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轻别意中人”的出处是哪里

作者&投稿:赧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当时轻别意中人”出自宋代晏殊的《踏莎行》。
“当时轻别意中人”全诗
《踏莎行》

宋代 晏殊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
思量便合双飞去。
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
红笺小字凭谁附。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作者简介(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踏莎行·碧海无波翻译及注释
翻译
碧海波平无险阻,瑶台有路可通行。细思量,当初就该双飞去。想当时,轻别意中人,现如今,山高水远何处寻。
灰尘落绮席,烟雾锁香闺。写好的书信,如何送给你。登高楼极目望远方,萧萧细雨洒梧桐,天已近黄昏。

注释
⑴踏莎(suō)行:词牌名。又名“柳长春”“喜朝天”“踏雪行”等。双调五十八字,仄韵。
⑵碧海:传说中的海名。《海内十洲记》:“ 扶桑在东海 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广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
⑶瑶台:指传说中的神仙居处。晋王嘉《拾遗记·昆仑山》:“傍有瑶台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台基。”
⑷思量:考虑;忖度。
⑸意中人:心中所眷恋或属意的人。
⑹绮席:华丽的席具。古人称坐卧之铺垫用具为席。南朝梁江淹《杂体诗·效惠休〈怨别〉》:“膏炉绝沉燎,绮席生浮埃。”
⑺香闺:青年女子的内室。唐陶翰《柳陌听早莺》诗:“乍使香闺静,偏伤远客情。”
⑻红笺(jiān):红色笺纸。唐韩偓(wò)《偶见》诗“小叠红笺书恨字,与奴方便寄卿卿”,此化用之。附:带去。
踏莎行·碧海无波赏析
晏殊整整做了五十年的高官。他赋性“刚峻”(《五朝名臣言行录》),处事谨慎,没有流传什么风流艳事。他自奉俭约,但家中仍然蓄养歌妓,留客宴饮,常“以歌乐相佐”(《避暑录话》)。他喜欢纳什么歌妓、姬妾,是容易做到的。照理,他生平不会在男女爱情上产生多少离愁别恨,但他词中写离愁别恨的却颇多。这可能和当时写词的风气有关:酒筵歌席上信手挥写,以付歌妓、艺人歌唱,内容不脱晚唐、五代以来的“艳科”传统;也可能和文学创作的特点有关:它可以描写人们的普遍感情,不限于作者的自我写照。但晏殊写的这类词,也不像完全脱离自身生活的客观描写,这首《踏莎行》小令,就是这样的一首词。
此词写别情。上片起首三句:“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楚辞·离骚》有瑶台这个词,但可能从《穆天子传》写西王母所居的瑶池移借过来,指陆上仙境。说要往海上仙山,没有波涛的险阻,要往瑶台仙境,也有路可通,原来可以双飞同去,但当时却没有这样做;此时“思量”起来,感到“不合”,有些后悔。接着两句:“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是说放弃双飞机会,让“意中人”轻易离开,此时后悔莫及,可就是“山长水远”,不知她投身何处了。“轻别”一事,是产生词中愁恨的特殊原因,是感情的症结所在。一时的轻别,造成长期的思念,“山长”句就写这种思念。它和作者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词中的“山长水阔知何处”,同一意境。

下片,“绮席凝尘,香闺掩雾”,写“意中人”去后,尘凝雾掩,遗迹凄清,且非一日之故。“红笺小字凭谁附”,音讯难通,和《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的“欲寄彩笺兼尺素”而未能的意思相同。“高楼目尽欲黄昏”,既然人已远去,又音讯难通,那么登高遥望,也就是一种痴望。词中不直说什么情深、念深,只通过这种行动来表现,显得婉转含蓄。最后接以“梧桐叶上萧萧雨”一句,直写景物,实际上景中有情,意味深长。比较起来,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虽然妙极,还是失之显露;而作者的《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词中的“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另一首《踏莎行·小径红稀》的“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结笔的妙处正相同,都是以景结情。
这首词写离愁别恨,侧重“轻别”,有其“个性”;它从内心的懊悔和近痴的行动来表现深情,婉转含蓄,不脱晏殊词的特点;而结笔为最妙,蕴藉而韵高,尤堪玩赏。
踏莎行·碧海无波创作背景
《踏莎行·碧海无波》当作于天圣五年(1027)作者贬知宣州途中。作者因反对张耆升任枢密使,违反了刘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宫怒以朝笏撞折侍从的门牙,被御史弹劾,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此词即在途中所作。
宋无名氏《道山清话》有一则记载,说:“晏元献公为京兆尹,辟张先为通判。新纳侍儿,公甚属意。先字子野,能为诗词,公雅重之。每张来,即令侍儿出侑觞,往往歌子野之词。其后王夫人浸不能容,公即出之。一日,子野至,公与之饮。子野作《碧牡丹》词,令营妓歌之,有云‘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几重山,几重水’之句。公闻之怃然,曰:‘人生行乐耳,何自苦如此!’亟命于宅库中支钱若干,复取前所出侍儿。既来,夫人不复谁何也。”或许由于夫人的“不容”,或其它原因,晏殊有时也放出心爱的侍儿,而旋又悔之,所以会产生一些离愁别恨。这首词可能就是在这种情况中写成的。


踏莎行 晏殊 译文
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翠叶藏莺,珠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关于再见的著名诗句
3. 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当初就该双飞去。想当时,轻别意中人,现如今,山高水远何处寻。 4.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三年,远涉天涯你奔走辗转在人间。 5.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温庭筠...

