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雍正有没有想过杀老十三?

作者&投稿:璩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雍正王朝》中八王议政时,如果老十三不出现,雍正会有应对的方法吗?~

我觉得《雍正王朝》中的八王逼宫,雍正实际上已经赢了。老十三的出现,只是给雍正的胜利盖棺定论,保证他能完胜罢了。而老十三即便不出现,雍正也依然可以惨胜。

理由有三。
第一,逼宫党的目标不一致,这伙人只是一群乌合之众。
根据电视剧里面交代的剧情,逼宫党大致分两派:一派是关外的四位旗主王爷,他们逼宫的目地,不是要杀雍正,而是逼雍正交出部分权力,停止新政,恢复祖宗制度,为旗人多谋利益。
杀雍正,或者逼雍正退位,他们不敢,也没有那个必要。
另一派逼宫党是老八、老九、老十、弘时和隆科多,他们逼宫的最低追求,是把雍正拉下皇位,扶弘时上位。如果能杀掉雍正,他们当然更高兴。(不包括隆科多)
当议政逼宫开始后,这伙人一拥而上,七嘴八舌的,怼得雍正面红耳赤。
但是别看他们怼的欢,当老八开口后,这群人立马就分裂了。为什么会分裂呢?因为老八在逼宫前,他跟旗主王爷说的是“以八王议政取代军机处辅政制度”,他没有把逼宫的真实计划告诉四位旗主王爷。四位旗主王爷对老八的真实心思是全然不知的。

于是,当雍正和老八彻底撕破脸后,旗主王爷们就懵了。比如睿亲王,他在朝堂口水大战开始后,他就没有说过一句话。因为他发现,自己好像貌似被老八利用了。
因此从这个情况即可看出,逼宫党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团结,如果老八敢犯浑,四位旗主王爷是不会支持他的。而从逼宫的资本来说,四位旗主王爷才是逼宫的主力军(他们有四千兵力),老八只是光杆司令。
另外,隆科多跟老八其实也有分歧。他虽然被老八拉拢了,支持老八逼宫,但他行动的指导思想,仍然是“逼雍正退位”,也就是不听雍正的命令。
杀掉雍正,他隆科多也是不敢的。
所以,老八要实现把雍正挤下去的目地,实际上很难。如果旗主王爷们和隆科多都不支持他杀雍正,且雍正命令图里琛守住大殿大门,来他个鱼死网破,到最后逼宫党必然会先分裂。

第二,雍正打赢了“嘴炮”,挽回了百官对他的支持。
从剧情上看,雍正最伤脑筋的不是隆科多带兵逼宫,而是百官都不支持他。百官的态度让他很心寒,对自己的坚持产生了动摇。
但是,由于逼宫党故意混淆概念。明明知道八王议政的实情,却故意不说,因而这也就给了张廷玉绝地反击的机会。
当张廷玉一番慷慨陈词,不仅在理论上推翻了八王议政的合法性,让关外四个旗主王爷从心理上认输了。同时,也让看热闹的百官开始往雍正一方倒。最终只剩下气急败坏的老八、老九、老十,这三个人还在嘴硬。
但是此时嘴硬已经没有用了,因为关外四个旗主已经在心理上产生了动摇,百官也产生了动摇。就凭隆科多带的那几百个兵,显然是不可能应对的了后面复杂的局面了。

第三,逼宫党没有完全掌握兵权。
逼宫之前,老八跟老九、老十等一干心腹说自己之前的失败,是因为没有兵权,这次他拉拢了隆科多和旗主王爷,他有兵权了,他就能兵谏了。
问题是,他真的掌握了兵权吗?
先说四位旗主王爷。实际上,四个旗主王爷并没有取得丰台大营的兵权。他们只带了四千人马,以协助关内驻军整顿旗务的名义进驻了丰台和西山大营而已。他们的兵力跟两大营原有兵力,不是一个量级。
这四千人的作用,只是在逼宫的时候,造成一个已经控制了两大营,给雍正一种自己失掉了兵权的心理错觉。如果真闹翻脸,这四千人被缴械,是分分钟的事。
再说隆科多,他其实是兵谏的关键人物。
PS:有一个误解要先解释一下。不少人以为八王逼宫是在皇宫内进行的,隆科多控制了北京城的防务,有北京城做掩体,京郊两大营一时间打不进城内。但其实电视剧里面的八王逼宫,设定场所是在北京城外畅春园的澹宁居,不是在北京城里面。隆科多也没有把步军统领衙门的两万兵马都调到畅春园逼宫,他只是带了几百个人而已。

