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发音 朗读为什么用的是英文字母 abc...啊

作者&投稿:居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汉语拼音是英文字母?~

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真是一言难尽

总之就是中国原来没拼音,是近代从外文字母中借鉴来的,和国际化接轨为主要目的。


以前并没有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方案》已经公布45年了,在这个纪念日子里,回顾一下我国汉语拼音运动的历史,可以温故而知新,还是很有意义的。

汉语拼音的古代史

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读不出来。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反切上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周有光先生称反切是“心中切削焊接法”。这两种注音方法,用起来都不方便。

唐代守温在分析汉语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基础上,制定了描述汉字语音的三十六字母,说明当时我国的语音分析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可惜他用汉字来表示这些声母和韵母,因此,这样的字母没有进一步发展成拼音文字。

500年前我国部分穆斯林少数民族中曾经使用“小经”文字,这种文字是一种阿拉伯文字。用阿拉伯字母来拼写汉语,比唐代守温用汉字来表示声母和韵母又进了一步。共有36个字,其中4个字母是特有的,这可能是我国最早的用来拼写汉语的拼音文字,它不再带有汉字的痕迹,完全采用拼音字母。“小经“同时也为东乡、撒拉等民族使用。

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为了学习汉字,他们开始用拉丁字母来拼写汉语。1605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MatteoRicci,1552-1610)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迹》,其中有4篇汉字文章加了拉丁字母的注音。这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出版物,比“小经”用阿拉伯字母给汉字拼音稍晚,“小经”大概是最早用字母文字给汉字拼音的尝试。《西字奇迹》原书已不容易找到,据说,梵蒂冈图书馆尚有藏本。

1626年,法国耶稣会传教士金尼阁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资》,这是一本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字汇。注音所用的方案是在利玛窦方案的基础上修改的。

利玛窦和金尼阁的方案是以“官话读书音”为标准设计的,适于拼写北京语音。这种新颖的拼音方法给中国学者以很大的启迪。明末音韵学家方以智说:“字之纷也,即缘通与借耳。若事属一字,字各一义,如远西因事乃合音。因音而成字,不重不共,不尤愈乎?”清朝学者杨选杞说:“辛卯户糊口旧金吾期翁家,其犹子芸章,一日出《西儒耳目资》以示余,予阅未终卷,顿悟切字有一定之理,因可为一定之法”。但是,在两三百年间,利玛窦和金尼阁的方案只是在外国传教士中使用,没有在中国人当中广为传播。

1815年到1823年之间,在广州传教的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编了一部《中文字典》,这是最早的汉英字典,字典中用他自己设计的拼音方案来拼写汉语的广东方言,实际上是一种方言教会罗马字。接着,在其他的方言区也设计了不同方言的方言教会罗马字。其中厦门的“话音字”1850年开始传播,仅在1921年就印刷出售五万册读物,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前,大约还有十万人左右使用这样的方言教会罗马字。其他各地的方言教会罗马字,在南方的通商口岸传播,主要用来传教。

1867年,英国大使馆秘书威妥玛(ThomasF.Wade)出版了北京语音官话课本《语言自迩集》,他设计了一套拼写法,用拉丁字母来拼写中国人名、地名和事物的名称,叫做“威妥玛式”。

1931年到1932年间,有两个外国传教士提出了“辣体汉字”,这是一种根据《广韵》设计的、以音节为单位的汉语拉丁字母文字,同音字几乎都有不同的拼写法,拼写的是方言。

这些用拉丁字母拼写汉字的方案,为以后的汉语拼音运动提供了经验。

汉语拼音的近代史

中国人自己的汉语拼音运动是从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开始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挽救民族危亡和振兴中华的热情,激发着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梁启超、沈学、卢戆章、王照都一致指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

