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文武官阶排列及等级。

作者&投稿:逯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列举三国群英传中的官职,按照官阶大小分文武官员排列。谢谢!~

类型 官位 等级 武将技 军师技 附加属性

武: 大将军 14 三日月斩 五岳华斩 分身斩 军魂 策反之计 尸兵 木人
武: 车骑将军 13 炎兽杀阵 莲华轰天 旋灯火 符兵引 借尸还魄 气疗大法 投石车
武: 骠骑将军 13 雷光燋狱 天剑神威 神鸢空袭 莲华轰天 魂归西天 破阵大法 轻骑兵
武: 前将军 12 龙卷旋风 土遁隐杀 驷冲车 增我军攻 地钉迎敌 轻骑兵
武: 后将军 12 剑轮斩 炎兽杀阵 符兵 增我将攻 稳定军心 轻骑兵
武: 左将军 12 驷冲车 莲华轰天 鼓舞士气 地雷星火 轻骑兵
武: 右将军 12 罗刹之盾 八卦斩 鹿角截击 鹿角拦路 轻骑兵
武: 翊军将军 11 八卦六角阵 日月轮斩 噬血魔刃 铁轮血斩阵 噬血魔刃 发在意先 借尸还命
武: 征东将军 11 水龙涛 冲射龙炮 冲车 探查援军 增加经验
武: 征南将军 11 风龙旋 神鸢空袭 增我军防 探查埋伏
武: 征西将军 11 莲华爆 火龙焰 增我军攻 探查地雷
武: 征北将军 11 鬼面盾 地龙震 鼓舞士气 探查拒鹿
武: 龙骧将军 10 八卦四方阵 月轮烈光斩 天剑神威 龙牙车队 万法自然 加速集气 弩车
武: 镇东将军 10 剑轮斩 水龙 噬血刃 减缓集气 援军连阵 轻骑兵
武: 镇南将军 10 神鸢弹 风龙 天剑开光 减敌军防 埋伏连阵 匈奴兵
武: 镇西将军 10 莲华 火龙 减敌军攻 地雷星火 猛兽军
武: 镇北将军 10 妖盾 地龙 降敌士气 鹿角十重 浪人
武: 奋威将军 10 月轮烈光斩 天剑开光
武: 破虏将军 9 冲射龙炮 三圣华斩 神剑闪 破阵大法 轻骑兵
武: 安东将军 9 心剑齐发 剑轮舞 援军排阵
武: 安南将军 9 神鸢 天剑斩 埋伏排阵
武: 安西将军 9 半月斩 神剑闪 地雷火
武: 安北将军 9 突剑四方 驱豹冲 拒鹿包围
武: 奋武将军 9 炬石炼狱 天剑斩
武: 讨逆将军 8 半月斩 土遁杀 噬血刃 解除封计 黄巾兵
武: 征虏将军 8 八卦二象阵 神剑 预留退路
武: 平东将军 8 炬石炼狱 心剑 援军班阵 忍者
武: 平南将军 8 御飞刀 月刃烈斩 埋伏班阵 蛮兵
武: 平西将军 8 落日弓 神剑 地雷 弩兵
武: 平北将军 8 突石剑 落月弓 拒鹿角 短弓兵
武: 镇军将军 8 炬石轰 铁骑突击 短枪兵
武: 荡寇将军 7 强火柱 冲射龙炮 探查地钉 轻骑兵
武: 平虏将军 7 炬石炼狱 土遁 地钉迎敌
武: 威远将军 7 迫击龙炮 无法退兵
武: 绥远将军 7 炬石轰 霜雪覆地
武: 牙门将军 7 水月斩 风云变色
武: 武威将军 7 长枪突击 天狗吞日
武: 武卫将军 7 炬石 拨云见日
武: 平狄将军 6 炬石轰 集火柱 飞鬼戟 地钉断路 轻骑兵
武: 威虏将军 6 火箭天袭 长枪突击 御飞刀 暗箭伤人
武: 扬威将军 6 火牛烈崩 落月弓
武: 振威将军 6 滚石怒冲 落日弓
武: 振武将军 6 火轮涛杀
武: 鹰扬将军 5 连弩狂涛 炬石 铁骑突击 噬血 钢地钉阵 短弓兵
武: 偏将军 5 火箭强袭 炬石 火牛烈崩
武: 扬武将军 5 火箭天袭 滚石剧压 火牛群舞
武: 折冲将军 5 火轮冲 地泉
武: 虎翼将军 4 连弩激射 龙炮 长枪突击 地铁钉
武: 裨将军 4 赤焰 火箭强袭 火年群舞
武: 横野将军 4 连弩狂涛 火轮
武: 横江将军 4 滚石 火牛阵
武: 建武将军 3 连弩激射
武: 伏波将军 3 火箭烈
武: 虎威将军 2 赤焰 连弩 地钉
武: 虎烈将军 2 连弩

文: 丞相 14 三日月斩 八卦阵斩 天剑神威 回春仙术 通天之眼 蔽天之幕 前锋尽灭
文: 卫将军 13 日月轮斩 八卦阵斩 旋灯怒张 封武将计 封必杀计 施技减半
文: 司徒 13 驷喷轀车 旋灯怒张 地狱之门 军魂 封必杀计 破阵大法 逆乾坤
文: 太尉 12 活疗术 井阑冲阵 参喷轀车 八卦突斩 ?#123;咒 魂归西天 破阵大法 逆乾坤
文: 太傅 12 旋灯火 生死门 炎兽杀阵 意发皆止 策反之计 气疗大法
文: 军师将军 11 剑轮斩 飞鬼戟 八卦斩 水龙涛 意发皆止 逆转人和 探查地钉 借尸还魄 气疗大法
文: 大司马 11 旋灯 驷冲车 炎兽 井阑冲阵 逆转地利 气疗诀 箭楼大阵
文: 司空 11 炎墙烈烧 旋灯 食尸鬼阵 喷轀车 逆转天时 借尸还魄
文: 辅国将军 10 心剑齐发 御飞刀 罗刹之盾 意发并进 发在意先 顺应人和 铜人大阵
文: 大司农 10 炎墙 食尸鬼 神鸢空袭 顺应地利 破阵大法 气疗 箭楼杀阵
文: 尚书令 10 冲车 井阑立 顺应天时 借尸还命 回春术
文: 散骑常侍 9 剑轮舞 落日弓 水龙 援军连阵 铁兽大阵 拆除铁兽
文: 安国将军 9 八卦六角阵 活天术 落月弓 地钉迎敌 破阵大法 铜人杀阵
文: 抚军将军 9 心剑 符兵连引 龙牙车队 后发先至 地钉断路 拆除铜人
文: 侍中 9 尸鬼 神鸢弹 杀气腾腾 压制杀气 拆除箭楼
文: 护军将军 8 活天术 浮雷阵 符兵引 龙牙车阵 减缓集气 加速集气 减敌军防
文: 御使中丞 8 八卦四方 雷光燋狱 神鸢 龙牙车 减敌军攻 水镜之术 女兵
文: 散骑侍郎 7 莲华轰天 月刃烈斩 龙牙车阵 减敌军防 增我军防 援军排阵 破阵大法 铁兽杀阵
文: 安远将军 7 返天术 浮雷 符兵 无法退兵 杀气腾腾 前锋铜人
文: 黄门郎 7 雷击闪 狂雷天牢 活天术 增加经验 前锋箭楼
文: 中常侍 7 八卦二象阵 龙卷旋风 杀气骤升 暗箭伤人
文: 治书执法 6 莲华爆 水月斩 龙牙车队 后发先至 无法退兵 援军班阵 水镜之术 前锋铁兽
文: 建威将军 6 突剑四方 后伏连阵 驱豹突击 减敌军攻 增我军攻 杀气骤升 铁盾阵地
文: 建文将军 6 地茅遍地 伏兵连阵 回天术 探查地雷 探查地钉 气疗
文: 太使令 6 雷击 五雷轰顶 返天术 鼓舞士气 解除封计 拒马阵地
文: 符节令 6 龙旋风 活疗术 罗刹之盾 降敌士气 杀气 石墙阵地
文: 羽林监 6 强火柱 鬼面盾 风云变色 霜雪覆地 探查地雷
文: 侍御史 5 莲华 龙旋风 龙牙车 减敌将攻 增我将攻 地雷阻敌 地雷伏击 解除封计
文: 秉中将军 5 地泉鲸浪 后伏排阵 鬼面盾 地雷星火 钢地钉阵 埋伏连阵
文: 文远将军 5 伏兵排阵 驱豹冲 体疗术 鹿角十重 杀气
文: 太使大夫 5 太极华阵 旋风 命疗术 减敌军速 增我军速 鹿角截击 鹿角拦路
文: 博士 5 击火柱 妖盾 拨云见日 天狗吞日 鹿角十重
文: 昭德将军 4 地泉冲 突石剑 后伏班阵 地雷火 地铁钉 埋伏排阵 探查埋伏
文: 昭文将军 4 赤焰火海 地茅乱刺 伏兵班阵 万法自然 预留退路 探查援军
文: 谏议大夫 4 五雷袭 驱豹 回天术 万法自然 鹿角十重 探查拒鹿
文: 太仓令 4 太极门 妖盾 风云变色 霜雪覆地
文: 郎中 4 赤焰火海 命疗术 万法自然 探查拒鹿
文: 昭武将军 3 地泉 突石 天狗吞日 地雷 地钉 埋伏班阵
文: 议郎 3 赤焰燃 拒鹿包围
文: 昭义将军 3 赤焰燃 地茅刺 拨云见日 减敌军速 增我军速
文: 黄门令 2 赤焰 拒鹿角

