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西欧中世纪及以后城市变化的关系

作者&投稿:许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欧洲中世纪后城市变化的功能化特点~

中世纪欧洲城市规模通常来说比较小,从市中心往外扩到最远的界限一般来说也不会超过半英里。集中表现为整个城市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都比较高,在相对小的城市区域内,集中了城市的各种功能,如商店、作坊、住宅、纪念性建筑等,表现为整个城市范围的功能混合。
欧洲的中世纪是个黑暗的时代,宗教因素及相关的社会地位差别也体现在城市空间上,显现出一种密集的同心圆特征,城市的中心是混合功能区,是商业中心,也是贵族阶层,主要是世袭贵族等社会地位高的人的生活地带,从贵族生活的城市中心向外,逐渐过渡到社会地位低的各个阶层的生活区,城市中间地带是社会普通中下阶层,最边缘则是无产者和流浪者。
除了在整个城市范围内的居住分层隔离外,城市也表现出功能分区的特征,比如城市通常被划分为教区,每个区各有一个或者几个教堂,有各自的市场、供水设施等,教区相当于现在的邻里单位。每个教区内都是功能混合的,有商业、文化、政治、居住功能,具有某种程度的自主权和自给自足的能力。
除了教区,中世纪城市还表现出以职业的不同划分区域的特征。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商业和手工业发达,在社会结构中逐渐形成了行会。行会是代表成员集体利益的机构,行会成员也倾向于工作生活在同一街区,从而也形成了以行业划分的城市生活区。

中世纪前期,天主教会在整个西欧社会处于“万流归宗”的地位,垄断了西欧的文化与教育。宗教神学是当时最主要的学问,具有至尊无上的地位。在此情况下,中世纪西欧的学校教育最初笼罩在神学迷雾之中。从6世纪至11世纪,教会在教堂和修道院设教会学校,目的是培养神职人员。11世纪开始,随着城市的广泛兴起和市民阶层的形成,原来的教会学校已不能满足社会对文化教育的多层次需求,因此,在城市的繁荣之下,西欧中世纪的大学纷纷出现。

西欧中世纪大学的形成,打破了教会垄断教育的局面,改变了西方的教育制度,形成了主宰西方文化的专业知识分子阶层,培养了大批管理教会和国家的行政人员、律师及教皇。它塑造了欧洲人说理论辩的思维模式,形成了西方不朽的学术传统。关于中世纪西欧大学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其历史地位,学界多有论述,但就中世纪大学与城市的关系问题做专门论述的不多,因此,研究这一问题可以为目前的研究成果稍作补充,为我们现代大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中世纪城市是大学产生和发展的依托

由于中世纪西欧大学一般都坐落在城市,因此,城市与大学的关系非常密切。中世纪的城市是大学产生的摇篮。城市为大学提供了所需的各种需求和保障,提供了大学生存的模范。

1、城市为大学提供了物质基础

中世纪西欧的大学一般都位于经济比较发达、交通比较便利的城市中。因为城市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使得它成为了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大量的人口、资金从四面八方涌入到了城市。中世纪时,万人规模的城市已经很多,比较著名的如14世纪时伦敦和科隆人口约有4万人,被认为是大城市;巴黎的人口约有8万,意大利的威尼斯、米兰、那不勒斯等人口超过5万。大城市人口的密集使城市的经济更为繁荣。而在广大农村,当时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不可能提供大学所需的经济需求,“只有富裕的城市才能为创办大学提供大笔金费,解决广大师生的食宿问题,使大批不事生产、专门从事教学的人积聚一处。”[1]

2、城市可为城中居民(包括大学师生)提供安全保障

西欧中世纪城市一般筑有城墙,城墙上建有塔楼,并围以壕沟,靠吊桥与外界相通,拉起吊桥就是一座防御敌人的堡垒。城市坚实的城墙,可以为城中居民(包括大学师生)提供必要的保护,减少他们遇到危险的可能。这也是大学何以选址城市的因素之一。

