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的备课资料

作者&投稿:迪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归去来兮辞的主要知识点~

《归去来兮辞》赏析

李白有两句名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用这两句话来赞美《归去来兮辞》再恰当不过了。

汉魏六朝,文风绮靡。陶渊明的出现无异于在花团锦簇中伸出一枝青枝绿叶,又好像在珠光宝气浓妆艳抹的贵妇人中走来一位不加修饰的清纯少女。返璞归真,崇尚自然,这既是陶渊明生活的准则,也是他创作的准则。然而,仅仅认识到这一点还很不够。陶渊明不是像一般人那样观山川以悦目,他是把田园自然风光作为自己的精神归宿,是在看透了官场的腐败黑暗之后转向大自然而获得的一种觉悟。这种觉悟是用人格生命换来的,因而他格外珍视。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这句话表面看似乎是在安慰自己,实际上是在反省自己。他在《归园田居》诗中写到:“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这是多么沉重的语言!这是何等沉重的心情!“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犹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表面看诗人是在谴责自己走错了路,实际是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对社会黑暗的批判。在这样一种心情驱使下,诗人归心似箭,让船儿快快地行,恨不得天快一点亮起来,看见自己的家门,欢喜之情无法言表,连奔带跑,回到家中。这种心理描写,其语言虽不像小说那样细腻罢了,但它更能给读者以想像的空间。与官场相比,田园风光是这样的令人清爽。“童仆欢迎,稚子候门。”天真烂漫的小孩让诗人看到了纯洁和质朴。我们可以想像:童仆在说什么,稚子的童音又在说什么,还有那没出场的爱妻,她大概一句话也不说,而是斜倚柴扉望着丈夫,或是系着围裙,双手沾满了面粉,深情地冲丈夫微笑呢!这是多么动人的场景!接下来,诗人写身处庭院房舍的悠然之情。这里有小径、松菊、酒盏、壶觞、庭柯,无违心事,有悠然情,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官场如何黑暗?诗中无一句交代,但田园的美好,不正暗示出了官场的可憎吗?这是一种“暗比”,文字上没有对比,但诗人心中时时在对比。“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这其实不是在写云和鸟,而是诗人心灵的表露。宋人叶梦得评说:“非胸中实有此境,不能为此言也。”

读《归去来兮辞》,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无奈。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会的。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时说:“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则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题未定草》)透过“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这些愤激之语,我们感到了沉重。

《归去来兮辞》的写景是实写还是虚写?钱钟书先生说:“《序》称《辞》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为追述、直录,岂有‘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等物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植杖以耘耔’等人事?其为未归前之想像,不言而可喻矣。”(参见钱钟书《管锥编》1225~1226,中华书局,1979)如此说来,本文第一大写作特色就是想像。作者写的不是眼前之景,而是想像之景,心中之景。那么,写心中之景与眼前之景有什么不同吗?眼前之景,为目之所见,先有其景后有其文,文景相符,重在写真;心中之景,为创造之景,随心之所好,随情之所至,心到景到,未必有其景,有其景则未必符其实,抒情表意而已。

本文语言十分精美。诗句以六字句为主,间以三字句、四字句、七字句和八字句,朗朗上口,韵律悠扬。句中趁以“之”、“以”、“而”等字,舒缓雅致。有时用叠音词,音乐感很强。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多用对偶句,或正对,或反对,都恰到好处。描写和抒情、议论相结合,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时而议论,有景,有情,有理,有趣。

语文人生 ·最后说明一点,就是陶渊明虽然归隐田园,且不论他这种做法是积极还是消极,但他毕竟不同于劳动人民。他写《归园田居》也罢,写《归去来兮辞》也罢,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现象,归隐田园的也并非他一人。然而他的归隐造就了一个文学家,形成了一种文学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光照千秋。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此话虽过,但可以见出它在文学史中的地位。


