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在中国崛起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投稿:夙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文化产业兴起的原因及发展进程中的特点有哪些~

目前我国对于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全局性分析相当缺乏,为数不多的研究都基于某个特定城市的个案(如北京、上海、深圳),采取定性的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影响文化创意产业的原因。



中国国土面积广大,与国外城市社会文化和经济环境差异明显。国外已有理论提出的人才、技术、宽容程度、政策和基础设施,这5因素是否都是影响中国省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如果是,它们的重要程度如何排序? 如果不是,现阶段究竟是哪些因素起最主要的作用? 本文试图在充分考虑31个省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相互作用下,通过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s I判断空间集聚和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程度,并对我国省域尺度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基于空间计量的实证研究,从而进一步回答以上问题。



国外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有哪些



进入21世纪,作为朝阳行业的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仍然以年均8.7%的增幅高速成长,成为保持世界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力量。



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早的国家增长的速度更快。2010年,美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年增长速度达14% ,英国则为12%。而日本每年出口到美国的动漫产品收入已经超过过50亿美元,相当于日本对美国钢铁出口收入的4倍。



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样迅猛。2013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1351亿元,与GDP的比值为3.63%。作为新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受到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据统计,国家已命名的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园区广泛分布于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伴随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引人注目的崛起,它吸引了学术界高度的关注。究竟什么因素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这一问题上,国内外学者掀起一股研究热潮。2002年,美国区域经济学家Florida(佛罗里达)吸取前人研究基础,通过对美国人口过百万的124个城市的统计数据分析,提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受三个关键因素的影响:人才( Talent) 、技术( Technology)和宽容的社会文化环境(Tolerance),而人才因素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最为重要。该研究结论被命名为“3T”理论 ,并被国内外学术界广泛接受和运用于后续研究中。



而另外一些学者在对欧洲、南美洲、亚洲多个城市开展深入的案例研究基础后,指出政府的政策、城市便利的基础和配套设施,这2个因素亦是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一部分的学者认为政策支持或者政府功能在各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力度越来越强,他指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需要通过政府政策指导创意经济发展,由政府予以政策性引导和调整,为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而另一部分的学者研究则强调,文化创意产业需要配套设施和辅助机构的支持,如密集的交通和通讯网络、教育和培训、金融机构、专门商业服务、零售业、观众、研究机构等,其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积极推动。



中国省域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分布特征描述



我国省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遵循一定的空间分布模式。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大体呈现从东、中、西依次梯度下降的趋势。东部和部分中部省份发展水平较高,西部、西北部地区相对落后,整体上趋于集聚化发展。2009年,以广州市、深圳市为核心的珠三角、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以北京为核心的京津冀地区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



同时,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空间上已初步形成六大特色鲜明的区域:

第一,以文艺演出、广播、影视、古玩艺术品交易等为优势行业的首都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区;

第二,以工业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广告策划等为优势行业,以上海为龙头城市,带动杭州、苏州、南京的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区;

第三,以广告、影视、印刷、动漫等行业为特色产业,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区;

第四,以影视、旅游、服装等行业为特色,以昆明、丽江和三亚为代表的滇海文化创意产业区;

第五,以网络动漫游戏等产业为优势,以重庆、成都、西安为代表的川陕文化创意产业区;

第六,以电视广播、新闻出版为优势产业,以湖南长沙为代表的中部文化创意产业区。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



通过相关分析人才、技术、宽容、政策以及基础设施5个因素产出系数分别约为0.198、0.262、0.218、0.009、0.148,这首先表明这5个因素对省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都有正向影响。而技术、宽容、人才是影响我国省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前3位的关键性原因。





影响因素之技术

技术的产出系数为0.262,排名第一,素成为影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最关键因。

这表明当前中国省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技术的推动。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技术创新能力逐步提升、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中国吸引大量的FDI、并快速融入全球生产网络,欧美发达国家的技术对中国的转移快捷而频繁。技术的进步,正极大程度改变传统的产业组织模式、经济运行模式和人们思维模式,对创意产业发展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纵观时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影视传媒、动漫、网络游戏、工业设计等产业,它们无不与技术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发展息息相关。



