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世纪才女,跨越两世纪的百年人瑞,为何一生无爱孤独离世?

作者&投稿:毅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她是世纪才女,跨越两世纪的百年人瑞,为何一生无爱孤独离世?~

她是笔耕不辍,被喻为文坛的常青树的世纪才女苏雪林。她出生在一个叫苏村的地方,据说是唐宋八大世家之一的苏辙后代。苏雪林的祖父是晚清地方官,父亲受过高等教育。母亲杜氏,出身于官宦之家,素有贤淑之德,自从嫁入苏家,就为婆婆搓背服侍她日常生活。祖母的小儿子比孙子小,所以不爱孙子。祖母年轻时,曾经苏雪林的母亲一起生孩子,但她没有多少奶所以让苏雪林的母亲给小叔子哺乳,以致苏雪林的哥哥没奶吃,营养不良早就死了。苏雪林在散文中说,她之所以能活下来,是因为祖母在婴儿时期没有生过孩子,所以她有奶吃,不至于饿死。

因此,在苏雪林的眼中,祖母是强势的,母亲是懦弱的。因为强势的祖母,遭罪的不仅有母亲,还有她。缠脚就是其中一件,裹脚也叫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即把女子的双脚用布帛缠裹起来,使其变成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三寸金莲”也一度成为中国古代女子审美的一个重要条件。祖母命令母亲从四岁开始就给她裹脚,那个年代的女性,就是从四岁开始裹脚的。但是,她很幸运,在上学后,便将脚解放了,可惜的是,脚也有点变形了,没有以前那么自然了。

其次就是祖母重儿轻女,还坚持“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世俗偏见”,导致天资聪颖的她,在十六岁才去教会学校上学。七岁时,才跟着叔叔及兄弟们“名不正、言不顺”地在祖父衙署所设的私塾里跟读,在私塾里只跟读一二年,男孩子们都纷纷去学校读书了,她不得不辍学。辍学后她闲来无事,用那私塾里学来的一二千汉字把通俗小说当作课本自读。整日埋头于书海,自得其乐,一颗寂寞的心找到了新的寄托。

一位叔叔曾留学日本,思想比较开明,对他父亲进行劝说把苏雪林和她的姐妹们送入教会学校,这才使她打开了通往知识的大门。这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求学之路,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好走,一波三折,足以用来形容。在教会学校半年之后,因学校的不公而退学,,便又随母亲迁回岭下村。不久,女子师范登报恢复招生,苏雪林得知消息后,以死相逼,终获得允许说服了祖母和乡里顽固长辈。苏雪林考入安庆省立初级女子师范,在校期间能诗善画,引人注目。

民国八年,北京高等女子师范本科生的名额不足,登报招插班生。苏雪林再次考中,北上读书。之后因为成绩优异,毕业后苏雪林在母校附小教书。可苏雪林不甘于做一辈子小学教师,以了此生。于是,再一次向家长提出继续升学的要求,可是祖母以婚嫁为由进行阻挠。后来,一位苏雪林大病而停止逼婚,还满足了她的升学愿望。苏雪林考入大学国文系,受教于胡适、周作人、陈衡哲等知名教授、学者,她一生尊敬胡适,也许后来她怒骂鲁迅,就是因为鲁迅痛骂过胡适。

苏雪林在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在系主任陈钟凡先生的帮助下,很快从旁听生转为正科生。读书期间,正值“五四”运动发生不久。新文化运动带充斥着整个北京。苏雪林在师友的影响下。她的思想也深受震动,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对写作产生浓厚兴趣,并开始用白话文写作,在各处发表政论性文章,参加社会问题的论争。毕业后,她本可以回乡工作。按照她当时的学历,在乡里至少是个校长的职务,可求知欲十分旺盛的苏雪林选择留学。