这里设计两种自读方案,供选用。
方案一:涵咏—想象—背诵。该设计以想象、联想为中心,通过涵咏(缓慢的吟诵)展开想象和联想,最后达到当堂成颂。具体如下。
先一边缓缓地吟诵、细细地品味,一边展开想象与联想,在脑海中浮现出灵动的画面:晨光朦胧,微风吹拂,诗人长发飘逸,衣袂翻飞,伫立在一叶扁舟上。此刻的他,心里也如这飘荡的小舟,既惆怅,又欢快——想起以往的三次出仕,皆因“口腹自役”,有违性情,有失气节,不免怅然;但面对自由的江天,想到终于知迷而返,冲出“樊笼”,便又欣然开怀。现在的他归心似箭,不停地向行人问路。终于看到自己的家门了,他激动不已,竟忘了自己的年龄,撩起长袍,欢快地奔跑起来。书童和幼儿们早已高兴地迎候在家门。诗人左手拉、右手牵地带着他们进了屋。屋里馨意融融,妻子早已备好饭菜、斟满美酒。诗人端起酒杯,美美地喝起来,边喝边观赏着庭树、菊花、南窗、园门,心里美滋滋的……这样边读边想,便能逐渐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与诗人同乐同叹,同悲同喜。
对语言涵咏品味得渐熟后,便脱离书本,试着背诵,直至能当堂成诵。
方案二:范读—理脉—背诵。该设计以理清脉络线索为中心,在范读中理清脉络,再根据清晰的脉络背诵全文。具体如下。
首先范读。范读者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同学或老师。范读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诗与文不一样,诗中每停顿一处即为一句,不管是逗号还是句号。本诗除去开头一句“归去来兮”独立处理外,共有60句。每四句为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每节读后可作稍长停顿,这样读下来,全篇层次自然就清晰了。(2)六字句是全篇的主要形式,按三拍读,比如:舟/飘飘/而吹衣。少量的七字句也按三拍读,如:既自/以心/为形役。个别的五字句也同样,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还有一些三字句四字句则都当整句来读,末字适当地延长时间。(3)朗读时节奏要整齐,音韵要铿锵,要读得悦耳动听甚至动心。
在范读过程中理清全篇的脉络线索。本诗的叙事线索是: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如何度过余生。抒情线索则是:自责自悔—自安自乐—乐天安命。
然后根据脉络线索试背,直至能当堂成诵。
二.备课资料
1. 南朝梁代萧统《陶渊明传》(节录)
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岁终令遣郡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2. 历代名家评陶渊明(选录)
萧统:渊明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才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敦能如此乎?(《陶渊明集序》)
苏轼: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陶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有九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然吾之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mǐn(此字打不出,单人旁加“黾”字)俯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真有其病而不早自知,半世出仕,以犯大患,此所以深愧渊明,欲晚节范其万一也。(《东坡诗话录》)
朱熹: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东坡乃篇篇句句依韵而和之,虽其高才似不费力,然已失其自然之趣矣。(《朱子文集》)
姜夔:陶渊明天资既高,趣诣又远,故其诗散而庄,澹而腴,断不容作邯郸步也。(《白石道人诗说》)
刘熙载:陶渊明大要出于《论语》……谢才颜学,谢奇颜法,陶则兼而有之,大而化之,故其品为尤上。(《艺概》)
梁启超:檀道济说他(陶渊明)“奈何自苦如此”。他到底苦不苦呢?他不惟不苦,而且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一个人。他最能领略自然之美,最能感觉人生的妙味。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以看得出来。(《饮冰室合集·陶渊明》)
(摘自《魏晋南北朝诗精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
3. 陶渊明的艺术影响
自从南朝文人鲍照、江淹作了学陶体的诗歌以后,历代“拟陶”“和陶”相沿成风,人们对他追慕不已。兹语录几则如下。
李白:“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杜甫:“焉得思如陶谢手。”白居易:“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陆游:“我诗慕渊明,恨不造其微。”清代沈德潜则谓:“陶诗胸次浩然,其中有一段渊深朴茂不可到处。唐人祖述者:王右丞(维)有其清腴,孟山人(浩然)有其闲远,储太祝(光羲)有其朴实,韦左司(应物)有其冲和,柳仪曹(宗元)有其峻洁,皆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
( 录自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三.扩展阅读
