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1000字左右的<长恨歌>赏析。。。

作者&投稿:韶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长恨歌》的赏析有关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方面 1000字左右~

《长恨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与《琵琶行》共同构成
白居易感伤诗中的叙事长诗双璧。元和元年(806) ,白居易
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 任县尉时,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
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李隆基与其贵妃杨太真的故事,创作
这首《长恨歌》。此诗根据当时民间的传说与坊间的演唱,以
回旋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写历史上的李杨爱情悲剧。
从开卷第一句到“不重生男重生女”为诗的第一层。诗
开头用“汉皇重色思倾国”喝起,这七个字统摄全篇,揭示了
故事的悲剧因素。“重色思倾国”,是个体生命的感情欲求,
属人情之常,本无可厚非。“天生丽质难自弃”,看似平淡却
笔力千钧,一语隐去了杨玉环可羞可痛的再嫁经历(杨本是
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 ,也写出了她后来横遭劫难的
深刻的悲剧根源———美丽。而这美丽使得她不得不离开自
己的丈夫、乱伦的的丑名公爹。这其中的心里历程岂是别人
能体会到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
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云鬓花颜
金步摇”,诗人怀着惊羡之情,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描写了杨贵
妃的美丽。但可悲之处在于重色爱美者是位至九五之尊的
皇帝,人物的身份地位与好色的欲求形成尖锐的对峙,群体
社会的秩序规范与生命个体的秀美艳丽发生激烈的冲突,这
种对峙与冲突就奠定了李杨爱情的悲剧基础。因此,当作者
描写李杨陶醉于爱情的甜蜜快乐之中,“芙蓉帐暖度春宵”,
“君王不早朝”,则直接导致了李作为皇帝的失职;杨集“三千宠爱于一身”,而享有“姊妹兄弟皆列士”的殊荣,也就引起了
世人的反感与社会心态的变异———“不重生男重生女”。两
个人之间存在着几乎可以充当祖父与孙女的年龄差距。这
其中真正的爱情成分又有多少? 一方是对美色的占有和蹂
躏,另一方是屈从、巴结而且兼有虚荣、对荣华富贵的享受!
诗的第一层,在对杨氏得宠与兄弟姐妹高官厚禄不无贬刺的
描写中,已隐约揭示了李杨爱情的悲剧根源。
从“骊宫高处入青云”到“不见玉颜空死处”,为诗的第二
层,写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君臣逃奔西蜀,杨贵妃被绞死的
经过。“六军不发无奈何,婉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
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写的就是李杨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留下不可挽回的终
身恨事。唐玄宗为了宠爱杨玉环竟让她的堂兄杨国忠总揽
朝政。于是唐朝天下一派乌烟瘴气,出现了“朱门酒肉臭,路
有冻死骨”的局面,导致“六军不发无奈何,婉转蛾眉马前
死”。唐玄宗的罪孽无疑是远远地超过了杨玉环的。如果他
在杀死了杨国忠之后,于禁卫军的将士们面前来一番下诏罪
己的表演,应该是能够挽救杨玉环的。然而在风声鹤唳和慌
张逃命的危机气氛中,唐玄宗立即舍弃了曾使自己心荡神迷
的美女,往日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
竟都成了无需兑现的谎言。当死神与灾难降临到头顶的时
刻,才能充分地考验出男女之间的情爱是否可靠或忠贞。李
商隐《马嵬》诗中所说的“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
牛”,从前后迥异对比中揭露出唐玄宗的怯弱、自私和虚伪。
为了一己的私欲他可以牺牲儿子的幸福、牺牲黎民百姓的利益;为了自己的安全,他又可以牺牲最宠爱的美女,独裁统治
者必定会成为这样最自私的角色。他的身上不可能有真感
情,有的只是私欲和占有欲罢了。
从“君臣相顾尽沾衣”到“魂魄不曾来入梦”,为诗的第三
层,以酸楚凄恻的语调婉转形容与描述了玄宗回宫以后睹物
思人,触景生情。“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
如面柳如眉”,这是写从太液池的灼灼芙蓉与未央宫的依依
垂柳,仿佛看到杨贵妃的艳容修眉,旧景长在,而不知人在何
处,这出神入化的描写充分展示了玄宗复杂微妙的内心活
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
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抒写玄宗在夜间万籁俱
寂之中难以成眠的相思情怀。面对飞萤,独挑孤灯,听到的
声声钟鼓是“迟迟”———显得特别地悠长;看到的点点繁星与
迢迢银汉是“耿耿”———显得格外明亮,用心理时间与心理色
彩来写悄然思恋的漫漫长夜,真切感人。这刻骨镂心的苦苦
思念,日夜不息“, 春风桃李花开夜”是这样“, 秋雨梧桐叶落
时”何尝不是如此! 看到“梨园弟子”头发斑白,“椒房阿监”
容颜衰老,更唤起对往昔欢娱的追忆,日思夜念,在现实中无
法找到美丽的杨贵妃,那么,总可以在梦中与她共拥衾枕吧!
可是“, 魂魄不曾来入梦”。在这一层里,诗人自白天到黑夜,
自春天到秋日,自现实到魂梦,以丰富的想像与虚构,刻意地
描摹出暮年的唐玄宗孤独、寂寞,渲染着他对杨的思念,从各
个不同侧面传神地描写了玄宗相思的苦痛。这就很容易引
起善良却又单纯的人们流淌出一掬同情的泪水,淡忘了他残
暴和荒淫的另一面。但是这仅仅是虚构并非真正的现实。
诗的第四层,从“临邛道士鸿都客”到“梨花一枝春带
雨”,写道士到海上仙山找到杨贵妃,美在已经仙化的彼岸世
界得到复现与升华。诗人展开浪漫想像的翅膀,忽而上穷碧
落,忽而下尽黄泉,皆茫茫不见。最后发现了虚无缥缈的海
上仙山,楼阁玲珑,仙女如云,金阙玉扃流光溢彩,珠箔银屏
逦迤而开,五色祥云缭绕其间。在这超尘脱俗的仙境里,杨
贵妃的形象是那么圣洁飘逸“,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
衣舞”。她“花冠不整下堂来”,迎接“汉家天子使”,以“玉容
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哀艳形象出现,其艳丽在于
离开现实的此岸世界进入仙化的彼岸世界后美得到了复现
与升华,其哀婉在于失去了真挚情爱之后的孤寂落寞。作者
