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报任安书(节选)》《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文言知识点归纳

作者&投稿:居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廉颇蔺相如列传赏析~

第一个——
伟大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司马迁的不朽巨著《史记》有一种无穷的历史魅力,每次读来都有新的收获。《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蔺相如可谓是个成功的人物,完璧归赵后官拜为上大夫,渑池会后又提升为上卿,且口碑很好。《刺客列传》中的荆轲可谓失败的典型,刺杀秦王没有成功,反而加速了燕国的灭亡。对此,历来褒贬不一,有的说是“悲壮地失败”,有的说是“可耻地失败”,但“失败”是无可非议的。两个人同是门客,同是面对暴虐的秦王,同是处理非常事件,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呢?对于一个人的人生,它有怎样的启示呢?


顺大势者成,逆大势者败。这里,势是指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完璧归赵”发生在公元前283年,当时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称霸于世,人才济济,谁也不甘示弱。秦国虽日益强大,有吞并六国之心,但苦于对手林立,一时不能得逞。蔺相如为了国家出使秦国,顺势而为,一举获得成功。而56年后,公元前227年,荆轲刺秦王之时,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韩国被消灭,秦统一中国的大势已定。燕太子丹的太傅鞠武给太子丹分析形势说:
“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北有甘泉、谷旦之固,南有泾、渭之沃,擅巴、汉之饶,右陇、蜀之山,左关、�之险,民众而士厉,兵革有余。意有所出,则长城之南,易水之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你怎能为了受过欺辱这点儿怨恨就想去触怒他呢!(太子丹受辱之事是指他作为人质在秦国时,秦王对他不好,他是从秦国逃回来的。)不久鞠武又对太子丹说:“夫行危欲求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资怨而助祸矣。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必无事矣。且以�鸷之秦,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意思是采取危险的行动却希望安全,制造祸患而祈求幸福,计谋短浅而结怨很深,为了结交一个新朋友而不顾国家的大害,这正叫增加仇恨以助长灾祸。像鸷一样凶狠的秦国,一旦对燕国发泄其仇恨残暴的怨气,那燕国一定完蛋。对太傅关于形势的正确分析,太子丹置若罔闻,一心只为报“见陵”之怨。可见荆轲所为是逆大势而动。

高素质者成,低素质者败。蔺相如是赵国宦官令缪贤的门客,缪贤向赵王说了推荐他的理由:缪贤曾欲背叛赵国去燕国,并说燕王曾与自己私下握手“愿结友”。蔺相如听了此事对缪贤说:“当时赵强燕弱,而你又是赵王的心腹。今你背赵去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将捆缚你送回赵国。”蔺相如要缪贤“肉袒伏斧质”向赵王请罪。由此可见相如有一种积极主动的爱国精神。接受出使秦国的艰巨任务,也是相如主动承担的。他向赵王保证:“城入赵而璧留秦,城
不入赵,臣请完璧归赵。”相如出使秦国前赵王并未封他什么官职。后来在“将相和”中相如有意避开廉颇,更显出他的高品质。

与之相反,荆轲虽“好读书击剑”,但当他“以术说王元君”时,王元君不用他。他又游于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他只得离去,再游于邯郸,鲁勾践与之搏战,争道,结果“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走,遂不复会。”可见荆轲多次为不受欢迎的人,只是燕国的隐土田光收留了他。当太子丹向荆轲吐露心中的秘密刺杀秦王时,荆轲一口拒绝:“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丹向前顿首,请对方不要推让,荆轲才许诺。随后荆轲被尊为
“上卿”,安置在上等的宾馆,“太子日造门下”,给高贵的饮食品,备办珍奇的东西,隔几天就送上车骑美女,“姿荆轲所欲”。太子丹完全用金钱美女来收买荆轲。太子丹没有大度胸怀,急于报私仇,两次催促荆轲出发,弄得荆轲不顾君臣竟然叱责太子:“何太子之遣!”很显然,就出使秦国前的个人素质而言,蔺相如高,他一心为国,不为名不为利,有主动精神;荆轲低,剑术差,为名为利为女人;太子丹素质更差,不顾国家利益。

