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曹操的优点的一些故事! 尤其是节俭!急!

作者&投稿:丑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曹操节俭的例子(40字左右)~

曹操提倡节俭,并能身体力行。史书记载:曹操在吃的方面很简单。他的孙子魏明帝曹睿又当上皇帝后,大臣卫觊在上表中曾说:“武皇帝(曹操)之时,后宫食不过一肉。”
曹操在穿的方面很不讲究。他在《内诫令》中曾以自己的穿着为例告诫大家说:“我的衣服和被子都已经用了十多年了,年年拆洗缝补一下还接着使用。”他曾明确规定,不准家人宫女穿有刺绣的衣服,侍女和下人鞋子的丝料不准用两种颜色。为此,在《内诫令》中,还作了具体的规定:以后宫中所做的丝织的鞋子不准用绛紫、金黄等表示金贵的几种颜色。
曹操在倡导节俭的过程中,先从自己和家人做起,还为此作出了不少硬性的和具体的规定并严格执行。相传,有一次曹植的妻子崔氏没有按《内诫令》中规定的禁令办,穿了锦绣的衣服,恰巧被在铜雀台上的曹操看见了,立即下令惩罚崔氏。曹操倡导节俭是十分坚决的,谁触犯了禁令也不宽恕。与此同时,曹操还把是否节俭作为选拔官吏的一个重要条件,作为衡量一个官吏品行的标准。曹操自己上朝时就不乘车骑,徒步行走,因此,在当时的邺城也形成了简朴节约的良好风气。
在节俭方面,曹操在一些人们所说的小事上也不放过,例如,禁止家里人熏香,他在《内诫令》中曾具体作了规定。后来,因为三个女儿嫁给了献帝,在她们出嫁时曾为其熏香而破坏了规矩,但事后,为使这个规定继续执行下去,曹操再次宣布禁香,要求更严,即使把香放在衣内或带在身上也是不允许的。同时告诉大家,如果房内不清洁的话,可以烧枫树脂和蕙草。由此可见,曹操为了使节俭风气能发扬光大,对一些问题考虑得十分周到,并且首先对自己的家庭严加约束。即使在临死前,曹操也没有忘记在遗嘱中对他的家人和臣僚作最后的倡导节俭、薄葬的安排。
曹操还十分厌恶婚姻上的奢侈之风。女儿嫁给汉献帝为后妃(献帝娶了曹操的三个女儿曹宪、曹节、曹华,名分是仅次于皇后的贵人),嫁妆就十分简朴,而且用的帷帐都是黑色的,随从的奴婢也不过十人,这在当时是十分难得的。
曹操对当时人去世后厚葬之风颇为不满,曾于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明令禁止厚葬,并积极倡导“厚养薄葬”。此后,他身体力行,努力为大家树立榜样。他为自己准备的送终衣服不过四箱,春夏秋冬四季,一季一箱,吩咐临终时让人给他穿上当时季节所穿的衣服,又预先为自己选定了瘠薄的地方作为墓地。要求埋葬后不堆土、不栽树,不用金玉珠宝这些东西陪葬,这种崇尚薄葬的做法在当时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在今天也有现实意义。
据说曹操处处精打细算,在《世说新语·捷径》中就曾记载曹操在官渡之战前为剩下一些几寸长的竹片考虑用场的故事,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曹操处处注意节约,对来之不易的物资一点也不肯浪费。
曹操奉行节俭,不贪恋财物,不积聚私产,他把在打仗时所缴获的财物,全部用来赏赐给作战有功的将士,对于四方朝拜贡献的物品,也都与部属分享,绝不独自享用。
如此风云人物,如此倡导节俭,古来罕见。

