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诳语是怎样子?

作者&投稿:旗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不打诳语是怎样子?~

你说的不算是打枉语,因为你的处发心是正确的。是利他的。举例故事你细读

菩萨船长

还有其他的故事。一般来说,杀生是恶业,不过本师释迦牟尼佛在过去世中,曾

杀过一个人。当时他是船长,载了五百位商人,其中一人打算把其他人全都杀

掉。船长得知这件事,想到这个人的计谋如果得逞,会堕地狱受苦好多劫,因此

对他油然生起无限的悲心。他想:“我要代他下地狱。我要在他有机会杀其他人

之前,就把他杀掉。即使造杀他的业,势必会下地狱,我还是要这么做。”就这

样,船长出于无限的悲心,杀了那个商人。

然而,由于大悲的发心,这个杀业不但不构成恶业,反而变成累积功德的特殊方

便,使他滞留轮回的时间缩短了十万劫。教典在此说得很清楚,这个行为不构成

恶业,不过这一点有时候有争议。有些人很难接受出于悲心的杀生是善行。他们

辩称,发心虽然良善,行为本身却是恶的,所以菩萨船长理应为此受一些恶报。

有些格西可能基于声闻乘的教义而这样地论辩。但是在波罗密多乘的教典中,这

方面讲得非常清楚,船长的行为不是恶业。

依声闻乘的教义,三种身业(杀、盗、淫)和四种语业(妄语、两舌、绮语、恶

口)一定是恶行。声闻乘强调行为本身胜过发心,因此不容许这些行为。但是在

波罗密多乘,如果佛陀肯定这种行为一定能带给众生很大的利益,便容许这些行

为,因为这不会危害到菩萨的心性发展。他的行为,不但不构成成就佛果的障

碍,反而会促使菩萨迅速地成佛。总之,如果这种行为有大利、尤其是并无弊

害,佛陀就容许它。

声闻乘是波罗密多乘的基础,可是声闻乘不谈菩提心。波罗密多乘揭示的菩提

心,足以转恶业为善行。在心性发展的过程中,首先是把非善非恶的心,转化为

善心,然后发菩提道心,并逐渐加以发展,过了一段时间,你会进步到甚至足以

转恶为善。菩提心使我们能够做到这个地步。

在《掌中解脱》中,帕邦卡·巅千·宁波解说船长的杀业“累积了很大的功德”;

而在这部论典中更进一步阐明:“这个杀业不但不是恶业,反而是圆满功德等等

的特殊善巧方便。”其他许多教法都同意这一论点,而即使从世俗的观点来谈,

它也言之成理。

这部论典还说:

“如果布施饮食是为了戏弄别人或找麻烦,会招致不幸而非幸福。”

换句话说,你布施饮食给别人的动机,是要伤害他们、制造麻烦。在此,即使行

为看起来很好,因为发心不善,后果实际上是恶报──今生的不幸与来世受苦。

这和菩萨船长的例子正好相反,船长的杀人行为并非恶业,反而是累积功德之

道。

论典接著说:

“本著虔诚、恭敬、悲心等善心布施,自他双方皆大欢喜。这样的大欢喜也是肇

自布施的行为。可见,一切都系于心念。苦、乐,善、恶业:一切都和不同的心

念有关。”

换句话,一切都和你自己的态度、思考方式和动机有关。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

第的教说中说过,除了某些例外的行为,任何行为除非是依三主要道发心,否则

都会成为轮回的肇因,也就是苦因。那些不论发心如何的例外行为指的是与佛、

法、僧等神圣的对象有关的行为。供养这些神圣的对象,即使是出于世俗的发

心,也会得到好的果报。

有一部经典说:“整个世界,是以心为先导。”意思是说,心是世界的制造者或

创造者。例如,一切的幸福都导自善行。一切美好的际遇──天或人的报身、好

的处所、令人喜欢的感官对象──都依善心而生。一个人只要修了菩提心,就能

够成就大乘道、密续、乃至成佛。这些成就都出于菩提心,以菩提心为先导。

所有的苦都导自恶心。一切不好的际遇─苦趣众生的报身、恶道─都依恶心而

生。一切都来自心,而心是无形的。经上又说:“心不见心。”我想这是说,由

于心无色、无形,我们不能像看见、感受到身体或其他境相那样的看见或感受到

心的存在。虽然我们的心念和烦恼无色、无形,可是我们相信它们是真实存在的

无明却比岩山更坚硬。我们的烦恼,比钢铁还要坚硬。

岩山和钢铁有始有终,可以被外在的元素,例如劫末的大火或相当于七个太阳的

热能所摧毁。然而我们不间断的烦恼、无明却是没有始点。我们的无明是无始

的,却一直还没有发生变化,真是令人惊异!除非我们修心,实证菩提道,否则

我们的烦恼永无止境。假使我们能够生起对治烦恼的菩提道,就能够止息烦恼。

经上的引文最后说:“无论是善行或恶行,都由心识汇集。”