什么是出使秦国时需要的素质呢?爱国,镇定自若,临危不惧,思维活跃,随之应变,始终掌握主动。这一切蔺相如都具备了。相如三次夺回了主动权:第一次秦王将璧“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相如机警地看出“秦王无意偿赵城”,用了一个借口“璧有瑕,请指示王。”使璧回到自己手中,面对偌大的场面,凶暴的秦王,没有过人的胆量是想不出这个主意的。第二次秦王“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住十五都予赵”,相如不被秦王的花言巧语所迷惑,也骗秦王“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如果蔺相如不能做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璧再次到秦王手中,恐怕永远也不得回头了。第三次相如“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相如充分认识到只有璧离开秦国,璧才安全;也意识到,秦王设那样的场面,而自己拿不出璧来,会面临杀身之祸。但这有什么呢,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秦王终没有杀相如,因他到底是一位政治家,与“欲引相如去”的“左右”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再看荆轲,虽说进入秦廷后,秦舞阳色变时,荆轲作了巧妙的回答,但关键问题是面对因剑长拔不出的秦王和皆没有武器的群臣,荆轲竟然没有能刺伤秦王。他被秦王的淫威慑服了,固有的为官为财物为女人以及不学无术整日与高渐离击筑唱歌的消极一面都在这一刻显露得淋漓尽致。

目标切近者成,目标虚幻者败。凡做成一件事必须要有明确的可能实现的目标。蔺相如的目标很明确:或者城入而璧留秦,或者完璧归赵。而且这两个目标也是切实可行的。荆轲之行,太子丹为他定了两个目标:或者劫得秦王,使秦国全部返回从各国侵占去的土地,或者刺杀秦王,“彼秦大将擅兵在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第一个目标完全不能实现,凭此二人一把匕首就能劫得秦王么?姑且劫得秦王,又怎么出去?至于要秦国返回各国
的土地,更近于笑话,完全是一种虚幻的想法。第二个目标就算刺死了秦王,秦国就起“内乱”吗?秦国如此强大自有其一套班子实施中央集权的领导,所谓“合纵”诸侯的梦幻早已破灭。其时韩已被秦灭,楚、魏、赵名存实亡,燕、齐危在旦夕,六国大势已去,早已扶不起来了。如果通过刺杀一个领导人就能改变世界的格局,那就把事情看得太简单了。制定目标要讲究实现的可能性,失去切实可行的目标等于蛮干,而蛮干没有不失败的。



第二个——
一个锋芒毕露,堪称智勇双全。而另一个“真”藏不露,让人觉得他似乎只有莽力。初读这篇文章,我们好象都只关注到蔺相如。原本平凡的他,何以一跃晋身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一切都得追溯到和氏璧。关于完璧归赵的故事,我们一定都耳熟能详。一句“王必无人,臣请奉璧往使”揭开了他成功人生的篇章。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敢揽瓷器活儿,他有着非凡的自信和才能。完璧归赵与渑池相会的故事将蔺相如的智慧与勇气表达得淋漓尽致。关于负荆请罪,乍看之下,我们似乎也只能看到蔺相如的顾全大局与宽容大度。而廉颇呢?最多也只能落得个知错就改的美名。一切看似都是在褒蔺贬廉。其实,非也非也!关于廉大将军,他不仅有勇,他也有智。“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这是出自谁的话?看上去有点大逆不道,但它包含着廉颇赤裸裸的爱国之心啊!我们都只认为蔺相如会审时度势,但这话岂不表明了廉颇的审时度势吗?也许他的智慧不及蔺相如,但我们不能一味认为他只是一个莽夫,实乃赵之良将,以勇气闻于诸侯。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此两人在也。但在蔺相如未出现在秦王之前呢?由此观之,秦臣欲引相如去汤镬时,可能秦王因赵还有廉颇在而未杀之,反而厚遇之。可以说因廉颇的声望,相如则得以保命,并使秦王“毕礼而归之”。通过对他们两人的综合了解,我反而觉得相如有一点儿矫情,而廉颇则坦荡荡。廉颇者,爱国之忠士。虽然他在渑池相会之后嫉妒蔺相如,表现出小人之心,但最后的负荆请罪,众目睽睽之下肉袒负荆,这何尝不需要气度?