3、城市可以满足大学的多种需要

由于城市汇集了众多的人口、财富,城市中大批的市民阶层能够向大学师生提供足够多的可供租用的房间、教学场地,“还可以提供办学所需要的后勤保障,如食物、住宿、娱乐(富裕的学生经常去酒馆等娱乐场所),”[2]还有就是师生必须使用的消费品,比如衣服、药品、笔墨、纸张和书籍等。对穷苦学生来说,城市也提供给了他们赚取生活费的各种可能。大学对城市生活的依赖,导致大学从未离开过城市。即就是发生大学的迁徙,“学人们也只是在城市之间流动,从来没出现过大学从城市迁到乡村的事例。”[3]

4、城市的自治理念为大学自治提供了模范

中世纪西欧城市争取自治和自由特权的运动,主要是采取两种方式与封建领主进行斗争:一种是赎买,即用金钱赎买的方法来摆脱某些封建义务,获得相应的经济与政治特权。赎买成功之后,城市市民摆脱了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不再为其承担封建的劳役和兵役,不受领主法庭的司法审判,领主也不能再随意设置关卡与征收市场税等,这样,某些城市通过这种方式取得了某种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二是通过武装斗争。如果赎买方式不成功,市民就会用武力解决问题。如11世纪,伦巴德城市的城市公社运动、米兰市民以暴力建立市民公社、法国琅城人民起义等。

城市争取自主权的斗争为大学提供了借鉴。城市自治的理念为大学寻求自治提供了动力。[4]大学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经常用罢课、迁徙等手段在教俗两方面势力的斗争中,巧妙利用多角矛盾冲突的缝隙,寻找发展机会。而教俗势力为各自的利益也竭力争取大学的支持,如1155年,德皇腓特烈一世为争取大学的支持曾发布宪令,保护在波伦尼亚学法律的外国学生,规定他们拥有追求知识所必需的迁徙自由和居住自由。在斗争中,中世纪大学取得了自我管理权、教师资格审查权、学位授予权、免除赋税及兵役权、罢课及迁徙权等。[5]城市政府不仅不能向大学课税,更不得侵犯学校的财产和师生的人身自由。在城市自治理念的影响下,大学参照城市行会团体的模式,也建立自己的团体,使得大学的自治理想变成了现实。西欧中世纪大学,在开课自由、辩论自由的风气下,逐步形成了学校自治、学术自由的精神,为西方人思辨的思维模式奠定了基础。

二、大学对城市的促进作用

中世纪的城市是大学产生与发展的沃土,各城市中的大学依存于城市,而大学的出现与发展,又反过来对城市的繁荣与进步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1、大学为城市培育了大量实用人才

中世纪大学是由在多个学科领域学习高深学问的学生和他们的教师组成的、具有不同程度自治权利的团体。[6]坐落在城市中的大学,其基本构成人员不外乎就是教师与学生。教师中只有少数僧侣,主要是世俗学者。学生则来自不同社会阶层,有高级教士、贵族和富裕市民子弟,也有少数来自贫寒的家庭。大学一般都用拉丁语讲课,内容大体也分为神学、文艺、法律、医学四科。学生通过公开答辩考试,就能获得学位。学成毕业的各类人才,有的进入城市各类管理机构,有的从事城市工商业活动,有的从事城市间或地区间的贸易,有的从事司法、医疗等行业,还有相当多的毕业生成为高级教士和贵族官僚。城市中的大学为城市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人才资源。

2、大学有助于提高所在城市的知名度

中世纪大学对城市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它使大学所在城市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使城市对外界的吸引力增强,能吸引众多的人口到城市中来,这样一方面可以刺激城市贸易,为城市带来持续的经济利益,尤其是可以增加市民收入和市府税收。另一方面,城市也能依靠所在地著名大学获得与众不同的地位与声望,提升城市形象。如波尼亚大学、巴黎大学所在地都是国际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正因为大学对城市有这样的好处,所以世俗王权、教会、城市市政机构等积极用重金组建新大学。如德国皇帝佛里德里克二世在1224年创建那不勒斯大学,教皇在1229年令图卢兹伯爵建立了图卢兹大学,1219年卡斯提尔国王在西班牙北部建立了萨拉曼卡大学,教皇英诺森四世在1245年创立了教廷大学。另外,随着学校对城市经济和声望的意义越来越重要,觉察到办学好处的邻近城市则试图吸引教师与学生离开原来城市,到他们的城市重新建校。1189年,波伦尼亚市就曾要求本地的教师宣誓保证不把学校迁徙到别的城市。

