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认为 明思宗这个人怎么样?有雄心大志吗?明朝的灭亡是他一手造成的吗?

作者&投稿:钮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朝的功过评价?~

1.明朝总的功过
明朝内部有仁宣之治,弘治中兴,明太祖,明成祖虽然残暴,但也能治好国家。
嘉靖,万历时有徐阶,高拱,张居正等治世之名臣。官员可以骂皇帝,杀人也是审理后再杀。但官员腐败现象严重,特务机构倚仗权势太过猖獗,内阁权力过大。
嘉靖,万历几十年不上朝,万历党争,天启的阉党伤了国家元气,崇祯17年兢兢业业,但最终还是无济于事。
对外,初期远征漠北,嘉靖时抗倭,万历抗倭援朝。明朝经济空前繁荣,万历时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重农抑商思想及政策的压制,资本主义未能发展起来。

总的来说,明朝确实是有一些有能力的政治文官,为治理国家也作出了不少贡献;明朝的军队实力强盛,著名将领也有不少。但是思想文化上却跟不上形式的变化,八股取士束缚了思想的自由发展。所以明朝有功有过,但“过”对后世的影响要大于“功”。

 2.朱元璋和明成祖的功过:
功:
  朱元璋实行安养生息的经济政策,采取奖励垦荒,实行民屯、军屯、商屯等屯田制度,兴修水利,在全国推广桑、麻、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等一系列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成功地使明社会经济较快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他还下令清丈土地,编制赋役黄册、鱼鳞图册,建立里甲及粮长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他的限制和打击旧豪族地主、规定工匠轮班制、放松对手工业者的人身控制等政策,对恢复和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也起了促进作用。为充实官僚机构,朱元璋采取荐举、学校、科举三途并用的办法选取官吏。他鉴于元代官吏贪污腐败以至亡国的教训,决意整顿吏治。甚至以剥皮囊草来惩办贪官污吏,办法之严酷为历史上所罕见。
  过:
  他的厉行整顿虽有一定效果,但因其性格猜忌多疑,也滥杀了不少无辜。为强化皇权,解决统治阶极内部矛盾,朱元璋借胡惟庸案、蓝玉案大肆诛戮功臣;设立锦衣卫,对官民实行残暴的专制统治,废除丞相制,抑制贤能的辅佐,使权臣和宦官更容易控制政权,导致明末宦官专权,民乱纷起。
  明成祖
  功:
  朱棣明成祖即位后五次北征蒙古,追击蒙古残部,缓解其对明朝的威胁;疏通大运河;迁都并营建北京,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定都北京的汉人皇帝,奠定了北京此后500余年的首都地位;组织学者编撰长达3.7亿字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设立奴儿干都司,以招抚为主要手段管辖东北少数民族。更令他闻名世界的是郑和下西洋,前后七次,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沟通了中国同东南亚和印度河沿岸国家。明成祖可谓功绩累累的一代雄主。

  朱棣即位之初,对洪武、建文两朝政策进行了某些调整,提出“为治之道在宽猛适中”的原则。他利用科举制及编修书籍等笼络地主知识分子,宣扬儒家思想以改变明初嗜佛之风,选择官吏力求因才而用,为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过:
  朱棣在位期间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他对建文时逆命诸臣,残酷屠杀,大肆株连。永乐初,曾先后复周、齐、代、岷诸王旧封,但当其皇位较巩固时,又继续实行削藩。周、齐、代、岷诸王再次遭到削夺;迁宁王于南昌;徙谷王于长沙,旋废为庶人;削辽王护卫。他还继续实行朱元璋的徙富民政策,以加强对豪强地主的控制。永乐初开始设置内阁,选资历较浅的官僚入阁参与机务,解决了废罢中书省后行政机构的空缺。朱棣重视监察机构的作用,设立分遣御史巡行天下的制度,鼓励官吏互相告讦。他利用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设置镇守内臣和东厂衙门,恢复洪武时废罢的锦衣卫,厂卫合势,发展和强化了专制统治。

大家公认的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是崇祯帝:眉山上吊自尽
但是当时清兵并没有统一整个中华大地,还有很多的王爷,以及朱姓后人在南方各省不断称帝,其中有几个被清兵杀死,还有一个在川、贵的称帝者最后被吴三桂勒死。

你说的是朱由检吧!崇祯皇帝勤政、有为、自信,但是又多疑、刚愎、燥苛,是一个性格复杂多样的人,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一直是颇多同情。

我帮你查了一下,给你一个比较权威的说法吧!

