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母戊鼎的名称的由来

作者&投稿:频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一片农地中出土。
2. 该鼎因其鼎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3. 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势华丽,工艺高超,又称司母戊大方鼎。
4. 该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约832千克,是目前世界简敏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5. 司母戊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其名称来源于鼎内的铭文。
6. 司母戊鼎于1936年在河南安阳地区发现,属于商代晚期的青铜器,鼎内有铭文“司母戊”三个字。
7. 该鼎的名称存在分歧,有的人也称它为“后母戊”,但多数人依然称其为“司母戊”。
8. 商朝后期属于中国古文字基本开始形成时期,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甲骨文、青铜铭文(后来发展成为金文)。
9. 多数学者认同“司母戊”的命名,这不仅是基于古代甲骨文的基础,也是从文物本身的作用来命名。
10. 在古代,“司”是权力的代名词,商朝人崇尚鬼神,对祭祀非常重视,负责祭祀者的地位很高。
11. 考古专家考证司母戊鼎在商朝就是被作为祭祀商王的母亲而使用的。
12. 在中国古文字中,“司”也同“祠”,“司”是在原始文字出现最初的商朝,崇尚鬼神的商朝人把祭祀就作为最高权力。
13. 后来文字逐步发展有了专门的“祠”作为祭祀的专用字,“司”依然作为权力标志继续使用。
14. 现代人有的解释古代的“司”与“后”是同义字,但在古代即使是后母,也不会特别标明是否为亲生母亲。
15. 青铜铭文需要记载用途和铸造原因,不会仅仅记载母亲名字,“司”就是标明铸造的原因和用途。
16. 在商朝时期中国还没有现代简化字,“司”是不可能与现代简化字“后”同义,古代的“后”字写作是“後”。
17. 古代的物质条件决定了当时的生产工具和语言文字与现代不同,因此不能用现代的物质名称和文字命名古物。
18. 对待古代的思想和物质必须依据当时的实际环境客观对待,不能用现代道德去要求古人。


司母戊鼎的名义?
司母戊鼎因其腹内壁上有铭文“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王祭祀其母(名戊)的纪念器物。提起鼎,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政权和社稷,鼎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种象征,具有极其崇高的意义。鼎盛行于商周时期,延续到汉代。在奴隶制鼎盛时代,被用作“别上下,明贵贱”,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文献...

司母戊鼎改名为后母戊鼎的原因
1、历史背景,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器,其原名为“司母戊鼎”,是商王为了祭祀母亲而制作的。鼎上刻有铭文,记载了商王对母亲的赞美和祝福。2、改名原因,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考古学家对司母戊鼎进行了研究,并发现其铭文中的“司”字实际上是“后”字。因此,为了更加准确地反映历史事实...

司母戊鼎…这个鼎的名字是什么意思?
“司母戊”司是“祭祀”的意思,“母”故名思意就是“母亲”的意思,“戊”乃是商丁王的一个王后,所以这是商丁王的儿子为祭祀他母亲而铸的鼎.

司母戊鼎名称的由来
【答案】: 通过研究考证,鼎腹内壁铭文“后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jǐng)的庙号。后母戊鼎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在商后期铸造重达832.84公斤的后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足以反映商朝中期青铜铸造业的宏大规模。

司母戊鼎什么时候改名为后母戊鼎的,为什么要改
最初给该鼎命名的是郭沫若先生,称其为司母戊鼎,他认为“司母戊”即为“祭祀母亲戊”。另一著名学者罗振玉也曾认为:“商称年曰祀又曰司也,司即祠字。”于是,这一命名便一直沿用下来了。但争议一直不断,有多位学者提出,“司”字应作“后”字解,因为在古文字中,司、后是同一个字。于...

司母戊鼎为什么改成后母戊鼎了
司母戊鼎的名称更改为后母戊鼎,源于历史学家郭沫若的误解。原名源于鼎腹内壁上的“后母戊”三字,它揭示了墓主人的身份,即商王的王后。鼎本身具有非凡的尺寸和重量,长112厘米,宽79.2厘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展示了商朝时期的精湛青铜铸造工艺和艺术水平,其上装饰有盘龙和饕餮纹样。195...

司母戊鼎改名为后母戊鼎的原因
4. 中国四大名鼎 - 司母戊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商器中最大的方尊之一,以其颈部装饰的四个卷角羊头而闻名,象征着吉祥。- 毛公鼎:周宣王年间的产物,以其浑厚凝重的造型和简洁有力的饰纹著称...

