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论止盗,可以看出他是个怎么样的君主?

作者&投稿:独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唐太宗论止盗中,唐太宗论“止盗”的方法与群臣有何不同? 可以看出他是个怎么样的君主???~

  答:1、群臣论“止盗”的方法是:重法以禁之(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
  唐太宗论“止盗”的方法是: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理由是: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
  2、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个清正廉洁、开明、会自我反省的君主。
  一、原文: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本文出自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
  二、译文:
  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的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禁止他们。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应当去掉奢侈的花费,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让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怎么能用严厉的刑法呢!” 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起来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太宗李世民曾对身边的大臣说:“君主依靠国家,国家依靠民众。依靠剥削民众来奉养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来充腹,腹饱而身死,君主富裕国家就灭亡。所以,君主的忧患,不是来自外面,而是常在自身。欲望兴盛,费用就会增大;费用增大,赋役就会繁重;赋役繁重,民众就会愁苦;民众愁苦,国家就会危急;国家危急,君主就会丧失政权。朕常常思考这些,所以就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
  三、唐太宗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为人宽厚仁义,善于纳谏,有胆识,实乃一代明君,千古难得一见的好皇帝,政绩出色,在他的治理时期,唐朝出现了第一个顶峰时期“贞观之治”。

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个了解人民生活,了解人民疾苦,能够从人民的本质出发,解决实际问题,励精图治,开明的皇帝,他创造了“贞观之治”的辉煌业绩。

上与群臣论①止盗。或②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③之曰:“民之所以为④盗者,由
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⑤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⑥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⑦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⑧焉。 (司马光)   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译文
  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们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 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太宗李世民曾对身边的大臣说:“君主依靠国家,国家依靠民众。依靠剥削民众来奉养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来充腹,腹饱而身死,君主富裕国家就灭亡。所以,君主的忧患,不是来自外面,而是常在自身。欲望兴盛,费用就会增大;费用增大,赋役就会繁重;赋役繁重,民众就会愁苦;民众愁苦,国家就会危急;国家危急,君主就会丧失政权。朕常常思考这些,所以就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

 “上”的看法是: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 (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   理由是: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

上”的做法营造了“ 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的社会 唐太宗的论止盗,可贵之处在于治本而不是治标,归纳起来是三大举措:反对奢侈浪费、减轻农民负担和选用清廉官吏。三方面都做到了,人民自然安居乐业,又有谁冒风险去当盗贼呢?

为人宽厚仁义,善于纳谏,有胆识,实乃一代明君,千古难得一见的好皇帝,政绩出色,在他的治理时期,唐朝出现了第一个顶峰时期“贞观之治”。

为人宽厚仁义,善于纳谏,有胆识,实乃一代明君,千古难得一见的好皇帝

胸有大志而力不足


上与群臣论止盗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欲望兴盛,费用就会增大,费用增大,赋役就会繁重,赋役繁重,民众就会愁苦,民众愁苦,国家就会危急,国家危急,君主就会丧失政权。朕常常思考这些,所以就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作品赏析:唐太宗“止盗”采用的方法是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从唐太宗和群臣们不同的止盗方法中可看出他是个体恤...

唐太宗论止盗(反腐倡廉的治国理念)
唐太宗在治理社会的过程中,注重文化引导。他认为,文化是一种道德和艺术的表现形式,通过文化的引导,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遵守法律和秩序。因此,他在治理社会的过程中,注重文化的普及和推广,通过文化的引导,让人们自觉地遵守法律和秩序。操作步骤 唐太宗论止盗的治国理念,不仅是一个理论,更是一...

文言文翻译网之唐太宗论止盗
短文中唐太宗认为“止盗”应采取的措施 1)原文语句: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2)现代言语: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老百姓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不用再使用...

语文 唐太宗论止盗
1有人 2除掉,减掉 3使……减少 4哪里 1有人请求(太宗下旨)使用严厉的刑罚来减少盗事的发生。2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3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4商人和旅客可以 13选贤与能,民有所养。14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我有答案,...

唐太宗论止盗
” 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编辑本段相关练习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顶尖课课练》——24课《大道之行》课外拓展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上与群臣论止盗:论(讨论)止(禁止) (2)民之所以为盗...

