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王国维,为何要自沉昆明湖?谜底破解了吗?

作者&投稿:微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中国文学史上有3位英才皆死于水:一为屈原,二为李白,三为王国维。

作为新史学的开山之祖,王国维在近代史上可谓是享有国际声誉的第一人,他在中国近代文学史的地位鲜少有人能够企及。

但就是这样一位思学阔达、自成体系的文学巨擘,何故会决绝地投入北京昆明湖自尽呢?

被誉为“海宁四才子”之一的王国维

1877年12月3日,王国维出生在浙江省嘉兴市的海宁县,海宁县自古以来就文人辈出,王氏家族更是一个典型的书香门第。

王国维的父亲是宋安化郡王的第32世裔孙,诗学满腹、博学多才。

王国维自小便深受父亲的影响,6岁时接受私塾启蒙教育,并在父亲的指导下博览群书。

1892年,15岁的王国维参加海宁州的岁试,以第21名的位列考中了秀才,他与叶宜春、诸嘉猷、陈守谦并称为“海宁四才子”。

1894年,考入杭州崇文书院的王国维逐渐对校勘、史学、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甲午海战后,大量西学涌入中国,接触到了新文化和新思想的王国维产生了追求西式新学的强烈渴望,进而萌生了出国留学的想法。

可怎奈当时家中难以凑足留洋学费,王国维就转而希望有机会能到西学最为发达的上海去,在那里领略西式新学之无穷魅力。

1898年,上海《时务报》的校对员准备辞职,临走时向报社推荐了同样擅长校对文字的王国维,王国维便因此而来到了他心心念念的上海。

工作之余,王国维总爱到著名学者罗振玉开办的东文学社中看书学习,一来二去,便认识了后来还跟他结成了儿女亲家的罗振玉。

《时务报》关停后,罗振玉安排王国维到《农学报》工作,还请满腹才学的王国维在东文学社出任庶务一职。

随着二人交往的加深,罗振玉认为王国维学识非凡,腹中藏锦绣,便引以为友,还起了提携之心。

1900年,罗振玉资助王国维赴日留学。在日本侨居的5年中,王国维潜心研究甲骨文,开创了“断痕相接”的甲骨文补缀之法——“甲骨辍合法”。

此外,王国维还醉心于研究西方哲学思想,但被罗振玉得知后却立时修书喝止了王国维,罗振玉说:西方尼采诸家学说,贱仁义、薄谦逊,欲创新文化代替旧文化,流弊滋多。

王国维由此而反悟到,西学源于西方,未必适合东方社会和国情,一个国家,文化亡则国亡。

顿悟后的王国维也因此而找到了自己毕生追求的方向——振兴中国传统文化,并决心用书籍和教育使其代代相传。

成为博学多才的一代国学大师,却在巅峰时期自尽

归国后,学贯中西的王国维因为对词赋、古文字、古器物,甚至殷商制度以及蒙古史、西北地理考据方面的一系列成就而在国学界拥领一席之地。

1925年,清华大学筹备国学院,力聘王国维为国学院的导师,王国维也喜欢这份工作,便欣然赴任。

别看王国维外表沉稳、稍显木讷,熟知他的亲人朋友都知道他个性刚直,却又内敛纯和。

1927年6月2日,在清华园执教了2年的王国维如往常一样在学校办公,将教学事务料理完毕后,还和同事谈论了下学期招生的相关事宜。

随后,未带分文的他向同事借了5元钱,默默地坐上一辆车来到了颐和园的昆明湖畔。他抽完1支烟,在湖边徘徊几番后便跳入湖中,在湖底的淤泥中窒息而死。

人们从王国维的口袋里找到一份遗书: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

再观那溺毙王国维的昆明湖,湖水尚且未能将王国维的衣服全部浸湿,可能王国维知道湖水清浅,大概死志坚决的他入水之时便着意以头率先栽入湖底,因而口鼻皆被淤泥堵塞,是窒息而死。

一代国学巨擘骤然自杀离世,留给人们的不仅是沉痛的哀思,还有未明的死因。

关于王国维死因的种种猜测

人们对于王国维自杀的原因,大致有3种猜测,一种是认为王国维因家庭悲剧而导致情绪忧郁,悲观致死;一种是“殉清”说,认为王国维无法接受社会巨变,为故国满清殉葬;还有一种说法是“文化殉节”说,认为王国维是无法接受传统文化的衰落而自戕。

有人说,自1905年起,王国维本来平静无虞的人生接连遭遇了亲人离世的骤变,先是1906年父亲仙逝,1907年先是感情甚笃的妻子莫氏因难产而骤然离世,3个月后善良温和的继母叶氏也撒手人寰。1926年9月,与原配莫氏所生的大儿子王潜明病逝于上海。

