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宛的故事和死因 是什么?

作者&投稿:璩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江南名姬:董小宛的死因!…~

生平简介 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本名董白,字小宛,号青莲,是明末“秦淮八艳”之一。她聪明灵秀、神姿艳发、窈窕婵娟,为秦淮旧院第一流人物,有“针神曲圣”的称号,位列中国古代十大名厨。1639年董小宛结识复社名士冒辟疆。明朝灭亡后,小宛也随夫逃难,此后与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千百年来,关于她的故事出现了众多不同的版本,成为了一个缠绵悱恻的美艳传奇。另有人认为董小宛与顺治皇帝的宠妃董鄂妃实为一人,且顺治出家也是因为她。不过,此系误传,顺治皇帝生于1638年,董小宛长他十四岁,董小宛去世时顺治皇帝仅十四岁,况且董小宛从未去过北方。 几经周折终相遇 董家是苏绣世家,到董小宛这一代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因其活计做得精细,所以生意十分兴隆。小宛母亲白氏是一个老秀才的独生女儿,白氏为董家生了个千金,为寄托夫妻融洽之情,取名白。小宛不仅模样俊秀,而且脑子灵慧,父母视如至宝,悉心教她诗文书画、针线女红。在母亲的教导下,小宛出落成了一个才德俱全的姑娘。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她十三岁那年,不幸父亲暴病身亡。又过两年,已至明末,天下###,乱象迫近苏州,小宛和母亲也打算逃难。这时却发现家里已无分文,并且还欠了上千两银子的账。她的母亲知道是伙计从中捣鬼,因气急过度而病倒了。生活重担一下落到了年仅十五的董小宛身上。庞大的债务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再加上母亲的医药费用却迫在眉睫。一向性格孤傲的小宛,不得不低三下四地向人借贷。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董小宛不得不使出下策,通过别人的引荐,来到南京秦淮河畔的画舫中卖艺,以此来维持生计。 董小宛虽是风尘之人,但性如铁火金石,质似冰壶玉月。在其从艺过程中,因其极富才气,聪明灵秀,赢得了不少人的爱慕之情,很快便在秦淮河畔出了名。但她对于那些玉箸举馔、金炉飘香的豪门权贵,斗鸡走狗、寻花问柳的纨绔子弟生性厌恶,对他们都冷眼相待,更不想和这些豪门子弟来往。但是,她却对当时聚汇南京,评议朝政,愤世忧国,傲啸文坛的复社名流文士的态度截然不同。她还常与他们一起品茗清谈,评文论画,温酒吟诗,填词谱曲,无所拘泥,尽得其乐。因此得到了文人雅客的赏识。不久,有一公子慕名到秦淮河去寻访她,那位公子就是冒辟疆。 冒辟疆来南京参加乡试期间,听说秦淮佳丽之中有位年少而才色双绝的董小宛,他的朋友侯方域等人也向辟疆称道小宛。因此冒辟疆特意前往造访,不料董小宛却已赌气离开了秦淮河。之后,冒辟疆仍对董小宛念念不忘。第二年春天,冒辟疆再到苏州访董小宛,却又听说她陪钱谦益游览西湖去了,而且准备游完西湖再转道黄山观赏奇峰苍松,不知何时方能归来。老天好像是故意捉弄这对有情人,这次冒辟疆又在失望中悻悻地回去了。崇祯十二年乡试落第后,冒辟疆终与董小宛初会,由于小宛喝醉辟疆不便多加逗留,告辞而去。 几经周折,崇祯十五年春冒辟疆和小宛再次相聚。当时小宛因母亲去世,又受到惊吓,所以得了重病,在家闭门不出。后来冒辟疆好不容易找到她时,人已奄奄一息。冒辟疆告诉小宛,自己是三年前与她醉中在曲栏相见的那个人。小宛勉强地支撑着起身审视辟疆,牵着他的手说:“我十八天来,昏沉沉宛如梦中。今天一见到你,便觉得神怡气旺。”她吩咐家人置办酒菜,与辟疆在床前对饮,这是二人的第二次交往。后来在交往中,二人互生情谊,互许终身。 于是冒辟疆来到苏州为董小宛赎身,但因董小宛在半塘名气太大,不论出多少银子鸨母都不想放走这棵摇钱树。就在他们一筹莫展之际,钱谦益偕同柳如是来游苏州。虽然当时他免官闲居,但在江南一带名望甚高,经他出面调解,董小宛赎身之事迎刃而解。几经周折后,董小宛由钱谦益做媒嫁给冒辟疆做偏室,两个有情人终于走到了一起。 飘逝的红颜 婚后,董小婉更是处处体现出一种为人妻、为人媳、为人母的良好风范。董小宛并未因地位偏低而抱怨什么,而是把日常琐碎的生活过得很有情致。冒辟疆的原配妻子苏氏体弱多病,董小宛便毫无怨言地承担起理家主事的担子来,恭敬柔顺地侍奉公婆,悉心照料苏氏所生二男一女。在以知书达理、精通琴棋书画而闻名于乡里的同时,她对丈夫更是照顾得无微不至。 小宛这样做完全是出于对冒辟疆的爱恋。他们二人有许多共同的嗜好,闲暇时小宛与辟疆常坐在画苑书房中泼墨挥毫、赏花品茗、评论山水、鉴别金石。平时,小宛也喜欢练字,每天写几千字,还代替辟疆给亲戚朋友书写小楷扇面。后来逃难途中,小宛宁肯丢弃胭脂水粉,也要把书画藏品捆扎起来,随身带走。 小宛不仅是一个才色双绝的美人,同时还是一个贤惠的好妻子。