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的文学理想与“新农村”理想 选自哪里

作者&投稿:集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赵树理的文学理想~

赵树理
“山药蛋派”的开创者赵树理,以其巨大的文学成就被称为现代小说的“铁笔”、“圣手”,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他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植根于晋东南这片家乡的土壤,熟悉农村,热爱人民,大量描写了晋东南独特的区域民俗事象,或作为作品深厚的民俗文化背景,或作为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理,推进人物性格发展的手段,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赵树理小说的可贵之处就在于:通过自己的审美加工,把混沌稚朴的民俗变成活生生的文学创作题材,具体深刻地反映了30年代到60年代太行地区的农村生活,为我们展出了一轴生动的农村风俗画卷。 赵树理小说几乎涉及了晋东南民俗的各个方面,举凡生产劳动、饮食居住、婚丧嫁娶、宗教信仰、民间文艺都有描写,最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赵树理延续了“五四”问题小说的创作思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更注重现实人生的切实方面的创作姿态,把“问题小说”作为他实现其使命意识的最佳方式。文章在提出问题的性质、问题所涉及的社会生活领域、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三方面对赵树理与“五四”问题小说进行了分析比较

赵树理是继鲁迅、郭沫若、茅盾这些新文学奠基人之后与巴金、丁玲、老舍等人齐名的一位大师级人物;“山药蛋文学流派”已成为了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知名度很高的“乡土文学品牌”;“农民化的文学范式”和口语化的“工农语言文体”给文学语言注入新鲜活力:《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作品以独特的叙述艺术形式和美学价值,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独具特色的民族化、通俗化、大众化的、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农村题材小说,填补了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空白。

为了实现写好农村、农民的诺言,赵树理坚守“乡土文摊”作家纯朴的本色,从不以大作家自居。他说:“我不想上‘文坛’,不想做文坛作家。我只想上‘文摊’,写一些小本子夹在卖小唱本的摊子里去赶庙会,两三个铜板可以买一本。这样一步一步地去夺取那封建小唱本的阵地。”他还说:“中国的文坛太高,普通群众攀不上去。希望是最好拆下来铺成小摊子。因为那些欧化的长句子,干枯而深奥的叙述,各种古怪的表现形式和毫无生活内容的作品,在农村农民中间根本没有市场。”

《李有才板话》是继《小二黑结婚》之后又一力作,赵树理在《李有才板话》中,大胆地把传统小说里的“诗话”变异成了通俗的“板话”。把说诗的人叫做“板人”,以新颖的表现手法,为读者奉献出了一个乡土气息非常浓厚,富有生活情趣的经典之作。

《李有才板话》描写的是抗日根据地的基层政权建设问题。毛泽东《在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一文中指出:“在抗日期间,我们所建立的政权的性质,是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民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付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以防豪绅地主把持政权。”这部作品描写的是太行山区一个村庄叫闫家山,闫家山村里的“闫恒元派”就属于民主政权要专政的对象,他们把持“闫家山”政权多年。村长闫恒元下了台退居在幕后,由侄儿闫喜富继续干村长抛头露面。他们横行乡里,无恶不作。还利用种种手段骗取了“模范村”的荣誉。而老槐底下的“老字辈”“小字辈”们祖祖辈辈受尽了西头“闫恒元派”的欺压。对于这一部作品,各研究专家和文学大师都对其赞赏有加。董大中先生说:赵树理是一位艺术形式的革新家,《李有才板话》是他在文学民族化上的重大贡献。郭沫若、茅盾等大师都有中肯的评论。

赵树理是在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与新的时代,新的群众相结合,创作成就卓著的人民作家。他为我国的文学宝库留下了一大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不朽文学作品,他的创作主张和人格魅力影响了我们许多作家和广大文学爱好者。他是中国作家的一面旗帜。不管是思想意义上,还是艺术形式上都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资源。在今天,我们可以是先锋的、现代的,但一定是要民族化的、中国化的。我们一定要寻求一种具有中国气派的文学和中国作风,而赵树理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应当说,赵树理代表了一种深刻影响中国20世纪文学创作的思潮。”

赵树理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他甘守“文摊”作家的寂寞,决不攀“文坛”,他能身体力行,多才多艺,他会唱上党梆子,同时能拨弄好几样乐器,嘴打梆子还不误唱,创作了很多“群众喜欢看”“时代起作用”的优秀作品。这一切都深刻地映照出这一位人民艺术家崇高的文学精神和文学原创精神的追求。值此百年之际,我们怀念赵树理,像赵树理那样真切地关注人性,关注民生疾苦,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常态,关注和思索时代最重大、最迫切的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关注民族命运,更要关注活文化,要发挥文学艺术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赵树理的文学理想与“新农村”理想