倭: 关白摄政 9 风龙天旋 火雷鬼玉破 意发并进 顺应人和 逆转人和 压制杀气 策反之计
倭: 太政大臣 8 土遁隐杀 风龙旋 隐忍镖阵 意发皆止 杀气腾腾 压制杀气 箭楼杀阵
倭: 内大臣 7 土遁杀 火雷鬼玉 隐忍镖 风龙 封必杀计 水镜之术 拆除铜人
倭: 大?#123;言 6 火雷玉 龙牙车队 地钉断路 稳定军心 前锋箭楼 短弓兵
倭: 中?#123;言 5 土遁 忍镖 龙牙车 地钉迎敌 铁盾阵地 破阵大法
倭: 参议 4 连弩激射 铁轮血斩阵 钢地钉阵 探查地钉 忍者
倭: 国士 3 赤焰燃 铁轮血斩 铁地钉
倭: 藩士 2 铁轮斩 地钉

羌: 单于 9 剑轮斩 火龙怒焰 活疗术 顺应天时 逆转天时 借尸还魂 策反之计
羌: 北院大王 8 剑轮舞 食尸鬼阵 火龙焰 天剑神威 借尸还魄 魂归西天 杀气腾腾 铜人杀阵
羌: 南院大王 7 炬石炼狱 食尸鬼 火龙 天剑开光 封武将计 杀气骤升 拆除箭楼
羌: 谷蠡王 6 炬石轰 尸鬼 天剑斩 地雷伏击 借尸还命 杀气 前锋铜人
羌: 大都卫 5 炬石 铁骑突击 地雷阻敌 拒马阵地 破阵大法 匈奴兵
羌: 大当户 4 冲射龙炮 长枪突击 火牛烈崩 地雷星火 探查地雷 长枪兵
羌: 骨都侯 3 迫击龙炮 火牛群舞 地雷火
羌: 族长 2 龙炮 火牛阵 地雷

蛮: 蛮王 9 地龙极震 心剑齐发 活疗术 顺应地利 逆转地利 策反之计 回春术
蛮: 国主 8 地龙震 噬血魔刃 罗刹之盾 心剑 意发并进 预留退路 解除封计 铁兽杀阵
蛮: 大洞主 7 地龙 火箭天袭 鬼面盾 噬血刃 加速集气 暗箭伤人 拆除铁兽
蛮: 二洞主 7 火箭强袭 妖盾 噬血 万法自然 鹿角截击 前锋铁兽
蛮: 三洞主 5 火箭烈 飞鬼戟 鹿角拦路 石墙阵地 破阵大法 猛兽兵
蛮: 酋长 4 突剑四方 驱豹突击 御飞刀 鹿角十重 探查拒鹿 蛮兵
蛮: 头目 3 突石剑 驱豹冲 拒鹿包围
蛮: 勇士 2 突石 驱豹 拒鹿角

三国群英传V特殊官职

作者:游侠会员Ckrai和游侠版主xyz8051


所有特殊官阶带将数都是5,官阶15需功勋8200+40等级,官阶16需功勋35000+50等级。
本作有特殊官阶的武将共40个,蜀、魏、吴、其他各有10个,但蜀汉中官阶为16的有7个, 远比其他多,优势明显。

