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与发展前景

作者&投稿:岳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国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产业发展机遇与前景~

冯三利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011)
作者简介:冯三利,1956年生,男,高级工程师,现任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地址:北京市安外大街甲88号,邮编:100011。
摘要 文章从煤层气资源、技术及政策等方面介绍了我国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阐明了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存在的问题,并详细分析了当前促进我国煤层气快速发展的机遇,最后对我国煤层气开发利用的前景进行了客观展望。
关键词 煤层气 现状 机遇 前景
Status,OPPortunitie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China's CBM Industry
Feng Sanli
(China United Coalbed Methane CorP.Ltd.,Beijing 100011)
Abstract:The article introduced the status of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hina's CBM from CBM resources,technology and some policies respectively.Some issues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BMwere also listed in this article.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various opportunities that China's CBM industry is faced with under new policy environment of China,the author finally looked into the future prospects of CBM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in China.
Keywords:CBM;status;opportunities;prospects
煤层气,俗称煤矿瓦斯,是近一二十年来在世界上崛起的新型能源,是一种以吸附状态赋存于煤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其成分与常规天然气基本相同,甲烷含量大于90%,发热量大于8000kcal/m3,完全可以作为与常规天然气同等质量的优质能源和化工原料。同时煤层气在煤矿生产中又是一种有害气体,对煤矿安全生产造成巨大威胁,并且随着煤矿的开采,大量的煤层气排放到大气中又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主要温室气体来源。所以,开发利用煤层气这一洁净能源,对于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轻大气污染、解决煤矿安全生产以及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美国是最先取得煤层气商业化开发成功的国家,2004年年产量达到500×108m3,比我国同年天然气年产量还多。近几年来加拿大煤层气产业发展迅猛,从2003年的1×108m3发展到2005年超过30×108m3,此外澳大利亚、印度近年来煤层气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1 我国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
1.1 煤层气资源/储量状况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煤炭生产大国,煤炭资源量巨大,同时我国的煤层气资源也十分丰富,2000年由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国家计委一类项目“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报告”,预测我国陆上烟煤和无烟煤煤田中,在埋深300~2000m 范围内煤层气资源量为31.46×1012m3,与我国陆上天然气资源量相当,位居世界第三位,见表1所示。

表1 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的煤层气资源(埋深2000m以浅)

*《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报告》,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
截至目前,我国已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1023.08×108m3,其中以地面开发为主探明储量754.44×108m3,矿井抽放为主探明储量268.64×108m3,见表2。

表2 我国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一览表

1.2 勘探开发技术现状
经过“六五”到“九五”,特别是“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实施,同时通过学习国外煤层气勘探开发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煤田地质特点,我国煤层气从选区评价到勘探开发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体系,基本掌握了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常规技术。这些技术主要包括:
——煤层气开发有利地区选区评价技术
——绳索取心技术
——清水钻开煤层技术
——水力携砂压裂技术
——清洁压裂液携砂压裂技术
——氮气泡沫压裂技术
——欠平衡钻井和完井技术
——多分支水平井钻井和排采技术
——煤矿井下定向多分支长钻孔抽采技术
1.3 煤层气地面开发情况
我国的煤层气地面勘探开发经过十余年的实践,已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具代表性的实现小规模商业性煤层气地面开发的项目如下:
(1)山西沁水枣园井组煤层气开发试验项目:2003年4月枣园井组开始向外供气。该井组共有生产试验井15口,建有日压缩能力3.6×104m3的小型CNG压缩站和日发电400 kW的小型煤层气发电站,实现了小规模煤层气商业化开发、集输、储运和利用。
(2)辽宁阜新刘家井组煤层气开发项目:阜新项目1999~2001年在阜新刘家井田钻井8口,形成小型井网,单井平均产气量为3000m3/d以上。
(3)山西晋城潘庄煤层气地面开发项目:1992年,在山西沁水潘庄地区施工了7口煤层气生产试验井,排采效果较好。2004~2005年期间在潘庄井田施工了150口煤层气井,压裂排采70口井,日产煤层气约10×104m3。该项目已建成完备的集输管网、集气站和压缩站。
(4)山西沁南煤层气开发利用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潘河先导性试验项目(简称潘河项目):该项目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的国家煤层气开发利用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计划施工900口煤层气井,分三期完成。第一期施工150口煤层气生产试验井,2006年完成,建成一个年产煤层气约1×108m3的煤层气生产示范基地;第二期计划施工400口煤层气生产井,产能达4×108m3/a;第三期计划施工350口煤层气生产井,产能达7×108m3/a。到2005年底,已完成100口井的钻井、40口井的压裂和地面工程建设,已于2005年11月1日正式开始对外供压缩煤层气,日产气约7×104m3。
(5)山西省沁水县端氏煤层气开发示范工程:该项目是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与评价项目中的一个重点项目。该项目的目的是通过在端氏地区用多分支水平井钻井工艺开采煤层气,评价其煤层气生产潜力,并形成以多分支井钻井技术开采煤层气的一整套开采工艺技术。继2005年中联公司在山西省端氏区块3煤成功地实施一口多分支水平井后,2006年又在该区15 煤成功地实施了另一口多分支水平井,经过排采试验,目前单井日产量已达7000m3以上,预测日单井产能将达到4×104m3以上。该项目的成功将对我国高效开发煤层气资源,特别是针对高瓦斯矿区在采煤之前快速抽采利用煤层气资源,遏制煤矿重大瓦斯事故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4 矿井瓦斯(煤层气)抽放利用
据统计,到2004年年底国有重点煤矿建有煤矿瓦斯地面抽采系统308 套,井下移动抽采系统272套,瓦斯抽采量18.66×108m3(见图1),抽采率26.5%。45户安全重点监控煤炭企业的瓦斯抽采量为16.95×108m3,年抽采量超过1×108m3的矿区有阳泉、淮南、水城、盘江、松藻、晋城、抚顺等,其中山西阳泉、安徽淮南、辽宁抚顺等3个高瓦斯矿区瓦斯抽放量占全国的1/3。