她想去大千世界闯一闯,想前往法国留学,为了顺利成行,她瞒着家庭,直到临行当天的晚上,才告知母亲苏雪林。理由是她觉得,五四之后有了许多不堪的“后遗症”,她需要一个更清净独立的环境,不受世俗的侵扰。就这样她考入海外中法学院,先学西方文学,后学绘画艺术。留学期间,她四处观察国外风气,建筑和绘画,也留意华工的就业情况。她精心学习,也交了不少朋友,在里昂大学,她与朋友一起学习绘画,但她觉得自己不应该来学绘画,她应该是搞研究的。

赴法留学期间,由于水土不服加之家中变故让他的她一直多病,煎熬着她,只好辍学,一位叫做玛莎吉的天主教修女对她尽心照顾,让她非常感动。病中她觉得或许是宗教救了自己,病逐渐好转并恢复健康后苏雪林深受感动,就在留学期间改信了基督教。1925年,苏雪林提前回国还乡探望病重的母亲,母亲劝说她尽快与未婚夫张宝龄完婚,在那个时代包办婚姻最为典型,为了却母亲的心愿,苏雪林只好和张宝龄,当着母亲的面举行了婚礼。为了母亲,苏雪林就这样完成了婚嫁。然而这毕竟是一桩情趣大异的婚姻。张宝龄不是个吟风弄月的风流才子,也不是个知冷知热的居家男人,他无法与妻子心灵相契。

更可悲的是,这两个性格上大相径庭的人都不愿为对方改变自己,所以他们的婚姻渐渐名存实亡。苏雪林感情丰富,生性浪漫,而张宝龄颇为薄情,生性孤冷,结婚后,因受她热情的烧炙,他那一颗冷如冰雪的心才稍稍有所融化。在爱情上挫败感十足的苏雪林遂将一腔热血都投入了她钟爱的文学事业里,全心全意著述修书,婚姻的失败反倒成全了她事业的成功,张宝龄自幼肠胃不好,他最终死于此病。结婚虽36年之久,但同居不到4年。如今张宝龄走了,苏雪林才猛然间想起他的好来。

晚年的苏雪林无儿无女,心境寂寞又无奈,虽她从来不曾承认,但实际上她内心深处孤独而荒凉。就这样苏雪林这个跨越两个世纪的百年人瑞走完了她103岁的传奇人生,一个无爱的苦命女子,带着遗憾与悲凉远去了。对于一个女人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婚姻与家庭,如果婚姻不幸福,那人生便是不完满的。在一段无爱的婚姻里耗费了一生时间,耽误了自己,也为难了张宝龄,你们觉得呢?

百年孤独这本书讲什么?

她是笔耕不辍,被喻为文坛的常青树的世纪才女苏雪林。她出生在一个叫苏村的地方,据说是唐宋八大世家之一的苏辙后代。苏雪林的祖父是晚清地方官,父亲受过高等教育。母亲杜氏,出身于官宦之家,素有贤淑之德,自从嫁入苏家,就为婆婆搓背服侍她日常生活。祖母的小儿子比孙子小,所以不爱孙子。祖母年轻时,曾经苏雪林的母亲一起生孩子,但她没有多少奶所以让苏雪林的母亲给小叔子哺乳,以致苏雪林的哥哥没奶吃,营养不良早就死了。苏雪林在散文中说,她之所以能活下来,是因为祖母在婴儿时期没有生过孩子,所以她有奶吃,不至于饿死。

因此,在苏雪林的眼中,祖母是强势的,母亲是懦弱的。因为强势的祖母,遭罪的不仅有母亲,还有她。缠脚就是其中一件,裹脚也叫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即把女子的双脚用布帛缠裹起来,使其变成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三寸金莲”也一度成为中国古代女子审美的一个重要条件。祖母命令母亲从四岁开始就给她裹脚,那个年代的女性,就是从四岁开始裹脚的。但是,她很幸运,在上学后,便将脚解放了,可惜的是,脚也有点变形了,没有以前那么自然了。