------------------------------特殊官职-------------------------------------------

名 官名 官阶 武将技 军师技 能力加值

--------------------------------蜀汉---------------------------------------------

刘备 汉中王 15 黄龙天翔 蔽天之幕 体+20技+30武+12知+12
蜀汉昭烈帝16 麒麟降世 文成武德 体+40技+40武+15知+15

诸葛亮 卧龙左丞 15 井栏冲阵 浮雷光阵 借尸还魂 体+30技+30武+05知+12
武尊神侯 16 麒麟降世 文成武德 体+30技+60武+05知+20

关羽 汉寿亭侯 15 神鬼乱舞 通天之眼 体+40技+00武+17知+00
忠义武圣 16 青龙飞升 文成武德 体+50技+10武+18知+05

张飞 西乡侯 15 神鬼乱舞 通天之眼 体+40技+00武+17知+00
武曲天将 16 玄武怒流 大魔界 体+50技+10武+18知+05

马超 威侯 15 大地狂啸 封武将技 体+40技+00武+17知+00
破军天将 16 青龙飞升 大天圣 体+50技+10武+18知+05

黄忠 关内侯 15 黄龙天翔 通天之眼 体+40技+00武+17知+00
射日天将 16 朱雀焚天 大天圣 体+50技+10武+18知+05

赵云 顺平侯 15 风龙天旋 封武将技 体+20技+30武+12知+12
白虎天将 16 白虎傲啸 大天圣 体+40技+40武+15知+15

魏延 南郑侯 15 神剑闪华 诅咒 体+40技+00武+17知+00

庞统 凤雏右丞 15 井栏冲阵 浮雷光阵 借尸还魂 体+30技+30武+05知+12

黄月英 卧龙夫人 15 大地狂啸 借尸还魂 体+30技+30武+05知+12


--------------------------------曹魏---------------------------------------------

曹操 魏王 15 火龙怒焰 回春仙术 体+20技+30武+12知+12
魏武帝 16 朱雀焚天 大魔界 体+40技+40武+15知+15

曹植 陈王 15 八门金锁 借尸还魂 体+30技+30武+05知+12

荀彧 敬侯 15 井栏冲阵 浮雷光阵 封必杀技 体+30技+30武+05知+12

许褚 牟乡侯 15 大地狂啸 封武将技 体+40技+00武+17知+00

典韦 忠侯 15 地龙极震 封必杀技 体+40技+00武+17知+00

夏侯敦 高安乡侯 15 神鬼乱舞 诅咒 体+40技+00武+17知+00

夏侯渊 愍侯 15 水龙狂涛 前锋尽灭 体+40技+00武+17知+00

张辽 晋阳侯 15 神鬼乱舞 诅咒 体+40技+00武+17知+00

张郃 郑侯 15 大地狂啸 前锋尽灭 体+40技+00武+17知+00

徐晃 阳平侯 15 泰山压顶 封武将技 体+40技+00武+17知+00


--------------------------------东吴---------------------------------------------

孙权 吴王 15 水龙狂涛 蔽天之幕 体+20技+30武+12知+12
东吴大帝 16 玄武怒流 文成武德 体+40技+40武+15知+15

孙策 恒王 15 八门金锁 回春仙术 体+40技+00武+17知+00
小霸王 16 朱雀焚天 大魔界 体+50技+10武+18知+05

陆逊 江陵侯 15 神剑闪华 封武将技 体+20技+30武+12知+12

吕蒙 孱亭侯 15 风龙天旋 封武将技 体+20技+30武+12知+12

甘宁 锦帆大将 15 火龙怒焰 前锋尽灭 体+40技+00武+17知+00

太史慈 孝侯 15 神鬼乱舞 封武将技 体+40技+00武+17知+00

周瑜 大都督 15 八门金锁 回春仙术 体+20技+30武+12知+12

孙仁 东吴公主 15 神鬼乱舞 封武将技 体+20技+30武+12知+12

大乔 东吴娘娘 15 神剑闪华 借尸还魂 体+20技+30武+12知+12

小乔 东吴郡主 15 井栏冲阵 浮雷光阵 回春仙术 体+20技+30武+12知+12


--------------------------------其他---------------------------------------------

张角 天公将军 15 八门金锁 借尸还魂 体+20技+30武+12知+12
大贤良师 16 白虎傲啸 大魔界 体+40技+40武+15知+15

张宝 地公将军 15 地龙极震 借尸还魂 体+20技+30武+12知+12

张梁 人公将军 15 泰山压顶 借尸还魂 体+20技+30武+12知+12

吕布 飞将 15 神鬼乱舞 诅咒 体+20技+00武+17知+00
贪狼天将 16 白虎傲啸 大魔界 体+50技+00武+18知+00

董卓 祸国太师 15 泰山压顶 诅咒 体+50技+10武+05知+05

孟获 南蛮霸王 15 地龙极震 借尸还魂 体+50技+00武+10知+00

华佗 医圣 15 大地狂啸 借尸还魂 体+40技+30武+00知+00

卑弥呼 邪马台女王15 水龙狂涛 封必杀技 体+20技+30武+12知+12

貂蝉 绝代佳人 15 风龙天旋 封武将技 体+40技+30武+00知+12

祝融夫人 火神娘娘 15 火龙怒焰 前锋尽灭 体+20技+30武+12知+12

大司马:汉武帝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又废大司马为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大司农:秦时称治粟内史,景帝改称太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大司农。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三国时期,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大鸿胪:秦时称典客,汉初称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大鸿胪,掌管接待宾客之事。九卿之一。
卫 尉:秦时始置,汉景帝(刘启)初更名为中大夫令,不久即恢复原名,掌管宫门警卫。九卿之一。
太 尉:同大司马。
太 傅: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
太 常:秦时称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为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其属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一。
太 仆:秦和两汉均设太仆,掌管舆马及牧畜之事。九卿之一。
太 守:秦时设郡守,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之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少 府:秦和两汉均设少府,与大司农一同掌管财货。不过大司农掌管国家财货,而少府则管供养皇帝。其属官有掌管御用纸、墨、笔等物的守宫令、掌管刀剑弩机等物的尚方令、掌管衣物的御府令、为宫廷治病的太医令。九卿之一。
中常侍:秦时始置,东汉时由宦官担任,掌管文书和传达诏令,权力极大。
中书监令:曹操为魏王时,设置秘书令以处理尚书章奏。曹丕于黄初初年改秘书令为中书令并特置中书监,使之排在中书令之前。
中领军:曹操为丞相后置领军,不久改为中领军,掌管禁卫军。
中护军:曹操为丞相后置护军,不久改为中护军,掌管禁卫军,地位略低于中领军。
长 史:秦时始置,西汉时丞相下有两长史,其职务相当于秘书长,即最高国务机关中事务主管。将军幕府中亦有长史,为幕僚之长;可分令部队出战的称为将兵长史。东汉的太尉、司空、司徒三公府亦设长史,职任颇重。三国沿置不改。
从 事:刺史的佐官如别驾、治中、主簿、功曹等都称为从事。
仓曹掾属:主管仓谷之事的官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司 徒: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教化,三公之一。
司 空: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水土及营建工程,三公之一。
司隶校尉:汉武帝始置,负责督率京城徒隶,从事查捕奸邪和罪犯,简称司隶。
司金中郎将:曹操于建安十年(205)置,掌管冶铁、钱币和农具的铸造的官员。
主 簿:汉始置,掌管文书簿笈,司空、丞相府及刺史的佐官中都设有主簿。
功 曹:刺史的佐官,掌管考查记录功劳。
东西曹掾属:曹操为丞相后下设东、西曹掌管人事工作,东曹主管二千石官员的任免,西曹主观丞相府官员的任免。其负责人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丞 相:战国时始置,为百官之长。东汉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208)复置,曹操自任丞相。
丞相理曹掾:丞相府中掌管司法的官员。
光禄勋:秦时称郎中令,汉武帝更名为光禄勋。王莽称司中,东汉又称光禄勋。曹操为魏公后设郎中令,黄初元年又称光禄勋,掌管宿卫宫殿门户。其属官有掌管宾赞受事的谒者、掌管御乘舆车的奉车都尉、掌管副车马匹的驸马都尉、掌管羽林骑的骑都尉,九卿之一。
执金吾:秦时称中尉,汉武帝更名为执金吾。东汉复称执金吾。曹魏先称中尉,黄初元年更名为执金吾,掌管宫外巡卫。卫尉巡行宫中,执金吾则徼偱京师。天子出行,执金吾为先导。“吾”当御讲。
别 驾:刺史的佐吏,刺史以巡行视察为职,别驾则另乘传车,辅助刺史出巡,故称别驾。
廷 尉:秦时始置,汉景帝更名为大理,自后或称廷尉,或称大理。廷尉掌管刑法狱讼,是各地上诉的最高司法机关。“廷”字系直、平之义,治狱贵直而平,故以为号。九卿之一。
尚 书:“尚”就是执掌的意思。秦汉时,尚书只是少府的属官,掌管殿内文书,地位很低。
尚书令:秦时始置,为尚书台首长,是直接对皇帝负责、掌管一切政令的首脑。
尚书郎:尚书台内负责起草文书的官员。东汉选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侍 中:秦时始置,为丞相的属官,掌管拾遗补缺、赞导、陪乘、出而负玺以及照料皇帝日常生活等事。
宗 正:秦时始置,王莽称宗伯,东汉复称宗正,掌管皇族与外戚事务。两汉皆以刘姓宗室充任。九卿之一。
征东将军:统领青、兖、徐、扬四州,屯驻扬州。
征南将军:统领荆、豫二州,屯驻新野。
征西将军:统领雍、凉二州,屯驻长安。
征北将军:统领幽、冀、并三州,屯驻蓟州。
刺 史:秦时始置,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刺,检举不法;史,皇帝所使。
治 中:刺史的佐吏。古代簿籍文书之类称为“中”,“治中”即为管理文书档案之意,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固定的官职。
河南尹:东汉建都于河南郡洛阳县,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官不称太守而称尹,掌管洛阳附近的二十一县。
典农中郎将:汉末曹操置典农中郎将和典农校尉,均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仅有所治郡国大小之别,职权相当于太守。
城门校尉:西汉始置,掌管京师城门的屯兵。
相 国:即丞相。
将作大臣:秦时称将作少府,汉景帝更名为将作大臣,掌管宫室、宗庙、路寝、陵园地土木营建。
给事中:秦时始置,西汉沿置,东汉省,魏复置。为将军、列侯、九卿,以及黄门郎、谒者等的加官。
都 督:三国始置都督和大都督,为领兵官,其中大都督为最高军事统帅。
监冶谒者:三国时魏置,掌管冶铁的专官
御史大夫:掌管弹劾、纠察的官员,其位仅次于丞相。
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
黄门侍郎:秦汉时,宫门皆黄色,故号黄门。黄门侍郎因在黄门内供职而得名。
散骑常侍:三国魏置,即汉代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的合称,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督 邮:汉代各郡置督邮官,掌管督察纠举所领县乡违法之事,兼管宣达教令、讼狱捕亡等事。
安南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三品,掌征伐。
安东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吴有置,蜀无。
安远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
兵曹掾 东汉太尉属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于丞相府和大将军府各置兵曹掾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步兵校尉 汉武帝时,置八校尉领北军,其中有步兵校尉,秩二千石,掌上林苑门屯兵。三国均置,为天子禁军首领之一。
骠骑将军 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国均置。
别驾从事 即别驾从事史,汉制,刺史属吏之长,因跟随刺史出巡时要另乘专车,故称别驾,三国因置。
别部司马 汉制,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秩比千石。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马,共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从事祭酒 三国蜀置,为州牧的属官。从事之长,称为祭酒。
车骑将军 汉制,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卫,掌宫卫。第二品。
大都督 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东中郎将 秦郎中令属官有左中郎将,汉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主轮番执戟宿卫天子。魏因置。亦作东中郎将。比二千石,第四品。吴蜀亦置。
东曹属 汉制,丞相、太尉掾吏其正职称掾,副职称属,皆比二百石。东曹副职吏员称东曹属。三国因之。
东曹掾 汉制,丞相、太尉自辟掾吏分曹治事,有东曹掾,秩比四百石,初出督为刺史,后主二千石长吏及军吏的迁除。三国因之。
荡寇中郎将 中郎将秦汉时即设有是官,为皇帝的宿卫侍从官。秩位次于将军。东汉三国事名号渐多,各国自相署置。荡寇之名仅吴有置,魏蜀未见。
荡寇将军 东汉末始有此名。三国均置,秩为第五品。
督军校尉 三国吴置,校尉在将军和中郎将之下。
都督 领兵将领或地方军政长官之称。蜀于边缘诸郡皆置都督领兵屯守。
典学从事 汉制,司隶校尉及州刺史之下,设从事史若干人,分司州政。蜀在益州设典学从事,总领一州之学政。
典曹都尉 蜀置,刘备定蜀,较盐铁之利而设盐府校尉,并置典曹都尉以属之,掌供继军粮。
都尉 都尉名官甚多,多为主兵武官。地方郡国都尉,主兵。
都护 汉宣帝时,置两域都护,为加官。东汉光武帝时设都护将军。三国魏沿置。蜀有中都护、行都护之号,职权如大都督,总领内外诸军事。吴设左右都护,尽护诸军。
奋威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之武职。有各种名号,奋威校尉仅三国吴置。
奋武校尉 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奋武校尉仅吴置,鲁肃任之。
奋武将军 汉末,曹操、吕布曾任是官。三国时魏吴有置,蜀未见。
奋威将军 西汉始置。三国均置,第四品。
奉车都尉 汉武帝时设奉车、驸马、骑三都尉,皆比二千石。奉车都尉掌御乘舆马。魏时为第六品,秩比二千石。
