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理论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实事真是这样吗?

作者&投稿:蒙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光为什么具有波粒二象性呢?~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动性:指得就是光具有波动的性质!比如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都说明它具有波动性。
光的粒子性:指的是光具有微粒性,比如光电效应认为,光是不连续的,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E跟光的频率ν成正比:E=hν 光的波粒二象性:干涉,衍射和偏振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表明光是一种波;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又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表明光是一种粒子;因此现代物理学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正确理解波粒二象性   波粒二象性中所说的波是一种概率波,对大量光子才有意义.波粒二象性中所说的粒子,是指其不连续性,是一份能量.   ⑴个别光子的作用效果往往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作用效果往往表现为波动性.   ⑵ν高的光子容易表现出粒子性;ν低的光子容易表现出波动性.   ⑶光在传播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波动性;在与物质发生作用时往往表现为粒子性.   ⑷由光子的能量E=hν,光子的动量表示式也可以看出,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并不矛盾:表示粒子性的粒子能量和动量的计算式中都含有表示波的特征的物理量——频率ν和波长λ.光量子假说的主要内容: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在研究物体热辐射的规律时发现,只有认为电磁波的吸收和发射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地进行的,理论计算结果才能跟实验事实相符,这样的一份能量叫做能量子,普朗克还认为每一份能量等于HV,其中V是辐射电磁波的频率,H是一个普朗克常量=6.63*10的-34次方焦秒,受他的启发,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在空间传播的光也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一个光量子,简称光子,光子的能量E跟跟光的频率V成正比,即E=HV。这个学说以后就叫光量子假说。   光子说还认为每一个光子的能量只决定于光子的频率,例如蓝光的频率比红光高,所以蓝光的光子的能量比红光子的能量大,同样颜色的光,强弱的不同则反映了单位时间内射到单位面积的光子数的多少。

