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的两个通感句

作者&投稿:佴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急啊,《荷塘月色》分析这篇文章中的通感句!!~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赏析:

作者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当时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此时,蒋介石已经叛变,全国陷入黑暗。朱自清作为“大时代的一颗棋子”,一直在呐喊和战斗,但在412政变后,他从古典文学的“十字路口”进入了“象牙塔”的斗争。

然而,作者既不能参军,也不能拿起枪进行革命,也不能总是平息人们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仇恨。作者对生活感到困惑和矛盾,压抑和无法平静。所以作者写了这篇文章。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出处】荷塘月色
【作者】朱自清
【赏析】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一句把本是通过嗅觉得到的“清香”比喻成“歌声”,而“歌声”是人们通过听觉获得的,将嗅觉和听觉有机地融为一体,便使迷人的境界增添了无限的韵致,迷离精妙,令人情动神摇.
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此句巧妙地将光和影、明与暗的组合比喻成和谐的音乐,把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将月下荷塘的和谐之美表现得恰到好处,淡淡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①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②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你这个也不知道呀
就是:
①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②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高一语文《荷塘月色》原创教案
2)、文章是怎样的一个结构,是如何将三个部分连接起来的?(引导学生去分析文章的行文线索) 《荷塘月色》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其行文线索很有特色,有两条如同经纬线交织在一起的线索,一是从作者出门经小路到荷塘又回来的空间顺序来惊醒景物的描绘;二是以作者的心情变化作为线索。从文章总体来看,写景是位抒情服务的,...

荷塘月色中作者从哪两个方面衬托月光的
1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从正面直接用比喻描绘月光。2“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从叶子和花这两个角度来写月光,这是侧面描绘。《荷塘月色》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是现代抒情散文...

什么是通感思维
\/iknow-pic.cdn.bcebos.com\/b8014a90f603738dae2bc88fbd1bb051f819ec3e"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b8014a90f603738dae2bc88fbd1bb051f819ec3e?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

急求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
“甘”则是面对荷塘月色美景的陶醉和对古诗文里风流热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但字里行间对“妻”的责备和不满我们会处处感受到:“我”在“不宁静”,“妻”却“迷迷糊糊”,此其一;其二,“我悄悄披了大衫”出门后,“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独处,这“独”字和“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的“且”...

课文《荷塘月色》的文学常识
《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和斗争,但是在四一二政变之后,却从斗争的“十字街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但是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但又始终...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知道... 知道 展开  我来答 4个回答 #专题# 怎么买保险?答案全在这里了 匿名用户 2007-03-08 展开全部 欣赏景物描写 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在于将描写荷塘和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突出了优雅、朦胧、幽静之美。第四、五段最能体现这种美。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荷塘月色》赏析
如果把整句话扩展开来,就是:叶子和花彷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白色而不透明,好像是笼着轻纱的梦一般美丽而朦胧。或者可以这样去理解,把句子缩短:“叶子和花像梦”,这样本体喻体就很分明了。所以,这句话的比喻有两个,一个是“叶子和花”,喻体是梦;一个是隐藏了的“不透明的白色”,喻体是...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的是哪所大学
朱自清当年在清华大学创作了《荷塘月色》。朱自清《荷塘月色》描写的是清华园,在清华园中,有两个有名的荷塘。《荷塘月色》是中国著名文学家朱自清执教清华大学时所作的一篇散文,它不仅仅是散文名篇,也是清华园的一张明片。朱自清专家教授感于世变,夜不成寐,便走出家门散步,因其绝妙的设计构思和生...

语文《荷塘月色》教学反思
《荷塘月色》是篇诗化般的散文,其语言自然是很美。所以想到要从鉴赏语言着手来赏析这篇课文,对语言的鉴赏是多方面的,好像突然又不知如何下手,刚好看到孙玉老师曾经也对《荷塘月色》的语言进行赏析过,所以就有借鉴,最后定下来。 自上课以来也有近两个月了,一直接受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如今用新课程标准来给学生上课...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运用通感的句子是什么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东区19310117038: 《荷塘月色》中运用通感手法的两个句子 -
五周炔诺:[答案] 《荷塘月色》中的两例:第一例是用来描写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句把本是通过嗅觉得到的“清香”比喻成“歌声”,而“歌声”是人们通过听觉获得的,将嗅觉和听觉有机地融...

东区19310117038: 《荷塘月色》的两个通感句是什么?谢谢! -
五周炔诺: ①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②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东区19310117038: 《荷塘月色》的两个通感句是什么?谢谢! -
五周炔诺:[答案] ①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②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东区19310117038: 请写出<荷塘月色>中的一个比喻句和一个运用了通感的句子 -
五周炔诺: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 歌声似的.

东区19310117038: 《荷塘月色》一文,文笔精美,修辞独特,其中运用通感手法形容阵阵荷香的一句是________. -
五周炔诺:[答案] 答案: 解析: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东区19310117038: 运用了通感修辞手法的句子 -
五周炔诺:[答案] 《荷塘月色》中有两句经典的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仿佛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还有其他作品中的: 朱自清 《春》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

东区19310117038: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运用通感的句子是什么RT -
五周炔诺:[答案]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东区19310117038: 语文中的通感例子 -
五周炔诺: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很多!

东区19310117038: 仿写朱自清《荷塘月色》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中的通感的句子要通感的句子 -
五周炔诺:[答案] 那些芦苇高高低低地晃动着,如同鼓点有节奏的击打. 月光下,那低头思故乡的离愁,已被古老的潮水年复一年的打磨得光滑如许了,在湖边浅水里静泊成一叶沉思的小舟.

东区19310117038: 朱自清 - 河塘月色.中采用通感的所有句子谁帮下我, -
五周炔诺:[答案] 荷塘月色吧.说真的,我还真能全背下来.高一学的,第一篇课文.我现在大二了,特喜欢这文章,早读的时候背古文背累了就背背这个.但这么多年了,对通感的把握不太准了.确定的只是下面的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