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中国古代有那几大名相

作者&投稿:荤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100大名将~

  1 磻溪垂钓----吕尚(西周)

  2 吴宫教战----孙武(春秋)

  3 剑赠渔父----伍员(春秋)

  4 吮卒病疽----吴起(战国)

  5 穰苴斩监----田穰苴(战国)

  6 马陵伏弩----孙膑(战国)

  7 火牛破敌----田单(战国)

  8 济上劳军----乐毅(战国)

  9 雁门纵牧----李牧(战国)

  10 肉袒负荆----廉颇(战国)

  11 坑弃万军----白起(战国)

  12 登墵拜将----韩信(西汉)

  13 细柳式车----周亚夫(西汉)

  14 鸿门闯宴----樊哙(西汉)

  15 冥山射虎----李广(西汉)

  16 钳徒论相----卫青(西汉)

  17 渡河受款----霍去病(西汉)

  18 高平斩使----寇恂(东汉)

  19 荒亭进粥----冯异(东汉)

  20 受檄击郾----贾复(东汉)

  21 无终夺军----吴汉(东汉)

  22 宫台望战----耿弇 (东汉)

  23 冰合滹沱----王霸(东汉)

  24 城门断限----臧宫 (东汉)

  25 雅诃投壶----祭遵 (东汉)

  26 聚米为山---- 马援 (东汉)

  27 疏勒拜泉----耿恭(东汉)

  28 投笔封侯----班超(东汉)

  29 酹酒还金----张奂 (东汉)

  30 增灶断追----虞诩 (东汉)

  31 祁山伐魏----诸葛亮(三国)

  32 水淹七军----关羽(三国)

  33 当阳退敌----张飞(三国)

  34 截江救主----赵云(三国)

  35 智灭三帅----姜维(三国)

  36 合肥陷阵----张辽(三国)

  37 牙门建纛----典韦(三国)

  38 街亭绝汲----张郃(三国)

  39 阴平凿险----邓艾(三国)

  40 赤壁纵火----周瑜(三国)

  41 神亭搏战----太史慈(三国)

  42 酎酒厉兵----甘宁(三国)

  43 火焚连营----陆逊(三国)

  44 轻裘缓带----羊祜(西晋)

  45 铁锁沉江----王浚(西晋)

  46 冢闲埋肉----周访(西晋)

  47 宫台运甓----陶侃(东晋)

  48 长桥搏蛟----周处(东晋)

  49 蒙冲溯渭----王镇恶(南北朝)

  50 唱筹量沙----檀道济(南北朝)

  51 望蔡伏兵----周山图(南北朝)

  52 观矛折树----羊侃(南北朝)

  53 齐镳射猎----杨大眼(南北朝)

  54 射还赏格----韦孝宽(南北朝)

  55 岐亭攻栅----杨素(隋)

  56 威临突厥----韩擒虎(隋)

  57 单骑赌胜----史万岁(隋)

  58 一箭双雕----长孙晟(隋)

  59 对开幕府----柴绍(唐)

  60 殿前夺矛----尉迟恭(唐)

  61 天山三箭----薛仁贵(唐)

  62 免胄见酋----郭子仪(唐)

  63 策降二将----李光弼(唐)

  64 登堤斩将----白孝德(唐)

  65 杀妾飨士----张巡(唐)

  66 射 员嬖?---南霁云(唐)

  67 雍邱固守----雷万春(唐)

  68 火焚攻具----韩游櫰(唐)

  69 袒呼决阵----李嗣业(唐)

  70 披心示贼----马燧(唐)

  71 隧陷云梁---- 氍{(唐)

  72 锦裘督战----李晟(唐)

  73 雪夜入蔡----李愬(唐)

  74 穴城出击----石雄(唐)

  75 林中夺马----柴再用(五代十国)

  76 棘林赤足----王彦章(五代十国)

  77 锤中野乂----周德威(五代十国)

  78 焚香禁杀----曹彬(北宋)

