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中原、一鸣惊人是春秋时期哪个霸主的典故?

作者&投稿:汗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鸣惊人”“问鼎中原”是指春秋时期哪位霸主~

“一鸣惊人”这则成语源于楚庄王励精图治、振兴楚国的故事。

“问鼎中原”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旌表功绩,记载盛况。
“问鼎”的典故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大意是: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
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孙满的严词斥责。
后来就把图谋篡夺王位叫做“问鼎”

楚庄王
出处:出自《左传》,鲁宣公三年(公元前六零六年),楚子(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今河南省洛阳市),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昬德,鼎迁于商,载祀(祀,年也)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音邪)昬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厎(音致)止。成王定鼎于郏鄏(今洛阳市),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熊旅借伐陆浑之戎(今河南嵩县东北)之机,把楚国大军开至东周 的首府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王孙满委婉地说:“一个国家的兴亡在德义的有无,不在乎鼎的大小轻重。”庄王见王孙满拿话挡他,就直接说道:“你不要自持有九鼎,楚国折下戟钩的锋刃,足以铸成九鼎。”面对雄视北方的庄王,善辩的王孙满先绕开庄王的话锋,大谈九鼎制作的年代和传承的经过,最后才说:“周室虽然衰微,但是天命未改.宝鼎的轻重,还不能过问啊。”庄王不再强求,挥师伐郑,以问郑背叛楚国投靠晋国之罪。“问鼎中原”这个典故,就是这样得来的。

有这么一句成语叫一鸣惊人,说的是那些胸怀大志的人们,平时是默默无闻,真到该他展示才华的时候,就是鹤立鸡群傲然而起,他们有志向,也得懂得在沉默中忍受苦难。这句成语典故出自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主人公就是那位楚庄王。

这楚庄王从一继位开始就不务正业,每天得吃得喝得玩就好了,从没有下过一个政令。大臣都不明白这位君主要做什么,大臣觉得这位君主不务正业,一口气都快玩了三年了,每天不是出宫打猎游玩,就是在后宫里和妃子们喝酒取乐。有一位大臣就受不了了,此人叫伍举,伍举打算要劝谏,而楚庄王听说之后就下令:“有敢于劝谏的人,就处以死罪!”。但这样也没有拦住伍举,他是冒死进谏。

伍举来到楚庄王面前,用神鸟三年不飞不叫的谜语来让楚庄王醒悟,“有一只大鸟身披五色羽毛降落在楚国三年,可这三年来也没人看见它飞,也没看见他叫。这不是很奇怪,请问大王这是什么鸟啊。”

楚庄王一听就明白了,这是暗暗指自己,楚庄王心里很开始可脸上装作不悦,说到:“是这样啊,爱卿,寡人知道,这不是一只平凡得鸟,它三年不飞是一飞而冲天,三年不鸣是一鸣而惊人。”

伍举听后就明白了,很高兴就回去等待时机了。可是等了许久,这楚庄王依然如旧,而且这荒淫程度还更甚从前了。有另一位大夫苏从看了无法忍受,闯宫劝谏。

楚庄王生气地责备他:“我早有诏令在先,你想以身试法乎!”

苏从面不改色,说道:“死有何惧!国君,倘若用臣子之血换来君王清醒,苏从愿死。”

楚庄王听了非常高兴,不但不治苏从的罪,而且从此以后勤于政务,完全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楚庄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这是一种韬光养晦的计策,中国古代本就有一种帝王不露声色的统御之术。深藏智慧,才会让人不容易诡其真实。楚庄王不仅是玩了三年,也是观察了三年大臣,楚庄王这么做等来了三位不怕死的忠臣,也看清了哪些人是奸佞小人。

所以这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实际是废了楚庄王很多的心思。这正应了老子的那句话,“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楚庄王明明想要治国,却偏偏装扮出一种酒色之徒下流无耻的表现,这是为了摸查一下群臣的心态。这样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层出不穷,越王勾践尝粪,是为了骗取夫差的信任;孙膑装疯也是为了躲避庞涓的迫害;刘备在小沛种菜,那是为了骗曹操;司马懿装病,那是为了再次复出夺权。这样的故事很多,楚庄王由一个荒淫无度的昏君,一转眼就变成了一个大有作为的明君,现在想来应该是石破天惊。想必在当时的楚国,一时间是惊刹多少人,也是喜刹多少人,楚庄王沉默三年多,是认清了方向,他带着沉寂了多年的楚国,带着忠于他的臣民,又一次走上了和中原各国争夺霸主的舞台。