其次就是祖母重儿轻女,还坚持“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世俗偏见”,导致天资聪颖的她,在十六岁才去教会学校上学。七岁时,才跟着叔叔及兄弟们“名不正、言不顺”地在祖父衙署所设的私塾里跟读,在私塾里只跟读一二年,男孩子们都纷纷去学校读书了,她不得不辍学。辍学后她闲来无事,用那私塾里学来的一二千汉字把通俗小说当作课本自读。整日埋头于书海,自得其乐,一颗寂寞的心找到了新的寄托。

一位叔叔曾留学日本,思想比较开明,对他父亲进行劝说把苏雪林和她的姐妹们送入教会学校,这才使她打开了通往知识的大门。这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求学之路,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好走,一波三折,足以用来形容。在教会学校半年之后,因学校的不公而退学,,便又随母亲迁回岭下村。不久,女子师范登报恢复招生,苏雪林得知消息后,以死相逼,终获得允许说服了祖母和乡里顽固长辈。苏雪林考入安庆省立初级女子师范,在校期间能诗善画,引人注目。

民国八年,北京高等女子师范本科生的名额不足,登报招插班生。苏雪林再次考中,北上读书。之后因为成绩优异,毕业后苏雪林在母校附小教书。可苏雪林不甘于做一辈子小学教师,以了此生。于是,再一次向家长提出继续升学的要求,可是祖母以婚嫁为由进行阻挠。后来,一位苏雪林大病而停止逼婚,还满足了她的升学愿望。苏雪林考入大学国文系,受教于胡适、周作人、陈衡哲等知名教授、学者,她一生尊敬胡适,也许后来她怒骂鲁迅,就是因为鲁迅痛骂过胡适。

苏雪林在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在系主任陈钟凡先生的帮助下,很快从旁听生转为正科生。读书期间,正值“五四”运动发生不久。新文化运动带充斥着整个北京。苏雪林在师友的影响下。她的思想也深受震动,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对写作产生浓厚兴趣,并开始用白话文写作,在各处发表政论性文章,参加社会问题的论争。毕业后,她本可以回乡工作。按照她当时的学历,在乡里至少是个校长的职务,可求知欲十分旺盛的苏雪林选择留学。

她想去大千世界闯一闯,想前往法国留学,为了顺利成行,她瞒着家庭,直到临行当天的晚上,才告知母亲苏雪林。理由是她觉得,五四之后有了许多不堪的“后遗症”,她需要一个更清净独立的环境,不受世俗的侵扰。就这样她考入海外中法学院,先学西方文学,后学绘画艺术。留学期间,她四处观察国外风气,建筑和绘画,也留意华工的就业情况。她精心学习,也交了不少朋友,在里昂大学,她与朋友一起学习绘画,但她觉得自己不应该来学绘画,她应该是搞研究的。

赴法留学期间,由于水土不服加之家中变故让他的她一直多病,煎熬着她,只好辍学,一位叫做玛莎吉的天主教修女对她尽心照顾,让她非常感动。病中她觉得或许是宗教救了自己,病逐渐好转并恢复健康后苏雪林深受感动,就在留学期间改信了基督教。1925年,苏雪林提前回国还乡探望病重的母亲,母亲劝说她尽快与未婚夫张宝龄完婚,在那个时代包办婚姻最为典型,为了却母亲的心愿,苏雪林只好和张宝龄,当着母亲的面举行了婚礼。为了母亲,苏雪林就这样完成了婚嫁。然而这毕竟是一桩情趣大异的婚姻。张宝龄不是个吟风弄月的风流才子,也不是个知冷知热的居家男人,他无法与妻子心灵相契。

更可悲的是,这两个性格上大相径庭的人都不愿为对方改变自己,所以他们的婚姻渐渐名存实亡。苏雪林感情丰富,生性浪漫,而张宝龄颇为薄情,生性孤冷,结婚后,因受她热情的烧炙,他那一颗冷如冰雪的心才稍稍有所融化。在爱情上挫败感十足的苏雪林遂将一腔热血都投入了她钟爱的文学事业里,全心全意著述修书,婚姻的失败反倒成全了她事业的成功,张宝龄自幼肠胃不好,他最终死于此病。结婚虽36年之久,但同居不到4年。如今张宝龄走了,苏雪林才猛然间想起他的好来。