因此,中世纪城市中,华美的贵族行宫、高耸的大教堂、知名的大学,既是大城市的标志,又是城市政治和经济实力的直接体现。大批学者及其追随者的到来,提升了城市的文化氛围和教育水平,也极大地提高了人口素质,更为城市赢得了美名。像巴黎、剑桥、牛津、博洛尼亚等都因建有的大学而享誉海内外

从罗马帝国晚期经济危机入手,谈谈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老妪侃史
2019-09-25 ·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西欧封建社会发展到十一世纪前后,城市在西罗马帝国废墟上先后重新兴起。稍后,在菜茵河以东地区也兴起了城市。

一、经济危机导致西欧城市的衰落
西欧——原来属于西罗马帝国疆域内的中世纪的城市,与亚、非一些国家封建社会的城市不同,它们不是直接从奴隶社会中继承下来的,而是随着经济发展而重新兴起的。

罗马帝国晚期,由于奴隶制经济危机使城市逐渐衰落。日耳曼人的征服及掠夺,又使大批城市被毁。少数幸免浩劫的城市,也失去经济上的意义,仅作为教士的驻节地或军事防御的城堡而存在。

封建社会早期,每一个马尔克或封建庄园都是一个闭塞的经济单位,自然经济占绝对统治地位。在庄园内部,存在着一定的农业与手工业的分工,庄园以自给自足的方式取得全部或大部分生产和生活资料,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几乎不存在。

二、生产力的恢复促进了西欧新城市的发展
随着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生产力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到十至十一世纪前后,西欧的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提高。三圃制逐渐得到推广,铁犁、铁斧被广泛使用,耕地面积扩大。除谷物生产之外,园艺和葡萄种植业也得到广泛发展。农作物品种增多,产量显著增加。农业生产的发展,使手工业和商品交换有了发展的必要和可能。

与此同时,手工业生产技术和专业化程度也有发展,出现了一些需要专门熟练技术的生产部门,如毛纺织业、采矿业和金属加工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要求摆脱领主庄园的束缚而独立经营。一些农奴,尤其是具有专业技能的手工业农奴,以逃亡、赎买、交纳定量手工业成品等方式,冲破封建庄园主的控制,到有利于进行产品交换的地方,如港口、河边渡口、陆路交又点、封建主的城堡和寺院附近,以及残留的古罗马城堡内定居下来,从事商品生产。在这些手工业者聚居的地方渐渐兴起了新的城市。

十二世纪以后,原罗马帝国疆域以外的西欧其他地区,没有经历奴隶社会阶段,在生产力发展和分工的基础上,也兴起了城市。

三、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西欧中世纪的城市,一般规模不大。兴起之初,一些著名城市也只有几千人。十四世纪中叶,在城市发展最快的意大利,超过五万居民的大城市仅有米兰、威尼斯、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四个。

1377年,、英国最大的城市伦敦,也只有三万五千到四万五千居民。同时期的德意志,超过二万居民的城市为数也不多,但居民人口在二千到一万人的城市却有二百多个。西欧城市发展初期,由于市场狭小,商品销售量不大,城区居民往往还兼营农业、畜牧业。市容很不整洁,道路泥泞,住房拥挤而狭窄。

在封建主领地上兴起的城市,可以满足封建主消费的需要,因而封建主一般采取招引别的领主庄园内的农奴来城市定居和庇护城市的政策。在封建主眼中,这些城市居民仍然是他们的农奴。十二、十三世纪法国不少城市的居民仍要交纳象征农奴义务的继承税。城市处于领主的司法、政治权力之下,形同封建领地。封建主任意向城市居民勒索赋税,摊派徭役,甚至公开抢劫。

