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额悬赏。。。非洲各囯详细资料。。

作者&投稿:稻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00分!求非洲原始部落资料~

  苏丹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在这个国家南部的克雷亚地区,有一个以牧牛为生的努尔族。约有40多万人口的努尔人居住在一大片草原上,他们至今保留着一种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奇异风俗——女人“娶妻”。婚礼的过程倒是跟我们一般所见的婚礼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一样的热闹喜庆。婚礼当天,全村男女老少兴高采烈,在非洲特有的达姆鼓等打击乐器的伴奏下,纵情地歌舞。家家户户杀羊宰牛,热闹非凡,喜气洋洋。两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新人”,身上均裹着鲜艳的婚纱,头上罩着绚丽的面纱,仔细一看,却发现两位新人竟都是女人。努尔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奇异的婚俗?这还得从他们的历史谈起。努尔族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早在四五千年前古埃及的纸草书和壁画里,就记载着他们祖先的故事。

  几千年来,其他民族或消亡或演化,唯独努尔族仍保留着古老的社会结构和传统风俗,被称为“非洲人文的活化石”。养牛业是努尔族最重要的产业,在他们的民族语言中有数百个复杂的词汇来形容牛的不同颜色和花纹,而这种原始语言总的词汇量也不过三万多。努尔人不喜欢做生意,除非是为了买牛。当地一直流传着一个故事,说当年横扫整个非洲商路的阿拉伯商队唯独奈何努尔人不得,因为他们唯一可卖的就是牛,而能吸引他们来谈生意的办法,却是要把更多的牛卖给他们。努尔人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的各个家族虽然历经数千年,但都能完整无缺地繁衍延续到现代,这当中的奥妙何在?按照努尔人的习惯,每一个家庭的血缘链条都必须世代相传,不可中断,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财产——主要是那些牛们,永远保留在家族内部。

  因此,努尔人的婚俗非常奇特:如果一个男人没有留下后代就抛下妻子死去,那么他的弟弟有义务娶寡嫂为妻,所生的子女归入死去哥哥名下,并继承其生前所有的牛;如果夫妻双方都不幸去世,则族中长辈有义务指定一名少年继承他们的牛,这个少年因此必须断绝和亲生父母的一切关系,认那个死去的男人作“父亲”。更令人不可思议的,就是女人也可以“娶妻”。其实,这样做还是缘于他们想方设法延续家族的习俗,尽管他们的做法在外人看来近乎不择手段——如果某个家庭所有男性成员都不幸去世,只留下一名女性成员,则不论她是守寡的媳妇,还是死者未婚的姐妹、女儿,都有权“娶妻”,以便继承家产。婚礼由族中长辈主持,所娶的“妻子”必须称呼这名女性为“丈夫”,并像对待真正的丈夫那样对待她。由于女“丈夫”无法和妻子生儿育女,在婚礼上还要被指定与一名合适的男性亲属配对生活,直到生下儿子为止。所生的儿子从小就必须呼女“丈夫”为“爸爸”,姓“爸爸”的姓氏,长大后继承“爸爸”家族的一切财产、地位和义务。
  毛里塔尼亚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名称,这个名称含有“摩尔人的国家”、“摩尔人的土地”的意思,因为这个国家的主要民族是摩尔人,约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三。摩尔人是典型的游牧民族,他们主要生活在撒哈拉沙漠较为平坦的空旷地带,摩尔人的婚礼自然反映出沙漠上那种特有的粗犷气息,从该国饶有兴味的习俗婚礼仪式也可窥见其五彩缤纷的文化特色。

  长期以来,摩尔人中沿袭着一种奇特的做法,女儿的婚事由母亲决定,当父亲的不得干预。一位小伙穆尔西人的大嘴美女子相中某你见过大嘴美女吗?如果喜欢看电影的话,也许你会想起好莱坞巨星朱丽亚·罗伯茨,可她要是和穆尔西人的大嘴美女相比,真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了。穆尔西是世界上最原始的部落之一,现在约有5000多人。他们居住在埃塞俄比亚西南部的奥莫河流域。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坐飞机先到南部的阿尔巴门奇镇,然后租用状况良好的越野吉普车,跋山涉水200多公里,才能到达穆尔西人几乎与世隔绝的部落所在地。穆尔西女人的嘴大,大到能放下直径十几厘米的盘子。穆尔西女子10岁左右就开始练习往嘴里放盘子。盘子型号不同,都是泥土烧制或用木块做的,平时放在嘴里,吃喝时才摘下来。开始往嘴里放盘子前要动一个小手术,用小刀将下嘴唇和牙龈之间切开一个口子,使下嘴唇与齿根分离。

  然后,先放一个小盘子把口子撑开,使其不再长回去。日后逐渐将小盘子换成大盘子。嘴唇自然越撑越大,最大的嘴唇能翻到头上把脸包住。穆尔西人以大嘴为美、为荣。人类学家研究的结论,说这个传统有三种解释:一是古时人们为防止外族入侵者或奴隶主看上本族的姑娘,故意把她们打扮得吓人以保其纯洁;二是防止魔鬼从嘴里进入身体;三是女子美丽的标志。

  心理学家则解释说,人类有一种自残的本能,越原始的民族表现得越明显。自残的潜意识是要显示自己的存在和与众不同,保护自己不被历史湮没。嘴里的盘子越大,姑娘的身价也越高。穆尔西人不怎么吃牛肉,因为牛是镇家之宝,饿得要死时才用它换粮食,或者孩子嫁娶时用牛当彩礼。如果姑娘的盘子属于最大的那一种,那么她父母可以收到50头牛的彩礼,一下就成了富翁——女儿嘴大竟然能成为致富的手段。位姑娘,他的母亲便带着礼物到姑娘的母亲那里提亲,姑娘的母亲若表示同意,婚事当场便确定下来,并商定举行婚礼的具体日期。在摩尔人眼里,衡量一位新娘是否美丽的标志,不是以长相和身高来划分的,也不是以首饰和衣着来区别的,而是凭姑娘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是否发达来判断的。腰身粗、脖子短、臀部突出、乳房高耸的新娘,会被公认为“美人”,新郎自豪不必说,家人更觉得是莫大的荣耀,同族人也感到脸上有光。那些瘦高的男人总是渴望娶一个肥胖的妻子,在他们看来,肥胖的妻子是财富的象征。若是哪位小伙子娶了一位肥胖超群的妻子,这家的婚礼必定异常隆重,许多人会不辞辛劳地赶来贺喜,一睹新娘子的风采。在毛里塔尼亚,为了让自己的女儿能够成为光宗耀祖的“新嫁娘”,做母亲的总是竞相研究肥胖之道。富贵人家的女孩子从七八岁开始,便由父母施以增肥训练,每日由女仆用油脂抹在身上,吃的是羊奶和含有丰富脂肪的油脂食物,从不参加户外劳动或做剧烈运动。普通牧民的女儿为了让自己的体型达到美的标准,从几岁起就在家长的安排下,每天喝下大量的骆驼奶,长此以往,女孩的身体便明显发育起来。

如图 , 獛[pú]属与灵猫同科 但并非小灵猫 学名
灵猫科 Viverridae 獛[pú]属 Genetta 食肉目 哺乳动物
下图为 小斑獛 Genetta genetta ,

头小嘴尖,有大而椭圆形耳朵。它的腿较短,有猫状的脚和半伸缩的爪子。它的皮毛浓密而柔软,外套呈浅灰色,有许多黑色斑纹。背部和侧面标有大约五排黑点,并且从肩部到臀部的背部中间有一条长黑色条纹。额头上还有一条黑色条纹,眼睛下方有黑色斑点,与下巴和喉咙的白色皮毛相抵。尾巴是条纹的,沿着它的长度有八到十三个环。


喜欢生活在植被茂密的地区,如灌木丛,灌木丛和常绿橡树林。它擅长使用树冠茂密的树木和茂密的丛林用于攀爬。
区别于 小灵猫 学名
灵猫科 Viverridae 小灵猫属 Viverricula 食肉目哺乳动物
下图为 小灵猫 Viverricula indica ,俗称 七间狸、乌脚狸、箭猫、 笔猫、斑灵猫、香狸

吻部尖而突出,额部狭窄,耳短而圆,眼小而有神。小灵猫的尾部较长,尾长一般超过体长的一半。四肢健壮,后肢略长于前肢;足具五趾,但前足的第三趾和第四趾没有爪鞘保护,有伸缩性,能从足垫中间裸出。

多在晚上或清晨活动,白天则躲在树洞或石洞中休息,除了会吃老鼠、昆虫、青蛙、鸟类外,偶尔也会吃水果。小灵猫的繁殖期分为春、秋两季。多栖息在中国、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地的低山森林、阔叶林中。