以科学的态度很明确的告诉你 确实如此 已经被大量理论和试验证明 建议你翻译一高中物理本 科学家发现光既能像波浪一样向前传播,有时又表现出粒子的特征。因此我们称光有“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简介
光一直被认为是最小的物质,虽然它是个最特殊的物质,但可以说探索光的本性也就等于探索物质的本性。历史上,整个物理学正是围绕着物质究竟是波还是粒子而展开的。
光学的任务是研究光的本性,光的辐射、传播和接收的规律;光和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如物质对光的吸收、散射、光的机械作用和光的热、电、化学、生理效应等)以及光学在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先熟悉一下有关光的基本知识。
光的波粒二象性简单说就是光既具有波动特性,又具有粒子特性
编辑本段光的波动说与微粒说之争
笛卡儿提出的两点假说
在人们对物理光学的研究过程中,光的本性问题和光的颜色问题成为焦点。关于光的本性问题,笛卡儿在他《方法论》的三个附录之一《折光学》中提出了两种假说。一种假说认为,光是类似于微粒的一种物质;另一种假说认为光是一种以“以太”为媒质的压力。虽然笛卡儿更强调媒介对光的影响和作用,但他的这两种假说已经为后来的微粒说和波动说的争论埋下了伏笔。
格里马第发现了光的衍射现象
十七世纪中期,物理光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655年,意大利波仑亚大学的数学教授格里马第在观测放在光束中的小棍子的影子时,首先发现了光的衍射现象。据此他推想光可能是与水波类似的一种流体。
格里马第设计了一个实验:让一束光穿过一个小孔,让这束光穿过小孔后照到暗室里的一个屏幕上。他发现光线通过小孔后的光影明显变宽了。格里马第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他让一束光穿过两个小孔后照到暗室里的屏幕上,这时得到了有明暗条纹的图像。他认为这种现象与水波十分相像,从而得出结论:光是一种能够作波浪式运动的流体,光的不同颜色是波动频率不同的结果。格里马第第一个提出了“光的衍射”这一概念,是光的波动学说最早的倡导者。波义耳提出了物体的颜色光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 1663年,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提出了物体的颜色不是物体本身的性质,而是光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他第一次记载了肥皂泡和玻璃球中的彩色条纹。这一发现与格里马第的说法有不谋而合之处,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胡克提出了“光是以太的一种纵向波”
不久后,英国物理学家胡克重复了格里马第的试验,并通过对肥皂泡膜的颜色的观察提出了“光是以太的一种纵向波”的假说。根据这一假说,胡克也认为光的颜色是由其频率决定的。
牛顿用微粒说阐述了光的颜色理论
然而1672年,伟大的牛顿在他的论文《关于光和色的新理论》中谈到了他所作的光的色散实验:让太阳光通过一个小孔后照在暗室里的棱镜上,在对面的墙壁上会得到一个彩色光谱。他认为,光的复合和分解就像不同颜色的微粒混合在一起又被分开一样。在这篇论文里他用微粒说阐述了光的颜色理论。第一次波动说与粒子说的争论由“光的颜色”这根导火索引燃了。从此胡克与牛顿之间展开了漫长而激烈的争论。
1672年2月6日,以胡克为主席,由胡克和波义耳等组成的英国皇家学会评议委员会对牛顿提交的论文《关于光和色的新理论》基本上持以否定的态度。牛顿开始并没有完全否定波动说,也不是微粒说偏执的支持者。但在争论展开以后,牛顿在很多论文中对胡克的波动说进行了反驳。由于此时的牛顿和胡克都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因此波动说和微粒说之间的论战并没有全面展开。但科学上的争论就是这样,一旦产生便要寻个水落石出。
惠更斯提出了波动学说比较完整的理论
波动说的支持者,荷兰著名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惠更斯继承并完善了胡克的观点。惠更斯早年在天文学、物理学和技术科学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并系统的对几何光学进行过研究。1666年,惠更斯应邀来到巴黎科学院以后,并开始了对物理光学的研究。在他担任院士期间,惠更斯曾去英国旅行,并在剑桥会见了牛顿。二人彼此十分欣赏,而且交流了对光的本性的看法,但此时惠更斯的观点更倾向于波动说,因此他和牛顿之间产生了分歧。正是这种分歧激发了惠更斯对物理光学的强烈热情。回到巴黎之后,惠更斯重复了牛顿的光学试验。他仔细的研究了牛顿的光学试验和格里马第实验,认为其中有很多现象都是微粒说所无法解释的。因此,他提出了波动学说比较完整的理论。
惠更斯认为,光是一种机械波;光波是一种靠物质载体来传播的纵向波,传播它的物质载体是“以太”;波面上的各点本身就是引起媒质振动的波源。根据这一理论,惠更斯证明了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也比较好的解释了光的衍射、双折射现象和著名的“牛顿环”实验。如果说这些理论不易理解,惠更斯又举出了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反驳微粒说。如果光是由粒子组成的,那么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各粒子必然互相碰撞,这样一定会导致光的传播方向的改变。而事实并非如此。
牛顿的微粒学说逐步的建立起来
就在惠更斯积极的宣传波动学说的同时,牛顿的微粒学说也逐步的建立起来了。牛顿修改和完善了他的光学著作《光学》。基于各类实验,在《光学》一书中,牛顿一方面提出了两点反驳惠更斯的理由:第一,光如果是一种波,它应该同声波一样可以绕过障碍物、不会产生影子;第二,冰洲石的双折射现象说明光在不同的边上有不同的性质,波动说无法解释其原因。另一方面,牛顿把他的物质微粒观推广到了整个自然界,并与他的质点力学体系融为一体,为微粒说找到了坚强的后盾。