小宛经常研究一些食谱,烧得一手好菜,其名列于“历代十大名厨”之列。小宛自己生性淡泊,每次吃饭只要一小壶茶泡饭,加上几根青菜几粒豆豉就行了。但是当她听说哪里有奇珍异味时,就去访求它的制作方法,用自己的慧心巧手做出来。据说现在人们常吃的虎皮肉,即走油肉,就是董小宛发明的。因此,它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叫“董肉”。除此之外,她还能把甘甜的食物酿成香露,中间加上盐和酸梅,将色香俱全的花朵采下来腌渍。一年后颜色、香味不变,入口香味扑鼻,奇香异艳,不是寻常食品可比。 在琐碎的家庭生活之余,小宛更喜爱夏夜纳凉,闻香赏月。小宛喜欢背诵唐人咏月及流萤、纨扇诗,为领略月色之美,她常随着月亮的升沉移动几榻。小宛就是这样在自然平实的日常生活中领略精微雅致的文化趣味,在卑微的生命中企慕超脱和清澄的诗意人生。这种夫唱妇随的日子,也是董小宛一生梦想的生活。 可是,“自古红颜多薄命”,小宛在过了数年安乐日子后,国破家亡、战乱流离的苦难接连落到这个弱女子身上。战乱再起,李自成攻占北京,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瞬间时局动荡,兵荒马乱。冒辟疆举家逃避战乱,辗转深林僻路,风餐露宿,饥寒交迫,苦不堪言。在他们途经安徽马鞍山时,行李和财物遭乱兵抢劫,家丁奴仆二十余人被杀,董小宛回到水绘园时,冒家已一落千丈。经不起逃难艰辛的生活,冒辟疆终于病倒了,下痢兼疟疾把他折磨得不成人样。疟疾发作寒热交作,再加上下痢腹痛,冒辟疆几乎没有一刻能得安宁。为了方便照顾他,董小宛不离不弃,与丈夫同睡一张破草席。只要丈夫半夜一有动静,她便马上起来察看,为他清洗污物,毫无怨言。恶寒发颤时,她把丈夫紧紧抱在怀里;发热烦躁时,她又为他揭被擦澡;腹痛则为他揉摩;下痢就为他端盆解带,从没有厌倦神色。经过五个多月的折腾,在小宛的悉心照料下,冒辟疆的病情终于好转。然而,日子刚刚安稳不久,冒辟疆又病了两次。一次是胃病下血,水米不进,董小宛在酷暑中熬药煎汤,时时守在他的身边,整整伺候了六十个日日夜夜。第二次是背上生疽,疼痛难忍,不能仰卧,董小宛就夜夜抱着丈夫,让他靠在自己身上安寝,而她则坐着睡了整整一百天。冒辟疆病愈后,小宛却已骨瘦如柴,仿佛也曾大病了一场。由此可见,董小宛对冒辟疆的爱真是海枯石烂、至死不渝。 在逃难艰辛的生活下,小宛经常食不果腹。本来虚弱的身体,再加上对冒辟疆的悉心照顾、操劳过度,使得小宛的身体垮了下来。顺治八年正月,在冒家做了九年贤妾良妇的董小宛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年仅二十七岁。四十一岁的冒辟疆痛不欲生,含泪写下了《亡妾董小宛辞》和《影梅庵忆语》,说自己一生的清福都在和董小宛共同生活的九年中享尽。 看历史,评“胭脂” 在男权主义凛冽肆虐的时代,女性如同鲜花一样无法逃避憔悴凋零的命运。男性社会按照他们的需要,野蛮地肢解了女人的天性,这是一种目的和手段都极其野蛮的手术。生在那样一个战乱的年代,董小宛虽嫁得冒辟疆,挣得了一个三贞九烈之名,却也是灯枯油尽而死,这真是一个令人可悲的结局。小宛的一生郁结着很多“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的痴情。在她身上也有爱国的情怀,却不似李香君那般彰显,她更多地保留着一颗多情的女儿心,更多的是为爱寻觅,并坚定地守候一生。 冒辟疆历尽千险万苦纳青楼女子董小宛为妾,看似又是一段有名的才子佳人组合,可实际上呢?董小宛在冒辟疆眼里,也不过就是任打任骂之物而已。李自成进京后,在清兵入关的战乱中冒家举家逃难,冒辟疆搀母扶妻,却斥骂董小宛拖他后腿,就是一个明证。小宛生来苦命伴随,眼里含悲,心里藏卑,风尘娇艳命薄微。她心地善良,厌恶权势,追求自己向往的幸福生活,留下的却是串串心酸与怀念的泪水,是一个重情有义的哀怨女。 “红颜自古皆薄命,青史谁人鉴曲衷。拼得一命酬知己,追伍波臣做鬼雄。”这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小宛悲苦的命运。而她这种无怨无悔的付出,能得到她期望的幸福吗?在董小宛活着的时候,冒辟疆对她的感情远远比不上他在《影梅庵忆语》中写得那么动人。温婉如玉的董小宛,风神俊秀的冒辟疆,在他拥有她的时候,他忽略了她的深情,辜负了她的爱意,而她却默默地用一生的守候来回报。当有一天,他终于在回眸间明白了她的好,无涯的人生却如一把锐利的刀,只在瞬间就让她清丽绝伦的笑容永远地停滞。一个女子一生的痴爱以及伴随而来的苦难,换来的不过是一些微薄的记忆。她为自己的爱而付出了自己一生的代价, 并且她对爱情是那么的坚定执著,就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她也从没有动摇过,这对于一个风尘女子来说是多么的难得啊。 董小宛时为天下名妓,然而她的处境和结局却是如此的凄凉。她从名妓到贤妾,仍没能改变自己悲苦的生活。在当时那个时代背景下,董小宛与冒辟疆的爱情虽然是浪漫的,但这种浪漫的爱情却无法在国破家亡的现实中生根,被国变、兵变、疾病折磨的董小宛和她的爱情,最后只能陷入“冷月葬花魂”的悲剧。