  国名:安哥拉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Angola)
  独立日:11月11日(1975年)
  国庆日:11月11日(1975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地由红、黑两个平行长方形构成。旗面中间是相互交叉的金色弧形齿轮和砍刀。在弧形齿轮和砍刀之间有一颗金色五角星。黑色是对非洲大陆的颂扬;红色表示同殖民者进行斗争的先烈的鲜血。五角星表示国际主义和进步事业,五个角象征团结、自由、正义、民主与进步。齿轮和砍刀象征着工农劳动者和军队的团结,并表示对早年起来进行武装斗争的农民和战士的纪念。
  国徽:呈圆形。圆面为浅蓝色,圆周由齿轮和安哥拉的主要农产品玉米、棉花、咖啡及绿枝图案组成。下方齿轮和绿枝连接处是一本打开的书,象征教育和文化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书之上为冉冉升起的太阳,象征这个年轻的国家;太阳光芒中交叉着锄头和砍刀,象征国际主义和人民永远向前;之上为一颗黄色五角星,寓意同国旗。底端的黄色绶带上用葡萄牙文写着“安哥拉共和国”。
  国家政要:总统若泽·爱德华多·多斯桑托斯(Jose Eduardo Dos Santos),1979年9月起任总统。
  自然地理:位于非洲西南部,北邻刚果共和国和刚果民主共和国,东接赞比亚,南连纳米比亚,西濒大西洋,海岸线全长1650公里。面积124.67万平方公里。全国大部是海拔1000米以上高原,地势东高西低,大西洋沿岸为平原区。中西部的莫科山海拔2620米,为全国最高点。主要河流有库邦戈河、宽扎河、库内内河和宽多河。北部的刚果河(扎伊尔河是安与刚果金(原扎伊尔)之间的界河。全国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安哥拉虽靠近赤道,但由于地势高耸,又有大西洋寒流的影响,使得其最高气温不超过摄氏28度,年平均气温摄氏22度,有“春天国度”的美称。
  人口:约1400多万 。主要由奥温本杜、姆本杜、巴刚果、隆达等30多个部族组成。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各主要部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49%的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13%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其他大部分居民信奉原始宗教。
  首都: 罗安达 (Luanda),人口约400万(2004年)。
  简史:中世纪时期,安哥拉分属刚果、恩东戈、马塔姆巴和隆达四个王国。1482年葡萄牙殖民船队首次抵达安哥拉,1560年侵入恩东戈王国,1576年建立罗安达城。在1884—1885年的柏林会议上,安哥拉被划为葡萄牙殖民地。1922年葡占领安哥拉全境。1951年葡将安改为“海外省”,派总督进行统治。 50年代中期以后,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简称“安人运”)、安哥拉人民解放阵线(简称“安解阵”)和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简称“安盟”)先后成立。1961年2月4日“安人运”开始进行武装斗争。1975年1月15日,上述三个组织同葡政府达成关于安哥拉独立的《阿沃尔协议》。1月31日安三个组织同葡当局组成过渡政府。不久,“安人运”、“安解阵”、“安盟”之间发生武装冲突,8月过渡政府解体。葡当局于1975年11月10日宣布“把权力交给安哥拉人民”。11月11日,“安人运”宣布成立安哥拉人民共和国,阿戈斯蒂纽·内图任总统。1976年“安人运”击溃“安解阵”部队,并将“安盟”部队逐出城市。1992年8月,安议会决定将国名改为安哥拉共和国。
  政治:现行宪法于1975年11月11日颁布,1978年1月、1980年8月、1991年3月和1992年8月四次修改。 宪法规定,实行多党制。共和国总统经选举产生,任期五年,可连任。总统兼任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有权公布或废除法律,宣布战争或和平状态,任免政府部长、军队高级将领、省长、总检察长、最高法院法官等。宪法还规定,安哥拉既不参加任何国际军事组织,也不允许外国在本国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安哥拉国民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议会同政府的权力分开。法院和法官有权独立行使审判权。1992年8月,议会决定将国名由“安哥拉人民共和国”改为“安哥拉共和国”;“人民议会”改为“国民议会”;各级法院均删去“人民”字样。
  经济:安哥拉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钻石、铁、铜、黄金、石英、大理石等。石油工业是安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4年石油日产量为120万桶。钻石等矿产在安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04年钻石产值约8亿美元。安森林面积达5300万公顷(覆盖率约40%),出产乌木、非洲白檀木、紫檀木等名贵木材。安哥拉土地肥沃,河流密布,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主要经济作物有咖啡、甘蔗、棉花、剑麻、花生等,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木薯、水稻、小麦、豆类等。安哥拉的渔业资源也很丰富,每年渔业产品出口创汇达数千万美元。

  国名:布隆迪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Burundi)
  独立日:7月1日(1962年)
  国庆日:7月1日(1962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两道交叉的白色宽条将旗面分成四个三角形,上下两个相等,为红色;左右两个相等,为绿色。旗面中央是白色圆地,内有三颗带绿边的红色六角星,呈品字形排列。红色象征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牺牲者的鲜血,绿色象征所期望的进步事业,白色代表和平存在于人类中间。三颗星象征“团结、劳动、进步”,同时也代表布隆迪三个部族——胡图族、图西族、特瓦族,及其团结。
  国徽:为盾徽。红色盾面中绘有一个金色的狮子头,盾徽背后交叉竖着三支矛,下面的白色绶带上用法文写着“团结、劳动、进步”。
  国家政要:总统皮埃尔·恩库伦齐扎 (Pierre Nkurunziza),2005年8月19日当选,26日宣誓就职。
  自然地理:面积2.78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南侧。北与卢旺达接壤,东、南与坦桑尼亚交界,西与刚果(金)为邻,西南濒坦噶尼喀湖。境内多高原和山地,大部由东非大裂谷东侧高原构成,全国平均海拔1600米,有“山国”之称。西部刚果尼罗山脉贯穿南北,形成中央高原,海拔大多在2000米以上,为尼罗河和刚果河(扎伊尔河)的分水岭;裂谷带地势比较平缓。境内河网稠密,较大的河流有鲁齐齐河和和马拉加拉西河,鲁武武河是尼罗河的源头。坦噶尼喀湖低地、西部河谷及东部均为热带草原气候;中西部属热带山地气候。
  人口:734万(2004年),由胡图(85%)、图西(13%)和特瓦(2%)三个部族组成。基隆迪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居民中57%信奉天主教,10%信奉基督教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和伊斯兰教。
  首都:布琼布拉 (Bujumbura),人口40万(2000年)。年平均气温在摄氏22至26℃左右。
  简史:16世纪时建立了封建王国。1890年沦为“德属东非保护地”。1916年被比利时军队占领。1922年成为比利时的委任统治地。1946年12月联合国大会将布隆迪交比利时托管。1962年6月27日第16届联大通过关于布隆迪独立的决议,7月1日布宣布独立,实行君主立宪,称布隆迪王国。1966年11月28日,米孔贝罗首相发动政变,废黜恩塔尔五世,宣布成立布隆迪共和国,自任总统兼总理。1976年11月1日,以第一副总参谋长巴加扎上校为首的一批军官推翻了米孔贝罗政权,宣布成立第二共和国,巴加扎出任最高革命委员会主席、共和国总统。1984年8月布举行全民选举,巴当选为总统。1987年9月布约亚少校发动政变,推翻巴加扎政权,组成救国军事委员会,布约亚任军委会主席、共和国总统。宣布中止宪法。1988年8月北部地区发生流血骚乱,致使5000余人丧生,4万多人逃往邻国卢旺达。骚乱平息后,布约亚总统宣布成立“民族团结协商委员会”,并于同年10月19日改组政府,增设总理。1990年5月,政府公布“民族团结宪章草案”,12月,布民族统一进步党召开特别代表大会,通过了“民族团结宪法草案”,组成了由图西和胡图两个部族各占一半的新中央委员会,以取代原最高权力机构—救国军事委员会。1992年3月13日颁布实施布独立以来的第三部宪法。宪法规定,布实行多党制和三权分立。总统以单名两轮制普选产生,任期五年,可连任一次。总理由总统任命,对总统和议会负责。 布隆迪各派权力分享谈判取得进展

  国名:贝宁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Benin,La République du Bénin)
  独立日:8月1日(1960年)
  国旗: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旗面左侧为一绿色竖长方形,右侧为上黄下红两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绿色象征繁荣,黄色代表土地,红色代表太阳。绿、黄、红三色也是泛非颜色。
  国徽: 中心图案为盾徽。盾面上有四组图案:左上角为古老的城堡,右上角为十字勋章,左下角为棕榈树,右下角为航行的船队。盾徽两侧各有一只金豹;上端为两只羊角,装着颗粒饱满的玉米,象征丰裕;下端的绶带上用法文写着“友爱、正义、勤劳”。
  国家政要:总统托马·博尼·亚伊(Thomas Boni Yayi),2006年4月宣誓就职。
  自然地理:面积11.2万多平方公里。位于西非中南部,东邻尼日利亚,西北、东北与布基纳法索、尼日尔交界,西与多哥接壤,南濒大西洋。海岸线长125公里。全境南北狭长,南窄北宽。南部沿海为宽约100公里的平原。中部为海拔200-400米波状起伏的高原。西北部的阿塔科拉山海拔641米,为全国最高点。韦梅河是全国最大河流。沿海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中部和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高温多雨。
  人口:660万(2002年)。共60多个部族。主要是芳、约鲁巴、阿贾、巴利巴、颇尔和松巴等族。官方语言为法语。全国使用较广的语言有芳语、约鲁巴语和巴利巴语。居民中65%信奉传统宗教,15%信奉伊斯兰教,约20%信奉基督教。
  首都:波多诺伏(Porto-Novo),国民议会所在地,人口30万。科托努(Cotonou),政府所在地,人口70万。
  简史:1580年葡萄牙殖民者开始在沿海地区贩卖奴隶。17世纪初南部形成阿波美等王国。1670年法国入侵。1894年沦为法国殖民地。1960年8月1日独立,成立达荷美共和国。独立后政局动荡,先后发生5次军事政变,12次更换国家元首。1972年10月26日以陆军副参谋长克雷库少校为首的青年军官发动政变,推翻以阿奥马德贝为主席的三人总统委员会,成立军政府。克雷库自任总统和全国革命委员会主席。1975年11月30日国名改为贝宁人民共和国,1990年3月1日又改为贝宁共和国。 贝宁青铜文化:非洲艺术的奇葩
  政治:1990年12月2日由公民投票通过了贝宁历史上第七部宪法。宪法规定,“建立一个法制和民主多元化的国家”,实行行政、立法和司法分离的原则和总统内阁制。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统帅,由直接普选产生,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一次。议会称国民议会,最高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行使立法权并监督政府工作。议员由直接普选产生,任期4年,可连选连任,但不得兼任其他公职。
  经济:联合国公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农业和转口贸易为国民经济两大支柱。资源贫乏。矿藏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磷酸盐、大理石、黄金等。天然气储量910亿立方米。铁矿石储量约5.06亿吨。渔业资源丰富,海洋鱼类约有257种。森林面积30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6.6%。工业基础薄弱,设备陈旧,生产能力较低。主要有食品加工、纺织和建材业。有可耕地830万公顷,实际耕种面积不足17%。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粮食基本自给。主要粮食作物有木薯、山药、玉米、小米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腰果、棕榈、咖啡等。旅游业是贝宁新兴产业,政府对旅游业的投入不断加大。主要旅游景点有冈维埃水上村、维达古城、维达历史博物馆、阿波美古都、野生动物园、埃维埃旅游公园、海滩等。

