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票据市场的现状

作者&投稿:睢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国票据市场的运行状况~

从市场成长的过程看,中国中国票据业务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1982~1988年。1982年,中国人民银行推行“三票一卡”,倡导商业银行发展票据业务。当年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率先办理票据承兑、贴现业务,人行开始试办再贴现业务。由于商业银行管理操作没有经验,票据市场上违规现象、假票问题严重,1988年各商业银行基本停办票据业务。  第二阶段:1994~1997年。1994年下半年,针对当时一些重点行业的企业货款拖欠、资金周转困难和部分农副产品调销不畅的状况,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在“五行业、四品种”(煤炭、电力、冶金、化工、铁道和棉花、生猪、食糖、烟叶)推广使用商业汇票,开办票据承兑、贴现和再贴现业务,商业票据业务再次发展,在几个有限城市形成小规模票据市场。1996年《票据法》颁行,为票据市场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第三阶段:1998年以来至今。1998年以来,人民银行不断改进宏观调控方式,为支持中小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发展,促进货币市场成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票据市场发展。改革贴现率、再贴现率确定方式,将再贴现率和再贷款利率定价方式分开,再贴现率成为独立的利率指标。商业银行可以在再贴现率的基础上自主确定贴现率,但不能高于同档次的贷款利率,同时取消了再贴现行业比例限制。为推动票据市场的发展,调控票据市场的交易与其他货币市场的交易,1999年6月中央银行将再贴现率下调至2.16%。中国票据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票据市场发展状况  1998年以来,在中央银行的推动下,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的商业票据业务发展较快。一是票据业务量稳定增长。1994~2004年,年度票据签发量由640亿元增加到3.4万亿元,年均增幅约50%;金融机构年度票据累计贴现额由470亿元增加到4.5万亿元,年均增幅约70%。2004年全国票据贴现余额为1.02万亿元,占短期贷款余额的12%,签发和贴现商业票据已经成为企业非常重要的融资渠道。二是以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区域性票据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上海、广州、南京、深圳、武汉、郑州、天津、沈阳和大连等十个中心城市的票据签发、贴现占全国1/3以上。三是部分商业银行在内部设立票据专营机构,如工商银行在上海成立了票据营业部,并先后在北京、天津、西安、沈阳、郑州、重庆设立了票据分部。票据专营机构设立以后,带动了票据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四是中国票据网建立,票据市场参与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进行交易咨询和沟通。1998年以来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情况见表12-8。  2004年,票据市场上累计签发商业汇票3.4万亿元,同比增长22%;累计票据贴现4.5万亿元、再贴现22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和下降79%。2004年末,已签发的未到期商业汇票余额为1.5万亿元,同比增长17%;票据贴现、再贴现余额分别为1万亿元和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和下降96%。  2004年票据业务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票据业务发展有效缓解了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局面。全年企业签发的商业汇票未到期余额1.5万亿元,比2003年增加2180亿元,约为全部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的1/10;票据贴现余额1.02万亿元,比2003年增加2143亿元,约占全部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的9%。二是贴现余额逐月下降,金融机构对中央银行资金依赖明显减少。三是银行承兑汇票仍是票据市场的最主要工具。全年银行承兑汇票累计签发量、当月签发量、未到期余额均占商业汇票总额的97%以上。四是相对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小金融机构票据交易较为活跃。全年中小金融机构的银行承兑汇票累计发生额约占全部银行承兑汇票累计发生总额的66%,比2003年增加7个百分点;其票据贴现累计发生额占全部票据贴现累计发生总额的52%,比2003年增加8个百分点