晚年的苏雪林无儿无女,心境寂寞又无奈,虽她从来不曾承认,但实际上她内心深处孤独而荒凉。就这样苏雪林这个跨越两个世纪的百年人瑞走完了她103岁的传奇人生,一个无爱的苦命女子,带着遗憾与悲凉远去了。对于一个女人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婚姻与家庭,如果婚姻不幸福,那人生便是不完满的。在一段无爱的婚姻里耗费了一生时间,耽误了自己,也为难了张宝龄,你们觉得呢?




同样是才女,为什么张爱玲和林徽因的命运会如此不同
张爱玲是20世纪一个十分有影响力的女性,张爱玲的可爱之处就是她比林徽因多了一分傻与两分痴,而林徽因的聪明之处却是理智与现实。试想,如果张爱玲站在林徽因的位置,面对古板木纳的梁思成和风流倜傥的徐志摩,她会选择哪一个?我想答案肯定会是徐志摩,这就是张爱玲的可爱之处,也是她的悲剧所在,这个...

时隔20多年,执意远嫁非洲黑人的清华才女王丽红,现在她过得怎样?_百度...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现如今,世界上各个国家之间都开始有了密切的交流与往来,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当时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还不是很高,而在那个时候,中国人与外国人结婚的现象也并不多见。但是,曾经却有这样一位清华才女,她却执意远嫁非洲,离开自己的祖国,许多人当时不能理解她的决定。那么...

大清皇商与现代才女的时空之恋:是宿世情缘还是永世冤孽?
大清与二十一世纪,可能是光年之外的遥远,也可能是瞬间触手可及的近在咫尺。现代才女与封建皇子的纠葛,是宿命的重逢还是无尽的孽缘,引人深思。一位被遗忘的皇子,一段被尘封的风花雪月,一段跨越时空的恋爱,在汉霄苍茫与沧笙踏歌中交织,触动的是那千回百转的柔情,也唤醒了深藏的哀伤和无常。无...

安徽宿松县怎样?
宿松的淡水资源相当丰富,在全国都是领先位置的。大型湖泊众多,有本县独有的湖泊多个,还有与邻省邻县共有的湖泊两个。这众多的湖泊就象一串珍珠相互连接着,东西跨越两省四县,湖水清澈,水草丰肥,鱼虾鲜美。水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更境内长江引领皖江之首,可通江达海,航运非常方便。四、资源丰富 1....

九连环是谁发明的
九连环是西汉才女、辞赋家司马相如之妻卓文君发明的。1、西汉才女、辞赋家司马相如之妻卓文君曾提及九连环:……,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怀念,万般无奈把郎怨。……卓文君生于西汉,诸葛亮生于东汉末年,其时汉室江山已分崩离析。二人相差几百年...

清华才女王丽红:坚决远嫁非洲黑人,时隔20余年,后来怎样?
全球化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因为全球化,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得以进行交流和沟通,各国的对外开放都越加频繁起来,其中也包括中国。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对外开放力度还不够大,那时候的中外联姻还十分少见。不过也正是在那时,有一位清华的才女——王丽红,她却坚决要嫁给一个非洲黑人,并且不顾...

民国最后一位才女,如何在百年岁月中书写优雅人生?
1911年7月17日在北京诞生了一名女婴,这个小小的婴儿会创造怎样的传奇?在动荡的岁月里,她如何将自己铸造成从容优雅的精神贵族?她出生在江南书香世家,从出生到去世,跨越了一个多世纪。虽生于乱世,却自始至终怀有一颗与世无争之心,岁月的风尘未曾真正侵蚀过她的风华。她虽然满腹诗书,却甘心做...