为不与胡克再次发生争执,胡克去世后的第二年(1704年)《光学》才正式公开发行。但此时的惠更斯与胡克已相继去世,波动说一方无人应战。而牛顿由于其对科学界所做出的巨大的贡献,成为了当时无人能及一代科学巨匠。随着牛顿声望的提高,人们对他的理论顶礼膜拜,重复他的实验,并坚信与他相同的结论。整个十八世纪,几乎无人向微粒说挑战,也很少再有人对光的本性作进一步的研究。托马斯.杨提出了光的干涉的概念和光的干涉定律 十八世纪末,在德国自然哲学思潮的影响下,人们的思想逐渐解放。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开始对牛顿的光学理论产生了怀疑。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杨氏于1800年写成了论文《关于光和声的实验和问题》。在这篇论文中,杨氏把光和声进行类比,因为二者在重叠后都有加强或减弱的现象,他认为光是在以太流中传播的弹性振动,并指出光是以纵波形式传播的。他同时指出光的不同颜色和声的不同频率是相似的。1801年,杨氏进行了著名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实验所使用的白屏上明暗相间的黑白条纹证明了光的干涉现象,从而证明了光是一种波。同年,杨氏在英国皇家学会的《哲学会刊》上发表论文,分别对“牛顿环”实验和自己的实验进行解释,首次提出了光的干涉的概念和光的干涉定律。
1803年,杨氏写成了论文《物理光学的实验和计算》。他根据光的干涉定律对光的衍射现象作了进一步的解释,认为衍射是由直射光束与反射光束干涉形成的。但由于他认为光是一种纵波,所以在理论上遇到了很多麻烦。他的理论受到了英国政治家布鲁厄姆的尖刻的批评,被称作是“不合逻辑的”、“荒谬的”、“毫无价值的”。
虽然杨氏的理论以及后来的辩驳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遭人毁谤,但他的理论激起了牛顿学派对光学研究的兴趣。
光的偏振现象和偏振定律的发现
1808年,拉普拉斯用微粒说分析了光的双折射线现象,批驳了杨氏的波动说。
1809年,马吕斯在试验中发现了光的偏振现象。在进一步研究光的简单折射中的偏振时,他发现光在折射时是部分偏振的。因为惠更斯曾提出过光是一种纵波,而纵波不可能发生这样的偏振,这一发现成为了反对波动说的有利证据。
1811年,布吕斯特在研究光的偏振现象时发现了光的偏振现象的经验定律。
光的偏振现象和偏振定律的发现,使当时的波动说陷入了困境,使物理光学的研究更朝向有利于微粒说的方向发展。
面对这种情况,杨氏对光学再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817年,他放弃了惠更斯的光是一种纵波的说法,提出了光是一种横波的假说,比较成功的解释了光的偏振现象。吸收了一些牛顿派的看法之后,他又建立了新的波动说理论。杨氏把他的新看法写信告诉了牛顿派的阿拉戈。
菲涅耳与阿拉戈建立了光波的横向传播理论
1817年,巴黎科学院悬赏征求关于光的干涉的最佳论文。土木工程师菲涅耳也卷入了波动说与微粒说之间的纷争。在1815年菲涅耳就试图复兴惠更斯的波动说,但他与杨氏没有联系,当时还不知道杨氏关于衍射的论文,他在自己的论文中提出是各种波的互相干涉使合成波具有显著的强度。事实上他的理论与杨氏的理论正好相反。后来阿拉戈告诉了他杨氏新提出的关于光是一种横波的理论,从此菲涅耳以杨氏理论为基础开始了他的研究。1819年,菲涅耳成功的完成了对由两个平面镜所产生的相干光源进行的光的干涉实验,继杨氏干涉实验之后再次证明了光的波动说。阿拉戈与菲涅耳共同研究一段时间之后,转向了波动说。1819年底,在非涅耳对光的传播方向进行定性实验之后,他与阿拉戈一道建立了光波的横向传播理论。
新的波动学说牢固的建立起来
1882年,德国天文学家夫琅和费首次用光栅研究了光的衍射现象。在他之后,德国另一位物理学家施维尔德根据新的光波学说,对光通过光栅后的衍射现象进行了成功的解释。
至此,新的波动学说牢固的建立起来了。微粒说开始转向劣势。
随着光的波动学说的建立,人们开始为光波寻找载体,以太说又重新活跃起来。一些著名的科学家成为了以太说的代表人物。但人们在寻找以太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于是各种假说纷纷提出,以太成为了十九世纪的众焦点之一。
菲涅耳在研究以太时发现的问题是,横向波的介质应该是一种类固体,而以太如果是一种固体,它又怎么能不干扰天体的自由运转呢。不久以后泊松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如果以太是一种类固体,在光的横向振动中必然要有纵向振动,这与新的光波学说相矛盾。
为了解决各种问题,1839年柯西提出了第三种以太说,认为以太是一种消极的可压缩性的介质。他试图以此解决泊松提出的困难。1845年,斯托克斯以石蜡、沥青和胶质进行类比,试图说明有些物质既硬得可以传播横向振动又可以压缩和延展——因此不会影响天体运动。
1887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尔逊与化学家莫雷以“以太漂流”实验否定了以太的存在。但此后仍不乏科学家坚持对以太的研究。甚至在法拉第的光的电磁说、麦克斯韦的光的电磁说提出以后,还有许多科学家潜心致力于对以太的研究。
十九世纪中后期,在光的波动说与微粒说的论战中,波动说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人们在为光波寻找载体时所遇到的困难,却预示了波动说所面临的危机。
爱因斯坦因光的波粒二象性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887年,德国科学家赫兹发现光电效应,光的粒子性再一次被证明!
二十世纪初,普朗克和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量子学说。
1905年3月,爱因斯坦在德国《物理年报》上发表了题为《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推测性观点》的论文他认为对于时间的平均值,光表现为波动;对于时间的瞬间值,光表现为粒子性。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揭示微观客体波动性和粒子性的统一,即波粒二象性。这一科学理论最终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接受。
1921年,爱因斯坦因为"光的波粒二象性"这一成就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1年,康普顿在试验中证明了X射线的粒子性。1927年,杰默尔和后来的乔治•汤姆森在试验中证明了电子束具有波的性质。同时人们也证明了氦原子射线、氢原子和氢分子射线具有波的性质。
以光的波粒二象性告终
在新的事实与理论面前,光的波动说与微粒说之争以“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而落下了帷幕。
光的波动说与微粒说之争从十七世纪初笛卡儿提出的两点假说开始,至二十世纪初以光的波粒二象性告终,前后共经历了三百多年的时间。牛顿、惠更斯、托马斯.杨、菲涅耳等多位著名的科学家成为这一论战双方的主辩手。正是他们的努力揭开了遮盖在“光的本质”外面那层扑朔迷离的面纱。