技术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技术促使文化创意产业组织模式的变革。数字化技术正以令人观止的速度渗透到创意产业的各个子行业,使传统的动漫、电影、广播、工业设计、绘图等产业纷纷迈向数字化新阶段。同时,数字化技术又在不断创造新的创意产业,如网络游戏、MP3 数字音乐产业等以创意为内容的数字产品层出不穷。

第二,技术加大了创意产品的个性化。文化创意产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差异化和个性化,而信息技术的推进能为创意产品的差异性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尤其是那些涉及三维造型、图像和影像等多媒体文件的创意产业都需要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个性化制作、设计和复制传播,从而能更高效地服务于差异化群体。

第三,技术进步大大降低了创意产品的生产成本。网上制作、出版、传播的影视剧、电子图书产品正成为传统的音像制品、纸质图书报刊的替代。技术不仅革新了出版、音像等创意产品的制作工艺,提高了产品的传播效率,还将制作和销售融为一体,而且直接降低了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经营成本。由此可见,技术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动是显而易见的。



影响因素之宽容

宽容的社会文化环境产出系数0.218,在现阶段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推动排名第二。

创意产业易于集聚在开放度高、容忍度高、进入障碍低、文化多样化、非稳定大、人口集中、公共服务完善的区域。

首先,区域中文化越多元,对各类新事物、新信息、新想法的接纳程度越高,创意涌现的速度越快。其次,区域越开放,外来人才进入的门槛越低,越能促进人才流动和竞争;最后,区域越包容,人们之间的关系越松散、自由、灵活、无拘无束,从而强化创意阶层的自我身份认同,使其超越种族、性别、年龄、性导向和阶级地位,发掘和激发创意力。

今天,改革开放的推进,加强了我国区域之间、各区域与国外地区的交流,使我国很多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省份形成了更加宽松的社会文化氛围。思想开放、兼容并蓄、容忍异见、机会平等的宽容环境能吸引、留住并培养大量的创意人才,鼓励他们自由思想、自由试验、自由创业,从而对促进我国省域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影响因素之人才

人才产出系数为0.198,人才作为创意承载的主体,是除技术、宽容以外,影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排名不是第一,而是第三。这一结论与国外相关研究有所差别。如美国区域经济学家Florida认为,人才是影响美国创意产业发展第一位的因素。造成此研究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真正规模化发展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在很多区域,创意人才短缺的情况普遍存在,创意阶层正处于培育和积累过程之中,因此创意人才效应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例如,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北京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型产业。可是,即使在创意人才供给相对丰沛的北京,也并没有真正形成规模化的创意阶层。北京的创意人才在很多领域呈现短缺状态,数量、质量远远不及纽约、伦敦、东京等国际都市。从发达国家实践和理论研究来看,创意阶层的真正崛起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原动力。因为,人脑才是创意产生的真正源泉,如果没有文化创意产业的专门人才,机器、设备、网络等都只能是一堆冰冷的躯壳,只有人脑才能把它们合理地利用起来,并把文化、社会、经济以及科技有机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并且创造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内容产品和服务。



影响因素之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的产出系数将近0.148,在5个影响因素中,该产出系数排在技术、宽容、人才三个影响因素之后,但影响并不是很显著,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创意人才的缺乏影响了基础设施作用的发挥。因为,缺乏创意的核心——创意人才,再好的基础设施也只是缺乏灵魂的冰冷的空间外壳。这也进一步表明,在当前的中国,即使各级政府都在全方位投入巨资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如果缺乏创意人才,没有区域软环境大幅度改善,并不能有效推动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影响因素之政策

政策的产出系数为0.009,对我国省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影响力微乎其微。这说明,区域单一依靠政府行政力量投资兴建创意园区、提供创意产业优惠政策,无法有效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这也一定程度解释了,中国有29个省域政府明确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创意产业园四处开花,但大部分区域的文化创意产业依然发展乏力的现象。