辅国大将军 后汉时期设立的高级将军位,位在“四镇”大将军之上。
辅国将军 汉献帝时伏完任此官。三国时均置此号。
关内侯 秦置。爵第十九级,位次于列侯。有其号,无国邑。
光禄大夫 秦郎中令属官有中大夫,汉更名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魏时为第三品,位次三公。无固定职守,相当于顾问。诸公告老及在朝重臣加拜此官以示优重。
横江将军 三国时仅吴置。以鲁肃任之,镇守沿江辖地,用以横扫来犯之敌,故名。
黄门丞 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黄门令之佐吏有丞、从丞各一人。
黄门令 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秩六百石,宦者充任,主省中诸宦者。
护军 秦置护军都尉。汉初又称护军中尉。武帝时设护军将军。护军之号,有时即指竣军将军或中护军之简称。
护军将军 秦置护军都尉,汉因之,陈平曾任此职,尽护诸将。汉武帝时属大司马。建安12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魏亦置护军,主武官选,隶领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
后典军 三国时蜀于监军之下置典军,分前、后、中三典军。吴亦置,但分左、右、中。
后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甚多,有以前、后、左、右名之者。魏时为第三品。
虎威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魏吴有置。
虎贲中郎将 《周礼·夏官》记有虎贲氏,掌王出入仪卫。汉平帝元始元年更名为虎贲郎,置中郎将统领。秩比二千石。
建武中郎将 三国吴置,胡综任之。
建武将军 曹魏置,第五品。
建威将军 曹魏置,第四品。吴蜀亦置。
监军 春秋有载,三国均置。无定员,随事而设。诸州不置都督时置此官。将军领兵出征时,多置监军。
军师 三国时各国均设军师官,皆参与主持军事谋议等事。
军祭酒 即军师祭酒,陈寿撰《三国志》避晋景帝司马师讳,改为军祭酒。魏时为第五品。
军议校尉 参议军事的官位。
谏议大夫 秦时,郎中令属官有大夫,掌议论、顾问、应对。汉武帝置谏大夫,东汉时改称谏议大夫,秩比六百石。魏蜀有置,吴无考。
领军 是中领军或领军将军的简称。曹操为丞相时置,掌禁兵。
领军将军 领军中资重者之称。资轻者为中领军。掌禁兵。
列侯 爵位名。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其最高级叫彻侯。后因避汉武帝讳,改为通侯。后又改列侯。金印紫绶,有封邑,得食租税。魏初如汉制。咸熙元年改行五等爵制。
令史 汉代少府属官有尚书令史,兰台令史。诸公府亦设令史,地位低于掾史。曹魏公府及诸将军府设令史。蜀相府有令史。
令 秦汉时县官管辖区万户以上者称令,万户以下者称长。
秘书 掌管禁中图书秘记。汉桓帝始置。
门下督 将帅府属官。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府均置门下督一人,第七品。下属有门下录事、门吏、门下书吏各一人。
南中郎将 光禄勋属官。魏时秩二千石,蜀亦置,吴无。
破虏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五品。李典、孙坚曾任。
平戎将军 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平东将军 汉置,魏时为第六品。吕布曾任是官。
平南将军 魏置此官,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北将军 建安十年始置,第六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西将军 魏时为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偏将军 将军中地位较低者,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无定员,第五品。三国均置。
前护军 魏及蜀皆置护军,唯蜀护军分为前、后、左、右、中五护军。
前将军 三国时常设的高级将军位。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位次于九卿,而高于其他临时设置的杂号将军。三国时品级下降,为第三品。开府治事,属官有长史、司马、从事中郎等。
前军师 东汉始有军师之名。分前后左右中之名,第五品。
骑都尉 两汉均置,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掌监羽林骑,无定员。
儒林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的武官,其名号甚多。由于其职务掌的不同,名号亦异。儒林校尉为蜀所特置。周裙任是职。
上大将军 吴孙权黄龙元年置。位在三公之上。陆逊任是职。
绥南中郎将 三国魏蜀二国置有此官。士燮、张翼曾任是职。
射声校尉 汉武帝置八校尉中有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即善射箭者。秩二千石。魏时为第四品,比二千石,掌宿卫兵,吴蜀亦置。
司马 《周记·夏官》记大司马之属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汉宫门及将军、校尉属官有司马。边郡则设千人司马,专掌军事。曹魏公府及大将军府设司马,秩千石,主军事。
司盐校尉 又称盐府校尉。刘备定蜀时置,主较盐铁之利。吴亦置,主管海盐生产诸务。
舍人 秦始置,轮番当班宿卫太子。魏时为第七品,秩二百石。
尚书选曹郎 三国吴置尚书郎分曹治事,有选曹郎。
尚书右选郎 三国蜀置尚书郎分曹治事,有选部,分左右,有右选郎。杨戏曾任。
尚书吏部郎 曹魏置尚书郎中二十五人,分部、曹治事,有吏部郎。
尚书仆射 尚书台副长官。秦置,属少府,主文书启封,尚书令缺,代其事。魏时置尚书仆射二人,分左右,秩六百石,第三品。吴、蜀置一人不分左右。
都尉尚书 秦为少府属官。掌殿内文书,地位很低。西汉以后职权渐重,置尚书,员五人,一人为仆射,四人分曹治事。东汉时尚书台正式成为总理国家政务的中枢。魏置尚书,有令一人,仆射二人,尚书五(分为五曹)称八座,五曹尚书中除吏部尚书外,其他但称尚书。吴蜀亦置。
尚书令史 西汉尚书郎下有令史,东汉增至十八人,秩二百石,分属六曹,主书写文书。魏时为第八品。
书部书部 从事之省称。孙权置,胡综任之,典军国密事。
书佐主办 文书的佐官『制,州郡门下及诸曹皆有书佐,在外由州郡长官自行辟除。书佐除诸曹外,因属州郡长官亲近属吏,故又称门下书佐。
屯骑校尉 汉武帝时始置,掌骑士,东汉改骁骑,后复置,掌宿卫兵。魏沿置,秩比二千石,第四品,隶属中领军。
太子太傅 商、周两代已有太子太傅及少傅,作为太子的师傅。汉沿置,秩三千石,位次太常。东汉秩中二千石。太子对其执弟子之礼。三国因置。
太中大夫 秦始置,职掌言议,顾问应对,为天子高级参谋。魏时为第七品,秩千石,吴蜀置同。
亭侯 爵位名。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其最高级叫彻侯。后因避汉武帝讳,改为通侯。后又改列侯。列侯中食禄于乡、亭者称为乡侯、亭侯。
讨逆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曹魏沿置,第五品。
讨虏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蜀置此官,吴因孙坚曾任此职,后不复置。
讨寇将军 魏置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蜀亦置。
武卫都尉 三国吴置,孙桓、孙峻曾任。
武卫将军 魏置,第四品。曹操置武卫中郎将。曹丕改为武卫将军,许褚任之,都督中军宿卫禁兵。吴亦置,典宿卫。
无难右部督 三国吴置。禁军无难营分左右两部,均设督统之。故有是称。
五官掾 汉代郡太守自署属吏之一,掌春秋祭祀,若功曹史缺,或其他各曹员缺,则署理或代行其事。为太守的左右手,地位与功曹史相上下。
王 秦汉以后帝王改称皇帝,王成为封爵的最高一级。
尉 古代武官多以尉为名。春秋时有军尉。秦汉时有太尉,掌武事;廷尉掌刑狱。郡有都尉,县有县尉,均为地方掌武事之官,简称尉。
卫将军 汉文帝始置,位亚三司,第二品。在将军中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
选曹尚书 列曹尚书之一,掌选拔官吏事。汉承秦制,设尚书,属少府。汉成帝时,设四尚书,分四曹办事。汉光武帝时,改常侍曹为吏曹,掌选举祠祭事。此即选曹尚书之由来。魏改选部为吏部。
先登校尉 三国时统兵校尉名目甚多,先登校尉唯吴置。
乡侯 汉制,列侯,所食县为侯国。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东汉后期,增设县侯、乡侯、亭侯等爵位。
相国参军 曹操为汉丞相时置参军,第七品。
校事 曹操初置,至嘉平中罢。吴亦置。职充皇帝耳目,刺探臣民言行,上察宗庙,下摄众官。或做典校、校曹。
校尉 秦置。汉置八校尉,掌管特种军队。汉制,一般军队中将军以下的武官有校尉。三国因之。
洗马 即太子洗马。太子属官。秦始置,职掌如谒者,太子出行为前导。魏时为第七品,秩六百石。
相 职如郡太守。魏诸王国各置相一人,秩二千石,第五品。
西曹掾 汉制,丞相、太尉属吏分曹治事,有西曹。吏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初主领百官奏事,后改为主府内官吏署用。魏时丞相、大将军及司徒、司空等府内置西曹掾,秩比四百石,第七品。
西部都尉 秦有郡尉,汉景帝时更名为都尉,秩比二千石,掌佐助太守分管军事,维持境内治安。三国因之。每郡置都尉一人,大郡或置二人,分管境内东西,或南北。
翼正都尉 三国吴东宫属官。孙登为太子时,诸葛恪为左辅都尉,张休为右弼都尉,顾谭为辅正都尉,陈表为翼正都尉,是为四友,以佐太子。
羽林中郎将 汉宣帝始以中郎将监羽林,东汉置羽林中郎将,秩比二千石,掌宿卫侍从。魏时为第五品,秩比二千石,主羽林郎。
越骑校尉 三国均置。
掾 古代属官的通称。如掾属、掾佐、掾吏、掾史等,简称掾。
牙门将军 魏文帝黄初年间始置,第五品,无定员。蜀吴亦置。
扬武将军 三国均置。
右部督 全称为帐下右部督。三国时将军开府者,其属官有帐下督一人,第七品。陆逊曾为孙权帐下右部督。
右中郎将 西汉始置,秩比二千石、主右署郎,职隶光禄勋。魏时为第四品,秩比二千石。
右国史 三国吴置,与左国史并掌修国史。
右大将军 三国蜀于建兴十三年初置大将军。景耀初分置右大将军。
右护军 三国皆置护军,分左右。
右将军 汉有此职,金印紫绶,地位如上卿,但不常置。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参与中朝议、决定军国大事,再领尚书事则负责实际政务。魏时为第三品,有官属。
议郎 郎中令的属官,为郎官中地位较高者,秩六百石,掌顾问应对,无常员,三国沿置。
议曹从事 两汉的州刺史或州牧的属官,有从事史或从事若干人,分司州政。
佐军司马 汉中郎将属官有佐军司马。孙坚曾任。
奏曹掾 汉制,三公府设奏曹,主奏议事。曹魏丞相府置奏曹掾,比三百石。吴亦置。
赞军校尉 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赞军校尉为吴置,鲁肃任之,助周瑜参赞军务,故以赞军名之。
折冲将军 魏所设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吴亦置,蜀无。
折冲校尉 汉末,曹操任奋武将军,任夏侯敦为折冲校尉,后不置,蜀无。
左执法 三国吴置,为御史台属官,与中执法、右执法共同平决诸官事。
左典军 三国吴置左、右、中三典军,领营兵。
左节度 吴始置,典掌军粮。分左右。
左司马 汉制,将军府多置司马,职位仅次于军师、长史。汉末曹操表孙权为讨虏将军,权任顾雍为左司马,当为讨虏将军之属官。
左军师 曹操为丞相时置左军师一人,第五品。三国吴置,但不属丞相,而以三公领之。
左丞相 秦置丞相,分左右,秦人尚左,以左丞相为正,右丞相为副。汉人以右为尊,故右丞相为上。三国吴置丞相,分左右,后仅置一人。
左右都护 三国吴置,黄龙元年,拜陆逊为大将军、右都护,诸葛谨为大将军、左都护。
左护军 秦有护军都尉。汉有护军中尉,属大司马。东汉有中护军,为将军幕府之员,非朝廷列职。曹操为汉丞相时置护军,后改称中护军,第四品,掌禁军。后随州都督置护军,第五品。诸要镇及将军出征皆置诸护军,第六品,其中有左护军。吴蜀亦置。
左将军 汉有左将军,不常置,位如上卿,金印紫绶,掌京师兵卫及戍守边隘,讨伐四夷。平时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参与中朝朝议,决定国家大事,若领尚书事就负责实际政务。魏时为第三品。
长 秦置县令、县长掌治其县。魏时为第八品,秩三百石。
长乐少府 汉制,太后宫官皆冠宫名。景帝前置长信詹事,掌皇太后宫。公元前144年改为长信少府。平帝元始四年,因皇太后所居宫复长乐旧名,更名长乐少府,位在少府正卿之上。蜀皇太后亦称长乐宫,因置此职。
长水校尉 汉制,为武帝所置,京师屯兵八校尉之一,掌长水胡骑,秩二千石。长水为地名。胡骑近长水,故名。三国因置。
振威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沿置,第四品。
镇东将军 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东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北将军 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北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南将军 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南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西将军 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西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北大将军 品级与镇北将军同,资深者加大将军名号,不常置。
镇南大将军 品级与镇南将军同,资深者加大将军名号,不常置。
镇军将军 秩位次于镇军大将军,第三品。
镇军大将军 位在大将军之下,第二品,不常置。两汉均设有大将军之职,位比三公。大将军之上加各种名号者,东汉三国逐渐增多,三国均设此官。
征虏将军 魏沿汉制,第三品。吴蜀亦置。
征西大将军 东汉之大将军中有征西大将军。魏及蜀之征西将军中以资深者为征西大将军。吴亦置。
征南中郎将 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中领军 曹操为汉相时置领军,后改为中领军,第三品,掌禁军,主五校尉、中垒、武卫三营。蜀亦置,并有领军、前领军、行领军。吴称领军将军。
中军师 魏置,为丞相属官,第五品。
中散大夫 秦汉诸大夫有中散大夫。凡大夫皆职掌言议,顾问应对,无固定职事。魏时为第七品,秩六百石。
中郎 秦置,汉沿之,属郎中令,其长称中郎将。汉武帝置五官、左、右三中郎将,以五官中郎将统领中郎。曹魏置中郎,隶光禄勋,第八品,秩六百石。
中郎将 秦置中郎将统领供事禁中的郎中。汉武帝时置五官、左、右三中郎将,秩皆比二千石,隶属光禄勋,侍从天子、随行护驾。东汉时其职主要为协助光禄勋考课察举三署诸郎,后还谴其领兵,增加各名号中郎将甚多。
中监军 蜀置,为加官。
中书丞 三国吴置,为中书监、中书令的属官。
中庶子 周代始置,掌管诸侯卿大夫的庶子的教育管理。汉沿置,为太子属官,职如侍中,为太子近臣。秩六百石,第五品
著作郎 三国魏明帝太和中始置,掌编撰国史,属中书省。
昭信校尉 三国时蜀置,为使臣奉命出使入冠其名号。
州牧 古分九州,每州置牧,为一州之长。汉武帝时分十三部州,每州置刺史一人,监察地方。成帝时改为州牧。后复为刺史。灵帝时又改为州牧,位在郡守之上,已由监察官发展为总揽地方大权的行政长官