四、西欧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居民自治的出现
城市工商业越发展,同领主的矛盾越尖锐。所以城市兴起后不久,城市居民便组织起来,开展反对封建领主争取自治权力的斗争。1057年米兰市民武装起义,反对作为城市领主的大主教,1094年建立了城市自治政府,选举执政官。

1077年法国北部的康布雷城市民起义,反对城市领主、大主教热拉尔二世,建立了自治的公社。法国北部的另一城市琅城,市民坚持斗争达十几年,才赢得自治。十二世纪后,好些城市通过武装起义、金钱赎买等多种途径,从封建领主和国王手中得到特许状,取得不同程度的自治权力。

意大利的成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城市,建立了完全独立的、并统治周围乡村的城市共和国。德意志的一些城市,以“帝国自由市”的地位享有自治权力。法国北部及佛兰德尔的一些城市,流行的自治形式是独立的城市公社。法国南部的一些城市建立了类似于意大利的、选举执政官统治的自治政府。这些城市的市民不仅取得了自由的身份,而且得到了行政、财政、司法,甚至立法的独立权力。

在法国中部,尤其是在法国王室领地上的城市,大多没有取得自治权通常由国王派官吏统治,或城市与国王的官吏联合统治,但市民仍取得自由身份和各种特权。在英国,大多数城市没有取得完全的自治,但得到许多特权。

五、城市兴起后行会的出现与斗争
城市兴起后,城市的手工业者联合起来,组织了手工业行会。行会组织最早在十世纪出现于意大利,十至十二世纪相继出现于法国、英国和德国。

不久,商人也组成了商业公会。行会组织对行会手工业者的生产、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都有严格的规定。行会内部存在着师傅、帮工和学徒的等级制度。行会组织,在一定时期内避免了竞争,保证了生产者的稳定和生产的正常进行,有利于生产技术的提高、传授和推广。

行会手工业者参加了城市反对封建领主的斗争,但胜利后,政权落到城市中的土地贵族、大商人、高利贷者等构成的城市贵族手中。他们垄断城市政权,压迫和剥削手工业者,激起了行会的不满和反抗。行会手工业者反对城市贵族的斗争,史称“行会革命”。

十三——十四世纪,几乎西欧各国都发生过行会革命。在手工业特别发达的城市中,行会常取得胜利。1293年,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行会夺得政权,由各行会选派代表组成市议会,掌握城市权力。斯特拉斯堡经过1308年和1322年两次斗争,行会代表占据市议会议员的半数。科隆从十三世纪上半叶就开始了行会手工业反对城市贵族的斗争,经过复杂而曲折的历程,终于在1396年取得胜利。像汉堡、律贝克等商业发达的城市,行会斗争未能取得胜利。

但是,行会的胜利并不等于民主的胜利,行会上层又垄断了政权。十四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行会内部手工业者的竞争加剧。行会竭力限制生产规模的扩大,排斥新作坊的设置,限制帮工成为行东。行会成了行东垄断行业、压迫帮工学徒的集团,只有行东的儿子或女婿才有可能加入行会,一般的帮工和学徒不得不终身充当雇佣劳动者。于是帮工们又自己组织起来,结成兄弟会,或友谊会,共同为增加工资、减少工时而斗争。

同时,在行会手工业者内部也发生了分化。到十四、十五世纪,许多城市中形成了由破产的小行东、帮工、学徒,以及短工、杂工和其他流浪的贫民构成的城市平民阶层。城市平民经常开展斗争,反对剥削压迫他们的城市上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行会制度最初所具有的对生产的保护和促进作用消失了,成了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六、西欧城市兴起与市民出现的意义
西欧城市兴起后,封建主的贪欲日益增长,更残酷地向农民掠取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城市的商品货币经济逐渐瓦解了封建庄园和农奴制度,英法等国国内市场逐渐形成。
市民阶级开始活跃在欧洲各国的政治舞台上。在英国和法国,国王同市民联合与封建分裂势力斗争,加强了王权,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城市和工商业的发展,要求文化知识,结果在十二、十三世纪后欧洲各地大学纷纷兴起,市民文化应运而生。

城市的兴起,在中古的西欧有重要的影响。与乡村不同,“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求和集中”,形成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使封建社会发展到“顶点。”