没有让李杨二人在仙国来一个庸俗的大团圆结局,而是将美
与爱情不能并存的矛盾问题留给读者去咀嚼,去思索。
从“含情凝睇谢君王”到最后,是诗的第五层,写杨贵妃
托物寄情,点明“长恨”。她含情脉脉地托道士转告玄宗,昭
阳殿里是人间尘雾,不仅美遭毁灭,而且恩爱已绝;蓬莱宫中
是天上仙国,美虽长存,却是情思无寄。“唯将旧物表深情,
钿合金钗寄将去”,“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让
旧日的金钗钿合与七夕的夜半私语来慰藉玄宗痛苦的灵魂,
也安抚她自己抑郁的心灵,在绵绵不尽的相思中来实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好愿望。然而,这美好
愿望的实现毕竟是虚幻的想像,诗人不想自欺,也不欲欺人,
借杨贵妃之口,一语道破:“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
期。”
当白居易、陈鸿分头来描摹这宫闱中生离死别的故事
时,他的内心是念念不忘自己刚刚经历过的一段的爱情故
事:刚过而立之年的他爱上了美女湘灵,匆匆分手之后还萦
绕于怀,像“两心之外无人知”和“利剑斩断连理枝”,就会使
人立即想起《长恨歌》里相似的诗句来。用自己的心理和经
历,去揣度笔下人物的内心冲突,这本来就是写诗和撰文的
常情。
白居易本人对创作《长恨歌》的看法也是矛盾的,一方面
他贬低《长恨歌》:“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
恨歌》以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另一方面,他又把《长
恨歌》当作自己的代表作:“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
声。”(《戏赠元九李二十》) 而后世的评论家们有的把它当作
政治讽刺作品,有的则认为是歌颂爱情之作。笔者认为即使
是歌颂爱情之作,他歌颂的也不是帝王与贵妃之间真正的爱
情———因为他们之间不可能存在真正的爱情。
形成这种理解的矛盾,主要是由于诗歌素材介于历史与
传说之间,形成一种张力。马嵬驿事变的翌年,杜甫《北征》
是这样叙述的:“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周汉获再兴,宣
光果明哲。”称肃宗李郭为明哲的周宣王、汉光武,把杨玉环
比作褒姒、妲己。杜甫的看法代表了儒家正统思想对这一史
实的价值取向:女色祸水。到了白居易时代,流行于民间的
传说对杨贵妃的故事作了较大的改造,突出了李杨之间的爱
情悲剧。白居易借着史实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的传说,创
作出《长恨歌》,诗歌自然会具有这双重的价值取向。
其次,这种冲突体现在作者本人的矛盾上。一方面白居
易是一位有着正统儒家思想的文人。所以,在《长恨歌》的第
一层,作者对杨贵妃有所贬刺,认为她是恃媚邀宠,要负一定
的误国责任。而在《胡旋女》中更是将杨贵妃与安禄山并举,
斥之为安史之乱的两大罪魁祸首:“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
河疑未反。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同时,白居
易又是一位诗人,追求美,讴歌美,汲汲追寻艺术的直觉,视
至尊的君王贵妃为普通的人,并将他们置于被怜悯的地位。
所以《, 长恨歌》便以无限深情的笔触礼赞“褒妲之色”,歌颂
美在彼岸世界的复现与升华,对美的毁灭倾注一腔同情。从
而突破了儒家正统与钦定史学的樊篱。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於元和元年(八○六),当时诗人正在今陕西同至县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於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
,正在没完没了地吃著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於历史,而是借著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於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麼,为什麼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来很寻常,好像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麼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著全诗。紧接著,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於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妙妹弟兄皆列土」。反覆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於歌舞酒色之中。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
」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下面,诗人具体地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於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场悲剧。接著,行「黄埃散漫风萧索」起至「魂魄不曾来入梦」,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正由於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后面道士的到来,仙境的出现,便给人一种真实感,不以为纯粹是一种空中楼阁了。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像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的意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