试想一下,几百个步军统领衙门的兵,就能造反吗?这点人撒到北京郊外,怕是塞牙缝也不够吧。
并且,步军统领衙门的兵进驻畅春园,隆科多的名义也是保护皇帝,不是造反。如果真的造反了,怕是步军统领衙门的兵也会瞬间军心涣散。
所以,我还是重复前面提到的观点:在大殿之内,真正拥有武力优势的,不是老八,不是隆科多,而是雍正和图里琛。因为隆科多虽然控制了畅春园的外围,但是大殿里面的防务还是由图里琛负责。
虽然说图里琛这个人也不是啥好鸟,一贯的见风使舵,但谁胳膊粗,他是明白的。放着雍正这个现成的皇帝他不保,去投靠不靠谱的逼宫党,他除非失心疯了才会这么干。

说到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八爷党的智商问题了。康熙驾崩时,八爷党一伙人就是因为一起行动,没有留一个人在外面呼应,导致京郊大营的兵权被老十三夺了去。八王逼宫时,又是一窝出动,不在外面留人,又被老十三带兵勤王一锅端。这智商也是没谁了。
总的来说,电视剧中的八王议政逼宫,雍正并不是完全没优势。他只是不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干这狗急跳墙的事而已,因为这会有辱他身为皇帝的面子。但如果逼宫党敢跟他狗急跳墙,他必然也会狗急跳墙。

这种太子特意“安排”的恶事,四爷和十三爷肯定不会做。太子杀郑春华还需要皇子动手?他手下那么多人可以做这件事,特意让老十三去做,无非是想拉他“上贼船”。
至于老四和老十三为什么没杀郑春华?可能是因为剪辑问题,电视剧《雍正王朝》关于这一段交待的不是很清楚,好多人都一头雾水。
实际上,不杀郑春华是老四和老十三仁义,老四和邬先生更想借郑春华来制衡太子,因为无论太子未来怎样,手握活着的郑春华都会占据主动。反之,老四和老十三就将处于被动,成为杀人凶手。
但老四和老十三处理郑春华一事时,过程非常不严谨,竟然让老八一伙知道了实情,这或许是邬先生出谋划策以来最大的漏洞,因为“漏给”八爷的“这个雷”极可能毁了老四的帝王霸业。

帝国王朝,皇权至上,杀不杀人完全取决于于统治者的利益。如果一个臣子时刻考虑统治者的利益,万事都从统治者的利益出发,也许就会活得好好的;如果触犯了统治者的利益,那么很可能就会一命呜呼。

老十三允祥是雍正皇帝同父异母的兄弟,但是关系一直很要好,雍正当了皇帝后,对允祥极度信任,委以重权。为什么在雍正皇帝的兄弟当中,唯有允祥被加封铁帽子王,并重权项托呢?除了历来兄弟关系良好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呢?这就主要取决于雍正皇帝本人了。

在《雍正王朝》里,雍正皇帝到底有没有想过要杀害老十三呢?这是一个十分凝重的话题。

老十三允祥,号称“侠王”,为人仗义,豪情,心底光明无私。在康熙皇帝年间,随着老四胤禛下江南,筹款赈灾不徇私情,刑部冤狱案后,掌管刑部,不为太子胤礽所牵制,藏匿郑春华。一废太子的时候,还陪护太子,按照康熙皇帝的说法,他做到了一个弟弟情谊,也做到了一个臣子的忠尽。允祥在兄弟情谊上毫无私念,在朝廷办差上也尽心尽责。但是允祥的性格因为太过耿直,不会转弯,所以在“九子夺嫡”的斗争中只会吃亏,连张五哥都知道允祥当不了太子,所以他于储君位是没有“缘分”的。

雍正即位之后,允祥得以重用,但是我们看见允祥除了在帮助刘墨林解放苏舜卿上,人性十足,其他时候,多半都是唯唯诺诺。十三爷变了,变得谨慎而低调。十年圈禁也许的确能改变一个人,但是更多的可能是邬思道临别一言: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邬思道走的时候力劝允祥辞去铁帽子王,但是允祥没有照办,原因就在于,允祥记住了邬思道的话,时刻对自己保持警醒。