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冲击着农村的自然经济。从13世纪起,西欧许多国家的劳役和实物地租逐渐被货币地租取代,英国的货币地租甚至占了支配地位。

与此同时,封建主和农民之间的关系逐渐变成单纯的货币关系,农奴制消失,有的甚至变成不仅拥有工具和动产甚至拥有土地所有权的自耕农。在商品货币关系的影响下,自由农民必然发生两极分化:少数人富裕,多数人贫穷破产,使阶级矛盾趋于激化。14世纪,意大利、英国和法国发生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就是明证。

城市兴起的政治影响是巨大的。市民要求为工商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反对封建割据,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13、14世纪的英国和法国,先后形成议会君主制,实现王权的强化,后来又发展成中央集权的国家。

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也引起文化方面的巨大变动。反映市民利益的世俗文化逐渐发展,唯名论哲学和罗马法开始复兴,并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扩展资料:

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最早的地区有两个:一是意大利北部的波河流域,一是北海沿岸的佛兰德尔(法国南部城市)。在这里兴起了米兰、威尼斯、布鲁日、根特等城。其次是莱茵河流域和法国北部的一些城市,其他地区相对较晚。在这些城市兴起之前,西欧的土地已为教俗封建主所瓜分。

城市多兴起在封建主的领地上,因而受到领主权的盘剥。城市必须向领主交纳实物和货币,服劳役或军役,还要缴纳各种苛捐杂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世纪西欧城市

城市的兴起,在中古的西欧有重要的影响。与乡村不同,“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求和集中”,形成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使封建社会发展到“顶点。”
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冲击着农村的自然经济。从13世纪起,西欧许多国家的劳役和实物地租逐渐被货币地租取代,英国的货币地租甚至占了支配地位。
与此同时,封建主和农民之间的关系逐渐变成单纯的货币关系,农奴制消失,有的甚至变成不仅拥有工具和动产甚至拥有土地所有权的自耕农。在商品货币关系的影响下,自由农民必然发生两极分化:少数人富裕,多数人贫穷破产,使阶级矛盾趋于激化。14世纪,意大利、英国和法国发生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就是明证。
城市兴起的政治影响是巨大的。市民要求为工商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反对封建割据,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13、14世纪的英国和法国,先后形成议会君主制,实现王权的强化,后来又发展成中央集权的国家。
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也引起文化方面的巨大变动。反映市民利益的世俗文化逐渐发展,唯名论哲学和罗马法开始复兴,并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最早的地区有两个:一是意大利北部的波河流域,一是北海沿岸的佛兰德尔(法国南部城市)。在这里兴起了米兰、威尼斯、布鲁日、根特等城。其次是莱茵河流域和法国北部的一些城市,其他地区相对较晚。在这些城市兴起之前,西欧的土地已为教俗封建主所瓜分。
城市多兴起在封建主的领地上,因而受到领主权的盘剥。城市必须向领主交纳实物和货币,服劳役或军役,还要缴纳各种苛捐杂税。

城市的兴起,在中古的西欧有重要的影响。与乡村不同,“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求和集中”,形成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使封建社会发展到“顶点。”

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冲击着农村的自然经济。从13世纪起,西欧许多国家的劳役和实物地租逐渐被货币地租取代,英国的货币地租甚至占了支配地位。

与此同时,封建主和农民之间的关系逐渐变成单纯的货币关系,农奴制消失,有的甚至变成不仅拥有工具和动产甚至拥有土地所有权的自耕农。在商品货币关系的影响下,自由农民必然发生两极分化:少数人富裕,多数人贫穷破产,使阶级矛盾趋于激化。14世纪,意大利、英国和法国发生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就是明证。

城市兴起的政治影响是巨大的。市民要求为工商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反对封建割据,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13、14世纪的英国和法国,先后形成议会君主制,实现王权的强化,后来又发展成中央集权的国家。

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也引起文化方面的巨大变动。反映市民利益的世俗文化逐渐发展,唯名论哲学和罗马法开始复兴,并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扩展资料:

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最早的地区有两个:一是意大利北部的波河流域,一是北海沿岸的佛兰德尔(法国南部城市)。在这里兴起了米兰、威尼斯、布鲁日、根特等城。其次是莱茵河流域和法国北部的一些城市,其他地区相对较晚。在这些城市兴起之前

西欧中世纪城市,指11~15 世纪西欧诸国新兴的城市。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法兰克王国仍保存了罗马时代的一些城市,只是经济活动有不同程度的衰落,查理帝国分裂后,西欧各国处于封建割据状态。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在10 世纪后期,特别是11 世纪,西欧各国开始出现旧城复苏和新城产生的历史过程,统称之为城市的兴起。新兴的城市规模都不太大,一般只有1000~2000 居民。西欧中世纪城市,有因手工业发达应运而主,有因国内外贸易而兴盛,有因政治、军事、宗教地位重要而形成。


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对欧洲文明有何影响?
4. 城市的出现带来了对世俗文化和教育的需求,打破了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这一文化变革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教育普及铺平了道路,对欧洲文化的多元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综上所述,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是欧洲文明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不仅推动了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的转型,也为政治和文化的发展...

13世纪,中世纪西欧政治制度有何发展?其推动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在西欧中世纪这种 多元的政治制度的基础上,自然更容易产生多元的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那么,为什么 在中世纪西欧会产生多元的政治制度,这种多元的政治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有什么 样的不同表现呢?本文试图论述这一方面的问题。一 东方诸文明社会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都毫无例外地建立了一元化的君主专制政治...

简述15.16世纪的西欧是如何走出中世纪向现代文明转变的
首先要从农业的发展,在漫长的中世纪中,欧洲的农业技术并是像人们所想陷入停滞,而是一直在缓慢的进步。在中世纪、特别是中后期,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牲畜数量的大幅增加,挽具的改进和品种改良使马耕代替了牛耕,大大增强了畜力的使用效率,促进了荒地的开垦,欧洲耕地的面积实现了成倍增长。同时轮耕的采用...

试述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
基本性质:与中世纪的社会性质相一致,中世纪的教育具有十分明显的封建等级性。主要特征:中世纪也有着自己在文化教育上的创造,其中很多已融入现代人们的生活。中世纪大学是近代西方大学的直接渊源。中世纪前半期,教育机关被教会垄断,世俗教育被扼杀,学校附设在教堂,教育目的是培养僧侣及为宗教服务的专门人才...

中世纪西欧社会的特征
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包括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以庄园经济为核心、相对缓慢的发展速度以及宗教的绝对统治。以下是详细描述:1. 封建等级制度严格:这一制度以土地分封为基础,构建了一个类似金字塔的社会结构。在这个体系中,国王作为最高统治者,下面是一系列封建主,而农奴和其他劳动者则位于社会的最底层...

请简要叙述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6分)
合同)性质。西欧封建关系结构:国王 ↓ (分封土地给大贵族及册封贵族)大贵族 ↑ (效忠国王、进贡及协助国王作战)↓ (分封土地给小贵族[即骑士])小贵族[即骑士]↑ (效忠大贵族、进贡及协助大贵族作战)↓ (准许农民在领地内居住及耕种,并给予保护)农民 ↑(服役及缴税给小贵族[即骑士])...

中世纪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的原因
封建领主需要依靠农奴和佃农的劳动来维持其经济地位。这种经济上的依赖关系,进一步巩固了封建等级制度的社会基础。综上所述,中世纪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罗马帝国的衰落、日耳曼部落的迁徙与入侵、基督教会的影响以及经济因素,共同推动了西欧社会向封建等级制度的转变。

中世纪背景
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开始计算,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

为什么说中世纪的西欧陷入黑暗时代?
追究欧洲封建制度的产生根源,则包括了三个主要的因素:罗马文明、日尔曼传统以及基督教的影响。二、黑暗的西欧中世纪 公元500~1500年,就是西欧的中世纪时期。这个时期,整个西欧的主要政治制度就是封建制。但是这样的封建制度是有缺陷的,以土地分封给附庸者来巩固自己的统治,无疑使其一些小的附庸不会...

