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四岁可让梨,为何却走上了弑母的道路?

作者&投稿:龚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家都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为何最终却出现了孔融弑母的悲剧?~

从小我们就学过孔融让梨的故事,老师还告诉我们要向他学习,要懂得谦让。后来我也看了电视剧《三国演义》,里面的孔融刚正不阿,敢于直言,不惧死亡,终于汉室,不做二臣。像他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弑母的,这纯粹是曹操对他的抹黑。下面我们来说说他和曹操的过节。
孔融是孔子的后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聪明,记性好,还博学多才,写得一手还好文章,为人十分的孝顺。后来,他做了汉室之臣,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谏言献策,刚正不阿。
无奈,汉室风雨飘摇,从董卓专权,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汉室皇帝只有虚名,并无实权,很多大臣都投靠了曹操门下,但孔融坚定不移的支持汉室。还谏言,请曹操还权于汉献帝,还多次公开的和曹操唱反调,弄得曹操敢怒不敢言,私下里恨死了孔融。
因为孔融的身份比较特殊,弄死他不容易,还得找一个合理的罪名,所以曹操一直忍着他。直到曹操打败袁绍,抓了袁绍妻儿老小一大家子,还把袁绍儿媳甄氏抢进府里。甄氏是一位大美女,曹操本来想要娶了她,怎料被自己儿子抢了先。这事被孔融看在眼里,还被他给捅破了,然后大肆渲染。曹操知道后,勃然大怒,还破口大骂孔融,于是立马叫人抓了孔融一家,并全部杀死,还给孔融安了一个不孝的罪名,也就是弑母之罪。
因为曹操知道孔融重孝道,所以就用这个罪名来毁他,让他的一世英名毁于他最看重的东西,这是对他最好的报复。不过,可惜了孔融的一双儿女,还那么小,他们的人生还没有开始,就那样被人给结束了,他们何错之有。

并不是真的。孔融和曹操政治立场不同,对曹操不满,孔融的品德不容他认可曹操,且他名声大,说话分量重,导致被曹操杀害。
孔融一直是站在宋朝这一边的,他对于曹操的狼子野心非常不满。当年,曹操的儿子曹丕抢了袁熙的妻子,孔融直接用“武王伐纣,把妲己赏给周公”来怒斥他这一种行为。除此之外,他还常常跟曹操唱反调,言语偏激。基于孔融的威望,曹操不敢公然与他作对,所以憋了一肚子的火没地方撒。
随着曹操的权力越来越大,他愈发觉得孔融是自己成功路上的拦路虎,必须除之而后快,所以一直伺机寻找机会干掉他。正好这时候孔融提出了“亲子无亲论”,大概意思就是“孩子对于父亲来说,是情欲所发;对于母亲来说,就像是瓶中之物,生出来之后就脱离了”。
他提出这个观点的本意是为了讽刺当时“举孝廉,父别居”这种“假孝”之风,结果被曹操大做文章,诬告他“不孝”,毁了他的名声,要了他的命,还让他全家陪葬。孔融被处死时才56岁,一个被大家推崇的人,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

扩展资料:
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年少时就被认为有突出的才能,被名士李膺看重,在当地名望很高。之后党锢之乱爆发,他和哥哥为了收留被迫害的名士张俭而争相赴死不畏权贵的事迹一时传为美谈,不少人将他视为名士的领袖人物之一,极具人望。
他为人耿直孤高,刚正不阿,轻生死,重信义,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但也有着致命的缺点,那就是说话做事不看场合,且做事多流于表面,志大才疏,是个空想家而不是政治家与军事家。

提到孔融很多人都不陌生,大家基本都是听说关于孔融让梨的故事长大的。孔融四岁让梨这件事情,即使在东汉末文这么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依然传播得比较远。孔融让梨这件事情也慢慢成为一个道德教育故事流芳百世。可是让那个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就这样一个谦逊有礼的小男孩,最后却走上了“弑母”的道路。这里说的“弑母”并不是说杀死他的穆青,而是他提出了“父母无恩论”的说法。毕竟在那个“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年代来说,这样的说法其实跟“弑母”没有太大的区别。

孔融作为东汉末年文学家,孔子的二十世孙,同时还是“建安七子”之一。从小就比较聪明,4岁的时候就因为让梨的故事成为一个当时比较出名的孩子,年轻的时候跟平原陶丘洪和陈留边让一同被大家称为青年才俊。在汉献帝登基之后,曾担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被当时的人称为孔北海。虽说只在任六年的时候,却做了不少的事实,比如修筑城邑,创办私塾学校,推举出不少有才华的人当官。