允祥的谨慎和低调让雍正皇帝都感到气愤,之言那个“拼命十三郎”去哪里了?雍正皇帝难道真的希望允祥还像以前那样耿直仗义吗?非也,他只不过是希望允祥是一个听话的办事机器而已。

雍正即位后的十三爷允祥和康熙年间的十三爷胤祥完全是两个不同基调的人。人生的使命因为环境的因素发生改变,老十三就是最为典型的一例。

在这样的情况下,雍正怎么会杀允祥呢?允祥对于雍正的作用是巨大的。

一是没有允祥,在康熙驾崩当晚,不可能那么顺畅坐上大宝,带兵勤王保驾之举功劳巨大,雍正不会因此杀掉功臣。

二是允祥是对付老八允禩的利器,在新组建的内阁班子里面,允祥是雍正皇帝政治包围和瓦解八爷党的关键性人物。后来老八逼宫乱政,虽说弘昼起的作用不小,但是允祥和雍正其实早有防备。要知道,丰台大营的中高层将官,大多都是老十三提拔起来的心腹,老八允禩指望关外旗主王爷发动兵谏,其实是钻进了十三爷允祥的口袋。

三是康熙皇帝有遗言,再苦再难也不能杀兄弟。雍正虽然对兄弟政敌实行了残酷的打击,但是始终没有下达杀害的任何指令。老八老九等人都没有被杀,老十三当然也不会被杀。

四是雍正也需要作出榜样。康熙皇帝儿子众多,雍正不可能独处,他需要其他皇子和自己形成君臣兄弟的榜样,来昭示自己的德政,而允祥就是这个搭伴者。

这是雍正皇帝不会杀允祥的理由,因为允祥的存在和雍正这位统治者的利益是共存的。

从另一个层面讲,到了明清朝代,皇权已经高度集中,雍正军机处的设置,将皇权集中推向另一个高度。希望通过发动政变或者兵谏来夺取皇位几乎成为不可能,历史上声势浩大的八爷党,雍正竭力打击至死,但是始终也没有允禩谋反的证据,这就是皇权制度下的现实。允祥已经被封铁帽子王,不会因此夺取皇位去冒这个险,名不正言不顺不说,虽手握兵权然力不逮,正如老十四胤禵,即使平定西藏叛乱,也不可能带兵回来抢夺皇位,年羹尧是节制四省的绥远大将军,也不可能冒着天下大不讳谋反,隆科多任九门提督,也难发起兵力逼宫。

所以,在清朝,若说老十三会挥兵夺位,这完全是扯淡,招来杀身之祸的如年羹尧、隆科多等皆是作威作福,擅权乱政。而这一点,恰恰是老十三允祥不太擅长的,如此,雍正又何必想到去杀他呢?



我认为有,因为他也是有继承权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雍正的权力和统治。

我觉得应该想过,因为虽然老十三帮助雍正登上了皇位,但是他手中握有权力,对他非常不放心,曾经想过杀掉他一了百了。

肯定想过的,因为十三阿哥对自己的地位有影响,在朝廷里地位比较高。

有,诺敏案里面,十三说了一句 逢君之恶 雍正气疯了,要不是张廷玉在旁边,真就不好说


《雍正王朝》里的杀坎儿究竟做错了什么,为何雍正要杀他?
按理说,坎儿救了雍正的命,雍正应该不会对坎儿如何,那为啥雍正会杀了坎儿呢?这还得将整件事放到当时的大背景里分析。当时的大背景是所有阿哥们都想得到任伯安的百官行述账本,最后皇天不负有心人,通过年羹尧血洗江夏镇,得到的线索,雍正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百官行述,虽说雍正将账本一把火烧了...

雍正和乔引娣真正关系是什么?雍正是怎么死的?
一、雍正和乔引娣真正关系是:父女。乔引娣是二月河为写小说杜撰的人物。不过在二月河的小说《雍正王朝》里面,乔引娣一开始是雍正的对头老十四的爱人,后来被雍正纳为贵妃。乔引娣长的很像雍正当皇子时在民间遇到的一个女子,后来乔引娣找到了她的生母,那就是雍正的初恋情人,所以,引娣也就成了雍正的...