  国名:博茨瓦纳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Botswana)
  独立日:9月30日(1966年)
  国庆日:9月30日(1966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中间横贯一道黑色宽条,上下为两个淡蓝色的横长方形,黑色与淡蓝色之间是两道白色细条。黑色代表博茨瓦纳人口中的绝大部分黑人;白色代表白人等人口中的少数部分;蓝色象征蓝天和水。国旗的寓意是在非洲的蓝天下,黑人和白人团结、生活在一起。
  国徽: 中间为盾徽。盾面上有三组图案:中部为淡蓝色、白色相间的波纹;下方的牛头象征该国传统的饲养业,表明国家的经济特点;上方有三个齿轮,象征农村地区与正在振兴的工业之间的合作。盾徽左侧是一根象牙;右侧是一株黍米,象征该国的农业。两只非洲斑马支扶着盾徽,象牙和斑马象征国家的动物群。斑马的花纹黑白相间、合为一体,象征黑人与白人之间的和睦。底端的绶带上用当地文写着“雨露”,表示人民希望风调雨顺。
  国家政要:总统费斯图斯·莫哈埃(Festus Mogae) ,1998年4月1日就任,1999年10月大选获胜蝉联。2004年10月获得连任。
  自然地理:面积58.173万平方公里。非洲南部内陆国家。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东接津巴布韦,西连纳米比亚,北邻赞比亚,南界南非。地处南非高原中部的卡拉哈里沙漠,西北部为奥卡万戈三角州沼泽地,东南部和弗朗西斯敦周围是丘陵。大部地区属热带干旱草原气候,西部为沙漠、半沙漠气候。年均气温21℃。年均降水量400毫米。
  人口: 164万(2005年)。绝大部分为班图语系的茨瓦纳人(占人口的90%)。全国有8个主要部族:恩瓦托、昆纳、恩瓦凯策、塔瓦纳、卡特拉、莱特、罗龙和特罗夸。恩瓦托族最大,约占人口的40%。欧洲人和亚洲人约1万人。官方语言为英语,通用语言为茨瓦纳语和英语。多数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农村地区部分居民信奉传统宗教。
  首都:哈博罗内(Gaborone),人口约18. 6万(2001年)。年均最高气温为28.3℃,年均最低气温为12.9℃,年均气温20.7℃。
  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10个行政区:西北、乔贝、中部、东北、杭济、卡拉哈迪、南部、东南、昆嫩、卡特伦。
  简史:独立前称贝专纳。茨瓦纳人于公元13~14世纪由北方迁居于此。1885年沦为英国殖民地,称“贝专纳保护地”。1966年9月30日宣告独立,改名为博茨瓦纳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内,由博茨瓦纳民主党执政,卡马任总统。1980年7月,卡马病逝,马西雷接任总统职务。1984年、1989年和1994年,民主党在议会选举中接连获胜,马西雷三次蝉连总统。1998年,马西雷主动辞去总统职务,4月1日,莫哈埃接任总统。
  政治:宪法规定实行多党议会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由国民议会选举产生,任期五年,最多连任两次;总统死亡或辞职时,副总统自动接任总统职务。总统和国民议会组成国会,行使立法权;国民议会通过的决议、法案须经总统批准才能生效;总统有权召集或解散国民议会。酋长院是议会的咨询机构,由15名成员组成,8个主要部族的8名酋长是当然成员,任职终身;这8名酋长再从宪法指定的4个市区的副酋长和行使副酋长职务的人中选出4名“选举成员”,任期5年;最后再由这12人从选民中选出3名“特选成员”,任期5年。酋长院的职责范围和权力仅限于传统的、有关非洲组织的一些特定事务,比如习惯法、非洲法院、领导职务、部族财产、部落首领的任免、宪法修正案等。每年议会开幕前,酋长院先召开例会,向议会提出动议和议案,但不具有任何约束力。酋长院在必要时可要求有关部长到酋长院说明情况,部长也可到酋长院征询意见。酋长院主席和副主席由成员选举产生。实行总统内阁制。
  经济:博是非洲经济发展较快,经济状况较好的国家之一。以钻石业、养牛业和新兴的制造业为支柱产业。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藏为钻石,其次为铜镍、煤、苏打灰、铂、金、锰等。石油勘探正在进行之中。钻石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已探明的铜镍矿蕴藏量为4600万吨,煤蕴藏量170亿吨。从七十年代中期,采矿业取代畜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钻石生产国之一。钻石基本出口,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现有三大钻石矿:吉瓦嫩、奥拉帕和莱特拉卡内。传统轻工业以畜产品加工为主,其次是饮料、金属加工和纺织等。近年来,汽车装配业发展很快,一度成为第二大创汇行业。农业较落后,80%以上的粮食依靠进口。可耕地占全国面积的15%,种植面积为可耕地的5%。主要农作物为高粱、玉米、小米和谷类。畜牧业以养牛为主,产值约占农牧业总产值的80%,是博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博是非洲最大的畜产品加工中心之一,有现代化的大型屠宰厂和肉类加工厂。博是非洲主要旅游国,数量众多的野生动物是主要旅游资源。政府把全国38%的国土划为野生动物保护区,设立了3个国家公园,5个野生动物保护区。奥卡万戈内陆三角洲和乔贝国家公园为主要旅游点。主要出口钻石、汽车及零配件、铜镍矿、牛肉、纺织品和苏打灰制品等;进口汽车及交通设备、机械及电子产品、食品及饮料、金属、化工和橡胶制品、燃料和烟草等。

  国名: 科特迪瓦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Cote d'ivoire, La Republique de Cote d'Ivoire)
  独立日:8月7日(1960年)
  国庆日:12月7日(1974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构成,从左至右依次为橙、白、绿三色。橙色代表热带大草原,白色象征南、北方的团结,绿色代表南部地区的原始森林。橙、白、绿三色还分别解释为:民族爱国精神、和平与纯洁、对未来的希望。

  国徽: 中心图案为盾徽。绿色的盾面上有一只非洲大象头,象牙是该国的象征,科特迪瓦意为“象牙海岸”。盾徽上面是太阳图案,两旁各有一棵油棕树——该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下端的绶带上写着“科特迪瓦共和国”。
  国家政要:总统洛朗·巴博(Laurent Gbagbo) ,2000年10月26日就职。
  自然地理:面积32万多平方公里。位于非洲西部,西与利比里亚和几内亚交界,北同马里和布基纳法索为邻,东与加纳相连,南濒几内亚湾,海岸线长约550公里。地势由西北略向东南倾斜。西北部为海拔500-1000米的芒达山和丘里山地,北部为海拔200-500米的低高原,东南部为海拔50米以下的沿海泻湖平原。全境最高峰宁巴山(科几边境)海拔1752米。主要河流有邦达马河、科莫埃河、萨桑德拉河和卡瓦利河。属热带气候。北纬7°以南为热带雨林气候,北纬7°以北为热带草原气候。
  人口: 1810万(2005年)。全国有69个民族,主要分4大族系:
  阿肯族系(约占42%)、曼迪族系(约占27%)、克鲁族系(约占15%)和沃尔特族系(约占16%)。各部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全国大部分地区通用迪乌拉语(无文字)。官方语言为法语。全国人口的40%信奉伊斯兰教,27.5%信奉天主教,其余信奉拜物教。
  首都:政治首都,亚穆苏克罗 (Yamoussoukro),人口15万(1998年),位于阿比让以北220公里,是独立后首任总统费利克斯·乌费埃—博瓦尼的家乡;经济首都,阿比让(Abidjan) ,人口300万(1998年)。1983年3月12日,科决定将首都迁往亚穆苏克罗,但政府机构及外交使团至今仍留在阿比让。
  行政区划:全国划为56个省、197个市和198个县。1991年6月,科政府将全境划为10个行政管辖区,各辖区下辖几个省,驻管辖区首府的省长负责该区协调工作,但不算一级行政机构。1996年7月改为12个管辖区,1997年1月调为16个,2000年增至19个。

  简史:科特迪瓦1986年以前曾译象牙海岸。西方殖民者入侵前,境内曾建立过一些小王国,如宫格王国、印德尼埃王国、阿西尼王国等。公元11世纪,塞努弗人在北部建立的宫格城为当时非洲南北贸易中心之一。13-15世纪科北部曾隶属于马里帝国。15世纪后半叶,葡、荷、法殖民者相继入侵。掠夺象牙和奴隶,沿海一带形成著名的象牙市场。
  1475年葡殖民者命名该地为科特迪瓦(意为象牙海岸)。1842年沦为法国保护地。1893年10月法国政府通过法令,确定科为法国的自治殖民地。1895年科被划入法属西非。1946年被划为法国的海外领地。1957年成为“半自治共和国”。1958年12月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1960年8月7日宣告独立,但仍留在“法兰西共同体”内。1961年4月脱离“法兰西共同体”。独立后,首任总统乌弗埃-博瓦尼曾7次蝉联,直至1993年12月7日逝世。科特迪瓦政治危机始末
  政治:2000年7月经全民公决通过的新宪法规定,科实行共和国总统制,总统为武装部队最高统帅,享有最高行政权力,其次为国民议会、宪法委员会、经济和社会理事会。新宪法对总统候选人资格亦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其父母都必须是科特迪瓦人。国民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每届任期5年。
  经济:独立后实行以“自由资本主义”和“科特迪瓦化”为中心内容的自由经济体制。六、七十年代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创造了“经济奇迹”。198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01. 9亿美元,为1960年独立时的22倍。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由于西方经济危机的影响,特别是出口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出口收入锐减,经济状况恶化。为克服经济困难,1990-1993年实施“稳定和振兴经济计划”,削减行政开支、改革税制、推行私有化。1994年初,利用非洲法郎贬值有利于出口的机遇,继续执行“稳定和振兴经济计划”,大力增加出口,经济开始呈现复苏。1995年经济形势继续好转,1996至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三年增长7%左右。主要矿藏有钻石、黄金、锰、镍、铀、铁和石油。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12亿吨,天然气储量156亿立方米,铁矿30亿吨,铝矾土12亿吨,镍4. 4亿吨,锰3500万吨。森林面积250万公顷。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食品加工业是主要工业部门,占工业营业总额的35%~40%,其次是棉纺织业,还有炼油、化工、建材和木材加工工业。近年来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增长较快。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农产品出口占出口总收入的66%。可耕地面积802万公顷,全国8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经济作物占重要地位,可可和咖啡是两大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全国可耕地面积的60%。
  A可可生产和出口居世界第一位,出口收入占国家出口总额的45%。咖啡生产现居世界第四位、非洲第一位。籽棉产量居非洲第三位,棕榈产量居非洲第一、世界第三。粮食不能自给,主要有玉米、小米、高粱、稻米、木薯、山药等。1994年起,热带水果出口量亦有所增加,主要有香蕉、菠萝、木瓜等。森林资源丰富,木材曾是第三大出口产品。畜牧业不发达。禽蛋基本自给,肉类一半靠进口。渔业产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7%。重视发展旅游业和开发旅游资源。外贸连年顺差,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主要出口可可、原油、咖啡、木材、金枪鱼、棕榈油、棉花、橡胶等,进口机械设备、交通工具、化学制品、石油制品、建筑材料、电器、食品等。主要贸易伙伴是法国,其次为荷兰、意大利、尼日利亚、美国、德国、马里、比利时和卢森堡等。进出口贸易的98%以上通过海运。阿比让港是西非最大的天然良港和黑非洲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也是布基纳法索、马里等西非内陆国家的主要出海口和进出口货物的集散地。港口设备较完善。圣佩德罗港是第二大港口。

  国名:刚果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Congo),简称刚果(布)
  独立日:8月15日(1960年)
  国庆日:8月13日(1963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绿、黄、红三色构成,左上方为绿色,右下方为红色,一条黄色宽带从左下角斜贯至右上角。绿色象征森林资源及对未来的希望,黄色代表诚实、宽容和自尊,红色代表热情。
  国徽:为一年轻黑人女子图案,铭牌上用法文写着“团结、劳动、进步”。

