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求恩的故事30字

作者&投稿:嵇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白求恩的故事50字~

白求恩,全名亨利·诺尔曼·白求恩(Henry Norman Bethune,1890年3月3日—1939年11月12日),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
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1939年因病逝世。
1938年11月至1939年2月,率医疗队到山西雁北和冀中前线进行战地救治,4个月里,行程750千米,做手术300余次,建立手术室和包扎所13处,救治大批伤员。

扩展资料:
白求恩的主要成就奉献:
1924年,白求恩身患肺结核,仍然顽强拼搏,发明了“人工气胸疗法”,并在自己的身上实验大获成功。其独创的胸外科医术在医学界享有盛名。

1936年至1937年,白求恩到西班牙作为支持国际反法西斯志愿者投身西班牙内战。在此期间他创办了一个移动的伤员急救系统,为了输血以抢救失血过多的伤员,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运输血液的方法,在医学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937年,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白求恩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4月经延安转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近两年,直至以身殉职。他的事迹受到中国人民的广泛赞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求恩

1、10岁的白求恩把爷爷行医用的铜牌挂到了自己的门上,那一刻起注定他要走进人类医学的历史。在一连串的冒险和尝试之中,白求恩成长为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他在大学毕业的前一年参加了一战,但战争却让他感到幻灭。
一战结束后白求恩来到伦敦,在伦敦一位苏格兰姑娘以一种不平凡的天真让白求恩一见钟情,他们迅速结婚。
2、1939年11月,白求恩在抢救八路军伤员时感染了败血病。生命垂危时,他给聂荣臻写了封信,把遗产一一分给战友们。他也想起了他的妻子法兰西丝。他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给他的离婚妻子拨一笔生活的款子,或是分期给……并要求向她说明,自己十分抱歉,同时也告诉她,自己曾经是很愉快的。
3、1939年2月,率18人的“东征医疗队”到冀中前线救治伤员,不顾日军炮火威胁,连续工作69小时,给115名伤员做了手术。有一次,当某伤员急需输血时,他主动献血300毫升。
他还倡议成立并参加了志愿输血队。有些伤员分散在游击区居民家里,他和医疗队冒着危险去为他们做手术。4个月里,行程1500余里,做手术315次,建立手术室和包扎所13处,救治伤员1000多名。
为了适应战争环境,方便战地救治,组成流动医院,组织制作了药驮子,可装做100次手术、换500次药和配制500个处方所用的全部医疗器械和药品,被称为“卢沟桥药驮子”;制作了换药篮,被称为“白求恩换药篮”。

扩展资料:
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1939年因病逝世。他在中国工作的一年半时间里为中国抗日革命呕心沥血,毛泽东称其为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939年夏,白求恩在晋察冀卫生学校学习,讲授《野战外科示范课》。刚一上课,白求恩先对护士赵冲说,把“卢沟桥”打开。“卢沟桥”是白求恩为野战手术而设计的一种桥型木架,搭在马背上,一头装药品,一头装器械。
护士把“卢沟桥”搬下来,拿出东西,不一会,手术台、换药台、器械筒、药瓶车、洗手盆等一一就绪,医生、护士、司药、担架员、记录员各就各位,简易手术室就布置好了。
下一步是示范伤员进入手术的过程,伤员从门外抬入、搬动、解绷带、检查伤情、换药、包扎或手术都井然有序。
第三步是手术室的撤收,全部用品有条不紊地归位,最后把“卢沟桥”驮到马背上。 白求恩大夫说,当一名好医生不仅要技术好,还要时刻准备上前线。
白求恩去世后毛泽东为了悼念他,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学习白求恩》,这篇文章后来和毛泽东的另外两篇同一时期的文章《为人民服务》和《愚公移山》一起在文革期间成了所有中国大陆人都要背诵的“老三篇”。白求恩的名字也因此而家喻户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求恩

、白求恩之死

那是发生在1939年10月到11月短短不过一个月的一段真实历史,10月28日,日本兵进行疯狂的"冬季扫荡"计划,开始对根据地的疯狂战斗。

当时中国的哨兵正在催促白求恩医生尽快完成手术尽快撤离,就在如此紧张的时刻白求恩在抢救伤员的时候不小心刺破了自己的手指,作为医生他迅速反应把手放入消毒液中消毒,虽然他知道自己不完全处理好伤口很可能面临被感染的危险,但是正在战时他没法先顾及自己还是坚持把伤员的伤口先处理完毕。