在人们的印象中,赵树理是一个清醒的、坚定的现实主义作家,但深入解读他的小说和理论文章,多方探索他坎坷、传奇的人生经历,我们就会发现,他同时又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他的心中始终孕育着一个壮丽的“乌托邦”式理想。这理想,是波澜壮阔的时代变革催生的,是与无数志士仁人的社会理想相通的。但赵树理的理想,是根植于社会底层和广大农民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绝不类同于那种激进的、浪漫的乃至“极左”的社会理想。赵树理的“乌托邦”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民间文艺为主的“文学理想”,二是“以民为本”的新农村“社会理想”。

赵树理一生都在为文学的通俗化、大众化而努力。但他绝不是一个固守农民文化、排斥其他文学思想和方法的“农民作家”。他在年轻时期就接受了“五四”文化和文学的洗礼,并在最初的创作中,运用了新文学那种惯用的欧化方法和语言。只是到上世纪30年代初期,他痛感新文学并没有在农村和农民中生根发芽,农村的文化阵地被“封建小唱本”占领着,才立下志愿要为广大农民写作,并甘愿做一个“文摊文学家”。他改变了自己的立场和追求,但“五四”文学的“启蒙”思想和“反封建”主题依然坚定地支撑着他的创作,这正是他高于同时代、同类型作家的地方。1940年代之后,他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一批杰作的发表,证实了他孜孜探求的通俗化、大众化是一条坚实而宽广的文学之途,圆满地解决了新文学以来所呼唤的“文学大众化”的历史难题,从而改变和拓展了新文学的发展道路,被认为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创作实践上的一个胜利”(周扬语)。面对眩目的成功和如潮的好评,赵树理其实是诚惶诚恐的,他并不认为自己的创作有那样的高度,有那么丰富的政治内涵,但也无疑坚定了自己的创作信念,增强了为农民写作的自觉性。他在同美国记者贝尔登的谈话中,称自己是“志愿文化人”,“我为人民创作完全是出于自愿的”。在《艺术与农村》一文中,他历数农村文化生活的极度匮乏,期望文艺工作者努力创作,“满足大众的艺术要求”,“弥补农村艺术活动的缺陷和空白”。此时他已不再是30年代那种民间文学家的心态,而是一种革命文艺工作者的思想境界了。

全国解放后,赵树理进入北京,他同老舍、李伯钊等一批同仁成立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创办《说说唱唱》杂志,推出大众文艺丛书,亲自改编和创作戏剧、曲艺剧本,而这一切都源于他逐渐成熟的“乌托邦”式的文学思想,那就是在民间说唱文艺、话本小说的基础上,建构一种具有民族风格和大众语言的新文学。他不仅全力以赴地投身这一事业,而且在理论上也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他在《“普及”工作旧话重提》等多篇文章和多次讲话中,阐述了自己的思想。他认为中国当时的文艺有三个传统,一是中国古典文艺传统,二是“五四”文艺传统,三是民间文艺传统,而事实上当时现行的文学是以第二种传统为主体的,把“大部分群众拒于接受圈子之外”了,这不符合毛泽东关于“从普及的基础上提高”的文艺思想。他认为当代文学如果“以民间传统为主”,就会是另一番景象,就会真正走到民间。这是一个多么大胆的想象,一个多么诱人的理想!但若干年后,赵树理悲哀而沮丧地说道:“我在这方面的错误,就在于不甘心失败,不承认现实。事实上我多年所提倡要继承的东西因无人响应而归于消灭了。”

赵树理的文学理想与“新农村”理想

在人们的印象中,赵树理是一个清醒的、坚定的现实主义作家,但深入解读他的小说和理论文章,多方探索他坎坷、传奇的人生经历,我们就会发现,他同时又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他的心中始终孕育着一个壮丽的“乌托邦”式理想。这理想,是波澜壮阔的时代变革催生的,是与无数志士仁人的社会理想相通的。但赵树理的理想,是根植于社会底层和广大农民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绝不类同于那种激进的、浪漫的乃至“极左”的社会理想。赵树理的“乌托邦”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民间文艺为主的“文学理想”,二是“以民为本”的新农村“社会理想”。

