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贻惠生平简介

作者&投稿:夷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张贻惠,字少涵,出生于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安徽全椒县书香门第。其父为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家中兄弟五人,张贻惠与弟张贻侗、张贻志皆专研数学、物理学、化学。1898年戊戌年,他中秀才,15岁赴南京参加乡试,借此机会考入预备京师大学堂的江南高等学堂。两年后,他成为安徽留日公费生,是我国第一批公费赴日留学的安徽籍学生,于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习数理,5年后毕业,后又入京都帝国大学深造。


回国后,张贻惠投身教育,受聘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担任物理学、数学和化学课程教授,同时兼任北京大学、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农科大学和医科大学教授,长达8年。1922年,他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院工作,1923年游历欧洲,1924年回国,再次回到北京师范大学任数理系主任。期间,他曾为营救李大钊做出努力,被推选为九校代表之一。


1928年,张贻惠被邀请至南京中央大学任高等教育处长,一年后回到北京师范大学任职。1929年,他拒绝中央大学挽留,担任国立北平大学第一师范学院院长,后因大学改组,转任教务。1933年,被教育部任命为北平大学工学院院长,专注于校务。抗日战争期间,他随校迁移至西安,任西北联合大学教务长,后转至兰州的西北师范学院任教。


遗憾的是,1941年西北师范学院迁至兰州后,张贻惠教授在任上不幸逝世。1946年抗战胜利后,他试图返回北平,却因飞机失事,在兰州逝世,享年60岁,留下了他的学术贡献和教育精神。




扩展资料

张贻惠,物理学家、教育家。首先在国内高等院校开设原子构造论课程(即原子物理学)。率先编译出版科学丛书,将科学思想推广于社会。为创建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和对该校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还对1933—1934年的全国度量衡统一工作起了积极的宣传和推动作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