此时的白求恩已经被感染,后来他的手指先是发炎,且炎症越来越严重。转眼到了11月1日,白求恩又一次在手术台抢救一名伤员,而这位伤员患的是一种剧烈传染性炎症,虽然此时白求恩已经手指感染在接触病人自己就面临致命感染的风险,但是白求恩依然坚持先救人,不幸,此次治疗确实又让他自己已经发炎的手指二次感染,且更为加剧了。

后来,手指发炎已经疼痛万分,他还是坚持做了十三台手术,还一边写治疗疟疾这种顽疾的讲课提纲。 最终在7日,一生解救他人于水深火热的白求恩自己却倒在了病床上,不仅手指炎症恶化扩散,后来又连续高烧,那么白求恩是怎么死的呢,最终他自己说出自己被确诊为败血症,于12日,天还没亮,白求恩就在病痛中平静的逝去。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写了遗书将遗产分给战友们,还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能够给予妻子一笔生活费,替他向妻子道歉,并告诉她自己曾经很幸福。

2、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

1939年8月,白求恩大夫从延安来到唐县晋察冀军区工作,不久,毛主席从延安打电报指示聂荣臻司令员要好好照顾白求恩大夫,每月发给100元(边区币)的津贴。当他得知聂荣臻司令员每月的津贴只有5元,一般干部也只有2元左右时,就激动地说:"我从延安来,毛主席的津贴就很少,八路军官兵每天只有几分钱的菜金,我是一个共产主义战士,不因该享受有特殊待遇!"

由于组织上考虑他年长体弱,是饮誉国际的医学专家,且过去的生活较优越,就没有同意他的意见。聂荣臻司令员亲自找他谈话,希望他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接受100元津贴,他坚决不从。并给毛主席写了写了一封信,汇报自己到达晋察冀边区以后的工作情况,表示要永远和八路军战士和人民一道,艰苦奋斗到底。他说;"在前线,我是年纪最大的战士,可是我任然是一名八路军战士啊!绝不能搞特殊!"

3、要时刻把自己当做伤员

1939年夏天,沙飞与白求恩一起从冀中回到唐县工作。一天中午,白求恩大夫请沙飞去唐河游泳,顺便拍几张照片。沙飞如约赶到白求恩大夫的住处,白求恩大夫已经查看伤员去了。沙飞便在屋里等待他。

沙飞坐在椅子上,发现有几张用铅笔勾画的草图,其中画得比较清晰的一张像一个当地架在牲口背上的驮货架。正在沙飞对草图疑惑不解地猜想时,白求恩大夫回来了。他对沙飞致歉说:”飞,对不起,让你久等了!“然后,指着桌子上的草图有感而发地说:"一个战地外科医生,要同时是木匠,铁匠,缝纫匠,理发匠。有了这四匠才是好的外科医生。"说完白求恩大夫兴奋地指着那张似驮货架的草图说:"飞,这是我设计的‘靠背架’让刚做完胸腹手术的伤员靠在上面呼吸会顺畅些。舒服些……"

沙飞从内心对白求恩大夫这种崇高的道德和全心全意为伤员着想的精神敬佩不已。

白求恩大夫接着对沙飞说:”我们有的大夫责任心不强,简直拿战士的生命开玩笑。“接着他又向沙飞讲述了一位大夫由于条件所限和疏于手术后未能给伤员上夹板,致使伤员截肢的事。白求恩大夫说:"大夫使伤员的守护神,要处处为伤员考虑,要时刻把自己当作伤员!"沙飞动情地听着,被白求恩大夫时刻为伤员着想的崇高医德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白求恩大夫看了看那张草图接着又说:"医生心里要时刻装着伤员,外科医生会木匠,便可以做各种康复器械,伤员就会很快康复。会缝纫,可随时为伤员缝补衣服让伤员在医院有一种住在家里的感觉,有助于伤员恢复。会铁匠,可以打造医疗器械,弥补医疗器械的不足,提高我们的医疗技术。会理发,可以及时给伤员理发,伤员从前线下来因战斗紧张,没有时间理发,往往头发很长,到了医院我们就给伤员理发。"