历史对于曹操的评价中,可以看出曹操是个很节俭的人。说曹操“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帏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攻城拔邑,得靡丽之物,则悉以赐有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四方献御,与群下共之”这是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中引用《魏书》的一段话,可以作为对曹操之节俭所作的综合性评价。其大概意思就是说,曹操为人节俭,不喜欢浮华,不论是自己还是后宫的嫔妃,穿着都不许花里胡哨,什么拖地长裙,刺绣精美图案的,鞋子雕花刻彩的都一律禁止。自己屋内的帷帐屏风落满补丁,盖的被褥絮都散了还在用。坐都是草垫子或是普通的垫子,从不用什么锦绣绸缎装饰。每次战后缴获的战利品,都按功劳大小论功行赏,从不吝啬。没有功劳想要赏赐的,一点都不给。有时四方进献的礼品,也与大家一起分享。这是历史对他的评价。还是可以体现他节俭的就是有一次袁绍拿着一个精美的玉器在曹操面前显摆,曹操不仅不羡慕,而且还非常的鄙视。再就是在对待曹植的问题上,曹操在立嗣时,说的曹植第一过错就是喜欢挥霍浪费,可见曹操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

《三国志》卷一《武帝纪》注引《魏书》说曹操"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辱取温,无有缘饰。" 曹操生性节俭,崇尚朴素,不喜欢用色彩华丽的被子,但求能御寒取暧。帐子破了,修补一下,继续用,一点也不铺饰豪华。曹操的家人都不着锦装绣服,侍御之人不穿双彩的鞋,都保持着朴素的作风。曹操这样做,当然不是因为吝啬,更谈不上因为穷。曹操掌一朝军政大权,"封兼四县,食户三万","穷"是与他挂不上边的。曹操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豪爽慷慨,度量宏大。史书记载,曹操每攻下一座城池,缴获的战利品都赏赐给手下的有功之臣,所谓"功劳宜赏,不吝千金。"别人进贡来的礼品,他也拿出来与僚属分享。这些举措固然有笼络人心的一面,但也真实反映了曹操对金钱和荣华富贵的不屑。这也正是曹操的杰出之处。古云:"夫刻意则行不肆,牵物则其志流。"只有克制自己的物欲,在品德上加强自律,才能不使自己的心志流宕往返。曹操作为一个胸怀韬略的军事家,又兼备这样博大的胸襟,这样杰出的人物在事业上怎么可能不成功呢!由于种种原因,曹操没有能实现统一中国的夙愿,但他也刈灭了群雄,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曹操生前亲自耕种籍田,死后的丧葬也是从俭办理。《三国志》载,曹操临终前留下遗言:"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戊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曹操又安排自己的寿衣数量仅四箧。统一了半壁河山的曹操,葬事俭朴如此,即使千年之后,犹令人感奋不已!古代帝王将相历来不惜耗用大量人力物资修筑陵墓,以表"厚葬以明孝。"从西周前的木椁墓葬到垒土为坟、砖石墓,到东汉时,墓葬已发展到规模宏大、结构严谨的地下宫殿了。曹操遗言中说其丧葬"未得遵古也",也就是主张不要从俗。曹操的墓葬中虽没有金银玉器充填棺椁,但他的丧葬在将相丧葬史上也不失为突出的一个例子。