赵树理一生都在为文学的通俗化、大众化而努力。但他绝不是一个固守农民文化、排斥其他文学思想和方法的“农民作家”。他在年轻时期就接受了“五四”文化和文学的洗礼,并在最初的创作中,运用了新文学那种惯用的欧化方法和语言。只是到上世纪30年代初期,他痛感新文学并没有在农村和农民中生根发芽,农村的文化阵地被“封建小唱本”占领着,才立下志愿要为广大农民写作,并甘愿做一个“文摊文学家”。他改变了自己的立场和追求,但“五四”文学的“启蒙”思想和“反封建”主题依然坚定地支撑着他的创作,这正是他高于同时代、同类型作家的地方。1940年代之后,他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一批杰作的发表,证实了他孜孜探求的通俗化、大众化是一条坚实而宽广的文学之途,圆满地解决了新文学以来所呼唤的“文学大众化”的历史难题,从而改变和拓展了新文学的发展道路,被认为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创作实践上的一个胜利”(周扬语)。面对眩目的成功和如潮的好评,赵树理其实是诚惶诚恐的,他并不认为自己的创作有那样的高度,有那么丰富的政治内涵,但也无疑坚定了自己的创作信念,增强了为农民写作的自觉性。他在同美国记者贝尔登的谈话中,称自己是“志愿文化人”,“我为人民创作完全是出于自愿的”。在《艺术与农村》一文中,他历数农村文化生活的极度匮乏,期望文艺工作者努力创作,“满足大众的艺术要求”,“弥补农村艺术活动的缺陷和空白”。此时他已不再是30年代那种民间文学家的心态,而是一种革命文艺工作者的思想境界了。

全国解放后,赵树理进入北京,他同老舍、李伯钊等一批同仁成立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创办《说说唱唱》杂志,推出大众文艺丛书,亲自改编和创作戏剧、曲艺剧本,而这一切都源于他逐渐成熟的“乌托邦”式的文学思想,那就是在民间说唱文艺、话本小说的基础上,建构一种具有民族风格和大众语言的新文学。他不仅全力以赴地投身这一事业,而且在理论上也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他在《“普及”工作旧话重提》等多篇文章和多次讲话中,阐述了自己的思想。他认为中国当时的文艺有三个传统,一是中国古典文艺传统,二是“五四”文艺传统,三是民间文艺传统,而事实上当时现行的文学是以第二种传统为主体的,把“大部分群众拒于接受圈子之外”了,这不符合毛泽东关于“从普及的基础上提高”的文艺思想。他认为当代文学如果“以民间传统为主”,就会是另一番景象,就会真正走到民间。这是一个多么大胆的想象,一个多么诱人的理想!但若干年后,赵树理悲哀而沮丧地说道:“我在这方面的错误,就在于不甘心失败,不承认现实。事实上我多年所提倡要继承的东西因无人响应而归于消灭了。”

赵树理的文学理想与“新农村”理想

在人们的印象中,赵树理是一个清醒的、坚定的现实主义作家,但深入解读他的小说和理论文章,多方探索他坎坷、传奇的人生经历,我们就会发现,他同时又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他的心中始终孕育着一个壮丽的“乌托邦”式理想。这理想,是波澜壮阔的时代变革催生的,是与无数志士仁人的社会理想相通的。但赵树理的理想,是根植于社会底层和广大农民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绝不类同于那种激进的、浪漫的乃至“极左”的社会理想。赵树理的“乌托邦”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民间文艺为主的“文学理想”,二是“以民为本”的新农村“社会理想”。

赵树理一生都在为文学的通俗化、大众化而努力。但他绝不是一个固守农民文化、排斥其他文学思想和方法的“农民作家”。他在年轻时期就接受了“五四”文化和文学的洗礼,并在最初的创作中,运用了新文学那种惯用的欧化方法和语言。只是到上世纪30年代初期,他痛感新文学并没有在农村和农民中生根发芽,农村的文化阵地被“封建小唱本”占领着,才立下志愿要为广大农民写作,并甘愿做一个“文摊文学家”。他改变了自己的立场和追求,但“五四”文学的“启蒙”思想和“反封建”主题依然坚定地支撑着他的创作,这正是他高于同时代、同类型作家的地方。1940年代之后,他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一批杰作的发表,证实了他孜孜探求的通俗化、大众化是一条坚实而宽广的文学之途,圆满地解决了新文学以来所呼唤的“文学大众化”的历史难题,从而改变和拓展了新文学的发展道路,被认为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创作实践上的一个胜利”(周扬语)。面对眩目的成功和如潮的好评,赵树理其实是诚惶诚恐的,他并不认为自己的创作有那样的高度,有那么丰富的政治内涵,但也无疑坚定了自己的创作信念,增强了为农民写作的自觉性。他在同美国记者贝尔登的谈话中,称自己是“志愿文化人”,“我为人民创作完全是出于自愿的”。在《艺术与农村》一文中,他历数农村文化生活的极度匮乏,期望文艺工作者努力创作,“满足大众的艺术要求”,“弥补农村艺术活动的缺陷和空白”。此时他已不再是30年代那种民间文学家的心态,而是一种革命文艺工作者的思想境界了。