所谓‘出家人不打诳语’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修行的人不能说谎话、大话、吹牛的话。
佛教的根本五个戒条是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说谎、不胡言乱语),不饮酒,只要是信佛的人都要遵守,不论出家或不出家的人,不论有没有受戒。 从佛门五根本戒中的“不妄语戒”衍生而来,意思是:出家人,不能说假话骗人。
出家人是专业的佛教徒、佛弟子,当然更要率先垂范,严格遵守戒条规矩,自古至今逐渐衍生了“出家人不打诳语”的俗语,这句话也算是对出家人比一般人更讲究诚信的赞誉。

扩展资料:
出家人不打诳言:
打诳语属于五戒之内,出家人应严守。任何人都可以去做,打诳语就是造口业,于人于己都不好。
一般人做不到,是因为不知道打诳语的后果,认真修行的人不论出家与否,都会努力的持戒打诳语。
诳:
1. 欺骗,瞒哄:~语、~骗、~惑、~诞。
2. 方言,谎:说~,扯了个~。
词性与应用:
动词:(形声。从言,狂声。本义:欺骗,迷惑。)
同本义(隐瞒事实真相迷惑人)
诳,欺也。--《说文》
诳,诳惑也。--《玉篇》
幼子常视无诳。--《礼记·曲礼》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出家人不打诳言

个人理解,不打诳语(妄语),中心思想是不要用恶意语言的伤害、欺骗、误导对方以此达到个人的私利。这当中就有善意与恶意之分,生活当中不缺少直言不讳的君子,但唯恐天下不乱的小人也多出牛毛。如果总是为自己的私利来寻找借口,总是打着正义的口号去歪曲事实、祸害他人,就是诳语。反之,则可理解为善意的谎言!

妄语和诳语是应该有所区别的,单说诳语应该是用大话忽悠人,让人上当或者是以取笑人为开心。性质轻于妄语。妄语是佛门中五戒之一,也是四种口业总代表名词。妄语和方便语是有所区别的,如楼主所讲的情形不属此列,为利益他人或大众又不伤害任何众生的善意谎言为方便语。如果是为了个人利益或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所编造的谎言、假话、挑拨离间、恶口侮辱人格,则大妄语成,要受因果报应的。

妄语是佛门大戒 佛门基本五戒 是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语 五不饮酒为什么要不妄语呢 也就是守口业。既然是佛教徒,我们就要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格,一个人言谈,关系一生的信誉,所以我们与人相处,要以诚信为基础,说话必须心口一致。让人家相信我们,而且要多赞叹人家,鼓励人家。如果一人老是爱撒谎,没有信用,那么谁还会相信他?因此不得不慎防重口业。


什么叫打诳语
佛教五戒之一的不妄语戒,因为出家人都受戒律约束,所以出家人更不能犯,指的是不要说谎话,不要谩骂,诅咒他人,更不能为了自己的牟利而欺骗他人,误导他人

打诳语是什么意思
诳语:1、说谎话。《参同契》卷下:“惟斯之妙术兮,审谛不诳语。”2、骗人的话。《西游记》第六七回:“倘或那妖精神通广大,你拿他不住,可不是我出家人打诳语么?”3、诳语现在也有指不可能实现的天方夜谭的事情。出家人不打诳语:意思是说,一个修行的人不能说谎话、大话、吹牛的话。“不...

打诳语的解释打诳语的解释是什么
打诳语的词语解释是:撒谎。拼音是:dǎkuángyǔ。结构是:打(左右结构)诳(左中右结构)语(左右结构)。注音是:ㄉㄚˇㄎㄨㄤ_ㄩˇ。打诳语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撒谎。引《金瓶梅词话》第七八回:“正经我那_家,半个折针儿...

出家人不打诳语什么意思
出家人不打诳言是一个汉语词语,打诳语属于五戒之内,出家人应严守。任何人都可以去做,打诳语就是造口业,于人于己都不好。一般人做不到,是因为不知道打诳语的后果,认真修行的人不论出家与否,都会努力的持戒打诳语。打诳语属于五戒之内,出家人应严守。任何人都可以去做,打诳语就是造口业,于人...

打诳语的意思
打诳语的解释撒谎。《 * 词话》第七八回:“正经我那寃家,半个折针儿也迸不出来与我,我老身不打诳语。”《西游记》第六七回:“ 三藏 闻言道:‘倘或那妖精 神通广大 ,你拿他 不住 ,可 不是 我出 家人 打诳语么?’” 包蕾 《猪八戒学 本领 》:“老汉连连摇头道:‘出家人休打诳语...

出家人不打诳语是什么意思
出家人不打诳语就是出家人不说谎话。狂人诳语中的诳语就是说大话的意思。打诳语属于五戒之内,出家人应严守。任何人都可以去做,打诳语就是造口业,于人于己都不好。一般人做不到,是因为不知道打诳语的后果,认真修行的人不论出家与否,都会努力的持戒打诳语。

出家人不打诳语---这个“诳语”指什么呀?
诳语指的是虚妄不实、欺骗他人的言语。出家人在佛教中遵循的是诚实、真实和透明的原则。他们追求的是真理和智慧,因此,出家人不打诳语是佛教对修行者的一种道德要求。在这一理念下,诳语指的是那些故意说谎或夸大事实的话。出家人作为修行者,他们相信通过修行可以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智慧,从而避免一切不...

