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第7、8题.科学家发现,随着大气层中的悬浮物质和其它微粒增加,近几

作者&投稿:泊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大气中(  )A.气温高低取决于①的多少B.二氧化碳~

A、大气温度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而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故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少,温室效应减弱,②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应该减少,故不符合题意;C、不同物质其比热容不同,故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有所不同,故下垫面不同,对③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的增减具有影响,故不符合题意;D、出现雾霾,相当于增厚的云层,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④即为大气逆辐射,故正确.故选:D.

  中考化学辅导跟踪练习(1)
  1.下列物质的哪些用途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①氩气和氮气作灯泡的保护气②用铝做炊具③用氧气作助燃剂④用碳作燃料⑤用花岗岩铺地面,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C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⑤ D.②④⑤
  2.如果在宇宙飞船上划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由于( )
  A.氧气不够 B.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C.达不到着火点 D.宇宙飞船上温度低
  3.在地球上空10~50km的大气层中,集结着大量的臭氧分子(O3),形成臭氧层,吸收了太阳光中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过量紫外线辐射的危害。但空调和冰箱中的制冷剂“氟里昂”(以M代表其化学式),逸散到大气中可破坏臭氧层,其反应过程可简示为:M + O3 MO + O2,MO + O M + O2.据此判断“氟里昂”在破坏臭氧层的反应中是( )
  A.催化剂 B.还原剂 C.氧化剂 D.稳定剂
  4.食品腐败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有氧气存在而发生氧化反应。因此,吸收掉密封的食品包装盒内的氧气就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下列哪种物质适宜封入食品包装盒中用来吸收掉盒内的氧气,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的是( )
  A.红磷 B.固体烧碱 C.铁粉 D.生石灰
  5.将一严重锈蚀而部分变成铜绿[Cu2(OH)2CO3 ]的铜块研磨成粉末,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成CuO,固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可能是( )
  A.增重30% B.增重10% C.不变 D.减轻30%
  6.我国大力发展水力发电站建设,如葛洲坝,年发电量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煤的火力发电站了出的电量,水力发电和火力发电相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减少CO2的排放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②减少SO2的排放有利于减少降酸雨③减少废渣排放有利减少对土壤、水体污染④减轻白色污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
  7.19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瑞利在对气体密度(通常在混合气体中,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气体的体积分数越大,则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就越大)进行测定的工作中,发现以不同来源的N2进行测定时,会出现不能消除的微小误差,从而导致了稀有气体的发现。在实验中,瑞利利用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系统(箭头表示气体流向),通过的气体经过净化处理的纯氧气或空气。

  (1)实验中要保证Cu 丝始终保持红热,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可表示为:___________,2NH3 + 3CuO N2 + 3Cu + 3H2O 。倘若在实验中观察到铜丝变黑,可采用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在此反应过程中铜丝的作用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氨气和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通过的气体为纯氧时,测得气体的密度为ρ1。
  (3)在空气的净化过程中,为除去可能混有的H2S、CO2和水蒸气,可将气体先通过_____________,当净化后的空气通过上述反应系统,在这种情况下测得最终密度ρ2==1.256g·L-1。
  (4)当空气直接通过灼热的Cu网,测得气体的密度为ρ3。试ρ1、ρ2、ρ3比较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某同学做石蜡成分探究实验:把点燃的一支蜡烛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停止后,冷却,可观察到瓶壁上有水珠,由此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 ____ 氢 元素,取出蜡烛,向瓶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石灰水,由此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 碳(C) 。你对此实验的评价是: 没有考虑蜡烛芯对实验的影响或只能判断蜡烛是否含C、H两种元素或是否含氧元素无法判断。