  《波粒二象性是错误的》

  我明确宣布:光不是波,不能称为光波。光直线传播,没有波动传播过。也就是说:。‘波粒二象性’是错误的,“直、粒二象性”才是真理,即:光具有粒子性,直线传播。光直线传播已经是公认的事实,大量事实证实它是正确的。我现在主要任务是推翻波动学说。
  我主要从四个方面,证实了光没有波动。
  一、波在直线传播。波,不具有波动性,而具有粒子性。
  在《波,直线传播》中,我们已经证实波(水波)以及波中的能量都在直线传播,波没有波动,波,不具有波动性 。
  波不具有波动性。光波也是一种波,所以,光波也不具有波动性。那么,光波就不具有波粒二象性,所以,波粒二象性是错误的。
  本来,光子的波动性就是根据‘机械波——水波在波动’的理论推导的,现在水波——机械波都没有波动,光波,更没有波动,光子具有波动性是不成立的。
  《干涉,不是波动独有的特征.——干涉是粒子性的体现(上)》《波可以证实普朗克假设》《波形图的正确画法》《波=波峰,没有波谷》等文章,都可以证实:波,不具有波动性,而具有粒子性。 所以,波的叠加(干涉现象)是粒子的叠加。
  二、衍射是一种折射现象,也就是说:衍射和折射一样,属于直射现象

  《光的衍射是一种折射现象》,《衍射是一种折射现象(之二)》而折射属于直射的范畴,所以,衍射属于直射现象的范畴。也就是说:衍射属于直射现象,所以,光的衍射不现象能作为光具有波动性的证据。
  《菲涅尔的半波带法不对》菲涅尔在胡说八道。
  《泊松亮斑是怎么形成的?》衍射现象是力的作用,有固定轨道。
  三、光没有波动特有的现象——干涉,所以,光不具有波动性。
  《光,不具有干涉现象》,《光的干涉现象:是光线交叉现象》 都说明,光不具有波动特有的现象——干涉现象,所以,光不具有波动性。也就是说:干涉不但不能作为光波动的证据,而且,否定了光具有波动性。
  《光波干涉的搞笑推导过程》证实:光的干涉的推导是一个无比荒谬的过程。
  《机械波,没有干涉现象》《干涉与波动无关》水波干涉就是波峰(粒子)的叠加。

  四、所有的‘光的波动理论’都是错误的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不对》 《德布罗意物质波理论是错误的》《不确定关系是错误的》 《波动方程是振动方程》 凡是认为光在波动的理论,都是错误的。
  《伯恩的概率波解释——否定了物质的波动性》,伯恩的概率波解释,有正确,有错误。

