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在历史上都做过什么事情,应该如何评价他?

作者&投稿:锺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武则天有个亲戚,是个小女孩,因为父亲很早去世,按照传统,进入皇宫,由武则天负责带大,随后在公元705年,到公元713年,风云变幻,各路人马都走到了台前。

大唐的权力,从李显传到韦后,从李旦传到李隆基,最后打败太平公主,李隆基荣升新皇帝,搬入皇宫,和武氏第一次相遇。

在茫茫人海中看了一眼,并没有引起波澜,宰相们添油加醋的警告,使李隆基对武氏,产生了兴趣,最后走到了一起,生了七个娃,前面死了仨。

为了保护孩子,伤心的武氏,决定走上夺权的老路,由李隆基封为惠妃,地位堪比皇后,挤掉李隆基的原配王氏,然后,将目光转向了太子。

太子李瑛在李隆基所有的儿子中,排行第二,据说因为老大身上有缺陷,为了不影响唐朝皇帝的整体颜值,李隆基才临时决定,立了老二做太子,但是在武惠妃向皇帝打了小报告后,李隆基却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

政事堂中,作为宰相的首辅,和太子关系很不平常,太密切了,太子和权臣结合,成了李隆基的心病,从这时候起,皇帝有了废立太子的打算,今天历史崔要介绍的人物,就是那位支持太子的宰相,张九龄。

张九龄是历史四大宰相系列的最后一位:

1、张说,策论天下第一的唐朝宰相

2、宋璟,唐朝的纪检干部

3、李隆基时代的总设计师姚崇

张九龄,公元678年,在广东韶关市出生,张家能在韶关落脚,是从他爷爷的爸爸那辈开始的,张九龄的曾祖父叫张君政,是韶关长史,按照职位,属于副市长的级别。

张君政的长史,在这里做了十几年,因为人际关系处理的不错,儿子、孙子都进入了官场,但是官不大,类似县令、参军的位置,直到张九龄的出现。

经过祖辈三代人的打拼,张家在广东,算是根深蒂固,和官场的大人物,也能联系上,而张九龄从小读书成绩很好,为了孙子能有一个更好的前途,家人们从张九龄的小时候,就开始了铺路。

能进入官场,名声特别重要,这意味着起点比别人更高。

唐朝早期的诗人王勃,经过家人的安排,和当朝宰相取得了联系,通过写信,发表自己写的诗篇,为的就是得到宰相的一句好评:此神童也!


在文人圈,有了这句评语,名气就算打响了。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章写的好不好,主观因素太多了,大家觉得你有名,那文章自然是好的,这个在唐朝的科举考试中,影响非常大。

诗人陈子昂,上京赶考了两次,都是名落孙山,后来出一千两银子,买了把胡琴,将文章自比胡琴,珍贵却没人赏识,为了引起重视,直接把胡琴砸了个稀巴烂,从而成名,第二年,就得了个进士及第。

张九龄的家族,打通不了宰相的门路,在广东,还是吃得开的,所以第一封信,他写给了广州刺史王方庆。

结果就简单了,王方庆给张九龄的评价:此子必能致远。

当然,张九龄本身的水平,还是不错的,毕竟到了王方庆这种级别的官员,如果对方能力不达标,要开口给个极高的评价,等于砸了自己招牌,钱再多,也是不会干的。

公元702年,24岁的张九龄考中进士。

一年后,张九龄写了第二封信,对方是策论排名第一的张说。

张说是文化圈的名人,看到张九龄的信,也很欣赏,但是能为张九龄说话,除了信的内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张说落魄了。

因为帮宰相魏元忠说话,被流放到广西,路过韶州,张九龄的父亲就安排,让张说给小家伙一个评语。

为了这个评语,张家给张说的好处,无非是在他落魄的时候,保证吃饱穿暖,不会受罪。

这是张九龄和张说的第一次见面,此后两家的关系,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张说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神龙革命后,回到京城,开启了自己辉煌的职业生涯,三次当选宰相,为了当年的一个承诺,把张九龄当成了自己人,因为两人都姓张,结成了本家亲戚。