曹操死前下令墓葬从简,最能体现曹操的节俭。

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

希望对你有帮助

务实。。刺杀董卓。。起兵攻击董卓。

  一
  曹操“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帏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攻城拔邑,得靡丽之物,则悉以赐有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四方献御,与群下共之”。这是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中引用《魏书》的一段话,可以作为对曹操之节俭所作的综合性评价。
  节俭是曹操的性格特点,这与当时兴兵结盟讨董卓的其他诸侯相比,是一个截然不同的鲜明特点。《三国志》记载,“绍又尝得一玉印,于太祖坐中举向其肘,太祖由是笑而恶焉”。袁绍作为讨伐董卓的盟主,竟然因为得到一块玉印而炫耀卖弄,这不仅引起了曹操的极大厌恶,而且“由是益不直绍,图诛灭之。”这件事竟为后来的官渡之战埋下了伏笔。
  如果说节俭是曹操性格特点的外在表现,抑制贪欲则是其内心基础。建安十五年十二月,曹操在令中公开宣示了自己的经历和政治抱负,称自己“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同时宣布退回皇帝所封的阳夏、柘、苦三县两万户的封地,只留武平一万户。建安十八年五月,汉献帝派御史大夫郄虑策命曹操为魏公,曹操上书答谢时说了很有名的四句话:“列在大臣,命制王室,身非己有,岂敢自私”。直到建安二十四年冬东吴孙权上书称臣,劝曹操当皇帝,曹操还骂他“是儿欲踞吾著炉碳上耶!”
  曹操不仅自己不好华丽,也使子女、后宫都做到了节俭朴素。“公女适人,皆以阜帐,从婢不过十人。”曹操夫人卞氏常说,“居处当务节俭,不当望赏赐,念自佚也”,“吾事武帝四五十年,行俭日久,不能自变为奢”。《三国志•后妃传》还记载,曹操为卞夫人弟卞秉建了一座房子,建成之后,卞夫人到弟弟家,请亲戚吃饭祝贺,“菜食粟饭,无鱼肉。其俭如此”。直到曹操孙子曹叡当了魏明帝的时候,尚书卫觊还上疏劝谏,“当务之急,宜君臣上下,并用筹策,计较府库,量入为出。”特别说道,“武皇帝之时,后宫食不过一肉,衣不用锦绣,茵蓐不缘饰,器物无丹漆,用能平定天下,遗福子孙。此皆陛下之所亲览也。”(《三国志•卫觊传》)可见前说不谬。
  值得一提的还有曹操禁止厚葬之风,当然他自己也绝不把金银珠宝埋在死后的墓葬里享受虚妄的永恒。建安十年大破袁谭,平定冀州之后下令,“公不得复私仇,禁厚葬,皆一之于法。”建安二十三年六月又下令曰:“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因高为基,不树不封”,“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宜陪寿陵,其广为兆域,使足相容。”《汉书》还曾记载曹操曾下令“士卒为军死,为槥”,即用小棺葬之。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在六十六岁死前的遗令中,嘱“敛以时服,无藏金银财宝。”对于曹操的薄葬,后人妄加揣测。大约到宋朝的时候,有人说曹操为了不让别人盗墓,在漳河一带筑了七十二座坟墓以为疑冢,其中只有一座是真的。蒲松龄写的《聊斋》里,则说一个渔民在七十二冢之外找到了水下的曹操墓。(《聊斋•曹操冢》)这些都是传说的故事而已。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曹操所以禁厚葬,最主要的是因为“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所以遗令规定,“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曹丕称帝以后,在黄初三年冬以首阳山东为寿陵,并作制说明了薄葬的道理和方式。他说,葬就是藏,也就是让人见不着。葬于山林,就应该与山林浑然合于一体,因此不建寝殿、园邑、神道。最后,他立下最重的诅咒,来防止后人改变他的遗嘱。说“若违今诏,妄有所变改造施,吾为戮尸地下,戮而重戮,死而重死。臣子为蔑死君父,不忠不孝,使死者有知,将不福汝。其以此诏藏之宗庙,副在尚书、秘书、三府。”真是说得情词恺切,信誓旦旦,这足以成为曹氏父子节俭之风的盖棺定论。
  二
  司马光说过,“风俗,天下之大事也。”(《资治通鉴•汉纪》)节俭从来都是值得提倡的好风俗。因为俭可养德,俭可防奢,而贪则必由奢起。故俭与奢相对立,奢与贪相连结。曹操既节俭,也必然地会坚决地反对铺张,禁止贪污。