《雍正王朝》八王议政逼宫,如果十三爷不出现那么雍正还有后招吗?_百度...
我感觉肯定有,雍正是何等聪明的人,不可能让这些王爷就逼的雍正走投无路。我感觉《雍正王朝》里面的雍正和真实的雍正有些出入,《雍正王朝》里面的雍正有些软弱,有些急躁,有很多束手无策的地方,有许多次大臣把雍正逼的没有办法。就比如说八王议政,电视剧里面演这一段的时候,八个王爷一起逼宫,...

《雍正王朝》中八王议政逼宫,最后如果十三爷不出现,雍正还有后招吗?
这个问题还真是难倒了我,于是我就去查了一些历史资料。不管是清史还是通史,都没有记载,雍正时期发生八王议政逼宫的事情。所以这件事情是仅存在于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一件虚构的事情。但《雍正王朝》的原著小说中,作者二月河也没有提及此事。不过既然《雍正王朝》里面有这么一个剧情,那我们就...

《雍正王朝》中康熙死后,李德全为什么还能够取得雍正皇帝的信任?_百度...
在《雍正王朝》中除了大太监李德全,还有一个半大太监高毋庸,这可是雍正帝的府邸太监总管,按理说,雍正帝即位,高毋庸的好日子应该来了,可是为什么后期剧中再也没有出现高毋庸呢? 难道是导演把高毋庸的戏都给剪了? 之所以说《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经典,也正是经典在这里,很多人物没有必要交代后事,要想知道他的后事...

若《雍正王朝》里的邬思道选择留朝当官,雍正会杀了他吗?
我觉得不管邬思道是否为官,雍正都不会杀邬思道的,因为他们都是聪明人,彼此知道该如何做,即使邬思道在外游历,其实他也会把自己的行踪暴露给雍正的,他的一言一行都在雍正的眼里,这是他们之间的默契,邬思道不为官,在外面其实也是在帮助雍正做事,从替田文镜参隆科多和雍正处理年羹尧这件事上就能看...

《雍正王朝》里太子胤礽说四爷是自己人,四爷到底是不是太子的人?_百度...
不论江湖、庙堂还是国际关系,没有永远的盟友,也没有永远的对手,只有永恒的利益。天天在身边转的,不一定是自己人,还有可能是“赫鲁晓夫”。《雍正王朝》中,胤禛与胤礽的关系就是如此。刚开始胤禛是胤礽的小跟班,接着心怀鬼胎,最后成了太子被废的幕后操盘手。初出茅庐,紧跟太子,但并...

怎么评价电视剧《雍正王朝》?
老剧最匠心的地方就是他们把精力都放在说故事上面,而不是制造各种噱头,《雍正王朝》就是众多良心老剧中的翘楚。胡玫导演加二月河原著再加刘和平编剧,这个高度是现在许多电视剧无法比肩的。更值得赞赏的是,这部史剧不仅有扎实的剧本、丰富的角色人设、实力派演员,还有一颗还原历史的心。印象中《雍正王朝...

在《雍正王朝》里,曾经辅佐雍正的邬先生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邬先生最后进入了皇宫替雍正皇帝办事了。河南巡抚田文镜慕名聘请邬思道入幕。李岳瑞《春冰室野乘》载,邬思道为田文镜写密折参隆科多而宠遇日隆。后来田文镜和邬思道二人闹了一点矛盾,邬思道生气的离开了田文镜。田文镜死后,各地督抚纷纷以重金聘请邬师爷,可这位邬师爷却失踪了。后来有人在北京看见他,...

康熙到底长什么样子?
电脑复原后的康熙为长圆形脸,弯月寿眉,杏核大眼,直型鼻,长方形嘴,大耳外张,八字长须,与扮演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雍正的演员唐国强相似。

崇川区17880328098: 雍正王朝里的雍正帝登基后,有没有想过要杀了邬思道 -
始话曲美: 有 邬思道对四阿哥胤禛说过:八阿哥胤禩他们是“争是不争”而我们是“不争是争”,这就是八个字的真言.所谓的“九王夺嫡”,我想;一定是惊心动魄的场面,你想,康熙爷的二十四个儿子各个精灵八怪,一定会有好多天大的秘密隐藏在各个阿哥的府邸. 那么四阿哥胤禛他住在雍亲王府,那里聚集着三教九流的江湖术士,他们一定掌握着“夺嫡”的过程,史笔如铁,四阿哥胤禛作为一位登基的皇帝,他绝对不会让那些与兄弟们夺滴的秘密公诸于世的,那么只有一个办法;灭口!那么大家要问:邬思道为何可以逃出来,作为一位皇帝位置争夺的幕后策划者,大幕刚刚拉开他一定会想到了退路!