  79 微服度关----狄青(北宋)

  80 单骑赴州----宗泽(北宋)

  81 注水冰城----杨延昭(北宋)

  82 水战杨么----岳飞(南宋)

  83 桴鼓助战----韩世忠(南宋)

  84 点军纵鸽----曲端(南宋)

  85 回军斩将----伯颜(元)

  86 里门举狮----史弼(元)

  87 伏阶称罪----徐达(明)

  88 超登采石----常遇春(明)

  89 威慑婺州----胡大海(明)

  90 杀虏焚辎----李文忠(明)

  91 白石济师----沐英(明)

  92 立斩三酋----沈希仪(明)

  93 一鼓夺山----傅友德(明)

  94 楼船击倭----俞大猷(明)

  95 阵演鸳鸯----戚继光(明)

  96 督师御寇----秦良玉(明)

  97 威平西域----年羹尧(清)

  98 金阙奏凯----左宗棠(清)

  99 断锁横江----彭玉麟(清)

  100 扬旗贼溃----鲍超(清)

  一:伊尹

  伊尹,洛阳人,商初大臣。相传伊尹约前1630~前1550年,躬耕于莘、卒于亳,年81岁。
  伊尹是: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元圣(第一个圣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贤能相国、帝王的老师、中华厨祖。
  传伊尹他为了见到商汤,遂使自己作为有莘氏女的陪嫁之臣,说汤而被用为“小臣”。后为成汤重用,任阿衡,委以国政,助汤灭夏。
  汤死后,历佐卜丙(即外丙)、仲壬二王。仲壬死后,即太甲即位,汤孙太甲为帝时,因不遵汤规,横行无道,被伊尹放之于桐宫(今山西省-万荣县西,另说今河南省-虞城东北),令其悔过和重新学习汤的法令。3年后,迎回太甲复位。死于沃丁时。他为商朝理政安民50余载,治国有方,权倾一时,世称贤相,3代元老。
  伊尹的一生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多方面都做出过卓越贡献。《汉书·刑律志》伊、吕并书,称赞其治国和军事才能。杜甫诗云:“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也是从这个角度评价伊尹的;苏东坡著《伊尹论》则更从政治角度称赞他是“辨天下之事者,有天下之节者”。夸赞他不以私利动心,“故其才全,以其全才而制天下,是故临大事而不乱”。当代的教育史家毛礼锐、沈灌群等称他“在帝王教育方面堪称典范,在殷代政治舞台上,也是一名重要角色”。在今嵩县元圣祠题诗云:“五谷丰登时不碱,亿万斯年存古迹”。伊尹的名字和他对历史的贡献将继续留传千古。
  《皇览》载:“己氏城有平利乡,乡有伊尹冢”。古己氏城即今曹县楚天集,平利乡即殷庙村。殷庙村在楚丘西二十余里,西望汤陵,前有神祠,名曰“元圣祠”,为明代知县范希正重建,其规模与汤陵同例。据传“同治八年,孙伟人,姚金君等重修之。功竣之夕,近村见寺中红光冲天,群奔救之,竟非火光,于鸡鸣方灭,共惊为异云。”民国以来几经烽火,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仅存径五步、周十五步、高丈二之古墓一丘,正殿三楹,拜三楹,伊尹等塑像,及径五尺周丈五高七尺重两千斤之大钟一口,和部分残断碣。十年浩劫祠墓夷为平地,碑碣大钟亦荡然无存。
  伊尹商汤右相,佐汤灭夏,功绩卓著,为世人所景仰,其冢祠又为历史名迹。近年四周村民为弘扬民族文化,恢复历史名迹,于旧址处重新封墓建祠,琉璃碧瓦歇山飞檐三楹正殿,又巍然屹立于世间。