  曹操素有“整齐风俗”之志。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汉光和末年,曹操为骑都尉,因为讨伐颍川的黄巾起义有功被任为济南相。当时济南管辖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籍。”曹操到任之后,“咸皆举免,小大震怖,奸宄遁逃,窜入他郡。政教大行,一郡清平。”当时还有一个建祠风,“奢侈日甚,民生贫穷,历世长吏无敢禁绝者。太祖到,皆毁坏祠屋,止绝官吏民不得祠祀。及至秉政,遂除奸邪鬼神之事,世之淫祀由此遂绝。”不能不承认这是曹操纠正时弊的一大贡献。
  服饰也体现一种社会风俗。汉朝末年,王公大吏们一般都以戴幅巾为雅,很多将帅,也著缣巾(一种质地细薄的丝织品),闹得文武不分,不伦不类。曹操以为,当时“天下凶荒,资财匮乏,拟古皮弁,裁缣帛以为帢,合于简易随时之义,以色别贵贱,于今施行,可谓军容。”直到黄初二年,曹丕召见故汉太蔚扬彪,让他拄拐杖,带鹿皮冠,扬彪还辞让不听,仍然穿着布单衣、带着曹操所推行的皮弁去见曹丕。
  还有一个涉及到尽人皆知的以称象而著称聪明的曹冲的故事,可以说明当时曹操是如何禁止损失浪费的。《三国志•武文世王公传》记载,“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齧,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齧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齧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齧,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齧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齧,况鞍悬柱乎?一无所问。”马鞍被老鼠咬了都是死罪,谁还敢随意浪费呢?
  对于贪滑之人,曹操更是不留情面。《三国志•文帝纪》中说,建安十三年,司徒赵温为讨好曹操,推举曹丕茂才。曹操上表说,“温辟臣子弟,选举故不以实”。最后竟因此免了赵温的官。荆州刺史徐质也学着曹操,严惩行贿者。裴松之为《三国志•徐质传》作的注中讲了这样一件事。说徐质帐下的一个都督,为了巴结徐质的儿子徐威,在徐威探父返回京都前,先请假回家,然后在半路上与徐威结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后来徐质知道这件事以后,打了这个都督一百棍子,还将其开除。当时的吏治之清,由此可见一斑。
  曹操治家也是同样的严格。他深知《易经》所说的“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所以先管住了自己的夫人卞氏,当然也就管住了子女和后宫。据裴松之为《三国志•后妃传》作的注中记载,曹操为了考察和教育卞夫人,有一次得到一些有名的首饰之后,让卞夫人自己选一件。卞夫人选了一件中等的。曹操问她为什么选这个,她巧妙地回答说:“取其上者为贪,取其下者为伪,故取其中者。”可以想见,这个答复是能令曹操满意的。
  三
  古人说,吏洁于上,俗移乎下。建安、黄初年间所以称之为“节俭之世”,(《三国志•何夔传》)这与曹操、曹丕父子身体力行是有直接关系的。正如夏侯玄所说,“夫上之化下,犹风之靡草。朴素之教兴于本朝,则弥侈之心自消于下矣。”(《三国志•夏侯尚传》)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曹操属下的重臣名将当中,很多人都有节俭清廉的记载。比如,大将军夏侯惇“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于官,不治产业。”侍中光禄大夫荀彧及其子荀攸,“皆谦冲节俭,禄赐散之宗族知旧,家无余财”。曹操曾说,“孤与荀公达(即荀攸)周旋二十余年,无毫毛可非者。”议郎张范“性恬静乐道,忽于荣利”,“救恤穷乏,家无余资,中外孤寡皆归焉。赠遗无所逆,亦终不用,及去,皆以还之”。东曹掾毛玠,“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玠居显位,常布衣蔬食,抚育孤兄子甚笃,尝赐以振施贫族,家无所余。”御史中丞鲍勋“内行既修,廉而能施,死之日,家无余财。”御史大夫华歆,“素清贫,禄赐以振施亲戚故人,家无担石之储。公卿尝并赐没入生口,唯歆出而嫁之。”司空椽属司马朗,“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西曹令史梁习,“勤劝农桑,令行禁止”,“而居处贫穷,无方面珍物”。侍郎杜恕,“推诚以质,不治饰”,曾上疏说:“帝王之道,莫尚乎安民;安民之术,在于丰财。丰财者,务本而节用也。”江夏太守桓禺,“清俭有威惠”。尚书常林“节操清峻”,“虽贫,自非手力,不取之于人。”他与吉茂、沐并、时苗四人为《清介传》。吉茂“不耻恶衣恶食”,“其或馈遗,—不肯受”。时苗始为官时,“乘薄軬车,黄牸牛,布被囊。居官岁余,牛生一犊。及其去,留其犊。”御史中丞崔林,“贫无马车,单步之官”,就是步行去上任。文学椽王观,“治身清素,帅下以俭,僚属承风,莫不自励。”汝南太守满宠,“不治产业,家无余财”,有“清忠俭约之节”。如此之类,不一而足。
