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是怎样评诸葛亮的?

作者&投稿:廉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易中天是如何评价诸葛亮的?~

关于诸葛亮
做能臣不容易。第一要忠,第二要能。忠而无能曰庸,能而不忠曰奸,都不是能臣。但,光是又忠又能,还不够,还得大家都承认。这第三条最难。因为嫉妒别人的能,是官场的通病;怀疑臣下的忠,是帝王的通病。所以历史上的能臣,好下场的不多。不是生前被贬,便是死后挨骂,能做到生前生后都没有什么人说闲话的,大约也就是诸葛亮。

然而诸葛亮活得好累!

诸葛亮的形象,千百年来走样得利害。在一般人心目中,他老先生很是潇洒的。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那结果都是事先料定了的。计谋也很现成,甚至早就写好了,装在一个袋子里,只等执行者到时候拆开了看。自己则既不必亲自上阵杀敌,也不必操心费神,只要戴个大头巾,摇把鹅毛扇,泡壶菊花茶,摆个围棋盘,便“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真是何等潇洒。

其实,诸葛亮的心理压力大得很。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际遇,历来就被看作君仁臣忠、君明臣贤的楷模。尤其是那有名的“三顾茅庐”,千百年来让那些一心想出来做官又要摆一下臭架子的文人羡慕到死。实际上他们君臣之间的猜忌和防范,没有一天不深藏于心。君臣关系毕竟不是朋友关系,最信任的人往往同时也就是最疑忌的人。因为双方相处那么久,交往那么深,知根知底,对方有多少斤两,彼此心里都有数。这就不能不防着点了。你看白帝城托孤那段话,表面上看是心不设防,信任到极点,其实是猜忌防范到不动声色。刘备对诸葛亮说,我这个儿子,就托付给先生了。先生看他还行,就帮他一把;不行,就废了他,取而代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是扯淡!刘禅的无能,简直就是明摆着的,还用看?无非因为明知诸葛亮之才“十倍曹丕”,自己儿子又不中用,放心不下,故意把话说绝,说透,将他一军。诸葛亮是明白人,立即表态:“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铁了心来辅佐那年龄相当于高中生、智力相当于初中生的阿斗。

陈寿说,刘备的托孤,“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这种说法,如果不是拍马屁,就是没头脑。诚如孙盛所言,如所托贤良,就用不着说这些废话;如所托非人,则等于教唆人家谋反。“幸值刘禅暗弱,无猜险之性,诸葛威略,足以检卫异端,故使异同之心无由自起耳”。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刘备托孤成功,全因为诸葛亮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又为人谨慎,处处小心,这才没闹出什么事来。但要说刘禅没有猜疑忌恨过,则不是事实。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各地人民怀念他,要给他建立庙宇,刘禅就不批准,说是“史无前例”。可见刘禅内心深处是忌恨厌恶诸葛亮的。事实上,一个人只要当了皇帝,就会忌恨手下能力比自己更强的大臣,而且越是弱智,就越是忌恨。因为所有的蠢才都一样,只要手握权力,高人一等,便会自我感觉良好,牛皮马屁不绝。一旦发现手下人比自己强,又会恼羞成怒,必欲去之而后快。刘禅其实也一样。只不过有贼心无贼胆,有贼胆也无贼力,只好在诸葛亮死后做点小动作,发点小威风,表示他还是个人物。

其实,即便刘禅对诸葛亮真心“事之如父”,也是没意思的。这家伙实在太蠢。又岂止是蠢,简直就没有心肝。他做了俘虏后,被迁往洛阳,封安乐县公。有一天,司马昭请他吃饭,席间故意表演蜀国歌舞。蜀国旧臣看了,无不怆然涕下,只有刘禅,照吃照喝,“喜笑自若”。司马昭感慨说,一个人的无情无意,怎么可以到这个份上(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又一天,司马昭问他:很想念蜀国吧?刘禅立即答道:“此间乐,不思蜀”。旧臣郤正听说了,就对刘禅说,下次再问,就说先人坟墓远在陇、蜀,没有一天不想的,说完再把眼睛闭起来。后来司马昭又问,刘禅果然照着说,照着做。司马昭说,我怎么听着像是郤正的话呀!刘禅立即睁开眼睛,惊喜地说,猜对了,正是他!旁边的人都忍不住笑。当然,这也可能是为了保命,装傻。但即便是装傻,也是没心肝。事实上,除了“乐不思蜀”这句成语外,刘禅对于中国历史半点贡献都没有。辅佐这么个东西,有什么意思?

