现的小狮子。这座在历史上为帝王建造的古典园林,现已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旅游参观热点...

齐白石成名前后经历了什么?
还雕刻一些历史故事中的人物,其形象大多是从绣(xiù)像小说的插图里勾摹出来的。除此之外,他还搬用自己平日里所画的飞禽走兽、草木鱼虫,再加些布景,...对政府为他作的一切是深怀感激之情。安逸(yì)的生活,舒畅的心情,使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中仍能保持旺盛的创造力。1952年应邀到颐(yí)和园拍摄电影,晤...

含锋和园的两对成语
在路的尽头,凡人背着沉重的背篓,十分痛苦,他再次见到了哲学家;哲学家说:“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也背着一个小背篓,然而我们每走一步都想要从这个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比如金钱比如名利,在生命的旅程中,我们就感觉自己活得越来越累!”这让我想起庄子“鼓盆而歌”的故事.庄子之妻病死,好...

如何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景物?
和园里有一个小水塘,走近一看,碧绿的水中,一条条小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旁边还有一个小喷泉,喷泉的水飞落下来,落在树叶上,好像把树叶当滑梯,一滑,就在水中,溅起点点水花,在水花飞空的那一瞬间,水花好像在空中飞舞一般。 顺着“和园”往左拐,就是“古代历史文化墙”,在文化墙上,有许多艺术画、古老的乐器...

故事游园-寿和园地址在哪里?
健身区等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的好去处。总之,故事游园-寿和园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景点,无论是欣赏自然风光、感受历史文化,还是休闲娱乐、放松身心,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有机会来到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不妨去寿和园走一走,感受一下这里的美丽与魅力。

京西寻胜:香山、北京植物园、樱桃沟,150多万株植物的专类园
北京生态地图 【延伸阅读】请点击:华夏土著变“海归”,北京南苑麋鹿苑,演绎麋鹿失而复得传奇故事 沧桑遗址焕生机, 历史 文化名园圆明园,北京海淀区生态变迁的缩影 盘山公路修到妙峰山顶,为何还有很多人徒步上山?原来跟慈禧相关 长城与古镇结合的完美风景:一步三眼井两步三座庙琉璃影壁靠大道 ...

大兴安岭地区15582924799: 颐和园的故事 - 颐和园各个景点有哪些传说或故事?颐和园各个景点有哪些传说或故事
呈悦儿童: 1.戊戌变法与光绪皇帝 光绪是清朝第九个皇帝,本是慈禧的侄子.慈禧在儿子同治死... 其他类似问题 2006-11-27 有关于颐和园的传说和故事吗? 551 2007-11-20 颐和园的...

大兴安岭地区15582924799: 颐和园长廊的传说(100)字左右 -
呈悦儿童:[答案] “宫女的传说”:有的书上说,长廊是乾隆为他母亲观赏昆明湖的雨景雪景而建造的.乾隆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四代皇帝,他酷... 这就是颐和园长廊人物故事彩画最初的来历. “长廊舞龙”:据说在慈禧登上佛香阁,向下一望,总觉得昆明湖边缺点什么...

大兴安岭地区15582924799: 颐和园在历史上有哪些记载?
呈悦儿童: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 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 是保存得最完...

大兴安岭地区15582924799: 颐和园有着怎样的历史?
呈悦儿童: ·所属国家:中国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8年 ·功能及作用:皇家园林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元朝时是一座水库.明朝时在当时的瓮山(即现在的万寿山...

大兴安岭地区15582924799: 颐和园的历史背景80字 -
呈悦儿童: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

大兴安岭地区15582924799: 颐和园为何被建造关于颐和园建造的历史轶事也是就颐和园被建造的原因 -
呈悦儿童:[答案]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古代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境内,距天安门20余公里,占地290公顷. 颐和园原为封建帝王的行宫和花园,远在金贞元元年 (1153年)即在这里修建“西山八院”之一的“金山行宫”.明弘治七年(1494年)...

大兴安岭地区15582924799: 谁能简要的说说关于颐和园的历史?
呈悦儿童: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时值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盛世--"康乾盛世"时期,乾隆皇帝凭借充裕的国库积蓄,吸收中国历代造园艺术之精华,连续施工15年,建成了这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御园.皇帝凭借充裕的国库积蓄,吸收中国历代造园艺术之精华,连续施工15年,建成了这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御园.1860年,清漪园与圆明园等同被英法联军烧毁;1886年,清廷不惜挪用海军军费等款项重修此园,并于两年后命名为颐和园,作为慈禧太后晚年的颐养之地;1900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大兴安岭地区15582924799: 关于北京颐和园的简介有哪些?
呈悦儿童: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距 市中心约15千米,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颐和园的营造始于金代,后经 元、明、清三个朝代的扩建和改建,形成现在的规模.风...

大兴安岭地区15582924799: 颐和园万寿山以前的故事 -
呈悦儿童:[答案] 今之万寿山,元朝名瓮山.传说有一位老人在山上掘出一装满宝物的石瓮而得名.山前有湖名瓮山泊. 当年皇帝想在海淀这... 乾隆听了,说怕什么,当乾隆亲到现场一看墓的大石门已被挖开,可是门里面刻着八个大字:“你不动我,我不动你!”乾...

大兴安岭地区15582924799: 北京颐和园简介有哪些呢?
呈悦儿童: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内,距北京城区15公里,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也是享誉世界的旅游胜地之一. 颐和园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景区规模宏大,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古树名木1600余株.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