。那麼诗人又是如何表现「长恨」的呢?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划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由於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覆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上,而是随著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於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像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於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徵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的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黄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著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也才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人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徵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日里,由於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首未央宫的重柳彷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稍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
,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方面反覆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覆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加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麼感染和诱惑读者呢?宛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自受感染、被诱惑的的力量。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来很寻常,好象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紧接着,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下面,诗人具体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场悲剧,接着,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起至“魂魄不曾来入梦”,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正由于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后面道士的到来,仙境的出现,便给人一种真实感,不以为纯粹是一种空中楼阁了。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象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那么,诗人又是如何表现“长恨”的呢?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用现实主义的笔触,为后人展开了一卷卷凄冷的面卷,敲响了一次又一次警钟。
他的诗歌虽然很少涉及爱情,但代表作《长恨歌》却为世人描绘了一段如此凄美的爱情故事,在繁华落尽的历史中,穿透时光,如此明澈……
作者用他高超的技艺,通过这篇叙事长诗的韵脚自由转换,让全文更加诗意昂然,摇曳多姿,平添了许多动人情趣.
从内容来看,《长恨歌》大致可分三大段,从开头部分至“惊破《霓裳羽衣曲》”共三十二句为第一段,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爱情效果,以及由此导致的荒政乱国和安史之乱的爆发。
其中开头八句写杨贵妃与唐明皇美满幸福的爱情。
题目既为《长恨歌》,那么主题自然就是写绵绵无绝期的“长恨”。但作者用极为高明的手法,欲写长恨,先写极乐,御宇多年但求倾国的唐皇,得到了千娇百媚的杨玉环可慰平生,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由此展开了。
从“春寒赐浴华清池”到“不重生男重生女”的十八句,道尽了唐皇对贵妃的宠爱,无数旖旎风情尽揽其中。古代男子难以做到的专情,在一个帝王身上竟充分展现,这是多么难得呀!
三千佳丽、六宫粉黛在这爱情面前尽失了颜色,朝纲文武、江山社稷在这爱情面前全无了分量。
为了爱人,对待她的家人可以无限纵容。此举竟使得举国艳羡,破天荒有了“不重生男重生女”的潮思。
美好的时光永远都是短暂的,转眼间“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禄山就趁这个间隙,在他的大本营渔阳,突然兴兵造反了。
中国最伟大的王朝,便由此一蹶不振,多么令人惋惜。
但也是必然的,爱情是自己的事,与天下苍生无关,一个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男子,自然是不适合当皇帝的。
他们不得不为了自己的爱情逃亡。
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共四十二句为第二段,听不尽的轻歌,看不厌的曼舞,赏不够的佳人,君王从此彻底失去了……
马嵬兵变,六军不发,形式是如此的危急。
掩面悲恸,他恨自己的无能,恨臣子的无情,恨禄山的无义,恨苍天的不公!
他恨得太多太多……
但他什么也做不了。
“无奈何”。短短三个字,呈现了的唐王千万个无奈与绝望。
可他别无选择。看着美丽的爱人花钿委地,翠翅、金雀、搔头竟落泥淖,他竟救不的,心中怎一个恨字了得!
“婉转娥眉马前死”,他唯一能做的只能是“血泪相和”,再看一眼即将永诀的爱人,心中的痛楚、悲戚、绝望、无奈……汇成相和的血泪,肆意地流,肆意地流……
寥寥数语,让欢快氛围急转直下,坠入无边的悲哀中。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以哀景写哀情,黄沙散漫,寒风萧索,旌旗无光,日色残薄。君王的世界从此失去了所有的欢乐,所有的颜色。
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在为他们的爱情低吟挽歌,吟唱着君王的伤痛。
对月伤心,闻铃肠断,再也难见佳人一面,孤独的帝王回到最初分离的地方,本是带着些许的欢愉,不料“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泥土之下竟是空坟!
盛兴而来,怅然而去,又一个小小的起伏。也许玉环的美丽只应天上有,怎能葬于泥土。
君王陷入了更深的悲痛,“君臣相顾泪沾衣”以下二十句,唐皇开始了自己回京后的见物思人,悲不欲生。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物在人亡,贵妃的身影无处不在,“芙蓉如面柳如眉”,芙蓉又怎及“解语花”的美丽,杨柳又怎及伊人的动人。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触目凄凉多少恨呵!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写得真是好极,唐王孤独的身影,如此清晰可见。