一、国内因素:
1、全国上下改革开放的决心。
2、中国人的智慧勤劳。
3、近四十年来国内人民内部没有大的矛盾。
4、中国社会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二、外部因素:
1、美苏冷战,为了拉拢中国,美国派基辛格访华,中美关系破冰,为中国加入全球一体化打开契机。
2、得益于世界的科技发展。
3、得益于WTO的发展中国家关税过渡期政策。
4、得益于近十几年来美国缠身于中东事务,给了我们闷头发展的平静时期。
扩展资料: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科技研究国,现今大约有926000位研究家,仅居美国之后。自1998中国政府在科技研究方面所花的钱翻了三倍,将达到1360亿美元。中国。在2010年中国的工程博士数量超过美国。许多外国公司都在中国建立了研究中心。
太空科技-在197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发射卫星东方红进入太空,成为第五个有能力发射卫星的国家。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可以独立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
2007年,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三个有能力以导弹摧毁人造卫星的国家。嫦娥一号绕月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了月球俱乐部的一员,中国政府更计划在2020年左右向太空发射一个空间站和执行一个登月计划。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崛起的驱动在哪

  文化产业在我国兴起的原因

  文化产业在我国的兴起既有经济发展的原因,又是体制变革的结果;既受到科学技术革命的内在推动,又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所裹胁。文化产业是一个集中代表了现代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全球性趋势的新兴产业,在我国的兴起有其必然性。

  (一)收入需求结构的变化刺激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的兴起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产业结构开始出现重大调整的突出特征。它同时也是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所推动的。

  根据权威部门研究,改革开放20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持续提高,由此导致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1978年,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是184元,到1998年上升到2972元,增长了近4 倍,每年的平均增幅达到7% 。而且,进入90年代以后,反映居民消费结构的恩格尔系数降到了50%以下,说明我国居民从总体上告别了温饱,进入了小康。其中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到90年代末降至40%以下,开始走进了富裕时代。 像上海这样的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甚至超过了4000美元,开始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居民消费结构中用于文化教育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大,增长速度越来越快。据专家研究,自1981年至1997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演变经过了以生存资料数量扩张为主的"粗放型消费"阶段,到生活消费需求稳定、家庭新兴耐用消费品普及率迅速提高的"集约型消费"阶段,最后进入发展、享受资料快速增长,更加注重消费质量的"舒展型消费"阶段。第一阶段以吃穿类消费为主,占到总消费的3/4,第二阶段中吃穿类支出开始下降,第三阶段生活必需品支出继续稳步下降,而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全面上升和递增,娱乐文教支出首次超过用品类支出,将我国居民消费次序从"吃、穿、用"改变为"吃、穿、娱乐文教"。相当一部分居民群体的消费重心开始向教育、科技、旅游及精神产品消费等领域移动。

  因此,国民经济九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重大的转折,开始越过专家们所说的人均收入的门槛,开始显示出消费的"脱物"倾向。发达国家的某些消费趋势在我国也已出现,文化类消费需求在整个居民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的决定性上升,以及文化消费品市场需求总量规模的急剧扩大,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兴起的重要内在动因。

  (二)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技术创新通常被认为对产业结构变化具有重大影响,这一点也充分表现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中。

  自9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我国的数字化信息技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为耀眼的增长点。我国信息产业和电信业迅速从传统的基础设施领域脱颖而出,进入一个有线通讯和无线通讯、传统电讯和计算机网络、电信产业和新闻媒体、金融服务的大规模"产业弥合"时期,成长为我国国民经济最大的综合性支柱产业。以信息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提升运动为大批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新兴产业群的生长提供了新的技术基础,并反过来对一些传统文化产业领域产生了延伸影响。近年来,信息技术产业和电信业在我国的超前发展,在我国的文化产业中造成了最为引人注目的产业关联效应。如果对近年来我国产业界热点问题进行一番检视,我们可以发现,国内对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产业发展和投资热点的关注,无不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这个大主题相关。1999年是"网络热";2000年,信息化突入传媒领域,引发"传媒热",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传统大众传媒部门迅速"触网",出现了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大汇流"的壮观景象。