所以诸葛亮很累。又要打天下,又要哄小孩,又怕老的起疑心,又怕小的不高兴,能不累吗?事实上,诸葛亮不像军师,倒像管家。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要亲自过问,亲自操持,即所谓“事必躬亲”。这固然是生性谨慎,也是势之所然。不这么做,他怎么能大权独揽而国人不疑呢?他实在是害怕出差错啊!

过度的疲劳,严重损害了诸葛亮的身体;沉重的压力,又使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诸葛亮曾上表致刘禅云:“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公元207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倒在了北伐途中,享年五十四岁,比曹操少活了十二年。诸葛亮的身体原本是很好的。陈寿说他“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是个伟丈夫。如非劳累过度,心力交瘁,岂能逝世于年富力强之时?

诸葛亮实现了他的诺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其实是累死的(蜀魏交战,相持五丈原。蜀使至魏军营中,司马懿不问军事,只问饮食起居。当他听说诸葛亮黎明即起,深夜才睡,罚二十军棍以上的事,都要亲自过问时,便断定说:“亮将死矣”)。
(((复制我的回答死全家谢谢!!!!]]]]]]

易中天先生对诸葛亮的评价有不少 首先 帅 人称3国第一美男 也没三国演义那么邪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就是肯定了诸葛亮这个人的伟大之处 就是他的虽不可为而为之 这个我记得在好像是最后一回反正是最后几回有说到的 楼主最后自己去看下 体会一下