  二:周公旦
  周公旦,即人所皆知的周公。
  周公旦,姬姓,谥文,又称周文公。(关于周公的谥号,存疑,因为其父西伯昌已被追谥文,而他又被追谥文,父子重复,于礼不合;然则,也有可能是周成王为表示周公的功德崇高而以文为谥,也未可知。)
  周文王正妃太姒,生子十人:伯邑考、武王发、管叔鲜、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铎、成叔武、霍叔处、康叔封、冄季载。因而,按照孟仲叔季的兄弟排序,周公旦也称“叔旦”。
  周公旦辅佐文王、武王、成王,为周王朝的建立以及巩固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传说他作《周官》(即《周礼》),是礼乐制度的倡导者以及力行者;同时还有传说他擅长解梦,有周公解梦一说。
  周公制礼作乐,备受孔子推崇。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儒家尊其为元圣。
  历代贤相,惟伊尹、周公、管仲、萧何、诸葛亮。
  2004年在陕西省岐山县内的周公庙地区,发现了疑似周公之墓葬群。
  古人敬事天命,信鬼神之说。武王发病重,而周公旦祈求祖宗先王以己代发,愿意代王受罪,甚至于死。在当时来说,可谓大事。
  关于这件事,《尚书·金縢》有载: 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二公曰:“我其为王穆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公乃自以为功,为三坛同墠。为坛於南方,北面,周公立焉。植璧秉珪,乃告大王、王季、文王。史乃册,祝曰:“惟尔元孙某,遘厉虐疾。若尔三王,是有丕子之责于天,以旦代某之身。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乃元孙不若旦多材多艺,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尔子孙亍下地,四方之民,罔不祗畏。呜呼!无坠天之降宝命,我先王亦永有依归。今我即命于元龟,尔之许我,我其以璧与珪归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珪。乃卜三龟,一习吉。启籥见书,乃并是吉。公曰:“体,王其罔害。予小子新命于三王,惟永终是图。兹攸俟,能念予一人。”王翼日乃瘳。
  这件事的真实性是毋庸置疑,因为若是后人杜撰,绝不会说 “元孙不若旦多材多艺”这样大不敬的话来。作为被孔子认为是倡导君臣之礼的周公,在儒士心目中是不会说出这样的话,因为那是说“皇帝不如我这个做臣子的聪明有才能”。
  从正面来说,周公旦为武王发做的这件事,算是一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表现,是一种舍生为人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他是为了周王室的千秋万世考虑,充分表现出贤相本色。
  从反面来说,周公旦私自以自己代天子,又称天子如何如何不如己,可谓僭越,有不臣之心,难怪武王死后他执政的时候,他的兄弟要疑心他。
  周公制礼作乐第二年,也就是周公称王的第七年,周公把王位彻底交给了成王。《尚书·召诰、洛诰》中周公和成王的对话,大概是在举行周公退位,成王视事的仪式上、史官记下的。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不避艰辛挺身而出,担当起王的重任;当国家转危为安,走上顺利发展的时候,毅然让出了王位,这种无畏无私的精神,始终被后代称颂。但是,周公并没有因退位而放手不管,成王固然对他挽留,而他也不断向成王提出告诫,最有名的是《尚书·无逸》。《无逸》,不要贪图安逸,不错,是周公告诫成王的,就是在今天读起来,我们还觉得它是新鲜的。《无逸》开头就讲,知道种地务农的辛劳,才懂得“小人”——农民的隐情。父母辛勤务农,而他们的子弟不知道种地的艰辛,就会贪图安逸乃至妄诞,甚至侮辱他的父母说:“老年人,什么也不懂。”这种不孝的话在当时是决不许讲的。《康诰》中还提到,对不孝不友的人要处以刑罚。作一个最高统治者要知道下边的隐情疾苦,否则就会做出荒诞的事情来。周公接着举了殷代名君中宗太戊、高宗武丁、商汤之孙祖甲,不是庄严威惧,勤自约束,“不敢荒宁”,就是久为小人,能保惠小民,不敢侮鳏寡,他们享国都能长久。尔后的殷王,生下来就安逸,不知道务农的辛劳,只是贪图享乐,因而他们享国也都不长久。周公接下去又举有周的太王、王季的谦抑谨畏,特别提到文王穿不好的衣服,自奉节俭,参加农业劳动,能“怀保小民,惠鲜鳏寡”,从早到过午有时连饭都来不及吃,为的是团结万民。他不敢盘桓逸乐游猎,不索取分外的东西,因而享国也比较长久。周公告诫后代,不许放纵“于观、于逸、于游、于田(田猎)”,不能宽容自己说:姑且现在享乐一下,不能象商纣那样迷乱于酒。如果不听,就会变乱先王正法,招致民人的怨恨诅咒。有人告诉说:“小人恨你、骂你。”要说自己有错误,深自省察,不许含怒,不许乱杀无辜,乱罚无罪。不然,相同的怨忿集中到你一个人身上,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周公所说的深入底层,关心民间疾苦,以“无逸”自警或用来教育后代是对的,但是“逸”与不“逸”往往受阶级条件和生活环境所左右,存在决定意识,在没有外界强大压力的情况下,王室成员“生则逸”是必然的,由“逸”而失国也是必然的。
  周公致政三年之后,在丰京养老,不久得了重病,死前说:“我死之后一定葬在成周,示意给天要臣服于成王。”死后葬于文王墓地毕,成王说;“这表示我不敢以周公为臣。


