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认为前人本草著作出现谬误的原因主要是缺少实地调查,他又是怎样做的?给你什么启示

作者&投稿:仉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时珍的历史资料~

  名人简介:

  名人姓名:李时珍
  出生年代:1518-1593
  名人职称:医学家
  名人国家:中国(明代)

  相关介绍: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今湖北省蕲春县)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一五一八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一五九三年)。他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名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那些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怎么也学不进去。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九年,三次到武昌考举人,都落第了。于是,他放弃了科举作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求父亲说:“我今年二十三岁了,老是考不上,您还是让我学医吧!”并且表示了这样的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螅�⒕�牡亟趟�2患改辏�钍闭涔�怀?很有名望的医生。大约到了三十八岁,就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只任职一年,李便辞职回乡。[更多资料来源于http://www.mrmy.net]
  在这十几年中,李时珍阅读了大量古医籍,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品数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析为二三,或二物混为一品”(《明外史本传》)。特别是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可以“久服延年”,因而遗祸无穷。于是,他决心要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三十一岁那年,他就开始酝酿,为了“穷搜博采”,读了大量参考书。家藏的书读完了,就利用行医的机会,向本乡豪门大户借。后来,进了武昌楚王府和北京太医院,读的书就更多,简直成了“书迷”。他自述“长耽嗜典籍,若啖蔗饴”(《本草纲目》原序)。顾景星在《李时珍传》里,也赞他“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瞡”。确实如此,他不但读了八百余种上万卷医书,而且看过不少历史、地理和文学名著,敦煌的经史巨作,他遍读了;几个古代伟大诗人的全集也都仔细钻研过。他还摘录了大量有关医药学的诗句。这些诗句给了他许多真实有用的医药学知识,帮助他纠正了前人在医药学上的许多谬误。如古代医书中,常常出现“鹜与凫”。它们指的是什么?是否有区别?历代药物学家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李时珍摘引屈原《离骚》中的“将与鸡鹜争食乎”,“将泛乎若水中之凫乎”两句,指出诗人把“鹜”与“凫”对举并称,就是它们不是同一种禽鸟的明证。他又根据诗中对它们不同生活环境的描绘,证明“鹜”是家鸭,“凫”是野鸭子,药性不同。屈原的诗赋,竟成了李时珍考证药物名实的雄辩依据。[更多资料来源于http://www.mrmy.net]
  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使李时珍头痛的就是由于药名混杂,往往弄不清药物的形状生长的情况。过去的本草书,虽然作了反复的解释,但是由于有些作者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而是在书本上抄来抄去在“纸上猜度”,所以越解释越糊涂,而且矛盾倍出,使人莫衷一是。例如药物远志,南北朝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说它是小草,象麻黄,但颜色青,开白花,宋代马志却认为它象大青,并责备陶弘景根本不认识远志。又如狗脊一药,有的说它象萆薢,有的说它象拔葜,有的又说它象贯众,说法很不一致。类似此情况很多,李时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搁下笔来。这些难题该怎样解决呢?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 [更多资料来源于http://www.mrmy.net]
  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后来,他多次出外采访。除湖广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过。盛产药材的江西庐山和南京的摄山、茅山、牛首山,估计也有他的足迹。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反映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 [更多资料来源于http://www.mrmy.net]