  小宛之死

  董小宛,名白,字宛君,一字青莲,艺名小宛,别号青莲女史。明末清初,“秦淮八艳”(亦称“金陵八艳”)之一、时饮“东南第一美女”之誉。这位一代名妓、乱世佳人究竟死于何时、何地、何因?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985年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文化之谜》中曾将其列为一大历史悬案。1990年版《辞海》中也仅说:“清兵南下时,(董小宛与冒辟疆)同辗转于离乱之间达九年,后因劳顿过度而死”,亦无详解。而文史作家周高潮曾于1992年和1994年先后在《群众文艺》和《中国企业政工信息报》上发表中篇历史演义和文史探秘《董小宛玉殒之谜》,搜集各种传说加以考证甄别,并揭开谜底。现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1、血染维扬:1645年初,清军乘南明内讧之机大举南犯,4月18日,多尔滚兵临扬州城下,南明守将史可法率城中军民浴血御敌七昼夜,此间,董小宛受冒辟疆之托从泰州如皋赶赴扬州劳军,奔走于四门的城墙上,将她赶制的酥糖分发给南明将士。但终因寡不敌众,25日城破,一代民族英雄史可法壮烈殉国,董小宛也自刎拒辱,血洒琼城。后来,扬州百姓为纪念小宛,遂将她劳军的酥糖命名为“董糖”,并将其外表一律以红纸包裹,以示小宛的碧血和史将军的赤心,至今“董糖”仍是维扬一带的传统名点。

  2、姑苏玉殒:原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降清后一直在和硕豫清王多铎的麾下,1645年以经略衔总督江浙军务,至1650年下半年,苏杭至福建一带已无多少战事,于是洪承畴和多铎一起将行辕从南京移至素出美女的姑苏城。闲则生非,何况此二人本是好色之徒。洪承畴为讨好多铎,先是把黄功亮的继室常熟美女刘三季弄来进贡,后来慕名去苏州半塘街寻董小宛未果,便着旗将阿司镇来如皋谎称请小宛去苏州教习餐饮制作,恰巧此时冒辟疆因累及“陈君悦据城抗清案”外出避祸。董小宛明知是计,但为了保全家人,只得孤身赴苏州,第二天,董小宛在自己的衣胞之地以身藏的剪刀自尽殉节,血溅苏州五云轩。冒辟疆在82岁临终前,还曾作绝句一首:“冰丝新飏藕罗裳,地当筵席一举觞;曾唱阳关洒离泪,苏州寂寞当还乡。”