由于存在金融机构与企业主体的过度投机及信息不对称现象,票据市场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潜在着一些问题和风险。
票据市场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特别是进入2002年以后,银行票据业务规模急剧膨胀,票据融资在信贷增量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目前市场上的票据融资主要有两种:一是短借长用的票据融资。这种票据有真实交易关系存在,但交易的期限要远远长于票据的期限,在一定的周期内,所对应的交易合同或增值税发票是固定不变的。另一种是纯融资性票据,没有固定用途。这种融资通过其他合规的途径很难获得或实现,票据根本不存在交易背景,即使存在也不会履行,只是以此为借口获得承兑票据以便于融资。
当前,我国票据市场业务的发展还有以下一些新特点:其一,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积极参与票据市场竞争,抢占市场份额。其二,商业承兑汇票异军突起,为票据市场业务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新的源泉。其三,票据创新产品不断出现,为票据市场发展提供了新鲜“血液”。其四,票据的流动以转贴现为主。由于转贴现业务以其操作方便、期限灵活、资金到位及时、风险小等特点依然受到商业银行的青睐,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对人民银行再贴现资金的需求。其五,票据贴现和转贴现利率已基本实现市场化运作。其利率水平高低与市场资金面的宽松程度、竞争激烈程度密切相关。
如果我们追究一下中国票据谁应当负责印刷,大概中央银行的领导无一不说是应该有商业银行负责,原因是商业银行是经营票据业务的主体,印制当然由商业银行负责,且现在一直由商业银行负责印制。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已经过时,因为票据的流通范围超出了一家商业银行,按照国际惯例,票据可以进行背书转让,可以贴现、转贴现、再贴现,其流通范围已经涉及到中央银行在内的所有开办票据业务的金融机构和使用票据的企业。中央银行既然敢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票据业务,就理所当然的应该对票据的真伪能够全面鉴定。

聚焦票据市场走势
策划人手记

我国票据市场经过前几年的快速发展,如今已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今年以来,特别是3月21日央行调低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后,市场资金富余,而受宏观调控政策及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我国票据市场又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为此,我们邀请了部分业内人士对今年前三个季度及第四季度票据市场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近期央行新政策的出台会给票据市场带来何种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

向左走 向右走
票据市场2005年前三季度分析及第四季度展望

“春江水暖鸭先知”,虽然央行2005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尚未出台,相关数据尚未正式公布,但业界却很容易做出前三季度票据市场“量升价跌”的基本判断。笔者认为,第四季度,票据市场总体格局不会有大的改变,但经济金融形势、央行货币政策以及票据市场参与主体的价值取向都会对年末走势产生微调。

前三季度:利率持续下行,市场出现新变化

资金面宽松,票据市场利率持续下行。今年以来,M2增长速度连续7个月超过M1,且增速有提高的趋势,大量资金出于避险的目的,纷纷向银行体系集中,银行存差扩大。商业银行为应对上市、资本充足率达标,同时考虑到宏观调控、企业利润下降等因素,均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审慎放贷的态度。由于渠道缺乏,银行一般又都选择将资金投向流动性、安全性更强,但收益性不高的货币市场。票据市场资金供大于求,导致过去一些以资金需求为导向进行转贴现卖出的机构交易量下降,加剧了各金融机构票据市场竞争,票据市场利率步入下行通道,第三季度转贴现利率已降至1.5%左右。此轮票据市场利率走低呈现三个新特点:一是与货币市场其他子市场利差缩小。央行调低超额准备金利率后,票据市场利率与货币市场同向变动趋势明显,市场利率逐步走低,与货币市场利差趋于缩小。截至9月底,今年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买入票据加权利率与同业拆借市场加权利率的平均利差为42个基点,而去年两者有87个基点的利差水平。二是相当部分地区或银行的贴现利率突破人民银行再贴现利率3.24%的底线,部分地区甚至降至2.04%左右。三是票据市场利率已接近或低于商业银行筹资成本。有资料显示,华夏银行和民生银行的平均存款成本分别为1.86%和1.76%,较低的招商银行也在1.29%,一般认为国有银行在1.2%左右,商业银行票据经营利率风险凸现。
票据融资在信贷资产中的占比提高较快。过去几年,票据业务信用、支付、融资功能被不断发现,经商业银行为主导的市场主体积极推动,票据市场已发展成为规模仅次于存贷款和国债回购之后的交易市场。今年,这一形势有了进一步发展。截至9月底,全国票据市场融资余额1.55万亿元,在人民币贷款中的占比超过8%,而该数值在2003年和2004年仅为5.5%左右。今年以来,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大了票据业务拓展力度。上半年,招商银行贴现业务同比增长了72.6%,而某国有商业银行的票据资产已占其信贷资产的十分之一。票据资产在信贷资产的占比提升如此之快,与“宽货币、紧信贷”格局下银行选择将资金投向债券和票据有关。与投资债券相比,票据业务除了可以增加收益外,还因其作为争揽上下游客户、改善资产结构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而倍受重视。