思宗可能是明代皇帝中性格最为复杂的一个.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在思宗身上,机智和愚蠢,胆略与刚愎,高招与昏招,兼而有之.当然,复杂性格的背后,是复杂的政治形势.农民起义、后金军队的入侵、灾荒、大臣之间的堂同伐异,都是让思宗头痛的难题。处理这样的难题,成功或者事物都是正常的。孟森说:“思宗而在万历以前,非亡国之君;在天启之后,则必亡而已矣!”思宗死的时候,也是这样自解的。此后,历史学家对于思宗普遍抱有同情,以为崇祯皇帝的一生实是“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然而,人才何代无之?要在知人善任罢了。然而崇祯朝“有君而无臣”。思宗既想有心为治,却不识用人之道,以致酿成亡国悲剧,未必无过。而且,孟森也说思宗“苛察自用,无知人之明”、“不知恤民”。因此,一方面,一个勤政、自律、立志有为的皇帝无奈成为亡国之君,固然使人同情;然而,另一方面,思宗用人之拙、疑心之重、驭下之严,却正是加速了明王朝灭亡的催化剂。

其中,他的自信和有为可以表现在他对魏忠贤的处理上。

神明白运”是明末松江名士夏允彝对思宗在处理这件事上的评价。稍后的史学家如谈迁等人,也对思宗在这件事上表现出的稳重、魄力,赞叹不已。但是,他的政治才能却如昙花般一现而过。在接替兄长皇位,他能很快地进入角色,顺利地排除一切影响,不动声色地除去权倾朝野的魏忠贤,是思宗干得最漂亮的一件事。

但是,他的多疑和刚愎,也在对待袁崇焕的事件中显露无余。

思宗以一己之力除去了魏忠贤显然让他对自己的政治才能产生了过高的估计。这样,他的自信就慢慢变成了自负,进而变成了刚愎自用。所以,他一方面成为明朝最勤政的帝王之一;另一方面,他的事事亲为却没有收到好的效果。正如他自己所说,他虽然不是亡国之君,但事事乃亡国之象。其中错杀袁崇焕更是愚蠢之极。

袁崇焕祖籍广东东莞。由于是南方人,思宗私下称他为“蛮子”。袁崇焕的才能体现在军事方面,即使是在他被杀之前的一段时间,思宗仍认为“守辽非蛮子不可”。袁崇焕“不爱钱,不怕死”,决定了他必然深受士兵们的拥戴,他的军队也由此成为明末最有作战力的军队。崇祯即位,任命袁崇焕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等于是将辽东的防务全部委托给了袁崇焕,信任可见一斑。但仅仅过3年,袁崇焕便在北京的西市被凌迟处死,然后传首边关示众。史学界对袁崇焕之死有多种解释,如“五年平辽”的夸夸其谈、擅杀毛文龙、党争的后遗症、皇太极的反间计等,这些都是袁崇焕致死的重要原因。但是最终要了袁崇焕命的还是思宗的决定。仅仅3年前,对比3年前的平台召见、君臣面晤、赐尚方宝剑,真是天壤之别。其间的变化,真可以说明崇祯对袁崇焕由信任到怀疑态度转变。

其实,皇太极的反间计很简单,无非就是效仿了《三国演义》中周瑜利用蒋干盗书的故事,让俘虏来的宦官杨某偷听到“袁经略有密约”的对谈,再纵杨某逃脱。明眼人稍加思考,即能明了。但此事正发生在后金军队逼近京城的敏感时刻,杨某回宫对思宗一汇报,袁崇焕就麻烦了。崇祯三年(1630)三月十六日,崇祯帝命令将袁崇还凌迟处死,妻妾兄弟流放到福建。《明史·袁崇还传》说:“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资,天下冤之。”袁崇焕一死,辽东的战局便无人可以收拾。因此,当崇祯三年农民起义声势明显壮大后,明王朝从此便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双重困境。但是,思宗好像从来都不会从失误中吸取教训。在此之后,他又密令孙传庭在崇祯十五年(1642)杀死了李自成的同乡贺人龙——一名在镇压农民起义中颇为悍勇的将领。据说,贺人龙被杀后,农民起义军酌酒相庆说:“贺疯子死,取关中如拾芥矣!”可见,思宗的多疑、擅杀,真是在自毁长城!!

而他的燥苛则明显的表现在他驭下极严上。

孟子说过,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亡国与役处。就是说,一个亡国的君主总是将他的臣民视为奴役。思宗正是这么一个人。思宗对于大臣的严峻、刻薄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作为一个自律甚严、急于求成的帝王,他总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变长期积累下来的陋习。陕宗嗣在给思宗的奏疏中批评思宗“日习于尊倨而不自知”、“日趋于纷苛而不自知”。一个过分苛求的帝王之下,是很难出现敢于担当的大臣的。后代史学家常感叹崇祯朝是“有君无臣”。其实,崇祯朝被杀的大臣是最多的。在一个频繁更迭和滥杀大臣的朝代里,又有谁敢有什么动作呢?