  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向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求。其中有采药的,有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热情地帮助他了解各种各样的药物。[更多资料来源于http://www.mrmy.net]
  比如芸苔,是治病常用的药。但究竟是什么样的?《神农本草经》说不明白,各家注释也搞不清楚。李时珍问一个种菜的老人,在他指点下,又察了实物,才知道芸苔,实际上就是油菜。这种植物,头一年下种,第二年开花,种子可以榨油,于是,这种药物,便在他的《本草纲目》中一清二楚地注解出来了。[更多资料来源于http://www.mrmy.net]
  在四处采访中,或在自己的药圃里,李时珍都非常注意观察药物的形态和生长情况。蕲蛇,即蕲州产的白花蛇。这种药有医治风痹、惊搐、癣癞等功用。李时珍早就研究它。但开始,只从蛇贩子那里观察。内行人提醒他,那是从江南兴国州山里捕来的,不是真的蕲蛇。那么真正蕲蛇的样子又是怎么样的呢?他请教一位捕蛇的人。那人告诉他,蕲蛇牙尖有剧毒。人被咬伤,要立即截肢,否则就中毒死亡。在治疗上述诸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贵重。州官逼着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去捉,以便向皇帝进贡。蕲州那么大,其实只有城北龙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蕲蛇。李时珍追根究底,要亲眼观察蕲蛇,于是请捕蛇人带他上了龙峰山上。那里有个狻猊洞,洞周围怪石嶙峋,灌木丛生。缠绕在灌木上的石南藤,举目皆是。蕲蛇喜欢吃石南藤的花叶,所以生活在这一带。李时珍置危险于度外,到处寻找。在捕蛇人的帮助下,终于亲眼看见了蕲蛇,并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由于这样深入实际调查过,后来他在《本草纲目》写到白花蛇时,就得心应手,说得简明准确。说蕲蛇的形态是:“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说蕲蛇的捕捉和制作过程是:“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叶,人以此寻获。先撒沙土一把,则蟠而不动,以叉取之。用绳悬起, 刀破腹去肠物,则反尾洗涤其腹,盖护创尔,乃以竹支定,屈曲盘起,扎缚炕干。”同时,也搞清了蕲蛇与外地白花蛇的不同地方:“出蕲地者,虽干枯而眼光不陷,他处者则否矣。”这样清楚地叙述蕲蛇各种情况,当然是得力于实地调查的细致。[更多资料来源于http://www.mrmy.net]
  李时珍了解药物,并不满足于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一一采视,对着实物进行比较核对。这样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药物。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一采视,颇得其真”,“罗列诸品,反复谛视”[更多资料来源于http://www.mrmy.net]
  当时,太和山五龙宫产的“榔梅”,被道士们说成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果”。他们每年采摘回来,进贡皇帝。官府严禁其他人采摘。李时珍不信道士们的鬼话,要亲自采来试试,看看它究竟有什么攻效。于是,他不顾道士们的反对,竟冒险采了一个。经研究,发现它的功效跟普通的桃子、杏子一样,能生津止渴而已,是一种变了形的榆树的果实,并没有什么特殊攻效。[更多资料来源于http://www.mrmy.net]
  鲮鲤,即今天说的穿山甲,是常用的中药。陶弘景说它能水陆两栖,白天爬上岩来,张开鳞甲,装出死了的样子,引诱蚂蚁进入甲内,再闭上鳞甲,潜入水中,然后开甲让蚂蚁浮出,再吞食。为了了解陶弘景的说法是否对头,李时珍亲自上山去观察。并在樵夫、猎人的帮助下,捉到了一只穿山甲。从它的胃里剖出了一升左右的蚂蚁,证实穿山甲动物这点,陶弘景是说对了。不过,从观察中,他发现穿山甲食蚁时,是搔开蚁穴,进行舐食,而不是诱蚁入甲,下水吞食,李时珍肯定了陶弘景对的一面,纠正了其错误之处。[更多资料来源于http://www.mrmy.net]
  就这样,李时珍经过长期的艰苦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于万历戊寅年(公元一五七八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全书约有190万字,五十二卷,载药一千八百九十二种,新增药物三百七十四种,载方一万多个,附图一千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等)也做出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http://www.mrmy.net/show_mr.asp?id=5723&wz=0&fl=