  国家政要:总统德尼·萨苏-恩格索 (Denis Sassou-Nguesso) ,1979年、1984年、1989年、1997年、2002年几次当选总统。

  自然地理:面积34.2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东、南邻刚果(金)、安哥拉,北接中非、喀麦隆,西连加蓬,西南临大西洋,海岸线长150多公里。东北部为海拔300米的平原,是刚果盆地的一部分;南部和西北部是高原,高度在500-1000米之间;西南部是沿海低地;高原同沿海低地之间为马永贝山地。刚果河(扎伊尔河)及其支流乌班吉河的部分地段是同刚果金的界河。境内刚果河支流有桑加河、利夸拉河等,库依路河单独入海。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中部、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气温高,湿度大。
  人口:386万(2004年)。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全国有大小民族56个。最大的民族是南方的刚果族,约占总人口的45%;北方的姆博希族占16%;中部太凯族占20%;北方原始森林里还生活着少数俾格米人。官方语言为法语。民族语言南方为刚果语、莫努库图巴语,北方为林加拉语。全国居民中一半以上信奉原始宗教,26%信奉天主教,10%信奉基督教,3%信奉伊斯兰教。
  首都:布拉柴维尔(Brazzaville),人口95万(1996年)。
  行政区划:全国共划分10个省,6个直辖市,83个县。
  简史:13世纪末14世纪初,班图人在刚果河下游建立了刚果王国。15世纪起,葡、英、法殖民者相继侵入。1884年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将刚果河以东地区划为比属殖民地,即今扎伊尔,以西地区划为法属殖民地,即现在的刚果。1910年,法国占领了刚果。

非洲分为北东南西中非.
北非
埃及,有金字塔的文明古国埃及是当之无愧的大国.开罗:开罗塔,古埃及博物馆,苏丹哈桑清真寺.
东非
坦桑尼亚
世界天然动物园坦桑尼亚陆游业的发展潜力巨大,主要旅游景区有:达累斯萨拉姆,乞力马扎罗山(非洲屋脊),马你呀拉湖国家公园.
南非
赞比亚
铜矿之国,首都卢萨卡.利文斯敦野生动物园.
南非共和国
位于印度洋和大西洋交通要冲的南非,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西非和中非
塞内加尔
塞内加尔位于非洲大陆最西端,达珂尔是著名的景点.许多欧美人都到这里来寻根.
刚果
盆地之国刚果的首都金沙萨,布卡武和尼腊贡戈火山都值得一览

国名:安哥拉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Angola)
独立日:11月11日(1975年)
国庆日:11月11日(1975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地由红、黑两个平行长方形构成。旗面中间是相互交叉的金色弧形齿轮和砍刀。在弧形齿轮和砍刀之间有一颗金色五角星。黑色是对非洲大陆的颂扬;红色表示同殖民者进行斗争的先烈的鲜血。五角星表示国际主义和进步事业,五个角象征团结、自由、正义、民主与进步。齿轮和砍刀象征着工农劳动者和军队的团结,并表示对早年起来进行武装斗争的农民和战士的纪念。
国徽:呈圆形。圆面为浅蓝色,圆周由齿轮和安哥拉的主要农产品玉米、棉花、咖啡及绿枝图案组成。下方齿轮和绿枝连接处是一本打开的书,象征教育和文化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书之上为冉冉升起的太阳,象征这个年轻的国家;太阳光芒中交叉着锄头和砍刀,象征国际主义和人民永远向前;之上为一颗黄色五角星,寓意同国旗。底端的黄色绶带上用葡萄牙文写着“安哥拉共和国”。
国家政要:总统若泽·爱德华多·多斯桑托斯(Jose Eduardo Dos Santos),1979年9月起任总统。
自然地理:位于非洲西南部,北邻刚果共和国和刚果民主共和国,东接赞比亚,南连纳米比亚,西濒大西洋,海岸线全长1650公里。面积124.67万平方公里。全国大部是海拔1000米以上高原,地势东高西低,大西洋沿岸为平原区。中西部的莫科山海拔2620米,为全国最高点。主要河流有库邦戈河、宽扎河、库内内河和宽多河。北部的刚果河(扎伊尔河是安与刚果金(原扎伊尔)之间的界河。全国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安哥拉虽靠近赤道,但由于地势高耸,又有大西洋寒流的影响,使得其最高气温不超过摄氏28度,年平均气温摄氏22度,有“春天国度”的美称。
人口:约1400多万 。主要由奥温本杜、姆本杜、巴刚果、隆达等30多个部族组成。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各主要部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49%的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13%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其他大部分居民信奉原始宗教。
首都: 罗安达 (Luanda),人口约400万(2004年)。
简史:中世纪时期,安哥拉分属刚果、恩东戈、马塔姆巴和隆达四个王国。1482年葡萄牙殖民船队首次抵达安哥拉,1560年侵入恩东戈王国,1576年建立罗安达城。在1884—1885年的柏林会议上,安哥拉被划为葡萄牙殖民地。1922年葡占领安哥拉全境。1951年葡将安改为“海外省”,派总督进行统治。 50年代中期以后,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简称“安人运”)、安哥拉人民解放阵线(简称“安解阵”)和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简称“安盟”)先后成立。1961年2月4日“安人运”开始进行武装斗争。1975年1月15日,上述三个组织同葡政府达成关于安哥拉独立的《阿沃尔协议》。1月31日安三个组织同葡当局组成过渡政府。不久,“安人运”、“安解阵”、“安盟”之间发生武装冲突,8月过渡政府解体。葡当局于1975年11月10日宣布“把权力交给安哥拉人民”。11月11日,“安人运”宣布成立安哥拉人民共和国,阿戈斯蒂纽·内图任总统。1976年“安人运”击溃“安解阵”部队,并将“安盟”部队逐出城市。1992年8月,安议会决定将国名改为安哥拉共和国。
政治:现行宪法于1975年11月11日颁布,1978年1月、1980年8月、1991年3月和1992年8月四次修改。 宪法规定,实行多党制。共和国总统经选举产生,任期五年,可连任。总统兼任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有权公布或废除法律,宣布战争或和平状态,任免政府部长、军队高级将领、省长、总检察长、最高法院法官等。宪法还规定,安哥拉既不参加任何国际军事组织,也不允许外国在本国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安哥拉国民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议会同政府的权力分开。法院和法官有权独立行使审判权。1992年8月,议会决定将国名由“安哥拉人民共和国”改为“安哥拉共和国”;“人民议会”改为“国民议会”;各级法院均删去“人民”字样。
经济:安哥拉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钻石、铁、铜、黄金、石英、大理石等。石油工业是安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4年石油日产量为120万桶。钻石等矿产在安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04年钻石产值约8亿美元。安森林面积达5300万公顷(覆盖率约40%),出产乌木、非洲白檀木、紫檀木等名贵木材。安哥拉土地肥沃,河流密布,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主要经济作物有咖啡、甘蔗、棉花、剑麻、花生等,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木薯、水稻、小麦、豆类等。安哥拉的渔业资源也很丰富,每年渔业产品出口创汇达数千万美元。

国名:布隆迪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Burundi)
独立日:7月1日(1962年)
国庆日:7月1日(1962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两道交叉的白色宽条将旗面分成四个三角形,上下两个相等,为红色;左右两个相等,为绿色。旗面中央是白色圆地,内有三颗带绿边的红色六角星,呈品字形排列。红色象征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牺牲者的鲜血,绿色象征所期望的进步事业,白色代表和平存在于人类中间。三颗星象征“团结、劳动、进步”,同时也代表布隆迪三个部族——胡图族、图西族、特瓦族,及其团结。
国徽:为盾徽。红色盾面中绘有一个金色的狮子头,盾徽背后交叉竖着三支矛,下面的白色绶带上用法文写着“团结、劳动、进步”。
国家政要:总统皮埃尔·恩库伦齐扎 (Pierre Nkurunziza),2005年8月19日当选,26日宣誓就职。
自然地理:面积2.78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南侧。北与卢旺达接壤,东、南与坦桑尼亚交界,西与刚果(金)为邻,西南濒坦噶尼喀湖。境内多高原和山地,大部由东非大裂谷东侧高原构成,全国平均海拔1600米,有“山国”之称。西部刚果尼罗山脉贯穿南北,形成中央高原,海拔大多在2000米以上,为尼罗河和刚果河(扎伊尔河)的分水岭;裂谷带地势比较平缓。境内河网稠密,较大的河流有鲁齐齐河和和马拉加拉西河,鲁武武河是尼罗河的源头。坦噶尼喀湖低地、西部河谷及东部均为热带草原气候;中西部属热带山地气候。
人口:734万(2004年),由胡图(85%)、图西(13%)和特瓦(2%)三个部族组成。基隆迪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居民中57%信奉天主教,10%信奉基督教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和伊斯兰教。
首都:布琼布拉 (Bujumbura),人口40万(2000年)。年平均气温在摄氏22至26℃左右。
简史:16世纪时建立了封建王国。1890年沦为“德属东非保护地”。1916年被比利时军队占领。1922年成为比利时的委任统治地。1946年12月联合国大会将布隆迪交比利时托管。1962年6月27日第16届联大通过关于布隆迪独立的决议,7月1日布宣布独立,实行君主立宪,称布隆迪王国。1966年11月28日,米孔贝罗首相发动政变,废黜恩塔尔五世,宣布成立布隆迪共和国,自任总统兼总理。1976年11月1日,以第一副总参谋长巴加扎上校为首的一批军官推翻了米孔贝罗政权,宣布成立第二共和国,巴加扎出任最高革命委员会主席、共和国总统。1984年8月布举行全民选举,巴当选为总统。1987年9月布约亚少校发动政变,推翻巴加扎政权,组成救国军事委员会,布约亚任军委会主席、共和国总统。宣布中止宪法。1988年8月北部地区发生流血骚乱,致使5000余人丧生,4万多人逃往邻国卢旺达。骚乱平息后,布约亚总统宣布成立“民族团结协商委员会”,并于同年10月19日改组政府,增设总理。1990年5月,政府公布“民族团结宪章草案”,12月,布民族统一进步党召开特别代表大会,通过了“民族团结宪法草案”,组成了由图西和胡图两个部族各占一半的新中央委员会,以取代原最高权力机构—救国军事委员会。1992年3月13日颁布实施布独立以来的第三部宪法。宪法规定,布实行多党制和三权分立。总统以单名两轮制普选产生,任期五年,可连任一次。总理由总统任命,对总统和议会负责。 布隆迪各派权力分享谈判取得进展