原文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子少子而魏安厘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厘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原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巿,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巿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巿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巿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魏安厘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公子遂行。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籣矢为公子先引。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



译文:
[编辑本段]
魏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王的异母弟弟。昭王去世后,安王继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公子为人仁爱而尊重士人,士人无论是才能高的还是差的,都谦逊而礼貌地结交他们,不敢以自己的富贵(身份)慢待士人。几千里内的士人都争着归附他,招来食客(竟达)三千人。这时候,诸侯由于公子的贤能,又有很多食客,十几年不敢兴兵谋取魏国。
魏国有个隐士名叫侯嬴,七十岁了,家境贫寒,是大梁夷门的守门人。公子听说这个人,前往邀请,想送他厚礼。侯嬴不肯接受,说:“我几十年重视操守品行,终究不应因做守门人贫困而接受公子的钱财。”公子于是摆酒大宴宾客。(宾客)就坐之后,公子带着车马,空出左边的座位,亲自去迎接夷门的侯生。侯生撩起破旧的衣服,径直登上车,坐在左边的上位,并不谦让,想用这(一举动)来观察公子(的情态)。公子手执辔头,(表情)愈加恭敬。侯生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肉铺里,希望委屈(您的)车马顺路拜访他。”公子便驾着车马进入街市,侯生下车拜见他的朋友朱亥,斜着眼睛偷看(公子),故意地久久站着与朋友闲谈,暗中观察公子(的表情)。公子的脸色更加温和。这时,魏国的将相、宗室等宾客坐满了厅堂,等待公子开宴。街市上人们都观看公子手拿着辔头。随从的人都偷偷地骂侯生。侯生观察公子的脸色始终没有变化,才辞别朋友上车。到公子家中,公子引侯生坐在上座,把宾客一个个介绍给他,宾客们都很惊讶。酒兴正浓的时候,公子起身,到侯生面前祝酒。侯生于是对公子说:“今天侯嬴为公子(打算)已经足够了。侯嬴(我)本是夷门的守门人,公子却亲身委屈车马去迎接我,在大庭广众之间,(我本)不应该有过访(朋友)的事情,现在公子却特意地(同我)去访问朋友。然而,侯嬴是为了成就公子的名声,才故意使公子的车马久久地站在街市里,借访问朋友来观察公子,公子(的态度)却愈加恭敬。街市的人都以为侯嬴是个小人,而以为公子是个宽厚的人,能谦恭地对待士人。”于是酒宴结束,侯生便成为上等宾客。
侯生对公子说:“我访问的屠者朱亥,这个人是个贤能的人,世人不了解他,所以才隐居在屠市之中。”公子拜访朱亥,多次请他,朱亥故意不回拜,公子感到奇怪。
魏安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经击破了赵国长平的军队,又进兵包围邯郸。公子的姐姐是赵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送信给魏王和公子,向魏国求救。魏王派将军晋鄙率领十万部队援救赵国。秦王派使者警告魏王说:“我攻打赵国,朝夕之间将可攻下,诸侯(有)敢于援救(赵国)的,(待我)拿下赵国之后,一定调动军队先去攻打他。”魏王恐惧,派人制止晋鄙,使军队留在邺城筑垒,名义上是援救赵国,实际上是观望双方(的形势)。