  更多李时珍资料见下面网址:
  http://d.baidu.com/rs.php?q=%D3%D0%B9%D8%C0%EE%CA%B1%D5%E4%B5%C4%D7%CA%C1%CF&tn=sitecnww

  李时珍 Li Shi Zhen
  (1518年-1593年)
  字东璧,号濒湖,身高约合现今1.63米,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其父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再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
  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
  《本草纲目》共五十二卷,分十六部、六十类。经二十七年(1578年)著成。共收载历代诸家本草所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其中植物药1094种。矿物、动物及其他药798种,有374种为李氏所新增。每种药首先以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其次是集解、辨疑、正误,详述产状;再次是气味、主治、附方,说明体用。内容极其丰富,是我国药物学的宝贵遗产,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本草纲目》的故事于行医的十几年中,李时珍阅读了大量古医籍,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 “品数既繁,名称多杂。或一物析为二三,或二物混为一品”(《明外史本传》)。特别是其中的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可以“久服延年”,而遗祸无穷。于是,他决心要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从三十一岁那年,他就开始酝酿此事,为了“穷搜博采”,李时珍读了大量参考书。家藏的书读完了,就利用行医的机会,向本乡豪门大户借。后来,进了武昌楚王府和北京太医院,读的书就更多,简直成了“书迷”。他自述“长耽嗜典籍,若啖蔗饴”(《本草纲目》原序)。顾景星在《李时珍传》里,也赞他“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瞡”。他不但读了八百余种万余卷的医书,还看过不少历史、地理和文学名著及敦煌的经史巨作连数位前代伟大诗人的全集也都仔细钻研过。
  他还从中摘录了大量有关医药学的诗句。而这些诗句也确实给了他许多真实有用的医药学知识,帮助他纠正了前人在医药学上的许多谬误。如古代医书中,常常出现“鹜与凫”。它们指的是什么?是否有区别?历代药物学家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李时珍摘引屈原《离骚》中的“将与鸡鹜争食乎”,“将泛乎若水中之凫乎”两句,指出诗人把“鹜”与“凫”对举并称,就是它们不是同一种禽鸟的明证。他又根据诗中对它们不同生活环境的描绘,证明“鹜”是家鸭,“凫”是野鸭子,药性不同。屈原的诗赋,竟成了李时珍考证药物名实的雄辩依据。 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使李时珍头痛的就是由于药名的混杂,使药物的形状和生长的情况十分的不明。过去的本草书,虽然作了反复的解释,但是由于有些作者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而是在书本上抄来抄去在“纸上猜度”,所以越解释越糊涂,而且矛盾倍出,使人莫衷一是。例如药物远志,南北朝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说它是小草,象麻黄,但颜色青,开白花,宋代马志却认为它像大青,并责备陶弘景根本不认识远志。又如狗脊一药,有的说它像萆薢,有的说它像拔葜,有的又说它像贯众,说法极不一致。类似此情况很多,李时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搁下笔来。这些难题该怎样解决呢?
  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 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
  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后来,他多次出外采访。除湖广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过。盛产药材的江西庐山和南京的摄山、茅山、牛首山,估计也有他的足迹。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反映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 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地向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求。其中有采药的,有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热情地帮助他了解各种各样的药物。比如芸苔,是治病常用的药。但究竟是什么样的?《神农本草经》说不明白,各家注释也搞不清楚。李时珍问一个种菜的老人,在他指点下,又察了实物,才知道芸苔,实际上就是油菜。这种植物,头一年下种,第二年开花,种子可以榨油,于是,这种药物,便在他的《本草纲目》中一清二楚地注解出来了。