国名:贝宁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Benin,La République du Bénin)
独立日:8月1日(1960年)
国旗: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旗面左侧为一绿色竖长方形,右侧为上黄下红两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绿色象征繁荣,黄色代表土地,红色代表太阳。绿、黄、红三色也是泛非颜色。
国徽: 中心图案为盾徽。盾面上有四组图案:左上角为古老的城堡,右上角为十字勋章,左下角为棕榈树,右下角为航行的船队。盾徽两侧各有一只金豹;上端为两只羊角,装着颗粒饱满的玉米,象征丰裕;下端的绶带上用法文写着“友爱、正义、勤劳”。
国家政要:总统托马·博尼·亚伊(Thomas Boni Yayi),2006年4月宣誓就职。
自然地理:面积11.2万多平方公里。位于西非中南部,东邻尼日利亚,西北、东北与布基纳法索、尼日尔交界,西与多哥接壤,南濒大西洋。海岸线长125公里。全境南北狭长,南窄北宽。南部沿海为宽约100公里的平原。中部为海拔200-400米波状起伏的高原。西北部的阿塔科拉山海拔641米,为全国最高点。韦梅河是全国最大河流。沿海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中部和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高温多雨。
人口:660万(2002年)。共60多个部族。主要是芳、约鲁巴、阿贾、巴利巴、颇尔和松巴等族。官方语言为法语。全国使用较广的语言有芳语、约鲁巴语和巴利巴语。居民中65%信奉传统宗教,15%信奉伊斯兰教,约20%信奉基督教。
首都:波多诺伏(Porto-Novo),国民议会所在地,人口30万。科托努(Cotonou),政府所在地,人口70万。
简史:1580年葡萄牙殖民者开始在沿海地区贩卖奴隶。17世纪初南部形成阿波美等王国。1670年法国入侵。1894年沦为法国殖民地。1960年8月1日独立,成立达荷美共和国。独立后政局动荡,先后发生5次军事政变,12次更换国家元首。1972年10月26日以陆军副参谋长克雷库少校为首的青年军官发动政变,推翻以阿奥马德贝为主席的三人总统委员会,成立军政府。克雷库自任总统和全国革命委员会主席。1975年11月30日国名改为贝宁人民共和国,1990年3月1日又改为贝宁共和国。 贝宁青铜文化:非洲艺术的奇葩
政治:1990年12月2日由公民投票通过了贝宁历史上第七部宪法。宪法规定,“建立一个法制和民主多元化的国家”,实行行政、立法和司法分离的原则和总统内阁制。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统帅,由直接普选产生,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一次。议会称国民议会,最高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行使立法权并监督政府工作。议员由直接普选产生,任期4年,可连选连任,但不得兼任其他公职。
经济:联合国公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农业和转口贸易为国民经济两大支柱。资源贫乏。矿藏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磷酸盐、大理石、黄金等。天然气储量910亿立方米。铁矿石储量约5.06亿吨。渔业资源丰富,海洋鱼类约有257种。森林面积30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6.6%。工业基础薄弱,设备陈旧,生产能力较低。主要有食品加工、纺织和建材业。有可耕地830万公顷,实际耕种面积不足17%。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粮食基本自给。主要粮食作物有木薯、山药、玉米、小米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腰果、棕榈、咖啡等。旅游业是贝宁新兴产业,政府对旅游业的投入不断加大。主要旅游景点有冈维埃水上村、维达古城、维达历史博物馆、阿波美古都、野生动物园、埃维埃旅游公园、海滩等。

国名:博茨瓦纳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Botswana)
独立日:9月30日(1966年)
国庆日:9月30日(1966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中间横贯一道黑色宽条,上下为两个淡蓝色的横长方形,黑色与淡蓝色之间是两道白色细条。黑色代表博茨瓦纳人口中的绝大部分黑人;白色代表白人等人口中的少数部分;蓝色象征蓝天和水。国旗的寓意是在非洲的蓝天下,黑人和白人团结、生活在一起。
国徽: 中间为盾徽。盾面上有三组图案:中部为淡蓝色、白色相间的波纹;下方的牛头象征该国传统的饲养业,表明国家的经济特点;上方有三个齿轮,象征农村地区与正在振兴的工业之间的合作。盾徽左侧是一根象牙;右侧是一株黍米,象征该国的农业。两只非洲斑马支扶着盾徽,象牙和斑马象征国家的动物群。斑马的花纹黑白相间、合为一体,象征黑人与白人之间的和睦。底端的绶带上用当地文写着“雨露”,表示人民希望风调雨顺。
国家政要:总统费斯图斯·莫哈埃(Festus Mogae) ,1998年4月1日就任,1999年10月大选获胜蝉联。2004年10月获得连任。
自然地理:面积58.173万平方公里。非洲南部内陆国家。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东接津巴布韦,西连纳米比亚,北邻赞比亚,南界南非。地处南非高原中部的卡拉哈里沙漠,西北部为奥卡万戈三角州沼泽地,东南部和弗朗西斯敦周围是丘陵。大部地区属热带干旱草原气候,西部为沙漠、半沙漠气候。年均气温21℃。年均降水量400毫米。
人口: 164万(2005年)。绝大部分为班图语系的茨瓦纳人(占人口的90%)。全国有8个主要部族:恩瓦托、昆纳、恩瓦凯策、塔瓦纳、卡特拉、莱特、罗龙和特罗夸。恩瓦托族最大,约占人口的40%。欧洲人和亚洲人约1万人。官方语言为英语,通用语言为茨瓦纳语和英语。多数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农村地区部分居民信奉传统宗教。
首都:哈博罗内(Gaborone),人口约18. 6万(2001年)。年均最高气温为28.3℃,年均最低气温为12.9℃,年均气温20.7℃。
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10个行政区:西北、乔贝、中部、东北、杭济、卡拉哈迪、南部、东南、昆嫩、卡特伦。
简史:独立前称贝专纳。茨瓦纳人于公元13~14世纪由北方迁居于此。1885年沦为英国殖民地,称“贝专纳保护地”。1966年9月30日宣告独立,改名为博茨瓦纳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内,由博茨瓦纳民主党执政,卡马任总统。1980年7月,卡马病逝,马西雷接任总统职务。1984年、1989年和1994年,民主党在议会选举中接连获胜,马西雷三次蝉连总统。1998年,马西雷主动辞去总统职务,4月1日,莫哈埃接任总统。
政治:宪法规定实行多党议会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由国民议会选举产生,任期五年,最多连任两次;总统死亡或辞职时,副总统自动接任总统职务。总统和国民议会组成国会,行使立法权;国民议会通过的决议、法案须经总统批准才能生效;总统有权召集或解散国民议会。酋长院是议会的咨询机构,由15名成员组成,8个主要部族的8名酋长是当然成员,任职终身;这8名酋长再从宪法指定的4个市区的副酋长和行使副酋长职务的人中选出4名“选举成员”,任期5年;最后再由这12人从选民中选出3名“特选成员”,任期5年。酋长院的职责范围和权力仅限于传统的、有关非洲组织的一些特定事务,比如习惯法、非洲法院、领导职务、部族财产、部落首领的任免、宪法修正案等。每年议会开幕前,酋长院先召开例会,向议会提出动议和议案,但不具有任何约束力。酋长院在必要时可要求有关部长到酋长院说明情况,部长也可到酋长院征询意见。酋长院主席和副主席由成员选举产生。实行总统内阁制。
经济:博是非洲经济发展较快,经济状况较好的国家之一。以钻石业、养牛业和新兴的制造业为支柱产业。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藏为钻石,其次为铜镍、煤、苏打灰、铂、金、锰等。石油勘探正在进行之中。钻石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已探明的铜镍矿蕴藏量为4600万吨,煤蕴藏量170亿吨。从七十年代中期,采矿业取代畜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钻石生产国之一。钻石基本出口,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现有三大钻石矿:吉瓦嫩、奥拉帕和莱特拉卡内。传统轻工业以畜产品加工为主,其次是饮料、金属加工和纺织等。近年来,汽车装配业发展很快,一度成为第二大创汇行业。农业较落后,80%以上的粮食依靠进口。可耕地占全国面积的15%,种植面积为可耕地的5%。主要农作物为高粱、玉米、小米和谷类。畜牧业以养牛为主,产值约占农牧业总产值的80%,是博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博是非洲最大的畜产品加工中心之一,有现代化的大型屠宰厂和肉类加工厂。博是非洲主要旅游国,数量众多的野生动物是主要旅游资源。政府把全国38%的国土划为野生动物保护区,设立了3个国家公园,5个野生动物保护区。奥卡万戈内陆三角洲和乔贝国家公园为主要旅游点。主要出口钻石、汽车及零配件、铜镍矿、牛肉、纺织品和苏打灰制品等;进口汽车及交通设备、机械及电子产品、食品及饮料、金属、化工和橡胶制品、燃料和烟草等。

国名: 科特迪瓦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Cote d'ivoire, La Republique de Cote d'Ivoire)
独立日:8月7日(1960年)
国庆日:12月7日(1974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构成,从左至右依次为橙、白、绿三色。橙色代表热带大草原,白色象征南、北方的团结,绿色代表南部地区的原始森林。橙、白、绿三色还分别解释为:民族爱国精神、和平与纯洁、对未来的希望。

国徽: 中心图案为盾徽。绿色的盾面上有一只非洲大象头,象牙是该国的象征,科特迪瓦意为“象牙海岸”。盾徽上面是太阳图案,两旁各有一棵油棕树——该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下端的绶带上写着“科特迪瓦共和国”。
国家政要:总统洛朗·巴博(Laurent Gbagbo) ,2000年10月26日就职。
自然地理:面积32万多平方公里。位于非洲西部,西与利比里亚和几内亚交界,北同马里和布基纳法索为邻,东与加纳相连,南濒几内亚湾,海岸线长约550公里。地势由西北略向东南倾斜。西北部为海拔500-1000米的芒达山和丘里山地,北部为海拔200-500米的低高原,东南部为海拔50米以下的沿海泻湖平原。全境最高峰宁巴山(科几边境)海拔1752米。主要河流有邦达马河、科莫埃河、萨桑德拉河和卡瓦利河。属热带气候。北纬7°以南为热带雨林气候,北纬7°以北为热带草原气候。
人口: 1810万(2005年)。全国有69个民族,主要分4大族系:
阿肯族系(约占42%)、曼迪族系(约占27%)、克鲁族系(约占15%)和沃尔特族系(约占16%)。各部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全国大部分地区通用迪乌拉语(无文字)。官方语言为法语。全国人口的40%信奉伊斯兰教,27.5%信奉天主教,其余信奉拜物教。
首都:政治首都,亚穆苏克罗 (Yamoussoukro),人口15万(1998年),位于阿比让以北220公里,是独立后首任总统费利克斯·乌费埃—博瓦尼的家乡;经济首都,阿比让(Abidjan) ,人口300万(1998年)。1983年3月12日,科决定将首都迁往亚穆苏克罗,但政府机构及外交使团至今仍留在阿比让。
行政区划:全国划为56个省、197个市和198个县。1991年6月,科政府将全境划为10个行政管辖区,各辖区下辖几个省,驻管辖区首府的省长负责该区协调工作,但不算一级行政机构。1996年7月改为12个管辖区,1997年1月调为16个,2000年增至19个。