唐太宗论止盗的问题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⑤不闭,商旅野宿焉。  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立重法以禁之。世民微笑着说:「人民之所以为盗,是由于赋税繁杂,差役过重,加上官吏贪求,饥寒逼紧身,以致不暇顾及...

太宗论盗的启示
劝导或阻止人们不去做坏事和不利于他人的事,不能一昧的“堵”,有时“疏”所达到的效果反而更好。 作为官员或统治者,我们要学会体谅人民,理解他们的难处,这样这个社会才会更加和谐与安定。 对于犯错误的人,不能单一的惩罚,同时也要教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事,从内而外的改变他们。

唐太宗论止盗
(1)上与群臣论止盗:论(讨论)止(禁止) (2)民之所以为盗者:为 (成为) (3)或请重法以禁之:或 (有的人) (4)故不暇顾廉耻耳:故 (所以) (5)轻徭薄赋:轻(减轻) (6)安用重法邪:安 (怎么) 二:对盗的问题,群臣的看法是什么?“上”的看法又是什么  群臣的看法是...

唐太宗止盗文言文翻译
唐太宗止盗文言文翻译如下:1、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唐朝初期的一位皇帝,他以聪明睿智、善于治理著称。有一天,他发现国库的金子数量急剧减少,非常担忧。于是,他下令在全城张贴告示,悬赏捉拿盗贼。告示贴出后,一个名叫马文的人来到官府自首,声称是他偷了金子。2、唐太宗听说后,立即下令将马文关入大牢...

贞观君臣论治(节选):
贞观君臣论治(节选): 1. 丙午,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上又尝谓侍臣曰:“...

青岛市19617923757: 唐太宗论止盗,可以看出他是个怎么样的君主? -
幸独蒲公: 为人宽厚仁义,善于纳谏,有胆识,实乃一代明君,千古难得一见的好皇帝,政绩出色,在他的治理时期,唐朝出现了第一个顶峰时期“贞观之治”.

青岛市19617923757: 《唐太宗论止盗》看出唐太宗是个怎样的人 -
幸独蒲公: 唐太宗论“止盗”的方法是: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理由是: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个清正廉洁、开明、会自我反省的君主~

青岛市19617923757: 从《唐太宗论止盗》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个怎样的君主 -
幸独蒲公: 唐太宗的论止盗,可贵之处在于治本而不是治标,归纳起来是三大举措:反对奢侈浪费、减轻农民负担和选用清廉官吏.三方面都做到了,人民安居乐业.史称贞观之治.

青岛市19617923757: 唐太宗论止盗可见唐太宗是个什么样的君王 -
幸独蒲公: 从文中很显然的看出 太宗想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 : 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可以推断出他是个 为人宽厚仁义,善于纳谏,有胆识,实乃一代明君,千古难得一见的好皇帝,而且政绩出色,在他的治理时期,唐朝出现了第一个顶峰时期”贞观之治

青岛市19617923757: 从唐太宗论止盗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 - ----------------------”.
幸独蒲公: 从唐太宗论止盗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青岛市19617923757: 唐太宗论止盗中,唐太宗论“止盗”的方法与群臣有何不同? 可以看出他是个怎么样的君主??? -
幸独蒲公: 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 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们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 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青岛市19617923757: 丙午上与群臣论止盗 选文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为君思想 -
幸独蒲公: 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注重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同时唐太宗自身也是“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青岛市19617923757: 唐太宗论止盗表现了他怎样的治国思想 -
幸独蒲公: 爱护百姓 信任百姓

青岛市19617923757: 《唐太宗论止盗》第二段中唐太宗是如何分析君主和人民的关系的? -
幸独蒲公: 太宗李世民曾对身边的大臣说:“君主依靠国家,国家依靠民众.依靠剥削民众来奉养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来充腹,腹饱而身死,君主富裕国家就灭亡.所以,君主的忧患,不是来自外面,而是常在自身.欲望兴盛,费用就会增大;费用增大,赋役就会繁重;赋役繁重,民众就会愁苦;民众愁苦,国家就会危急;国家危急,君主就会丧失政权.朕常常思考这些,所以就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

青岛市19617923757: 上与群臣论止盗文中唐太宗的一番话充分显示了他英明的治国之道,因为他懂得什么的道理? -
幸独蒲公: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