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昆曲

作者&投稿:成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昆曲本是吴方言区域里的产物,现今还有人在那里传习。苏州地方,曲社有好几个。退休的官僚,现任的善堂董事,从课业练习簿的堆里溜出来的学校教员,专等冬季里开栈收租的中年田主少年田主,还有诸如此类的一些人,都是那几个曲社里的社员。北平并不属于吴方言区域,可是听说也有曲社,又有私家聘请了教师学习的,在太太们,能唱几句昆曲算是一种时髦。除了这些“爱美的”唱曲家偶尔登台串演以外,职业的演唱家只有一个班子,这是唯一的班子了,就是上海“大千世界”的“仙霓社”。逢到星期日,没有什么事来逼迫,我也偶尔跑去看他们演唱,消磨一个下午。
  演唱昆曲是厅堂里的事。地上铺一方红地毯,就算是剧中的境界;唱的时候,笛子是主要的乐器,声音当然不会怎么响,但是在一个厅堂里,也就各处听得见了。搬上旧式的戏台去,即使在一个并不宽广的戏院子里,就不及平剧那样容易叫全体观众听清。如果搬上新式的舞台去,那简直没法听,大概坐在第五六排的人就只看见演员拂袖按鬓了。我不曾做过考据功夫,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有演唱昆曲的戏院子。从一些零星的记载看来,似乎明朗时候只有绅富家里养着私家的戏班子。《桃花里有陈定生一班文人向阮大铖借戏班子,要到鸡鸣埭上去吃酒,看他的《燕子笺》,也可以见得当时的戏不过是几十个人看看罢了。我十几岁的时候,苏州城外有演唱平剧的戏院子两三家,演唱昆曲的戏院子是不常有的,偶尔开设起来,开锣不久,往往因为生意清淡就停闭了。
  昆曲彻头彻尾是士大夫阶级的娱乐品,宴饮的当儿,叫养着的戏班子出来演几出,自然是满写意的。而那些戏本子虽然也有幽期密约,盗劫篡夺,但是总要归结到教忠教孝,劝贞劝节,神佛有灵,人力微薄,这就除了供给娱乐以外,对于士大夫阶级也尽了相当的使命。就文词而言,据内行家说,多用词藻故实是不算希奇的,要像元曲那样亦文亦话才是本色。但是,即使像了元曲,又何尝能够句句像口语一样听进耳朵就明白?再说,昆曲的调子有非常迂缓的,一个字延长到十几拍,那就无论如何讲究辨音,讲究发声跟收声,听的人总之难以听清楚那是什么字了。所以,听昆曲先得记熟曲文;自然,能够通晓曲文里的故实跟词藻那就尤其有味。这又岂是士大夫阶级以外的人所能办到的?当初编撰戏本子的人原来不曾为大众设想,他们只就自己的天地里选一些材料,编成悲欢离合的故事,藉此娱乐自己,教训同辈,或者发发牢骚。谁如果说昆曲太不顾到大众,谁就是认错了题目。
  昆曲的串演,歌舞并重。舞的部分就是身体的各种动作跟姿势,唱到哪个字,眼睛应该看哪里,手应该怎样,脚应该怎样,都由老师傅传授下来,世代遵守着。动作跟姿势大概重在对称,向左方做了这么一个舞态,接下来就向右方也做这么一个舞态,意思是使台下的看客得到同等的观赏。譬如《牡丹亭》里的《游园》一出,杜丽娘小姐跟春香丫头就是一对舞伴,从闺中晓妆起,直到游罢回家止,没有一刻不是带唱带舞的,而且没有一刻不是两人互相对称的。这一点似乎比较平剧跟汉调来得高明。前年看见过一本《国剧身段谱》,详记平剧里各种角色的各种姿势,实在繁复非凡;可是我们去看平剧,就觉得演员很少有动作,如《李陵碑》里的杨老令公,直站在台上尽唱,两手插在袍甲里,偶尔伸出来挥动一下罢了。昆曲虽然注重动作跟姿势,也要演员能够体会才好,如果不知道所以然,只是死守着祖传来表演,那就跟木偶戏差不多。
  昆曲跟平剧在本质上没有多大差别,然而后者比较适合于市民,而士大夫阶级已无法挽救他们的没落,昆曲恐将不免于淘汰。这跟麻将代替了围棋,豁拳代替了酒令,是同样的情形。虽然有曲社里的人在那里传习,然而可怜得很,有些人连曲文都解不通,字音都念不准,自以为风雅,实际上却是薛蟠那样的哼哼,活受罪,等到一个时会到来,他们再没有哼哼的余闲,昆曲岂不将就此“绝响”?这也没有什么可惜,昆曲原不过是士大夫阶级的娱乐品罢了。
  有人说,还有大学文科里的“曲学”一门在。大学文科分门这样细,有了诗,还有词,有了词,还有曲,有了曲,还有散曲跟剧曲,有了剧曲,还有元曲研究跟传奇研究,我只有钦佩赞叹,别无话说。如果真是研究,把曲这样东西看做文学史里的一宗材料,还它个本来面目,那自然是正当的事。但是人的癖性往往会因为亲近了某种东西,生出特别的爱好心情来,以为天下之道尽在于此。这样,就离开研究二字不止十里八里了。我又听说某一所大学里的“曲学”一门功课,教授先生在教室里简直就教唱昆曲,教台旁边坐着笛师,笛声嘘嘘地吹起来,教授先生跟学生就一同嗳嗳嗳……地唱起来,告诉我的那位先生说这太不成话了,言下颇有点愤慨。我说,那位教授先生大概还没有知道,“仙霓社”的台柱子,有名的巾生顾传阶,因为唱昆曲没前途,从前年起丢掉本行,进某大学当学生去了。
  这一回又是望道先生出的题目。真是漫谈,对于昆曲一点儿也没有说出中肯的话。
  刊于《太白》1卷3期(1934年10月20日),署名圣陶;1981年11月4日修改。