  四
  身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何以能如此节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其一,客观形势所迫。经过了黄巾起义和董卓作乱,汉朝统治已经岌岌可危,摇摇欲坠。是时“天下大乱,豪雄并起”。各路诸侯在讨伐董卓失败以后,纷纷拥兵割据。强者虎视天下,竞相逐鹿中原,弱者保境自守,意在称霸一方。战乱频仍,天灾不断。政治、经济、社会形势都相当严酷,真是“存亡危机之秋也”。曹操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于汉灵帝中平六年散尽自己的家财,在家乡孝廉卫兹资助下,聚合五千多人,打起讨伐董卓大旗的。董卓被诛后,“长安城空四十余日,强者四散,羸者相食,二三年间关中无复人迹。”(《资治通鉴•汉纪》)此后三十多年战乱不断,戎马倥偬、艰难困苦的环境几乎使帝王到百姓任何人都无由得奢。期间很多的重大战事,都是因为粮草不足而出现危机。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兴平元年,曹操与吕布在濮阳大战,“与布相守百余日,蝗虫起,百姓大饿,布粮食亦尽,各引去。”“是岁谷一斛五十余万钱,人相食”。建安五年,在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刻,曹操因军粮不足,曾与荀彧商议,欲退还许都。在北征乌丸时,“天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丈乃得水。”赤壁之战后,曹操在建安十四年的诏令中说,“自顷以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这个不得已,就是客观形势。
  其二,世风及名人先贤的影响。当时,名士必读的《易》、《礼记》、《尚书》、《论语》等,多有俭以养德的论述。如齐王曹芳的诏令中就直接引用“《易》称,损上益下,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汉朝初年的文景之治,突出的特点是上节俭,下宽民,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经济得以恢复发展。本朝之鉴,对曹操的影响相当深刻。曹丕为太子时就曾专门与大理王郎讨论过汉文帝的节俭。曹操年青时,最早慧眼识才的太尉桥玄见到曹操后说,“吾见天下名士多矣,未有若君者也!君善自持。吾老矣!愿以妻子为托。”由此使曹操名声益重。正是这个桥玄,死时“家贫乏产业,柩无所殡。”应当说,他对曹操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当时被称之为“行为士表,学任人师”的名士管宁,号称独行君子,有人说他“清虚足以侔古,廉白可以当世。”有人说他“清高恬泊,拟迹前轨,德行卓绝,海内无偶。”还有人说他“清俭足以激浊,贞正足以矫时。”曹操、曹丕父子两代数次请他出来作官,“以慰既往,以劝将来”,他都不为所动。这件事也时刻警醒着曹氏父子要克勤克俭。还有与管宁“俱以操尚称”的邴原、张范,也是“秉德纯懿,志行忠方,清静足以厉俗,贞固足以干事”。这两人都受到了曹操的敬重。
  其三,坚定的政治志向使然。曹操自己曾说过,“夫有其志,必成其事”(《三国志•吕虔传》)。曹操的志向是什么?有人说他要篡汉,有人说他是打下江山让儿子作皇帝。但不管怎么说,曹操绝不是目光短浅、见利忘义的袁绍、袁术之辈所能相比的。建安初年,曹操进军洛阳,汉献帝稍得安稳,封曹操大将军、武平侯。当时太史令王立对献帝说:“天命有去就,五行不常盛,代火者土也,承汉者魏也,能安天下者,曹姓也,唯委任曹氏而已。”曹操知道以后,非常清楚这话说破了自己的政治目标,所以“使人语立曰:知公忠于朝廷,然天道深远,幸勿多言。”怕王立泄露了自己的政治野心。作为在汉朝衰败之中成长起来的新的政治集团的领袖,曹操必然要慎思慎行,以逐步树立自己的威望,壮大自己的实力。司马光在对汉朝的总评中说:“以魏武之暴戾强伉,加有大功于天下,其蓄无君之心久矣。乃至没身不敢废献而自立,岂其志之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资治通鉴•汉纪》)


