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王朝很是先进且富裕,为何却屡屡受制于游牧民族?

作者&投稿:庄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对历史稍有了解的朋友,或许总有一处绕不过去的疑问,就如:先进而且又富裕的中原王朝,为何屡屡受困于北方草原上落后的游牧民族?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东南临海,受海洋季风影响较多,而遥远的北方草原则是大陆性气候。相对于中原地区湿润、温暖的气候,北方游牧民族所居住的环境更加寒冷、干燥。而气候的不同决定了生活在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无法像生活在中原地区的汉民族那样进行大规模的农业耕作,只能转而发展狩猎、畜牧,从而人种的机动性更强,也更“嗜血凶猛”。
北方的大草原虽然干燥贫瘠,但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养马场,生活在这里的游牧民族拥有众多马匹,而恶劣的自然环境,也造就了草原人民强壮的身体和坚毅的性格,每个人都能随时跨上战马,摇身一变成为冷兵器时代战场上的主宰——骑兵。

一方面是北方绵长的国境线,中原王朝要处处防备,以防止游牧民族的侵袭,军事力量无法重点集中。而游牧民族通常是集中力量攻打一处,所以虽然在人口和军队总量上无法跟中原王朝相提并论,但是在具体细化的战斗中,往往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取得战场上的优势。
另一方面是游牧民族凶悍的骑兵部队,其战术机动性,要远远优于中原王朝步骑混编甚至步兵为主的军队。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西汉同匈奴的对抗。自汉高祖“白登之围”至汉武帝发动全面反击的“马邑之谋”为止,汉朝历经高祖、惠帝、吕后、文帝、景帝,五位统治者共计60余年,一直对匈奴采取守势。面对匈奴的数次入侵,汉朝的军队均无法在第一时间予以有效的应对,而当大军合集,要对匈奴军队实施打击的时候,对方却早已带着掳掠的人畜财产打道回府了。公元前166年,匈奴老上单于率军大举入侵,其侯骑甚至一度逼近西汉王朝的国度长安,整个国家惶恐不安,而最后的结果是“单于留塞内月余,乃去。汉逐出塞即还,不能有所杀”。
这一战充分的体现出游牧民族骑兵部队作战的机动和灵活性,使其拥有巨大的优势。其后汉武帝改变被动防守的策略,转而采取积极的攻势,卫青、霍去病统帅大军深入匈奴,封狼居胥,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一场军事史上的革命,汉朝从此以骑兵部队作为主力,利用其机动性,采取大规模迂回、闪电战突袭匈奴,使得匈奴元气大伤,再无力量与汉朝抗衡。同样,唐初李靖灭突厥之战,也是利用骑兵轻兵掩袭,而建立了不世功勋。
时至两宋,辽、金、西夏、蒙古无不利用重骑兵的强大冲击力,在战场上肆意纵横。而宋朝立国之时,就有先天不足。其一是燕云十六州由石敬瑭割让给辽人,失去了中原王朝赖以依托的天然防线,胡人的骑兵可以任意纵横于华北平原,而北宋军队却无险可守;其二是北方马场的丢失,使得宋朝无法像汉唐那样组建大规模高素质的骑兵部队,以步兵为主的军队面对胡人的骑兵部队,常常是不堪一击。当然宋朝外战外行的原因不仅于此,但是这都足以证明骑兵在冷兵器时代的巨大威力。拥有天然牧马场出产的良马以及坚韧、凶悍的高素质兵源,无疑是游牧民族的一大优势。
从政治体制上讲,中原王朝属于农耕文明,从南至北,由东到西,各个地方的地理环境、人情风俗不同,要管理如此庞大的一个国家,自然需要一套精密的国家机器来掌控,所以从秦汉大一统开始,除极个别时间外,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就是不断的强化中央集权,中央政府要做到对于各地的有效控制,就必然要建立和健全各种制度,其后果就是中央政府增强了对整个国家的控制力,而整个政府机构的设置也不可避免的越来越庞大、复杂。这种庞大而复杂的机器,想要运转起来,总是要费一番力气的,而且容易出故障。
与之相对,北方游牧民族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落后决定了其社会形态的简单化,各级政府的组织架构也较为简单,重要的是,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使他们的组织架构更加的军事化,不仅仅是牧民可以很轻易地转变为士兵,政府也可以很简单的转化为战时政府,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以此来构建的,所以几十万牧民可以一瞬间就变成一只强大恐怖的军队,而简单的组织架构,则可以很高效的的运转军队。
同样,游牧民族的君主,既是一个政权的领袖,又是整个国家军队的最高统帅和实际指挥者。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草原上,追逐野兽、东征西讨是家常便饭,他们拥有作为军事统帅的各种素质、以及各种长期处于战斗状态而积累的战斗经验,同时也拥有足够的威望掌控一切。但是中原王朝的君主,除去开国皇帝之外,大都是生在深宫中,长于妇人之手,既没经历过战火的熏陶,也不清楚用兵打仗的种种方法,他们对于国家军队的掌控,更多的是来自于父死子继、受命于天的王朝延续的合法性,以及一整套复杂的政治制度作为保障,这就决定了他们既不熟悉自己的军队,也不能十分有效的建立起威望,所以对于自己的将领和军队,往往难以充分信任,甚至很直接的表现出敌视。如两宋的重文抑武,明朝的太监监军等等,都是这一心态下产生的怪物。

