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所说的“性”是指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琦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性是什么~

[1]同本义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说文》性,质也。──《广雅》

性文字天命之谓性。──《礼记·中庸》自诚明谓之性。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荀子·性恶篇》五性者何?仁义礼智信也。──《白虎通》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荀子·正名篇》又如:性根(根性;本性);性行(人的禀性和行为);性气(人的个性和脾气);个性(人的本性;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或理性);禀性(本性);性尚(本性的爱好和崇尚)[2]事物的性质或性能则天之明,因地之性。──《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物性之苦。──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物性之不同。──宋·沈括《梦溪笔谈》又如:性力(指药性和药力);性状;共性(共同具有的性质)[3]通“生”(shēng)。生命;生机莫保其性。──《左传·昭公八年》民乐其性,而无寇雠。──《左传·昭公十九年》为炮烙以伤民性。──《韩非子·难势》性命寿长,终其天年而不夭伤。──《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以治气养性,则身后彭祖。──《韩诗外传·卷一》又如:性理(谓生命之原理);性类(犹生类,指有生命的物类)[4]性情;脾气动心忍性。──《孟子·告子下》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晋·陶潜《归园田居》吾性不喜华靡。──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公(袁可立子)性情胆略,流露尽于此矣。——明 陈继儒《袁伯应诗集序》性悖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尊德性。──清·刘开《问说》又如:性行淑均(性格和善,品行端正);性耽隐癖(秉性迟钝,甘子寂寞);性起(发脾气);性理(性情和理智)[5]性别。如:男性;女性;雄性;雌性[6]语法中词的属性。如:阳性、阴性、中性[7]指与生殖、性欲有关的。如:性感;性欲[8]佛教语。指事物的本质。与“相”相对。如:性心(佛教语。真心。即自性清净心);性火(佛教语。谓遍布于一切物质现象的火性);性宗(道家的一宗派,主张以修性为本);性相(性指事物的本性;相指事物的表相)[9]内心。如:性地(聪慧;修养);性窦(心窍);性识(天分,悟性)

荀子对儒家礼治思想的另一重大发展是重新解释礼法关系。他认为礼与法不是互不相容的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互补关系。他说:“礼者,法之大分也,类之纲纪也。”在荀子看来,礼不仅仅是道德规范,它本身就具有强制的约束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礼也就是广义的法。荀子指出,礼与法都是维系社会群体不可缺少的手段,提出“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的政治学原理。他不同意孟子尊王贱霸的观点,主张王霸杂用,礼法双行。“粹而王,驳而霸,无一焉而亡。”(《荀子·强国》)荀子作为儒家大师,当然不是把礼法无原则地并列起来。他的王霸杂用主张其实是以王道为主、以霸道为辅。荀子的这一思想实际上为封建社会统治者采纳。汉宣帝曾直言不讳地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荀子王霸杂用、礼法双行的主张以性恶论为理论依据。他说:“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荀子所说的“性”是指人所具有的一般的生物属性。他认为,如果对此不加限制,任其自然发展,便会表现为贪欲:“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荀子由此得出“人性恶”的结论。正因为人性恶,所以才有设置礼义,对人性加以改造的必要。

荀子王霸杂用、礼法双行的主张以性恶论为理论依据。他说:“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荀子所说的“性”是指人所具有的一般的生物属性。他认为,如果对此不加限制,任其自然发展,便会表现为贪欲:“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荀子由此得出“人性恶”的结论。正因为人性恶,所以才有设置礼义,对人性加以改造的必要。




应如何理解荀子“化性起伪”?
性是人生来就有的自然本质及其功能,伪则指在自然本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精神形态和能力。荀子认为,人性本恶,生而好利、疾恶、纵欲,需要后天文明的薰陶、感化,于是产生了礼仪、法度和艺术等。诗、书、礼、乐等化性,对人进行塑造,使人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这就是“伪”故荀子说:“化性起伪”,“无伪则性不能自...

孔子曰:食色性也;这是什么意思?
食色性也的意思是:喜爱美好的东西,是本性使然。食色性也语出《孟子·告子上》:告子的观点:“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是告子的论点之一,并非孔子的论点。

食色性也是谁说的 食色性也这句话是谁说的
“食色,性也”是告子说的,意思是喜欢美好的事物是人的本性。出自《孟子·告子上》:“孟子与告子辩论,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告子,战国时期道家思想家,法家人物,以主张“性无善无不善”的人性论而著称。曾游学于稷下,有口才,讲仁义。后与孟轲论...

《孟子,告子上》全文
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於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於东西也。”孟子曰:“水信无分於东西,无分於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

荀子关于人之初性本恶的话,和翻译。
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释义:人的本性是邪恶的,他们那些善良的行为是人为的。人的本性,一生下来就有喜欢财利之心,依顺这种人性,所以争...

都说人性是共通的,这个人性,指的是什么?
都说人性是共通的,我们对于这个人性怎么理解呢?何谓人性?人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和后天通过学习传承而来的品质。人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是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事实上,人们对于人性的理解也有很多种,至今为止众说不一、...

凡人修身治性是谁说的
这句话是由孔子的弟子曾子说的。他认为,修身养性,就是要做到明明德,亲民,至善。这句话中的“修身”就是指修养自己的品德和修养,而“治性”则是指端正自己的心性和行为。在儒家思想中,凡人修身治性是非常重要的。儒家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能够...

什么叫做第一性,第二性关系
物质决定了世界万事万物的产生,决定了世界的多样性。由此可见,物质作为一个一般的、共性的概念,指的是世界的共同本质和原因。 (3)如果说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原因,那就等于承认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起点。目前有人认为联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起点,我们认为把联系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起点是错误的。 首先,把...