图1 2001~2004年国有重点煤矿瓦斯抽采总量直方图

目前井下抽放煤层气利用量较低,不足50%,主要是矿区居民用气和自备发电,少部分用于福利事业及工业原料,很大一部分排空,这部分资源浪费很大,开发利用的空间也很大,应该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企业的重视。
1.5 现行优惠政策
一是开发利用煤层气征收5%的增值税,不抵扣进项税额;二是实行“两免三减半”——中外合作开采煤层气的企业,从开始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三是勘探、开采煤层气项目所需进口物资比照石油、天然气的进口税收政策执行;四是煤层气价格按市场经济原则,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等。
1.6 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存在的问题
(1)煤层气开发利用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开发利用煤层气的社会综合效益要远远大于它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在煤层气产业发展的初期,政府应该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从事煤层气的勘探开发。美国煤层气产业的快速发展,早期政府的鼓励政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煤层气勘探开发和科技投入过低而且分散,一些关键技术和设备有待提高。煤层气是一种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的产业,要掌握它的基本赋存规律和开发技术,必须有较大的前期投入和较先进的仪器设备。
(3)煤层气勘探开发与煤炭、油气勘探区块冲突逐渐显现。煤与煤层气是共伴生的关系,采煤与采气必须有机结合才能协调发展,否则不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而且还威胁煤矿安全。
(4)基础管网薄弱。我国天然气基础管网比较薄弱,煤层气企业不仅要建设井田内部管网,还要考虑长输管网建设,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开发煤层气的积极性,加之我们的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气价相对油价过低也是影响煤层气发展的重要因素。
2 促进我国煤层气快速发展的机遇与前景
2.1 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煤层气产业的发展
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开发和利用煤层气既可治理瓦斯,又可利用能源,一举两得,应该加大科研、勘探、开发的力度。”2006年6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国办发[2006]47号《关于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规定了一系列鼓励和加快煤层气勘探开发和利用的有力措施,将为我国煤层气的快速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2 能源、环境、煤矿安全生产迫切需要加快煤层气开发利用
我国油气资源短缺,但煤层气资源丰富,是目前最现实的天然气接替资源;我国又是产煤大国,在我国,高瓦斯和瓦斯突出矿井占46%以上,每年由于瓦斯事故给国家财产和入民生命造成巨大损失,同时由于采煤每年向大气排放的甲烷达120×108m3以上,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压力和资源的浪费,因此,先采气、后采煤可以大大降低煤矿事故,有利于煤矿安全生产和节约能源。
2.3 政府己制定了煤层气“十一五”发展规划
以往没有统一的国家煤层气开发利用的专项规划,煤层气规划分列在煤炭、石油等行业中,规划不系统,落实不好,这也是影响我国煤层气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近期,国家发改委已组织有关部门制定了全国“十一五”煤层气开发利用规划,到2010年全国煤层气(煤矿瓦斯)产量达100×108m3,其中地面开发煤层气产量50×108m3,煤矿井下抽采煤层气50×108m3,获得新增煤层气探明储量3000×108m3,总投资300×108元(含勘探、开发、管网、科研),实现煤层气产业化,国家规划的制定,明确了煤层气产业的发展目标,为政府制定煤层气产业政策提供了依据,将引导企业从事煤层气产业投资,加快煤层气产业的发展步伐。
2.4 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建立将促进煤层气关键技术的研制和推广应用
2006年3月6日,国家发改委以发改高技[2006]368号文,批复同意由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牵头联合有关单位共同组建煤层气开发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该中心将围绕煤层气开发利用重大技术需求,建设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加工利用的技术研发和工程化试验设施,把煤层气产业的重大科研成果进行完整的工程化和集成化应用研究,消化、吸收引进的先进技术,建立适合我国地质条件的煤层气开发利用工程技术体系,为行业间提供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成为煤层气行业入才培养的基地,为煤层气开发利用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推动煤层气产业的整体技术进步。
2.5 煤层气开发技术日臻完善,一些关键技术己有所突破
2.5.1 煤层气井空气/雾化钻井技术
该技术在美国煤层气田开发中普遍采用,已占开发井的90%以上,它的优点是钻井周期短(2~4d),效率高、成本低,对煤层伤害小。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煤层气欠平衡钻井技术研究》,结合中国煤层气地质特点,开发出空气钻井设计软件,形成了空气钻井系列技术,目前已在山西潘河示范项目中广泛使用,使钻井周期由原来的15 d以上缩短到不足5d,不仅降低了施工成本,而且避免了钻井液对储层的伤害。
2.5.2 多分支水平井钻井、排采技术
美国的多分支水平井一开始就是结合煤矿规划实施的,一般在5年内可以实现80%~85%的瓦斯采收率,这样可以极大地改善采煤作业环境,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其综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十分明显。我国煤矿瓦斯事故多发,煤层渗透率低,急需推广此项技术,以保证煤矿安全生产,节约清洁能源。2004年11月,奥瑞安公司设计和组织施工的DNP02多分支水平井正式投入生产并实现了预期工艺和产能双重突破,煤层中水平井眼总进尺达8000m,单井日产稳定在2×104m3以上,中联公司承担的油气战略选区端氏水平井示范项目已分别在3煤和15煤成功实施两口多分支水平井,预测单井产能在2×104m3以上。
2.5.3 煤矿井下水平长钻孔抽采技术
通过国家“十五”攻关项目研究,利用国产钻机使井下长钻孔达500m 水平距离,用进口钻机在国内试验已使最大孔深达到了1002m,班进尺最高达到了400m。此项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可以促进煤矿安全生产,还可大大提高煤炭企业生产效率。
2.5.4 煤层气储层改造技术
储层改造在煤层气开发中是一个关键环节,目前在沁水盆地主要用清水加砂压裂方法。清洁压裂液技术已在韩城井组实验获得成功,在沈北矿区针对褐煤利用小型洞穴完井技术进行改造,为低阶煤煤层气开发积累了经验,特别是氮气泡沫压裂在潘河示范项目通过两口井实验获得了巨大成功,经过排采显示,比相同条件下煤层气井产量成倍增加,具有很好的推广利用前景。
2.6 沁南煤层气开发利用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潘河先导性试验项目将有力推动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
2004年底国家发改委批准实施该示范工程项目,该项目位于山西沁水县境内,含气面积24.2km2,示范内容包括钻井、增产改造、煤层气集输、增压、数据传输、地面工程建设等。目前第一期100口钻井已完工,40口生产井已经运行半年多,整个设施运行平稳,产气情况良好。通过对煤层气地面开发全过程试验,积累煤层气开发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推动我国煤层气资源的大规模商业化利用将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特别是为沁水盆地煤层气田的大规模开发获得了第一手资料,打下了良好基础。
2.7 清洁发展机制(CDM)推动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
《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生效,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发达国家在境外实现部分减排承诺的一种履约机制。它的核心是允许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基于投资项目的“经证明的减排量(CERs)”的转让与获得。煤层气开发利用是实施CDM项目的重要领域。煤层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倍,目前国际碳指标每吨为5~10 美元。我国煤矿区煤层气平均抽放率目前仅为32%,2004年抽放量为18.6×108m3,煤层气利用量不足一半。如果通过CDM机制引进资金和技术支持,对煤层气产业自身发展和推动煤矿区煤层气利用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8 基础管网设施不断完善
天然气输送管道缺乏,是制约我国煤层气发展的一项重要外部条件。随着“西气东输”管线的运行,为相关地区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提供了一个大发展的良好契机。“西气东输”管线沿途经过我国多个主要煤田,如新疆准南煤田、山西河东煤田、沁水煤田和淮南煤田等,这些煤田是我国煤层气资源条件很好的地区,也是目前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地区。另外,陕京复线的建设、山西省规划的煤层气管线的实施,也将为煤层气的集输利用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丰富的煤层气资源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煤矿井下瓦斯抽放已经积累了几十年的经验,地面勘探开发煤层气也有十多年的历史,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技术手段日臻完善和成熟。目前中央政府高度重视煤层气的开发,制定了煤层气的专门发展规划,批准成立了煤层气开发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颁发了《关于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规定了一系列鼓励和加快煤层气勘探开发和利用的有力措施,煤层气开发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好,为我国煤层气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根据我国目前煤层气产业发展的状况和发展趋势,到2010年完全可以实现煤层气“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以沁水盆地为重点,实现地面开发煤层气年产50×108m3,煤矿井下抽采煤层气50×108m3,为煤矿安全生产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冯三利、叶建平主编.2003.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国家“十五”攻关科研报告
[2]冯三利、叶建平主编.2005.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配套技术研究.国家“十五”攻关科研报告
[3]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2000.沁水盆地煤层气田新增煤层气储量报告,内部资料