  三:管仲
  博通坟典,淹贯古今;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
  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他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颇得唯物论中“物质决定意识的”精髓。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选,可为“上卿之赞”(助理);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管仲改革的实质,改革土地和人口制度。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对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联合北方邻国,抵抗山戎族南侵。这一外交战略也获得成功。后来孔子感叹说:“微管仲,吾披发左衽已!”。
  ——辅佐齐桓公创立霸业,是春秋时期的大政治家。他处的时代正是列国并峙,互相征战不休。当时在黄河下游比较活跃的大国有齐、鲁、郑、宋、卫;小国有邢、遂、谭、纪、杞。大国又分两派,一派是郑、齐、鲁,一派是宋、卫。小国也附属在各个大国一边。两派的力量以郑、齐、鲁为强。由于郑国发生内乱,渐渐中衰,齐国慢慢强大,逐渐成了各国的霸主。
  此时,边境的各族也都发展起来。北方的狄人开始南下,成为中原各国的严重威胁。西方的戎人也开始东进,戎国经常侵犯鲁国和曹国,北戎又侵犯郑国,山戎又进攻燕国,伊洛之戎又进攻周王室。而南方的蛮人也跃跃欲试,想要北上。边境民族内侵,与周王室的衰弱是分不开的。在春秋之初周王还有些威信,自从鲁桓公五年(前707年)周郑绪葛之战,周桓王的肩被郑祝聃射中,王师大败。此后周王室就一蹶不振。齐襄公四年(前694年)周王室发生内乱,庄王杀了周公黑肩。
  晋献公二年(前675年),周王室的蒍国、边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等五大夫叛乱,后经郑、虢出面调解才平息。周惠王为了报答郑、虢,将虎牢以东送给郑国,把酒泉送给虢国。于是王畿越来越小,威信也就越来越低。
  经鲍叔牙的建议,齐桓公同意选择吉祥日子,以非常隆重的礼节,亲自去迎接管仲,以此来表示对管仲的重视和信任。同时也让天下人都知道齐桓公的贤达大度。
  孔子曾称赞管仲:“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篇》)意思是:管仲辅助齐桓公做诸侯霸主,一匡天下。要是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成为蛮人统治下的老百姓了。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历史上管仲相齐,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诸葛亮相蜀,使刘备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二人皆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而且居功至伟.
  子路问:"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
  管仲的一生,不仅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还给后世留下了一部以他名字命名的巨著——《管子》。书中记录了他的治国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管仲是位思想家,他主张法治。全国上下贵贱都要守法,赏罚功过都要以法办事。他认为国家治理的好与坏,根本在于能否以法治国。管仲非常重视发展经济,他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就是国家的安定与不安定,人民的守法与不守法,与经济发展关系十分密切。管仲思想中有不少可贵的地方,如他主张尊重民意,他说“顺民心为本”,“政之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仲的思想对后代影响很大。当然,管仲是春秋时代的历史人物,所以他也有历史局限。如为齐桓公创立霸业而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在改革中主要是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等。
  管仲的最大过失在于没有为自己找一个继承人。几十年的勤政辅佐使得齐桓公过于依赖丞相,以至于晚景凄凉。
  齐国好厚葬,布帛①尽于衣裘②,材木尽于棺椁。齐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③其尸,罪夫当丧者。”未久,厚葬之风休矣。