商业银行票据操作模式有所变化。随着2007年的临近,一些资本充足率不足、资产规模有限的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的操作思路上有所调整。基于规避资本充足率监管的目的,部分资本充足率较低的商业银行(一般为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将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风险权重100%)以有追索权卖断方式转让给国有银行,同时销记表内资产,以减少风险资产;另有一些中小商业银行为少提拨备,选择与交易对手达成协议,即在公布报表前夕卖出部分风险权重较高(如距到期日4个月以上的银票)的票据资产,并在节点时间之后买入,以达到“粉饰”报表的目的。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操作基本采取转贴现买(卖)断的方式,由于票据转贴现买入计入贷款统计,频繁的买入卖出势必造成相关统计数据所反映信号的失真。

第四季度:票据市场总体格局不会有大的改变,但仍受诸多因素影响

全年宏观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几成定局,经济稳定成为票据市场发展的内在动力;人民币会遭受进一步升值压力,央行可能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保持资金面宽松以求应对;金融机构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1.7万亿元,离全年新增2.5万亿元的预期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票据有可能充当调节手段;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仍有下行空间,其再次调低的现实或是预期都将引发票据市场新增资金供应加大。因此,市场资金面宽松格局不变,票源供求矛盾依然存在,利率仍将维持低位。

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市场也存在一些反向因素。首先,自5月份以来,企业短期融资券已发行600多亿元,鉴于市场反应良好,第四季度发行步伐可能加快,全年有望突破1000亿元,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市场资金量,同时其对票据的替代作用也将逐渐显现出来。另外,从理论上讲,资金成本决定了投资者对收益率的最低要求,商业银行成本与收益倒挂的现象不应持久。如是,则商业银行对票据业务的经营策略应有所调整,若买入需求减少,票据市场利率也应有所回升。

下阶段:票据市场存在向左走或是向右走问题

近年来,票据市场发展迅速。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全国金融机构商业汇票累计签发2.08万亿元,累计贴现2.98万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5.84倍和11.92倍。在市场规模成倍增长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交易品种、交易方式、经营理念、市场基础建设等方面,我国票据市场都有待提升。今年,管理部门的相关措施和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努力: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可视作开放融资性票据的前站;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票据业务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转贴现行自10月1日起可不再对买入票据是否具有真实贸易背景进行审查,转贴现开始回归其资金业务面目;招商银行与TCL推出“票据通”电子票据业务,民生银行开办企业票据管理业务,这些都是商业银行在提升票据服务功能方面的有益尝试。下阶段,我国票据市场是继续在扩大规模上做文章,还是在制度建设、产品提供、交易方式创新等方面下工夫,这是一个需要市场参与各方以实际行动共同探讨的话题。 (俞翔 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信息管理部总经理。)

市场供求矛盾加剧

今年四季度票据市场展望

进入8月份以后,市场的票据供应量越来越紧,各家商业银行都在盘算年底的规模和结构,已经很难从市场上买入较大批量的票据,转卖票据的机构多为地方商业银行和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增持票据资产的意愿非常强烈。这种现象预示着四季度票据市场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转贴现利率继续寻求支撑。