诳语是什么意思
诳语的意思:一、骗人的话。1、《西游记》:“大仙是个光明正大之人,就以他的诳语做真。”2、《西游记》第六十七回:“倘或那妖精神通广大,你拿他不住,可不是我出家人打诳语么?”3、王筠《菉友肊说》:“连篇累牍,尽是诳语。”4、茅盾《有志者》:“出家人不打诳语。先生,实在是你睡性...

出家人不打诳语什么意思?
出家人不打诳语的意思是:在佛教徒的修行中,出家人(比丘、比丘尼)应该遵守戒律,不说谎言或欺骗他人。在佛教中,诳语被视为造成不实言辞、欺骗和不诚实行为的不道德行为。诳语违背了真实与正直的原则,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出家人修行佛法的目的之一是要培养正直、真实和善良的...

别打诳语是什么意思?
“别打诳语”是指不要说谎,不撒谎言。这句话常常出现在教育孩子的场合。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很重要的品质,而说谎则是破坏人际信任关系的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养成不说谎的好习惯,让我们能够建立更加稳固的人际关系。说谎会让人产生负面的影响。与人交往时,如果撒谎会破坏与对方的信任关系、...

临城县13459168714: 不打诳语是怎样子? -
毛飘清眩: 你说的不算是打枉语,因为你的处发心是正确的.是利他的.举例故事你细读菩萨船长还有其他的故事.一般来说,杀生是恶业,不过本师释迦牟尼佛在过去世中,曾杀过一个人.当时他是船长,载了五百位商人,其中一人打算把其他人全...

临城县13459168714: 不打诳语是怎样子?
毛飘清眩: 个人理解,不打诳语(妄语),中心思想是不要用恶意语言的伤害、欺骗、误导对方以此达到个人的私利.这当中就有善意与恶意之分,生活当中不缺少直言不讳的君子,但唯恐天下不乱的小人也多出牛毛.如果总是为自己的私利来寻找借口,总是打着正义的口号去歪曲事实、祸害他人,就是诳语.反之,则可理解为善意的谎言!

临城县13459168714: 出家人不打诳语意思是什么 -
毛飘清眩: 佛教的根本五个戒条是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说谎、不胡言乱语)、不饮酒,只要是信佛的人都要遵守,不论出家或不出家的人,不论有没有受戒.出家人是专业的佛教徒、佛弟子,当然更要率先垂范,严格遵守戒条规矩,自古至今逐渐衍生了“出家人不打诳语”的俗语,这句话也算是对出家人比一般人更讲究诚信的赞誉.

临城县13459168714: “出家人不打狂语”是什么意思 -
毛飘清眩: 是指“离家修行的人(出家人)是不说谎话(诳语)的” 出家人不打诳语

临城县13459168714: 出家人不要打狂语的意思是什么? -
毛飘清眩: 阿弥陀佛! 佛教五戒之一:不妄语!即是不打诳语的意思!

临城县13459168714: 为什么只有出家人可以不打诳语?? -
毛飘清眩: 打诳语属于五戒之内,出家人应严守.任何人都可以去做,打诳语就是造口业,于人于己都不好.一般人做不到,是因为不知道打诳语的后果,认真修行的人不论出家与否,都会努力的持戒打诳语.

临城县13459168714: “出家人不打诳语”,这句怎么来的? -
毛飘清眩: 一方面是出于他们的戒律,另外一方面他们是出家人,而且信佛教他们的意识里会认为,这个世界是有佛在看着自己的言行,所以不能说谎. 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的宗教,一方面是本土生长的宗教,另外一方面是外来宗教和本土的文化精神,...

临城县13459168714: 出家人为什么不打诳语 '、?.、》、》??.、了,?.?》为什么他们就不打诳语呢.... -
毛飘清眩: 阿弥陀佛! “不打狂语”,就是“不妄语”,在戒律里包括“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就是不欺骗人、不挑拨是非、不恶语伤人、不花言巧语.人最容易造的业就是“口业”,所以,佛教导我们要善护“身语意”三业,首先就要“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觉明妙行菩萨教导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我们一定要出言谨慎才好.

临城县13459168714: 道教不说谎怎么说,佛教有不打诳语,道教 -
毛飘清眩: 原话是:出家人不打诳语,这个出家人就包括道士. 佛教把说谎称为“妄语”不说谎为“不妄语”,为五戒之一. 道教把说谎称为欺,欺骗之意.不说谎为“不欺”.道教的《十戒经》:四者不欺,善恶反论.

临城县13459168714: 出家人不打诳语是什么意思 -
毛飘清眩: 出家人不骗人 但我觉得说这话的人是心虚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