4、白求恩的童年时代

1890年3月3日,亨利·诺尔曼·白求恩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北部的格雷文赫斯特小城一个牧师家庭。

白求恩从小勇敢,爱冒险。6岁那年,他独自到离镇很远的多伦多去游玩,走着走着迷路了,但他并不哭。当警察把他送回家,妈妈批评他时,他说:“我想尝尝探险的滋味。”有一次,他带弟弟去爬山,发现一只美丽的蝴蝶,他就追呀追呀,一直追到山顶才抓住,把等在山下的弟弟吓得直哭。8岁时,白求恩捉麻雀,捉苍蝇,捉到后就解剖,学祖父当外科医生。他还是一个游泳能手,10岁就想游过齐治亚海湾。

5、白求恩的故事

10岁的白求恩把爷爷行医用的铜牌挂到了自己的门上,那一刻起注定他要走进人类医学的历史。在一连串的冒险和尝试之中,白求恩成长为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他在大学毕业的前一年参加了一战,但战争却让他感到幻灭。一战结束后白求恩来到伦敦,在伦敦一位苏格兰姑娘以一种不平凡的天真让白求恩一见钟情,他们迅速结婚。

法西斯战火仍在蔓延,从西班牙回来后,白求恩发现有一个地方叫中国,更需要他 的帮助。从起初的不理解到后来的生死与共,白求恩与中国人一起经受了战火的洗礼,建立起了深厚情意。当白求恩打算回美国要求药品支援,突然一场战役爆发,白求恩毅然决定留下,再一次和中国的战士、医护人员一起面对硝烟战火。

然而这一次,他在手术过程中不慎弄破手感染了病毒,最终在中国人民的感激和怀念中死去。 白求恩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39年11月在中国河北抗日战场染病去世。

在加拿大和美国,他以高超的胸外科手术享有盛誉,是个生活优裕的富家子弟。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后,在硝烟炮火中忘我地救治 八路军伤员,曾连续为115名战士做手术,持续69个小时。他为中国献出了生命中最后的1年零8个月。临终弥留时,白求恩这样写道:“人生很好,很值得为它活上一回,但也的确值得为它去死……”

1938年1月8日,白求恩率加美援华队乘“亚洲女皇号”邮轮,自加拿大温哥华港启程来华,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白求恩队周恩来说“我来中国是要到解放前工作的,现在抗战形式紧迫,请你尽快安排我到前线去。”周恩来考虑到从延安去晋察冀更安全些,他建议白求恩一行北上延安再前往前线。可是,这一路并不容易,白求恩一行数十辆大车运送医疗队物资的车队,上有敌机,下有追兵,20多头骡子被炸死炸伤,数人受伤。为了躲避敌机,他们只能深夜赶路。

白求恩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和紧跟在后面的日军之间没有一点遮拦,这实在使人毛骨悚然。3月7日,他们终于度过黄河。3月22日,白求恩在西安见到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在延安,白求恩每天早晨都要爬山或者散步,唱着西班牙歌曲,显得格外精神,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在延安,白求恩还为抗日军政大学、延安工学院、东北干部训练团作了报告

1938年3月31日,白求恩来到晋察冀军区,帮助我国抗战卫生系统的建立,救治了诸多伤员,创建了晋察冀卫生学校,在白求恩逝世后,为了纪念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改名为白求恩卫生学校,后成为白求恩医科大学,现为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

1924年,在欧洲巡访了一年的白求恩夫妇来到了底特律,这个布满新兴的百万富翁和传奇人物的蓬勃发展的美国工业中心,让他们情不自禁地憧憬着崭新的未来。诊所开张后,境况却不如诺尔曼想象得那般乐观,他渐渐发现真的像阿兰所说,诊所附近的居民大都贫困潦倒看不起病。穷人们有病却看不起,诺尔曼从他们中学到了书本与课堂上没有的知识,忙于工作的他常常忽略了弗朗西丝。 想到十五年前对妻子的忽视,身在陕西的白求恩心中时不时地感到隐隐作痛,他只有靠给弗朗西丝不停地写信来抒发这一切,尽管始终没有收到回信。战地医院终于动工了,布朗也从延安赶来了前线。白求恩兴奋地向布朗介绍着这里的一切,他将把医院命名为“模范医院”,将对医院的设置有全新的规划,并将对医务工作者进行系统的培训。

