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完璧归赵中蔺相如为什么要撞柱子

作者&投稿:曾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完璧归赵故事中,秦王不让蔺相如以壁击柱的原因是什么~

完璧归赵这个故事是主要讲的是:
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表现了蔺相如的这些品质:
有勇有谋,顾全大局,能够随机应变。

完璧归赵,发生于战国时期的汉族历史故事,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邯郸。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蔺相如受命带宝玉去秦国换15座城池,见秦王没有诚意,便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原文:
史记卷八十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二十一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成语释义
完:完整无缺;璧:古代一种扁圆形的、中间有孔的玉器;赵:赵国;
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国送回赵国邯郸。
后来比喻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本人。

借此威胁秦王,抱着必死的决心也不让秦王白白得到和氏璧。
课文: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体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没想到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诚心。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玉一块儿撞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面对柱子,就要摔过去。

蔺相如抓住秦王喜欢和氏璧的心理,威胁秦王,吓唬秦王。(我做过这个题的,百分之百对老师讲过)

蔺相如是赵国大使,奉赵君之命拿宝玉前往秦国交换土地,蔺相如到秦之后发现被骗,为了不使国家利益遭到秦的窃取,他趁机在介绍宝玉时拿住宝玉便要向柱子上撞,誓言和宝玉共存亡,威胁秦王,出奇制胜。因为在战国年代,秦的实力很强大,有一统天下的气势。但当时的东方六国联手也足以与之抗衡。古语有言:“两国交兵,不不斩来使。”如果蔺相如无故死在秦国,这对秦的声誉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秦的崛起和统一大业!


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典故
1、蔺相如完璧归赵 蔺相如,在赵国是宦官缪贤的门客,一直默默无闻。他被推举出来,施展雄才,是与一块天下无双的宝玉密切相关的。缪贤有一次花了五百两黄金,买到了一块光润无瑕的宝玉。他请一位玉工雕琢,玉工看见这块宝玉,大吃一惊,告诉他这是和氏璧。 以前楚国相昭阳丢失,怀疑张仪偷盗的就是这块宝玉。这块宝玉...

关于蔺相如的两个故事(短一点)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完璧归赵:赵国有一块无价之宝何氏璧。秦王想得到它,就派使者用城池换璧。赵王不敢直接拒绝,以免惹起战端。正当他为难的时候,蔺相如主动请缨。在一次会面中想以武力夺璧,蔺相如抓着何氏璧准备撞墙。威胁道:要么用出土地城池换璧;要么他就撞墙壁碎人亡,秦王什么都得不到...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原文及翻译
原文:翻译: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道他。但是,我却不敢苟同。秦国用十五座城的空名,来欺骗赵国,并且勒索它的和氏璧。这时说它要骗取璧是实情,但不是想要借此窥视赵国。赵国如果知道了这个实情就不给它,不知道这个实情就给它。知道了这个实情而害怕秦国而给它,知道这个实情而不害怕秦国就不给...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
秦昭王答应了这一要求,并安排蔺相如住在高级的广成宾馆。蔺相如预料到秦昭王可能会背信弃义,便暗中派遣随从,将和氏璧秘密带回了赵国。秦昭王斋戒五日后,按照约定设九宾于宫廷正殿,期待蔺相如献上和氏璧,却发现和氏璧已不在蔺相如手中。最终,蔺相如凭借智慧与勇气,成功“完璧归赵”。

将相如的三个故事是什么
将相如的三个故事如下:将相和主要讲了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一、完璧归赵 简介 赵惠王得到了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秦昭襄王知道了这件事,就写了封信,派人去见赵王,说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那块宝玉。赵王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跟大臣们商量。蔺相如知道了,对赵王说:...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
完璧归赵,发生于战国时期的汉族历史故事,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邯郸。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蔺相如受命带宝玉去秦国换15座城池,见秦王没有诚意,便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原文:史记卷八十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二十一...

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后人称赞有勇有谋,后续发生了什么?
蔺相如完璧归赵一事更是广为流传,他以一己之力戏耍强秦君主及群臣,还能全身而退,确实令人钦佩。那么,完璧归赵这一外交事件如此精彩,其后续又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秦昭襄王求和氏璧,最后反弄得灰头土脸,看似秦国吃亏,其实另有玄机。赵惠文王得到美玉和氏璧,秦昭襄王立刻遣使前去赵国,...