  3、香消紫禁:也有人说自从董小宛1645年在秦溪被清兵掳去后,不久被辗转送到经略江浙军务的洪承畴处。洪承畴老谋深算,决计把小宛送往紫禁城内,一来自己可以加官晋爵,二来想用汉人的儒家文化来影响满清的王公大臣特别是皇帝,让小宛充当王昭君、文成公主那样的角色,自己也好青史留名。小宛将计就计,也想进京为汉人复辟。于是凭着洪承畴与内大臣鄂硕的莫逆之交,小宛进了鄂府被鄂硕收为义女,取名董鄂氏,汉名仍称小宛。三年后小宛的穿戴打扮、言谈举止都活脱脱地出落成一位满族格格,乘着顺治皇帝选妃的机会,小宛凭借天生丽质和出众才艺顺利入宫博得顺治的宠爱,先是封为贤妃,后又加封为皇贵妃。两年后她生了一个龙子不料3个月后夭折,顺治竟破例追封其为“和硕荣”亲王,但小宛再也承受不了失夫丧子的悲痛,加之东窗事发,当年入宫前留给冒辟疆的绝命书被庄太后发现,于是小宛坦然饮鸩而去。董鄂妃死后备及哀荣,被谥为“孝献端敬皇后”。据说顺治从此郁郁寡欢,不久就跑到五台山削发为僧了。据刘成禺《世载堂诗》载:近代学者黄侃在大学讲授清史时曾说:“小宛入宫,实顾亭林(即顾炎武)主谋,有献西施沼吴之意”,并称“获确证”但“匿不示人”。

  4、梦游金陵:据考证,曹雪芹《红楼梦》中一号主人公林黛玉的人物原型其实就是董小宛(详见《董小宛与林黛玉的关系》),加之董小宛也长期生活在南京秦淮河,是“金陵八艳”之一。金陵,是林妹妹最终的芳消之地,当然也就是当年董小宛的归宿之地了。曹雪芹生于南京,10岁之前也一直是在秦淮河畔度过的,对于董小宛的传闻和归宿应当是了解的,这在《红楼梦》中可以得到佐证。


  转载

死因:董小宛身体本来虚弱,由于体质已极度亏虚,最终病死。

故事:

董小宛出生于苏州城内“董家绣庄”,女主人白氏为董家生了个千金,为寄夫妻融洽之情,取名白,号青莲。

董白十三岁那年,父亲在暑天患上了暴痢,药不凑效,不久便撒手人寰。白氏不愿在城中的旧宅中继续住下去,于是花了一笔钱,在半塘河滨筑下了幽室,带着女儿隐居其中。

后期生活中欠庞大的债务能拖则拖,母亲的医药费用却迫在眉睫。从小随母亲隐居世外的董白已养成一副孤高自傲的性格,一急之下使出下策,来到南京秦淮河畔的画舫中卖艺,改名小宛。

董小宛秀丽的容貌,赢得了一些高洁之士的欣赏。她三番五次地受客人之邀,游太湖、登黄山、泛舟西湖,一去就是十天半月。

小宛从黄山归来,母亲去世,自己患了重病,闭门不出。冒辟疆到时小宛已奄奄一息。冒辟疆满怀同情地将她宽慰一番,并且说了自己几次寻访都吃了闭们羹的经过。

翌日,冒辟疆忍不住又雇舟来到小宛家,两人并没有约定,小宛却笑盈盈地站在门外相迎,一夜之间病竟好了大半,他与董小宛约好,一等乡试结束,就 马上返回苏州为她赎身。

小宛嫁入冒氏之门后,与冒家上下相处极其和谐。宁静和协的家庭生活刚刚过了一年,李自成攻占北京,清兵人关南下,清军肆虐无忌,冒家险遭涂毒,家产丢得一干二净。小宛随夫一路南逃。

扩展资料

人物轶事

小宛最爱晚菊。有个朋友送给冒辟疆几盆名为“剪桃红”的菊花,花繁而厚,叶碧如染,浓条婀娜。小宛见到“剪桃红”,非常喜爱,特意将花放在床边。

每天晚上,高烧绿烛,用白色屏风围起三面,放一张小椅子在花间,调整好菊花,让菊影具有参横妙丽之态,然后身入花间,使人在菊中,菊与人都在影中,此情此景,淡秀如画。

在董小宛的生命最后时刻,她还叫冒辟疆把“剪桃红”搬到床前给她看枝叶是否茂盛,可有虫害。 

小宛和辟疆曾住嘉兴海盐水绘阁。她在南北湖畔鸡笼山上面对暮春凄凉景致,感叹江河破碎,一家流离,泪葬残花。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董小宛