1939年春,齐会战斗开响。白求恩大夫在尼蒸厂不远处的一座小庙里冒着生命危险给伤员做手术,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大夫手术台旁边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救了50个战士。


白求恩大夫的其他故事有什么?
为了保住伤员的性命,白求恩大夫把自己的鲜血输给了中国战士。他愉快地称自己是万能输血者,因为他是O型血。他还拿出自己带来的荷兰纯牛乳与丹麦咖啡,亲自到厨房煮牛奶,烤馒头片,端到重伤员面前。看着他们贪婪地吃下去,微笑浮在白求恩的脸上。 而他自己则吃简单的点心。 一次,给一个头部中弹后引起...

白求恩的青年时代的故事最好100字左右
他还倡议成立并参加了志愿输血队。有些伤员分散在游击区居民家里,他和医疗队冒着危险去为他们做手术。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1939年11月12日凌晨因病逝世。

白求恩大夫资料和故事?
白求恩这才压制住自己的脾气跟她道歉,这个故事可以充分看出他工作非常认真。二、白求恩注重感情。白求恩33岁那会儿参加外科医学考试的时候,遇见了年轻的法兰西丝并且一见钟情,他们最终也结成了夫妻,但是好景不长,白求恩得了肺结核,他表示不想传染给妻子,要求和自己妻子离婚,我们都知道最悲哀的是两个...

白求恩的故事100个字
1939年2月,白求恩率18人的“东征医疗队”到冀中前线救治伤员,不顾日军炮火威胁内,连续工作69小时,给容115名伤员做了手术。有一次,当某伤员急需输血时,他主动献血300毫升。他还倡议成立并参加了志愿输血队。有些伤员分散在游击区居民家里,他和医疗队冒着危险去为他们做手术。白求恩,全名亨利·...

白求恩的故事100个字
1939年春,齐会战斗打响了。气焰嚣张的日军刚刚到齐会镇就挨了当头一棒,被我军消灭了500多人。敌人不断反扑,战斗非常激烈。我军的伤员陆续从火线上抬下来。在离火线不远的一座小庙里,白求恩大夫正在给伤员做手术。他已经两天两夜没休息了,眼球上布满了血丝。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

白求恩的故事及精神
白求恩的童年经历 1890年3月4日,亨利·诺尔曼·白求恩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北部的格雷文赫斯特小城一个牧师家庭。白求恩从小勇敢,爱冒险。6岁那年,白求恩独自到离镇很远的多伦多去游玩,走着走着迷路了,但他并不哭。当警察把他送回家,妈妈批评他时,他说:“我想尝尝探险的滋味。”有一次,他带弟弟...

白求恩在中国的两个小故事
白求恩在前线,曾多次给毛泽东写信,汇报他的工作情况,对医疗工作提出不少建议。毛泽东也非常关心白求恩的工作和生活。毛泽东在给晋察冀边区聂荣臻司令员的电报中指示:“请每月付白求恩一百元。白求恩报告称松岩口医院建设需款。请令该院照其计划执行。同意任白求恩为军区卫生顾问。

白求恩的其他的故事,还有哪些?
白求恩大夫在来到中国之前,还有很多让人感动的故事。白求恩原本是加拿大著名的胸外科专家,他在1938年年初来到中国,他的到来,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大批药品、显微镜、x光镜和一套手术器械。除此之外,白求恩还给中国带来了高超的医疗技术、惊人的组织能力。白求恩来到中国之后,很快就到了晋察冀边区后方医院,...

白求恩当年在中有哪些贡献事迹?
1、群众血库 1938年6月,白求恩在山西五台县松岩口军区后方医院讲授输血技术。“输血”在当时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技术,中国在大城市只有少数几家医院才能开展。在野战医疗条件下输血,是人们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情。白求恩首先详细讲述了采血操作、标准血型制作、血型鉴定、配血试验、储存、运输、保管等基本知识...

白求恩大夫简短小故事20字
1. 白求恩大夫于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北部的一个小镇。2. 从小,他就展现出勇敢和爱冒险的性格。3. 十岁时,他羡慕地看着父亲能自由地横渡乔治亚湾,决定自己尝试。4. 一天,他独自跳入海湾,模仿父亲的动作向对岸游去。5. 然而,由于年幼且游泳技术不熟练,他开始感到力不从心。6. 幸运的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