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是( ) 于( )年写的

作者&投稿:宓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七律长征怎么写~

七律《长征》
一九三五年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wei(1声)迤yi(2声)腾巨浪,
乌蒙磅pang(2声)礴bo(2声)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min(2声)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鼓掌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是写山,也是写红军对山的征服。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这是红军也是诗人心中的山,极大和极小正是诗人对山的感知,这里重在小而不在大,愈大则愈显红军长征之难;愈则愈县红军之不怕。重在小也就突出了红军对困难的蔑视。通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慨。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金沙江宽阔而湍急,蒋介石梦想利用这一天险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境。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大渡河的险恶也不亚于金沙江,且有敌人的重兵把守,狡猾的敌人还拆掉河上泸定桥的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但是英勇的红军硬是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闯过了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企图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红军过五岭、越乌蒙、度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而现在,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愁4 。“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

西安

(毛泽东) (1935年10月)
其实百度百科可以很全面地告诉你关于你想知道的东西,就比如在百度百科里输入“七律·长征”就能了解关于这首七律的资料了~~超方便~~

七律长征是1935年10月写的

1935年10月写的

1935年10月


福贡县19310584347: 七律·长征(1935年毛泽东所著的诗) - 搜狗百科
一初单硝: 《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正是长征胜利后望采纳谢谢

福贡县19310584347: 七律长征写于几年几月 -
一初单硝:[答案] 《长征》具体写作时间:1935年10月初稿,1936年修改、完善、定稿,1936年10月公开.

福贡县19310584347: 《七律·长征》写于哪年? -
一初单硝: 一九三五年十月

福贡县19310584347: 七律长征写于哪一年 -
一初单硝: 写于1935年10月

福贡县19310584347: 七律长征是什么于什么年写的 -
一初单硝: 1934年10月

福贡县19310584347: 七律长征写于…年…月…日,它的作者是….诗中“万水千山”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其中“千山”代表是…、…、…;“万水”代表是…、…. -
一初单硝:[答案] 《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10月,作者毛泽东.诗中“万水千山”所指:“万水”: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千山”:五岭,即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乌蒙山,岷山.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