艰难的生活中,饮食难饱,董小宛的身体本已虚弱,又加上接连三次照料丈夫的病痛,冒辟疆病愈后,她却病倒了。由于体质已极度亏虚,冒家多方请来名医诊治,终难凑效。顺治八年正月,在冒家做了九年贤妾良妇的董小宛终于闭上了疲惫的眼睛,在冒家的一片哀哭声中,她走得是那样安详。

至于传说顺治因董小宛之死看破红尘到五台山出家更是谬传。顺治所忠爱的是董鄂妃也非董小宛。董鄂妃武臣鄂硕之女。18岁入宫(而小宛19岁嫁辟疆)。董鄂妃生得美慧异常,且端静温柔,宠冠后宫。顺治十三年8月册为贤妃,12月进为贵妃。

顺治与她形影不离,赋诗作画,研究佛法。顺治十七年董鄂妃的儿子不满百日夭折。她悲伤过度,不久也得病死去。顺治帝追封她为端敬皇后,罢朝五日,治丧礼仪碑极隆重。

扩展资料

民间传说中她与顺治皇帝间哀艳的情缘为她增添了神秘光环,而与风流才子冒襄的一见钟情,从一个名妓到贤妾,更以奇情著称。然而董小宛留给后人的不仅是奇情,还有雅趣。董小宛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突出人物,代表了中国女性的智慧、勤劳,也代表了女性的美丽世界。

她的姿色曾引起一群名公巨卿、豪绅商贾的明争暗斗。但这个流落风尘的女子鄙视权贵,巧与周旋,勇于斗争。唯对明复社四公子之一的冒襄一见倾心,她立志相嫁,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嫁与冒襄为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董小宛



生平简介

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本名董白,字小宛,号青莲,是明末“秦淮八艳”之一。她聪明灵秀、神姿艳发、窈窕婵娟,为秦淮旧院第一流人物,有“针神曲圣”的称号,位列中国古代十大名厨。1639年董小宛结识复社名士冒辟疆。明朝灭亡后,小宛也随夫逃难,此后与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千百年来,关于她的故事出现了众多不同的版本,成为了一个缠绵悱恻的美艳传奇。另有人认为董小宛与顺治皇帝的宠妃董鄂妃实为一人,且顺治出家也是因为她。不过,此系误传,顺治皇帝生于1638年,董小宛长他十四岁,董小宛去世时顺治皇帝仅十四岁,况且董小宛从未去过北方。

几经周折终相遇

董家是苏绣世家,到董小宛这一代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因其活计做得精细,所以生意十分兴隆。小宛母亲白氏是一个老秀才的独生女儿,白氏为董家生了个千金,为寄托夫妻融洽之情,取名白。小宛不仅模样俊秀,而且脑子灵慧,父母视如至宝,悉心教她诗文书画、针线女红。在母亲的教导下,小宛出落成了一个才德俱全的姑娘。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她十三岁那年,不幸父亲暴病身亡。又过两年,已至明末,天下###,乱象迫近苏州,小宛和母亲也打算逃难。这时却发现家里已无分文,并且还欠了上千两银子的账。她的母亲知道是伙计从中捣鬼,因气急过度而病倒了。生活重担一下落到了年仅十五的董小宛身上。庞大的债务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再加上母亲的医药费用却迫在眉睫。一向性格孤傲的小宛,不得不低三下四地向人借贷。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董小宛不得不使出下策,通过别人的引荐,来到南京秦淮河畔的画舫中卖艺,以此来维持生计。

董小宛虽是风尘之人,但性如铁火金石,质似冰壶玉月。在其从艺过程中,因其极富才气,聪明灵秀,赢得了不少人的爱慕之情,很快便在秦淮河畔出了名。但她对于那些玉箸举馔、金炉飘香的豪门权贵,斗鸡走狗、寻花问柳的纨绔子弟生性厌恶,对他们都冷眼相待,更不想和这些豪门子弟来往。但是,她却对当时聚汇南京,评议朝政,愤世忧国,傲啸文坛的复社名流文士的态度截然不同。她还常与他们一起品茗清谈,评文论画,温酒吟诗,填词谱曲,无所拘泥,尽得其乐。因此得到了文人雅客的赏识。不久,有一公子慕名到秦淮河去寻访她,那位公子就是冒辟疆。