  不论是在四处采访中,还是在自己的药圃里,李时珍都非常注意观察药物的形态和生长情况。
  蕲蛇,即蕲州产的白花蛇。这种药有医治风痹、惊搐、癣癞等功用。李时珍早就研究它。但开始,只从蛇贩子那里观察。内行人提醒他,那是从江南兴国州山里捕来的,不是真的蕲蛇。那么真正蕲蛇的样子又是怎么样的呢?他请教一位捕蛇的人。那人告诉他,蕲蛇牙尖有剧毒。人被咬伤,要立即截肢,否则就中毒死亡。在治疗上述诸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贵重。州官逼着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去捉,以便向皇帝进贡。蕲州那么大,其实只有城北龙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蕲蛇。李时珍追根究底,要亲眼观察蕲蛇,于是请捕蛇人带他上了龙峰山上。那里有个狻猊洞,洞周围怪石嶙峋,灌木丛生。缠绕在灌木上的石南藤,举目皆是。蕲蛇喜欢吃石南藤的花叶,所以生活在这一带。李时珍置危险于度外,到处寻找。在捕蛇人的帮助下,终于亲眼看见了蕲蛇,并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由于这样深入实际调查过,后来他在《本草纲目》写到白花蛇时,就得心应手,说得简明准确。说蕲蛇的形态是:“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说蕲蛇的捕捉和制作过程是:“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叶,人以此寻获。先撒沙土一把,则蟠而不动,以叉取之。用绳悬起,刀破腹以去肠物,则反尾洗涤其腹,盖护创尔,乃以竹支定,屈曲盘起,扎缚炕干。”同时,也搞清了蕲蛇与外地白花蛇的不同地方:“出蕲地者,虽干枯而眼光不陷,他处者则否矣。”这样清楚地叙述蕲蛇各种情况,当然是得力于实地调查的细致。 李时珍了解药物,并不满足于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一一采视,对着实物进行比较核对。这样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药物。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一采视,颇得其真”,“罗列诸品,反复谛视”。
  当时,太和山五龙宫产的“榔梅”,被道士们说成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果”。他们每年采摘回来,进贡皇帝。官府严禁其他人采摘。李时珍不信道士们的鬼话,要亲自采来试试,看看它究竟有什么攻效。于是,他不顾道士们的反对,竟冒险采了一个。经研究,发现它的功效跟普通的桃子、杏子一样,能生津止渴而已,是一种变了形的榆树的果实,并没有什么特殊攻效。 鲮鲤,即今天说的穿山甲,是过去比较常用的中药。陶弘景说它能水陆两栖,白天爬上岩来,张开鳞甲,装出死了的样子,引诱蚂蚁进入甲内,再闭上鳞甲,潜入水中,然后开甲让蚂蚁浮出,再吞食。为了了解陶弘景的说法是否对头,李时珍亲自上山去观察。并在樵夫、猎人的帮助下,捉到了一只穿山甲。从它的胃里剖出了一升左右的蚂蚁,证实穿山甲动物食蚁这点,陶弘景是说对了。不过,从观察中,他发现穿山甲食蚁时,是搔开蚁穴,进行舐食,而不是诱蚁入甲,下水吞食,李时珍肯定了陶弘景对的一面,纠正了其错误之处。
  就这样,李时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于万历戊寅年(公元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全书约有200万字,52卷,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载方10000多个,附图1000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等)也做出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好读医书,医家《本草》,自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种,梁陶弘景所增亦如之,唐苏恭增一百一十四种,宋刘翰又增一百二十种,至掌禹锡、唐慎微辈,先后增补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种,时称大备。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厘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详其出产、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
《明史 方伎列传 李时珍传》
李时珍亲自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湖广、江西、江苏、安徽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便是他跋山涉水的写照,他发现了前人医书中的错误,精心修改,留下了《本草纲目》这一著作。
其中关于“蕲蛇”、“榔梅”、“鲮鲤”这样的故事十分著名。