对于张九龄来说,投奔张说,是进入仕途的捷径,但不可避免的是,张九龄的职业生涯,和张说捆绑在了一起。

公元713年,张说被贬为岳州刺史,随后张九龄也被姚崇罢免,回了家。

为了摆脱张说的影响,张九龄做了一件,当时看来特别无私的事情,向中央上交提案,内容是修建梅岭古道。

梅岭古道从广东的南雄市,到江西大余县,是条山道,在秦朝,也有一条,主要用于军事,因为年久失修,加上路也造的不好,通行不便,张九龄便上书朝廷,重建一条。

朝廷的批文很快就下来了,但是修路的钱,得自己想办法。

造路修山,这种关系国计民生的事情,最能得到民心,也能得到国家的肯定,公元718年,张九龄重返京城,担任礼部员外郎。

正所谓好事成双,三年后,张说从幽州归来,进入政事堂,担任中书令。

大靠山回来了,在官场混得不怎么样的张九龄,迎来了最好的机会,在公元723年,升职成为中书舍人。

照着这个模式,发展下去,等到张说光荣退休,中书令的位置,就是张九龄的,高官厚禄,也是指日可待。

可惜不知道什么原因,无论张说如何推荐,皇帝就是不批,张九龄的官,中书舍人成了尽头,上不去了。

公元726年,宇文融、崔隐甫和李林甫,三人弹劾张说,张说被免官,回家养老了。

张九龄呢,中书舍人肯定没了,从中央下来,回家乡,做了桂州都督、岭南按察使。

公元730年,张说去世。

中间的这四年,张九龄日子过得倒很轻松,做做官,没事了,回家看看亲人,约三五好友,看看风景,做做诗。

但是,张说死后,张九龄突然被召回了京,原因是皇帝,要亲自提拔他,升他的官。

张九龄回到京师的第一份工作,是替皇帝写诏书。

这是一份类似秘书的工作,皇帝有什么话,要和大臣或者百姓们说,自己不会扯着嗓子喊,而是写下来,让太监们读,皇帝也不会写,他只说一个意思。

怎么把意思表达出来,还能把文章写出花来,这就是负责写诏书的人,该考虑的问题了。




张九龄成为盛唐名相的历史背景
大唐开元名相张九龄(678~740)是韶州曲江(今广东曲江县)人,张九龄出身寒族,科举入仕后历任右拾遗、右补阙、中书舍人、秘书少监等职,一直官至宰相。因其在职期间直言敢谏、刚正不阿,历史上有“九龄风度”的美誉。开元二十四年(736),时任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的安禄山征讨契丹叛乱,因鲁莽轻敌...

张九龄主要事迹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唐朝仪凤三年(678年)生。九龄七岁能文,三十岁擢进士第二,授校书郎;先天元年(712年)12月,玄宗于东宫举文学士,九龄名列前茅,授左拾遗;开元四年(716年)秋,九龄辞官归养,开大庾岭新路,沟通南,北陆路交通干线。开元六年(718年)春,九龄被召入京拜左补阙,主持吏...

历史上姓张的诗人
1、张九龄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2、张乔 张乔(生卒年不详),池州(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人,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

张九龄在唐代诗歌史的地位
张九龄(673-740)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少聪慧能文,弱冠登进士,为校书郎。又...

君九龄是什么朝代的故事
君九龄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明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时间跨度为公元1368年至1644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定都南京,后迁都北京。明朝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科技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文化领域,诸如小说、戏剧、绘画等艺术形式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君九龄的故事得以...

《陆九龄》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陆九龄》人物故事小传
[正 史]陆九龄,字子寿。八世祖希声,相唐昭宗,孙德迁,五代末避乱居抚州之金溪。父贺,以学行为里人所宗,尝采司马氏冠昏丧祭仪行于家。生六子,九龄其第五子也。幼颖悟端重,十岁丧母,哀毁如成人。稍长,补郡学弟子员。时秦桧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久之,闻新博士学黄、老...