冒辟疆来南京参加乡试期间,听说秦淮佳丽之中有位年少而才色双绝的董小宛,他的朋友侯方域等人也向辟疆称道小宛。因此冒辟疆特意前往造访,不料董小宛却已赌气离开了秦淮河。之后,冒辟疆仍对董小宛念念不忘。第二年春天,冒辟疆再到苏州访董小宛,却又听说她陪钱谦益游览西湖去了,而且准备游完西湖再转道黄山观赏奇峰苍松,不知何时方能归来。老天好像是故意捉弄这对有情人,这次冒辟疆又在失望中悻悻地回去了。崇祯十二年乡试落第后,冒辟疆终与董小宛初会,由于小宛喝醉辟疆不便多加逗留,告辞而去。

几经周折,崇祯十五年春冒辟疆和小宛再次相聚。当时小宛因母亲去世,又受到惊吓,所以得了重病,在家闭门不出。后来冒辟疆好不容易找到她时,人已奄奄一息。冒辟疆告诉小宛,自己是三年前与她醉中在曲栏相见的那个人。小宛勉强地支撑着起身审视辟疆,牵着他的手说:“我十八天来,昏沉沉宛如梦中。今天一见到你,便觉得神怡气旺。”她吩咐家人置办酒菜,与辟疆在床前对饮,这是二人的第二次交往。后来在交往中,二人互生情谊,互许终身。

于是冒辟疆来到苏州为董小宛赎身,但因董小宛在半塘名气太大,不论出多少银子鸨母都不想放走这棵摇钱树。就在他们一筹莫展之际,钱谦益偕同柳如是来游苏州。虽然当时他免官闲居,但在江南一带名望甚高,经他出面调解,董小宛赎身之事迎刃而解。几经周折后,董小宛由钱谦益做媒嫁给冒辟疆做偏室,两个有情人终于走到了一起。

飘逝的红颜

婚后,董小婉更是处处体现出一种为人妻、为人媳、为人母的良好风范。董小宛并未因地位偏低而抱怨什么,而是把日常琐碎的生活过得很有情致。冒辟疆的原配妻子苏氏体弱多病,董小宛便毫无怨言地承担起理家主事的担子来,恭敬柔顺地侍奉公婆,悉心照料苏氏所生二男一女。在以知书达理、精通琴棋书画而闻名于乡里的同时,她对丈夫更是照顾得无微不至。

小宛这样做完全是出于对冒辟疆的爱恋。他们二人有许多共同的嗜好,闲暇时小宛与辟疆常坐在画苑书房中泼墨挥毫、赏花品茗、评论山水、鉴别金石。平时,小宛也喜欢练字,每天写几千字,还代替辟疆给亲戚朋友书写小楷扇面。后来逃难途中,小宛宁肯丢弃胭脂水粉,也要把书画藏品捆扎起来,随身带走。

小宛不仅是一个才色双绝的美人,同时还是一个贤惠的好妻子。小宛经常研究一些食谱,烧得一手好菜,其名列于“历代十大名厨”之列。小宛自己生性淡泊,每次吃饭只要一小壶茶泡饭,加上几根青菜几粒豆豉就行了。但是当她听说哪里有奇珍异味时,就去访求它的制作方法,用自己的慧心巧手做出来。据说现在人们常吃的虎皮肉,即走油肉,就是董小宛发明的。因此,它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叫“董肉”。除此之外,她还能把甘甜的食物酿成香露,中间加上盐和酸梅,将色香俱全的花朵采下来腌渍。一年后颜色、香味不变,入口香味扑鼻,奇香异艳,不是寻常食品可比。

在琐碎的家庭生活之余,小宛更喜爱夏夜纳凉,闻香赏月。小宛喜欢背诵唐人咏月及流萤、纨扇诗,为领略月色之美,她常随着月亮的升沉移动几榻。小宛就是这样在自然平实的日常生活中领略精微雅致的文化趣味,在卑微的生命中企慕超脱和清澄的诗意人生。这种夫唱妇随的日子,也是董小宛一生梦想的生活。

可是,“自古红颜多薄命”,小宛在过了数年安乐日子后,国破家亡、战乱流离的苦难接连落到这个弱女子身上。战乱再起,李自成攻占北京,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瞬间时局动荡,兵荒马乱。冒辟疆举家逃避战乱,辗转深林僻路,风餐露宿,饥寒交迫,苦不堪言。在他们途经安徽马鞍山时,行李和财物遭乱兵抢劫,家丁奴仆二十余人被杀,董小宛回到水绘园时,冒家已一落千丈。经不起逃难艰辛的生活,冒辟疆终于病倒了,下痢兼疟疾把他折磨得不成人样。疟疾发作寒热交作,再加上下痢腹痛,冒辟疆几乎没有一刻能得安宁。为了方便照顾他,董小宛不离不弃,与丈夫同睡一张破草席。只要丈夫半夜一有动静,她便马上起来察看,为他清洗污物,毫无怨言。恶寒发颤时,她把丈夫紧紧抱在怀里;发热烦躁时,她又为他揭被擦澡;腹痛则为他揉摩;下痢就为他端盆解带,从没有厌倦神色。经过五个多月的折腾,在小宛的悉心照料下,冒辟疆的病情终于好转。然而,日子刚刚安稳不久,冒辟疆又病了两次。一次是胃病下血,水米不进,董小宛在酷暑中熬药煎汤,时时守在他的身边,整整伺候了六十个日日夜夜。第二次是背上生疽,疼痛难忍,不能仰卧,董小宛就夜夜抱着丈夫,让他靠在自己身上安寝,而她则坐着睡了整整一百天。冒辟疆病愈后,小宛却已骨瘦如柴,仿佛也曾大病了一场。由此可见,董小宛对冒辟疆的爱真是海枯石烂、至死不渝。