  五、结论:光的波动性没有证据,所以,光不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的衍射不现象能作为光具有波动性的证据 。《光,不具有干涉现象》, 所以,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光具有波动性,因此,光不具有波动性,波粒二象性不成立。
  ‘波粒二象性‘是错误的,‘直、粒二象性’才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即:光具有粒子性,直线传播。无论在均匀介质、还是不均匀介质,光都是直线传播。在不均匀介质,有偏折——折射现象,也仍然属于直线传播范畴。
  有网友说:在真理和认识方面,没有权威的人,也没有权威的理论。因为任何人都是人,而任何理论也都是人的认识,只有自然界的事实,是永恒不变的真理。那么,谁告诉我:他见过光在波动?
  科学家一边在最精密的仪器里运用着光直线传播的理论,一边鼓吹波动性,这不是自己打脸吗?而且,在教科书中宣讲光子波动传播,这不是误人子弟吗?真够混的。
  光 ,具有粒子性我没有异议。争议在光的传播方式上,光要么波动传播,要么直线传播,不可能同时具备两种传播方式,大家考虑考虑:选一个正确的吧。

  六、“直、粒二象性”才是真理
  一个错误的理论,会成为一片沼泽,让人们陷入泥潭,彷徨、迷惑、百思不得其解。错误的理论,必须彻底清除,否则,就会阻碍科学的发展。
  “波粒二象性是错误的”,这一结论,对于量子力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避免人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免得出现《子弹也在波动》这样的笑话。
  物理如果还是科学,那么,我的理论——光直线传播,光没有波动,很快会在世界上广泛传播!!

  摘自《揭开能量的神秘面纱》李青梅著

  书名号里的文章,我空间都有。


关于光电效应的疑问(高分悬赏)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问题描述:1905年爱因斯坦在普朗克量子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光子理论,圆满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该理论认为,光在空间传播时,也具有粒子性,一束光就是一束以光速运动的粒子流.这些粒子称为光量子,简称光子。频率为ν的光的一个光子具有的能量为ε=hν,其中h为普朗克常数...

什么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二、光电效应的解释 光电效应是光粒子性最重要的证据之一。当光照射在金属表面时,金属会发射出电子。这一现象表明光具有能量,并且这些能量的传递是以离散的形式进行的,即光的能量是由一个个粒子所携带的。光电效应的发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论提供了重要支持,证实了光具有粒子性。三、光的量子理论 ...

光具有什么性质
如: “当原子从一能量较高的定态向能量较低的定态跃迁时,将以光的形式发射出一个光子,而原子从能量较低的定态向能量较高的定态跃迁时,必吸收一个具有一定能量的光子,此发射与吸收的光子的能量皆为 hv=Em-En...” 这样的理论有大量的计算公式证实了原子在发光过程中的能量交换现象。并被认为...

光是能量吗?
光是能量。解释:光是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粒子,没有质量,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方程和量子理论,光可以理解为:不连续的能量束波,也有粒子的特性。不过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粒子,不应归纳为物质。拓展:光的定义:光是能量的一种传播方式。光源之所以发出光,是因为光源中原子、分子的运动,主要有三种方式:热...

光同时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吗?
我来给你说说吧,经过这么多年的理论发展,学界普遍承认光的波粒二象性,即光波即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当然是同时具有的(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人有双重性格的人,可以表现两面性,只是不同的时候表现不同性格罢了)。最能体现光的粒子性的现象有: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具有能量、光能产生光...

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说
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说是由法国物理学家路易·德布罗意在1924年提出的。他认为,不仅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一切物质都具有波粒二象性。这一假说的提出,标志着量子力学的诞生。1、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说的基本内容是:任何一个运动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这种波被称为物质波或德布罗意波。物质波的频率与...

牛顿认为光是粒子组成的,到底是不是呢?
大约在 1700 年,伟大的牛顿根据 3 项原理和万有引力定律创立了力学定律,他认为光是由小粒子组成的。他认为,这些轻粒子和任何其他粒子一样,自然也会有质量。由于光粒子在牛顿的光粒子理论中具有质量,他推断出平行于地球表面的光束在地球引力场的影响下会向下弯曲。这意味着光的轨迹将是抛物线而不是...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那它究竟是粒子还是波呢?
奇点就是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密度巨大、时空曲率高、以及体积无限小的一个“点”,但是它在常用地物理学原则在这都不适用。通过上述事实和例子我们对“光”这种物质和宇宙形成前后的历史这两个概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有着实验加持的理论还是具有可信度的,但是对于“光&rdquo...

