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 哪些方面体现出闻一多诗歌“三美”的理论主张?

作者&投稿:滕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闻一多的“三美”主张是怎样在《也许》中体现的?~

一、绘画美:
1、全诗选用了“小草、青松、阳光、清风”等词语,表现自然景物。通过蛙鸣、蝙蝠飞翔、蚯蚓翻土给读者听觉视觉上的动态想象。
2、全诗有一种流动的画面美,如拨、刷。
二、音乐美
1、从押韵上看:全诗韵。韵脚为:累、睡、飞、眉、睡、水、美、睡、飞。
2、从节奏上看:诗歌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三、建筑美:
1、从字数上看:《也许》共四节,每节两句,每句九个字。
2、从排列上看:全诗排列整齐划一,停顿有序。

扩展资料:
《也许》是一首感情深沉的养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生者告别死者的哀伤,哀惋而不悲惨,真挚而不夸饰,最单纯又最深沉”。
全诗只有一个句号,一气呵成。诗人没有刻意渲染,而是平静地娓娓道来,看似无章,实则有法,像是轻描淡写,实则激情内蕴。

1、闻一多诗歌理论中的”三美“是指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音乐美,即是音韵语句节奏铿锵,押韵;绘画美,是指词藻的选用,即诗歌语言要具有色彩感;建筑美,即是诗歌的形式要整齐,每一句话的字数差不多。
3、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原诗共六节,在收入《死水》时,删成四段,变得更加精炼、紧凑。由于意象新颖,节奏明晰,感情深挚,这首诗在当时曾轰动一时,直到今天也还得到许多读者的钟爱,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也许》共四节,每节四句,每句九个字,每一、二、四句押韵,诗行整饬,韵律匀整,琅琅上口。尤其特别的是,作者只在全诗结尾用了一个句号,中间没有一个句号或任何起句号作用的其它符号,这在《死水》中是绝无仅有的。它突出强调了诗作的整体性。在激烈的情感冲击下,诗人一气呵成,写就了这首深沉悲愤的悼亡之作。 在《也许》中,诗人的情感是悲切激壮的,它象地下的岩浆,奔突流走,时刻准备喷薄而出。然而,在思想上日趋深刻、在艺术上反复锤炼的诗人,却巧妙地控制了这种激情,使它深深包蕴在每一个词句里、每一组意象中,成为诗作内在的核心动力。在语言上,诗人采用冷处理的方式,使情感得到巨大压缩,变得更加坚实,更加沉雄。“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压抑着的悲愤之情和着轻柔冲淡的问句,显得那样催人心碎。充满生机的大自然与不幸早夭的少女形成强烈反差,一股巨大的情感冲击波从平静的字面下飞身而出,撞击着读者。在第二节中,诗人进一步以深挚的爱心,为不幸的少女呼唤着彼岸的宁静。“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阳光”一字用得极为准确、精到,传神地反衬出死者在黑暗中平静而沉寂的形态,同时又与下文的“清风”相映成趣,共同构成大自然中无限生机的象征。阳光拨动眼帘,清风刷上娥眉,这种新颖别致的拟人手法,既是对死的逼真描绘、又使死的冰冷隐逸在字面背后,用表面的生机仅衬出真实痛苦的死亡境界。 第三节是全诗点破主题的部分,也是诗人艺术和情感的高潮。诗节的前两句再一次用拟人手法对死亡加以表现,并把锋锐的笔尖直指造成这不幸死亡的社会。诗人用“蚯蚓翻泥”、“根须吸水”等新鲜想象,设想早夭少女在地下的欢快乐愉悦。快乐不在生前,而在死后,美不在人间,而在地下。平凡的语言蕴藉着不平凡的深意,以决绝的方式彻底诅咒那个非人的社会。诗节后两句更是直抒胸臆,“咒骂的人声”也就是充满丑恶和罪孽的世界,这是无情揭露,更是正义之声对黑暗社会的挑战。此时,诗作早已越出以早夭少女的哀悼,而具有普遍的进步意义。 第四节是三节诗意的总结,仿佛完美乐章一个小小的重复,使诗意挥洒得更加充分。使诗情发泄得更加自由,而全诗的结构也因此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氤氲流转,平稳自足。《也许》是《死水》中的一篇力作,也是闻一多诗歌 创作的杰出体现。句式整齐 体现结构美 意象丰富 体现绘画美 押韵上口 提醒音乐美


《闻一多的说和做》里闻一多具有哪些品质(言行一致:开头两段,第12自然段(里面有句话: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严谨刻苦,一丝不苟:第36写作的部分,差不多都是;无私无畏: 明显一点的是第15和18自然段吧!视死如归的那种...;澎湃执着:很多诶,写作执着啊,救国执着啊,都是.............重要的差不多就这些了....)

闻一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您好。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 学者,也是一位说做统一、表里如一、言 行一致、执著救国、无私无畏的民主战士 .他的确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闻一多在也许一诗中,运用的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什么(1.韵律特征 闻一多很重视音乐美。他认为,音乐美在诗中表现为音节、平仄、韵、双声、叠韵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节奏,诗所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此诗反复吟唱,句子整齐中有错落,又不妨碍诗情的表达和语意的流畅,本来是十分困难的,而诗人却处理得很好。其中除了第二节的语气...)

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什么精(“他是不甘心” 这句话侧面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什么精神。 “他是不甘心” 这句话侧面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不服输”的精神。)

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什么精神(这位朋友,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英勇无畏表里如一 言行一致 执着追求 热爱祖国 勇于献身 敢说敢做 大义凛然 积极向上 正直无私 视死如归的精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