孔融当初提出的“父母无恩论”,大体的意思就是说父母跟自己的孩子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更没有所谓的恩情在里面。在他看来,母亲跟子女的关系就好比是器皿与物品之间的关系,当物品取出来以后,这件物品自然就跟器皿毫无关系了。他还在公共场说出孩子只不过是父母欢愉之后的结果,即便自己有粮食,宁愿给陌生人也不会给自己的父母”。估计孔融自己也没有想到,这样的言论会给他带来杀身之祸。

由于曹操天性多疑,很早就对这位刚直不阿,经常跟自己唱反调的孔融不满。在郗虑的诬陷下,曹操最终还是选择对孔融下手,以招合徒众、谤讪朝廷等罪名将他抓起来。特别是其中关于“父母无恩论”的说法完全颠覆了传统观念,违背了孝道。曹操认为他的这种行为是一种弑父弑母之举,并给他扣上了一个不孝的帽子,最后被处以死刑。

虽说他提出的“父母无恩论”不是其死亡的真正原因,但这种说法却为曹操提供了杀他的有利条件。毕竟再怎么说,孔融在当时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物,是不能乱杀的,不然很容易引起朝廷的动荡。自古以来孝道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出“父母无恩论”的孔融,直接把自己从一个受人敬仰的大文学家,变为一个不孝之人。对于曹操来说,杀这样的不孝之人根本不会对社会有太大的影响,更不用担心有多大的后果。



《三字经》中有记载“融四岁,能让梨”。“孔融让梨”是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而孔融弑母只是一个事件,孔融死于这件事,但他并不是真的杀了自己母亲,只能算是孔融被弑母。

其实历史上关于孔融才智孝义的故事还有很多。孔融是孔子的后代,出身在书香和官僚之家,四岁让梨;十三岁父亲去世,他悲痛到要人扶才站得起来。

十六岁有一件事,更是让孔融名声在外。当时名士张俭和孔融兄长孔褒是好友,逃避官府抓捕,来到孔褒家中,孔褒却不在。孔融讲义气不惜涉险,对张俭说:“哥哥虽然在外未归,我难道不能为您的东道主吗?”因此留张俭住在自己家。

事情败露后,两兄弟被捕入狱。孔融说:“收容匿藏张俭的是我,有罪归我。”孔褒说:“张俭来找我,不是弟弟的罪过,罪在我,我心甘情愿。”母亲说:“年长的人承担家事,罪责在我。”

孔融一家一门三杰,争相赴死,可见孔融从小才智出众,长大了注重伦理常情,那么“弑母”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孔融有才有德,情商能低吗?不见得,我觉得他不是情商低,只是刚直不阿,直言不讳,不懂得在官场上要察言观色,见机行事而已,玩权术,孔融弱爆了。

孔融应该算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杠精。而且和曹操一杠到底,曹操说对的,孔融偏要说是错的,曹操反对的孔融都赞成,曹操赞成的孔融都反对,总之是要和曹操死磕。

袁绍和曹操争霸的时候,有人劝孔融归顺曹操,结果他把劝诫的人杀了;曹操平定北方后,他还想让曹操还权给汉献帝;曹丕娶了袁绍儿子的妻子甄氏,孔融讽刺挖苦;曹操曾以节约粮食为由下了禁酒的命令,孔融说成事之人无不饮酒……这件件事都惹恼了曹操,曹操都记在账上,隐忍不发。

孔融向来生性洒脱,不拘泥于礼教条例,他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答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父亲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孝敬的,当时生孩子只不过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理需求罢了;生自己的母亲更别说了,只不过像是一件容器而已,装的东西到日子出来了,那个容器也就没有用了。总之一句话:父母无恩,孩子只是父母欢愉之后的一个结果。

这就让久等的曹操抓住了机会,大做文章。这等大逆不道的话,在当今社会也是毁三观的论调,何况当时汉天子以孝义治天下。孔融的这一番高论完全超出了社会的底线。最后,曹操以孔融不孝的罪名理直气壮地把孔融杀死了。

所以孔融弑母,并不是指孔融真正的杀了自己的母亲,而是曹操给他扣上了这顶大帽子,并且株连全家,这一年,孔融56岁。



其实孔融并没有杀害他的母亲,只是相传孔融提出了“子女不需要偿还父母的恩情”,被一心想除掉他的曹操抓住了把柄,以不孝之罪杀了孔融。

他并没有真的杀了自己的母亲,而是他提出了父母无恩论,曹操认为这和弑母差不多,于是这个说法就流传了下来。

因为孔融说过,“自己有粮食,宁愿给陌生人也不给父母。”因为这句,曹操就给他定了个弑母罪。


孔融为什么让梨?
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应见《世说新语笺疏》:续汉书曰:“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融家传》曰:‘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

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融指什么?香指什么?
融: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年才四岁,便知道谦让之礼。香:东汉时代的孝子,姓黄名香。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出自《三字经》。译文:黄香九岁的时候,便知道在冬天睡前先用身体温暖床上的枕席,再请父亲去睡觉。他这种孝亲的行为,不但是他该做的,也是我们应效法力行的。孔融四岁的时候,有...