1.下面是陶渊明的《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请与课文作比较阅读,并回答诗后问题。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①。被褐欣自得,屡空常宴如②。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③。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④。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馀⑤。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⑥。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⑦。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⑧?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⑨。
[注] *始作,开始就任。镇军参军,即镇军将军的参军。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县。①弱龄,年轻时。寄事外,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世事之外。②被褐,穿着粗麻做的衣服。欣自得,欣然自得,自己觉得很高兴。屡空,盛食物的器具经常空着。宴如,安乐的样子。这两句指他出仕前家里生活虽然贫穷,但精神却很愉快。③这两句说,偶然碰上了出仕的机会,只得委屈车马息于仕途。④这两句说,我独自乘着小船远远地走了,怀念家乡的思绪是那样曲折连绵。⑤登降,指经过高高低低的道路。⑥这两句说,我看厌了路途上的异乡景物,心里想念的是山水田园中的旧居。⑦这两句说,我仰望在云中自由飞翔的鸟儿,俯视在水中自由游玩的鱼儿,心中不由得感到惭愧。⑧这两句说,我的纯真自然的隐居思想早就在心里,谁说已被出仕的形体所羁缚呢?⑨班生,班固。这两句说,姑且听其自然而生活吧,我最终要回到仁者的住所隐居。
[阅读提示]
(1)作者在《归去来兮辞》中说:“富贵非吾愿。”本段则用哪些话表明他安贫乐道、不愿出仕的特有天性?
(2)既然天性如此,他为什么还要出仕?请引用《归去来兮辞》中的原话及前面“备课资料”中萧统的《陶渊明传》中的原话作答。
(3)同样是在行路途中,诗人出仕和归隐时的心情却完全不同,请分别引用本文和课文的原话作答。
(4)从这首诗中,已经可以看出作者后来归隐的必然性。请找出这些表明心迹的句子。
[参考解说]
(1)“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被褐欣自得,屡空常宴如。”(2)“既自以心为形役”“亲老家贫”(3)“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馀。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舟遥遥以轻yáng(此字打不出,“飚”字中的“焱”换作“扬”的左半部分即是),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4)“暂与园田疏。”“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2.下面是张衡的《归田赋》,请与课文作比较阅读,回答文后问题。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①;徒临川以羡鱼②,俟河清乎未期③;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④。谅天道之微昧⑤,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⑥,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仓庚哀鸣⑦;交颈颉颃⑧,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⑨。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 shāliú 。(这两个字电脑上打不出,写法分别是:鱼+少 鱼+留)
于时曜灵俄景⑩,系以望舒⑾。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⑿;感老氏⒀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⒁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之荣辱之所如?
[注] ①没有高明的谋略来辅佐当代的君王。②意为空有理想而无法实现。③意为等黄河变清(政治清明)不可预期。④蔡子是蔡泽,战国游士,久不得志,请唐举给他看相,后发奋,入秦为相。⑤谅,的确。微昧,幽隐难知。⑥埃尘,指污浊的现世。遐逝,远离。⑦王睢、仓庚,都是鸟名。⑧颉颃,上下翻飞。⑨这两句比喻归隐之后,适得其所,就像龙虎归于大泽山丘,得以从容吟啸,自由自在。而乃,于是。⑩曜灵,太阳。俄,斜。景通影。⑾望舒,月亮。⑿劬,劳累。⒀老氏,老子。⒁周孔,周公和孔子。
[阅读提示]
唐代李善注云:“《归田赋》者,张衡仕不得志,欲归于田,因作此赋。”它是赋史上第一篇抒写田园隐逸之乐的名作。 请你写一则200~300字的小短文,就《归去来兮辞》与《归田赋》的文体语言、思想内容(或其它你认为可比之处)的异与同作一深入的比较分析。
[参考解说]
文体语言上,两者都由诗演变而来,句式比较整齐,韵律比较和谐。但前者是辞,后者是赋。前者更接近诗,后者则进一步散文化了,长短句增多,是有韵的散文。
思想内容上,两者都描述了大自然充满诗意的景象,表达了自己的神往。同时都抒发了对官场黑暗的厌恶之情。但前者是真正逃离了“樊笼”,回到了自然;而后者只是抒发了“归田”的殷切愿望而已,他希望远离污浊险恶的官场,投身于大自然明丽幽静的环境,但他实际上并未能真正归隐。尽管他把归隐生活想象与描述得十分幽雅闲适,但只是在表明自己的一种高洁志趣而已。因此,相比较而言,陶渊明的心情舒坦得多、悠然得多,他已彻底回归自然,放弃杂念了。而张衡的心情则矛盾得多,惆怅得多。而且他仍然不能忘怀对理想的政治模式的探究,仍流露出他对社会、对民生的深切关注