王一兵1 杨焦生1 王金友2 周元刚2 鲍清英1
基金项目:国家973项目(2009CB219607)、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课题33,43(2011ZX05033-001〃,2011ZX05043)。
作者介绍:王一兵,男,1966年6月生,2008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学位,高级工程师,多年从事煤层气勘探开发综合研究工作。E-mail:wybmcq69@petrochina.com.cn
(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廊坊 065007;2.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公司第二录井公司 天津 300457)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煤层气发展历程和现状,总结了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煤层气发展经历了“前期评价、勘探选区、开发试验、规模开发”四个阶段。在分析我国煤层气地质条件基础上,认为已发现的煤层气田(富集区)煤层普遍演化程度高、渗透率低;总结了适合我国复杂地质条件的煤层气配套开发技术,包括钻井完井、储层保护、水力压裂、排采控制等,并分析了各种技术的应用效果,认为我国1000m以浅中高煤阶煤层气开发技术基本成熟。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我国提高煤层气开发效果的技术发展方向。
关键词:煤层气 开发技术 压裂 排采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echnical Countermeasures of China CBM Industry
WANG Yibing1 YANG Jiaosheng1 WANG Jinyou2 ZHOU Yuangang2 BAO Qingying1
(1. Langfang Branch,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etroChina, Langfang 065007, China; 2.The second logging company of bohai drilling and exploration company, Petrochina, Tianjin 300457, China)
Abstract: Through analyzing CBM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present situation in China, this article have sum- marized the four stages in CBM development from the 1980's,which can be called “earlier period's appraisal,ex- plores and region optimization,development experiments,scale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geolog- ical conditions , it is revealed that CBM fields founded already are commonly characterized with high evolution de- gree, low permeability. Simultaneously, the corollary CBM development technologies suitable for China's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are summarized, including drilling/completion,coal-bed protection,hydraulic fracturing and dewatering control, also all technologies' application effect are evaluated. In general, it can be believed that the CBM development technologies in middle and high rank coal-bed shallower than 1000 m have been basically ma- tured. Finally,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technologies is forecasted.
Keywords: CBM; development technologies; hydraulic fracturing; dewatering
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预测2000m以浅煤层气资源量36.8万亿m3(国土资源部,2006),可采资源量约11万亿m3,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三位。规模开发国内丰富的煤层气资源,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我国对进口石油天然气的依赖,同时对实现我国能源战略接替和可持续发展、降低煤矿瓦斯含量和瓦斯排放、减少煤矿瓦斯灾害、保护大气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 煤层气规模开发已经起步,初步具备产业雏形
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国内石油、煤炭、地矿系统的企业和科研单位,以及一些外国公司,对全国30多个含煤区进行了勘探、开发和技术试验,在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韩城、大宁—吉县、柳林—兴县地区、安徽淮北煤田、辽宁阜新煤田等试验井都获得了较高的产气量。截至2010年底,全国已累计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3311亿m3,并针对不同煤阶的煤层气特点,掌握了实验室分析化验和地质评价技术,直井/丛式井钻井完井、多分支水平井钻井技术,空气/泡沫钻井及水平井注气保压欠平衡储层保护技术,注入/压降试井技术,压裂增产和排采等技术系列,在沁水盆地南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宁武盆地南部、阜新煤田、铁法煤田、淮南淮北等地分别获得了具有经济价值的稳定气流,为规模开发准备了可靠的资源、技术条件。
近年国内天然气市场的快速发展,天然气基础管网逐步完善,煤层气开发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特别是2007年政府出台了煤层气开发补贴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相关企业投资煤层气产业的积极性,促进了煤层气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全国煤层气开发井由不足百口增加到5240余口(含水平井约100口),建成煤层气产能约30亿m3/年,年产气量超过15亿m3(图1),形成沁南、鄂东2大煤层气区为重点的产业格局。预测到“十二五”期间,全国地面钻井开发的煤层气产量可以达到100亿m3以上。
我国煤层气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图2)。

图1 中国历年煤层气开发井数与产量图


图2 中国煤层气发展阶段划分

80年代前期评价阶段:在全国30多个煤层气目标区开展了前期地质评价研究;
1992~2000年勘探选区阶段:在江西丰城、湖南冷水江、山西柳林、晋城、河北唐山、峰峰、河南焦作、陕西韩城等地钻探煤层气井,柳林、晋城、阜新开展小井组试验;
2000~2005年开发试验阶段:在山西沁水、陕西韩城、辽宁阜新开展了开发先导试验工作;
2006年至今规模开发阶段:沁水煤层气田、鄂东煤层气田韩城区块、柳林区块、辽宁阜新、铁法等地煤层气地面开发初步形成规模并进入商业开发阶段,特别是2007年国家出台采政补贴政策,每生产1方煤层气国家补贴0.2元,极大地调动了生产企业的积极性,纷纷加大投入,煤层气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全国煤层气产量达到15亿方。
2 煤层气开发技术现状
在多年的勘探开发实践中,针对我国煤层气地质特点,逐步探索出适合我国配套工艺技术,如钻井完井、地面建设、集输处理等,形成了以中国石油、中联煤层气、晋煤集团等大型国有煤业集团、有实力的大型国际能源公司为代表的煤层气开发实体,以及煤层气钻井完井、地面建设、压缩运输等煤层气技术服务队伍,总体已经具备1000m以浅煤层气资源开发和产业化发展的条件。
不同演化程度的煤层煤岩性质不同,主要表现在煤岩的压实程度、机械强度、吸附能力等方面,其含气性、渗透性、井壁稳定性有很大差别(王一兵等,2006),因此不同煤阶的煤层气资源要求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开发。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国内已初步形成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和煤岩演化程度的煤层气开发钻井完井、压裂改造、排采技术系列。
2.1 钻井完井技术
2.1.1 中低煤阶高渗区空气钻井裸眼/洞穴完井开采煤层气技术
国内低煤阶区煤层渗透率一般大于10mD,中煤阶高渗区煤层渗透率也能大于5mD,对于此类高渗煤层的煤层气开采,一般不需压裂改造(低煤阶煤层机械强度低,压裂易形成大量煤粉堵塞割理),可对煤层段裸眼下筛管完井或采用洞穴完井方式,根据煤层在应力发生变化时易坍塌的特点造洞穴,扩大煤层裸露面积,提高单井产量;钻井施工时采用空气/泡沫钻井,既可提高钻速,又可有效减小煤层污染。
裸眼洞穴完井在国外如美国圣胡安盆地、粉河盆地的一些煤层气田开发中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赵庆波等,1997,1999),特别是在高渗、超压的煤层气田开发中得到很好的应用效果。
常采用的井身结构有两种:
(1)造洞穴后不下套管,适用于稳定性较好的煤储层,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井身结构;
(2)造洞穴后下入筛管,可适用于稳定性较差的储层。
这一技术在国内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中煤阶、湖南冷水江、新疆准噶尔南部进行试验,效果都不理想,需要进一步探索、完善。
2.1.2 中高煤阶中渗区大井组直井压裂开采煤层气技术
中高煤阶中渗区煤层渗透率一般0.5~5mD,采用套管射孔加砂压裂提高单井产量效果最明显。其技术关键在于钻大井组压裂后长期、连续抽排,实现大面积降压后,煤层吸附的甲烷气大量解吸而产气。这一技术在国内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沁水盆地南部、鄂尔多斯东缘韩城、三交、柳林地区,辽宁阜新含煤区刘家区块等大多数深度小于1000m的煤层气井采用这一技术效果好,多数井获得了单井日产2000~10000m3/d的稳定气流,数百口井已稳产5~10年。
2.1.3 中高煤阶低渗区多分支水平井开采煤层气技术
该技术主要适用于机械强度高、井壁稳定的中高煤阶含煤区,通过钻多分支井增加煤层裸露面积,沟通天然割理、裂隙,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效果相当显著。同时,对于低渗(3,最高日产可达到10万m3,比直井压裂方法单井产量提高4~10倍。
2.2 储层保护技术
2.2.1 煤层气空气钻井技术
主要有空气钻井和泡沫钻井技术,主要优点是可实现欠平衡钻井,煤层损害小、钻速快、钻井周期短,综合钻井成本低。但空气/泡沫钻井也存在局限性,并不是任何地层都适用。由于空气/泡沫不能携带保持井眼稳定的添加剂,所以不能直接用空气钻穿不稳定地层。当钻遇含水层时,岩屑及更细的粉尘会变为段塞。由于液体在环空中出现,会润湿水敏性页岩,这会导致井塌而卡钻。而且湿岩屑会粘附在一起,在钻杆外壁上形成泥饼环,不能被空气从环空中带上来,当填充环空时,阻止了空气流动并产生卡钻。而且随着这些间歇的空气大段塞沿着井眼向上运移,它们会堵塞地面设备并且对井壁产生不稳定性效应。因此,空气钻井的关键在于保持井壁的稳定性。
2.2.2 水平井注气保压欠平衡保护技术
多分支水平井主井眼与洞穴井连通后,在水平井眼钻进过程中,在洞穴直井下入油管,洞穴之上下入封隔器,然后通过油管向洞穴直井注气,从水平井环空排气的钻井液充气方式,保持水平井眼环空压力,保证井眼稳定性(图3)。

