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之于孔子也 犹曾参之事父也 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夫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曾子鲁钝却成了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者和传播者~

孔子首选的接班人,毫无疑问是颜回,这从《论语》中很多地方都可以看的出来:
  
  论语·为政第二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颜回悟性高,人又谦恭
  
  论语·雍也第六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不迁怒,不贰过”是很难做到的,而颜回的好学在孔子的心目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论语·雍也第六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安贫乐道
  
  论语·先进第十一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别的弟子对孔子的话,总会发出疑问,惟独颜回是一点就通,“不违如愚”,再次高度赞扬了颜回的悟性
  
  而二人的感情也是非同一般的,孔子在匡遇到了麻烦,颜回掉了队,赶上后,孔子说:“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颜回死后孔子更是悲恸不已,“噫!天丧予!天丧予!”,痛悼自己的思想失去了最好的传人。大家要厚葬颜回,孔子不让,但最终还是厚葬了。孔子哀叹:“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可见二人的关系不是父子,深似父子.
  
   综上可见,选颜回做接班人,既可以保证自己的思想能够完整的流传于世,又不用担心自己理论遭到"修正",但颜回死了,只好退而求其次,众弟子中曾子确实是没什么优势的,论口才,要数宰我,子贡.行政能力,比不过冉有,子路. 理论水平,则有子夏,子张.
  
   孔子对曾子的评价是“参也鲁”,还不是一般的"鲁",种地误除瓜苗,父亲暴怒之下要打他,他也不躲避,被一棍打晕过去,醒来后和没事一样,还去向父亲道歉,说让父亲打他受累了.孔子知道后狠狠的批评了他.
  
   但被孔子看重的可能就是这个"鲁",曾子鲁钝厚道,所谓发之不足,守之有余.孔子将自己的思想核心,也就是孔门心法,传给了曾子一人,什么是"心法"?道可道,非常道,有些东西可意会不可言传,可以口头而无法用文字表达.孔子希望通过曾子将自己的思想核心尽量完整而不动原样的传于后世,以待来者。并没有打算让曾子整合儒家力量,并将之发扬壮大,因为曾子的资历较浅,理辩水平有限。孔子死后,有能力的几个弟子,都各立一派,如子夏,子张,子游。他们还"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公推有子做接班人,并要强拉曾子入伙.这些都说明曾子在众弟子中的威信不足,后人也因此对传人问题存疑.
  
   但曾子很明确自己的定位,始终孜孜不倦,立场坚定地维护着孔子核心思想的地位.曾子说"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曾子明确表达出自己之所以被孔子选中的原因,和自己一个传灯人的身份.而曾子反对尊有子为师,并批评子张"难与并为仁",并不是为自己争夺势力和地位,而是为了维护老师的正统思想和地位不被其他弟子所扰乱.
  
   后来曾子又将"心法"传之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孟子又受教于子思),两个人分别写出了〈大学〉〈中庸〉,〈大学〉〈中庸〉是否就是孔门心法的文字表达形式,是否完整准确地表达出了孔子的本意,此处不予过多评论。但无论如何曾子尽其所能,忠诚地完成了孔子交给他的任务.
  
   子贡人聪明,善言辞,名头也大,对孔子也非常尊敬,为什么没选他呢?简短说一下个人观点:
  
   1,孔子说过“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臆则屡中。”显然更赞赏颜回的安贫乐道,而不太欣赏子贡的逐利行为,这也是儒家一贯的道德标准.
  
   2,孔子为避免齐伐鲁,要派弟子出来游说,有几个弟子请行,孔子不许,子贡要去,孔子同意了.结果"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虽然成功了,但挑动那么多国家撕杀争斗,终究不太光彩,又是严重不合儒家道德.事不光彩,但总要有人去做,子贡担负着道义的谴责去做了,个人也因此比较同情子贡.
  
   3,曾发生过,叔孙武叔毁仲尼,认为"子贡贤于仲尼"和陈子禽当子贡的面质疑孔子是否贤于他的事件,虽然子贡每次都贬低自己,而大力赞扬老师.但大概还是可以看出,以普通大众的境界和水平,可能更容易欣赏子贡而不是孔子,不知这是不是孔子的另一个担心.