完璧归赵的故事是怎样的?
过了很久,秦王却绝口不提以城换璧的事,蔺相如知道秦王绝对不会以城换璧,就心生一计,上前拜奏道:“大王,这块璧虽是宝玉,可是也有点小毛病,一般人不容易看出来,请让我来指给大王看看,如何?”那秦王信以为真,就吩咐侍从把和氏璧递给蔺相如。蔺相如一拿到宝玉,顺势向后退了几步,靠着...

完璧归赵的故事梗概
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国蔺相如带和氏璧去秦国,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以毁玉要挟秦昭王,无奈划出15个城邑给赵。蔺相如又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

完璧归赵的主人公是谁?
完璧归赵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出处《史记》,是发生于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赵惠文王时,秦向赵强要“和氏璧”,他奉命携璧入秦,当廷力争,最后终于原璧归赵。赵惠文王20年,蔺相如随赵王到渑池使赵王不受...

霍州市19782466712: 故事完璧归赵中蔺相如为什么要撞柱子 -
琦园双藤:[答案] 借此威胁秦王,抱着必死的决心也不让秦王白白得到和氏璧. 课文: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体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

霍州市19782466712: 蔺相如要撞柱子的原因是什么 -
琦园双藤: 你说的应该是完璧归赵的情景吧.原因是蔺相如见秦王没有割让城池换取和氏璧的诚意,要和玉一块玉碎.

霍州市19782466712: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要向柱子上撞,是真撞还是加撞?为什么? -
琦园双藤: 我认为蔺相如是真撞,这可以从课文中的一些语言看出,且蔺相如具有视死如归的胆气,它应该会撞.另一方面,我觉得这可能也是他的一个计策,他已料到秦王不舍得和氏璧.

霍州市19782466712: 18课将相和中的蔺相如的句必要撞柱子的原因是什么 -
琦园双藤: 蔺相如见秦王没有割让城池换取和氏璧的诚意,要和玉一块玉碎.借此威胁秦王,抱着必死的决心也不让秦王白白得到和氏璧,也体现了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武

霍州市19782466712: 《将相和》完璧归赵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
琦园双藤: 双方预定15个城池换和氏璧,但后来秦王反悔,蔺相如就要抱着和氏璧撞向柱子.秦王怕和氏璧被撞碎,于是就放蔺相如回去了

霍州市19782466712: 完璧归赵的成语故事的 -
琦园双藤: 公元前283年,赵国的国君惠文王得到了一块玉璧,叫“和氏璧”,是个无价之宝.秦昭听说后,非常羡慕,就想把它弄到手. 于是,秦昭王派使者带书信去见赵惠文王.说秦国愿意拿15座城池来换那块“和氏璧”.这可让赵王作了难,给玉璧...

霍州市19782466712: 完璧归赵 -
琦园双藤: 成语故事——完璧归赵 战国时代,赵王无意间得到了一块宝玉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后非常想要据为己有,因此就派人到赵国,对赵王说秦国愿意以十五个城与赵国交换这块玉.赵王心里非常舍不得,但是因为赵国国势很弱,因此不敢得罪秦王...

霍州市19782466712: 完璧归赵的故事 -
琦园双藤: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国大王知道了,他就写了封信,派人去见赵王,说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那块宝玉.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呐?要...

霍州市19782466712: 有关完壁归赵的了解 -
琦园双藤: 《完壁归赵》典故由来: 战国的时候,赵惠文王有一块叫做「和氏璧」的宝玉,被秦昭襄王知道了,昭王便派了位使臣到赵国来跟惠文王商量:“惠文王,我们秦国愿意以十五个城池,和赵国换取这块「和氏璧」的宝玉.”惠文王一听:“这该...

霍州市19782466712: 完璧归赵的典故在历史上是如何记载的?
琦园双藤: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叫和氏璧的无价之宝.秦昭王知道后,就写信给赵王,说愿意... 蔺相如捧着璧,退后几步,靠着柱子站定,理直气壮地对秦王说:“我看您没有交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