三国是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大将军:战国时始置,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时多由贵戚充任。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除骠骑大将军之位稍低于三公之外,其余均在三公之上。三国时夏侯敦、姜维等人皆为大将军。
征东将军:统领青、兖、徐、扬四州,屯驻扬州。
征南将军:统领荆、豫二州,屯驻新野。
征西将军:统领雍、凉二州,屯驻长安。
征北将军:统领幽、冀、并三州,屯驻蓟州。
刺 史:秦时始置,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刺,检举不法;史,皇帝所使。
治 中:刺史的佐吏。古代簿籍文书之类称为“中”,“治中”即为管理文书档案之意,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固定的官职。
参 军:东汉末曹操以丞相总揽军政,其僚属往往以参丞相军事为名,即参谋军务,简称“参军”。
河南尹:东汉建都于河南郡洛阳县,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官不称太守而称尹,掌管洛阳附近的二十一县。
典农中郎将:汉末曹操置典农中郎将和典农校尉,均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仅有所治郡国大小之别,职权相当于太守。
城门校尉:西汉始置,掌管京师城门的屯兵。
相 国:即丞相。
将作大臣:秦时称将作少府,汉景帝更名为将作大臣,掌管宫室、宗庙、路寝、陵园地土木营建。
给事中:秦时始置,西汉沿置,东汉省,魏复置。为将军、列侯、九卿,以及黄门郎、谒者等的加官。
都 督:三国始置都督和大都督,为领兵官,其中大都督为最高军事统帅。
校 事:曹操临时设置的小吏,负责伺察群臣的微过小罪。
监冶谒者:三国时魏置,掌管冶铁的专官
御史大夫:掌管弹劾、纠察的官员,其位仅次于丞相。
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
黄门侍郎:秦汉时,宫门皆黄色,故号黄门。黄门侍郎因在黄门内供职而得名。
散骑常侍:三国魏置,即汉代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的合称,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督 军:高级统兵长官,位在相国、太尉、御史大夫之下。
督 邮:汉代各郡置督邮官,掌管督察纠举所领县乡违法之事,兼管宣达教令、讼狱捕亡等事。