图3 欠平衡钻井剖面示意图

空气压缩机将空气从直井注入,压缩空气、煤屑与清水钻井液在高速上返过程中充分混合,形成气、液、固相三相环空流动。原则上返出混合流体经旋转头侧流口进入液气分离器进行分离,混合液流从液体出口流入振动筛,气体夹杂煤粉从气流管线进入燃烧管线排放。在燃烧管线出口处,有大排量风机,将排出的气体尽快吹散。
如果三相分离器分离返出混合流体不明显,液体为雾状水滴时将分离器液流管线关闭,从分离器底部沉砂口进行煤屑和废水的收集和处理,气体夹杂煤粉从气体管线进入燃烧管线排放。如果分离器处理能力有限或燃烧管线堵塞,可临时使用节流管线应急排放混合物。在施工过程中要求地面管线畅通,各种阀门灵活可靠。
2.3 煤层气井水力压裂工艺技术
2.3.1 针对煤储层特征的压裂液
压裂液是煤层水力压裂改造的关键性环节,其主要作用是在目的层张开裂缝并沿裂缝输送支撑剂,因此着重考虑流体的粘度性质,不仅在裂缝的起裂时,具有较高的粘度,而且在压裂流体返排时具快速降低的性能。然而,成功的水力压裂改造技术还要求流体具有其他的性质。除了在裂缝中具有合适的粘度外,在泵送时还应具有低的摩擦阻力,能很好地控制流体滤失,快速破胶,施工结束后迅速返排出来等性能,同时应在经济上可行。
压裂液选择的基本依据是:对煤层气藏的适应性强,减少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满足压裂工艺的要求,达到尽可能高的支撑裂缝导流能力。根据目前煤层气井储层的特点,压裂液研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储层温度25~50℃,井深300~1000m,属低温浅井范畴。因此,要求压裂液易于低温破胶返排,满足低温压裂液体系的要求,并且也考虑压裂液的降摩阻问题;煤层气属于低孔隙度、低渗特低渗透率储层,要求压裂液具有好的助排能力,并且压裂液彻底破胶;储层粘土矿物含量小,水敏弱,水化膨胀不是压裂液的主要问题,但储层低渗、低孔、压裂液的破胶返排、降低压裂液的潜在二次伤害是主要问题;要求压裂液滤失低,提高压裂液效率。
为了满足煤层压裂大排量、高砂比的施工要求,压裂液在一定温度下要具有良好的耐温、耐剪切性能,以满足造缝和携砂的要求;同时提高压裂液效率,控制滤失量。考虑较低的摩阻压力损耗,要求压裂液具有合适的交联时间,以保证尽可能低的施工泵压和较大的施工排量;采用适当的破胶剂类型及施工方案,在不影响压裂液造缝和携砂能力的条件下,满足压后快速破胶返排的需要,以降低压裂液对储层和支撑裂缝的伤害;要求压裂液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破乳性能好,有利于压裂液返排;压裂液在现场应具有可操作性强、使用简便、经济有效、施工安全、满足环保等要求。
2.3.2 煤层压裂方案优化
针对一个区块的压裂方案,优化研究的总体思路是:在目标区块压裂地质特点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该区块主要的地质特点进行各工艺参数的优化研究。首先针对目标区块的物性特征确定优化的缝长和导流能力,然后逐一优化各施工参数,包括排量、规模、砂比、前置液百分数等,并且研究提出一系列协助实现优化缝长和导流能力,并保证支撑剖面尽可能实现最优的配套技术措施。
压裂施工参数的优化是指以优化缝长和导流能力为目标函数,通过三维压裂分析与设计软件,优化压裂施工参数。
前置液量决定了在支撑剂达到端部前可以获得多少裂缝的穿透深度。合理的前置液量是优化设计的基础和保证施工成功的前提。前置液用量的设计目标有两个:一是造出足够的缝长,二是造出足够宽度的裂缝,保证支撑剂能够进入,并保证足够的支撑宽度,满足地层对导流能力的需求。
排量的优化对压裂设计至关重要。研究试验发现,变排量施工可以对实现预期的缝长和裂缝高度有很好的控制。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抑制多裂缝的产生,减少近井摩阻,有最新文献资料表明,通过先进的裂缝实时监测工具的反应,当排量超过一定值时,多裂缝的条数与排量呈正比关系。煤层易产生多裂缝的储层尤其应该尝试采取该项技术。
加砂规模优化包括平均砂液比的优化和加砂程序优化。平均砂液比的优化从施工安全角度,即从滤失系数和近井筒摩阻两个方面考虑,借鉴国内外施工经验,在煤层可能的滤失系数范围内,平均砂比20%~25%施工风险低。加砂程序优化必须将压裂设计研究中所有考虑因素和技术细节充分地体现出来。第一段砂液量的设计至关重要。如起步砂液比过高(或混砂车砂液比计量有误差),因开始加砂时可能造缝宽度不足,或起步砂液量过早滤失脱砂,会造成早期砂堵或中后期砂堵的后果;反之,如起步砂液比过低,可能造成停泵后第一批支撑剂还未脱砂,使停泵后裂缝仍有继续延伸的可能,使裂缝的支撑剖面更不合理。同时,滤失伤害也会增大。因此,起步砂液比的设计很重要。而从施工安全角度考虑,一般的做法是让第一段支撑剂进入裂缝后先观察一段时间,如压力无异常情况,再考虑提高阶段砂液比。
2.4 煤层气井抽排采气技术
煤层气以吸附状态为主,煤层气的产出机理主要包括脱附、扩散、渗流三个阶段(赵庆波等,2001),煤层气井产气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
(1)降低煤层压力至临界解吸压力以下;
(2)保持煤层水力裂缝及天然割理系统内不至于压力下降过快、过低而致使其渗透率急剧下降;
(3)有一定长的降压时间。
因此,煤层气采气工程应结合不同煤岩特性和室内研究工作,合理确定排采设备,控制动态参数,发挥煤层产气能力,同时在排采中要控制煤粉产生,减少煤储层应力敏感性对渗透性的不利影响。
煤层气井开采中煤粉迁移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了减少煤粉迁移对排采的影响,排采初期应保持液面缓慢稳定下降,生产阶段应避免液面的突然升降和井底压力激动,控制煤粉爆发,使之均匀产出并保持流动状态,防止堵塞煤层渗流通道和排采管柱。
煤层具有较强的塑性变形能力,应力敏感性强,在强抽排条件下会引起渗透性下降。为了促使煤层气井的高效排采(李安启等,1999),应保证煤层内流体压力持续稳定下降,避免由于下降过快导致煤层割理和裂缝闭合引起煤层渗透性的急剧下降。不同煤层具不同的敏感性,需通过实验和模拟确定最佳的降液速率。如:数值模拟确定晋试7井解吸压力以上每天降液速度不超过30m,解吸压力以下每天降液速度不超过10m;井底流压不低于1MPa。一般控制降液速度每天不超过10m,越接近煤层,降液速度越慢,当液面降至煤层以上20~30m时,稳定液面排采,进入稳定产气阶段后根据实际情况再适当降低液面深度。
3 煤层气开发技术发展趋势
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煤层气工业发展较快的国家相比,我国煤层气地质条件复杂,主要表现在成煤期早、成煤期多,大部分煤田都经历多期次构造运动,煤层生气、运移、保存和成藏规律都很复杂。多年的勘探开发试验证实,煤层气富集区分布、高渗区分布都具有很强的不均一性,多数煤层气富集区渗透率都很低,导致大多数探井试采效果差,勘探成功率低。针对国内煤层气特点,提高我国煤层气开采效率的煤层气开发技术研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向。
3.1 高丰度煤层气富集区地质评价技术
高丰度煤层气富集区预测一般是通过地质学、沉积学、构造动力学、地球物理学、地下水动力学、地球化学等多学科联合研究,结合地震处理与解释方法,寻找煤层发育、盖层稳定、成煤期、生气期与构造运动期次相匹配的适合煤层气聚集的煤层气富集区。随着各地区勘探程度和地质认识程度的提高,一些开发区块或即将进入开发的区块,通过二维、三维地震储层反演与属性提取方法,在煤层气富集区预测孔隙、裂缝发育的高渗区,优化开发井网和井位部署,可有效指导煤层气高效开发。
3.2 提高煤层气开采效率的技术基础研究
以高丰度煤层气富集区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煤层气富集区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开采过程中煤层气储层变化、流体相态转换、渗流和理论相应为重点研究内容,通过化学动力学、渗流力学等多学科联合与交叉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开展系统的野外工作、测试分析和理论研究。以煤层气井底压力响应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多井试井技术和数值模拟技术,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开展煤层气开发井间干扰机理与开发方式优选研究。研究适合我国地质条件的提高煤层气开采效率的储层改造基础理论,将有效指导煤层气开发技术的进步。
3.3 煤层气低成本高效钻井技术研究
针对当前300~1000m深度为主的煤层气资源,开展空气钻井技术攻关,发展车载轻型空气钻机。采用岩心实验、理论分析与生产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总结以往煤层气钻井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跟踪国内外多分支水平井、U型井、小井眼短半径水力喷射钻井、连续油管钻井等先进钻井技术,分析增产效果,优选适用技术。同时,还要考虑超过1000m深度的煤层气资源的开发技术。
3.4 煤层高效改造技术研究
通过煤层及顶底板力学实验与压裂液配伍性实验数据,分析煤层伤害的主要机理,研发出适合不同地质条件下煤层压裂的新型压裂液体系。结合典型含煤盆地煤层的地质特点,探索适合煤层气压裂改造的工艺技术。
参考文献
李安启,路勇.1999.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及问题剖析.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2(3):40~43
李五忠,王一兵,田文广等.2006.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可采性评价及有利区块优选.天然气,3(5):62~64
王一兵,孙景民,鲜保安.2006.沁水煤层气田开发可行性研究.天然气,2(1):50~53
王一兵,田文广,李五忠等.2006.我国煤层气选区评价标准探讨.地质通报,25(9~10):1104~1107
赵庆波.1999.煤层气地质与勘探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赵庆波等.1997.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赵庆波等.2001.中国煤层气勘探.北京:石油丁业出版社