司母戊鼎改名后母戊鼎的原因是什么?
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自己的母亲——商王武丁之妻戊,所铸造的一尊鼎。事有凑巧,史料记载,妇好正是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也是武丁之妻。由于司母戊鼎与后来出土的后母辛鼎是同一时期的鼎,因此,有专家推翻了以前郭沫若给司母戊鼎起的名字,认为“司母戊鼎”应该改名为“后...

司母戊鼎其实叫后母戊鼎(历史考证揭秘真相)
司母戊鼎并不叫后母戊鼎,它正确的名称就是司母戊鼎。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是商王祖庚为祭祀其母戊所制,出土于河南安阳,代表了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巅峰。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耳上铸有两只猛虎,显得庄严稳重而大气磅礴。司母戊鼎不仅是世界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

司母戊鼎为何改名后母戊鼎
由于司母戊鼎与后来出土的后母辛鼎是同一时期的鼎,因此,有专家推翻了以前郭沫若给司母戊鼎起的名字,认为“司母戊鼎”应该改名为“后母戊鼎”。1959年,青铜鼎被调运至北京,并被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今天的国家博物馆)内。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文史专家郭沫若在观赏完青铜鼎之后,根据鼎内的...

汉寿县19890555959: 1.司母戊鼎名字有何含义?2.说说这件青铜器的具体情况.3.商朝的青铜器有何特点? -
官贾复方:[答案] 1、司母戊鼎名称含义; 司,是祭祀的意思;戊,此处指商朝国王武丁的妻子.“司母戊”这三个字的含义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鼎. 2、说说这件青铜器的具体情况. ①司母戊鼎出土于安阳殷墟; ②它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

汉寿县19890555959: "司母戊鼎"为什么叫司母戊鼎? -
官贾复方: 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一片农地中出土,因其鼎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汉寿县19890555959: 司母戊铜方鼎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
官贾复方: 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器.1939年于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因鼎腹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而一直被称作“司母戊鼎”,

汉寿县19890555959: 司母戊鼎什么时候改名为后母戊鼎的,为什么要改 -
官贾复方:[答案] 此鼎初始被定名时,专家释读其上铭文为'司母戊',“司”读“祀”,即祭祀的意思.专家认为这三个字的铭文表示该鼎为祭祀“母戊”而作,母戊是商王文丁(属于殷墟3期)之母的庙号,该鼎即为商王文丁所铸,是用来祭祀其母. 改名 早在上世纪...

汉寿县19890555959: 关于司母戊大方鼎的资料(要非常简单) -
官贾复方: 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又称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75千克,...

汉寿县19890555959: 司母戊鼎出自哪一古代文明 -
官贾复方: 出自商周时期. 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鼎,全称为后母戊大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

汉寿县19890555959: 青铜器《司母戊鼎》是什么朝代的 -
官贾复方: 司母戊鼎铸造于中国商代后期,因其鼎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

汉寿县19890555959: 司母戊大方鼎中的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改成后母戊大方鼎? -
官贾复方: 此鼎初始被定名时,专家释读其上铭文为'司母戊',“司”读“祀”,即祭祀的意思.专家认为这三个字的铭文表示该鼎为祭祀“母戊”而作,母戊是商王文丁(属于殷墟3期)之母的庙号,该鼎即为商王文丁所铸,是用来祭祀其母.改名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学术界就建议把'司母戊'改为'后母戊'.因为商代的字体较自由,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所以'司'和'后'字形可以一样,而意思上此处更接近'商王之后'.学术界更多人赞同'后'.以上来自百度百科

汉寿县19890555959: 司母戊鼎的来历? -
官贾复方: 司母戊鼎是国之重器,镇国之宝,是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铸品,原器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吴家柏树林(现殷墟王陵M260展厅).此鼎形制雄伟,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高133厘米、重达875公斤,是目前世界上已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现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图案和形状被定为国家博物馆馆徽.

汉寿县19890555959: 司母戊鼎是哪个朝代的 -
官贾复方: 司母戊鼎是商代后期(约前14至前11世纪)由王室所铸,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郊出土,因鼎身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铜器代表作,现藏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 目前,此鼎的国博文字牌名是“后母戊鼎”.然而,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商王元配用“后”字做头衔.例如武丁元配在传世文献和甲骨文中都被称为“妇好”,绝无“后好”、“好后”字样出现.徐中舒主编的《甲骨文字典》称卜辞用“毓”为“后”,而司(si)的反写式“后”读音不变,还读“si”.新鼎名“后母戊”的推出导致的逻辑推论是:卜辞没有“司(si)”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