又有了一个小的高潮,“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竟有这样的高人,可以让自己与爱人的魂魄相会,从这里到结尾是第三部分。
道士的本领果然高强,他真的觅到了雪肤花貌的贵妃!
“闻道汉家天子使”,贵妃竟有些失态了,无限端庄的她魂梦皆惊,云髻半偏,花冠不整地从堂中奔下。
然而生死一别,再见谈何容易,气氛再次跌至谷底,她只能含泪凝睇,奉上金钗,拜谢君王。
这一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也道出了天下所有有情人的心愿。
没有一个“恨”字,却将长恨的主题做到了极致。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力,在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凄婉欲绝的诗句为这段千古传诵的爱情画上了尾声。
绵绵无绝期的恨,点名主旨,升华思想,配合前文的跌宕起伏,情感回旋,反复抒情,层层渲染.使诗歌更显得更加荡气回肠,缠绵婉转,动人悱恻,清音有余.也让读者怅惘于这段爱情,久久不能自已。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於元和元年(八○六),当时诗人正在今陕西同至县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於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
,正在没完没了地吃著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於历史,而是借著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於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麼,为什麼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来很寻常,好像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麼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著全诗。紧接著,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於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妙妹弟兄皆列土」。反覆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於歌舞酒色之中。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
」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下面,诗人具体地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於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场悲剧。接著,行「黄埃散漫风萧索」起至「魂魄不曾来入梦」,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正由於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后面道士的到来,仙境的出现,便给人一种真实感,不以为纯粹是一种空中楼阁了。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像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的意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
。那麼诗人又是如何表现「长恨」的呢?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划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由於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覆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上,而是随著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於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像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於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徵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的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黄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著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也才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人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徵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日里,由於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首未央宫的重柳彷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稍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
,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方面反覆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覆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加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麼感染和诱惑读者呢?宛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自受感染、被诱惑的的力量。