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融指什么?香指什么?
融是指孔融,香是指黄香。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出自《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指孔融小时候就知道把大个的梨给哥哥吃的故事,教育小孩要懂得遵守公序良俗。“香九龄,能温席”意思是黄香九岁的时候,就知道孝敬父母。讲的是我国古代“黄香温席”的故事。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应见...

融四岁,能让梨的意思是?
意思是: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融四岁,能让梨。原文的意思?
融四岁,能让梨的意思是孔融四岁的时候就知道把大个的梨给哥哥吃。故事详情: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吃梨,孔融总是拿小的吃。有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我年龄小,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孔融让梨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遵守公...

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孔融让梨的故事原文
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此。2、孔融让梨的故事是记载于《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融家传》。原文如下:续汉书曰:“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

融四岁,能让梨。原文的意思
融四岁,能让梨。原文的意思是:孔融今年四岁了,懂得让梨。“融四岁,能让梨”出自《三字经》,讲述的故事是指孔融小时候就知道把大个的梨给哥哥吃的故事,教育小孩要懂得遵守公序良俗。在历史上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

孔融让梨的译文
孔融让梨的译文如下: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高祖父孔尚曾当过钜鹿太守,父亲是泰山都尉孔宙。孔融别传记载着:孔融四岁时,与哥哥吃梨,总拿小的吃。有人问他为何这样做。他回答说道:“我是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我应该拿小的。”...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的意思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的意思是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重兄长的道理,从小就应该知道。孔融四岁就懂得让梨,尊重兄长从小时候开始。孔融让的不仅仅是一个梨,而是包含着对兄长满满的尊重之情。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我们。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应该懂得谦让,...

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让梨的故事 [古文]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次子。融四岁时,×月×日,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

永新区15533586991: 孔融弑母是否真实,孔融说父母是容器原话
冉俗鬼臼: “融四岁能让梨”,这句耳熟能详的三字经,是我们小的时候都曾听过的.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也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小的时候以恭敬孝顺闻名...

永新区15533586991: 孔融轼母的故事? -
冉俗鬼臼: 孔融当时是北海相,走在路上他看到一个人在坟边哭,走进才知道是这个人的爹刚去世,直到这个事情,孔融居然把这个人杀了,理由是孔融觉得他哭的不够撕心裂肺,不够伤心.看官的人看到之后以为他是个很孝顺的人,其实真实原因并不是这样子.孔融曾经这么说过自己爹娘:亲爹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孝敬的,当时生孩子只不过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理需求罢了;生自己的母亲更别说了,只不过像是一件容器而已,装的东西到日子出来了,那个容器也就没有用了.原文是这样说道: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孔融还说过闹饥荒的时候,如果东西不好吃才拿给别人吃.

永新区15533586991: 《孔融让梨》的故事 -
冉俗鬼臼: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很懂礼节.一天,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 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懂得谦让.

永新区15533586991: 孔融为什么要让梨 -
冉俗鬼臼: 孔融为什么要让梨?~~~~ 孔融4岁时,家里买了一些梨,他将大梨让给别人,自己却挑小梨吃,他为什么要让梨呢?让我们来做一些假设吧! 1.不用置疑,大梨都是烂的,只有小梨还好一些. 2.大梨上有许多虫眼,有的还有虫子在虫眼处探头探...

永新区15533586991: 孔融让梨故事概括60(孔融让梨的故事内容概括)
冉俗鬼臼: 1、孔融让梨的故事梗概: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吃梨,孔融总是拿小的吃.2、有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3、他回答说:"我年龄小,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

永新区15533586991: 融4岁能让梨的故事是 -
冉俗鬼臼: 孔融让梨的故事 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

永新区15533586991: 孔融几岁让的梨? -
冉俗鬼臼: 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应见《世说新语笺疏》:续汉书曰:“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四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后汉...

永新区15533586991: 孔融让梨的具体故事 -
冉俗鬼臼: 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长辈,是做人的道理!"父亲很是高兴,正好是他祖父六十大寿,来客很多.有一盘香梨,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独给自己的那一个是最小的.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孔融四岁的时候,某年某月

永新区15533586991: “孔融让梨”的故事? -
冉俗鬼臼: 在台湾某小学的国文课中,老师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然后要学生写出孔融让梨的动机. 在交上来的答案中,主要可分为4类:1.梨烂了;2.当时孔融正好牙疼;3.这样好叫拿梨的人帮他写作业;4.为了成名 这样OK?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