是一个很好的政治家,而非军事家。 关于诸葛亮 做能臣不容易。第一要忠,第二要能。忠而无能曰庸,能而不忠曰奸,都不是能臣。但,光是又忠又能,还不够,还得大家都承认。这第三条最难。因为嫉妒别人的能,是官场的通病;怀疑臣下的忠,是帝王的通病。所以历史上的能臣,好下场的不多。不是生前被贬,便是死后挨骂,能做到生前生后都没有什么人说闲话的,大约也就是诸葛亮。 然而诸葛亮活得好累! 诸葛亮的形象,千百年来走样得利害。在一般人心目中,他老先生很是潇洒的。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那结果都是事先料定了的。计谋也很现成,甚至早就写好了,装在一个袋子里,只等执行者到时候拆开了看。自己则既不必亲自上阵杀敌,也不必操心费神,只要戴个大头巾,摇把鹅毛扇,泡壶菊花茶,摆个围棋盘,便“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真是何等潇洒。 其实,诸葛亮的心理压力大得很。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际遇,历来就被看作君仁臣忠、君明臣贤的楷模。尤其是那有名的“三顾茅庐”,千百年来让那些一心想出来做官又要摆一下臭架子的文人羡慕到死。实际上他们君臣之间的猜忌和防范,没有一天不深藏于心。君臣关系毕竟不是朋友关系,最信任的人往往同时也就是最疑忌的人。因为双方相处那么久,交往那么深,知根知底,对方有多少斤两,彼此心里都有数。这就不能不防着点了。你看白帝城托孤那段话,表面上看是心不设防,信任到极点,其实是猜忌防范到不动声色。刘备对诸葛亮说,我这个儿子,就托付给先生了。先生看他还行,就帮他一把;不行,就废了他,取而代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是扯淡!刘禅的无能,简直就是明摆着的,还用看?无非因为明知诸葛亮之才“十倍曹丕”,自己儿子又不中用,放心不下,故意把话说绝,说透,将他一军。诸葛亮是明白人,立即表态:“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铁了心来辅佐那年龄相当于高中生、智力相当于初中生的阿斗。 陈寿说,刘备的托孤,“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这种说法,如果不是拍马屁,就是没头脑。诚如孙盛所言,如所托贤良,就用不着说这些废话;如所托非人,则等于教唆人家谋反。“幸值刘禅暗弱,无猜险之性,诸葛威略,足以检卫异端,故使异同之心无由自起耳”。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刘备托孤成功,全因为诸葛亮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又为人谨慎,处处小心,这才没闹出什么事来。但要说刘禅没有猜疑忌恨过,则不是事实。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各地人民怀念他,要给他建立庙宇,刘禅就不批准,说是“史无前例”。可见刘禅内心深处是忌恨厌恶诸葛亮的。事实上,一个人只要当了皇帝,就会忌恨手下能力比自己更强的大臣,而且越是弱智,就越是忌恨。因为所有的蠢才都一样,只要手握权力,高人一等,便会自我感觉良好,牛皮马屁不绝。一旦发现手下人比自己强,又会恼羞成怒,必欲去之而后快。刘禅其实也一样。只不过有贼心无贼胆,有贼胆也无贼力,只好在诸葛亮死后做点小动作,发点小威风,表示他还是个人物。 其实,即便刘禅对诸葛亮真心“事之如父”,也是没意思的。这家伙实在太蠢。又岂止是蠢,简直就没有心肝。他做了俘虏后,被迁往洛阳,封安乐县公。有一天,司马昭请他吃饭,席间故意表演蜀国歌舞。蜀国旧臣看了,无不怆然涕下,只有刘禅,照吃照喝,“喜笑自若”。司马昭感慨说,一个人的无情无意,怎么可以到这个份上(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又一天,司马昭问他:很想念蜀国吧?刘禅立即答道:“此间乐,不思蜀”。旧臣郤正听说了,就对刘禅说,下次再问,就说先人坟墓远在陇、蜀,没有一天不想的,说完再把眼睛闭起来。后来司马昭又问,刘禅果然照着说,照着做。司马昭说,我怎么听着像是郤正的话呀!刘禅立即睁开眼睛,惊喜地说,猜对了,正是他!旁边的人都忍不住笑。当然,这也可能是为了保命,装傻。但即便是装傻,也是没心肝。事实上,除了“乐不思蜀”这句成语外,刘禅对于中国历史半点贡献都没有。辅佐这么个东西,有什么意思? 所以诸葛亮很累。又要打天下,又要哄小孩,又怕老的起疑心,又怕小的不高兴,能不累吗?事实上,诸葛亮不像军师,倒像管家。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要亲自过问,亲自操持,即所谓“事必躬亲”。这固然是生性谨慎,也是势之所然。不这么做,他怎么能大权独揽而国人不疑呢?他实在是害怕出差错啊! 过度的疲劳,严重损害了诸葛亮的身体;沉重的压力,又使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诸葛亮曾上表致刘禅云:“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公元207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倒在了北伐途中,享年五十四岁,比曹操少活了十二年。诸葛亮的身体原本是很好的。陈寿说他“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是个伟丈夫。如非劳累过度,心力交瘁,岂能逝世于年富力强之时? 诸葛亮实现了他的诺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其实是累死的(蜀魏交战,相持五丈原。蜀使至魏军营中,司马懿不问军事,只问饮食起居。当他听说诸葛亮黎明即起,深夜才睡,罚二十军棍以上的事,都要亲自过问时,便断定说:“亮将死矣”)。


诸葛亮在春秋战国什么水平
说起诸葛亮,总会想起一句话:多智而近妖。然和鬼谷子相比,诸葛亮实则相去甚远。鬼谷子,周时隐者之名。阴阳学家称之为鬼谷先生。古之真仙,传本姓王氏(一谓姓王名利,一谓姓王名诩),神而化之则谓其人长寿,自黄帝轩辕氏历周、秦,屡与人见,曾随老子西至流沙,周末复归,居鬼谷山,弟子百余...