平原君的使者车马相连地往魏国,(平原君)责备魏公子说:“赵胜(我)所以自愿地攀附(公子)并结为婚姻的原因,是由于(我)认为公子有高尚的节义,是能够解救他人的危难的。现在邯郸城朝夕之间将要归服秦国,而魏国的救兵却没有到达,公子解救人危难的精神何在!况且,公子即使轻视(我)赵胜,抛弃(我),使(我)归服秦国,难道不怜惜你的姐姐吗?”公子为这件事忧虑,多次请求魏王(出兵),他的宾客有辩才的千方百计地劝说魏王。魏王怕秦国,终于没有听公子(的劝谏)。
公子自己估计终于不能说服魏王,决计(自己)不单独生存而让赵国灭亡,于是约请宾客,准备车骑百余辆,想带着宾客前往抗击秦军,与赵国同归于尽。(信陵君)路过夷门,见到侯生,把想同秦军去拼死的情况详细告诉(了侯生)。然后,(与侯生)诀别而起程,侯生说:“公子努力吧!老臣不能随从(前往)。”公子走了几里路,心中很不舒服,想道:“我对待侯生的礼节也算够周到了,天下没有不知道的,现在我将要战死而侯生竟然没有一言半语送我走,我难道有什么失礼的地方吗?”于是又带领车骑返回,询问侯生。侯生笑着说:“我原知道公子会回来的。”接着又说:“公子喜欢士人,名声传遍天下,现在有了危难,没有别的办法,却想到同秦军去拼死,这好比把肉投给饥饿的老虎,能有什么功效呢?(如果这样),还要门客做什么呢?然而公子对待我很优厚,公子前往而我竟没有相送,因此知道公子会因为感到遗憾而再回来的。”公子连拜两拜,请教(侯生)。侯生才屏退众人悄悄地说:“侯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常放在魏王的卧室里,而如姬最受魏王的宠幸,(每天)出入魏王的卧室,以她的条件能将这东西偷出来。侯嬴(我)又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如姬立意报仇已经三年,从魏王以下都想为她父亲报仇,没有做到。如姬对公子哭诉(此事),公子派门客斩掉她仇人的头颅,献给如姬。如姬想为公子去死,在所不辞,只是没有机会罢了。只要公子开一开口,请求如姬(相助),如姬必定许诺,那么,就可以得到虎符,夺过晋鄙的军权,北边援救赵国,西边打退秦军,这是五霸的功勋啊!”公子听从了他的计策,请求如姬(相助)。如姬果然盗得晋鄙的兵符给了公子。
公子启程时,侯生说:“将军在外(作战),国君的命令也有不接受的,(这样)对国家有好处。公子合上兵符之后,如果晋鄙不把兵权交给公子而再次请示魏王,事情就一定很危险了。我的朋友朱亥可以同公子一道(前往),这个人是个大力士。晋鄙如果听从,极好;如果不听从,可以让(朱亥)击杀他。”于是公子哭了。侯生说:“公子怕死吗?为什么哭呢?”公子说:“晋鄙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老将,(我)前去,恐怕(他)不听从,那就要杀掉他,因此才哭泣!哪里是怕死呢!”于是公子邀请朱亥。朱亥笑着说:“我本是街市中一个拿刀的屠夫,而公子多次亲自慰问我,我所以没有回报,是(我)以为微小的礼节没有什么用处。现在公子有了危难,这正是我效命的时机呀!”于是与公子同行。公子到侯生那里辞别。侯生说:“我应当跟随(公子前往),因为年老而不能(前去)。请(让我)计算公子的行期,在到达晋鄙军营的那一天,我将面朝北而自杀,以此给公子送行。”公子于是出发了。
到了邺城,(公子)假传魏王的命令取代晋鄙。晋鄙合上兵符,怀疑这件事,举手看着公子说:“现在我率领十万部队,在边境屯军,这是国家的重任,现在你单车来代替我,怎么回事?”想不听从(公子)。朱亥袖里藏着四十斤重的铁锥,打死了晋鄙。公子于是掌管了晋鄙的军队。约束士兵,在军中传达命令说:“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回去;兄弟都在军中的,哥哥回去;独生子没有兄弟的,回去赡养(父母)。”于是得到精选的士兵八万人,进兵攻击秦军。秦兵解围而去,于是解救了邯郸,保全了赵国。赵王和平原君亲自到边境迎接公子,平原君背着箭筒和弓箭为公子作向导。赵王拜了又拜说:“自古贤德的人没有比得上公子的。”在这时,平原君不敢把自己同信陵君相比。
公子与侯生诀别之后,到了(晋鄙的)军营,侯生果然面朝北方自杀了。
魏王对公子盗走他的兵符,假传命令杀了晋鄙,很恼怒,公子自己也知道(这一点)。他击退秦军保全赵国之后,派将领统帅军队回到魏国,他自己却与门客留在赵国