在逃难艰辛的生活下,小宛经常食不果腹。本来虚弱的身体,再加上对冒辟疆的悉心照顾、操劳过度,使得小宛的身体垮了下来。顺治八年正月,在冒家做了九年贤妾良妇的董小宛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年仅二十七岁。四十一岁的冒辟疆痛不欲生,含泪写下了《亡妾董小宛辞》和《影梅庵忆语》,说自己一生的清福都在和董小宛共同生活的九年中享尽。

看历史,评“胭脂”

在男权主义凛冽肆虐的时代,女性如同鲜花一样无法逃避憔悴凋零的命运。男性社会按照他们的需要,野蛮地肢解了女人的天性,这是一种目的和手段都极其野蛮的手术。生在那样一个战乱的年代,董小宛虽嫁得冒辟疆,挣得了一个三贞九烈之名,却也是灯枯油尽而死,这真是一个令人可悲的结局。小宛的一生郁结着很多“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的痴情。在她身上也有爱国的情怀,却不似李香君那般彰显,她更多地保留着一颗多情的女儿心,更多的是为爱寻觅,并坚定地守候一生。

冒辟疆历尽千险万苦纳青楼女子董小宛为妾,看似又是一段有名的才子佳人组合,可实际上呢?董小宛在冒辟疆眼里,也不过就是任打任骂之物而已。李自成进京后,在清兵入关的战乱中冒家举家逃难,冒辟疆搀母扶妻,却斥骂董小宛拖他后腿,就是一个明证。小宛生来苦命伴随,眼里含悲,心里藏卑,风尘娇艳命薄微。她心地善良,厌恶权势,追求自己向往的幸福生活,留下的却是串串心酸与怀念的泪水,是一个重情有义的哀怨女。

“红颜自古皆薄命,青史谁人鉴曲衷。拼得一命酬知己,追伍波臣做鬼雄。”这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小宛悲苦的命运。而她这种无怨无悔的付出,能得到她期望的幸福吗?在董小宛活着的时候,冒辟疆对她的感情远远比不上他在《影梅庵忆语》中写得那么动人。温婉如玉的董小宛,风神俊秀的冒辟疆,在他拥有她的时候,他忽略了她的深情,辜负了她的爱意,而她却默默地用一生的守候来回报。当有一天,他终于在回眸间明白了她的好,无涯的人生却如一把锐利的刀,只在瞬间就让她清丽绝伦的笑容永远地停滞。一个女子一生的痴爱以及伴随而来的苦难,换来的不过是一些微薄的记忆。她为自己的爱而付出了自己一生的代价,

并且她对爱情是那么的坚定执著,就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她也从没有动摇过,这对于一个风尘女子来说是多么的难得啊。

董小宛时为天下名妓,然而她的处境和结局却是如此的凄凉。她从名妓到贤妾,仍没能改变自己悲苦的生活。在当时那个时代背景下,董小宛与冒辟疆的爱情虽然是浪漫的,但这种浪漫的爱情却无法在国破家亡的现实中生根,被国变、兵变、疾病折磨的董小宛和她的爱情,最后只能陷入“冷月葬花魂”的悲剧。

董小宛,明末“秦淮八艳”(亦称“金陵八绝”)之一。名与字均因仰慕李白而起。她聪明灵秀、神姿艳发、窈窕婵娟,为秦淮旧院第一流人物。崇祯十五年春,小宛从黄山归来,母亲去世,自己又受田弘遇抢夺佳丽的惊吓,患了重病,闭门不出。辟疆到时小宛已奄奄一息。小宛支撑着起身,牵着他的手说:“我十八天来昏沉沉如在梦中。今天一见到君,便觉神怡气旺。”她吩咐家人具办酒菜,与辟疆在床前对饮。
具体见下面链接


周村区17267363206: 董小宛的故事和死因 是什么? -
字娥小儿: 董小宛 年过28,,才觉自己有点点底气来谈论她——董小宛,这个执着痴情一生的女人. 我不知道冒辟疆究竟有什么能耐,让董小宛为之倾注一生.是爱吗?怀才不遇的冒书生,他乐衷于慈善事业,但从成功学来说,他的事业是没有任何值得...