以文人为代表的官僚集团的高度发展,也催生了另一个怪胎——党争。只要是一方支持的,另一方必然加以反对,无论是于国有利,还是于国有害。因此许多着名的将领,都因为踩到了政治的地雷,而不得不黯然离去,翻开明史,这种事情比比皆是。所以,当一名将领无法得到充分的信任与支持,对上畏惧君主的猜疑,对下害怕同僚的诬陷,满脑子想着如何讨好上司、保全禄位,还会有心思去打仗吗?这样的人领导下的军队,又怎么会有战斗力呢?
尽管中原王朝有着先进的文明和科技,但是谁也无法阻止这两样东西的传播。蒙古人在南宋的火器下吃了亏,但是没多久,他们就利用学来的火器知识横扫欧洲,挥师灭宋;满酋努尔哈赤死于宁远城下的红夷大炮,皇太极随之也组建了后金的炮兵部队。
科技是中原王朝的一大利器,但是随着战争的深入,游牧民族也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掌握并使用这一利器,来对付中原王朝。这是一场你追我赶的游戏,领先者固然占得先机,可是这种领先地位能维持多久,就很难说了。
当然,两相对比,中原王朝也拥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先进的文化、国土的广袤、人口的众多、物产的丰富,使得中原王朝在各项指标上都占据绝对优势。笔者认为,除了上文提到的有利于游牧民族而不利于中原王朝的种种因素外,还有以下几点,制约了中原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征讨,简述如下:
其一,是农耕民族天然具有的保守性,而中国的地大物博、资产丰厚更加重了这一点,只要守住眼前的就足够了,缺乏游牧民族那种对于物质和财富的渴望。
其二,自古以来的优越心态,中国人历来以“中央上国”自居,视周边国家为夷狄,以禽兽蓄养之。不老实就教训一下,如果不是逼急了,是不会倾其全力与四夷争衡的。汉诛匈奴、唐灭突厥,都是为洗刷奇耻大辱而为之。
其三,攻守之势不同,依托北方诸多山脉而建筑的长城等防御工事,在绝大多数时候,可以有效地防御北方蛮族的侵袭,对中原王朝而言,这种骚扰不过是肌肤之痒,不会有太多损失。而一旦下定决心对游牧民族进行征讨,则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汉武帝外事四夷以至于“海内虚耗、户口减半”,是每个统治者都不得不认真考虑的事情。国家的防御性政策,也会影响到军队的将兵,往往士气不振,消极避战者多。
最后,也是最重要最关键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统治者的素质。在中央集权的体制下,统治者素质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所以当明君统治中国时,国家机器可以高效运转,凭借各方面的优势,中原王朝总是能够开疆拓土,扬威国外。而当统治者能力不济的时候,整个国家也会显得异常笨重而缓慢,疲于应付周围的一切。
综上所述,有关于王朝的更替,秦汉隋唐、宋元明清,每个王朝的覆灭都会有着各自不同的缘由,其中总是离不开两点:天时、人事。