  9.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在加热的条件下,它能分解生成氧和水。研究表明,将新制的5%的双氧水溶液加热到65℃时就有氧气产生,加热到80℃时就有较多氧气生成。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用上述方法制得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直接在试管口检验,结果木条不能复燃。他经过思考分析了实验现象不正确的原因,并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结果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1)分析木条不能复燃的原因是什么?
  (2)对实验装置如何改进才能检验出有氧气生成?(画图或文字说明均可)
  10.通过实验,怎样证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
  11.南京著名的风景点珍珠泉,水底有大量气泡冒出,象串串珍珠,珍珠泉因此得名。某学生推测这种气体可能是沼气。查资料得知沼气中含60%~70%的CH4,还含有CO2、N2和CO等。他想用实验检验珍珠泉冒出气体的组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取气方法:将空的雪碧汽水塑料瓶装满水,倒放在泉水中,瓶口对准水底冒出的气泡收集。
  (1)这种集气法叫__________.针对瓶口太小不便于收集的缺点,在不换瓶的情况下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若用水将瓶中气体排出,水龙头应接_______导管(填A或B)
  12.为了测定某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课外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3.0g 混合样品放入如图所示的大试管中,充分加热,直到反应完全,并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出生成氧气的体积。试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现有如下可供选择的操作:①将导气管放入盛满水的量筒内;②给药品加热;③有连续气泡产生时开始收集气体;④取出导气管;⑤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如图,此时导管出口略高于液面);⑥冷却至室温;⑦调整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后读出量筒内气体体积数。
  为了较准确地测量出生成的氧气在常温、常压下的体积,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___
  (3)为了较准确地测量到气体的体积,需要调整量筒内外液面高度,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4)在常温常压下共收集到气体680mL(此时氧气密度为1.41g·L-1),其质量为_______g,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约是________ 。
  13.某班级探究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催化剂知识后,他们想研究氧化铜能否在氯酸钾的受热分解反应中起催化剂的作用,设计了以下的对比实验和后续操作:
  ①任取两份氯酸钾,分别放入两支相同的试管,在其中一份中加入经准确称量的n克氧化铜粉末。
  ②将两份氯酸钾同时在相同条件下正确加热,将放出的气体通入水中,观察放出气体的快慢。
  ③停止加热、冷却,将原先混有氧化铜的反应后的混合物加水溶解,小心过滤,得滤出物,洗涤并干燥。
  ④观察滤出物的状态和颜色。
  ⑤将滤出物和炭粉混合,在密闭容器中高温加热,将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并观察现象。
  (1)以上实验步骤,有一步不够严密,请问是哪一步?____________。
  (2)要达到实验目的,除改进不够严密的实验步骤外,还必须增加一个实验步骤,这个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另一个实验装置和操作替换实验⑤,也可达到实验目的,请把右上图中的仪器连接成一个符合实验目的的实验装置,这个实验装置的接口连接顺序是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气流的方向从左往右)
  14.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二氧化锰是一种黑色固体,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1)若在此实验中使用含木炭粉的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来制取氧气,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在实验中可能发生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去混合物中木炭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证明木炭粉已被除去?请简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860年,英国化学家法拉第在为少年儿童所作的化学讲座中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子火焰的可燃物是_____________,蜡烛能产生母子火焰这一现象是由组成蜡烛的物质的重要物理性质决定的,该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导气管不宜太长,且导气管的起端必须插在蜡烛母火焰的中心部位,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小明、小鹏和小芳三位同学在一起探究蜡烛燃烧,他们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⑴[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⑵[猜 想]小明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
  小鹏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蒸气。
  小芳认为:可能上述两种情况都有。
  ⑶[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哪一种分析是正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现象和结论]如果小明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小鹏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小芳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如果用CnH2n+2表示蜡烛的主要成分,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面粉加工厂的车间若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这是因为面粉粉尘与空气充分接后,遇到明火急剧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在有限空间内迅速膨胀,从而引起爆炸。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的塑料盖掀起。试问: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_________(填序号)。①金属筒不加盖时;②蜡烛没有点燃时;③无盖小塑料筒中装的是干燥煤粉时。
  (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件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1)
  18.人们长期在密不通风的房间里工作,感到头昏气闷。据此,需要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请提出假设,并设计探究实验的步骤。
  初中化学竞赛同步辅导(一)参考答案
  1C 2B 3A 4C 5BC 6B
  7 (1)2Cu + O2 2CuO ,减慢氧气的流速或加热液氨;催化剂和指示剂;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3)碱石灰 (4)ρ1<ρ2<ρ3 8 水珠;氢;石灰水;碳;没有考虑蜡烛芯对实验的影响或只能判断是否含C、H两种元素或是否含氧元素无法判断。9 (1)加热到65℃以上时,水蒸气与氧气一起逸出,使木条不能复燃。(2)加上带导管的胶塞,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10 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和少量氯酸钾混合后放入试管中,加热,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可知片刻后有大量氧气放出,加热到无氧气放出后,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氯酸钾,继续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发现产生氧气的速率仍很快,由此证明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不变;待反应结束,冷却,在试管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过滤,洗涤滤渣,烘干,称量,得知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11 (1)排水法;将倒置漏斗插入瓶口内 (2)A 12(1)将导管出口浸入水槽的水中,手握住试管,有气泡逸出,松开手后有少量水进入导管,表明装置不漏气。(2)①②③⑤⑥⑦④ (3)保证量筒内外气压相等。(4)0.96g;81.7% 13(1)第①步(2)精确称量滤出物的质量(3)a;f;g;d(或e);e(或d);b(或c)。 14 (1)爆炸或剧烈燃烧(2)充分灼烧或在氧气流中充分加热(3)充分灼烧至无火星或质量不再减少。15 石蜡蒸气;沸点较低,受热易气化为蒸气;(1)导气管太长,石蜡蒸气冷凝,不能能从导管末端导出,(2)母火焰中心部分未与氧气接触燃烧,仍为石蜡蒸气。16 (3)换一根长的导气管,并用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再在导管的另一端做点火试验,(4)导管口同样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不到冷凝的固体。导管口不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可看到冷凝的固体。导管口能点燃,但火焰较小,去掉毛巾,导管内壁能看到冷凝的固体。
  (5)2CnH2n+2 +(3n+1)O2 2nCO2 + (2n+2)H2O
  17 (1)使面粉充满金属筒(2)①②(3)严禁烟火 18 (1)根据呼吸作用涉及的缓慢氧化反应,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可能在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含量上有较大变化。(2)根据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性质及验证实验,计划设计如下步骤:①用排水法收集2瓶呼出的气体,再取两个空集气瓶收集2瓶空气。②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③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观察现象。④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其中一块呼气,观察现象,并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对比。