【学习目标】
1.了解陶渊明及山水田园诗派的有关知识,从作品中感受作者的精神世界及创作风格。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3.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教学重点】 :
1、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2、深入认识陶渊明思想及其作品特点,掌握辞赋特点。
【教学难点】 :
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预习导学】
一、背景知识
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二、文学常识
陶渊明大约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他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后弃官归隐。后世称靖节先生。有《陶渊明集》。作品题材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抒发厌恶官场、洁身自好的情怀。如《归园田居》、《饮酒》、《移居》等;另一类为咏怀诗,如《泳荆轲》、《读山海精.精卫填微木》等,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首推《桃花源记》,辞赋《归去来兮辞》称著文史。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陶渊明 隐逸文化总的风格有三:其一是柔(弱),其二是淡,其三是远 。
三、字音字形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怅然(  )    一稔(  )   轻飏(  )
熹微(  ) 眄庭柯(  ) 流憩(  )
出岫(  ) 翳翳(  ) 盘桓(  )
棹孤舟(  ) 寻壑(  ) 耘耔(  )
参考答案:chàng rěn yáng xī miǎn qì xiù yì huán zhào hè zǐ
四、整体感知
梳理结构层次
(一)申述“归去来兮”的缘由。
(1)“心为形役”——为衣食所迫而做官;
(2)“觉今是而昨非”——认为以前所为是错的。
(二)归家之后的情状。
(1) 心情愉快——小舟轻飏,和风吹衣;
(2) 归心似箭——“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3) 家人欢迎——“童仆迎接,稚子候门”;
(4) 修身养性——饮酒、游园、观景。
(三)回归田园的愉快生活。
(1) 远离官场,享受天伦;
(2) 读书抚琴,颐养天;年
(3) 驾车乘舟,寻幽探胜。
(四)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
(1) 人生苦短,淡薄名利;
(2) 乐天安命,顺其自然。
五、问题呈现
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
(1) 骈散结合,音韵和谐
行文注意对仗骈偶,且又灵活多有变化。既讲用韵辞采,又简洁清新,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2)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充沛强烈
作者的感慨、追求、心志等借助于景物描写而自然流露,全辞情真意切,沁人心脾。
(3) 结构谨严,不蔓不枝
首段直接抒情,照应序文;二、三段借物抒情,表达情怀;末段属总结,卒章显志。
【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方面反映出陶渊明恬适宁静的生活情趣,平和的田园生活让他心情舒畅,自由的乡野万物令他感到赏心悦目,妙趣横生,陶渊明为找到了身心的归所而欢欣鼓舞。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作者为以上的获得付出了埋葬青年时代“大济苍生”的现实奋斗的代价,在抛弃让他彻底失望的官场时,他也告别了自己昨日的梦想。所以陶渊明一面痛下决心“归去”。一面要安慰自己“奚惆怅而独悲”。当他饱览山川秀色时,焉知一朵“无心”出岫的云不会令误入“迷途”的作者触景伤怀;当他在遁世的隐居生活中怡然自得时,有时也要用琴和书来“消忧”。这位自认“寓形宇内复几时”的诗人,需要忍受因调整失落的心理、重新为理想和现实定位而带来的痛苦,尽力说服自己乐天知命,“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总之,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表露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