简史:科特迪瓦1986年以前曾译象牙海岸。西方殖民者入侵前,境内曾建立过一些小王国,如宫格王国、印德尼埃王国、阿西尼王国等。公元11世纪,塞努弗人在北部建立的宫格城为当时非洲南北贸易中心之一。13-15世纪科北部曾隶属于马里帝国。15世纪后半叶,葡、荷、法殖民者相继入侵。掠夺象牙和奴隶,沿海一带形成著名的象牙市场。
1475年葡殖民者命名该地为科特迪瓦(意为象牙海岸)。1842年沦为法国保护地。1893年10月法国政府通过法令,确定科为法国的自治殖民地。1895年科被划入法属西非。1946年被划为法国的海外领地。1957年成为“半自治共和国”。1958年12月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1960年8月7日宣告独立,但仍留在“法兰西共同体”内。1961年4月脱离“法兰西共同体”。独立后,首任总统乌弗埃-博瓦尼曾7次蝉联,直至1993年12月7日逝世。科特迪瓦政治危机始末
政治:2000年7月经全民公决通过的新宪法规定,科实行共和国总统制,总统为武装部队最高统帅,享有最高行政权力,其次为国民议会、宪法委员会、经济和社会理事会。新宪法对总统候选人资格亦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其父母都必须是科特迪瓦人。国民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每届任期5年。
经济:独立后实行以“自由资本主义”和“科特迪瓦化”为中心内容的自由经济体制。六、七十年代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创造了“经济奇迹”。198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01. 9亿美元,为1960年独立时的22倍。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由于西方经济危机的影响,特别是出口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出口收入锐减,经济状况恶化。为克服经济困难,1990-1993年实施“稳定和振兴经济计划”,削减行政开支、改革税制、推行私有化。1994年初,利用非洲法郎贬值有利于出口的机遇,继续执行“稳定和振兴经济计划”,大力增加出口,经济开始呈现复苏。1995年经济形势继续好转,1996至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三年增长7%左右。主要矿藏有钻石、黄金、锰、镍、铀、铁和石油。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12亿吨,天然气储量156亿立方米,铁矿30亿吨,铝矾土12亿吨,镍4. 4亿吨,锰3500万吨。森林面积250万公顷。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食品加工业是主要工业部门,占工业营业总额的35%~40%,其次是棉纺织业,还有炼油、化工、建材和木材加工工业。近年来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增长较快。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农产品出口占出口总收入的66%。可耕地面积802万公顷,全国8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经济作物占重要地位,可可和咖啡是两大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全国可耕地面积的60%。
A可可生产和出口居世界第一位,出口收入占国家出口总额的45%。咖啡生产现居世界第四位、非洲第一位。籽棉产量居非洲第三位,棕榈产量居非洲第一、世界第三。粮食不能自给,主要有玉米、小米、高粱、稻米、木薯、山药等。1994年起,热带水果出口量亦有所增加,主要有香蕉、菠萝、木瓜等。森林资源丰富,木材曾是第三大出口产品。畜牧业不发达。禽蛋基本自给,肉类一半靠进口。渔业产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7%。重视发展旅游业和开发旅游资源。外贸连年顺差,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主要出口可可、原油、咖啡、木材、金枪鱼、棕榈油、棉花、橡胶等,进口机械设备、交通工具、化学制品、石油制品、建筑材料、电器、食品等。主要贸易伙伴是法国,其次为荷兰、意大利、尼日利亚、美国、德国、马里、比利时和卢森堡等。进出口贸易的98%以上通过海运。阿比让港是西非最大的天然良港和黑非洲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也是布基纳法索、马里等西非内陆国家的主要出海口和进出口货物的集散地。港口设备较完善。圣佩德罗港是第二大港口。

国名:刚果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Congo),简称刚果(布)
独立日:8月15日(1960年)
国庆日:8月13日(1963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绿、黄、红三色构成,左上方为绿色,右下方为红色,一条黄色宽带从左下角斜贯至右上角。绿色象征森林资源及对未来的希望,黄色代表诚实、宽容和自尊,红色代表热情。
国徽:为一年轻黑人女子图案,铭牌上用法文写着“团结、劳动、进步”。

国家政要:总统德尼·萨苏-恩格索 (Denis Sassou-Nguesso) ,1979年、1984年、1989年、1997年、2002年几次当选总统。

自然地理:面积34.2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东、南邻刚果(金)、安哥拉,北接中非、喀麦隆,西连加蓬,西南临大西洋,海岸线长150多公里。东北部为海拔300米的平原,是刚果盆地的一部分;南部和西北部是高原,高度在500-1000米之间;西南部是沿海低地;高原同沿海低地之间为马永贝山地。刚果河(扎伊尔河)及其支流乌班吉河的部分地段是同刚果金的界河。境内刚果河支流有桑加河、利夸拉河等,库依路河单独入海。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中部、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气温高,湿度大。
人口:386万(2004年)。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全国有大小民族56个。最大的民族是南方的刚果族,约占总人口的45%;北方的姆博希族占16%;中部太凯族占20%;北方原始森林里还生活着少数俾格米人。官方语言为法语。民族语言南方为刚果语、莫努库图巴语,北方为林加拉语。全国居民中一半以上信奉原始宗教,26%信奉天主教,10%信奉基督教,3%信奉伊斯兰教。
首都:布拉柴维尔(Brazzaville),人口95万(1996年)。
行政区划:全国共划分10个省,6个直辖市,83个县。
简史:13世纪末14世纪初,班图人在刚果河下游建立了刚果王国。15世纪起,葡、英、法殖民者相继侵入。1884年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将刚

国名:安哥拉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Angola)
独立日:11月11日(1975年)
国庆日:11月11日(1975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地由红、黑两个平行长方形构成。旗面中间是相互交叉的金色弧形齿轮和砍刀。在弧形齿轮和砍刀之间有一颗金色五角星。黑色是对非洲大陆的颂扬;红色表示同殖民者进行斗争的先烈的鲜血。五角星表示国际主义和进步事业,五个角象征团结、自由、正义、民主与进步。齿轮和砍刀象征着工农劳动者和军队的团结,并表示对早年起来进行武装斗争的农民和战士的纪念。
国徽:呈圆形。圆面为浅蓝色,圆周由齿轮和安哥拉的主要农产品玉米、棉花、咖啡及绿枝图案组成。下方齿轮和绿枝连接处是一本打开的书,象征教育和文化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书之上为冉冉升起的太阳,象征这个年轻的国家;太阳光芒中交叉着锄头和砍刀,象征国际主义和人民永远向前;之上为一颗黄色五角星,寓意同国旗。底端的黄色绶带上用葡萄牙文写着“安哥拉共和国”。
国家政要:总统若泽·爱德华多·多斯桑托斯(Jose Eduardo Dos Santos),1979年9月起任总统。
自然地理:位于非洲西南部,北邻刚果共和国和刚果民主共和国,东接赞比亚,南连纳米比亚,西濒大西洋,海岸线全长1650公里。面积124.67万平方公里。全国大部是海拔1000米以上高原,地势东高西低,大西洋沿岸为平原区。中西部的莫科山海拔2620米,为全国最高点。主要河流有库邦戈河、宽扎河、库内内河和宽多河。北部的刚果河(扎伊尔河是安与刚果金(原扎伊尔)之间的界河。全国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安哥拉虽靠近赤道,但由于地势高耸,又有大西洋寒流的影响,使得其最高气温不超过摄氏28度,年平均气温摄氏22度,有“春天国度”的美称。
人口:约1400多万 。主要由奥温本杜、姆本杜、巴刚果、隆达等30多个部族组成。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各主要部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49%的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13%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其他大部分居民信奉原始宗教。
首都: 罗安达 (Luanda),人口约400万(2004年)。
简史:中世纪时期,安哥拉分属刚果、恩东戈、马塔姆巴和隆达四个王国。1482年葡萄牙殖民船队首次抵达安哥拉,1560年侵入恩东戈王国,1576年建立罗安达城。在1884—1885年的柏林会议上,安哥拉被划为葡萄牙殖民地。1922年葡占领安哥拉全境。1951年葡将安改为“海外省”,派总督进行统治。 50年代中期以后,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简称“安人运”)、安哥拉人民解放阵线(简称“安解阵”)和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简称“安盟”)先后成立。1961年2月4日“安人运”开始进行武装斗争。1975年1月15日,上述三个组织同葡政府达成关于安哥拉独立的《阿沃尔协议》。1月31日安三个组织同葡当局组成过渡政府。不久,“安人运”、“安解阵”、“安盟”之间发生武装冲突,8月过渡政府解体。葡当局于1975年11月10日宣布“把权力交给安哥拉人民”。11月11日,“安人运”宣布成立安哥拉人民共和国,阿戈斯蒂纽·内图任总统。1976年“安人运”击溃“安解阵”部队,并将“安盟”部队逐出城市。1992年8月,安议会决定将国名改为安哥拉共和国。
政治:现行宪法于1975年11月11日颁布,1978年1月、1980年8月、1991年3月和1992年8月四次修改。 宪法规定,实行多党制。共和国总统经选举产生,任期五年,可连任。总统兼任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有权公布或废除法律,宣布战争或和平状态,任免政府部长、军队高级将领、省长、总检察长、最高法院法官等。宪法还规定,安哥拉既不参加任何国际军事组织,也不允许外国在本国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安哥拉国民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议会同政府的权力分开。法院和法官有权独立行使审判权。1992年8月,议会决定将国名由“安哥拉人民共和国”改为“安哥拉共和国”;“人民议会”改为“国民议会”;各级法院均删去“人民”字样。
经济:安哥拉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钻石、铁、铜、黄金、石英、大理石等。石油工业是安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4年石油日产量为120万桶。钻石等矿产在安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04年钻石产值约8亿美元。安森林面积达5300万公顷(覆盖率约40%),出产乌木、非洲白檀木、紫檀木等名贵木材。安哥拉土地肥沃,河流密布,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主要经济作物有咖啡、甘蔗、棉花、剑麻、花生等,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木薯、水稻、小麦、豆类等。安哥拉的渔业资源也很丰富,每年渔业产品出口创汇达数千万美元。