  可以说,新技术革命与文化需求形成了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两轮。新兴产业向需求强劲且技术进步的领域,尤其是负载着高密度文化内容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已经直接导致了新兴文化产业群的急剧膨胀,并迅速改变着我国传统第三产业的格局。中国经济结构的持续、健康发展的现代图景已经显现。

  (三)新一轮全球化浪潮拉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无论是需求结构变化还是产业结构变化,都已经被证明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种国际性的普遍趋势,但是这种普遍趋势对于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却具有全然不同的意义。由于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现代化的进程,从整体上进入了"后工业化"发展阶段,在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日益一体化的当代,就在总的发展趋势上为后发国家"设定"了发展道路。在信息技术产业与文化产业相关的领域,这一点表现得特别明显。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是新一轮全球化浪潮拉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近十几年来,美国因率先完成了向"知识经济"的重大转型,一直引领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加速调整的进程。到了90年代末,这个发展进程达到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有两件事值得载入历史。第一件事是"北美行业分类系统"的发布。该系统将信息产业重新定义为"将信息转变为商品"的行业,不但包括软件、数据库、各种无线通信服务和在线信息服务,还包括了传统的报纸、书刊、电影和音像产品的出版,而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等的生产将不再包括在内,被划为制造业下的一个分支。这一重新定义的目的就是为了将信息与文化产品从一般的货物生产和服务行业中区分出来。第二件事是美国的消费类视听技术文化产品出口达到600亿美元,取代航空航天工业的位置,成为第一大出口产品。这两件事情标志着,美国已经完成了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再一次抢占了国际性产业升级运动的制高点,国际经济关系的不对称格局再一次形成。

  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国际格局中,信息与文化产业是发达国家最具比较优势的产业,而大量未开发的文化遗产与巨大而增长迅速的居民文化消费能力是不发达国家最具吸引力的资源。不发达国家在经历了廉价出口物质资源,高价进口制造成品的不平等国际经济关系历史后,又可能经历廉价出口文化资源,高价进口文化产品的新的不平等国际经济关系。

  我国政府已经注意到了这一发展趋势,并在加入WTO的谈判过程中,在制订我国当前传媒体制改革的政策时充分考虑了这个大背景。加速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加速发展与新兴的信息技术相关的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业,已经成为我国深化改革、应对入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战略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只有奋起迎接挑战,认清国际上文化产业迅速崛起的现实,迅速制定我国自己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迎头切入世界经济的前沿,积极参与新一轮国际分工,才能在当代国际经贸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

  (四)改革启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表现出制度性启动的特点。20多年的持续经济增长、收入水平的提高、需求结构的变化、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全球化浪潮的拉动,为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积蓄了大量"动能",形成了一定的"位势",这时制度创新和改革的深化,就会为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打开"闸门",令其汇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洪流。

  以制度创新适应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从而启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新的世界性发展趋势。根据对各国传媒体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我们发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美国到欧洲,发达国家已经基本上解除了通信业、传媒业、信息业之间传统的行业管理壁垒,完成了适应传媒手段汇流的制度创新,目前正在进入针对传媒内容的制度创新时期。随着世界各国纷纷拆除其自身的传媒行业壁垒,以及国家间的关税壁垒,一个超越民族国家的文化内容市场正在形成;信息产业的全球化已经成为现实,文化产业的全球化趋势正在凸现。如何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国发展战略制定人员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中国的改革开放深刻而广泛。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化为导向的转变势必要扩展、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国实施国民经济八五和九五计划,营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环境和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基本格局形成的同时,对原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已经启动,这些重要的改革措施逐步地放开了文化市场,减少了国家的财政补贴,改善了文化事业单位的条件,丰富和活跃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增加了国家的税收,促进了精神文明的建设。