简述中世纪西欧的骑士制度。
广义上凡能以马匹装备为封主参战并接受册封者都可称骑士,包括了参战的所有等级的贯族.甚至国王都以自己的骑士名号而感到荣耀。中世纪西欧形成了一整套培养骑士的制度和有关骑士的道德规范。骑士的品格是忠诚和勇敢,他们看重的是诚实、礼貌和名誉。]4世纪以后,火药的出现使战争的方式发生了变化.骑士...

长宁区19519824725: 中世纪城市与商业文明的关系 -
丛竿奥氮: 首先你要明确“中世纪”这个词只适用于欧洲,即西罗马帝国灭亡数百年后,在世界范围内,是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这一时期在欧美普遍被认为是黑暗时期,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

长宁区19519824725: 近代以来,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近代城市化的进程深刻的影响着东西方的历史.材料一  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后,对西欧社会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作... -
丛竿奥氮:[答案] (1)本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一“中世纪城市孕育了新的经济关系”、“城市工商业者逐渐集结成市民阶级,他们作为享有自由权利的经济活动者,最终成长为能与封建势力抗衡的强大政治力量”、“促进了新的社会观念和政...

长宁区19519824725: 西欧中世纪城市发展的基础有哪些类型 -
丛竿奥氮: 西欧中世纪城市也是国内外贸易的中心.城市兴起以后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地方市场,居民在此交换地方产品.到15 世纪,在地方传统商品和生产专业化的基础上开始形成国内统一市场.东西方的国际贸易在中世纪早期已经存在,主要是为...

长宁区19519824725: 欧洲中世纪发展脉络 -
丛竿奥氮: 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1、经济——中世纪时的经济主要是封建制的庄园式自然经济.出现了一批商业城市,形成了一个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贸易区2、文化思想——教会掌握世俗权力,统治非常严厉,并且控制...

长宁区19519824725: 中古时期西欧城市复兴的情况是什么 -
丛竿奥氮: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古代欧洲的城市在战火中化为一片废墟.公元10世纪前后,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米兰,汉堡和不来梅等中古西欧城市兴起.这些城市是在一些交叉路口,商业集市和旧的城...

长宁区19519824725: 十一二世纪欧洲城市的兴起 -
丛竿奥氮: 公元五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西欧几乎没有城市.古罗马时代发展起来的城市遭到蛮族入侵的破坏,大都成了一片废墟.因为蛮族不需要城市.他们攻入罗马帝国的城市后,就拆毁教堂、宫殿和剧场,取下这些建筑物的石...

长宁区19519824725: 中世纪欧洲城市是如何产生的 -
丛竿奥氮: 西欧中世纪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利益驱使封建领主支持城市建立,支离破碎的欧洲是城市出现的客观条件. 城市出现的最重要原因是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它不仅在封建社会母体中孕育了迥异于庄园经济的新的经济因素,而且催生出了新的经济体制、新的政治体制、新的价值观念和新的文化精神,它在促使欧洲走出中世纪的同时,也促使世界迈向新的时代.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等思想观念在城市出现过程中的萌发.

长宁区19519824725: 你好,我想询问一下有关欧洲中世纪的城市规划特色,谢谢!! -
丛竿奥氮: 1、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由于各封建主、各城市共和国之间常有战争,一般都选址于水源丰富、粮食充足、易守难攻、地形高爽地带,四周有坚固的城墙. 2、中世纪早期城市是自发形成的,以环状和放射状为多,以后工商业发展,也建造了一些...

长宁区19519824725: 西欧中世纪 城市市民和封建领主之间的关系A.始终对立B.随城市的发展而变化C.有合作有对立那个正确?能不能再说明一下呢. -
丛竿奥氮:[答案] C 例琅城起义----公民胜利获得自治权.也有失败的为封建领主控制.

长宁区19519824725: 欧洲中世纪的城市及及建筑的历史演进主要成就有哪些? -
丛竿奥氮: 拜占庭的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东欧的小教堂.罗马风建筑.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教堂.兰斯主教堂.亚眠主教堂.科隆主教堂.夏尔特尔主教堂.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的比萨主教堂.威尼斯的总督府.西班牙的伊斯兰建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