徐凤银 刘 琳 曾雯婷 董玉珊 李延祥 周晓红

(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28)

摘 要:“清洁化、低碳化” 是全球趋势。加快煤层气勘探开发步伐,对减少煤矿瓦斯事故、保护大气 环境、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国对煤层气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了价格优惠、 税收优惠、开发补贴、资源管理、矿权保护等一系列鼓励政策,形成中石油、晋煤集团、中联煤三大煤层气 企业,但目前产业整体规模较小。针对矿权问题,形成3种促进采煤采气协调发展的合作模式。即:沁南模 式、潞安模式和三交模式。在技术上已初步形成适合不同煤阶和不同地质条件下煤层气的勘探开发配套技术,建成了高水平的煤层气实验室,并在800m以深地区、低阶煤储层的开发等领域有实质性突破。

到2010年底,全国共钻煤层气井5426口,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2900多亿立方米。累建产能超过30× 108m3/a,年产量15×108m3,商品气量11.8×108m3。建成管输、压缩/液化能力56×108m3/a。截至2011年 6月,全国煤层气日产量超过400×104m3。已建或在建了较完善的煤层气管网。沁南、韩城、大宁-吉县及 保德四个有利区都紧邻已有天然气主干管线。

中国煤层气资源丰富,潜力大、前景好,加大研发力度,依靠技术进步,特别建议加强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根据资源分布研究与调整对策;二是国家政策落实和企业间的相互合作须进一步加强;三是在提高单井 产量和整体效益方面强化技术攻关;四是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避免无序竞争和重复性投资。这将会大大促 进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中国;煤层气;开发;产业;技术;现状;前景

Exploration &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spects For China's Coal Bed Methane

Xu Fengyin,Liu Lin,Zeng Wenting,DongYushan,Li Yanxiang,Zhou Xiaohong

(PetroChina CBM Co.,Ltd,Beijing 100028,China)

Abstract:A global trend of "Clean and low-carbon" has been formed.To speed up CB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s of significant importance to reduce coal mine gas accidents,to protect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and to improve energy structure.Greater efforts have been exerted to CBM development,given a series of encouraging policies,i.e.favourable price,tax preferences,development subsidy,resource management and mineral right protection.Three major CBM enterprises emerged including PetroChina,JAMG,and CUCBM,while the current industrial scale is relatively small.Considering the exploration right issues,3 cooperation modes are developed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gas extraction and coal mining such as Qinnan mode,Lu'an mode and Sanjiao mode.Regarding technologies,a couple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echnologies are developed,tailored for various rank coal methane and for different geological conditions,and a high-profile CBM lab was built.Besides,some substantial breakthroughs have been made in exploring CBM buried deeper than 800m and in low-rank coal bed methane development.

By the end of year 2010,5,426 CBM wells have been drilled,about 290 bcm of the geological reserves proved.An annual production capacity of over 3 bcm were accumulatively built for surface extraction,producing 1.5 bcm/a,with 1.18 bcm of commercial production and 5.6 bcm/a for pipeline transportation,CNG and LNG capacity.The nationwide CBM yield has exceeded 4 million cubic meters per day by June,2011.Four favorable blocks,like Qinnan,Hancheng,Daning-jixian and Baode all get close to the major existing pipelines.

China is rich in CBM resources,with great potentials and promising prospects.Thus,the following four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to work out proposals based on resource distribution;to further coordinate governmental policies and entrepreneur performance;to strive to make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in increasing single well yield and in promoting integrated economic efficiency;to establish a unified information platform to avoid disorderly competition and repeated investment.All these four proposals are likely to stimulate the progress of CBM industry.