市场供应量将逐步减少

从2003年第四季度开始至今年三季度的近两年时间内,票据市场承兑量、承兑余额、贴现量、贴现余额等主要指标的增长速度明显放慢,一方面是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银行监管体制和资本约束机制的影响。
根据银监会资本充足率管理的要求,商业银行2007年前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而上市银行则要求在每个时点都不能低于8%。2004年2月《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颁布之前,部分中小银行通过大量签发承兑汇票,来支持负债业务的增长和资产规模扩张;实行资本约束以后,承兑业务和一般贷款一样要占用资本,风险与贷款业务基本相同,而收益却远远低于贷款业务。因此,商业银行都纷纷将有限的资源向收益高的业务品种倾斜,承兑发生量逐步减少也在情理之中。
更令人关注的是,央行近期大力推动发展企业短期融资券业务,在功能上正好弥补了商业汇票融资功能受限的缺陷,部分优质企业正在通过这个方式到市场直接融资,目前已发行了600多亿元,预计今年底余额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明年将可达到5000亿元左右。从今年四季度开始,短期融资券的大量发行将逐步减少企业对商业汇票的需求,票据市场将会面临一个较大的转变。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环境的改变和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企业的短期资金需求将可能在很大比例上通过直接融资解决,传统意义的票据市场将面临整合。

市场需求量仍然高企

票据贴现业务目前不仅仅是商业银行的一种创利工具,而且还要承担调整资产结构、完成信贷投放计划任务的职责。在当前贷款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纷纷要求当地金融机构加大贷款投放,一些金融机构也给分支机构下达了贷款投放计划,由于票据资产在商业银行计入贷款科目,且风险较低,对资本的占用较少,可以通过转贴现市场在短时间内批量买入,迅速增加信贷资产余额,因此,每到月未、季未尤其是年末,就会出现商业银行(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争抢票据资产的现象。
分析今年前几个月票据融资增长情况,我们发现股份制银行增加票据资产的意愿强烈,这是近年来少有的现象。截至8月末,金融机构票据融资余额比年初增长了29%,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却增长了60%。综合前三个季度贷款发放的情况,可以预见,第四季度的票据市场供求矛盾将更加激烈。转出票据仍以地方商业银行、信用社和少数股份制银行为主,买入票据主要还是国有商业银行,而大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将通过扩大直贴业务的方式来满足对票据资产扩张的需求。

市场利率将继续探底

自央行今年3月17日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以来,票据市场实际利率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转贴现市场的利率由年初的约3.0%下降到近期的约1.5%,屡创新低,下降幅度之大着实出人意料,大大超出了超额存款准备金下调的幅度,为票据市场历年来之罕见。
从理论上讲,市场利率的变化是加大了直贴与转贴现的利润空间,但由于直贴利率各地实际执行标准不一,地区差异较大,平均水平最高与最低相差约在1个百分点以上,尽管如此,直贴业务还是有相当的利润空间,仍是金融机构重点推动的业务品种。转贴现利率市场利率比较透明,地区差异、行际差异都不大,约为0.1至0.2个百分点。从目前转贴现市场利率水平来看,与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只相差约0.5个百分点,通过转贴现业务来赚取利润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了,其利率水平甚至已低于商业银行筹资的直接成本,如果政策面近期没有变化的话,其下降的幅度应该是有限的;但如果从资产交易的角度来看,在完成贷款投放任务的压力下,有些银行买入票据已经不多考虑资金的成本了,因此,转贴现市场的利率有可能继续向下寻求支撑。

业务操作将更为简化快捷

央行日前发布了《关于完善票据业务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在商业汇票真实交易关系的审查、银行承兑汇票的查询查复方式、票据质押等方面对票据业务进行了规范。从10月1日开始,票据的贸易背景审查由承兑行和贴现行负责,转贴现、再贴现环节不再提供交易合同、增值税发票等跟单资料;对票据真实性的查询,也明确了可以通过“中国票据”网系统、大额支付系统、传真、实地等方式进行,进一步拓宽了票据查询查复的渠道。上述政策的执行,对简化交易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业务效率、防范票据业务风险将发挥重要作用。 (李明昌 招商银行总行计划资金部分析师。)

当前票据业务仍需防范风险

上半年,我国票据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平稳运行,健康发展。结合上半年票据市场的情况及人民银行票据管理的新规定,在近期票据业务风险防范中,我们应对一些问题引起关注。