安南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三品,掌征伐。
安东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吴有置,蜀无。
安远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
兵曹掾 东汉太尉属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于丞相府和大将军府各置兵曹掾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步兵校尉 汉武帝时,置八校尉领北军,其中有步兵校尉,秩二千石,掌上林苑门屯兵。东汉因之,秩比二千石。三国均置,为天子禁军首领之一。
骠骑将军 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国均置。
别驾从事 即别驾从事史,汉制,刺史属吏之长,因跟随刺史出巡时要另乘专车,故称别驾,三国因置。
别部司马 汉制,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秩比千石。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马,共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从事中郎 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为在长史、司马下。
从事祭酒 三国蜀置,为州牧的属官。从事之长,称为祭酒。
车骑将军 汉制,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卫,掌宫卫。第二品。
大都督 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大理 秦以廷尉为最高司法长官。汉时改为大理。魏时为第三品,中二千石。黄初元年改为廷尉。吴亦如之。
大尚书 吏部尚书的别称。魏晋尚书分曹治事,吏部尚书为首曹,故称大尚书。
大长秋 秦置将行,为皇后宫官。汉改为大长秋,秩二千石,职掌奉宣皇后命和引见给赐宗室外戚及充当皇后出行随行,常为宦者任。三国因之。
东中郎将 秦郎中令属官有左中郎将,汉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主轮番执戟宿卫天子。魏因置。亦作东中郎将。比二千石,第四品。吴蜀亦置。
东观令 东观原为东汉宫名,为宫中藏书之处。三国吴置东观令,职司董理经籍,掌修国史。
东曹属 汉制,丞相、太尉掾吏其正职称掾,副职称属,皆比二百石。东曹副职吏员称东曹属。三国因之。
东曹掾 汉制,丞相、太尉自辟掾吏分曹治事,有东曹掾,秩比四百石,初出督为刺史,后主二千石长吏及军吏的迁除。三国因之。
荡寇中郎将 中郎将秦汉时即设有是官,为皇帝的宿卫侍从官。秩位次于将军。东汉三国事名号渐多,各国自相署置。荡寇之名仅吴有置,魏蜀未见。
荡寇将军 东汉末始有此名。三国均置,秩为第五品。
督军校尉 三国吴置,校尉在将军和中郎将之下。
督军从事 刺史、州牧之属官,多称从事史,分主各事。东汉末临时设置属军事之从事史颇多。
都督 领兵将领或地方军政长官之称。蜀于边缘诸郡皆置都督领兵屯守。
邸阁督 邸阁为囤积粮谷之所,其督为守备屯所士卒之长。
典学从事 汉制,司隶校尉及州刺史之下,设从事史若干人,分司州政。蜀在益州设典学从事,总领一州之学政。
典曹都尉 蜀置,刘备定蜀,较盐铁之利而设盐府校尉,并置典曹都尉以属之,掌供继军粮。
都尉 都尉名官甚多,多为主兵武官。地方郡国都尉,主兵。
都护 汉宣帝时,置两域都护,为加官。东汉光武帝时设都护将军。三国魏沿置。蜀有中都护、行都护之号,职权如大都督,总领内外诸军事。吴设左右都护,尽护诸军。
奋威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之武职。有各种名号,奋威校尉仅三国吴置。
奋武校尉 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奋武校尉仅吴置,鲁肃任之。
奋武将军 汉末,曹操、吕布曾任是官。三国时魏吴有置,蜀未见。
奋威将军 西汉始置。三国均置,第四品。
符节令 秦汉时置此官,属少府,掌府节。魏置符节令,别为一台,位次御史中丞。令一人,六百石,第五品。掌授节、铜虎符、竹使符。吴蜀亦置。
奉尚 “尚”他本均作“常”,即奉常(太常)。
奉车都尉 汉武帝时设奉车、驸马、骑三都尉,皆比二千石。奉车都尉掌御乘舆马。魏时为第六品,秩比二千石。
辅国大将军 后汉时期设立的高级将军位,位在“四镇”大将军之上。
辅国将军 汉献帝时伏完任此官。三国时均置此号。
关内侯 秦置。爵第十九级,位次于列侯。有其号,无国邑。
光禄大夫 秦郎中令属官有中大夫,汉更名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魏时为第三品,位次三公。无固定职守,相当于顾问。诸公告老及在朝重臣加拜此官以示优重。
横江将军 三国时仅吴置。以鲁肃任之,镇守沿江辖地,用以横扫来犯之敌,故名。
黄门丞 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黄门令之佐吏有丞、从丞各一人。
黄门令 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秩六百石,宦者充任,主省中诸宦者。
护军 秦置护军都尉。汉初又称护军中尉。武帝时设护军将军。护军之号,有时即指竣军将军或中护军之简称。
护军将军 秦置护军都尉,汉因之,陈平曾任此职,尽护诸将。汉武帝时属大司马。建安12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魏亦置护军,主武官选,隶领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
侯相 即列侯封国的相,主治民,如县令、长。
后典军 三国时蜀于监军之下置典军,分前、后、中三典军。吴亦置,但分左、右、中。
后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甚多,有以前、后、左、右名之者。魏时为第三品。
虎威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魏吴有置。
虎贲中郎将 《周礼·夏官》记有虎贲氏,掌王出入仪卫。汉平帝元始元年更名为虎贲郎,置中郎将统领。秩比二千石。
建武中郎将 三国吴置,胡综任之。
金曹从事 三国吴置。魏置金曹掾,主管货币盐铁事。吴置金曹从事,胡综任之。
建武将军 曹魏置,第五品。
建威将军 曹魏置,第四品。吴蜀亦置。
监农御史 为御史中丞的属官。秦置御史大夫,汉因之。有两丞,一曰中丞。及御史大夫转为司空,御史中丞遂成御史台的长官。御史台属下有名目不同的御史,分掌各事。监农御史为其中之一。三国吴有置,魏蜀未见。
监军 春秋有载,三国均置。无定员,随事而设。诸州不置都督时置此官。将军领兵出征时,多置监军。
记室 东汉置,诸王、三公及大将军都设记室令史,掌章表书记文檄。
家令 太子属官。秦置,魏时为第五品,秩千石,主仓谷饮食,职似司农、少府。
军师 三国时各国均设军师官,皆参与主持军事谋议等事。
军祭酒 即军师祭酒,陈寿撰《三国志》避晋景帝司马师讳,改为军祭酒。魏时为第五品。
军议校尉 参议军事的官位。
谏议大夫 秦时,郎中令属官有大夫,掌议论、顾问、应对。汉武帝置谏大夫,东汉时改称谏议大夫,秩比六百石。魏蜀有置,吴无考。
立武中郎将 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立节中郎将 三国吴置。陆抗任是职。
领军 是中领军或领军将军的简称。曹操为丞相时置,掌禁兵。
领军将军 领军中资重者之称。资轻者为中领军。掌禁兵。
列侯 爵位名。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其最高级叫彻侯。后因避汉武帝讳,改为通侯。后又改列侯。金印紫绶,有封邑,得食租税。魏初如汉制。咸熙元年改行五等爵制。
令史 汉代少府属官有尚书令史,兰台令史。诸公府亦设令史,地位低于掾史。曹魏公府及诸将军府设令史。蜀相府有令史。
令 秦汉时县官管辖区万户以上者称令,万户以下者称长。
秘书 掌管禁中图书秘记。汉桓帝始置。
秘府郎 三国吴置,掌校秘书。
门下循行 汉制,郡守三吏有门下循行,类似门下客,不主实事。
门下督 将帅府属官。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府均置门下督一人,第七品。下属有门下录事、门吏、门下书吏各一人。
南中郎将 光禄勋属官。魏时秩二千石,蜀亦置,吴无。
破虏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五品。李典、孙坚曾任。
平戎将军 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平东将军 汉置,魏时为第六品。吕布曾任是官。
平南将军 魏置此官,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北将军 建安十年始置,第六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西将军 魏时为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偏将军 将军中地位较低者,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无定员,第五品。三国均置。
前护军 魏及蜀皆置护军,唯蜀护军分为前、后、左、右、中五护军。
前将军 三国时常设的高级将军位。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位次于九卿,而高于其他临时设置的杂号将军。三国时品级下降,为第三品。开府治事,属官有长史、司马、从事中郎等。
前军师 东汉始有军师之名。分前后左右中之名,第五品。
骑都尉 两汉均置,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掌监羽林骑,无定员。
劝学从事 汉制,司隶校尉及州刺史之下,设从事史若干人,分司州政。蜀在益州设劝学从事,为州之学官,地位略次于典学从事。
儒林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的武官,其名号甚多。由于其职务掌的不同,名号亦异。儒林校尉为蜀所特置。周裙任是职。
上大将军 吴孙权黄龙元年置。位在三公之上。陆逊任是职。
绥南中郎将 三国魏蜀二国置有此官。士燮、张翼曾任是职。
射声校尉 汉武帝置八校尉中有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即善射箭者。秩二千石。魏时为第四品,比二千石,掌宿卫兵,吴蜀亦置。
司马 《周记·夏官》记大司马之属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汉宫门及将军、校尉属官有司马。边郡则设千人司马,专掌军事。曹魏公府及大将军府设司马,秩千石,主军事。
司盐校尉 又称盐府校尉。刘备定蜀时置,主较盐铁之利。吴亦置,主管海盐生产诸务。
师友从事 汉制,刺史州牧的属官有从事史,分为别驾、治中、簿曹、兵曹从事等。汉末或置师友从事,仅为荣誉职位,无固定职守。
师友祭酒 汉制,郡守延揽郡内人材,养于府中,专事谋议,称为散吏,其地位或相当于掾、史,地位最高者尊称为祭酒。
庶子 太子府属官,第五品,秩四百石,职如三署郎。
舍人 秦始置,轮番当班宿卫太子。魏时为第七品,秩二百石。
尚书选曹郎 三国吴置尚书郎分曹治事,有选曹郎。
尚书右选郎 三国蜀置尚书郎分曹治事,有选部,分左右,有右选郎。杨戏曾任。
尚书吏部郎 曹魏置尚书郎中二十五人,分部、曹治事,有吏部郎。
尚书仆射 尚书台副长官。秦置,属少府,主文书启封,尚书令缺,代其事。魏时置尚书仆射二人,分左右,秩六百石,第三品。吴、蜀置一人不分左右。
都尉尚书 秦为少府属官。掌殿内文书,地位很低。西汉以后职权渐重,置尚书,员五人,一人为仆射,四人分曹治事。东汉时尚书台正式成为总理国家政务的中枢。魏置尚书,有令一人,仆射二人,尚书五(分为五曹)称八座,五曹尚书中除吏部尚书外,其他但称尚书。吴蜀亦置。
尚书令史 西汉尚书郎下有令史,东汉增至十八人,秩二百石,分属六曹,主书写文书。魏时为第八品。
书部书部 从事之省称。孙权置,胡综任之,典军国密事。
书佐主办 文书的佐官『制,州郡门下及诸曹皆有书佐,在外由州郡长官自行辟除。书佐除诸曹外,因属州郡长官亲近属吏,故又称门下书佐。
屯骑校尉 汉武帝时始置,掌骑士,东汉改骁骑,后复置,掌宿卫兵。魏沿置,秩比二千石,第四品,隶属中领军。
太子太傅 商、周两代已有太子太傅及少傅,作为太子的师傅。汉沿置,秩三千石,位次太常。东汉秩中二千石。太子对其执弟子之礼。三国因置。
太中大夫 秦始置,职掌言议,顾问应对,为天子高级参谋。魏时为第七品,秩千石,吴蜀置同。
亭侯 爵位名。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其最高级叫彻侯。后因避汉武帝讳,改为通侯。后又改列侯。列侯中食禄于乡、亭者称为乡侯、亭侯。
讨逆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曹魏沿置,第五品。
讨虏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蜀置此官,吴因孙坚曾任此职,后不复置。
讨寇将军 魏置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蜀亦置。
武卫都尉 三国吴置,孙桓、孙峻曾任。
武卫将军 魏置,第四品。曹操置武卫中郎将。曹丕改为武卫将军,许褚任之,都督中军宿卫禁兵。吴亦置,典宿卫。
无难右部督 三国吴置。禁军无难营分左右两部,均设督统之。故有是称。
五官掾 汉代郡太守自署属吏之一,掌春秋祭祀,若功曹史缺,或其他各曹员缺,则署理或代行其事。为太守的左右手,地位与功曹史相上下。
王 秦汉以后帝王改称皇帝,王成为封爵的最高一级。
尉 古代武官多以尉为名。春秋时有军尉。秦汉时有太尉,掌武事;廷尉掌刑狱。郡有都尉,县有县尉,均为地方掌武事之官,简称尉。
卫将军 汉文帝始置,位亚三司,第二品。在将军中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
选曹尚书 列曹尚书之一,掌选拔官吏事。汉承秦制,设尚书,属少府。汉成帝时,设四尚书,分四曹办事。汉光武帝时,改常侍曹为吏曹,掌选举祠祭事。此即选曹尚书之由来。魏改选部为吏部。
先登校尉 三国时统兵校尉名目甚多,先登校尉唯吴置。
乡侯 汉制,列侯,所食县为侯国。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东汉后期,增设县侯、乡侯、亭侯等爵位。
相国参军 曹操为汉丞相时置参军,第七品。
校事 曹操初置,至嘉平中罢。吴亦置。职充皇帝耳目,刺探臣民言行,上察宗庙,下摄众官。或做典校、校曹。
校尉 秦置。汉置八校尉,掌管特种军队。汉制,一般军队中将军以下的武官有校尉。三国因之。
洗马 即太子洗马。太子属官。秦始置,职掌如谒者,太子出行为前导。魏时为第七品,秩六百石。
相 职如郡太守。魏诸王国各置相一人,秩二千石,第五品。
西曹掾 汉制,丞相、太尉属吏分曹治事,有西曹。吏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初主领百官奏事,后改为主府内官吏署用。魏时丞相、大将军及司徒、司空等府内置西曹掾,秩比四百石,第七品。
西部都尉 秦有郡尉,汉景帝时更名为都尉,秩比二千石,掌佐助太守分管军事,维持境内治安。三国因之。每郡置都尉一人,大郡或置二人,分管境内东西,或南北。
翼正都尉 三国吴东宫属官。孙登为太子时,诸葛恪为左辅都尉,张休为右弼都尉,顾谭为辅正都尉,陈表为翼正都尉,是为四友,以佐太子。
羽林中郎将 汉宣帝始以中郎将监羽林,东汉置羽林中郎将,秩比二千石,掌宿卫侍从。魏时为第五品,秩比二千石,主羽林郎。
越骑校尉 汉武帝始置,掌越骑。东汉沿置,设越骑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掌宿卫兵。三国均置。
掾 古代属官的通称。如掾属、掾佐、掾吏、掾史等,简称掾。
牙门将军 魏文帝黄初年间始置,第五品,无定员。蜀吴亦置。
扬武将军 东汉年间有此职,三国均置。
右部督 全称为帐下右部督。三国时将军开府者,其属官有帐下督一人,第七品。陆逊曾为孙权帐下右部督。
右中郎将 西汉始置,秩比二千石、主右署郎,职隶光禄勋。魏时为第四品,秩比二千石。
右国史 三国吴置,与左国史并掌修国史。
右大将军 三国蜀于建兴十三年初置大将军。景耀初分置右大将军。
右护军 三国皆置护军,分左右。
右将军 汉有此职,金印紫绶,地位如上卿,但不常置。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参与中朝议、决定军国大事,再领尚书事则负责实际政务。魏时为第三品,有官属。