国名:布隆迪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Burundi)
独立日:7月1日(1962年)
国庆日:7月1日(1962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两道交叉的白色宽条将旗面分成四个三角形,上下两个相等,为红色;左右两个相等,为绿色。旗面中央是白色圆地,内有三颗带绿边的红色六角星,呈品字形排列。红色象征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牺牲者的鲜血,绿色象征所期望的进步事业,白色代表和平存在于人类中间。三颗星象征“团结、劳动、进步”,同时也代表布隆迪三个部族——胡图族、图西族、特瓦族,及其团结。
国徽:为盾徽。红色盾面中绘有一个金色的狮子头,盾徽背后交叉竖着三支矛,下面的白色绶带上用法文写着“团结、劳动、进步”。
国家政要:总统皮埃尔·恩库伦齐扎 (Pierre Nkurunziza),2005年8月19日当选,26日宣誓就职。
自然地理:面积2.78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南侧。北与卢旺达接壤,东、南与坦桑尼亚交界,西与刚果(金)为邻,西南濒坦噶尼喀湖。境内多高原和山地,大部由东非大裂谷东侧高原构成,全国平均海拔1600米,有“山国”之称。西部刚果尼罗山脉贯穿南北,形成中央高原,海拔大多在2000米以上,为尼罗河和刚果河(扎伊尔河)的分水岭;裂谷带地势比较平缓。境内河网稠密,较大的河流有鲁齐齐河和和马拉加拉西河,鲁武武河是尼罗河的源头。坦噶尼喀湖低地、西部河谷及东部均为热带草原气候;中西部属热带山地气候。
人口:734万(2004年),由胡图(85%)、图西(13%)和特瓦(2%)三个部族组成。基隆迪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居民中57%信奉天主教,10%信奉基督教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和伊斯兰教。
首都:布琼布拉 (Bujumbura),人口40万(2000年)。年平均气温在摄氏22至26℃左右。
简史:16世纪时建立了封建王国。1890年沦为“德属东非保护地”。1916年被比利时军队占领。1922年成为比利时的委任统治地。1946年12月联合国大会将布隆迪交比利时托管。1962年6月27日第16届联大通过关于布隆迪独立的决议,7月1日布宣布独立,实行君主立宪,称布隆迪王国。1966年11月28日,米孔贝罗首相发动政变,废黜恩塔尔五世,宣布成立布隆迪共和国,自任总统兼总理。1976年11月1日,以第一副总参谋长巴加扎上校为首的一批军官推翻了米孔贝罗政权,宣布成立第二共和国,巴加扎出任最高革命委员会主席、共和国总统。1984年8月布举行全民选举,巴当选为总统。1987年9月布约亚少校发动政变,推翻巴加扎政权,组成救国军事委员会,布约亚任军委会主席、共和国总统。宣布中止宪法。1988年8月北部地区发生流血骚乱,致使5000余人丧生,4万多人逃往邻国卢旺达。骚乱平息后,布约亚总统宣布成立“民族团结协商委员会”,并于同年10月19日改组政府,增设总理。1990年5月,政府公布“民族团结宪章草案”,12月,布民族统一进步党召开特别代表大会,通过了“民族团结宪法草案”,组成了由图西和胡图两个部族各占一半的新中央委员会,以取代原最高权力机构—救国军事委员会。1992年3月13日颁布实施布独立以来的第三部宪法。宪法规定,布实行多党制和三权分立。总统以单名两轮制普选产生,任期五年,可连任一次。总理由总统任命,对总统和议会负责。 布隆迪各派权力分享谈判取得进展

国名:贝宁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Benin,La République du Bénin)
独立日:8月1日(1960年)
国旗: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旗面左侧为一绿色竖长方形,右侧为上黄下红两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绿色象征繁荣,黄色代表土地,红色代表太阳。绿、黄、红三色也是泛非颜色。
国徽: 中心图案为盾徽。盾面上有四组图案:左上角为古老的城堡,右上角为十字勋章,左下角为棕榈树,右下角为航行的船队。盾徽两侧各有一只金豹;上端为两只羊角,装着颗粒饱满的玉米,象征丰裕;下端的绶带上用法文写着“友爱、正义、勤劳”。
国家政要:总统托马·博尼·亚伊(Thomas Boni Yayi),2006年4月宣誓就职。
自然地理:面积11.2万多平方公里。位于西非中南部,东邻尼日利亚,西北、东北与布基纳法索、尼日尔交界,西与多哥接壤,南濒大西洋。海岸线长125公里。全境南北狭长,南窄北宽。南部沿海为宽约100公里的平原。中部为海拔200-400米波状起伏的高原。西北部的阿塔科拉山海拔641米,为全国最高点。韦梅河是全国最大河流。沿海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中部和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高温多雨。
人口:660万(2002年)。共60多个部族。主要是芳、约鲁巴、阿贾、巴利巴、颇尔和松巴等族。官方语言为法语。全国使用较广的语言有芳语、约鲁巴语和巴利巴语。居民中65%信奉传统宗教,15%信奉伊斯兰教,约20%信奉基督教。
首都:波多诺伏(Porto-Novo),国民议会所在地,人口30万。科托努(Cotonou),政府所在地,人口70万。
简史:1580年葡萄牙殖民者开始在沿海地区贩卖奴隶。17世纪初南部形成阿波美等王国。1670年法国入侵。1894年沦为法国殖民地。1960年8月1日独立,成立达荷美共和国。独立后政局动荡,先后发生5次军事政变,12次更换国家元首。1972年10月26日以陆军副参谋长克雷库少校为首的青年军官发动政变,推翻以阿奥马德贝为主席的三人总统委员会,成立军政府。克雷库自任总统和全国革命委员会主席。1975年11月30日国名改为贝宁人民共和国,1990年3月1日又改为贝宁共和国。 贝宁青铜文化:非洲艺术的奇葩
政治:1990年12月2日由公民投票通过了贝宁历史上第七部宪法。宪法规定,“建立一个法制和民主多元化的国家”,实行行政、立法和司法分离的原则和总统内阁制。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统帅,由直接普选产生,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一次。议会称国民议会,最高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行使立法权并监督政府工作。议员由直接普选产生,任期4年,可连选连任,但不得兼任其他公职。
经济:联合国公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农业和转口贸易为国民经济两大支柱。资源贫乏。矿藏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磷酸盐、大理石、黄金等。天然气储量910亿立方米。铁矿石储量约5.06亿吨。渔业资源丰富,海洋鱼类约有257种。森林面积30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6.6%。工业基础薄弱,设备陈旧,生产能力较低。主要有食品加工、纺织和建材业。有可耕地830万公顷,实际耕种面积不足17%。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粮食基本自给。主要粮食作物有木薯、山药、玉米、小米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腰果、棕榈、咖啡等。旅游业是贝宁新兴产业,政府对旅游业的投入不断加大。主要旅游景点有冈维埃水上村、维达古城、维达历史博物馆、阿波美古都、野生动物园、埃维埃旅游公园、海滩等。

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简称。希腊文“阿非利加”是阳光灼热的意思。赤道横贯非洲的中部,非洲3/4的土地受到太阳的垂直照射,年平均气温在摄氏20度以上的热带占全洲的95%,其中有一半以上地区终年炎热,故称为“阿非利加”。

位置: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地跨赤道南北,西北部的部分地区伸入西半球。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隅以狭长的红海与苏伊士运河紧邻亚洲。

范围:大陆东至哈丰角(东经51°24′、北纬10°27′),南至厄加勒斯角(东经20°02′、南纬34°51′),西至佛得角(西经17°33′、北纬14°45′), 北至吉兰角(本赛卡角)(东经9°50′、北纬37°21′)。

面积:约3020万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次于亚洲,为世界第二大洲。

尼罗河畔的卢克索碧波荡漾

居民:人口74800万。占世界人口总数12.9%,仅次于亚洲,居世界第二位。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增长率均居世界各洲的前列。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地区,每平方千米约1 000人。撒哈拉、纳米布、卡拉哈迪等沙漠和一些干旱草原、半沙漠地带每平方千米不到1人。还有大片的无人区。人种:非洲是世界上民族成份最复杂的地区。非洲大多数民族属于黑种人,其余属白种人和黄种人。

语言:非洲语言约有800种。一般分为4个语系。

宗教:非洲居民多信奉原始宗教和伊斯兰教,少数人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

非洲幼狮

自然地理: 海岸线大陆海岸线全长30500千米。海岸比较平直,缺少海湾与半岛。非洲是世界各洲中岛屿数量最少的一个洲。除马达加斯加岛(世界第四大岛)外,其余多为小岛。岛屿总面积约62万平方千米,占全洲总面积不到3%。非洲大陆北宽南窄,呈不等边三角形状。南北最长约8000千米,东西最宽约7 500千米。非洲为一高原大陆,地势比较平坦,明显的山脉仅限于南北两端。全洲平均海拔750米。海拔500 1000米的高原占全洲面积60%以上。海拔2 000米以上的山地和高原约占全洲面积5%。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多分布在沿海地带。地势大致以刚果民主共和国境内的刚果河河口至埃塞俄比亚高原北部边缘一线为界,东南半部较高,西北半部较低。东南半部被称为高非洲,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有埃塞俄比亚高原(海拔在2000米以上,有“非洲屋脊”之称)、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在南非高原上有卡拉哈迪盆地。西北半部被称为低非洲,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大部分为低高原和盆地,有尼罗河上游盆地、刚果盆地和乍得盆地等。非洲较高大的山脉多矗立在高原的沿海地带,西北沿海有阿特拉斯山脉;东南沿海有德拉肯斯山脉;东部有肯尼亚山和乞力马扎罗山。乞力马扎罗山是座活火山,海拔5 895米,为非洲最高峰。非洲东部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裂谷带东支南起希雷河河口,经马拉维湖,向北纵贯东非高原中部和埃塞俄比亚高原中部,经红海至死海北部,长约6400千米;裂谷带西支南起马拉维湖西北端,经坦噶尼喀湖、基伍湖、爱德华湖、艾伯特湖,至艾伯特尼罗河河谷,长约1700千米,宽几十千米到300千米,形成一系列狭长而深陷的谷地和湖泊,其中阿萨勒湖的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56米,为非洲陆地最低点。非洲的沙漠面积约占全洲面积1/3,为沙漠面积最大的一洲。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面积777万平方千米;西南部还有纳米布沙漠和卡拉哈迪沙漠。东非大裂谷带内及其附近,分布着一系列死火山和活火山,其中高大火山海拔达5000米以上。非洲中、西部亦有不少高大火山。东非大裂谷带也是非洲地震最频繁、最强烈的地区。非洲的外流区域约占全洲面积的68.2%。大西洋外流水系多为源远流长的大河,有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沃尔特河、奥兰治河等。尼罗河全长6671千米,是世界最长的河流。刚果河的流域面积和流量仅次于亚马孙河,位居世界第二位。印度洋外流水系包括赞比西河、林波波河、朱巴河及非洲东海岸的短小河流、马达加斯加岛上的河流等。非洲的内流水系及无流区面积为958万平方千米,约占全洲总面积的31.8%。其中河系健全的仅有乍得湖流域。奥卡万戈河流域和撒哈拉沙漠十分干旱,多间歇河,沙漠中多干谷。内流区还包括面积不大的东非大裂谷带湖区,河流从四周高地注入湖泊,湖区雨量充沛,河网稠密,不同于其它干旱内流区。非洲湖泊集中分布于东非高原,少量散布在内陆盆地。高原湖泊多为断层湖,狭长水深,呈串珠状排列于东非大裂谷带,其中维多利亚湖是非洲最大湖泊和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深湖。 位于埃塞俄比亚高原上的塔纳湖是非洲最高的湖泊,海拔1830米。乍得湖为内陆盆地的最大湖泊,面积时常变动。非洲有“热带大陆”之称,其气候特点是高温、少雨、干燥,气候带分布呈南北对称状。赤道横贯中央,气候一般从赤道随纬度增加而降低。全洲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地带约占全洲面积95%,其中一半以上的地区终年炎热,有将近一半的地区有着炎热的暖季和温暖的凉季。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达洛尔年平均气温为34.5℃,是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之一。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以南的阿齐济耶,1922年9月13日气温高达57.8℃,为非洲极端最高气温。乞力马扎罗山位赤道附近,因海拔高,山顶终年积雪。非洲降水量从赤道向南北两侧减少,降水分布极不平衡,有的地区终年几乎无雨,有的地方年降水多达10000毫米以上。全洲1/3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东南部、几内亚湾沿岸及山地的向风坡降水较多。