清华才女执意远嫁非洲,现在24年过去了,她的生活过得咋样?
爱情是什么?有人说爱情是盲目的,它会使人飞蛾扑火般不顾一切,有时候即便是错的,也心甘情愿。但对此我们却无从指责,毕竟“子非鱼”我们无法体会到两个人之间的情谊。正如温庭钧曾经说过“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镶嵌到骨子里的爱情,又有什么办法将其分开呢?就如同清华才女执意远嫁...

现代中国两大才女是哪两位?
是中国现代一个世纪的才女代表。 在中国现代女作家中,林徽因是极有天分、极具个性、极为独特的一位,她在建筑学上的卓越成就也一直为研究者所关注的话题。深受后人尊敬。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从三十年代...

钱学森蒋英他们的婚姻为什么如此幸福
海宁的美女才女,未来的大明星。说起钱学森的妻子蒋英,那就很多了。因为她出身不凡,父亲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百里,以卓越的军事战略理论闻名于世。她家有两个家喻户晓的汉字,徐志摩是她的堂妹,堂妹是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蒋英出生的地方是浙江海宁,多年来这里聚集了世界各地的许多人才和名门...

东市区18439183167: 你如何评价林徽因?
莘贱渴乐: 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

东市区18439183167: 有人看过宋佳演的电影《萧红》吗 -
莘贱渴乐: 看过,电影《萧红》为纪念萧红诞辰百年拍摄,由霍建起执导,宋佳,黄觉,王仁君,张博,李依玲等主演.故事讲述了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女作家萧红凄美的爱情故事和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本片主演宋佳因主演萧红一角先后在金鸡奖、中美电影节、温哥华华语电影节中共三次获得影后桂冠.电影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不过电影的编剧还是对于萧红理解的不够透彻,并没有全面的去看待萧红

东市区18439183167: 柳在中国文化中的意蕴 -
莘贱渴乐:柳,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意蕴.春到柳先翠,柳,是春天的象征;“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因而古人“折柳”相留,言朋友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意;柳的婀娜多姿使其常用来...

东市区18439183167: 世说新语中咏雪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莘贱渴乐: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们谈论诗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

东市区18439183167: 类似感动中国颁奖词的学生介绍100 - 200字 -
莘贱渴乐: 2009感动中国颁奖词 卓琳平凡至伟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卓琳的颁奖词:彩云之南的才女,黄土高原上的琼英[1].携小平手五十八载,硝烟里转战南北,风雨中起落同随.对她爱的人不离不弃,让爱情变成了信念.她的爱向...

东市区18439183167: 世说新语 咏雪中“妈妈谢道韫”是什么人物形象 -
莘贱渴乐: 才女形象,但是不是妈妈! 言语第二之七十一、咏雪之才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谢太傅(安)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召集家人,给晚辈们探讨文章义理,一会儿雪下得急起来,太傅欣然说道:“白雪纷纷何所似?”哥哥的儿子胡儿(谢胡)说:“撒盐空中差可拟.”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太傅高兴得大笑.这个女子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东市区18439183167: 二十世纪杰出的女性及她们的事迹 -
莘贱渴乐: 特里莎修女(1910-1997)世界著名慈善工作者,出生于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斯科普里的一个阿族家庭,1950年成为印度公民.

东市区18439183167: 祝福新人结婚的贺词有哪些?
莘贱渴乐: 1、愿我的两位朋友,恩恩爱爱,意笃情深,此生爱情永恒,爱心与日俱增!让这篇... 久久恩爱十全十美,百年好合万千祝福.16、珠联璧合,天赐良缘;郎才女貌,美满...

东市区18439183167: 传奇女子——萧红的作品你知道那些?她一生中有几段恋情?
莘贱渴乐: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1]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

东市区18439183167: 书籍,文学 -
莘贱渴乐: 白落梅写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非常不错!语言优美,风格清新.很不错,有时间看看吧!《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是林徽因的传记.林徽因,一代风华的绝世佳人,才华横溢倾倒众生,让徐志摩、梁思成、金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