  。
  教学教案
  关于辞的体裁特点
  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用的是楚地方言,内容又跟楚地的社会生活、山川风物有关,故称楚辞。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好用语气词“兮”(不包括在六字之内),虚词置于句腰(第四、五字)上,也可以不计在字数之内,每句三拍,例如屈原《离骚》中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到了西汉,在辞的影响下又产生了赋这种新文体。汉人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但二者仍有显著的区别: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常用关联词语,长短句明显增多,内容则以咏物说理为主,写法上讲究铺排,即所谓“以事形为本,以义正为主”,这就表明赋已是有韵的散文了;而辞仍然是诗,重在抒情,形式上尽管后来也有若干变化,但四句一节、每句三拍的格局还是保持了下来。 了解辞的体裁特点,对我们诵读这篇课文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四句一节的形式没有变,全篇共15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可作稍长停顿,这样读下来,全篇层次自然清晰。其次,仍以六字句为主(约占全文60句中的四分之三),都按三拍读,节奏整齐,音韵铿锵,亦有悦耳动心之效。 应注意的是:①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仍可作六字句读,如“(既)自以心为形役”“寓形宇内(复)几时”等。②“归去来兮”(出现两次)“已矣乎”当作一句读,适当地延长读末字的时间。③“乃瞻衡宇”以下八句皆四字句,“富贵”两句为五字句,读时节奏自当变化。 辞是有韵的,也跟诵读有关,这一点要放在后面讲。
  主旨和结构
  这篇文章的写作经过,序(见“有关资料”)里已有说明;《宋书·陶潜传》则特别提到作者辞官的近因:“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从序和这段记录都可以看出,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归田之初,是一篇述志的作品,文中着重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赞美了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也显示了归隐的决心。 本文的叙事线索: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如何度过余生 本文的抒情线索:自责自悔——自安自乐——乐天安命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表示辞官归田的决心。含两层:前一层是自责之词。诗人想到“田园将芜”,故应归家,但心为形体所役使而不能自主,这是何等可悲啊!表明诗人已有归意。后一层是自恕自慰之词。诗人已知过去求官为非,今日弃官为是,好比是入了迷途不远,还来得及回到正道上来,因而深感欣慰。这两层点明了全文主旨,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感情。 第二部分(第2、3段)写作者回到田园后的愉快生活。可分三层:第一层写归途和初抵家时的情况,含三节:前一节写乘舟返家途中既轻松又渴望抵家的心情;中间一节写望见家门时欣喜若狂的心情,这跟在官时“惆怅而独悲”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一节写家中景况,有松,有菊,有幼儿,有居室,有酒,有樽,差足自慰。第二层写回家后的日常生活,也含三节:前一节写饮酒自遣,这是室中之乐;后两节写涉园观景,留连忘返,这是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者之乐,跟迁客们的闲适心情绝不相同。第三层写诗人在农村的出游经历。含四节:第一节重申辞官归田之志,以“息交以绝游”进一步表示对当权者和官场生活的鄙弃;第二节写跟乡里故人和农民的交往,为下文写出游张本;第三节写出游方式,“窈窕以寻壑”应上“或棹孤舟”,“崎岖而经丘”应上“或命巾车”;第四节写出游中所见,前两句写农村初春生机勃郁的景象,后两句触景生情,为结尾述人生观张本。 第三部分(第4段)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含三层:前一层紧承上文“吾生之行休”而自问,这是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有振起下文的作用;下面两层是作者自答,“富贵”两句从反面作答,重在说“富贵”而以“帝乡”为陪衬,中间四句从正面作答,用形象化的手段表明自己快然自足于隐居生活,最后上升到哲理的高度,点出“乐天安命”的思想,卒章显志。 三、淡远潇洒的风格 欧阳修对这篇文章推崇备至,尝言:“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兮辞》一篇耳,然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其尤怨切蹙之病。”大意是,本文虽然采用了楚辞的体式,但作者能自出机杼,不受楚辞中怨愤、悲伤情调的影响,而表现出一种淡远潇洒的风格。例如,作者辞官是因为鄙弃官场的黑暗,但文中并无只言片语涉及官场中的黑暗情形,而只说自己“惆怅而独悲”的心情;对已往的居官求禄,也只说“不谏”和“昨非”,不作更深的追究;他决定今后不再跟达官贵人来往,也仅用“息交以绝游”一语轻轻带过,胸怀何等洒脱,是见役于物的人做不到的。又如文中写田园生活的乐趣,看起来都是一些极为平常的细节,但又处处显示出作者“旷而且真”的感情,句句如从肝肺中流出,而不见斧凿之痕。这种淡远潇洒的文风,跟作者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是完全一致的。
  解题指导
  一、本题意在使学生理清本文抒情的线索,即自责自悔——自安自乐——乐天安命。把握这条线索,才能了解文章的主旨。此外,本文还有叙事线索,即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如何度过余生,问答中也应涉及,有利于记诵。 参考答案: 1.鄙弃官场,追求自主的生活。 2.见“课文说明”中“主旨和结构”第四段。 3.“乐天安命”的思想,即弃绝世情,回归自然,顺应自然地生活下去,直至生命终结。 二、本题意在使学生了解文言实词的多种义项。 三、设题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应当指出,《五柳先生传》中的“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桃花源记》中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归去来兮辞》中的“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所有这些语句全都寄托着他的政治理想——他希望出现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能从事和平劳动的社会。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学生可以各抒己见,不要搞统一答案。下面引用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的一段话,仅供参考: “但渊明究竟不是一个自了汉。他不完全提倡一个消极的躲避的办法。故桃花源也遂成为积极的理想,社会的模范,像‘乌托邦’(Utopia)、‘共和国’(Republic)、‘新大西洋’(NewAtlantic),那样的一个‘避’秦之地。避秦之地终于是一个寓言的世界,于是五柳先生遂不得不逃于酒,在醉乡里,也就是在理想国里,躲了过去。渊明全部理想几全可以此释之。所以他不仅是一位田园诗人,彻头彻尾的诗人,而且是伟大的政治理想家。”
  教学建议
  学习这篇课文,当以诵读为主,教师的示范朗读尤其重要,在有准备的条件下,一次成功的范读就可以使学生基本了解课文大意。 要使学生读得充分,达到当堂成诵,就必须贯彻以下方针:①背景材料(含作者生平)以课文题注为准,不必列为专题,该补充的可以穿插在诵读练习进程中,以三言两语带过。②句意易明的不要讲,难一点的也要讲得简要,更不要搞逐句翻译,要让学生在诵读中反复品味诗句的意蕴。③要像读诗一样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这位隐逸诗人的形象。
  编辑本段文章理解
  读悟第1段
  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 指名朗读本段。 思考: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设问: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明确:自责(“田园将芜”),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觉、自醒(“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 陶潜的这种“心为行役”,视入仕为‘迷途“的心情有他的诗为证: 设问:结合此诗和本段内容,可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情怀? 明确:蔑视权贵,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隐士情怀。
  读悟第2段