  大将军 战国置,汉因之,金印紫绶,地位因人而异,与三公相上下。汉武帝时起领录尚书事, 外主征战,内秉国政,权势过于丞相。东汉多以贵戚任之,位在三公之上。
  大司马 官名。《周礼》以大司马为夏官之长。西汉武帝(刘彻)元狩四年(前119)罢太尉,始置大司马,加于大将军、骠骑将军号前,如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等。西汉一朝,常用为加官,授与掌权的外戚,也有不兼将军号者。东汉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南北朝置废不常。陈用作赠官。北朝魏、齐与大将军为“二大”,典武事,亦在三公之上。北周依《周礼》置六官,以为夏官府之长,以卿任其职。隋以后废。明清时用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镇军大将军 位在大将军之下,第二品,不常置。两汉均设有大将军之职,位比三公。大将军之 上加各种名号者,东汉三国逐渐增多,三国均设此官。

  大都督 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 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车骑将军 汉制,仅次于大将军、
  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 卫,掌宫卫。第二品。
  卫将军 汉文帝始置,位亚三司,第二品。在将军中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
  大都督 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 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都护 汉宣帝时,置两域都护,为加官。东汉光武帝时设都护将军。三国魏沿置。蜀有中都护、 行都护之号,职权如大都督,总领内外诸军事。吴设左右都护,尽护诸军。
  辅国大将军 后汉时期设立的高级将军位,位在“四镇”大将军之上。
  镇军大将军 位在大将军之下,第二品,不常置。两汉均设有大将军之职,位比三公。大将军之 上加各种名号者,东汉三国逐渐增多,三国均设此官。
  镇军将军 秩位次于镇军大将军,第三品。
  征东将军 魏因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资深者为大将军。
  征北将军 魏因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魏文帝时位次三公,吴蜀亦置。
  征南将军 魏因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资深者为大将军。
  征西将军 东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东将军 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东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北将军 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北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南将军 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南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西将军 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西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左将军 汉有左将军,不常置,位如上卿,金印紫绶,掌京师兵卫及戍守边隘,讨伐四夷。平时 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参与中朝朝议,决定国家大事,若领尚书事就 负责实际政务。魏时为第三品。
  右将军 汉有此职,金印紫绶,地位如上卿,但不常置。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 参与中朝议、决定军国大事,再领尚书事则负责实际政务。魏时为第三品,有官属。
  前将军 三国时常设的高级将军位。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位次于九卿,而高于其他临时设 置的杂号将军。三国时品级下降,为第三品。开府治事,属官有长史、司马、从事中郎等。

  安南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三品,掌征伐。
  安东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吴有置,蜀无。
  平南将军 魏置此官,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西将军 魏时为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征虏将军 魏沿汉制,第三品。吴蜀亦置。
  后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甚多,有以前、后、左、右名之者。魏时为第三品。
  武卫将军 魏置,第四品。曹操置武卫中郎将。曹丕改为武卫将军,许褚任之,都督中军宿卫禁 兵。吴亦置,典宿卫。
  奋武将军 汉末,曹操、吕布曾任是官。三国时魏吴有置,蜀未见。
  奋威将军 西汉始置。三国均置,第四品。
  建威将军 曹魏置,第四品。吴蜀亦置。
  振威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沿置,第四品。
  军祭酒 即军师祭酒,陈寿撰《三国志》避晋景帝司马师讳,改为军祭酒。魏时为第五品。
  昭德将军 魏置,第五品。
  昭武将军 魏置,为第五品
  建武将军 曹魏置,第五品。
  扬武将军 东汉年间有此职,三国均置。
  平戎将军 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虎威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魏吴有置。
  辅国将军 汉献帝时伏完任此官。三国时均置此号。
  安远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
  折冲将军 魏所设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吴亦置,蜀无。
  破虏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五品。李典、孙坚曾任。
  讨逆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曹魏沿置,第五品。
  讨虏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蜀置此官,吴因孙坚曾任此职,后不复置。
  讨寇将军 魏置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蜀亦置。
  荡寇将军 东汉末始有此名。三国均置,秩为第五品。
  牙门将军 魏文帝黄初年间始置,第五品,无定员。蜀吴亦置。
  偏将军 将军中地位较低者,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无定员,第五品。三国均置。
  平东将军 汉置,魏时为第六品。吕布曾任是官。
  平北将军 建安十年始置,第六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司马 《周记·夏官》记大司马之属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 司马。汉宫门及将军、校尉属官有司马。边郡则设千人司马,专掌军事。曹魏公府 及大将军府设司马,秩千石,主军事。
  别部司马 汉制,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秩比千石。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 马,共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从事中郎 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为在长史、司马下。
  右部督 全称为帐下右部督。三国时将军开府者,其属官有帐下督一人,第七品。陆逊曾为孙权帐下右部督。
  记室 东汉置,诸王、三公及大将军都设记室令史,掌章表书记文檄。
  兵曹掾 东汉太尉属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于丞相府和大将军府各置兵曹掾 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门下督 将帅府属官。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府均置门下督一人,第七品。下属 有门下录事、门吏、门下书吏各一人。

  奋威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之武职。有各种名号,奋威校尉仅三国吴置。
  奋武校尉 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奋武校尉仅吴置,鲁肃任之。
  折冲校尉 汉末,曹操任奋武将军,任夏侯敦为折冲校尉,后不置,蜀无。
  越骑校尉 汉武帝始置,掌越骑。东汉沿置,设越骑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掌宿卫兵。三国均 置。
  督军校尉 三国吴置,校尉在将军和中郎将之下。
  赞军校尉 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赞军校尉为吴置,鲁肃任之,助周 瑜参赞军务,故以赞军名之。
  昭信校尉 三国时蜀置,为使臣奉命出使入冠其名号。
  儒林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的武官,其名号甚多。由于其职务掌的不同,名号亦异。儒林校尉为 蜀所特置。周裙任是职。
  军议校尉 参议军事的官位。
  先登校尉 三国时统兵校尉名目甚多,先登校尉唯吴置。
  汉八校尉 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门屯兵。越骑校尉掌越骑。长水校尉掌长水宣曲胡骑。又有胡骑校尉, 掌池阳胡骑,不常置。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虎贲校尉掌轻车。中垒校尉,屯骑校尉。
  西园八校尉 典军、上军、中军、下军、左军、右军、助军左、右校尉

诸葛亮不算,因为他没武

牛!!!!!!!!!!!!!