  四: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农历七月二十三——234年农历八月二十八),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来东晋政权推崇诸葛亮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的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有武侯祠,杜甫作千古名篇《蜀相》赞扬诸葛亮。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汉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父亲诸葛圭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家于南阳郡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病逝;汉献帝已从长安李傕手中逃出,迁到了曹操的许县。诸葛亮此时已16岁,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人称“卧龙”。他与当时的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立即迎娶她。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自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即指的南阳郡邓县隆中(今襄阳市襄城区境内)。
  著名史书《汉晋春秋》记载“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隆中风景区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襄阳市襄城区,距襄阳市区13公里,总面积209平方公里,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我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青年时期在这里隐居长达十年之久。脍炙人口的《隆中对》和刘备“三顾茅庐”的史事都发生在这里。
  隆中风景区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明代就形成了"隆中十景",即草庐亭、躬耕田、三顾堂、小虹桥、六角井、武侯祠、半月溪、老龙洞、梁父岩、抱膝石,建国后又先后修建或新建了隆中书院、诸葛草庐、吟啸山庄、铜鼓台、长廊、观星台、棋盘石、琴台、孔雀寨、猴山等众多景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生前给隆中题词:“诸葛大名垂宇宙,隆中胜迹永清幽”。1994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诸葛亮之墓武侯墓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诸葛亮墓,在陕西省勉县(沔县)定军山脚下,每年,勉县的人在清明节的那天都要去拜谒诸葛亮游览定军山;2008年10月,在勉县还举行了三国文化节。

中国古代十大名相

1,西周的周公。周公即是姬旦,武王的弟弟。不仅协助武王伐纣,而且国辅助成王,平定诸候国之乱,教化国民,以礼治国。

2,齐桓公之相,管仲。春秋时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军事家、军事改革家,以其卓越的谋略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管仲的言论见《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3,秦朝的李斯。李斯在中国历史上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但不管怎么说,他还是个名相。李斯在秦做官曾遭排挤,但他写下了反逐客令,为秦朝吸引外来人才奠定了理论基础。他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方略,使秦王得一寸土即为一寸土的一统六国。他用各种手断对六国进行分化瓦解。他提出要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当然他也是个罪人,后人有对他作了“死有余辜”的评论。

4,西汉的萧何。刘邦的评功大会,十分热闹,诸将“拔剑击柱”。但是刘邦还是作出了萧何功为第一的评价,把别的将领比作狗。事实就是如此,萧何相中了韩信人为将,使以后汉军很少败过。汉建后,萧何治赋后方支持前方作战。楚灭后,萧即为了丞相,与民休养,出谋平定诸将的叛乱。

5,东汉末年的曹操。当然了也有人把他作为一个皇帝即魏武。事实上他并未称帝,故作为一名大臣来看。有人说曹操是个奸臣,但从今天的眼光来看,“治国之能臣,乱世这奸雄”这句话的评论还是公允的。一个建安时代,没有曹操是很难想像的。

6,唐朝的房玄龄。提到唐朝,很多人会想起魏征,其实魏征没有当过相,他是个谏官,当然是个名臣,但不是个名相了。我们也许听说过“房谋杜断”吧,这里的房和杜就是房玄龄、杜如晦。他们都是宰相。唐朝的很律令都是他们在位时制定的,中国的封建制度的完善,并走向鼎盛。他们是出了不少力的。