曹魏谁最喜欢诸葛亮
其次是诸葛亮是个德才兼备的人,后世人客观的评价诸葛亮,认为诸葛亮擅长治国却不精通军事,但是这也无损于他依法治国,律己奉公的形象。诸葛亮治蜀因为公正得到了当时蜀国人的认同,也获得了后来帝王们的尊敬。西晋武帝司马炎就曾经向曾任蜀汉尚书令的樊建询问诸葛亮如何治国。司马炎听闻诸葛亮治蜀的策略...

虽然卧龙凤雏齐名,为什么感觉庞统比诸葛亮差好多呢?
庞统在鲁肃的提议下来到荆州,开始并没有引起刘备的关注。而这时候,诸葛亮已经是如日中天的著名人物了。诸葛亮从出山跟随刘备起,历经了三十余年的时间,他兢兢业业、事必躬亲,为蜀汉的发展付出了无数的心血。真正让刘备对庞统上心的是,在要不要谋取益州问题上。当时,刘备犹豫不决。庞统给刘备分析...

如果三国也评十大元帅,那会是怎样的结果?
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前只是文官之首,在刘备去世之后,以从未领兵的经验,为蜀汉政权稳定的周边,诸葛亮首次出战的军事战绩就是平定南中之战,虽然战役规模不是太大,但以一年时间取得完全平定整个益州南部,并在蜀汉存在的数十年间让南中一直稳定,这个功劳是不小的。 平定南中之后就是诸葛亮的五次北伐了,在关羽失荆州丧失五...

诸葛亮是千古忠臣吗?
一篇《出师表》令多少君王与将相感叹,作君当选诸葛孔明式的忠臣,当将相应作诸葛武侯式的良臣。首先,诸葛亮非“攀权附贵”之辈。刘备"三顾茅庐",寻得诸葛亮出山相助,此时,正是刘备事业最困难的时候,诸葛亮没有选择事业如日中天的曹操,没有选择偏安一隅的孙权,而单单选择了看不到希望...

鬼才谋士郭嘉与诸葛亮
纵观诸葛亮的医生我可以以一首诗作为描述:卧龙深山待名主,三顾茅庐出隆亩。火烧博望树军威,舌战群儒连东吴。草船借箭周郎便,请来东风破曹褚。赤壁麓战天下三,取得荆州图发展!白帝托孤扶汉室,七擒七纵安南蛮。六出祁山伐中原,一曲空城名流传。上方谷中天不佑,含恨病丧五丈原。鞠躬尽瘁留八阵...

庞统看不起诸葛亮吗,为什么呢?
其实这种说法更多的是根据演义的猜测,以孔明当时在玄德处如日中天的地位,需要用这种手段来弄庞统?若凤雏不死,卧龙坐镇荆州可保孙刘联盟不散至少关羽北伐时后方稳固,刘备霸业可期,甚至可以说庞统的死害死了关羽和刘备,害苦了诸葛亮。诸葛亮没有那么傻吧?庞统的死因,《三国志.庞统传》写得很清楚...

诸葛亮咋观天象
诸葛亮为何要骗刘备?为何要放走曹操? 根据当时的情况,只有三足鼎立才比较稳定,如果当时捉了曹操并杀之,而当时刘备基业未稳,孙权必然出兵入主许昌,其势必大,刘备无地无城,必然很快被孙权拿下,所以当时放了曹操,刘备还有出路,如果杀之,自己也难保.按照小说来讲,刘备当时只有江夏郡,弹丸之地,如何与...