楚庄王在即位之后长达三年的时间当中,一直打猎、喝酒,不理政事,甚至还在宫门口挂了块牌子写道“进谏者,杀无赦”。有一天,大夫伍举进见楚庄王,他对楚庄王说有人让他猜一个谜语,他怎么也猜不着,因此特来向楚王请教。楚庄王让他说说看,伍举说“谜语是楚京有大鸟,栖上在朝堂,历时三年整,不鸣亦不翔。令人好难解,到底为哪桩。”楚庄王听完后明白了他的意思,对他说这可不是普通的鸟,这只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这就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由来。

问鼎中原

楚庄王后来称霸天下,其以攻打南蛮为借口,在周天子脚下进行演兵,周定王派王孙满来慰劳,而楚庄王别有用心的问王孙满九鼎的轻重,王孙满对其说“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还用“在德不在鼎”教训了楚庄王,最终楚庄王被说服,收回了野心。后来人们便用问鼎一词来比喻某人图谋王位。

楚庄王
“一鸣惊人”这则成语源于楚庄王励精图治、振兴楚国的故事。“问鼎”的典故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大意是: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
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孙满的严词斥责。

问鼎中原和一鸣惊人,都说的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

问鼎中原,一鸣惊人的春秋时期是晋文公,晋文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一鸣惊人问鼎中原是什么朝代关于那些人物或战争
战国时期楚庄王 一鸣惊人:记载:“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默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知之矣。处...

楚庄王到底做了什么,从不鸣则已 到一鸣惊人?
这就是著名的“问鼎中原”的来由。不过王孙满的一席话,倒是让年少轻狂的楚庄王受益匪浅。从此,楚庄王对德和威的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楚庄王观兵周郊,饮马黄河,问鼎中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倒是大大震撼了北方各国诸侯,令诸侯们惊恐万分,从此对楚国再也不敢轻视了。

问鼎中原,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三家分晋,纸上谈兵的成语故事
一鸣惊人:战国时代的齐威王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当上了皇帝。年轻的他因此骄傲自满,天天饮酒作乐,不但不处理国家大事。不准大臣劝阻,假如有人不听他的话、或是违反他的规定,就会受到死刑的处罚。就这样过了三年,国家政治混乱,邻近的魏国也常派兵攻打。大臣们对国家的安危很担心,却又不敢提出劝告。

问鼎中原和哪个人物有关
在楚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中原文化之外,自楚庄王称霸中原,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为华夏的统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后世也流传了有关他的一些典故,如“一鸣惊人”“问鼎中原”“止戈为武”等也成为固定的成语,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楚庄王文化:楚庄王大胆融通华夏,“以...

一鸣惊人是齐威王还是楚庄王?
楚庄王自然知道伍举所指,于是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随后不久楚庄王展露心志,逐渐收复王权,铲灭权臣、问鼎中原,致使楚国春秋称霸。汉代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战国时齐威王荒淫无度,不理朝政,诸侯都来侵伐,局势混乱,国家危旦夕,无人敢向他规劝。淳于髡...

楚庄王中原问鼎时期,有没有能力灭周?
一鸣惊人的楚庄王作为春秋五霸之一问鼎中原,那么当时的楚国能灭周吗?答案是否定的,不仅楚国灭不了周,就算是春秋时期的任何一个大国,比如春秋五霸任何一国,都没有灭周的实力与能力。春秋与战国虽然同属于周朝,但两者之间的差异非常大,首先春秋时期的政治共识不是你死我活的灭国战争,而是争霸,...

从卧薪尝胆,问鼎中原,纸上谈兵,一鸣惊人这几个成语中得到什么的启示_百 ...
问鼎中原: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纸上谈兵: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打败。一鸣惊人:春秋时期楚庄王,中原五霸...