“融资性票据”存在的风险

央行在近期下发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票据业务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取消了转贴现的转入行对增值税发票、商品交易合同复印件等跟单资料的审查义务,但并不意味着监管部门放松了对签发和使用票据贸易背景真实性的要求,也不宜理解为这是逐步解禁“融资性票据”的过渡性政策。相反,监管部门可能将腾出更多的精力,在源头加强“融资性票据”监管的力度。
《通知》中明确规定了承兑行和贴现行对商业汇票的真实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进行审核,对贴现业务的跟单资料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要求贴现申请人贴现时提供交易合同和税票的原件,“商业汇票的持票人向银行申请贴现时,贴现申请人应向银行提供交易合同原件、贴现申请人与直接前手之间根据税收制度有关规定开具的增值税发票或普通发票。”因此,承兑行和贴现行防范“融资性票据”的风险仍是票据业务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

“上门服务”存在的风险

上半年,提供跨地区“上门服务”贴现业务的银行、信用社明显增多,一些贴现行的工作人员还随身携带汇票专用章或公章,直接将贴现的票据就近转卖。笔者无意于否定“上门服务”存在的价值,但其中存在的风险不容忽视。
据了解,近年已经有多家银行在办理贴现业务上门服务时,逆程序操作,酿成风险。经办人员在没有见到票据,甚至在承兑银行还没有承兑的情况下,就电话向行领导汇报已经拿到了票据,通知划款。结果,贴现行钱付了,却没有拿到汇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鸡飞蛋打的结果?在正常情况下,银行办理一笔贴现业务,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审批,以审验票据真伪、审查票面文义和票据要式的合规性、审查跟单资料的真实性,关键环节还要双人审验,会计部门在票据收妥后才可以放款。而上门服务时,很难做到审查、审批人员都一起上门审查审批,上门服务人员的行为就缺乏有效的监督,容易感情用事、违规操作,极易引发道德风险。因此,如何保证对票据真伪、票面文义和票据要式合规性的审验不低于正常标准,如何杜绝上门服务过程中存在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值得深思。

分散经营存在的风险

在宏观紧缩政策的影响下,商业银行普遍存在信贷投放不足的问题,这直接影响到贷款不良率、贷款规模、利润等指标,因此,多数商业银行都鼓励和支持分支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业务,越来越多的基层银行加入到银票贴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但问题是,票据作为一种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投资品种,法律上对其要式性、文义性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这对从业人员尤其是审查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因基层银行的人员编制都很有限,很难配备专职的审查人员,加上基层银行业务量相对较小,磨练不够,经验不足,并不是所有的基层银行都有过硬的票据审验、审查基本功,很难全面掌握票据风险防范的要点,潜伏着很大的操作风险。
今年10月份后,转贴现业务的转入行不再审查交易合同和增值税发票复印件,这样既没有了贸易背景不真实的政策性风险,操作又变得更加简便,而银票的流动性又好,随时可以转卖,加上目前各银行资金都比较宽松,资金投资压力增大,会有更多的基层银行将银票作为短期资金投资工具,基层银行票据专业人员不足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因此,上级行在授权基层行开办票据贴现、转贴现业务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保证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够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采取集约化经营的策略,由分行或票据专业支行集中审验审批,克服基层行审查人员经验不足、风险意识不强等问题,降低操作上的风险。

利率差异存在的风险

自央行今年3月17日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以来,银票的市场贴现利率从年初的3.6%左右,逐步下降到了人民银行再贴现利率水平以下。对于贴现利率低于再贴现利率的问题,不同地区监管部门的监管标准不统一,有的地方监管部门明确禁止贴现利率低于再贴现利率,而有的地方监管部门则采取默认的态度,贴现利率基本上市场化,远低于人民银行的再贴现利率,好多地方的贴现利率已经低于2.4%,基本上与半年期的企业存款利率持平。面对如此低的贴现利率,企业从降低财务成本的角度考虑,“贷款银票化”,将各种贷款转换为银行承兑汇票,并到利率较低的异地贴现,大幅降低了企业的财务成本。
然而,过低的财务成本容易引发企业扩大投资的冲动,降低企业的创新动力,长期贷款的短期化,也极易造成票据到期承兑银行被动垫款或不得不循环开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基层银行面临巨大的存款指标压力,在贴现利率与企业半年期存款利率基本持平的情况下,会不会引发新一轮的虚开银票、虚增保证金存款等问题,这些都值得监管部门深思。另外,地区贴现利率的明显差异,也给一些银行异地“上门服务”提供了生长壮大的沃土,并引发银行间的恶性竞争,降低银行的整体利润水平。