  讨论:1、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 2、抵家时的欣喜有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 3、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有从何看出? 明确:1、“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2、“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 3、“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既有室中之乐,也有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设问: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潜又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 提示:与下面的诗句具有相同的心境 明确:一诗一赋,表达了相同的心境,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隐士情怀之二。
  读悟第3段
  “归去来兮”“息交以绝游”,作者再一次表明自己厌恶官场,固穷守节的坚定决心,也是其隐士情怀之三。 指定小组朗读此段。 思考: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明确:(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 (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 (3)、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4)、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之四。
  读悟第4段
  魏晋焦虑人生苦短的文人中,陶潜是最为焦灼的一个,在第三段结尾处两句——“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见端倪,在第4段中又有何表现? 齐读本段。 明确:“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此种情感也有诗为证: 既然知道人生苦短,作者是否还快然自足于隐士生活?依据何在? 明确:“怀良辰以孤往,植杖而耘耔”“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从正反两方面,想象地表明自己怡然于隐居生活的情怀。 讨论: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明确:陶潜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欲冲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也是他人性减弱的一种表现。有陶潜的诗为证:
  编辑本段总结
  陶潜,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 读《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 (1)归去来兮! (2)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3)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4)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5)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明确:(1)归去:字面意思是返故里回家乡;从感情看又有对官场的排拒感,“世与我而相违”说的就是同世俗对立;从述志的角度认识“归去”,陶渊明是在确立自己的精神归属,同官场的格格不入终于使他彻底明白自己是属于自然的。(2)“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更让他激动而神往,质本洁来还洁去,菊前松下才是他孤洁灵魂的栖所。(3)这两句可以看出精神的富有和物质的拮据,以及前者对后者的压倒优势。(4)出则无心归则有意,正是作者仕宦和辞官情形的写照。“无心”不是开脱而是反省和自责。“倦飞”当然不是生理而是心理,一个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要用多大力气才能抵御官场的玷污啊,他安能不倦!(5)前一句表白动摇了陶渊明为谋生而做官的说法,后一句表明年轻时的理想在现实中遭到了重击。陶渊明深感出仕一无所获,而生命却已耗损,尽管田园生活可以给他安慰,但是面对残生,他不可能不忧伤。 -------------------------------------------------------------------------------------------------------------------- 1、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实为古今字) 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 2、词类活用: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 3、一词多义: 心:因事顺心(心愿) 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 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 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 故:故便求之(所以)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 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 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四方之事(助词“的”) 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 委:曷不委心任去留 顺从,随从 王年少,委国事大臣(委托) 教化从来有源委(末尾) 委命下吏(把……交给) 寻: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不久) 既窈窕以寻壑(探寻) 往:怀良辰以孤往(去往) 悟已往之不谏(过往) 4、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 风波 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 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 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寻 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 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5)幼稚盈室 幼稚 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怅然慷慨 慷慨 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 恨 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8)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 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 5、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 倒装句 (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 (4)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 (5)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 (6)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 3 省略句 (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 (2)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 (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 4 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2)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写给父亲母亲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写下《归去来兮辞》,彰显自身高尚清正的节操,不愿为功名利禄所累;苏格拉底宁愿饮下毒酒,屈死狱中,也要坚持真理。理性像是路标,而感性却像一盏灯,因为这盏灯的存在,前方的路便是光明大道。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我想生命原本就是简单纯净的,亘古不变的...