颜路(颜回之父)鲁人 曾点(曾参之父)鲁人 公冶长(孔子之侄女婿)曾坐牢 齐人孟懿子(鲁国贵族) 南宫敬叔(鲁国贵族) 冉耕(伯牛,少孔子7岁,冉雍之叔伯辈)鲁人 闵损(子骞、少孔子15岁)鲁人,事父母至孝。 下面都有,自己慢慢看,主要的我放在↑了孔子一生,据史书记载,教导了三千多学生。但有名字记录流传的,大概有七十余位。其中有十位,更是孔子最欣赏的优秀弟子。他们是: 德行:颜回(字子渊)、闵损(字子骞)、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 政事:冉求(字子有)、仲由(字子路) 言语:宰予(字子我)、端木赐(字子贡) 文学:卜商(字子夏)、言偃(字子游) 这十位中我认为子渊、子贡、子路是孔子最得意的三个门生,嘻嘻,至少我很喜欢他们。 从学生们的年岁,以及他们的籍贯,我们大致可以推定孔子在不同的时期中,收了三批重要的学生。 第一批是孔子30岁以后到45岁之间收的早年学生,这批学生比孔子大概年轻7、8岁到15岁之间。大都是在鲁国出生的青年。这批学生有: 仲由(子路,少孔子9岁)鲁人,卞之野人,尝食藜霍,负米百里之外。 颜路(颜回之父)鲁人 曾点(曾参之父)鲁人 公冶长(孔子之侄女婿)齐人,曾坐牢 孟懿子(鲁国贵族) 南宫敬叔(鲁国贵族) 冉耕(伯牛,少孔子7岁,冉雍之叔伯辈)鲁人 闵损(子骞、少孔子15岁)鲁人,事父母至孝。 第二批是孔子45岁以后至60岁左右,由出仕鲁国到周游列国期间收的弟子。这批学生年龄大多少孔子30岁左右,以鲁地、和卫国年青人为主,孔子游历外国,停留最长时间在卫国。孔子说:“鲁卫之政,兄弟也。”此段期间,孔子开始在政治上(51岁为鲁中都宰,54 岁为鲁大司寇,摄行相事)和学术上都有成就,有声望,因此得以举荐不少他的生出仕於多国,荐冉求、冉雍为季氏宰,荐子路为季氏宰及卫国大夫孔悝为邑宰,荐子贡代表鲁国出使齐、吴、越、晋等国。这批学生有: 冉求(少孔子29岁)鲁人,助季氏聚敛,孔子叫学生“鸣鼓而攻之”。 端木赐(子贡,少孔子31岁)卫人,利口巧辩,善外交。 冉雍(仲弓,少孔子29岁)鲁人,孔子说:“雍也可使南面”。 颜回(少孔子30岁)鲁人,《论语》称:“回也屡空”,“贤哉回也”。 高柴(子羔,少孔子30岁)卫人,《史记》载:“柴也愚,长不盈五尺”。 宰我(前522-458),与子贡大抵同年辈,鲁人,利口辩词,与孔子辩三年二丧。孔子斥为不仁。昼寝,孔子斥为“朽木不可雕”。 商瞿(少孔子29岁)鲁人,孔子传《易》於瞿 第三批是孔子晚年在60-70岁之间收的弟子,孔子游历多国,68岁返鲁定居,专心整理六经。所收弟子有来自多国,而以文学、言语见长。大多是学问型弟子,得传孔子诗书六艺之学。这批学生有: 卜商(少孔子40岁)卫人,魏文侯师,后世有子夏之儒 曾参(少孔子46岁)卫人,传孝经,后世有子思之儒(子思即孔伋,是曾子弟子,孔子之孙) 有若(少孔子43岁)鲁人,又称有子。 言偃(少孔子45岁)吴人,后世有子游之儒。 颛孙师(少孔子48岁)陈人,孔子曾说过:“师也过、商也不及”,“师也辟”等,后世有子张之儒。 樊迟(少孔子36岁)齐人,问稼,孔子斥为“小人”;问仁,孔子答以“爱人”。 原宪(少孔子36岁)宋人,隐而不仕。谓:“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若宪,贫也,非病也。” 孔子教导学生的方法,最为后人乐道的,有以下数端: 有教无类 孔子本身是贵族出身,政治上仍力谋恢复旧制度(复周礼),但在教育方面,他却主张打破一切界限,让人人都有机会接受教育。他一手把官学转为私学,把属於贵族的知识材艺传授给一般庶民。他所收的学生,就阶级身份以致资质方面来说,都是相当复杂且多元的。他对自己的学生,不论贫富、不别亲疏贵贱,均一视同仁。有的学生父子两代,或叔侄两代来求学的,如颜路、颜回父子、曾点、曾参父子,冉耕、冉雍叔侄。有的学生终生跟随他,如子路、颜渊、子贡等。好学生,他固然欢喜欣赏,性行顽劣的,他也一样尽心教导。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孔子学生中,真是诸色人等都有。 族子弟如:孟懿子、南宫适、司马牛;卑贱贫穷出身的子弟如:颜回、闵子骞、原宪、曾参、子路、冉耕、冉雍、公冶长等。品格好,资质高的学生如:颜回、子贡、子夏、子游等;资质鲁钝的学生如:高柴、曾参、子路等;品德较差的学生如:宰我、冉求、原壤、子张等。孔子莫不悉心教导,循循善诱。