7,宋朝的王安石。宋朝是个既有内忧又有外患的朝代,在北宋的中期王安石力图变法,但阻力很大,他失败了。但不能否认他的确是一个有见识名相。

8,元朝的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公元119——244年)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因住在玉泉山一带,所以又称玉泉居士,契丹人。耶律楚材是我国著名的政治家,他博览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医卜及释道之学,并善诗文。燕京被蒙兵破后,他应召会见成吉思汗,并作为顾问留在朝中。元太宗窝阔台当政后,他任中书令(宰相),协助蒙古人管理元朝作出了的贡献。也为蒙元的汉化,文明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9,明朝的刘基。明朝卓越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生于元末,自幼聪敏,长大后博览群书,因而才干、学识大大长进。他胸怀救时济世之志,于23岁考中进士,投身仕途。后弃官归家。受朱元璋应邀而复出。刘基在统一中国创建明王朝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10,明朝的张居正。张居正也是个很有争议的人。对他贬也很多,甚至褒大于贬。可想而知在明朝那个走向末落的王朝,当官的确很难,当好官更是很难。张居正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当官的。他给明朝后期的政治的确带来了活力,他提出了一条鞕法,也是中国赋治一大大的进步。使得戚继光这样的人才,才有发挥之地。

01.开创先例 相杰第一——中国第一宰相 管仲
02.才高齐天 谋深如海——秦朝名相 李斯
03.功冠群臣 声施后世——西汉开国名相 萧何
04.奇谋善变 不下三杰——汉初名相 陈平
05.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蜀汉名相 诸葛亮
06.道破天下事 一策定乾坤——初唐名相 房玄龄
07.瓦岗军师 千古诤臣——大唐名相 魏征
08.断案神探 深谋远虑——盛唐名相 狄仁杰
09.欲得天下好 莫如召寇老——北宋抗辽名相 寇准
10.熙宁变法 争议不休——北宋名相 王安石
11.辅佐天骄 北国卧龙——元代名相 耶律楚材
12.帝王之师 救时宰相——明朝名相 张居正
13.文胆武略 官场楷模——清代名相 曾国藩
上述的13位都是从网站上抄录的,另外我个人认为,还有姜太公(吕尚)、周公旦、范蠡、文种、晏婴、吕不韦、曹参........

中国古代是大名相:西周的周公,春秋的管仲,西汉的萧何,三国的诸葛亮,南北朝的王猛,唐朝的房玄龄、姚崇,宋朝的范仲淹,元朝的耶律楚材,明朝的张居正

姜子牙 李斯 张良 诸葛亮 魏征 房玄玲 长孙无忌 王安石 明清两朝无丞相这个官职 不过明朝有阁老 清朝有中堂和军机大臣

魏征


中国古代四大名楼有那四个?
有一个诗碑廊,收藏着许多刻有历代著名诗人作品的石,蛇山一带的古代景点都将陆续修复。黄鹤楼将成为位于我国心脏地带的中心城市武汉的一个标志。 [编辑本段]2.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 岳阳楼岳阳楼为位于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岳阳,岳阳古称“巴陵”,位于湖南省北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与绵延万里的长江在这里交汇,名冠...

中国古代至今共有几大神系?
中国古代至今共有几大神系? 10 一些书籍,影视作品描述的神系过于混乱,如:<<秦时明月>>的九歌神系,《山海经》中的神兽,神明等远古神话传说,和如今的洪荒神话小说等。求主要神明,神位,神职... 一些书籍,影视作品描述的神系过于混乱,如:<<秦时明月>>的九歌神系,《山海经》中的神兽,神明等远古神话传说,和...

我国四大发明有那些?
10个回答 #热议# 已婚女性就应该承担家里大部分家务吗? 琵琶lxx 2014-02-10 知道答主 回答量:2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成的一种指向仪器,有多种形体。战国时期,已发现磁石吸铁的现象,并用...