九上语文文学常识人教版完整
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等。“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出自他的《挽歌》。 7.《文心雕龙》: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巨著,作者为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 8.金圣叹:名人瑞,字圣叹,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曾把《离骚》《庄子》《史记》、杜诗...

新课标高中文言文
第一册 烛之武退秦师 勾践灭吴 邹忌讽齐王纳谏 触龙说赵太后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秋水 第二册 过秦论 鸿门宴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 师说 才阿房宫赋 谏太宗十思疏 种树郭橐驼传 第三册 诗经三首(卫风.氓 秦风.无衣 邶风.静女) ...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学常识总结
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等。“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出自他的《挽歌》。 7.《文心雕龙》: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巨著,作者为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8.金圣叹:名人瑞,字圣叹,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曾把《离骚》《庄子》《史记》、杜诗、...

鼻子上有痣用文言文怎么说
5.音近形似字通假例:魂魄结兮天沈沈,鬼神聚兮云(李华《吊古战场文》) “沈”通”沉”。6.义近字通假 例: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贾谊《论积贮疏》) 殴,殴打;驱,驱赶。此可视为“殴”通“驱”。7.意义相关字通假 例: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盘桓(陶潜《归去来兮辞》) “景...

桃花源的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作品特点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

语文教材的选文可分为哪些类型
必修4:《窦娥冤》、《雷雨》、《长亭送别》、《哈姆莱特》、《柳永词两首》、《苏轼词两首》、《辛弃疾词两首》、《李清照词两首》 必修5:《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边城》、《哦,香雪》、《归去来兮辞 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例文:必修1:《记念刘和珍君》、...