全国解放后,赵树理进入北京,他同老舍、李伯钊等一批同仁成立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创办《说说唱唱》杂志,推出大众文艺丛书,亲自改编和创作戏剧、曲艺剧本,而这一切都源于他逐渐成熟的“乌托邦”式的文学思想,那就是在民间说唱文艺、话本小说的基础上,建构一种具有民族风格和大众语言的新文学。他不仅全力以赴地投身这一事业,而且在理论上也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他在《“普及”工作旧话重提》等多篇文章和多次讲话中,阐述了自己的思想。他认为中国当时的文艺有三个传统,一是中国古典文艺传统,二是“五四”文艺传统,三是民间文艺传统,而事实上当时现行的文学是以第二种传统为主体的,把“大部分群众拒于接受圈子之外”了,这不符合毛泽东关于“从普及的基础上提高”的文艺思想。他认为当代文学如果“以民间传统为主”,就会是另一番景象,就会真正走到民间。这是一个多么大胆的想象,一个多么诱人的理想!但若干年后,赵树理悲哀而沮丧地说道:“我在这方面的错误,就在于不甘心失败,不承认现实。事实上我多年所提倡要继承的东西因无人响应而归于消灭了。”

如果说赵树理40年代的大众化文学创作,历史地吻合了特定的政治文化需要和文学发展潮流的话,那么他在50、60年代的文学理想,面对的则是来自多方面的排斥和挤压。激进的、“左倾”的作家群觉得这是一种小农经济式的“保守”、“落后”的文学,承袭了“五四”传统的知识分子作家群则以为这是一种“低级”的、“下里巴人”的文学。而当时的意识形态又判定这样的文学是“右倾”的、“暴露”的、违背时代潮流的。从1948年的《邪不压正》到1955年的《三里湾》,从1958年的《“锻炼锻炼”》到1965年的《十里店》等,赵树理的作品不断受到质疑和批评,说明了他的文学探索和文学理想是多么困境重重、不合时宜。而赵树理又恰恰是一个“一条道走到底”的人,因此他的悲剧就不可避免了。

http://baike.baidu.com/view/29690.htm


赵树理的文学理想
赵树理小说的可贵之处就在于:通过自己的审美加工,把混沌稚朴的民俗变成活生生的文学创作题材,具体深刻地反映了30年代到60年代太行地区的农村生活,为我们展出了一轴生动的农村风俗画卷。 赵树理小说几乎涉及了晋东南民俗的各个方面,举凡生产劳动、饮食居住、婚丧嫁娶、宗教信仰、民间文艺都有描写,最...

五四时期问题小说与赵树理问题小说的区别
赵树理的文学理想与“新农村”理想 在人们的印象中,赵树理是一个清醒的、坚定的现实主义作家,但深入解读他的小说和理论文章,多方探索他坎坷、传奇的人生经历,我们就会发现,他同时又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他的心中始终孕育着一个壮丽的“乌托邦”式理想。这理想,是波澜壮阔的时代变革催生的,是与无数志士仁人的社会理想...

赵树理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
如今从文学观念到表现手法,从审美对象到欣赏趣味,有关文学的一切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天的新农村和赵树理时代的农村也完全不同了。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实现全面小康宏伟目标,这些都是赵树理生前所企盼的,也是赵树理在文学理想中所追求的。为了更好地弘扬赵树理文学精神,我们的作家、艺术家要像赵树...

鲁迅与当代文学思潮中的“寻根文学”有什么联系?
但与当代文学中的"寻根"不同,鲁迅文学中的寻根,不是要寻回失落的童年和远古的回忆,不是要寻回数千年无变化的"原生态",也不是要寻回人们既有的"本心",而是睁了眼面对现实,从现代中国人的生存中去解剖"黑暗",拷问灵魂.他的"向黑暗里彷徨于无地"和"抉心自食",即是对人的潜意识(或无意识)的突...

文学理论题:现实型文学和叙事性作品,理想型文学和抒情性作品有何区别...
1、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与象征型文学是文学作品的三种主要类别.现实型作品是以叙事为主,反映开始客观世界,到在反映客观世界基础上揭示世界背后更深层次的真实。由于西方是叙事型文学形成与发展的地方,因此以西方分析其发展历程,从作品体裁来说主要有:希腊罗马史诗,自然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革命现实...