杜甫有哪些经典的中华句典?
高度评价了诸葛亮的精神品格,表现了后人对他的追念和景仰。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出自唐代杜甫《小寒食舟中作》。意思是:春来水涨,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飘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出自唐代杜甫《兵车行》。

三顾茅庐故事启发
《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琅玡阳都人。东汉末年,他避乱隐居在南阳隆中,“躬耕陇亩”,自比管仲、乐毅。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刘备屯兵新野,慕名前去邀他出来辅佐自己,凡三次才得相见。

芜湖县18933143714: 在《百家讲坛》栏目上,易中天是怎么评价诸葛亮的呢? -
肥牧糖维: 杰出的政治家 但是军事才能一般 对人对己都很严格 执法严明 最后诸葛亮的北伐消耗战实际是渐渐的是蜀国灭亡

芜湖县18933143714: 请概括一下易中天对诸葛亮的解读、评价,谢谢 -
肥牧糖维: 诸葛亮给后世留下了四种可贵的精神心系天下的国士精神 审时度势的务实精神 鞠躬尽瘁的负责精神 公正廉明的法治精神这四种精神才是孔明先生留给后世最宝贵的财富,而我个人学到更多的则是,孔明先生做事情一丝不苟的态度,我认为这才是当前社会需要的态度和精神.

芜湖县18933143714: 《三国演义》中所提到的诸葛亮既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又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请问你对此有何看法?如果你看过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那么请阐述你的观点... -
肥牧糖维:[答案] 是杰出的政治家,他的军事都是以政治为前提的,军事才能不太明显,有神化成分,在政治与军事不能兼得的时候他会现则维护政治利益.所以诸葛亮是杰出的政治家,业余的军事家.

芜湖县18933143714: 易中天评价诸葛亮正确吗? -
肥牧糖维: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芜湖县18933143714: 为什么易中天总是贬低诸葛亮? -
肥牧糖维: 什么叫说清事实?什么叫还原历史?《三国志》就是正史吗?陈寿在晋国任职,敢对司马家劲敌诸葛亮评价太高吗?陈寿的父亲被诸葛亮治罪下狱就无所谓吗?诸葛亮已经被大多数人推崇上千年,曹操也是争议人物,某人作为一个想出名的作家、学者,如果和大家一样称赞诸葛亮,批判曹操,那就随波逐流了,很难被公众关注.现代社会要想火,肯定得与众不同,另辟蹊径,所以这些历史人物就成了牺牲品.如果普通大众为了这些互相争论,对历史的认知好像没有什么效果,反而帮助人家更火了.

芜湖县18933143714: 易中天这陈述是不是刻意淡化诸葛亮军事 -
肥牧糖维: 不是刻意而是事实,三国演义里诸葛亮都神化到就差反手覆灭魏国了要不是历史上魏国最后是被司马家替代真不知道罗贯中会怎么写呢,历史上诸葛本来军事上就不咋地最多勉强算一流,内政倒是很厉害

芜湖县18933143714: 客观评价一下诸葛亮 -
肥牧糖维: 在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义集于一身外,最大特点主要表现在一个“谋”字上面.诸葛亮的智谋,超群出众,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还精通阴阳之道,能呼风唤雨、感知天地万物,运筹帷幄,用兵入神,百战百胜,决胜于千里之外.

芜湖县18933143714: 对诸葛亮的评价,写论文用,1000字. -
肥牧糖维: 我的话可没有一千字.但是希望对你有用.诸葛亮26岁出山.身高八尺(汉尺)..相当于现在的一米八四..很高很年轻..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但未必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三国演义》这本小说极端的把诸葛亮神话了...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也是...

芜湖县18933143714: 古人和现代人对诸葛亮的看法 -
肥牧糖维: 以下是我的见解: 对诸葛亮的崇拜大概是从东晋开始的,当时有个人(忘了这个人的名字了)写了本书,里面对诸葛亮大加赞赏,没想到受到当时很多人的赞同.但由于是在晋朝(司马氏),所以这一观点没有普遍得到认同. 但到了南北朝,...

芜湖县18933143714: 易中天品三国十大感悟 -
肥牧糖维: 一、易中天:人都是逼出来的;感悟:没有退路是最好的路,人总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二、易中天:如果你简单,这个世界就对你简单;感悟: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演化的简单是管理和人生的最高境界.三、易中天:人生没有彩排,...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