亲人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了,本就性情内向,还不善表达、交流内心情感的王国维数度沉陷于悲苦的情绪之中,还要在北京、海宁、上海之间来回往返,操持丧事,确实会导致王国维情绪忧郁、消极悲观。

一系列家庭悲剧的确能影响王国维的精神状态,但如果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王国维去世前罹患了所谓的忧郁症,则不能单纯地认为王国维是被亲情所累而悲观致死。

关于“殉清”说,很多人总是立刻要拿王国维脑后那个长长的辫子说事,认为那是王国维对残败的满清王朝的一种抱残守缺。

当王国维听说冯玉祥即将率领北伐军攻入北平,学生姜亮夫请见老师王国维,王国维问:有人劝我剪辫子,你看如何?

姜亮夫只得对老师进行一番劝慰,让他不必介怀。王国维听后只慨叹了一句:我总不想再受辱,我受不得一点辱。

“再辱”之前必有“前辱”,也许王国维认为清廷灭亡是前辱,而今冯玉祥卷土重来势必是一场“再辱”。

诚然,文人不愿辱节,但总不至于为了一个已经逝去的旧王朝而白白牺牲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因此,“殉清”的说法还是没办法全然立足。

“文化殉节”说的提出者是王国维生前最好的朋友陈寅恪教授,他认为,当传统文化走向衰落之时,旧式文人必定会因为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而感到痛苦。

对传统文化之爱越深,那种心痛就越强烈,当王国维无力承受之时,便只有赴死方可解脱、方能心安。

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已经逝去近一个世纪了,他究竟因何而自沉于湖底,想来答案已经不再重要。

众人解读王国维的死因,得到的一个公认的结论就是——一个标准的中国文人不忍目睹世道的惨变,深感无力之余,只得以死避世、以死避辱。



谜底已经破解了,大家都说王国维之所以会自杀,就是因为接受不了晚清灭亡的事实。

王国维的死因有很多猜测,有的人认为是王国维因家庭悲剧而导致情绪忧郁,亲人一个一个的离去他无法面对导致悲观离去;还有人认为是王国维无法接受社会巨变,他觉得清王朝灭亡接受不了,还有人认为是因为传统文化走向衰落,而他对传统文化之爱越深,那种心痛就越强烈。具体去世的原因没有人知道,更多的是他对世界没有了留恋。

真正自沉昆明湖的原因已经无从考证,但是从王国维的经历不难看出,更多的原因还是他不忍继续再看着这个社会的惨变,让他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事实是王国维对他自己理想中的社会存在模式没有了希望,而绝望的原因就是南方革命的"世变”。于是他感觉到了"辱”,辱从何而来?!理想的破灭,现实世界的压力,精神王国的坍塌,所以他只能取“义”而死了。


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感悟
王国维之学所涉及文、史、哲、甲骨学、经学、文字学、美学等,真可谓全才,配得上“国学大师”之名号。在其短暂的生命中,著作颇丰。他能横穿词海纵跨年代把先人的词解到如此境界,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细细品味,真的为这三境地折服和感叹。若非以前“独上高楼”远望“天涯路”,又怎能“为伊憔悴”而“...

王国维为什么会被称为国学大师?成为一个国学大师有没有什么标准?_百度...
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大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

国学大师周邦彦与王国维是什么关系
王国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国学大师。他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和考古学家。他在许多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受到全世界的爱戴和敬仰。王国维照片王国维1877年出生于浙江嘉兴。他的原名是汪国真。由于王国维家族一直重视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可以说王国维从小就受到了良好家族传统的影响。此外,王国维在...

国学大师排名前十位
国学大师排名前十位为: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蔡元培、钱钟书、冯友兰、程千帆、南怀瑾、辜鸿铭、梁漱溟。1、梁启超 中国学界泰斗,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四大教授之一,中国近代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戊戌变法领袖,新法家代表人物。梁启超是20世纪初最先促进“国学”这一概念产生的重要...

清华四大国学大师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二:陈寅格 陈寅恪,著名历史学家,学贯中西。是公认的20世纪最有学问、最有成就的学界大师。他的专业是中古史,长年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山大学担任教授,还曾任牛津等外国名校教授。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三:王国维 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在四大导师中,王国维是第一个来到...

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
1877年12月3日,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一户书香门第,随着一声不算响亮的啼哭声,一名男婴呱呱坠地,他就是后来享誉中外、星耀中国文学史的国学大师——王!国!维! 据传,王国维出生时,突降大雨,站在屋外等候儿子出生的王乃誉,仰观天象,心中喜忧参半。喜则:天气骤变,预示着出生之人必不平凡;忧则:不甚嘹亮的哭声,说...