五代以后,为什么中原王朝多被少数民族政权吊打呢?
在宋代的时候,少数民族政权还只能和汉王朝形成对立割据,到了蒙古人时期,汉王朝就开始被吊打,直到最后演化出满清,可以一直统治整个中国两百多年,并且不断对外扩张,占领了很多汉王朝都从来没占领过的土地。一个又尚武又爱学习先进文化的民族肯定是生机勃勃的,一个只会写文章裹小脚的民族肯定暮气沉沉...

隋朝如何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就富有到没有王朝可以比肩?
如此看,隋朝确实是很富有的,但是隋朝一共才经历了三位皇帝的统治,这其中的统治者不乏暴政,那隋朝到底是如何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就富有到几乎没有王朝可以比肩的呢?趣味说史将从财政制度的继承和创新方面,浅析隋朝为何能够出现"国计之富"。1、承前朝先进均田制,稳国家财政之基础 中国自古以来就一...

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是哪个朝代?
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朝代当然是宋朝。宋朝的繁荣得益于当时统治者的开明,首先从政策上来说,自宋太祖开始就实行重文轻武,此举虽然对军事上造成了一定负面的影响,但鼓励文教却使得宋朝的文化日益繁荣,催生了诸多科技发明。像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都是宋朝时期发明的。由于宋朝重文轻武,士大夫阶层奉行...

为什么大清朝中前期勇于进取,而到了后期却变得腐朽昏庸?
所以在西方先进制度先进技术面前,你大清皇帝再怎么努力,再怎么忧国忧民,只要你不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就永远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以上三点是我的愚见,再插一句,我一直认为清朝的皇帝都挺不错的,而中后期的那几位皇帝也不像大多数朝代的那么昏庸,甚至还很有抱负,如果清朝是汉人统治的朝代,如果清朝...

明朝没有像汉、唐一样强盛,是朱元璋的格局不够还是后代不行?_百度知 ...
对于一个贫民出身,没有任何地方势力家族背景的王朝创始人而言,通过血脉宗亲的力量辅助以巩固政权,确实是这一阶段的最优解。因此朱元璋大肆分封藩王其实没有问题。而且藩王中不乏秦王燕王宁王这样的能臣,有这批人坐镇,其实确实对当时是更有好处的。但很可惜,朱元璋最大的错误,是没有爱惜朱标的健康。

为什么西方史学家说隋文帝杨坚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
原因三大点:一,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杨坚临终时,天下仓库的积储可供全国五六十年正常使用。就这个战略储备,还真没看到其他王朝有过,现今储备也未有过之。可见当时的民富国强。二,从根本上废止了以前的低效能的国家治理制度,第一个创建了文官选举统治管理国家体制,而这个体制...

历史上最不该灭亡的朝代是哪个?如果不灭亡会有怎样的深远而积极的意义...
所以蒙古仅仅统治了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就被明朝给取代了。而明朝的经济其实已经没办法和宋朝相提并论了,毕竟宋朝的所有经济体制,都被元朝彻底强行摧毁,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一直到了清朝中期,或许才恢复了相应的经济水平。总结:宋王朝不是屈辱史,而是一部光辉史。很多人在看中国历史的时候,对...

清朝衰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两千多年前,秦朝采取中央集权制度,直至明朝朱元璋,仍然采取严格的中央集权制度,施政方针不着眼于提倡扶助先进的经济,以增益全国财富,而是保护落后的经济,以均衡的姿态维护王朝的安全,而清朝结束明朝的统治后,体制上仍然和明朝没有多大变化,增设八旗制度,施政方针仍然是巩固加强自己的统治。(2)虚华...

为什么说宋是中国经济最繁荣的朝代?
北宋中后期的一般年份也可达8000-9000万贯文,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也高达10000万贯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我们将被宋与其他朝代来进行比较。首先与明朝来比较,明隆庆5年(1571)国家岁入白银250万两。张居正改革之后的万历28年(1600),岁入400万两(虽然张居正死后人亡政息,...