这首诗词里都有些什么意思,
花朝月夜长相见:以前花前月下我们经常相见 当时轻别意中人:当时匆忙就和我的意中人分别了 山长水远知何处:如今后悔莫及,可就是“山长水远”,不知她投身何处了 画鼓声中昏又晓:画鼓声中天又要亮了

宴殊的诗词
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清平乐春花秋草。只是催人老。总把千山眉黛扫。未抵别愁多少。劝君绿酒金杯。莫嫌丝管声催。兔走乌飞不住,人生几度三台。清平乐春来秋去。往事知何处。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留不住。酒阑人散忡忡...

求多首《蝶恋花》
作者另词有句:“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踏莎行》)另诗亦有句:“鱼书欲寄何由达,山远水长处处同。”(《无题》)措辞相近,而不及此二句意味深长。【年代】:北宋【作者】:晏殊【作品】:蝶恋花【内容】:南雁依稀回侧阵,雪霁墙阴,偏觉兰芽嫩。中夜梦余消酒困,炉香卷穗灯生晕。急景...

送别诗歌名句 题目 作者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___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___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___李存勖《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___...

类似“岁月静好,现实安稳”的唯美古诗词有哪些?
1、《鸟鸣涧》唐代: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译文: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桂花在无声的飘落,夜半更深,万籁俱寂,似空无一物。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它们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北宋僧人、词人仲殊的诗句名句
13、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晏殊《木兰花》 14、花不尽,柳无穷。应与我情同。觥船一棹百分空。何处不相逢。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晏殊《浣溪沙》 15、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 16、"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

形容以后还会再见的诗句
3. 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当初就该双飞去。想当时,轻别意中人,现如今,山高水远何处寻。 4.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三年,远涉天涯你奔走辗转在人间。 5.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温庭筠...

浣溪沙姜夔翻译
词人不禁从肺腑中发出万千感慨和无限遗恨 :“当时何似莫匆匆。”痛恨当时与情侣匆匆分别,而今天各一方,重逢难期,无限深悲巨痛,化于一句之中。实则当日之别,必有不得已之缘故。今日之追悔,便属无可奈何,这是白石一生的一大恨事。结句与晏殊《踏莎行》“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相...

东台市15060124227: “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是什么意思?
祝卫通塞: “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出自宋代晏殊《踏莎行》.意思是:当时很轻率地与意中人分别,如今山路漫漫,水路迢迢,真不知伊人到底在哪里?这是作者怀念旧日情人,并且后悔自己的鲁莽,思念与惆怅之情显然可见.

东台市15060124227: 陆游的诗词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是他的那首饰? -
祝卫通塞: 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不是陆游的词,是晏殊的,原文如下: 宋·晏殊·《踏莎行》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潇潇雨. 赏析:当时很轻率地与意中人分别,如今山路漫漫,水路迢迢,真不知伊人到底在哪里?这是作者怀念旧日情人,并且后悔自己的鲁莽,思念与惆怅之情显然可见,伤感网名.

东台市15060124227: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
祝卫通塞: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宁临川人(今江西杭州).踏莎行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东台市15060124227: 山长水远知何处 -
祝卫通塞: 踏莎行·碧海无波 【作者】晏殊 【朝代】宋代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译文 注释 碧海波平无险阻,瑶台有路可通行.细思量,当初就该双飞去.想当时,轻别意中人,现如今,山高水远何处寻.灰尘落绮席,烟雾锁香闺.写好的书信,如何送给你.登高楼望远方,细雨洒梧桐,天已近黄昏.

东台市15060124227: 《蝶恋花》这首诗怎么读? -
祝卫通塞: 蝶恋花挺多诗人都写过 我以苏轼的为例说说吧: 此词经疏澹的笔墨、温婉的格调、谨严的章法,传达出作者的暮秋怀人之情.上片由苑中景物起笔.“槛菊愁烟兰泣露”,开篇即推出这一亦真亦幻幽极凄绝的特写镜头,正为写照抒情主人公悲...

东台市15060124227: 昨夜西风调碧树的全文?出处?作者? -
祝卫通塞: 蝶恋花① 【宋】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② 罗幕轻寒,③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④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⑤ 山长水阔知何处.译文: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

东台市15060124227: 帮我找出原诗词,并解释单句 -
祝卫通塞: 1. 2.朱熹的名句 3.晏殊的蝶恋花 蝶恋花 ①槛菊愁烟兰泣露,② 罗幕轻寒,③ 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④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⑤ 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

东台市15060124227: “昨夜西风凋碧树”出自何处? -
祝卫通塞: 宋朝晏殊的《鹊踏枝》

东台市15060124227: 高楼目尽欲黄昏,( ) -
祝卫通塞: 梧桐叶上萧萧雨.

东台市15060124227: 秋的什么,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
祝卫通塞: 秋的萧瑟出自宋代晏殊的《踏莎行·碧海无波》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译文 碧海波平无险阻,瑶台有路可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