皇帝督责越严,臣下越不敢有所担当;皇帝焦劳越勤,臣下就越偷安怠慢。晚明学者刘宗周就在批评思宗的奏折里说:“求治之心操之过急,不免酿为功利;功利之心不已,转为刑名;刑名之不已,流为猜忌;猜忌之不已,积为壅蔽。”崇祯朝的政局,正是这样恶性循环下去的,而思宗最终也落得众叛亲离。

有雄心大志,明朝的灭亡是他一手造成的.

积重难返,无力回天。

思宗是最勤于朝政和有雄心壮志的皇帝。他受命于危难之时,满怀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来挽狂澜,重建太平天下,振兴朱氏政权。即位不久,他便开始了雷厉风行的改革。首先下令,逮捕罪大恶极的魏忠贤,逼得他自杀身亡;接着焚毁《三朝要典》,软定逆案,将两百六十余名阉党成员或杀或禁锢或流放,从而清除了魏氏党羽;然后平反冤狱,起有东林党人。又整顿吏治,加强科举,培养人才。对于边事,崇祯也极为重视,他起用著名将领袁崇焕为兵部尚书,经略辽东,有力抵御了后金的入侵。对国内的农民起义,则主要采取安抚的政策,而将精力集中在对付后金。应该说,崇祯皇帝即位之初的政策是正确和有作为的,他也不失为一个开明的君主。

崇祯皇帝应该是个好皇帝,不过明朝当时已经江河日下,已经是强鲁之末了,他也知道,也尽力去挽救,但是有些事情不是说努力就能搞好的.只能说他生不逢时,尽管出生在帝王家,但出在他那个时候确实不是一件好事啊.

我帮你查了一下,给你一个比较权威的说法吧!


西工区17350095466: 大家认为 明思宗这个人怎么样?有雄心大志吗?明朝的灭亡是他一手造成的吗? -
湛肯协达: 你说的是朱由检吧!崇祯皇帝勤政、有为、自信,但是又多疑、刚愎、燥苛,是一个性格复杂多样的人,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一直是颇多同情.我帮你查...

西工区17350095466: 崇祯皇帝怎么样? -
湛肯协达: 死要面子的崇祯皇帝公元1627年,玩了一辈子木匠活的熹宗在临去见太祖的前几日,将他的五弟信...

西工区17350095466: 大家怎么看崇祯帝朱由检?
湛肯协达: 我认为和时代好坏没什么关系 所谓乱世出英雄 不好的时代更可以检验他的能力 很遗憾 我不认为崇祯在和平年代会是个好皇帝 理由是崇祯心胸狭隘 看看满族入关中的文臣武将 里面多少是明朝的啊 作为一个最高的统治者 不是看他是否慌淫或者节俭 而是看他的识人能力和用人能力 毕竟,下面的事是要靠这些大臣办的 你再能干也要靠能臣的啊 哪些认为他节俭和勤奋就是好皇帝的 是不对的 最后 他不应该选择自杀 真正的伟人是卧薪尝胆 如果他迁移到南方,甚至台湾 在清朝初期依旧有翻本的机会的 清朝初期的三番之乱 他有机会利用的 结论: 崇祯不是个好皇帝 不论是和平或者战争年代

西工区17350095466: 关于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真的是昏君吗?我认为不是,
湛肯协达: 不是昏君,也不见得是明君 他那一朝不是没有人才,而是他刻薄寡恩、猜忌不能用 袁崇焕总是死在他手下的 当然这样的性格放在和平时期的确没什么关系,当个守成之君还是合适的,也算生不逢时 但是全节而死只能说他还是有节气的有魄力则未必,有魄力的话一早与后金议和,剿灭农民军了

西工区17350095466: 大家对明思宗的“思”字评价 -
湛肯协达: 朱由检觉得天启任用奸佞的行为很荒唐,于是提醒自己要多思考,他曾留手书'九思',就是警示自己不要犯相同的错误.但另一方面,他为人好猜忌,刚愎自用,曾放言'大臣皆可杀',与思字相...

西工区17350095466: 崇祯有多少内帑?据传李自成攻破北京发现崇祯有上千万内帑,我想到了
湛肯协达: 崇祯的爷爷万历以聚敛而闻名,整整四十多年的时间的,积累的内帑数量最多也就只有7百万多两,崇祯登基十七年,连年用兵,光是军费开支消耗就不计其数,他用什么...

西工区17350095466: 明朝皇帝有什么特点 - 自明英宗始,明朝皇帝都有独特的个人特点,谁能谈谈?
湛肯协达: 明朝自英宗朱祁镇开始,有明代宗朱祁钰,(后来英宗通过“夺门之变”复辟),... 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共传11帝12朝! 据我所...

西工区17350095466: 明朝崇祯帝朱由检是一个怎么样的皇帝?我知道他是一个亡国君,自尽吊
湛肯协达: 想了解崇祯皇帝的生平事迹,推荐一部书《崇祯惨史》,对明末清初那个时代的历史... 后世对崇祯皇帝的评价是比较客气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自杀,认为他是有骨气...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