孔庙以四位最杰出的孔门弟子颜渊、曾参、子思、孟轲配享,称为‘四配‘,但四人进入配享的时间有先后。
最早得到配享殊荣的是颜回。颜回,字子渊,习称颜渊,与其父颜路都是孔子的学生。颜渊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一心向学;又有‘闻一知十‘(《论语·公冶长》)的能力。孔子以德行、言语、文学三个科目评价学生,德行以颜回为首。有一次鲁哀公问孔子,弟子中谁最好学?孔子说‘有颜回者好学‘,又说,颜回死了以后,‘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雍也》)。颜回终身不仕,一直追随孔子,亲如父子,‘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所以,后人把他看作是孔子最亲近的弟子。三国魏正始二年(公元241年)春二月,齐王使太常以太牢祭孔子于辟雍,以颜渊配。这是以颜渊配享孔子之始。

  第二位进入配享行列的是曾参。曾参,字舆,也是孔子最优秀的学生,与父亲曾点也都先后师从过孔子。曾子是著名的孝子,主张对父母‘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子·滕文公上》),唐人皮日休说‘曾参之孝感天地,动鬼神,自汉至隋不过乎‘(《宗圣志》卷七)。曾子又是一位刚毅超群的人,‘辱若可避,避之而已。及其不可避,君子视死如归!‘(《春秋繁露·竹林》)‘可以讬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孔子·泰伯》)等名言都出自曾子之口。所著《大学》为《四书》之一,被誉为‘儒学纲领‘、‘入德之门‘。唐睿宗太极元年(公元712年),释奠以曾参配,是为曾参列入配享之始。

  第三位是孟子。孟子受业于子思子的门人,是继孔子之后,儒学史上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尊为仅次于‘至圣‘孔子的‘亚圣‘。孟子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在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孟子还提出了‘君轻民贵‘、‘性善论‘等颇具影响的观点,他的心性学说,开启了宋明理学的先河。所著《孟子》七篇,在宋代列入《十三经》和《四书》,影响至巨。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孟子开始进入配享行列。

  最后一位是子思,即孔子的孙子孔伋。子思幼年丧父,故一直与孔子一起生活。成年后曾为鲁穆公师,在学术上很有建树,后人曾将他的二十三篇二十三篇汇编为《子思子》一书,可惜除《中庸》一篇因被收入《礼记》而得以流传至今外,其余均亡佚于隋唐之际。《中庸》在中国哲学史上居有重要位置,韩愈认为其重要性与《易经》、《孟子》等同。程颢、程颐视之为‘孔门传授心法‘之作。朱熹将其列入《四书》,从此成为士子必读的经典之一。宋度宗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子思开始进入配享行列。
如果说‘四配‘是祭孔时陪祭的第一等级,那么‘十二哲‘就是其第二个等级了。据《论语·先进》,孔子曾经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评定他的学生的优长:‘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因此,这十人被公认为孔子的好学生。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唐玄宗诏令国学祭祀孔子时,以这十人为‘十哲‘配享。

  孔孟之后,儒学最杰出的功臣是朱熹。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生于福建南建(今福建南平)尤溪县。朱熹是程颐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于学无所不窥,经史、文学、释道,乃至自然科学,无不精研。在贯通百家的基础上发展了宋代理学,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所撰《四书集注》,水平超绝,故被元、明、清三朝科举考试的官定文本,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朱熹又是伟大的教育家,一生从事教学活动,并提出了一套富有特色的教育思想。鉴于朱熹对儒学的杰出贡献,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增补朱熹为第十一哲。

  乾隆三年(1738),清人又增补有若为第十二哲。有若的事迹,文献记载很少,后人对他了解不多。但有两件事很值得注意,一是《论语·学而》录有三段有若的言论,而且孔门中唯有有若与曾参两人称‘子‘;此外,孔子死时,鲁哀公诔之;有若死时,鲁悼公吊之;可见有若在孔门的声望。二是《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子夏、子张、子游等认为有若的言行、气质与孔子相像,算用侍奉孔子之礼事来侍奉他。孔门弟子对于有若的推许,也由此可知。因此,南宋咸淳三年,因颜回升为‘四哲‘,拟从孔门弟子中递升一人进入十哲,儒臣多推有若,最后祭酒上书力诋,只得递升子张入十哲。直到乾隆三年,有若终于成为第十二哲