曹操的性格优点有哪些
一、 曹操生性多疑、狠毒残忍 曹操是一个天分极高、权谋极高的人,他好忌、缺乏安全感、容易冲动,所以造就了他生性多疑、狠毒残忍的性格。曹操生性多疑这一性格特征,在忌杀杨修这一事件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曹操重视有才华的人,但是忌才。杨修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后来杨修辅助曹植对抗曹丕,令曹操心...

曹操的优点和缺点。(用词语概括)
曹操的优点:雄才大略——击败袁绍,统一北方; 用兵如神——火烧乌巢,以少胜多; 爱才如命——收留关羽,放走赵云;一代文豪——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曹操的缺点:心狠手辣——董承抄斩,马腾灭门;狡诈多疑——梦中杀人,冤杀华佗;自大轻敌——赤壁遭火,汉中折兵;乱世奸雄——先借宝刀刺董...

曹操的优点是什么?
1、做人大气,宽宏大量。2、虚怀若谷,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能够虚心接受他人的正确意见。3、有极大的人格魅力,善于用人。4、做人实在,没有架子。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

曹操的优点优在哪里 例如:
1、做人大气,宽宏大量。官渡之战后,曹操收缴到了许多来自许都投给袁绍的信件,他没有追究,一把烧掉,不留案底;对于写文章骂了他祖宗三代的陈琳,也不追究,继续给官做。起初,曹操推举了一个叫魏种的人做孝廉(国家认可人才),又任用他做太守(地级市长),陈宫发动兖州事变的时候,曹操认为只有...

曹操的优点
曹操的优点是礼贤下士,不惧失败,军事才能,善于纳谏。1、礼贤下士:曹操尊重人才,对待人才的态度与孙权和刘备不同。在庞统施展连环计时,立即给予了庞统足够的重视,没有因为外貌而轻视或嘲笑。2、不惧失败:曹操作为君主,具有坚韧的性格和乐观的态度。在追击董卓、吕布突袭兖州以及赤壁之战中都经历过...

曹操的优点有哪些?
曹操具有以下一些优点:卓越的政治才能:他善于权谋,懂得把握时机,在混乱的局势中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势力,挟天子以令诸侯,展现出高超的政治手腕。杰出的军事才能:曹操精通兵法,一生经历无数战役,有着很强的军事指挥能力和战略眼光。爱才惜才:他广纳贤才,对有才能的人不拘一格加以任用,麾下聚集了众多...

曹操有什么优点
2、胸襟博大,乐观宏达,且多在危难之中见精神。3、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重性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地展现和融合。4、曹操对兵法、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5、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

曹操的优点有哪些?
这里许邵概括了曹操这个人物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曹操的领导才能,这也为曹操日后成为真正的帝王之身埋下了伏笔,更是对他的人格的一种肯定。曹操的领袖气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行事果断,豁达自信,知人善任。曹操遇事能够当机立断,是由其性格直接决定的,这一点是领袖必备素质。操初入仕途时,完全...

曹操的优点和缺点,并举例。
曹操的优点:1、惩办豪强:曹操开始走上仕途就试图用比较严格的法律改变当时权豪横行的情况。由于祸在中央,曹无法施展自己的意图。到他自己掌握政权以后,才得全面推行抑制豪强的法治政策。他说:“夫刑,百姓之命也”;“拨乱之政,以刑为先”。他起用王修、司马芝、杨沛、吕虔、满宠、贾逵等地方...

曹操能够成就一番伟业,他身上有哪些优点?
说起乱世枭雄,小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曹操,他有勇有谋,性格豪迈,同时,他也非常的有才华,像他的《短歌行》也非常受后人喜爱的,在三个国家当中,他所在的魏国是实力最强大的一个,在他的领导下,基本都是主动进攻别人,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曹操的身上有哪些优点?能够帮助他成就一番伟业。一、...

延庆县17675959669: 用曹操的优点写一些例子!!! -
殷勤友七味: 一、 公元199年,曹操准备和袁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进行战略决战.战前,曹操精辟地分析了双方形势后,认为:“我虽不及袁绍兵多地广,但我军号令严明,故能以少击众.”夺取决战的胜利,必须进一步整肃军纪,于是命令“全...

延庆县17675959669: #讲一下曹操优点,最好有事例说明 -
殷勤友七味: 早期的曹操:聪慧(从小如此,“望梅止渴”也是个很好的例子)、正义(不要被演义里老罗描绘的奸诈骗了;要知道他刚到任县丞时树的五色大棒,把犯了事而别人不敢管的蹇硕的叔叔蹇图给打死了;要知道他曾冒险刺杀董卓,才会有后来的...