什么是理想文学?
理想文学是指追求深刻思想内涵、独特艺术表达以及普遍情感共鸣的文学作品。它超越了单纯的娱乐或教育目的,致力于通过文字的力量触及读者的灵魂,激发思考,启迪智慧,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理想文学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它追求思想的深度和广度。这类文学作品不仅关注个体的情感和经历,更致力于探讨人类...

论述儿童文学理想的的传承与培养的意义
儿童文学作品都具有强大的教育感染力量.别林斯基说过:“文学有巨大的意义,它是社会的家庭教师.” 潜水艇的创制者西蒙·莱克在自传中所写的第一句话是:“儒勒·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许多卓有成就的杰出人物在谈及童年往事的时候,都非常感谢文学给他们人生道路的启迪.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

文学风格文学的理想性质高于作家的现实人格。
因此,文学的理想性质与作家的现实人格之间的差距,有时是文学作品深度和广度的体现。总的来说,文学的理想性质是其核心价值,它高于作家的个人特质,但也可能揭示出作者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或反思。这样的对比,使得文学作品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深度,让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思考生活的真谛。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审美意象: 审美象征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制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它不仅是观念意象的高级形态,也与典型、意境一样,属于艺术至境的高级形态之一。

一道难题,求学霸指点,谢谢
《大树》,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土地上,有一棵快枯死的大树,它的“外衣”——树皮裂开了许多,正在一块块地往下掉,树水分全部被蒸发了,叶子又干又黄,仅有的几片树叶也没有生机,它很伤心,正在痛哭,天上的白云发现了它,便轻声细语大问它:“大树,你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难道...

宣州区15513581683: 结合《小二黑结婚》,谈谈赵树理的文学意义 -
微呢迈恩:[答案] 赵树理(1906年9月24日~1970年9月23日),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县尉迟村人,现代著名小说家、人民艺术家.小说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塑造农村各式人物的形象,开创的文学“山药蛋派”,成为新...

宣州区15513581683: 赵树理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 -
微呢迈恩: 赵树理的百度百科,我觉得内容符合你的要求 http://baike.baidu.com/view/29690.htm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是一个非正视不可的富有个性特色的作家.在20世纪40年代的解放区文坛上,他以独树一帜的文学作品,高举起民族文学大旗,...

宣州区15513581683: 赵树理小说的大众化特征 -
微呢迈恩: 摘要:赵树理是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语言具有很强的个性特色,农民语言是他写文章的主要手段.而他的农民语言不仅仅是大众化,通俗化的语言,而且他经验有特殊的艺术性,他的语言不仅干净,纯真,质朴,还具有地方特色. 关键词:...

宣州区15513581683: 赵树理创作的主观愿望? -
微呢迈恩: 赵树理的创作以农村生活斗争和社会关系的变革为题材,塑造了一系列新型的农民形象.他的小说情节生动,故事性强,语言质朴凤趣,善于通过人物自身的行动和语言来展现性格,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

宣州区15513581683: 有没有近现代小说的发展史 -
微呢迈恩: 一,作家自身丰厚的民俗积淀 作为鲁迅所开创的二十年代乡土文学流派的后继者、高晓声乡土文学创作模式的前驱者,作为现代文学史上描写农村生活得功臣,赵树理自身经历赋予了他的文学创作以极大地民俗性表现潜能.赵树理的家乡在山西...

宣州区15513581683: 赵树理的简介. -
微呢迈恩: 赵树理,原名赵树礼,山西沁县人.现代著名小说家、人民艺术家,代表作《小二黑结婚》

宣州区15513581683: 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 -
微呢迈恩: 1)赵树理小说的艺术成就在于创造了一种新颖活泼、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化风格.他的作品可以说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所描写的人物是地道的中国农民,所写的事都具有中国农村的气派和特色. (2)语言是真正的群众语言,朗朗上口,并富...

宣州区15513581683: 赵树理小说在民族化、群众化方面的贡献 -
微呢迈恩: 赵树理在小说艺术的民族化、群众化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和语言上,他都有所创造,形成了他在艺术上的独特风格.这既是他个人的艺术风格,也是民族的、大众的风格.创造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作风、...

宣州区15513581683: 介绍赵树理的800字作文 -
微呢迈恩: 十年浩劫中,赵树理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于1970年9月23日含冤而死,终年64岁.“山药蛋派”的开创者赵树理,以其巨大的文学成就被称为现代小说的“铁笔”、“圣手”,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他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宣州区15513581683: 赵树理的文学史意义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写 -
微呢迈恩:[答案] 赵树理(1906年9月24日~1970年9月23日),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县尉迟村人,现代著名小说家、人民艺术家.小说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塑造农村各式人物的形象,开创的文学“山药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