滕王阁序 典故
掘地四丈,得一石匣,内有龙泉、太阿二剑。后这对宝剑入水化为双龙。5、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译文: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鸣声到衡阳之浦为止。相传衡山有回雁峰,雁至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归。文章借此说明水边断断续续地传来一阵阵惊寒的雁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滕王阁序 ...

高一人教版必背备课文有哪些
19.*兰亭集序 20.*归去来兮辞.第六单元 21.师说 22.阿房宫赋 23.*谏太宗十思书 24.*种树郭橐驼传.第三册目录 第一单元 1.《诗经》三首 氓 无衣 静女 2.离骚(节选) 3.*孔雀东南飞(并序)4.*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迢迢牵牛星 短歌行 ...

2010广东高考大纲
据介绍,增加的4篇文言文分别为:《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六国论》;新增的6首诗、词、曲则分别为:《归园田居》、《春江花月夜》、《山居秋暝》、《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雨霖铃(寒蝉凄切)》、《声声慢(寻寻觅觅)》。数学:填空题“二选一”选做 广东实验...

锦江区15518554088: 归去来兮辞如何披文入情 -
标纪世扶: 在进行《归去来兮辞》的备课时,有点无从下手.往年上这节课时,预设两节课可以把文章进行完----一节是文言知识分析,一节课是内容探讨.但是在实际进行中还是有点慢,因为两节课仅仅是把课文的内容包括文言知识学生找完了,于是再追...

锦江区15518554088: 归去来兮辞词语重点 -
标纪世扶: 归去来兮辞词语重点: (1)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来,助词,无义.兮,语气词. (2)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芜,田地荒废.胡,同“何”,为什么. (3)既自以心为形役:让心神为形体所役使.意思是本...

锦江区15518554088: 《归去来兮辞》问题探究,理清文章层次.①研读第一段思考: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从辞官归田的《归去来兮辞》问题探究,理清文章层次.①研读... -
标纪世扶:[答案] 1.1.本文在序和第1段中都对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作了交代,其归隐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在序文中提到的辞官原因有四点: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二是“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三是“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四是...

锦江区15518554088: 《归去来兮辞》的写作背景及大概内容是什么? -
标纪世扶: 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作者通过文章阐述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以及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全文语言流畅,音节和谐,感情真实,富有抒情意味.

锦江区15518554088: 归去来兮辞典故解释 -
标纪世扶: 典故一: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典故出处:《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用典助读:作者...

锦江区15518554088: 《归去来兮辞》中小序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
标纪世扶: 《归去来兮辞》中小序部分的作用是指出写这首辞的背景,为读者理解辞中语句有很大帮助. 《归去来兮辞》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 节选如下: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缾...

锦江区15518554088: 归去来兮辞分析 -
标纪世扶: 李白有两句名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用这两句话来赞美《归去来兮辞》在恰当不过了. 汉魏六朝文风绮靡.陶渊明的出现无异于在花团锦簇中伸出一枝青枝绿叶,又好像在珠光宝气、浓妆艳抹的贵妇人中走来的一位不加修饰的清纯...

锦江区15518554088: 归去来兮词.主旨与层次.写作特色. -
标纪世扶: 主旨和层次:这篇文章的写作经过,序(见“有关资料”)里已有说明;《宋书·陶潜传》则特别提到作者辞官的近因:“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锦江区15518554088: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的理想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待的 -
标纪世扶: 《归去来兮辞》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作品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其在文体上属于辞赋,但语言浅显,辞意畅达,匠心独运而又通脱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有很强的感染力.其结构安排严谨周密.散体序文重在叙述,韵文辞赋则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职,成“双美”之势.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锦江区15518554088: 归去来兮辞背诵要求
标纪世扶: 归去来兮辞背诵要求是正文部分需要背诵,从归去来兮,田园将芜到乐夫天命复奚疑都要背.《归去来兮辞》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是作者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全文叙述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他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随世俗的精神情操.文章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作者的生活理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