苏州名人
他早年习北曲,经过十年潜心研究,在原来流行吴中的南曲声腔基础上,研制成既保留南曲纡徐回环的特点,又兼收北曲雄健刚劲风格的新昆山腔,被后人誉为昆曲的“鼻祖”、“曲圣”。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别署龙子犹、顾曲散人、墨憨斋主人等,著名文学家、戏曲家。长洲县(今苏州)人。少有才气,惜怀才不遇。冯梦龙...

苏州有什么名人,要近代的。
他早年习北曲,经过十年潜心研究,在原来流行吴中的南曲声腔基础上,研制成既保留南曲纡徐回环的特点,又兼收北曲雄健刚劲风格的新昆山腔,被后人誉为昆曲的“鼻祖”、“曲圣”。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别署龙子犹、顾曲散人、墨憨斋主人等,著名文学家、戏曲家。长洲县(今苏州)人。少有才气,惜怀才不遇。冯梦龙...

叶圣陶读书的故事是怎么样的
叶圣陶小时侯的故事 叶圣陶, 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府悬桥巷的一个平民家庭,圣陶是他的字。 叶家开着一爿叫做“协记”的小布店,位于悬桥巷口。 叶圣陶的父亲叶仁伯,是“吃知数饭的”,即经管账务,平常人家称呼他“账房”或“账房先生”。他主要是替一位姓吴的地主家收租子,另...

故事叶圣陶的
叶圣陶小时侯的故事 叶圣陶, 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府悬桥巷的一个平民家庭,圣陶是他的字。 叶家开着一爿叫做“协记”的小布店,位于悬桥巷口。 叶圣陶的父亲叶仁伯,是“吃知数饭的”,即经管账务,平常人家称呼他“账房”或“账房先生”。他主要是替一位姓吴的地主家收租子,另...

双阳区19213858077: 叶圣陶有什么著名作品 -
凭牲正伤: 稻草人 潘先生在难中 生活 昆曲 三种船 记游洞庭西山 驾长 桡夫子 牛 没有秋虫的地方 藕与莼菜 客语 “良辰入奇怀” 两法师 牵牛花 看月 说书 一个少年的笔记 《苏州园林》序 倪焕之(长) “今天天气好呵!” 从焚书到读书 我们与绅士

双阳区19213858077: 叶圣陶写过哪些文章?知道的告诉我.谢谢 -
凭牲正伤: 《景泰蓝的制作》长篇小说:《复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小说集 :《火灾》、《隔膜》(制都是他自己写的.) 叶圣陶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2113或主编:《礼拜六》 《上海时事新报》 《上海民国5261日报》 《文学周报》 《公理日报》 《国文月刊》 《苏州评论》 《妇女杂志》 《小说月4102报》 《中学生》 《开明少年》 《中国作家》 《人民教育》1653 《中国语文》 《诗》 《光明》 《国文杂志》 《中学生战时半月刊》

双阳区19213858077: 《我所见的叶圣陶》读后感 -
凭牲正伤: 有些作家些名人,大都以高调歌颂其个人高贵品质,赞其辉煌的业绩,而朱自清写的这篇文章,全然摆脱那俗套,从叶圣陶老先生的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写让我们从他的生活中去认识了解叶圣陶,抓住细节,描写细腻,同时他对叶圣陶那份友谊也...

双阳区19213858077: 除了四年级课文上,叶圣陶还有哪些作品
凭牲正伤: 1、《荷花》《荷花》,著名作家叶圣陶所作的一篇散文,出自《荷花:叶圣陶专集》,收录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科书中,朗读人是卫东.本文描写了夏日公园...

双阳区19213858077: 叶圣陶写过的文章?
凭牲正伤: 《春宴琐谭》: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 《倪焕之》:长篇小说 《隔膜》:小说集 《火灾》:小说集 《苏州园林》:散文 尤其是《牛郎织女》:神话 报章杂志 叶圣陶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或主编: 《礼拜六》 、《上海时事新报》、...

双阳区19213858077: 叶圣陶还有什么文章? -
凭牲正伤: 《作文论》、《朱佩弦先生》、《小说月报》、>

双阳区19213858077: “随着”、“伴随”、“环绕”、“缭绕”、“伴着”、“随着”的近义词是什么? -
凭牲正伤: “随着”、“伴随”、“环绕”、“缭绕”、“伴着”、“随着”的近义词是分别是跟着、陪同、环抱、萦绕、同伴、跟班.1、跟着 [ gēn zhe ] 释义:跟;紧接着:听完报告~就讨论.出处:沙汀《淘金记》十五:“现在,他又跟着寡妇跑到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