科学家发现,随着大气层中的悬浮物质和其它微粒增加,近几十年以来,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减少了10%,地球正在“变暗”.大气层中的悬浮物质和其它微粒对太阳辐射起到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导致地球“变暗”.故与“变暗”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是①.
故选:A.


...变化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如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
因为这部分的大气辐射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所以被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对地面因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起到补偿作用,所以说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近百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是气温上升,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增强.根据图中的大气受热过程分析,图中的 ②是大气的削弱作用,①是太阳辐射,③是...

甲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乙图为某地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
(1)根据箭头指向可以判断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是地面辐射,对应的是B;全球变暖与大气逆辐射增强有关,对应的是C.(3)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且多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四川盆地高得多.(4)由图中曲线...

读下图“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题。 小题1:图中序号含义正确的是...
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④表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能量还给了地面,对地面起了保温作用。小题2:近地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不强,而对地面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故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小题3:沙漠地区,云少,故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故导致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较高。

读下图“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
小题1:D小题2:B 试题解析:小题1: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根据大气受热过程的示意图,⑦进入大气层前的太阳辐射;①进入大气层后的太阳辐射;②太阳削弱作用;⑤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⑥进入宇宙的地面辐射;③大气逆辐射;④进入宇宙大气辐射。根据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地形差异,说明青藏高原地面辐射...

...大量火山灰直冲云霄。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题。_百度...
小题1:C小题2:B 试题分析:小题1:上地幔中的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所以埃特纳火山的喷发物主要来自软流层。故选C小题2:弥漫在大气中的火山灰能对太阳辐射产生散射和反射,进而对太阳辐射起到削弱作用。读图可知:①是大气辐射、②是太阳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地面辐射。故选B。点评:本...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上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大气中 A.臭氧层...
B是正确的。【精】A:①是短波吸收,其中就包括臭氧层吸收掉的紫外线,所以若臭氧遭到破坏,那①吸收也减少了。B:②是长波吸收,主要是靠空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若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则②减少。【锐】C:可吸颗粒物对太阳辐射具有散射作用,也可以理解为削弱了太阳辐射,所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大气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右边图看图方法...