自然资源:非洲已探明的矿物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石油、天然气蕴藏丰富;铁、锰、铬、钴、镍、钒、铜、铅、锌、锡、磷酸盐等储量很大;黄金、金刚石久负盛名;铀矿脉的相继被发现,引起世人瞩目。许多矿物的储量位居世界的前列。非洲的植物至少有40 000种以上。森林面积占非洲总面积的21%。盛产红木、黑檀木、花梨木、柯巴树、乌木、樟树、栲树、胡桃木、黄漆木、栓皮栎等经济林木。草原辽阔,面积占非洲总面积的27%,居各洲首位。可开发的水力资源丰富。沿海盛产沙丁鱼、金枪鱼、鲐、鲸等。

经济: 工业非洲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洲。大多数国家经济落后。采矿业和轻工业是非洲工业的主要部门。黄金、金刚石、铁、锰、磷灰石、铝土矿、铜、铀、锡、石油等的产量都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轻工业以农畜产品加工、纺织为主要。木材工业有一定的基础,制材厂较多。重工业有冶金、机械、金属加工、 化学和水泥、大理石采制、金刚石琢磨、橡胶制品等部门。农业在非洲国家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大多数国家的经济支柱。非洲的粮食作物种类繁多,有麦、稻、玉米、小米、高粱、马铃薯等,还有特产木薯、大蕉、椰枣、薯芋、食用芭蕉等。非洲的经济作物,特别是热带经济作物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棉花、剑麻、花生、油棕、腰果、芝麻、咖啡、可可、甘蔗、烟叶、天然橡胶、丁香等的产量都很高。乳香、没药、卡里特果、柯拉、阿尔法草是非洲特有的作物。畜牧业发展较快,牲畜头数多,但畜产品商品率低,经营粗放落后。渔业资源丰富,但渔业生产仍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近年来淡水渔业发展较快。非洲是世界交通运输业比较落后的一个洲,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交通运输体系。大多数交通线路从沿海港口伸向内地,彼此互相孤立。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另有铁路、海运等方式�%

非洲分为北东南西中非.
北非
埃及,有金字塔的文明古国埃及是当之无愧的大国.开罗:开罗塔,古埃及博物馆,苏丹哈桑清真寺.
东非
坦桑尼亚
世界天然动物园坦桑尼亚陆游业的发展潜力巨大,主要旅游景区有:达累斯萨拉姆,乞力马扎罗山(非洲屋脊),马你呀拉湖国家公园.
南非
赞比亚
铜矿之国,首都卢萨卡.利文斯敦野生动物园.
南非共和国
位于印度洋和大西洋交通要冲的南非,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西非和中非
塞内加尔
塞内加尔位于非洲大陆最西端,达珂尔是著名的景点.许多欧美人都到这里来寻根.
刚果
盆地之国刚果的首都金沙萨,布卡武和尼腊贡戈火山都值得一览


高分悬赏:寻找一部电影(有剧情描述)
非洲历险记\/失落在非洲(Lost in Africa)主 演:(Jennifer McComb)(Ashley Hamilton)(Timothy Ackroyd)(Mohamed Nangurai)(Neema Ali)(Asiba Asiba)类 型:其他电影 在广袤无垠的非洲,经常有为谋取暴利的偷猎者在凶残地围捕大象……麦克、凯瑞和查尔斯等人在非洲旅游,被首领的儿子炔回部落,天黑后,...

非洲爆炸头!!悬赏啊!!!
你是男的女的啊? 如果你是女的真要弄爆炸的话,我说说我看法拉,不知道你是长发短发。很多人都认为短发爆炸好看、我觉得长发也不错拉、我就是长发爆炸头的噢、你如果是做长发爆炸可以把头发先剪成两层把、然后把短的那成弄内爆、我感觉玉米须烫的最好看、千万别烫烟花、太爆了不好看。你去...

帮我找一下有关非洲鼓的资料
鼓在非洲常常还作为国家、民族的象征。如在乌干达的国徵中就有一面鼓,它表明了一种古老的传统。因为乌干达在成为共和国前,为四个王国,每个王国的王室都有一套大小不同的鼓,各有不同的名称和音色。这种鼓只有王室的婚丧嫁娶、新王登基、对外宣战时的隆重场合才能使用。对属于不同权力等级的人来说...

四年级给非洲战火中孩子们的一封信三百字作文
呵呵,记得悬赏分啊。 给战争中的小朋友的一封信 战争中的小朋友: 你们好! 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你们,我知道你们过得很不好。因为我看到了你们那无奈的神情;看见了,你们美丽的家园变... 写给同学的一封信 四年级 三百字 夏滟蕊: 你好! 这是第一次给你写信,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当老师把你安排到和我坐...

三道社会生活题(高额悬赏!)
三道社会生活题(高额悬赏!)  我来答 首页 在问 全部问题 娱乐休闲 游戏 旅游 教育...中东、非洲、拉美等产油地区的局势动荡不安,都会对石油的供给产生冲击。敌对国家也会通过禁运等方式掐断

高分悬赏40个人们比较陌生的世界之最!
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 17、 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 18、德国是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19、 俄罗斯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 20、俄罗斯的贝加尔湖位于西伯利亚,最深处达1600多米,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21、 北美苏必利尔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

大洲和大洋(满意的高悬赏分!!)
地球上一共是七大洲五大洋,七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或称澳洲)、南极洲。五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南冰洋。其中南冰洋是国际水文地理组织于2000年确定其为一个独立的大洋。太平洋是夹在亚洲和南北美洲之间,在环南极洲的南冰洋以北的部分。...

高分悬赏。找一部非洲的纪实电影
走出非洲是一部文艺片,由梅里尔 斯特里浦主演,不是纪实电影!!!楼主说的可能是走进非洲!

高额悬赏!.第六题!急!在线等!
甲为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河,到非洲西海岸乙,要经过非洲南端好望角,航向自东向西;洋流自西向东,逆流,正确!

高分悬赏这部非洲足球电影下载,主角班多,不是美国版《一球成名》_百度...
反而让他更耀眼 问题补充:请别再说电驴里找了,早找过了,没有 迅雷、百度、GOOGLE都找了 按照四楼说的再迅雷看看里发现了截图,但是点击却说视频已删除,页面不存在,看不了 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帮我找找,这觉得是球迷的宝贝,比一球成名好看百倍,我也再次加分悬赏 ...

合肥市18739384178: 高分悬赏请提供南非这个国家和开普敦这个城市高分悬赏:请提供南非这
謇卢保和: CapeTown是一个很美的城市,很有欧洲风格.南非不同于周边的非洲国家,南非比较富裕,由于英国统治了很久,什么多是照英国来的.南非人比较热情,南非本地黑人...

合肥市18739384178: ﹏ˋ独自哀求的详细资料,越详细越好,高分悬赏. -
謇卢保和: ·艺名:﹏ˋ独自哀求·真名:于超 (Y ,C)·星 座:狮子座·生 日:阳历89.08.05·籍 贯:江西,上饶·身 高:173cm·体 重:53kg·性 格:双重.·职 业:无·偶 像:说了你也不知道·喜欢的颜色:宝蓝.·爱好:睡觉,听音乐,上网·最怕的事:女人在我面前哭·喜欢的字:枫 (Feng)·讨厌的事情:别人叫我做事情;·最讨厌去的地方:热闹的地方..·最想去哪:日本,东京·最想做的事:跟喜欢的人一起看海.·最喜欢的天气:下雨天,阴天·唯一 QQ:459545838·暂不支持5.1交友..

合肥市18739384178: 为什么众数所在组的频率不一定最大,请举例说明(高额悬赏) -
謇卢保和: 比如 一个小组中有5个数据:5,5,5,5,5,另一个小组有6个数据:6,7,6,7.6,7 显然众数在上面的小组 而下一组数据多,频数高,所以频率大

合肥市18739384178: 全球征集这个女模特的详细资料,鄙人看上她了,要主动出击!满分悬赏. -
謇卢保和: 模特曹珊珊生日:12-18星座:射手座血型:AB身高:165 CM体重:42 KG鞋码:35职业:平面模特、汽车模特家乡:中国 湖南 喜欢的音乐:好听的都喜欢喜欢的明星:滨崎步喜欢的电影: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喜欢的电视:日剧喜欢的运动:跑步,游泳,滑雪喜欢的书:卡耐基

合肥市18739384178: 高额悬赏:Dr.COM 宽带登录认证客户端程序不能打开,电脑提示“你的端口正被另一个程序占用,请退出再试,” -
謇卢保和: 一般这种情况重启下就好了,如果重启不行,按照下面的办.DR.COM的端口是61440,查看网络连接,找到占用61400的程序,结束它....

合肥市18739384178: by2的家庭背景怎么样???一定要正确的,高额悬赏!!! -
謇卢保和: By2是来自新加坡的17岁“白”氏双胞胎女孩,从2,500人的新秀甄选会中脱颖而出加入海蝶唱片,08年发行首张专辑《16未成年》.BY2=姐姐白纬芬+ 妹妹白纬玲. 新加坡位於东南亚的城市岛国,从小就在新加坡成长的By2,生活环境宛如就...

合肥市18739384178: 高额悬赏 这个人叫什么 有简介更好 -
謇卢保和: 希望你幸福丶罗,,,这是他的贴吧名字..他姓,,梁..不是什么名人,,目前就知道这么多...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合肥市18739384178: 谁能告诉我,这个是什么虫子,知道的请告诉我详细资料,高悬赏 -
謇卢保和: 蓑蛾

合肥市18739384178: 求草帽海贼团各人的的悬赏过程 -
謇卢保和: 1.蒙奇·D·路飞 职位:船长、草帽海贼团最强主力.悬赏金:3千万贝里(鱼人阿龙事件)1亿贝里(阿拉巴斯坦事件)3亿贝里(司法岛事件)4亿贝里(天龙人事件) 2.罗罗诺亚·索隆 职位:草帽海贼团三大战力之一.悬赏金:6000万(阿...

合肥市18739384178: 里的 高额悬赏是什么意思? -
謇卢保和: 就是用户可以用自己的财富值加上20财富值.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