崇川区17880328098: 《雍正王朝》雍正到底是杀父篡位还是名正言顺继位 -
始话曲美: 杀父篡位是假的,现存康熙遗诏,明确写着传位四皇子,并不存在什么传位于四皇子,也不存在传位十四皇子,加了两笔传位于四皇子.

崇川区17880328098: 《雍正王朝》:八阿哥逼宫时,为什么不设法先把老十三 -
始话曲美: 因为老十三有兵权,其实王位之争就是权利之争,权利之争就是兵权,十三王有兵权但是无心争位,老八想争权虽无兵权但是朝中有势力,所以老八不敢动十三

崇川区17880328098: 《雍正王朝》中大阿哥胤禔为什么会被康熙圈禁 -
始话曲美: 康熙最后要惩罚老大.平常不显山不露水的老三开始祭出了大招. 说出了老大平常偷偷摸摸魇镇诅咒太子的事情,康熙彻底愤怒.(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但康熙毕竟还是看重亲情的,没有杀了老大,而是革去了他的一切职务与爵位,废为庶人,将其永远圈禁. 就这样老大胤禔彻底出局,成为九子夺嫡时第一个失败者.因为什么呢,还是因为野心配不上能力呗,头脑跟不上想法,只能这样憋屈退场. 真实历史上的老大胤禔结局整体上与雍正王朝差不多,也是因为参与夺嫡时因魇咒太子胤礽谋夺储位,而被削爵囚禁.当然真实历史上老大胤禔没那么简单,雍正王朝相对来说丑化了老大胤禔~

崇川区17880328098: 雍正死前为什么要三阿哥自杀? -
始话曲美: 《雍正王朝》,雍正杀弘时势在必行,主要还是为弘历(之后的乾隆)顺利登基铺路: --雍正本身就经历了皇子挣位之战,深有体会并深感其害(和老8挣的真是辛苦啊) --弘时也不是省油的灯——谋逆、泄漏考题(雍正继位第一年)、行刺弘历——这些都说明弘时也觊觎帝位 常言道:虎毒不食子.可是在帝位那里,根据帝王学,这个常理就行不通了.因此,雍正杀弘时势在必行——弘历简直幸福死了啊,有这么一个明智的老爹啊【虽然很残忍】

崇川区17880328098: 雍正王朝八阿哥是正面角色还是反面角色 -
始话曲美: 看你怎么看这个问题.老八是雍正在夺位过程中的政敌之一,雍正上台后曾经采取怀柔政策对他,不过最后还是削了他的爵位,导致他落得一个悲惨的结局.历史,从来不分正面反面,它从来只为胜者而写

崇川区17880328098: 雍正是不是康熙的继承人
始话曲美: 雍正皇帝一直是我最欣赏的皇帝之一,虽然他对他的兄弟有些残忍,虽然他赐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雍正是一位十分复杂而矛盾的历史人物,他使吏治澄清、统治稳定、国...

崇川区17880328098: 雍正为什么不杀十阿哥 -
始话曲美: 按照雍正王朝说法是:皇阿玛(康熙)临终前留了话要善待兄弟姐妹.再苦再累也不想下重手

崇川区17880328098: 关于《雍正王朝》里的疑问 -
始话曲美: 原因很多.主要是导演对于这段历史的态度决定了这个情节.一是康熙有意立十四子胤褆为储君.二是康熙此时的心情是复杂的.康熙里二阿哥位储君是因为对皇后里死前的承诺.那时二阿哥还小,现在看来,二阿哥并非帝王自人.康熙心中还是中意胤褆.再者,此时关系重大,必然会引起,阿哥之间的争斗.以及朝中各党的新一轮的党争.最好的办法就是装作不知,不了了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