清朝的一代宗师是谁
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研究和保护产生了重要影响。总的来说,王国维是一位博学多才、创新精深的学术大师,他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对中国近现代文化、哲学、教育、文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清朝的一代宗师。他的学术精神和追求真理、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清代国学大师张国维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字静安,又字伯隅,晚号观堂(甲骨四堂之一),谥忠悫。浙江杭州府海宁人,国学大师。与梁启超、陈寅恪和赵元任号称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连接中西美学的大家,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金石学、甲骨文、考古学等领域成就卓著...

清华的四大国学大师指什么?
①王国维:作为满清王朝最后一位皇帝薄仪的帝师,肚子里的学问,可谓如江河湖海,浩瀚无涯,并世罕有其匹。精通英文,德文,日文等多种文字,多西方哲学,美学,文学都有独特的研究和深刻洞见。并且是甲骨学的鼻祖。只不过最后于昆明湖畔投湖自尽,时年51岁。他的《人间词话》推荐阅读。②梁启超:这个...

中国国学大师排名前十的是哪些人?
1 王国维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是我国近代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学者。他中过秀才,早年学习英、日文,研究哲学、文学受到德国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和文艺思想的影响,其成果在我国近代文化学术事业上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903年起,任通州、苏州等地师范学堂教习,讲授哲学、心理...

黄埔区18687912859: 王国维为什么要自杀? -
征全麦味: 仿效屈原投江,殉以学术. 民国初期,战乱四起,权力纷争,持枪的人异常活跃,而平民百姓心神不安,学者王国维如何应付得了这种场面.当北伐军步步逼近,清华园里传单雪飞,漫画张贴攻击研究院,诸学者各寻避所,也有逃往国外者.只会握笔杆子的王国维,面临枪杆子,说无所畏惧,是不近情理的,他悄然问他的学生山西籍的卫聚贤:将何以为之?卫曰:到山西去,晋祠正筹办“兴贤大学”(卫是筹办者之一),先生每周授课一次,每月百元大洋酬金.这不能不说也是一条去路,但先生只说了这么一句:“山西无书”(先生之先祖王禀即于北宋抗金时死于山西太原).当晚写好遗书,次日而赴昆明湖,可能在他心里,只有这里才有那样一片净土,一泓清泉.

黄埔区18687912859: 国学大师王国维死于何处,为何而死? -
征全麦味: 1927年6月2日上午,王国维在颐和园投湖自尽.他衣袋中有一封给家人的遗书,写道:“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殓, 即行槁葬于清华茔地.汝等不能南归,亦可暂于城内居住,汝兄亦不必奔丧,因道路不...

黄埔区18687912859: 我们应当怎样理解王国维的自沉?这与其哲学思想有何关系? -
征全麦味: 清华大学校园内的王国维纪念碑1927年6月2日上午,正当学术生涯处于巅峰之际,中国杰出的学术大师王国维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人们在痛惜他“中道而废”之时,竞相揣度其自沉的原因.王国维的“自沉”一直是学术界的一大谜团. 70多...

黄埔区18687912859: 王国维的真实死因??? -
征全麦味: 王国维之死,是一个世纪的谜语,但总觉得他是为“忧心”而死.他找到叔本华做他的精神引领,而从叔本华那里领会到的悲观主义恰好促成骤然赴死的决心.“人生问题,往复胸臆”,度量王国维的一生,寻觅于哲理,探求于史学,往复于“...

黄埔区18687912859: 王国维为什么跳湖 -
征全麦味: 当康熙的政治事业和军事事业已经破败之后,文化认同竟还未 消散.为此,宏才多学的王国维先生要以生命来祭奠它.

黄埔区18687912859: 国学大师王国维为什么自杀? -
征全麦味: 哥们,你好,我的回答没有像别人那样有那么多解释,那么多什么根据和说法,最终说了厚厚一本书,却还没有说清楚,我要告诉你的是,理解一个人,首先要达到那个人的思想境界,不管是王国唯,还是凡高,或者其他天才,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自身的性格和信仰,一个人的死,特别是才子的死几乎是一样的原因,他们的人生信仰和追求,造成了他们的死亡,不知道我这个不是解释的解释,可不可以得到你的理解?还有最后一句,所有天才的死亡原因都是一样的,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吗?不要去在乎,拘泥他们真的是怎么死的?他们都是一样的

黄埔区18687912859: 帮我介绍一下王国维
征全麦味: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伯隅,号观堂、静观,浙江海宁人,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 1903年起...

黄埔区18687912859: 甲骨四堂是指哪四堂?
征全麦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甲骨四堂是指对甲骨学作出重大贡献的四位中国学者,因为他们的名号中包含了堂字.他们是: * 罗振玉,号雪堂 * ...

黄埔区18687912859: 王国维是何许人也 -
征全麦味: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人.近代中国著名学者,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学,哲学家,国学大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