  五、先贤、先儒从祀

  在孔庙中从祀,但级别又低于四配、十二贤的,称为‘先贤‘、‘先儒‘。

  先贤主要是指孔门弟子。东汉永平十五年(72),明帝到曲阜祭孔,并祭孔门七十二弟子。此后,习惯上将七十二弟子画在孔庙两侧的墙上,但不祭祀。唐开元八年(720),以十哲配祀,其他弟子从祀。南宋理宗时,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从祀。今日孔庙所见从祀的先贤共有七十九人,供奉于大成殿两侧东西庑的北端,除孔门弟子外,还有与孔子同时代的子产、遽伯玉,以及上面提到的五位宋代理学大师。

  先儒是指在历史上对儒学有杰出贡献的学者。最早推出这一举措的是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太宗下诏,每年太学祭祀时,将左丘明、卜子夏、公羊高、谷梁赤、伏胜、高堂生、戴圣、毛苌、孔安国、刘向、郑众、杜子春、马融、卢植、郑玄、服虔、何休、王肃、王弼、杜预、范宁、贾逵等二十二位为《春秋》、《诗》、《书》、《礼》、《易》等作过出色的注释的学者,作为传播儒学的功臣配享,以表彰其传注之功。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又将荀况、扬雄、韩愈等三位在儒学史上有杰出贡献的学者列入从祀的名单。此后,从祀先儒的名单不断增加,最后达七十七人,供奉于两庑的南端。与四配、十二哲不同的是,从祀的先贤、先儒,都只有牌位,没有塑像。
孔庙中的受祭者,包括了历代学术精英,奉祭者所看到的,实际上是一部浓缩了的中国学术史;此外还包括像诸葛亮、韩琦、李纲、文天祥、陆秀夫、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有名节、卓行者,站在这群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名人面前,不能不在多方面受到激励和教育。这是它的正面意义之所在。

颜回对待孔子如同曾参侍奉父亲一样。

颜加对于孔子,就像曾参对待他父亲那样,赞扬颜吧

颜回对待孔子如同曾参侍奉父亲一样。


三明市17389732497: 颜回之于孔子也 犹曾参之事父也 -
管宗先舒:[答案] 颜回对待孔子如同曾参侍奉父亲一样.

三明市17389732497: 尊师则不论其贵贱富贫矣 出自? -
管宗先舒:[答案] 《吕氏春秋》之劝学篇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 孔子畏于匡,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义也.古之贤...

三明市17389732497: 过期而不至哪边文言文中出现? -
管宗先舒: 《君子行于道路》,《吕氏春秋》里的.原文——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曾点曰:“彼...

三明市17389732497: 君子行于道路的译文 -
管宗先舒: 曾子说:“君子在道路上行走,其中父亲还在的可以看出来,其中有老师的也可以看出来.对那些父亲、老师都不在的,其他人又能怎么样呢?”曾点派他的儿子曾参外出,过了约定的日期却没有回来,人们...

三明市17389732497: 有关于严回(孔子弟子)的小故事 -
管宗先舒: 孔子弟子—颜回的故事 颜回,鲁国人,字子渊,年纪到了二十九岁的时候,头发就白了,三十一岁就早早地过世.孔子曾称赞他:「自从我有了颜回这个学生,学生们便一天天地亲近起来,大家更加和睦了.」颜回以德行著称于世,孔子赞美他...

三明市17389732497: 孔子有名的三个弟弟分别是谁 -
管宗先舒:孔子没弟弟 相传孔子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有较大成就者72人,其中最主要的有: 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颜渊, 孔子最得意弟子.《雍也》说他“一箪...

三明市17389732497: 七十二贤人都是谁?最好再具体解释一下
管宗先舒: 孔子传说有三千弟子,孔子认为“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又一说:贤人七十二. 颜回,字子渊 闵损,字子骞 冉耕,字伯牛 冉雍,字仲弓 冉求,字子有 仲由,字子路 ...

三明市17389732497: 《颜回好学》翻译 -
管宗先舒: 【原文】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

三明市17389732497: 孔子弟子的小故事越多越好 -
管宗先舒: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在德行方面表现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在语言方面表现突出的有宰我、子贡;办理政事能力较强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