中国哪个王朝最富?是唐?是宋?是隋?
宋朝人均GDP达2280美元,整个宋朝占世界的GDP的65%,而北宋则占80%,南宋50%,是中国历史最富有的朝代。明朝的万历时期占世界GDP的80%,整个明朝的GDP是45%,可是明朝末期发生灾荒和战争使其从80%迅速下滑至一半,在明朝中后期部分江南地区已经恢复至宋朝水平。清朝(35%-10%)可以排到明朝(40%-45%...

瓯海区18687462123: 为什么中原王朝屡屡不注重骑兵 -
西界婴儿: 没有马源,中原王朝的农耕文明没有发达的畜牧业,因而没有充足的马源来组建骑兵.汉武帝时期为了争夺优良马种汗血宝马,不惜发动对西域大宛国的战争.

瓯海区18687462123: 五代十国的政治特点是什么但存在什么的必然趋势? -
西界婴儿: 五代十国时期总的来说是藩镇割据四地狼烟.北方五个朝代更替频繁且存在时间都很短.南方十国或更替或并列存在.时间也是很短.这样存在的必然趋势就是统一,再次成为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瓯海区18687462123: 你知道历史上游牧民族为什么都要往中原跑吗? -
西界婴儿: 中原对周边族群强大的吸引力之一是先进的农业和手工业.与更北的族群愿意向西发展不同,漠南族群更想与中原融合.他们与中原共享着北中国经济交通网络,更容易在荒年获得粮食,更容易以低廉成本进行贸易,从而多次形成经济社会共同体.

瓯海区18687462123: 为什么科技可以迅速发?东晋和南宋社会这么动乱,为什么科技可以迅速
西界婴儿: 东晋和南宋都是中原王朝南迁形成的,这期间大量在北方的工匠有先进技术的农民因为战乱迁往南方,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加上两国内部环境相对稳定,所以科技,经济发达.

瓯海区18687462123: 有人说历史上北方一直是个威胁,为什么没人重视?
西界婴儿: 这个观念可以说是不正确的.第一,北方并不“一直”是个威胁,在很多时候北方的... 先说第一点,历史上“北方”对中原王朝的威胁是分时期,有时候北方建立起强大的...

瓯海区18687462123: 西夏皇帝建国后采取的巩固措施 -
西界婴儿: 1、社会进程 兴起之初社会形态处于奴隶社会阶段,过着游牧生活. 2、封建化的原因 由于受到汉族地区先进农耕文化的影响. 3、采取的措施 建立政权,仿效中原王朝建立各项制度,仿照汉字创制本民族文字. 4、政治制度的特点 采取“蕃汉分治”的办法来分别管理不同民族地区. 5、和宋朝的关系 曾和宋朝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后又都与宋朝议和,接受宋的“岁币”,议和后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友好局面.彼此间官方和民间经济文化往来频繁,进一步推动封建化进程.

瓯海区18687462123: 为什么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接受汉族文化后战斗力立即直线下降?宋朝时
西界婴儿: 北方少数民族由于生存环境恶劣(草原、沙漠等),锻炼了其强劲膘捍的体格;北方... 但是,少数民族政权一旦入主中原,建立新的王朝,就免不了被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

瓯海区18687462123: 各民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的事例,有没有人知道啊?(政治题) -
西界婴儿: 长城以其"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久远广阔的时空跨度,被赞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为宏伟壮观的人工建筑奇迹.长城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深远巨大的影响,也积淀和凝聚了极为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鲜明地体现出构筑者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

瓯海区18687462123: 和亲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国防政策 -
西界婴儿: 和亲,是指西汉为缓和汉、匈关系,嫁宗室女与匈奴单于.秦汉之际,居住在北方的匈奴族在冒顿单于的统治下,势力空前强大,拥有“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史记·刘敬传》).匈奴贵族为了掠夺财物和奴隶,不断向外扩地,骚扰汉边,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