中国古代有那些名人?
1.生命的大智者老子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阳,汉族,楚国苦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史。他博学多才,孔子...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有哪些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水浒传》开篇语: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绕绕乱春秋。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刹时新月下长川,江湖...

从古代到现代中国有哪十大学派?创始人分别是谁?
先秦诸子指先秦至汉初的各派学者或其著作。也可指官名。据《汉书 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2、文献记载...

说几件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大事
此战,孙刘军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果断、以少胜多的的著名战例。赤壁战后,曹操退回北方,再未有机会如此大规模南下荆州。曹操集团也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遣甘宁袭取夷陵(今湖北宜昌),曹仁率部进围甘宁,周瑜率军救援,大破曹仁军。刘备回师夏口,欲溯汉江...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分别是什么?
1、水浒传 作者是北宋的施耐庵。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方腊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势力,最终走向悲惨失败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2、三国演义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描写了从东汉末年...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为哥伦布提供保证的是
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四种发明,它的说法最早由英国汉学家艾约瑟提出。四大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尽管中华文明有很多重要的成就都以“四大”“五大”等命名...

中国古代十大杰出人物及贡献
实在令人可钦、可佩!所有这些,正如他故居厅堂悬挂的那幅亲笔所书的格言所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10、元太祖成吉思汗 他和后来的子孙开创了版图空前的草原帝国,不仅对中国历史影响巨大,而且对世界历史也影响深远,让全球版图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变革和重组,让不少...

隆昌县18913821142: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相是哪些? -
集福整肠: 李斯,统一中国后的第一个宰相.诸葛亮:中国最出名,为外国人所知的宰相.(其实应该是萧何,因为诸葛亮是现在人捧的,萧何才是古代人最认同的宰相.好多君王都说过“汝是我的酂侯”) 赵普:把文人地位推向顶峰的宰相,“半部论语治天下”骗人无数.胡惟庸: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宰相.

隆昌县18913821142: 中国古代四大名相是哪些?
集福整肠: 奇谋善变,不下三杰——汉初名相陈平. 道破天下事,一策定乾坤——初唐名相房玄龄. 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北宋抗辽名相寇准. 文胆武略,官场楷模——清代名相曾国藩.

隆昌县18913821142: 中国古代十大名相有哪些 -
集福整肠: 西周 姜子牙 春秋 管仲 秦朝 李斯 西汉 萧何 东汉 曹操 蜀汉 诸葛亮 唐代 房玄龄 宋 寇准,王安石 明 张居正

隆昌县18913821142: 古代有哪些贤相? -
集福整肠: 一、齐国名相管仲: 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

隆昌县18913821142: 中国古代十大贤相是哪几位? -
集福整肠: 诸葛亮 姜尚 周公旦 孙叔敖 管仲 狄仁杰 张居正 刘墉 百里奚 范蠡

隆昌县18913821142: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相是哪谁? -
集福整肠: 商朝丞相(上大夫)伊尹 西周丞相(上大夫)周公旦 春秋丞相管仲 蜀国丞相诸葛亮

隆昌县18913821142: 我国古代的四大名相是谁?他们的伟迹是什么? -
集福整肠: 四大名相:姜(太公)、管(仲)、晏(婴)、房(玄龄)

隆昌县18913821142: 中国古代十大贤相是谁? -
集福整肠: 商 伊尹 周 周公 汉 萧何 晋 王导 唐 房玄龄 宋景 宋 王安石 明 杨廷和等

隆昌县18913821142: 中国古代有名的权相 -
集福整肠: 时著名奸相.善音律,无才学,会机变,善钻营.出身于李唐宗室,是李渊叔伯兄弟李叔良的曾孙.时外戚和权臣.时臣 之甥,杨贵妃堂兄.本名钊,玄宗改其名为国忠.国忠少嗜赌好酒,不学无行.他善于窥测玄宗好恶,得其欢心,累迁监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