古代都有什么官可以上朝 古代官员什么时候上朝
1、每个朝代都是有区别的。唐朝时期,所有的京官都是必须要参加早朝的,最低官阶为九品,在《唐会要》《仪制令》中记载:“在京文武官员职事九品以上,朔望曰朝;其文武官五品以上及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每日朝参”。2、宋朝朝见制度很复杂,有前殿视朝、内殿视朝、内殿百官大起居等。元丰改制...

朝班词语解释
在古代的政治仪式中,"朝班"有着特定的含义。它指的是在帝王面前,群臣按照官职的高低进行有序排列的位次。这种排列方式在朝堂上尤为明显,通常官阶越高的官员,其位置会离帝王越近,以此体现权力和地位的等级。每个朝代的朝仪都有其独特的规定,例如唐朝的规定是文武官员一品至五品排列,而清朝则细化到...

唐太宗的官阶?
唐朝正一品有 正一品官员 :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 唐朝爵位制度 凡爵九等:一曰王,食邑万户,正一品.皇姑为大长公主,正一品;姊妹为长公主,女为公主,一品 王、嗣王、郡王之母、妻为妃,文武官一品 唐代官职从高到低为: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 从一品:开府...

秦朝的官阶制度
【总督】明、清两代具有节制地方文武官员权力的朝廷命官。明代还有管辖专门事务的总督,如漕运总督等,官阶自正二品至从一品不等。清代以总督为地方最高长官,管辖一省或数省。 【显武将军】元、明两代从四品武官。 【荣禄大夫】元明清三代从一品文官。 【转远使】唐代经理江淮、钱币、物资运输的官员。宋代称...

古代的九品芝麻官到底有多大啊??官员的级别怎么分啊?
曹魏开始定官阶为九品,如相国为第一品,尚书令为第三品等。从第一品到第九品共九等,北魏时,开始在官品中分正、从。 从第四品起,正、从品又各分上、下阶,共为三十等;唐、宋文职与北魏同,武职自三品起即分上、下。隋及元、明、清保留正、从品,而无上、下阶之称,共分十八等,文武并同。 清朝九品十八...

战国时期最高的官阶
原来春秋时的卿大夫不仅有统治的权力,而且有宗族和“私属”的军队亲自统率着。到战国时,由于统治范围的扩大,官僚机构的庞大复杂,常备兵的建立和征兵制度的推行,以及战争规模的扩大和战争方式的改变,在官僚机构中不得不文武分家,产生文官的首长——相,以及武官的统领——将。作为最高军事长官的将,...

关于古代官职的问题,,,
对士兵自称本将军,对上司称末将,见到皇后自称末将,称皇后为皇后娘娘。

宋朝文官排列
按武穆文武官阶,均晋至首阶(武职自五十七阶起),兹列南宋绍兴年间厘正武职官阶六十阶称谓如下:(1)太尉,(2)通侍大夫,(3)正侍大夫,(4)宣正大夫,(5)履正大夫,(6)协忠大夫,(7)中侍大夫,(8)中亮大夫,(9)中衞大夫,(10)翊衞大夫,(11)亲衞大夫,(12)拱衞大夫,(13)左武大夫,(14)右武大夫,(15)武功...

清朝官服中鹤和海是代表哪级官?
你所说的是“补子”,文官用禽,武官用兽。仙鹤代表一品文官,海和岩石代表“海水江崖,江山永固”一品——红珊瑚顶戴(纯红),九蟒五爪蟒袍,文官补服仙鹤,武官补服麒麟。准乘八人抬绿呢大轿。二品——红起花珊瑚顶戴(杂红),九蟒五爪蟒袍,文官补服锦鸡。武官补服狮。准乘八人抬绿呢大轿。

古代有什么官
当然,在职能性和品位性官职之间,也存在大量既有职能、又有很浓的品位色彩的官。 品位性官职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散阶制,这在唐宋时期尤为突出。以唐制为例,其时文武散阶分别由文武散官构成。文武散阶都是29阶,分别以“大夫”、“郎”或“将军”、“校尉”等为名。粗通古代史的人都会知道,这些大夫、将军等已不...

水城县19794856947: 三国时期文官官职大小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
文会镇咳: 文官:1、丞相 2、太尉 3、光禄勋 4、大司农 5、廷尉 6、卫尉 7、尚书令 8、大鸿胪 9、太仆 10、太常 11、御史中丞 12、执金吾 13、少府 14、侍中 15、散骑常侍武将...

水城县19794856947: 谁来把三国官职大小排列一下 -
文会镇咳: 文臣官职:【一品】丞相:可分设左右三公:大司马(太尉)、(大)司徒、(大)司空【二品】(九卿)卫尉太常太仆廷尉宗正少府光禄勋大司农大鸿胪【三品】侍郎(尚书郎)侍中中书令大尚书大长秋执金吾京北尹右扶风左冯翊【四品】...

水城县19794856947: 谁告诉我三国武将官职从高到低怎么排列?
文会镇咳: 三国武将官职 大将军 战国置,汉因之,金印紫绶,地位因人而异,与三公相上下.汉武帝时起领录尚书事, 外主征战,内秉国政,权势过于丞相.东汉多以贵戚任之,位...

水城县19794856947: 汉朝三国的官阶等级 -
文会镇咳: 东汉的中央政府,还是以三公九卿组织而成的.但在新皇帝即位之时,则以太傅或太尉录尚书事,总揽政务.光武躬政,以尚书台总领纪纲,职无不统.御史台也合并在少府下面.侍中在西汉本是加官,到东...

水城县19794856947: 三国文官排名
文会镇咳: 诸葛亮,庞统,司马懿,杨修,荀YI,郭嘉,徐庶,鲁肃,许攸(太自傲),司马懿二子,曹植…后面的就不知道了…高手见到有错误的麻烦指出,求才 还有个文武双全的 :姜维(诸葛亮的关门弟子,人称麒麟儿,三国后期才出现,扶佐阿斗,后因阿斗无志~自刎)

水城县19794856947: 三国文官大排名 -
文会镇咳: 第一.不用说了.智力可以和管仲乐毅相比之人.非他莫属. 小诸.无疑是三国第一智者. 第二.意见也不算太大.司马仲达.司马懿曾被人们评价为"鬼才".此人深不可策.也正是他.阻挡了诸葛亮六出祁山.但智谋与诸葛亮相比还相差一截.他自己也曾在街亭...

水城县19794856947: 三国武文官排名
文会镇咳:1郭嘉:曹操最器重和痛惜的谋士,极其多智 2 司马懿:和诸葛亮抗横多年,又智夺大权,为西晋建立和统一三国开创了基业. 2 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术. 3.贾栩:就谋士地位来说,可为第一. 5.庞统:老诸和其并称 卧龙 凤...

水城县19794856947: 三国文武将的排行 -
文会镇咳: 演义的是:文:诸葛亮徐庶荀彧郭嘉周瑜司马懿庞统鲁肃陈宫刘晔 武:吕布赵云典韦关羽马超张飞黄忠许楮姜维张辽 历史上贾诩是三国最聪明的人 吕布不是武力头号,孙坚当年都打败过他 孙坚倒是可以算为头号武将,斩华雄,败吕布董卓

水城县19794856947: 三国的武将排名和文官排名还有文武双全的!
文会镇咳: 武力上无疑吕布英勇无敌,五虎上将胆色过人,曹魏猛将驰骋沙场,东吴垃圾滚到一边!所以武力上是1吕布,2赵云,3关羽,4张飞,5马超,6典韦,7许褚,8夏侯惇,9甘宁,10黄忠. 智力上诸葛亮初出茅庐就知道三足鼎立并且压倒江东无数谋士 连周瑜曹操都不是对手更牛的是牧牛流马,七擒孟获.种种迹象都表明可诸葛无敌!第2应该是郭嘉了,连曹操都敬仰的谋士无疑牛B,第3应归司马老贼了.所以总体来看文才1诸葛亮,2郭嘉,3司马懿,4徐庶,5庞统,6周瑜,7陆逊,8法正,9杨修,10陈宫.文武首当姜维,2当邓艾,3当关羽,4当周瑜,5当吕蒙,6当曹操,7当司马懿,8当张辽,9夏侯渊,10便是 李典!

水城县19794856947: 三国文武排行榜 -
文会镇咳: 文官谋士的话,第一诸葛亮.然后是司马懿 郭嘉 贾诩 周瑜 荀彧 陆逊 鲁肃 庞统.武将 第一关羽 第二赵云 然后是张飞 典韦 马超 许褚 黄忠 颜良 文丑 关羽 太史慈.武将根据正史是可以排出来的.毕竟有对战的记载.但文官就很难说 了 ,只能根据贡献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