关于阅读的高三议论文1000字
关于阅读的高三议论文1000字相关文章: ★ 关于读书的议论文1000字左右作文 ★ 关于读书的议论文1000字精选文章 ★ 高中议论文作文读书的乐趣1000字 ★ 高考语文议论文1000字 ★ 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1000字 ★ 高考议论文1000字范文 ★ 关于读书的议论文1000字作文大全(2) ★ 高考满分作文1000字议论文 ...

检讨书怎么写1000字
检讨书是一种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的书面表达方式,通常用于向他人表达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并承诺改正。以下是我整理的一份1000字的检讨书写作指南,帮助你写出专业、高质量的检讨书。 一、标题 在检讨书的标题中,应该明确指出检讨书的主题和目的。例如,“关于工作失误的检讨书”或“关于个人行为的反思与检讨”。 二、正...

风景的作文1000字
风景的作文1000字相关 文章 : ★ 写景的作文1000字5篇 ★ 家乡的美景高中作文1000字 ★ 我的家乡的作文1000字5篇 ★ 初中写景作文1000字 ★ 旅行1000字作文精选5篇 ★ 家乡的风景作文1000字左右范文 ★ 关于描写风景作文1000字作文 ★ 秋天的景色作文1000字 ★ 身边的风景作文1000字左右范文 ★...

以自己的幸福写作文(1000字)
5. 一篇原创的关于幸福的作文,1000字左右,写自己对幸福的认识和感 妈妈给我的爱 我是一个幸福的孩子,我的生活中充满了爱。有祖父祖母给予我的爱;有父亲、母亲给予我的爱;也有老师给予我的关爱……尽管爱来自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方式,但不可否认我是在爱的怀抱中长大的,给予我最多的还是来自于妈妈的爱。 妈妈...

初中入团申请书1000字左右
常用文书:申请书 申请书是个人或集体向组织表达愿望,向机关、团体、单位领导提出请求时的一种书信。申请书应把该写的问题写清楚,但也要注意精练。申请书一般是一事一书。 (一)在申请书的第一行正中写申请书的名称。如:“入党(团)申请书”、“开业申请书”等,字体较正文稍大。(二)写接受...

1000字工作实践报告范文
资料共享平台《实践报告1000字左右的心得体会范文》(https:\/\/www.unjs.com)。我们都知道实践调研长路漫漫,前面还会有更多的艰难坎坷,但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依然信念坚定的践行、求索。因为我们是做“农副产品残留量调研”所以很多人都躲避相应问题,我们在一次次尝试摸索中学会了旁敲侧击,降低问题的针对性,通过侧...

我眼中的春节作文1000字
一大早,我就起床了,并且心里这么想,10点钟左右时,我和爸爸妈妈还有许多的师兄们一起去江门放生,希望自己能消掉不好的东西,让它们不要跟着我们一起跨年。...我自信地说:“万事吉祥顺人意”应是上联,因为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三、四声。“九洲进宝得天时是下联,因为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一二声。”妈妈恍然大悟若...