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当前化石燃料的燃烧...
人类活动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增多,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强,从而大气逆辐射增强,即为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即为②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和④大气逆辐射增强,结合选项得知②增加.故选:B.

读图“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②、③各表示什么辐射:②...
(1)根据箭头指向可以判断,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2)图中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吸收、反射和散射.(3)冬半年的霜冻灾害多发生在晴朗的夜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大气逆辐射弱.(4)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太阳辐射是地面增温的主要来源,对应的是①;对流层大气的主要...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地大气受热过程,箭头反映了能量传递的方向及多少...
可以降低城市的温度,即减小了城市和农村的温度差,减弱了城郊环流,故不符合题意;9、城郊环流中城市温度高大气上升,郊区大气温度低大气下沉,故该环流可缓解城市大气污染,但不可抑制,故不符合题意;m、甲2大气下沉故温度低,故为农村,而乙处大气上升故温度高为城市,故正确.故选:m.

宁国市18736381956: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大气中( ) A.气温高低取决于①的多少 -
何季复方: 小题1:D 小题2:B试题分析: 小题1: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气温的高低取决于②和④;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会使②减少;下垫面不同,吸收的太阳辐射不同,直接影响③的大小;雾霾天气吸收地面辐射多,夜间产生的大气逆辐射④增强.故选D. 小题2: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大气温度的高低与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②的多少有关,而14时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的热量与与大气辐射散发的热量相等,所以气温达最高.故选B.

宁国市18736381956: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②箭头表示太阳辐射,③、④箭头分别表示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直接使近地面大气增温的... -
何季复方:[选项] A. ① B. ② C. ③ D. ④2.夜晚,当大气中云量增多时,将出现的现象是A.①减弱 B.②增强C.③减弱 D.④增强

宁国市18736381956: 如图为地球4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9~它0题. 近地面大气i() -
何季复方:[选项] A. 气温高低取决于①的多少 B. 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增加 C. 下垫面不同,对③的增减没有影响 D. 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增强

宁国市18736381956: 如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大气中()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 -
何季复方: A、臭氧层破坏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实际上是削弱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故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减少,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减少,故正确; C、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遇到空气中悬浮颗粒就要要发生散射,使太阳辐射以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播开来,经过散射之后,有一部分太阳辐射就到不了地面,这样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就减少,故不符合题意; D、雾霾的出现加强了夜间的大气逆辐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宁国市18736381956: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②③④所表示的过程或作用,对应正确的是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中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中A... -
何季复方:[答案] 1. D 2. A 3. A

宁国市18736381956: 读图“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②、③各表示什么辐射:②______辐射;③______辐射.(2)图中④表示______作用.(3)冬半年的... -
何季复方:[答案](1)根据箭头指向可以判断,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 (2)图中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吸收、反射和散射. (3)冬半年的霜冻灾害多发生在晴朗的夜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大气逆辐射弱. (4)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

宁国市18736381956: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6~7题.图中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A.①B.②C.③D. -
何季复方: 图中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而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即为④. 故选:D.

宁国市18736381956: 读图““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14分).(1)图中②、③各表示什么辐射:② - _______辐射;③_____辐射.(2)图中④表示      作用.(3)... -
何季复方:[答案] (每空2分) (1) 地面 大气逆 (2)大气对太阳的辐射削弱 (3)晴朗 ③ (4)① ② 略

宁国市18736381956: 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a、b、c、d表示某种类型的辐射.读图完成以下问题.1.“高处不胜寒”表明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 -
何季复方:[选项] A. a辐射 B. b辐射 C. c辐射 D. d辐射2.农谚“露水起青天”主要原因是晴朗的夜晚( )A.d辐射增强 B.a辐射减少C.c辐射减弱 D.b辐射减少

宁国市18736381956: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所表示的过程或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大气吸收 B.②——大气散射 ... -
何季复方:[答案]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A 试题解析: 小题1: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根据箭头判断①——大气的反射(一方向的射出和射入);②——大气吸收(无外射的剪头);③——大气散射(射向四面八方);④——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与地面辐射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