  文化部所属文艺院团的体制改革早已在进行,极大地活跃了我国的演出市场;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对于我国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临近加入WTO,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的改革也提上了日程。报刊业"治散"、"治乱"和行业归口管理改革启动了文化产业的宏观产业结构调整,组建"报业集团"、"出版集团"、"广播影视集团"则开始了文化产业的微观产业组织创新。中国的文化产业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波澜壮阔,蔚为壮观。

文化产业在中国崛起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国家政策的支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化产业促进法》等,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支持。

市场需求的扩大: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文化产业逐渐成为了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产业。

传统文化的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在近年来得到了重新关注和重视,传统文化元素被广泛应用于文化产业中,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技术的进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文化产业的生产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的应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空间。

品牌效应的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品牌效应逐渐提升,如中国电影、中国动漫、中国出版、中国游戏等,这些品牌的崛起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经济的发展决定的


中国未来五年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是什么行业?
而在沿海地区已经起步了,最为典型的列子就是马云的阿里巴巴,在纳斯达克上市之后,所有员工都成了百万富翁,你可以想象其受重视的程度(老外很注意这个,当然我们国家要慢一个节拍,差不多也就是5年到15年左右的时间,电子商务肯定要崛起)。电子商务相对来说有点宽泛,比如像是做网站,搞网上交易,C TO...

您认为中国动画产业现在有哪些特点,发展前景如何?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动画产业一年多来可谓春风化雨,可以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我认为在这样一个阶段,尤其有五个标志性事件影响深远,不仅影响当前,而且将影响今后10年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下面我简单谈一下这五件事。 第一,播出平台的搭建。在一年前可以说制约国产动画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是缺乏足够的播出...

目前中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我们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提升综合国力的紧迫需要 按照世界银行的评估准则,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指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整体水平。当今世界向多极化格局发展,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迎接的挑战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更重要的是政治上...

为何说文创产业成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新引擎?
迈克尔·沃布斯认为,数字化革命带来了新的市场集中形式,催生了新的参与者和新的商业逻辑,并要求商业与贸易必须加快打造新的在线业务,以促进、保护这些文化内容。尽管目前我国部分产业对创意设计的投入偏低,如中国制造企业在工业设计方面的投入几乎不到1%;与此同时,数字创意领域的企业中,先进生产方式远...

中国现代化有什么标志?
二、发展水平与质量 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越美国只是时间问题,但要人均水平超过美国,在可预见的未来并非易事。然而,在其他衡量发展水平与质量的指标上,如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均预期寿命等,中国的进步显著。三、现代化产业体系与结构 在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经济的背景下,现代化产业体系意味着稳固的现代农业...

总听人说“国漫崛起”,中国动画行业真的崛起了吗?
也因为人才体系的不健全,导致整个动画电影的产业化程度比较低。从《大圣》、到《哪吒》我们也不难看出,从剧本、导演、再到制作、宣发都还停留在一些少有的头部资源整合织网。据《哪吒》导言饺子在虎嗅报道中透露:“整个电影的视效用了20个外包团队、近1600名工作人员才勉强赶上档期……”这离迪士尼的...

描写中国飞速发展的好段
描写中国飞速发展的句子如下:1、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中国的发展速度之快,让世界惊叹不已,仿佛一夜之间,高楼大厦、高铁、桥梁等现代化设施遍布大江南北。3、中国的科技实力不断壮大,无论是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还是量子...

中国崛起为什么势不可挡
最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维护多边主义和国际秩序。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等国际合作项目,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综上所述,中国崛起势不可挡的原因在于其庞大的人口和土地资源、强大的经济实力...

动漫产业在中国的如何发展?
衍生产品的丰厚利润反过来投入到动画片的制作中,从而形成投入-产出-收益-再投入的良性循环,有效地提高了动画片的数量和质量,而数量和质量又是保证动画片在播出平台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这样就形成了动画产业链进行良性循环的健康互动关系。而目前,中国的动漫产业还处在一个缺环断链、尚未完全市场化的怪圈里。 我们说的...