《孟子·告子》中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的原文及其翻译。
④子:一个英俊的男人,传说是古老的。(H)孟子说:“牛山木味之美的男人,和其郊区的大国,伐斧磅自己的美丽吗?白天和黑夜的利率,雨的运行,不发芽的健康燕的分蘖,牛和羊穆之在若彼秃头也是人们现在看到秃头还以为是从来没有考虑到材料燕,齐山性神圣?虽然底层的人做不义的心圣洁的呢?其把自己的良心也犹他州斧...

庄子理论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
《朱子语类》卷五又说:“心之本体未尝不善,又却不可说恶全不是心.若不是心,是甚么做出来?”吕思勉先生说: “如实言之,则告子之说,最为合理.凡物皆因缘际会而成,人性亦犹是也.人性因行为而见,行为必有外缘,除却外缘,行为并毁,性又何从而见?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

东兴市13571262918: 荀子的"化性起伪"为何意? -
地眉麻杏: 其实只要知道性与伪两个字的意思就不难理解. 性,是指人的自然本性,是与生俱来的,不可通过后天学习得到的.荀子认为性“本始材朴”,有发展为善的可能也有发展为恶的可能,但更强调人生来就有贪图私利之心,也就是带有恶. 伪,是人为的,后天学习改造的,后天努力的.荀子认为,礼仪法度等善的东西是“伪”的结果. 人性本恶,放之任之就会社会动荡,所以要对人加以礼义教化、法度约束. 化性起伪,就是做出人为的努力,引导人的自然本性向善发展,这不就是教育的作用之一嘛. 这里能看出荀子强调后天对人发展的影响,也解释了很多人的一个疑惑:“在人的发展动因中,为什么孟子主张性善是内发论,而荀子主张性恶却是外铄论?”

东兴市13571262918: 性与命关系是什么?
地眉麻杏: 性与命,是儒家思想中讲述人的内在本性与外在天命的哲学范畴.“性”的原义是生,与生俱来之谓“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本性、天性.人性的本质倾向是儒家哲学中...

东兴市13571262918: 人性的含义是什么 -
地眉麻杏: 人性,顾名思义,指人的本性.人性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是作为中性词,在中国文化中,对人的本性,有人性本善论的观点,以儒家孟子为代表,也有人性本恶论的观点,以儒家荀子为代表;一种含义是指作为人应有的正面、积极的品性,...

东兴市13571262918: 对质的质的意思 - 性和质的初始含义及变化对“性质”这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大家非常熟悉
地眉麻杏: 人性就是人的本性,是一个东西. 《孟子·告子上》:“人性之无分於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於东西也.” 宋 欧阳修 《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人性因物而迁,不学则?尉佣ِ∪耍刹荒钤铡!?鲁迅 《华盖集·这个与那个》:“然而人性岂真能如道家所说的那样恬淡;欲得的却多.” 性质(性质):最早指人的禀性、气质.等同于本性. 《荀子·性恶》:“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北齐书·尧雄传》:“ 雄虽武将,而性质宽厚,治民颇有诚信.” 质:康熙字典说:【易·系辞】原始要终以?质也.【注】质,体也.如此则本质就是本体的意思. 性:人或事物的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作用等:~质.~格.

东兴市13571262918: 为什么现在很少人谈论荀子的性恶论 -
地眉麻杏:荀子性恶论的根源 “性恶论”为何遭遇了怎样的误解?荀子所处的时代是战国末期,秦统一之势已经势不可挡,每次伐攻都是数十万人.看到这些,荀子有些绝望了,看清了成王败寇的本质,社会现实趋向恶化,知道自我催眠已经不...

东兴市13571262918: 高二历史:关于荀子和老子的思想 -
地眉麻杏: 晋中之窗提醒您 不一样的 老子的道法自然是摈弃了天命观,而荀子的天行有常是认为自然界的运行时有规律的.二者老子是唯心主义观点,荀子是唯物主义观点 更多内容尽在030600.net

东兴市13571262918: 荀子的思想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吗 -
地眉麻杏: 荀子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都很简略.我们可从太史公《荀子传》、刘向《孙卿书录》、应劭《风俗通义》、清代谢墉《风俗通》、《荀子·强国篇》等中略知,荀子曾经去过齐、秦等地,而且游学稷下时成就了其名声. 荀子据《韩非子·显学...

东兴市13571262918: 性即理也 的含义?(急,在线等!) -
地眉麻杏: 中国程朱理学关于人性的重要命题.由程颐提出而为朱熹所发挥.程颐认为,理就是天,它赋予人即为性.其性存于人而有形者即为心.所谓有形之心,是指有事时“主着事时,便在这里”,无事时“便不见”,并非指可以看得见的形体,它只是比性更具体.从本质上来说,心、性为一,皆本于理或天理.程颐在回答心、性、天是否为“一理”时说:“自理言之谓之天,自禀受言之谓之性,自存诸人言之谓之心.”因为性禀受于理,所以说“性即理也,所谓理,性是也”.

东兴市13571262918: 人性是什么,人性的来源是什么儒家思想 -
地眉麻杏: 人性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是作为中性词,在中国文化中,对人的本性,有人性本善论的观点,以儒家孟子为代表,也有人性本恶论的观点,以儒家荀子为代表;一种含义是指作为人应有的正面、积极的品性,比如慈爱、善良,类似于英文中的Humanity.通常所说的人性,以后一种涵义居多.

东兴市13571262918: 什么是人性??????? -
地眉麻杏: 人性就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 故而本性,并非是一直停留在“人之初,性本善”的,而是与受所处社会环境影响的. 人性是从根本上决定并解释着人类行为的那些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