Key words:China;CBM;development;industry;technology;status;prospects

引言

煤层气俗称瓦斯,成分主要是甲烷,形成于煤化过程中,主要有吸附在煤孔隙表面、分布在煤孔隙 及裂隙、溶解在煤层水中三种赋存形式,以吸附状态为主。当煤层生烃量增大或外界温度、压力条件改 变时,三种赋存形式可以相互转化。“清洁化、低碳化” 是全球趋势,能源转型和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 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

煤层气开发利用具有“一举三得” 的优越性。首先它是一种清洁、高效、安全的新型能源,燃烧 几乎不产生任何废气,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弥补能源短缺;再者,瓦斯是煤矿安全“第一杀手”,它 的开发有利于煤矿安全生产,减少煤矿瓦斯事故;同时它也是一种强烈温室效应气体,温室效应是CO2 的20倍,开发煤层气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效应。总体体现出经济、安全和环保三大效益。加快煤层气勘 探开发步伐,对减少煤矿瓦斯事故、保护大气环境、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煤层气的开采方式分为井下抽采与地面抽采两种方式。地面抽采在钻完井、测录井、压裂、排采、集输 工艺上与常规油气开采技术基本相同。

1 世界煤层气资源及产业现状

1.1 资源分布

全世界埋深小于2000m的煤层气资源量约为260×1012m3,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 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图1)。

图1 全世界煤层气资源分布情况

1.2 产业现状

目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国家煤层气产业发展趋于成熟。美国自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14个含煤盆地 投入煤层气勘探开发,现已探明可采储 量3×1012m3。2009年,煤层气生产井 5万余口,产量542×108m3。煤层气产 量占天然气总产量比重日益增大,2009 年煤层气产量比例达到9%。加拿大煤 层气产业发展迅猛。1987年开始勘探,2002年规模开发,2009年生产井7700 口,产量达60×108m3。澳大利亚也已 形成工业规模。主要分布在东部悉尼、苏拉特、鲍恩三个含煤盆地,2005年生产井数1300口,产量 12×108m3,2009年产量达48×108m3

1.3 技术现状

通过长期的理论与技术研发,目前国际上形成4大主体技术,4项工程技术。4大主体技术包括: 地质选区理论和高产富集区预测技术,煤层气储层评价技术,空气钻井、裸眼洞穴完井技术,多分支水 平井钻井技术。

4项工程技术包括:连续油管钻井、小型氮气储层改造技术,短半径钻井和U形水平井技术,注氮 气、二氧化碳置换煤层气增产技术,采煤采气一体化技术。

2 中国煤层气产业现状

2.1 勘探开发现状

受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煤层气快速发展的影响,加之国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中国煤 层气开发规模和企业迅速发展,已形成中国石油、晋煤集团、中联煤三大主要煤层气生产企业。

到2010年底,全国共钻煤层气井5426口,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2900多亿立方米。累建产能超过 30×108m3/年,地面抽采实现年产量15×108m3,商品气量11.8×108m3。建成管输、压缩/液化能力 56×108m3/a。截至2011年6月,全国煤层气日产量超过400×104m3

中国石油:2010年12月,商务部等四部委宣布为进一步扩大煤层气开采对外合作,新增中国石 油、中国石化以及河南省煤层气公司三家企业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目前中国石油登记煤层气资源超过 3×1012m3,探明地质储量占全国64%,重点分布在沁水、鄂东两大煤层气盆地。近几年来,积极开展 煤层气前期评价、勘探选区及开发先导试验,投资力度大幅度增加,发现沁水、鄂东两大千亿立方米规 模以上煤层气田,逐步形成沁南、渭北、临汾与吕梁四个区块的开发格局。截止到2010年底,商品气 量近4×108m3

通过几年的探索,与煤炭企业和地方政府合作,形成3种促进采煤采气协调发展的合作模式。即: 沁南模式:矿权重叠区协议划分,分别开发,双方开展下游合作;潞安模式: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共 同维护开采秩序,避免重复性投资;三交模式:先采气、后采煤,共同开发。这些模式得到张德江副总 理和国家有关部委的肯定。

已建或在建了较完善的煤层气管网。沁南、韩城、大宁-吉县及保德四个有利区都紧邻已有天然气 主干管线(图2)。

建成了高水平的煤层气实验室,测试样品涵盖全国绝大多数煤层气勘探开发区,工作量占全国 80%,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

主要实验技术包括:含气量测试技术,等温吸附测试技术,煤储层物性分析技术,煤层压裂伤害测 试技术等。

晋煤集团:到2010年底,完成钻井2510口,地面抽采产量达到9×108m3。建成寺河-晋城10× 108m3/a输气管线;参股建成晋城-博爱输气管线。与香港港华共同投资组建煤层气液化项目日液化量 可达25×104m3;投产120兆瓦煤层气发电厂。开发地区涉及山西沁水、阳泉、寿阳、西山,甘肃宁 县,河南焦作等。

中联煤并中海油:中联煤目前有矿权面积2×104km2,其中对外合作区块面积达1.6×104km2。截 至2010年底,在沁水盆地潘河建成国家沁南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以及端氏国家油气战略选区示范 工程。

目前完成钻井672口,投产230口,日产气50×104m3。2010年,中海油通过收购中联煤50%股 份,成功介入煤层气勘探开发,为发展煤层气产业打下了基础。

图2 中国石油天然气主干管网示意图

阜新煤业:阜新煤炭矿业集团与辽河石油勘探局合作,开展了三种煤层气合作开采模式,显著提高 了整体开发效益。三种开发模式包括:未采区短半径水力喷射钻井见到实效;动采区应用地面负压抽采 技术,实现了煤气联动开采;采空区穿越钻井取得成功。2010年已钻井52口,日产气10×104m3,商 品气量3226×104m3,建成CNG站3座,主要供盘锦、阜新市CNG加气站。

中石化:煤层气矿权区主要为沁水盆地北部和顺区块及鄂东延川南区块。2010年完成钻井34口,产气84×104m3,目前日产气近3000m3。2010年,华东局与淮南矿业签署了 “煤层气研究开发合作意 向书”,在淮南潘谢矿区优选出100km2有利区块,共同开发煤层气资源。2011年,与澳大利亚太平洋 公司在北京签署了一项框架协议,双方确立了非约束性关键商务条款。

其他:龙门、格瑞克、远东能源及亚美大陆等合资公司及其它民企纷纷介入煤层气勘探开发,加大 产能建设规模,其中亚美大陆目前日产气19.7×104m3

总体来看,沁水盆地南部成为我国煤层气开发的热点,共建产能近25×108m3/a,目前日产气近 380×104m3,实现大规模管网外输和规模化商业运营,初步形成产运销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格局。

2.2 政府优惠政策与技术支持

为了鼓励煤层气产业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价格优惠、税收优惠、开发补 贴、资源管理及矿权保护等等(表1),取得了明显效果。

表1 中国政府鼓励煤层气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与此同时,在技术层面也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2007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专门组建了煤层气开发 利用、煤矿瓦斯治理两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科技部设立了 “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 国家科技重 大专项。中国石油成立了专业煤层气公司,并设立“煤层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与示范工程” 重大科技 专项。这些都为煤层气产业发展与技术进步创造了条件。

2.3 技术现状

我国的地质条件和美国等有所区别。目前,煤层气开发都源于美国最早的理论。随着规模化深入开 发,现场实验了很多不同类型煤阶和煤体结构、构造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下的煤层气储存特点。已经证 明,这套理论是否完全适合中国煤层气地质条件还有待进一步证实。针对中国不同盆地地质条件研发的 不同的勘探开发技术,有些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3.1 地质上有新认识

有利区评价方法有新突破:通过煤岩特征、含气量、渗透率、产气量等地质综合研究,建立起富集 高产区评价标准,提出了产能建设区开发单元的划分标准和方法。

800m以深煤层气井产量有突破:一般认为,随着煤层埋深的增加压力随之增大,渗透率急剧减小、 产气量也随之减少。目前国内商业开发深度都在800m以浅地区。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推进,800m以 深井也获得了工业气流(最高产气量2885m3/d)(图3),但煤层产气规律尚不清楚,正在通过加强研 究及大井组排采试验得以证实。

图3 800m以深井排采曲线

煤储层渗透率普遍较低,储层保护是关键:煤储存条件的研究是煤层气开发关键的制约因素。沁水 盆地3#煤渗透率(0.013~0.43)×10-3μm2,平均0.112×10-3μm2;鄂东(0.22~12)×10-3μm2,平均1×10-3μm2。总体来看,煤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因此,钻井过程中加强储层保护是关键。钻 井、压裂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对井筒周围煤储层的危害小的欠平衡钻井及低伤害压裂液。