文化产业的发展程度表明国家的发达程度,请谈谈你对文化产业的认识.
在开放语境下,中国文化市场已成为具有诱惑力的庞大国际市场的一部分,尤其在当前文化需求、文化消费与供给在总量和结构性矛盾形成“战略性短缺”的现实境遇中,更是为国外文化消费品进入提供了市场。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均 GDP 超过 1000 美元,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以及随着产业结构下游化带来的需求的上游化、高档...

邙山区17258757667: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当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原因 -
幸影复方:[答案] ①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②创作出深受人们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产品.鼓励广大的文化工作者积极实践,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创作出更多的深受群众...

邙山区17258757667: 论中国文化产业的崛起 -
幸影复方: 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不客气地说,中国由于难以接受别人的教育思想,国民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的相比都不是一个等级.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

邙山区17258757667: 为什么文化传媒产业具有比较好的发展潜力?如何利用好这个机遇 -
幸影复方: 首先,在文化产业中能持续盈利的中国公司比例很低这个事实要确认.再者,要探究文化产业有潜力的原因,必然离不开一下几点:1、国家大环境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和政策倾斜.2、公民和消费者对文化产业的需求持续增长.3、文化公司对文化产业的开发和持续的创新力和创造力;文化产业的高附加值性和知识性.

邙山区17258757667: 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
幸影复方: ①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②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具有污染少、能耗少的优点,有利于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③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邙山区17258757667: 大众文化兴起的原因 -
幸影复方: 当代大众文化的兴起是中国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民社会成长的伴生物.大众文化是对应着市民社会的,它表明了市民社会对自身文化利益的普遍肯定,表明了小康时代大众文化生活需求的合理性,以及它处于上升期的内在动力和相应的批判意...

邙山区17258757667: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理解并说明我国当前强调振兴文化产业的原因
幸影复方: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社会历史观、人生价值观,前者意思是社会存在、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通俗点就是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创造者、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适应经济基础;后者意思是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价值的判断选择、导向、创造与实现价值.而文化产业的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需求潜力大,市场前景广,进入门槛低,吸纳劳动力强,经济回报高,受益时间长,对内能增强凝聚力,对外能扩大影响,有逆势而上的特点,反向调节能力强,所以说当前我国历史唯物主义的意义正好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相适应,殊途同归,所以强调发展文化产业~呵呵

邙山区17258757667: 1.就当前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浅谈自己感受? -
幸影复方:中国文化渊源流长,纷繁复杂,没有中国文化产业的振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不可能走得长远.所以,中国文化产业对于整个国民经济,乃至中华民族都十分重要.因此...

邙山区17258757667: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
幸影复方: 我国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正是着眼于文化的重要作用:一是文化对于经济本身 的作用,二是文化对于综合国力竞争的作用,三是文化对人的作用.注意对此类问题的回答,一是要运用所 学知识,二是要联系材料,从材料中...

邙山区17258757667: 中华文化为什么会衰微?又为什么会腾飞? -
幸影复方: 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密集性、高附加值性、高整合性,对于提升区域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当代信息社会里,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和社会的命运会紧密地联系,其协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资源和文化...

邙山区17258757667: 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有什么文化意义?
幸影复方: 文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答出第三产业的意义即可.此外还有:有助于实现科学发展观,推动其他产业的健康发展 文化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它有利于提高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收益.是提高国民收入的有效形式.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带动工业,手工业的发展.提高了就业率.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弘扬中国文化,加强在世界上的大国影响. 1 对于国外来说,文化产业的崛起,也就意味着又为国家安全增加了一层强筋的保护层.本国文化产业的崛起,可以抵挡外国文化对本国传统以及新兴文化的侵袭.2 对国内来说,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直接或间接提高国民素养,增加就业人数,加强国民的文化保护意识和专业技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