延庆县17675959669: 用曹操的优点写一些例子!!!
殷勤友七味: 建议你看下易中天的品三国 1.曹操的最大优点是知人善任,在用人上就能看出曹操的大气,他手底下的人有谦谦君子也有狡诈之徒,但曹操都能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2.曹操的军事能力非常突出,在官渡一战中,曹操非常理性的与袁绍做了比较,采用合理战术最后给袁绍致命一击,统一北方 3.曹操的才情,建安风骨,只有大气的诗人才能写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么富于哲理的诗句. 4.曹操的自知之明,其实要不是三国演义的影响,我相信人们对曹操的评价不会这么差,曹操最后没有称帝,是非常明智的. 盛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评价是非常中肯的

延庆县17675959669: 曹操的优点...举2个事例说明 -
殷勤友七味: 1.曹操用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还吸收了一大批有才的谋士.2.善于用兵,能采纳谋士的正确意见.3.自己文才好,培养出的儿子文才也好

延庆县17675959669: 曹操的特点(用事例说明)(不少于三 个) -
殷勤友七味: (可自挑三个满意的) 胆大心细: 首先他敢于刺杀董卓,说明这个人有很大的胆量,而且非常冷静,在事情败露之后,巧妙的以献刀为名,躲过了杀身之罪. 性情多疑、心狠手辣: 逃亡之中,父亲的好友吕伯奢款待曹操,厨师为了给曹操杀羊...

延庆县17675959669: 曹操在三国里令人赞赏的故事!急急急急 -
殷勤友七味: 1.击败袁绍后,烧了所有同僚和袁绍串通的信.(有义)2.到死没篡位.(有忠)3.孤身刺杀董卓.(有胆)4.挟天子以令诸侯(有识)5.年轻时一个人跳到权阉家里大闹一场,全身而退.(有勇)6.望梅止渴.(有谋) 放一起就是有胆有识,有忠有义,有勇有谋.微信公众号(不学史无以立)手打提供.

延庆县17675959669: 一代枭雄曹操,《三国演义》中有哪些关于他的故事呢? -
殷勤友七味: 1、谯水击蛟 曹操十岁那年,在龙潭中游泳,突然遇到一条凶猛的鳄鱼.鳄鱼张牙舞爪地向曹操攻击,但曹操毫不畏惧,沉着地与鳄鱼周旋.鳄鱼无法下口,于是逃掉了. 曹操回家后,没有向家人提起鳄鱼的事.后来,有个大人看见一条蛇而恐...

延庆县17675959669: 三国时期与曹操有关的小故事 -
殷勤友七味: 望梅止渴 三国的时候,魏国的国君曹操,他年轻的时候,就非常的聪明.有一次,天气非常地热,他带领几十万的大军经过一片大原野,士兵们从早上走到下午,肚子都没有吃过一点东西、喝过一口水.其中一个士兵实在受不了:“我们如果再...

延庆县17675959669: 关于曹操的材料急求能够凸显曹操性格特点的材料,越多越好乱复制的
殷勤友七味: 故事: 曹操在打仗的时候,总是缴获一些,珠宝,珍宝,古玩,首饰,他带回家以后,曹操会把这些东西先交给卞夫人去挑选,因为她是夫人,正妻,每次卞夫人都挑一个...

延庆县17675959669: 有关曹操的事,短一点,两件,谢谢 -
殷勤友七味: 1、说明曹操的智力:望梅止渴的故事几乎人人知道:曹操讨伐张绣,天气很热,部队在山道上行走,让人透不过气来,体弱的士兵晕倒在路边.曹操心里很着急.赶到队伍前面说:前面有一大片梅林,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一听,鼓起勇气,加快了行军速度.2、说明曹操的肚量:官渡之战胜利后,曹操在袁绍大营缴获了大量信件,信件中有曹操大营中很多将官写给袁绍的信,信的内容估计以投降信为主吧.曹操当众把那些信烧了.并说那时袁绍的势力非常强大,我自己都不能自保,何况大家呢.从此众将官对曹操更加仰慕和忠心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