诈骗风险和道德风险

回顾近年来发生的票据大案要案,金额在千万元以上的票据诈骗案件基本都有银行内部人员的参与,“家贼难防”,我们不得不警钟长鸣。要不断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培训和思想教育,增强员工防腐拒变的能力;要认真剖析历年发生的金融要案,提升审查审批部门的风险意识,牢固树立合规经营的作风;规范票据业务操作程序,在制度上增强对业务人员行为的监督和制约,不给意志不坚定者留下可乘之机,防止“内鬼”作案,保证票据业务的健康发展。


急!!!急!!中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历程
改革贴现率、再贴现率确定方式,将再贴现率和再贷款利率定价方式分开,再贴现率成为独立的利率指标。商业银行可以在再贴现率的基础上自主确定贴现率,但不能高于同档次的贷款利率,同时取消了再贴现行业比例限制。为推动票据市场的发展,调控票据市场的交易与其他货币市场的交易,1999年6月中央银行将再贴现率...

票据市场的特点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有适合金融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选题推荐吗
12.中国衍生证券市场建立与发展 13.银行上市后股权结构与绩效的相关关系研究 五、信托、资产证券化与投资基金 1.我国信托投资业的改革与发展 2.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动因分析 3.我国信托公司业务模式的探讨 4.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问题研究 5.我国理财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6.证券投资基金的绩效评价研究...

中央银行票据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形成市场基准利率。3.促进货币市场的发展 目前中国的货币市场工具很少。缺乏短期货币市场工具,所以只能追逐长期债券的很多机构投资者就带来了债券市场的长期利率风险,央行票据的发行将改变货币市场基本没有短期工具的现状,为机构投资者灵活减轻短期资金压力,调整头寸提供重要工具。

试述利率的影响因素,并结合我国当前实际分析我国利率的走势。
存贷差过大,增加了银行经营负担,扩大了银行亏损面,既不利于银行金融中介职能的正常发挥,也将给国有专业银行的商业化进程造成重负性障碍。 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来看,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将是未来经济工作的重点,但在目前,股票市场与国债市场的现状还尚不理想。具体来说,股票市场由于长期的低迷徘徊,交易量骤减,...

试述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货币政策目标是一国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采取的货币政策希望达到的最终目的。包括:经济增长、价格水平稳定、充分就业、利率稳定、汇率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尽管央行不能直接带来这些目的,却能针对它可以影响的变量制定不同的政策。货币政策的诸多目标之间常常有冲突,政策可以达到一个目标,但却也使另一个目标...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写什么好,最好有题目
12.中国衍生证券市场建立与发展 13.银行上市后股权结构与绩效的相关关系研究 五、信托、资产证券化与投资基金 1.我国信托投资业的改革与发展 2.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动因分析 3.我国信托公司业务模式的探讨 4.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问题研究 5.我国理财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6.证券投资基金的绩效评价研究...

票据是由什么机构发行
由于央行票据发行不设分销,其它投资者只能在二级市场投资。3、目前,中国货币市场的工具很少,由于缺少短期的货币市场工具,众多机构投资者只能去追逐长期债券,带来债券市场的长期利率风险。央行票据的发行将改变货币市场基本没有短期工具的现状,为机构投资者灵活调剂手中的头寸、减轻短期资金压力提供重要工具...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的内容
根据不同情况可能适用出票地、付款地或行为地的法律。对于票据欺诈行为,如伪造、变造票据或签发空头支票等,都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或给予行政处罚。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不当行为也会受到相应的责任追究。总的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为票据活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确保了市场交易的公正和安全。

什么是利率市场化,我国的利率市场化的现状如何?
现状如何?通过十余年的努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特别是货币市场利率放开的进度比较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逐步实现货币市场利率品种的市场化,包括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债券回购利率、票据市场转贴现利率、国债与政策性金融债的发行利率和二级市场利率等。二是不断简化存贷款利率管理...