关于语言心理描写作文1000字
7. 国庆节收玉米作文1000字作文中有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 国庆 爸爸种的黑玉米成熟了。 早晨,我跟着爸爸下地收玉米。 啊!玉米长得真高呀!可能有3米高。那玉米棒子又粗又大,有的还露出了小黑脸。我迫不及待地跳下地。爸爸拿起铁钎铲倒一株玉米,丢给我。我忙捡起玉米,用脚踩住玉米秆,双手使劲掰玉米棒子,只...

我和谁的故事1000字
⑤ 作文《我和——的故事》1000字左右 人们常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也这样认为。书确实给了我不少益处,想想那些有书陪伴的日子,我觉得自己真是一个幸福的孩子。 小时候,我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对书就很感兴趣,虽然不识字,但还是能看图画书慢慢地来找感觉。还记得我读的第一本图画书就是《小步走路...

高中生1000字读书心得3篇
★ 1000字的读书心得3篇 ★ 中学生读书心得1000字3篇 ★ 高中生1000字读书心得体会3篇 ★ 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3篇 ★ 高中生课后名著读书心得1000字3篇 ★ 读书心得1000字左右3篇 ★ 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精选3篇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为...

头屯河区13519119050: 求1000字左右的<长恨歌>赏析最好不要是那种
王秋肠康: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用现实主义的笔触,为后人展开了一卷卷凄冷的面卷,敲响了一次又一次警钟. 他的诗歌虽然很少涉及爱情,但代表作《长恨歌》却为世人描绘了一段如...

头屯河区13519119050: 求《长恨歌》的赏析 1000字左右 -
王秋肠康: 《长恨歌》赏析 作为一代文人,白居易可谓是一个成功者.他的现实主义的笔,写出了多少个凄冷的场面,敲响了一次又一次警钟.他的《长恨歌》,可谓是他一生的代表作. 诗以喜剧开头而转成悲剧,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却...

头屯河区13519119050: 求《长恨歌》2000字 读后感一篇 -
王秋肠康: 《长恨歌》读后感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长恨歌》 那是一条黄昏梦残的古道,那是一渺春江花月的清波,那是一驿积淀了江楚流香的亭阁.着一条漫卷的青丝带,映着斜阳走过碧坪,...

头屯河区13519119050: 求王安忆<<长恨歌>>的故事梗概?要求600字左右. -
王秋肠康: 《长恨歌》作品简介: 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跌宕起伏.四十年代,还是中学生的王琦瑶被选为“上海小姐”,从此开始命运多舛的一生.做了某大员的“金丝雀”从少女变成了真正的女人.上海解放...

头屯河区13519119050: 求《长恨歌》的论文 -
王秋肠康: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认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根据全诗...

头屯河区13519119050: 谁能提供一篇作文 改写长恨歌 急700字左 -
王秋肠康: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诗魔白居易曾将《长恨歌》看成《国风》,将《秦中吟》看成《雅》诗,以“风情”二字自赞《长恨歌》.这一点也不算自矜功伐. 众所周知,《长恨歌》主要描写以唐玄宗和杨贵妃为典型人物的爱情...

头屯河区13519119050: 白居易长恨歌全篇 -
王秋肠康: 长恨歌 作者: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头屯河区13519119050: 白居易的长恨歌字数 -
王秋肠康: 长恨歌字数: 840字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该诗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头屯河区13519119050: 白居易 《长恨歌》中的历史理性是如何体现的? 大约1000字. 谢谢各位大神啊. -
王秋肠康: 情爱本是人正常的一种欲求,纵观历史的长河,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兴衰、都不约而同打上红颜祸水的标签,女人注定成为权利角逐的牺牲品

头屯河区13519119050: 谁有"长恨歌"的全文? -
王秋肠康: 数字为音调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mou2)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dai4)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