对于科学而言,李时珍这种负责的精神值得歌颂,医药更是致病救人的科学。现代人应该明白眼见为实这个道理,亲自试验,对科学负责。

个人理解,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时珍的著作是什么?
他还举了日常生活中容易中毒的例子,象用锡做盛酒器,因有毒素能溶解在酒中,久而久之,会使饮酒的人慢性中毒。他在写作中遇到难题时还跑到实地进行观察。如看到旧本草中所说,穿山甲吞食蚂蚁是通过鳞甲来诱捕。他觉得奇怪,认为百闻不如一见,他搞到一只活穿山甲,仔细观察了它的生活规律后,发现它...

李时珍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当晚李言闻又做了一个梦,梦见仙人铁拐李前来道喜说:“时珍时珍,百病能诊。做我高徒,传我名声。”死人诊活 一天,李时珍和大徒弟王广和来到湖口,见一群人正抬着棺材送葬,而棺材里直往外流血。李时珍上前一看,见流出的血不是淤血而是鲜血,于是赶忙拦住人群,让抬棺材的人停下来,众人听了,...

季时珍什么家。。。???,,。!!。!。。,?。?!,
李时珍果然成很有名望的医生。大约到了三十八岁,就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只任职一年,李便辞职回乡。在这十几年中,李时珍阅读了大量古医籍,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中错误很多,会遗祸无穷。于是,他决心要重新编纂一部...

叶璇饰演的药仙姐姐这部电视剧叫什么名字?急求
应该是《本草药王》,叶璇饰演冬青,剧情介绍:医学世家.弃儒从医 李时珍(林文龙饰)三代行医,自少对医药耳濡目染,著迷於草药研究,但为遵父命投考科举,结果三次落第,遂决心弃儒从医。 时珍以服务百姓为主,对穷人赠医施药,甚得人心。他拜奇医小地藏为师,发明了「蒸气消毒化」、「...

我国在 16 世纪明代出了一个医药学家姓李叫时珍, 佢写成一本书,叫乜...
《本草纲目》纠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之处,如南星与虎掌,本来是同一种药物,过去却误认为两种药物;以前葳蕤、女萎认为是同药,李氏经过鉴别则确认为两种;苏颂在《图经本草》将天花、括楼分为两处,其实是同一种植物;前人误认“马精入地变为锁阳”、“草子可以变鱼”,一一予以纠正之。并且在本书中还加入了许多新的...

李时珍本草纲目读后感
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李时珍本草纲目读后感,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 李时珍本草纲目读后感(篇1) 中国医药举世闻名,扁鹊、张仲景、孙思邈等一大批医药学家标榜千秋,明代又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医药学家,这就是李时珍。 李时珍,生于1518年,字东壁,晚年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人。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医生,从小就受到了医药...

本草纲目序医古文第一段用了几个典故
湖北蕲阳有个叫李时珍的。有一天到我的弇山园拜访我,我留下他喝了几天酒。我仔细观察他,面貌润泽而有光彩,清瘦而有精神,说话有风趣的样子。北斗星以南的人间,李时珍算得上第一人了。他打开行装,没有多余的东西,只有一部数十卷的《本草纲目》,对我说道“时珍是湖北人,幼小多病,天生笨...

朱保华主治医生朱保华
朱保华医生在医学领域做出了显著的贡献,1990年他与邓来送主任药师共同创办了《时珍国药研究》杂志,后来改名为《时珍国医国药》,杂志从季刊发展为月刊,采用大16开本,这在当时是一项重要的创举。朱保华的学术著作丰富多样。他担任主编的《名医李时珍与《本草纲目》》于1998年1月由权威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

九节莲的历代本草著作
对鱼腥草的论述《本草纲目》:散热毒痈肿。《本经逢原》:鱼腥草方药罕用,近世仅以煎汤熏涤痔疮,及敷恶疮白秃。又治咽喉乳蛾,捣取自然汁,灌吐顽痰殊效。《别录》主蠼螋尿疮,又云多食气喘,患脚气人勿食。《千金》言:素有脚气人食之,一生不愈。时珍云:散热毒痈肿,痔疮脱肛,断痁疾,解...

治疗糖尿病的药方里有"泡天雄"和"大排党"都是什么药材?
笔者逐带着诸多疑问选查古今本草专著,其疑问更加繁杂,认为完全有必要向同行作如下简要介绍: 一、 经典...时珍曰:初种为乌头,像乌之头也,附乌头所生者为附子,别有草乌头、白附子,故俗称黑附子,川乌头以别...综上古经典所著,乌头、天雄、附子、则子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均有各自的显著特点,因此才有“三建汤...