为什么说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那么究竟自由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呢?为了使中学生能够理解,又不失去其科 学性。我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讲解。 1、物体从宏观到微观,即物体由大到小改变时,量变将导致质变——使得微 观物体的运动规律不能用牛顿定律来描述。 (1)宏观物体的运动具有严格的决定性规律:“一个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或 一种宏观物理现...

光是什么?
在0.39微米以下到0.04微米左右的称“紫外线”。红外线和紫外线不能引起视觉,但可以用光学仪器或摄影方法去量度和探测这种发光物体的存在。所以,在光学中光的概念也可以延伸到红外线和紫外线领域,甚至X射线均被认为是光,而可见光的光谱只是电磁光谱中的一部分。 科学实验表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既可把光看做是一种...

横山县15351776093: 从现代物理学我们知道,光既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请举例 -
源胖耳聋:[答案] 光的干涉衍射现象揭示波动性 光电效应需要用粒子性来揭示 其实光在物理实在上是自身统一的,波动和粒子性只是我们对它的看法而已,我们处于观察者的角度,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我们的自身也是导致认识的一部分

横山县15351776093: 现代物理学认为,光和实物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A. 一定频率的光照射到锌板上,光的强度越大,单位时间内锌板上发... -
源胖耳聋:[答案] A、只有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时才能发生光电效应,故如果入射光的频率小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无论怎样增大光的强度,也不会有光电子逸出,如能发生光电效应,则证明了光的粒子性,故A错误. B、肥皂液是无色的,吹出的肥皂泡...

横山县15351776093: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能说明光具有粒子性的实验是()A.光的干涉和衍射B.光的干涉和光电效应C.光的 -
源胖耳聋: A、光的干涉和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不能说明粒子性,故A错误; B、光的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不能说明粒子性,而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故B错误; C、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不能说明粒子性,而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故C错误; D、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能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故D正确. 故选:D.

横山县15351776093: 如何理解光既是波又是粒子 -
源胖耳聋: 因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的波粒二象性是指光既具有波动特性,又具有粒子特性.科学家发现光既能像波一样向前传播,有时又表现出粒子的特征.因此我们称光为“波粒二象性”. 波粒二象性(wave-particle duality)指的是所有的粒子或量...

横山县15351776093: 光是否具有波粒二象性
源胖耳聋: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所有现象告诉我们,从宏观现象中总结出来的经典理论,对微观粒子不再适用.宏观概念中波和粒子是完全对立的,而光波不是宏观概念中的波,光子也不是宏观概念中实物粒子.所以,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不仅仅只是对立的,二者是统一的.大量光子显示出光的波动性,少量光子显示出光的粒子性;光在传播过程显示光的波动性,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显示出光的粒子性.可见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不但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一切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微观粒子的规律不再用经典物理理论解释,而是用继普朗克量子理论之后建立的量子力学去解释

横山县15351776093: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吗,究竟是一种什么物质? -
源胖耳聋: 光的波动性:指得就是光具有波动的性质!比如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都说明它具有波动性. 光的粒子性:指的是光具有微粒性,比如光电效应认为,光是不连续的,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E跟光的频率ν成正比:E=hν ...

横山县15351776093: 关于光子的波粒二象性 -
源胖耳聋: 是这样的,光子的波粒二象性是一个挺复杂的概念,严格解释很难,这里我也仅仅能说些皮毛的内容. 首先,你要知道在经典物理中,波和粒子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其可以用一些特定的物理特征表明.典型的,如果一个物理对象能发生干涉...

横山县15351776093: 所有的物质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吗 -
源胖耳聋: 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1924提出的假说:一切运动的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后来这个假说得以证明;这种波叫德布罗意波或物质波.(波粒二象性是研究微观的)

横山县15351776093: 光是波还是粒子? -
源胖耳聋: 光具有波粒二项性,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光量子说来解释该实验.即认为光是一束束以光速运动的粒子流,每一个光粒子都携带着一份能量.光量子说受到普朗克量子说的很大影响.普朗克在解释黑体辐射问题时认为光在发射和吸收过程中具...

横山县15351776093: 光是什么?光子是电磁波还是粒子!还是说它是场!那它究竟是物质吗!还是什么东西
源胖耳聋: 仅仅从目前来说: 目前的理论是:光由光子构成,但是,光子不能理解为具体的粒子,“光子”只是一个称呼. 人们认识自然界是有限的,仅仅从目前观测的角度讲,光子具有波动和粒子两个属性,那么人们们可以用2种办法来描述它,一种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