岷县19338188572: 票据市场 - 搜狗百科
田秋澳诺: 2019 年上半年,票据业务总发生额为65.8万亿元,同比增长28.78%.在支付功能方面,承兑发生额10.02万亿元,同比增长18.73%,企业背书金额22.25万亿元,同比增长30.14%.融资功能方面,贴现发生额6.32万亿元,同比增长47.53%,转...

岷县19338188572: 急!!!急!!中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历程 -
田秋澳诺: 从市场成长的过程看,中国中国票据业务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1982~1988年.1982年,中国人民银行推行“三票一卡”,倡导商业银行发展票据业务.当年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率先办理票据承兑、贴现业务,人行开始试办再贴现业务.由于商业银行管理操作没有经验,票据市场上违规现象、假票问题严重,1988年各商业银行基本停办票据业务.

岷县19338188572: 2019年票据行业发展前景如何? -
田秋澳诺: 新开票金额预计合计高达3.4万亿,其中净新增开票金额高达8600亿,1月累计贴现金额也是创新高,高达1.68万亿,相比12月环比增加了4600亿.承兑汇票市场的爆发,成为推动社融快速上升的重要推手. 有媒体预测1月的社融总额将高达3.3万亿,另外媒体也预测1月新增的贷款总额高达2.97万亿. 2019年票据市场预期非常乐观,但价格跳水程度将不会达到2018年“疯狂”的程度.2018年票据价格从4月份的最高点5.8左右一直下行到11月的最低点3.2,跌幅达250个BP.

岷县19338188572: 我国票据融资存在的问题 -
田秋澳诺: 票据融资业务存在的问题 : 1.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一些企业为了获得资金而与其他企业联手签订虚假商品交易合同,甚至勾结银行内部工作人员,利用票据融资手段骗取银行资金,从而产生信用风险.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票据诈骗的现...

岷县19338188572: 今年票据市场利率走势分析一下?
田秋澳诺: 8月份票据市场利率走势分析 -------------------------------------------------------------------------------- ---利率持续下跌 地区差异缩小 受宏观调控影响,8月份票据市场资金明显呈现供过于...

岷县19338188572: 跪求我国票据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为题的论文
田秋澳诺:内容提要:随着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迅速发展,票据业务也呈现出一定的数量规模.但是由于我国票据业务存在一些问题,反过来,影响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速度.针对我国票据业务存在的票据市场不成熟,功能尚不完善,票据市场工具单一,...

岷县19338188572: 如何使票据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 -
田秋澳诺: 目前,我国票据业务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票据业务持续发展,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二是票据本身的融资功能被逐步发现,票据融资已成为中小企业重要的短期直接融资渠道,有助于以市场方式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三是票据业务在各...

岷县19338188572: 我国发展商业票据市场最主要的障碍有哪些 -
田秋澳诺: 1、随着越来越多的信用优良的大企业通过发行商业票据来筹集低成本的运营资金,商业银行的短期贷款业务逐浙萎缩,银行的经营面临巨大的挑战.2、我国目前还不允许各类企业发行这种没有交易背景、纯粹为了融资的典型商业票据.我国的《票据法》将票据仅仅作为商品交易支付和结算的工具,并不希望标据当事人利用票据进行纯粹的融资活动.3、商业汇票的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业务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所导制的信用观念缺失,整个社会的信用基础十分薄弱,票据市场的违约行为相当严重,制约了市场的发展.我看书就看到这几点~~

岷县19338188572: 我国金融市场是怎样形成的?我国金融市场是怎样形成的?
田秋澳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新的金融体系的建立,中国的金融市场在不断探索中发展.目前,一个初具规模、分工明确的金融市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成为社会主义市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