2.3.2 现场管理有新措施

高煤阶开发井网井距有新探索。由于我国高煤阶煤层气储层物性与外国有较大差异,开发证实一直 沿用的300m×300m井距不完全适合,主要表现在高产井数少,达产率低,产量结构不合理。为此,通 过精细地质研究,以提高单井产量为目标,对不同井距产气效果数值模拟并进行先导试验,探索了高煤 阶煤层气开发的200m×200m井网和井距。与此同时,在水平井的下倾部位实施助排井也初见成效。

2.3.3 工程技术配套有新进展

三维地震勘探:韩城地区实施100km2三维地震,资料品质明显好于二维,小断层的刻画更加清晰(图4),有效地指导了井网部署。

图4 韩城地区三维与二维剖面对比

羽状水平井钻井:通过市场化运作,打破了 外国公司在羽状水平井施工领域的垄断地位,摆 脱了羽状水平井钻井完全依赖外国公司的局面,成本大幅度降低。

压裂配套工艺:在对煤层实验分析的基础 上,结合大量的压裂实践,形成以 “变排量、低 伤害” 为原则,“高压井处理技术、分层压裂技 术” 等新工艺,采用低密度支撑剂、封上压下、 一趟管柱分压两层等工艺技术。

排采技术:形成缓慢、稳定、长期、连续八 字原则;为培养高产井形成三个关键环节:液面 控制、套压控制、煤粉控制;针对低成本战略,形成井口排采设备的两种组合:电动机+抽油 机,气动机+抽油机。

地面集输处理: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 自动化管理,基本实现低成本高效运营。

2.4 利用现状

2009年全国建成6家煤层气液化厂,液化产能260×104m3/d,2010年为300×104m3/d,2020年 可达到700×104m3/d。除此之外,还主要用于低浓度瓦斯发电,居民生活,合成氨、甲醛、甲醇、炭 黑等化工原料,已逐步建立起煤层气和煤矿瓦斯开发利用产业体系。

2.5 存在问题

技术上:技术是制约目前产业进展缓慢的主要问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煤层气高渗富集区 的控气因素,符合我国煤层气地质条件、用以指导生产实践的开发理论,适合我国地质条件的完井、压 裂、排采等关键技术与相应设备等。

管理上:主要包括:煤层气、煤炭矿权重叠,先采气、后采煤、发电上网等政策实施困难较多,对 外合作依赖程度高,自营项目受到限制,管道规模小,市场分散、不确定性大等。

3 煤层气发展前景与建议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为煤层气发展提供了机会。2000年以来,天然气年均 增长速度达到16%(图5),2009年底,全国天然气消费总量875×108m3,2010年,天然气需求量超 过1400×108m3,供应能力约1000×108m3。2015年,预计天然气需求量2600×108m3,供应能力只有 1600×108m3,到2020年,天然气缺口将超过1000×108m3,这就为煤层气等非常规气的发展提供了 空间。

3.1 发展前景

据有关规划,到2015年,全国地面开发煤层气产量将达到100×108m3;2020年,天然气产量约 2020×108m3,其中非常规天然气产量达到620×108m3,地面开发煤层气将达到200×108m3

图5 2000~2008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变化趋势

与此同时,各相关企业也制定了 “十二五” 发展目标(表2)。

表2 全国重点地区及企业煤层气地面开发预测表

上述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前景如何,勘探开发及产业规模能否迅速发展,主要取决于国家政策的进 一步落实以及几大主要企业的投入。尤为重要的是这些企业针对煤层气赋存条件的技术进步与突破,而 非资金问题,这一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中国石油将会进一步加大投入,促进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主 要加大沁水盆地南部和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两个重点产业基地的勘探开发力度,积极探索外围盆地煤层气 开发配套技术。预计:2012年新增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2000×108m3,为建产能提供资源保障;2013 年建成生产能力45×108m3/年,2015年产量达到45×108m3,商品量40×108m3,成为国内第一煤层气 生产企业。同时,成为业务技术主导者、规范标准制定者、行业发展领跑者。到2020年,煤层气商品 量预计达到100×108m3,成为中国石油主营业务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经济增长点。

3.2 对策与建议

3.2.1 根据资源分布研究与调整对策

全国埋深小于2000m的煤层气总资源量为36.8×1012m3,可采资源量约10.8×1012m3。资源量大 于1×1012m3盆地有8个,资源量合计28×1012m3,占全国76%,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地区。埋藏深度小 于1000m的资源量为14×1012m3,是目前开发的主要资源。低阶煤煤层气资源量占43%,但目前主要 开发的是中高阶煤煤层气资源。因此,现在必须加强对西部地区中深层(埋深大于800m)和中低阶煤 煤层气开发的研究与开发试验力度,力求更大范围的实质性突破。

3.2.2 国家政策落实和企业间的相互合作须进一步加强

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制定煤层气、煤炭开发统一规划,做到无缝衔接,切实落实“先采气、后采 煤”,实现资源充分利用。采煤采气3种合作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扩展;积极推进煤层气产业发展与煤矿 瓦斯防治一体化合作。

3.2.3 在提高单井产量和整体效益方面强化技术攻关

针对煤层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需要加强攻关。进一步研发针对煤层气地质特点而形成配套合适的钻 探、压裂、排采、管输等专有设施和设备,加大发展羽状水平井开发关键技术力度。

3.2.4 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避免无序竞争和重复性投资

强化信息渠道,实现资源共享,避免无序竞争和重复性投资。建立煤层气行业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 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包括两方面内涵:企业内部应加强煤层气田的数字化建设,国家层面应加 强行业技术与产业信息的统计和交流发布,为煤层气行业提供统一的信息化建设标准。

结束语

低碳经济是我国能源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引领能源结构和产业多元 化,天然气供需缺口将长期存在,对煤层气需求会不断增加。中国煤层气资源丰富,目前产业整体规模 小,但潜力大、前景好。加大研发力度,依靠技术进步,将大大促进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凤银等.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理论与技术发展方向[J].中国石油勘探,2008,(5)

[2]宋岩等.煤层气成藏机制及经济开发理论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李景明等.中国煤层气资源特点及开发对策[J].天然气工业,2009,(4)

[4]郭炳政.韩城区块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与启示,2006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地质出版社

[5]赵庆波等.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理论与勘探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6]陈振宏等.煤粉产出对高煤阶煤层气井产能的影响及其控制[J].煤炭学报,2009,(34)2

[7]孙茂远.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的若干问题[J].中国煤炭,2005,(3)

[8]刘洪林,李景明,宁宁,李贵中.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前景及产业化发展建议[J].天然气技术,2007,(04)

[9]鲜保安,崔思华,蓝海峰,李安启.中国煤层气开发关键技术及综合利用[J].天然气工业,2004,(05)

[10]叶建平.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综述[J].地质通报,2006,(Z2)

[11]崔荣国.国内外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J].国土资源情报,2005,(11)

[12]秦勇,程爱国.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进展与趋势[J].中国煤田地质,2007,(1)

[13]彭贤强,张宝生,储王涛,刘玲莉.中国煤层气开发综合效益评价[J].天然气工业,2008,(3)

[14]李五忠,田文广,孙斌,王宪花,赵玉红.低煤阶煤层气成藏特点与勘探开发技术[J].天然气工业,2008,(3)

[15]严绪朝,郝鸿毅.国外煤层气的开发利用状况及其技术水平[J].石油科技论坛,2007,(6)

[16]翟光明,何文渊.抓住机遇,加快中国煤层气产业的发展[J].天然气工业,2008,(3)

[17]Working Document of the NPC Global Oil &Gas Study.Topic Paper#29 Unconventional GAS.July 18,2007.

[18]司光耀,蔡武,张强国内外煤层气利用现状及前景展望[J].中国煤层气,2009,(6)

[19]Facing the Hard Truths about Energy[R].Washington,D.C:National Petroleum Council,2007.