中国历史故事中的一鸣惊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期间楚庄王还下令但凡劝谏者死,楚国大夫伍举就趁机觐见了楚庄王,说楚国出了一只奇怪的鸟,这只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楚庄王自然知道伍举所指,于是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随后不久楚庄王展露心志,逐渐收复王权,铲灭权臣、问鼎中原,致使楚国春秋称霸。

春秋时期成语典故简短
3、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4、一鸣惊人 相传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

楚庄王的经典典故
楚庄王的经典 故事 :一鸣惊人 楚国在城濮给晋国战败以后不久,楚成王就被他的儿子商臣害死了。商臣作了国君。便是楚穆王。楚穆王对失败不甘心,抓紧操练兵马,发誓要与晋国决一雌雄。他首先将附近的几个小国兼并了,又将中原的陈、郑等国拉了过去。周顷王六年(公元前六一三年),楚穆王正要雄心勃勃发愤大干的时候,...

高平市15096843067: “一鸣惊人”的成语与下列哪位春秋霸主相关() -
之刻思吉:[选项] A. 齐桓公 B. 晋文公 C. 楚庄王 D. 勾践

高平市15096843067: 问鼎中原的春秋霸主是() -
之刻思吉:[选项] A. 齐桓公 B. 晋文公 C. 楚庄王 D. 秦穆公

高平市15096843067: 问鼎中原的春秋霸主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 -
之刻思吉: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春秋五霸的识记.春秋五霸中第一个成为霸主的是齐桓公;晋文公通过城濮之战打败楚国成为霸主,与之相关的典故为“退避三舍”;秦穆公称霸的是西部地区;楚庄王通过邲之战打败晋国成为霸主,与之相关的典故有“一鸣惊人”“问鼎中原”,故选C项.

高平市15096843067: 春秋时期,问鼎中原的霸主是() -
之刻思吉:[选项] A. 齐桓公 B. 晋文公 C. 秦穆公 D. 楚庄王

高平市15096843067: 春秋五霸中问鼎中原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 -
之刻思吉: C 本题考查的是春秋五霸.春秋五霸中问鼎中原的是楚庄王,故选C.

高平市15096843067: 问鼎中原这个典故指的是春秋时期哪一历史人物? -
之刻思吉:[答案] 楚庄王 成语典故:洛阳是东周的都城.楚庄王亲自领兵打败在陆浑一带的戎族以后,又到周定王的边境阅兵,显示楚国势力... 他,他问九鼎有多大、多重,他还说,从楚国仓库里随便拿出一点废铁,就足够铸成九鼎.” 庄王问鼎,有损于天子的尊严,...

高平市15096843067: 春秋时期称霸中原的诸侯国君三位 -
之刻思吉: 齐桓公:春秋首霸 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 晋文公:退避三舍,成为春秋第二位霸主 请采纳

高平市15096843067: 春秋五霸成语排序题历史 -
之刻思吉: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老马识途 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 宋襄之仁 宋襄公(?-前637年) 退避三舍 晋文公(前671年[1] 或前697年[2] -前628年) 秦晋之好 秦穆公(前682年—前621年) 老马识途 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 一鸣惊人 楚庄王(?—公元前591年) 问鼎中原 楚庄王 “专诸刺王僚” 吴王阖闾(公元前514年―前496年) 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

高平市15096843067: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人物的事迹进行简单介绍并进行其评论,至少5个 -
之刻思吉: 齐桓公姜小白: 任用名相管仲,尊王攘夷,九合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晋文公姬重耳: 流亡在外十九年,退避三舍,诱敌深入,在城濮之战大胜楚军,成为春秋时期第二位霸主. 楚庄王熊侣: 一鸣惊人,问鼎中原,成为春秋时期第三位霸主. 吴王阖闾姬光: 任用伍子胥、孙武,打败强大的楚国,成为春秋时期第四位霸主. 越王姒勾践: 施展美人计,卧薪尝胆,终灭吴,成为春秋时期第五位霸主.望采纳

高平市15096843067: “一鸣惊人”这个成语故事跟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哪个国王有关?
之刻思吉: 楚庄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