周村区17267363206: 可以简单描述一下董小宛的故事么? -
字娥小儿: 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名白,号青莲,江苏南通人,歌妓,“秦淮八艳”之一,名隶南京教坊司乐籍.1639年结识复社名士冒辟疆.明亡后小宛随冒家逃难,此后与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另有认为董小宛与顺治皇帝的宠妃董鄂妃实为一人,并导致了顺治出家,不过,此系误传,顺治皇帝生于1638年,董小宛长他14岁,董小宛去世时顺治皇帝仅13岁,况且董小宛从未去过北方. 相关诗词 董小宛的诗 《绿窗偶成》 病眼看花愁思深, 幽窗独坐抚瑶琴. 黄鹂亦似知人意, 柳外时时弄好音.

周村区17267363206: 董小宛的生平故事
字娥小儿: 董小宛(公元1642-1651年) ,名白,又字青莲,南京人,因父母离异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她16岁时,已是芳名鹊起,与柳如是、李香君等同为“秦淮八艳”.1639年乡试落第的冒襄与小宛偶尔在苏州半塘相遇.她对冒襄一见倾心,连称:“异人!异人!”虽然她多次向冒襄表示过倾慕,均未得到他的首肯.因为冒襄早已属意吴门名妓陈圆圆,并于1641年“订嫁娶之约”.次年冒襄第六次乡试途经苏州,重重访陈圆圆时,已是人去楼空,加上科场失意,情绪沮丧到了极点.就在这年冬天,在柳如是的斡旋下,由钱谦益出面给小宛赎身,然后从半塘雇船送到如皋.次年春,冒董结成伉俪.小宛才艺出众,能诗善画,尤其擅长抚琴.今水明楼内的古琴,就是她当年心系之所.

周村区17267363206: 董小宛是谁? -
字娥小儿: 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名白,号青莲,金陵人(今江苏南京),歌妓,“秦淮八艳”之一,名隶南京教坊司乐籍.1639年结识复社名士冒辟疆.明亡后小宛随冒家逃难,此后与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另有认为董小宛与顺治皇帝的宠妃董鄂妃实为一人,并导致了顺治出家,不过,此系误传,顺治皇帝生于1638年,董小宛长他14岁,董小宛去世时顺治皇帝仅13岁,况且董小宛从未去过北方.

周村区17267363206: 董小宛在清朝历史上的地位 -
字娥小儿: 董小宛只是秦淮河上的一个妓女,虽然很出名,但放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地位.她嫁给了冒辟疆做小妾,最后却被冒的正妻虐待,抑郁而终.

周村区17267363206: 董小宛真的和皇上一起死了吗
字娥小儿: 没有. 艰难的生活中,饮食难饱,董小宛的身体本已虚弱,又加上接连三次照料丈夫的病痛,冒辟疆病愈后,她却病倒了.由于体质已极度亏虚,冒家多方请来名医诊治,终难凑效.顺治八年正月,在冒家做了九年贤妾良妇的董小宛终于闭上了疲惫的眼睛,在冒家的一片哀哭声中,她走得是那样安详.

周村区17267363206: 历史上江南董小宛最后的结局 -
字娥小儿: 嫁给他老公之后活活被干家务活给累死的,古代女子的不幸啊,对家庭妇女特别是妾太没有保护心了

周村区17267363206: 董小宛是哪个朝代的人?
字娥小儿: 明朝人. 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名白,字小宛,号青莲,江苏苏州人,因家道中落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名隶南京教坊司乐籍,与柳如是、陈圆圆、李香君等同为“秦淮八艳”.1639年,董小宛结识复社名士冒辟疆,后嫁冒为妾.明亡后小宛随冒家逃难,此后与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

周村区17267363206: 历史中顺治的爱妃中董小宛是怎么死的,多大死的 -
字娥小儿: 董鄂妃入宫后住在承乾宫,顺治十四年十月初七日(1657年11月12日)生下皇四子,不料未及百日即次年正月二十四日(1658年1月25日)便夭折.顺治追封这位尚未取名的皇子(甚至打算立他为皇太子注四)为和硕荣亲王.董鄂妃在皇宫内虽极受福临宠爱但为免遭妒,时时谨小慎微使其精神极度紧张加上丧子的打击以及产后因孝庄太后生病而不得不勉力伺候,很快病倒(亦可能在十四年八月便已患病).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1660年9月23日)病逝于承乾宫,年仅22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