历史上姓端木的名人
新中国端木梦锡,又名九龄,河南南乐人,中国著名国画家,现为文化部国画创作组成员。京华美术学校毕业后受聘武汉大学、南虹艺专等学校,从事教育事业和美术创作。以画梅花、棕榈、蜀葵著称,尤长画梅,有“丹青梅花王”之称。出版有《端木梦锡专集》画册。其作品《红梅》、《蜀葵》等先后见展于苏联、法国...

历史上有哪些木姓的名人?
新中国端木梦锡,又名九龄,河南南乐人端木祥卿,化名林超,山东郓城县人元代端木本三国端木痒,字文序端木赐:字子贡,是孔子的弟子端木埰:字子畴,江宁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cyskdygr 2013-03-31 · 超过10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41 ...

张九龄弟张九章生平简介和历史评价
九龄九龄,谐音久龄九龄,天长地久呀!”张母就遵了和尚的贵言。张九龄后来果然上京做了宰相。作者:朱德瑞 编辑:Power 张九龄生于公元678年,很小的时候就以“神童”广为人知。据民间传说,他的身世很奇特。从他的名字上来看人们都会以为张九龄肯定是在兄弟姐妹中排老九,他上面必定有张大龄、张二...

《君九龄》楚九龄是哪个朝代的?
《君九龄》中的楚九龄所处的朝代是虚构的。《君九龄》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或电视剧,其中的朝代设定并不对应真实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这种设定是为了创造一个独特的故事背景,让作者或编剧能够在其中自由发挥,构建属于自己的世界观和故事情节。在小说或电视剧中,通常会通过描述该朝代的政治、经济、...

林口县19751849539: 张九龄的故事50字 -
占钧转移: 张九龄预见到军界门阀安禄山有篡权的野心,主张诛杀安禄山,以早除祸患.但玄宗皇帝没有接受张九龄的忠告,反而听了奸臣李林甫的谗言,说张九龄陷害忠良.十多年后,果然招致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的爆发

林口县19751849539: 张九龄简介 短点 -
占钧转移: 张九龄(678-740), 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林口县19751849539: 张九龄不知进退的故事 -
占钧转移: 唐玄宗时的张九龄是一骨鲠诤臣,从不屈从于奸佞.至开元天宝年间,玄宗已做了数十年皇帝,他自以为天下太平,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便渐肆奢欲,纵情声色,怠于政事.张九龄、韩休经常劝谏玄宗,弄得玄宗“戚戚无一日欢”.这时,善...

林口县19751849539: 张九龄何许人也? -
占钧转移: 张九龄(678-740), 一名博物,字子寿,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林口县19751849539: 张九龄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占钧转移: 张九龄是唐朝的诗人. 张九龄(678—740),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唐中宗初年进士,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 他的...

林口县19751849539: 唐朝时期有哪些杰出人物 -
占钧转移: 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今韶关市)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 <<--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

林口县19751849539: 唐代诗人张九龄字什么,号什么 -
占钧转移: 唐代诗人张九龄字子寿,号“岭南第一人”

林口县19751849539: 唐朝有哪些官员(李隆基)当政的时候
占钧转移: 姚崇(公元650年-公元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避唐玄宗“开元”年号讳,改名... 有“救时宰相”之称,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宰相.特别是在玄宗朝早期为相,对“开...

林口县19751849539: 王维和当过什么官? -
占钧转移: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

林口县19751849539: 四喜丸子的故事典故 -
占钧转移: 话说有一年张九龄参考朝廷的开科考试,结果受到皇帝赏识并招为驸马.而此时正巧是张九龄的家乡遭遇水灾,父母不知音信,直到大婚那天,张九龄刚好得到父母的下落,马上派人把父母接到京城居住,喜上加喜,张九龄便让府上厨师制作一道吉祥喜庆的菜肴,于是厨师就制作了这道四喜丸子,也就是当时的四圆. 张九龄看到这个菜的时候有些不解,就问厨师这何含意,聪明的厨师答道:“此菜为'四圆'.一喜,老爷头榜题名;二喜,成家完婚;三喜,做了乘龙快婿;四喜,合家团圆.” 张九龄听了哈哈大笑,连连称赞,说:“'四圆'不如'四喜'响亮好听,干脆叫它'四喜丸'吧.”从那以后,逢有结婚等重大喜庆之事,宴席上必备此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