[20]侯玉品,张永利,章梦涛.超短半径水平井开采煤层气的探讨[J].矿山机械,2005,(6)

[21]严绪朝,郝鸿毅.国外煤层气的开发利用状况及其技术水平[J].石油科技论坛,2006,(6)

[22]刘贻军.应用新技术促进煤层气的开发[J].地质通报,2007,(26)




国外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及启示
澳大利亚的煤层气勘探工作始于1976年,1998年的产量只有0.56×108m3,2008年煤层气产量占天然气总产量的25%,约为36×108m3,煤矿瓦斯抽采达到6×108m3,与美国20世纪90年代初期一样,正处在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的时期。 促使澳大利亚煤层气开发利用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澳大利亚是《京都议定书》的签约国,降低碳排放量...

国外煤层气开发现状
20世纪70年代,美国通过地面钻孔的方式,第一次将煤层气作为资源开采(Daniel et al.,2012)。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系统的煤层气地质基础研究,形成了“煤储层双孔隙几何模型”、“中阶煤选区评价理论”和“煤储层数值模拟技术”等为核心的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理论支撑下,形成了“地面钻井-...

(二)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步骤与资源量、储量
煤层气勘探开发评价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预探评价阶段、勘探评价阶段和开发评价阶段(图31-1、2)。 预探评价阶段的目标是选出有利的含煤盆地或地区。煤层气勘探多半是在煤田勘探基础上进行的,煤炭资源普查或煤田地质勘探,积累了大量的可供参考的煤层气勘探资料,煤层气勘探初期应当充分利用已有的地质资料。为了...

示范工程为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提供了范例
(四)形成了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工程作业流程 通过本示范工程试验总结出多分支水平井工程作业流程,包括地质风险分析、优化多分支水平井施工设计、队伍选择和组织、工程作业施工、排采等5项。地质风险分析通过资料收集研究、地球物理勘探等手段降低地质风险;优化多分支水平井施工设计主要应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

中国石油煤层气勘探开发实践及发展战略
作者简介:费安琦,男,1946年生,满族,1965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及煤层气勘探开发方面的研究和管理工作。 摘要 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煤层气十年勘探经验,系统总结了中国石油在煤层气勘探领域的新认识和新技术,利用这些认识和技术取得了重要勘探成果,发现了三个气田,储备了一大批有利目标区...

我国当前煤层气开采利用情况怎么样?
目前我国技术人员虽然已基本掌握关于煤层气开发的常规技术。然而,由于我国地质条件复杂,即使是美国煤层气开发商在我国从事煤层气风险勘探也少有突破。因此,我国的煤层气研究在关键技术的攻、已有成果的推广应用及成果转化方面还有诸多工作要做。文光才认为,我国煤层气产业要发展,国家应给予相应的政策 一是...

依兰煤田煤层气勘探开发成果及前景展望
2011年正在施工煤层气生产井3口,计划再施工生产井10口,煤层气生产井总数可达15口,初步形成小规模勘探开发网。本文通过对依兰煤层气钻井、固井、压裂、排采等工程的分析和总结,认为依兰煤田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前景非常广阔。 关键词:依兰煤田 煤层气工程 经验总结 前景展望 作者简介: 曲延林,男,研究生,副局长,高级...

准南低煤阶煤层气研究进展及认识
(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11) 摘要: 我国低煤阶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但目前开发效果不明显。本文总结了低煤阶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对五个煤层气盆地进行了特征对比。依据准南项目工作经验,提出了低煤阶煤层气井网部署、钻完井技术、排采技术等方面的认识。 关键词: 低煤阶 煤层气 研究进展 认识 The Low...

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类型(区)确定的原则
因此,决定甲烷资源量与可抽放性的主要指标就涉及煤层厚度、甲烷含量、煤层埋深、煤体结构、顶底板封闭性能和构造条件诸方面(煤质在本区不是主要因素)。依据这些方面具体指标的分布规律和平面组合关系,可将区内各煤层的勘探开发类型分为三类。Ⅰ类为煤层气的有利勘探开发区。这里煤层厚度大,甲烷含量大...

煤层气地面开发技术
逐步探索适合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工艺技术。1.中低煤阶高渗区空气钻井裸眼\/洞穴完井开采煤层气技术 低煤阶区煤层渗透率一般大于5×10-3μm2,中煤阶高渗区煤层渗透率也能大于5×10-3μm2。对于此类高渗煤层的煤层气开采,不需压裂改造(低煤阶煤层机械强度低,压裂易形成大量煤粉堵塞割理),可对...

新城区18727326281: 中国地面煤层气开发现状怎样??中国煤层气有哪些重点企业? -
童审维肝: 煤层气是煤层本身自生自储式的非常规天然气,世界上有74个国家蕴藏着煤层气资源,中国煤层气资源量达36.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目前,中国煤层气可采资源量约10万亿立方米,累计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1023亿立方米,可采储量约...

新城区18727326281: 我国当前煤层气开采利用情况怎么样? -
童审维肝: 煤炭科学研究院重庆分院瓦斯研究所所长文光才说,我国埋深在2000米以内的煤层中含煤层气资源量达30万亿-35万亿立方米,是世界上第三大煤层气储量国,煤层气开发前景非常可观.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煤层气的开发和利用规模普遍...

新城区18727326281: 开发煤层气的意义 -
童审维肝: 开发煤层气有如下意义: 首先,变害为宝,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体改煤炭生产的经济效益.我国频频发生瓦斯爆炸,既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又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我国国有重点煤矿中高瓦斯矿井占47%,新中国成立以来已发生...

新城区18727326281: 21世纪我国天然气工业发展前景如何?
童审维肝: 首先,我国对世界能源结构的发展趋势和天然气化技术系统有着清醒的认识和认真的了解,走天然气之路已经得到国内 的普遍认同.从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和趋...

新城区18727326281: 不知道中国的煤层气发展怎样?
童审维肝: 陕西煤层气开采走在前面吧,会和石油一样重要

新城区18727326281: 中国煤制气还有发展前景吗 -
童审维肝: “十三五”期间煤层气行业发展迅猛,按照“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达到240亿立方米,其中地面煤层气产量100亿立方米,利用率90%以上.据此测算未来煤层气年产量增速将达到17%以上. 据《中国煤制天然气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分析报告》预计2020年煤制天然气产量达到600亿方,是“十二五”规划中2015年产量180亿方的三倍有余.未来7年内,煤制气将迎来井喷式增长.

新城区18727326281: 煤层气开采这个工作有前途吗? -
童审维肝: 这要看你是什么学历了 大专的话 基本上一辈子就是工人了 本科的话 发展空间不是很好 研究生不错 博士生就更牛了··

新城区18727326281: 中石油煤层气的待遇和发展前景,学石工的本科,求大神解答啊
童审维肝: 中石油的待遇还是很不错的煤层气的发展前景也很好阿,中国的煤层气储量很丰富,规划发展速度很快,不错的行业

新城区18727326281: 煤及煤层气工程怎么样?这个专业的学哥学姐赶紧的 -
童审维肝: 具体就业方向要看你是那个学校了 最先开的有中国地大 中国矿大 河南理工 虽然是一样的专业但这三个学校各自偏重的方向不一样 本人是河南理工的 本人知道的一些毕业生大部分是去矿上的,有去油田的,还有到煤科院的 刚学这个专业时说是搞煤层气的开发利用的,这是新能源,前景好,后来接触的多了才知道 中国的煤层气属于刚刚起步,而且由于中国的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开采起来就更有难度 所以这个专业最近几年的毕业生去矿上的话大部分还是搞瓦斯安全的,待遇应该是不错,就是环境比较艰苦

新城区18727326281: 勘查技术与工程(煤层气工程) 好吗? -
童审维肝: 好!煤层气发展空间大属于新型能源比传统石油行业的机会更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