鱼峰区13535015275: 李时珍本草纲目和司马迁史记来历 -
裴纨鸡血: 本草纲目前人药书中讹误很多,甚至出现依据书上的药方看病,却把人看死的情况.李时珍对此深感担忧,就下定决心要编一本正确的书.之后,李时珍根据古籍的记载和自己的亲身实践,对各种药物的名称、产地、气味、形态、栽培、采集...

鱼峰区13535015275: 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原因是什么?
裴纨鸡血: 当时,太和山五龙宫产的“榔梅”,被道士们说成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果”.他们每年采摘回来,进贡皇帝.官府严禁其他人采摘.李时珍不信道士们的鬼话,要亲自采来试试,看看它究竟有什么攻效.于是,他不顾道士们的反对,竟冒险采了一个.经研究,发现它的功效跟普通的桃子、杏子一样,能生津止渴而已,是一种变了形的榆树的果实,并没有什么特殊攻效...

鱼峰区13535015275: 阅读理解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
裴纨鸡血: 4,李想为群众服务,群众的基础上,尽一切努力尝试各种草药 二,好学,不怕硬 第三,创造性的杰作与优美的语言的用户友好的方式传达医学理论 5例从侧面反映了决心的李勤奋学习,创造一个“本草纲要”的杰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6的实践实例的文本的“本草纲目本草“也很漂亮 7,潜心不畏艰险,与毅力,毅力和困难

鱼峰区13535015275: 《本草纲目》在国外的影响 -
裴纨鸡血: 本书不仅是一部药物学著作,还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从17世纪起,《本草纲目》陆续被译成日、德、英、法、俄等五国文字.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本草纲目》为“1596年的百科全书”! 2011年5月,金陵版《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鱼峰区13535015275: 李时珍的资料 - 李时珍个人资料介绍李时珍的本草钢目,出生年月,有何贡献
裴纨鸡血: 李时珍(1518-1593),字东壁,明代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在李时珍以前,我国医学书籍上记载的药为一千五百五十八种,品种繁杂,名称混乱,有的一种药两三个名字,有的两种药混为一名.李时珍深入民间,多次向农民、渔民、樵民、药农请教,上山采药,历时三十余载,并阅书八百多种,对古籍本草书上的药物加以鉴别和考证,纠正了古书中的许多错讹之处,共搜集新药物三百七十四种,写成了《本草纲目》一书,总结了我国药物学的丰富经验.书中对药物进行了系统分类,首先为纲,次之为目,再次是药名、产地、形色、气味、性能等,全书共十六部,五十二卷,对后世医学贡献很大.

鱼峰区13535015275: 《本草纲目》收录了多少种药? -
裴纨鸡血: 收药1892种(新增374种)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一部中医学论述药物学的专著,其内容颇多博物学价值.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编撰于公元1578年,成书后几经周折,后初刊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全书共...

鱼峰区13535015275: 《本草纲目》的对世界和中国的作用 -
裴纨鸡血: 李时珍(1518?593),字东壁,晚年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蕲春)人. 李时珍出身于一个世医家庭,父亲李言闻也是一位当地的名医,撰有《医学八脉法》、《四诊发明》等著作.李时珍从小就受到医学熏陶,这是很自然的事. 但真...

鱼峰区13535015275: 在明朝后期成书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标志着中药药理学没落? -
裴纨鸡血: 因为中药药理学从此再也没有出过什么著作和创举了.,本草纲目达到了巅峰.之后走下坡路.

鱼峰区13535015275: 本草纲目于明朝什么年间流传到日本 -
裴纨鸡血: 1、本草纲目于明朝万历年间流传到日本. 《本草纲目》流传到日本(1606年).2、简介 《本草纲目》是一部集本草学大成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的李时珍,撰成于万历六年(1578 年),万历二十三年(1596年)在金陵(今南京)正式刊行....

鱼峰区13535015275: 大明医圣李时珍什么时候放 -
裴纨鸡血: 李时珍 字东璧,号濒湖,身高约合现今1.63米,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其父李言闻是当地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