(一)通假字   1.其次诎体受辱。 诎,通“屈”,弯曲。   2.其次剔毛发。 剔,通“剃”,动词。   3.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箠,同“捶”,杖。   4.见狱吏则头枪地。 枪,通“抢”,撞击。   5.及以至是。 以,通“已”   6.及罪至罔加。 罔,通“网”,法网。   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通“抵” ,大抵,大都。   8思垂空文以自见。 见,通“现”,表现。   9.放失旧闻。 失,通“佚”,散乱的文献。   10.则仆偿前世之责。 责,通“债”,债务。   1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   12.权倾五伯。伯, 通“霸”。   13.具于五刑。具,通“俱”。   14.曷足贵乎。曷,通“何”。   15.幽于圜墙之中。圜,通“圆”。    (二)词类活用   1.孙子膑脚:名词作动词,古代剔去膝盖骨的酷刑   2.以污辱先人: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受辱   3.倡优所畜: 名词作状语, 像乐师、优伶一样   4.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名词作状语, 用朱砂   5.故述往事,思来者: 动词作使动用法,使.……思考   6.请略陈固陋 :形容词作名词,固执鄙陋的意见   7.衣赭衣:名词作动词,穿上   8.流俗之所轻也: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9.幸勿为过:名词作动词,责怪,责备    (三)被动句   (1)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2)其次诎体受辱。   (四)省略句、判断句   (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且西伯,伯也。   (五)状语后置句   (1)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2)权倾五伯,囚于请室。   (3)幽于圜墙之中   (六)宾语前置句   (1)若望仆不相师   (七)重点翻译句 .   1.《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诗经》共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为抒发愤懑之情而写作的。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也就是想要探究自然和人间的关系,弄通由古至今的变化规律,自成一家之见解。   3.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即使被千刀万剐,我难道会后悔吗?   4.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   假如我受到法律的制裁被杀,就像在九头牛身上去掉一根牛毛,与杀死一只蝼蚁有什么区别呢?   5.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所以,在地上划圈为牢,气节之士势必不肯进去;用木头削成狱吏,气节之士也认为不可受它审讯,拿定主意在受辱之前自杀。   6.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我虽然怯弱,想苟活偷生,但也知道舍生就死,怎么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的侮辱之中呢?   7.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祗取辱耳。   时至今日,我即使想要修饰打扮,用美好的言辞为自己解脱也无济于事,一般人不会相信,只不过自取侮辱罢了。   (八)一词多义   1. 胜   (1)胜任。 能够承担或承受。   (2)不可胜记。 尽。   (3)百战百胜。 胜利。   (4)引人入胜。 优美的。   2.再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两次。   (2)青春不再。 再继续,再出现。   3.厥   (1)思厥先祖父。 他的。   (2)大放厥词。 他的。   (3)厥有《国语》。 于是,就,才。   4.焉   (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疑问代词,怎么。   (2)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语气词。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在那里。   5.非   (1)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错误,不对。   (2)无可厚非。 反对,责备。   (八)古今异义词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古义:谦词,像牛马一样供人驱使的人。   今义:牛马走路。   2.意气勤勤恳恳。   古义:情意诚挚恳切。   今义:勤劳而踏实。   3.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   古义:两个词,夫为语气词。   今义:对已婚女人的称呼。   4.念父母,顾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配偶。   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古义:形容词,不同寻常。   今义:表程度的副词,相当于“很”、“非常”。   6.下流多谤议。   古义:处于卑贱的地位。   今义:1.下游   2.行为不符合道德准则   (九)虚词   1. 以   (1)及以至是(通“已”)   (2)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因为)   (3)退论书策以舒其愤(连词,来)   (4)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连词,以致)   (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   (6)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连词,因而)   2.为   (1)为十表,本纪十二(动词,写成)   (2)季布为朱家钳奴(动词,做了)   (3)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动词,当作)   (4)然此可为智者道(介词,给,替)   (5)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介词,因为)   (6)重为乡党所笑(介词,被)   3.且   (1)且勇者不必死节(连词,况且)   (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副词,暂且,姑且)   (3)且西伯,伯也(连词,再说)   4.于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介词,比)   (2)幽于圜墙之中(介词,在)   (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介词,被)   (4)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介词,对)   (5)无益于俗(介词,对)   5.乃   (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副词,却,竟然)   (2)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副词,才)   (3)然后是非乃定(副词,才)   (4)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动词,是)   6.然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代词,这样)   (2)然此可为智者道(连词,表示转折)   (3)阙然久不报(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知识点 归纳如下:

  ①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②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③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④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⑤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⑥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⑧请奉盆缶。“奉”通“捧”,托、举。

  B.一词多义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使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C.古今异义(在此只列出古义)

  ①拜为上卿(授予官职)

  ②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

  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离开)(近亲及姻亲)

  ⑤请指示王(指给……看)

  ⑥于是相如前进缶(上前进献)

  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到处说)

  ⑧布衣之交(平民)

  D.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穿)

  b.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通“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从小路)

  c.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使……回去)

  d.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为先;以……为后)

  e.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待)

  E.特殊句式

  a.判断句: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我为赵将

  b.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何以知之

  ②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介宾短语后置:拜送书于廷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什么意思?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意思是想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世道盛衰变迁的脉络,成为一家之言。报任安书 【这句话的出处是】出自两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这句话原文我给大家节选了最有名的一段,大家可以参考一下】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

报任安书课文原文
《报任安书》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以激愤的心情,陈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痛苦,为大家分享了报任安书的原文,欢迎大家阅读! 报任少卿书 \/ 报任安书 作者:司马迁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小题1:A小题1:C小题1:D小题1:⑴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⑵于是叫人再次修缮了南阁子,那式样与以前稍有不同。⑶若能顺应万物的本性,并且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穷无尽的境域中遨游的人,他还要凭借什么呢!⑷我一向认为把生和死同等...

高中文言文阅读《史记》
1. 高中时的一篇《史记》节选 叫做《报任安书》 原文: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抑郁而无谁语。 谚曰:“谁...

为什么司马迁受尽屈辱还能苟活于世,用《报任安书(节选)》中的话...
司马迁受了巨大的侮辱依然苟活于世的原因在他写给友人的《报任安书》中写的很清楚“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报任安书课文原文
鲁迅评价《史记》的名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 离骚》”,正是在《汉文学史纲要》中大段引用了《报任安书》之后紧接着写出的`。 《报任安书 ) 原文比较长,课文主要节选了其中陈述忍辱负重著述《史记》的有关内容。 (2) 基本解读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遭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

"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的原句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意思就是“人本来都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雁的羽毛还轻。”【节选】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

《渔夫》和《报任安书(节选)》真实的展示了屈原和司马迁内心世界的深 ...
形式, 一次相遇。通过两人的对话, 一次相遇。通过两人的对话,展开思想交 把屈原内心的矛 盾斗争外化出来, 锋,把屈原内心的矛盾斗争外化出来,真 实地反映了屈原的思想, 实地反映 了屈原的思想,表现了他崇高的 人生追求。 人生追求。 《报任安书》 报任安书》采用书信的 形式 采用书信的形式,...

2024高考语文必背篇目 新高考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3、《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5、《师说》(韩愈)6、《阿房宫赋》(杜牧)7、《六国论》(苏洵)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9、《赤壁赋》(苏轼)10、《项脊轩志》(归有光)二、选择性必修(10篇)仅高考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报任安书》节选(...

昔西伯拘 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 这段话出自哪并帮着释义...
全文(节选)如下: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

蔡甸区13835532275: 求《报任安书(节选)》《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文言知识点归纳 -
樊虹西咪: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知识点 归纳如下:①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②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③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④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⑤设九宾礼于廷....

蔡甸区13835532275: 史记中的段落经典(文言文) -
樊虹西咪: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亲戚,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

蔡甸区13835532275: 高中苏教版语文必修1到5哪些文言文要背? -
樊虹西咪:[答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要求背诵课文: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2、《劝学(节选)》(荀子) 3、《师说》(韩愈) 4、《赤壁赋》(苏轼) 5、《阿房宫赋》(杜牧) 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

蔡甸区13835532275: 高中的文言文全集谢谢了 -
樊虹西咪:[答案]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5)规定背诵篇目总集 总目录: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1) 1、《沁园春•长沙》2、《雨巷》3... 1、《诗经•氓》*2、《离骚》(节选) 3、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4、《兰亭集序》5...

蔡甸区13835532275: 报任安书节选:古者富贵而名磨灭……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报任安书节选:古者富贵而名磨灭……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思来者.... -
樊虹西咪:[答案] 古时候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在世上著称.(那就是:)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

蔡甸区13835532275: 求07年高考语文新增的两篇文言文和五篇古诗词 -
樊虹西咪: 增加的古文是《邹忌讽齐王纳谏》和《归去来兮辞》,诗词曲是《迢迢牵牛星》、《蜀道难》、《石头城》、《鹊桥仙》和《长亭送别》(节选【端正好】). 1.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

蔡甸区13835532275: 课文 报任安书(节选)注意,是节选 -
樊虹西咪:[答案] 最著名的一段: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俶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

蔡甸区13835532275: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有哪些? -
樊虹西咪: 陈情表 李密 项脊轩志 归有光 报任安书(节选) 司马迁 渔父 屈原 逍遥游(节选) 《庄子》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