梁启超在《沈氏音书序》中指出,“国恶乎强?民智斯图强,民恶乎智?尽天下之人而读书,而识字,斯民智矣”。沈学说:“欧洲列国之强,……有罗马之切音也。人易于读书,则易于明理,理明,利弊分析,上下同心,讲求富强”。卢戆章说:“以切音以识汉文,……全国皆能读书明理,国家何致贫穷?人民何致鱼肉?”王照说:“列位啊,咱们个人都要点儿强吧,瞧瞧咱们中国都成什么样儿啦?”“中国政府非注意下层教育不可,欲去下层教育的障碍,非制一种沟通语言的文字使言文合一不可”。

卢戆章(1854-1928)是我国第一个创制拼音文字的人。1892年,他在厦门出版《一目了然初阶》,公布了他创制的“中国切音新字”,用拉丁字母及其变体来拼厦门音,声韵双拼,左右横写,声母在右,韵母在左,另加鼻音符号和声调符号,增加声母后还可兼拼泉州音和潮州音。他认为,汉字“或者是当今天下之文字之至难者”,而切音新字“字母与切法习完,凡字无师能自读”,这样一来,“省费十余载之光阴,将此光阴专攻于算学、格致、化学,以及种种之实学,何患国不富强也哉!”卢戆章并不要求废除汉字,他主张“切音字与汉字并列”。后来,他又编写了《中国字母北京切音教科书》和《中国字母北京切音合订》,用切音字来拼写官话。

继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之后,开始了延续20年的切音字运动。几乎每隔一二年就有新的切音字方案出现,如吴敬恒的《豆芽快字》,蔡锡勇的《传音快字》,沈学的《盛世元音》,王炳耀的《拼音字谱》,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的《增订合声简字》等。这些切音字方案多数是声韵双拼式的汉字笔画式字母方案的,大多数只在小范围内传习,没有广泛推行,只有王照的官话字母和劳乃宣的合声简字推行较广。

王照(1859-1933)曾参加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受日本假名的启发开始拟定汉语拼音字母,1900年秘密回国,以“芦中穷士”的笔名发表《官话合声字母》,采用汉字笔画作为字母基础,声韵双拼,并且主张以北京话为标准官话。他说:“京话推广最便,故曰官话;官者公也,公用之话,自宜择其占幅员人数多者”。他并不主张废除汉字,他说:“有力读书,有暇读书者,仍以十年读汉文为佳”,“汉文俗话并行,互相补助,为益更多”。1903年,王照在北京设立“官话字母义塾”,为了取得合法身份,他自首入狱,得到释放后全力推行他的官话字母,“十年之中,坚忍进行,传习至十三省境”,其精神令人钦佩。

劳乃宣(1842-1921)是音韵学家,他积极支持王照的方案,在官话字母的基础上补充方言字母,拟定了南京、苏州、福建、广东等访言的方案,统称“合声简字”。推广这种“合声简字”的成绩十分显著,“不识字之妇女村氓,一旦能阅读书报,能作函札,如盲者之忽而能视,其欣快几乎无可名状”。

切音字创制者的目的,虽然不想用它来代替汉字,但是他们希望切音字能够成为一种拼音文字,与汉字分工,并行使用。然而,他们的愿望没有实现。

在切音字运动中提出的拼音字母方案是多种多样、琳琅满目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三大系:

①假名系:模仿日文假名,采用汉字部首作为拼音符号。1892年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一书中提出的“中国切音新字”,1901年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等都属于假名系。

②速记系:采用速记符号作为拼音符号。1896年到1897年两年间出版的蔡锡勇的《传音快字》、沈学的《盛世元音》、王炳耀的《拼音字谱》等书中提出的方案都属于速记系。

③拉丁系: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拼音符号。1906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1908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母》和江亢虎的《通字》、1909年黄虚白的《拉丁文臆解》等书中提出的方案都属于拉丁系。

1913年2月,读音统一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审定一切字的国音发音”和“采定字母”。会议开了三个多月。在这次会议上,审定了6500个汉字的读音,用各省代表投票的方法确定了“标准国音”;拟定了一套注音字母,共39个,这套字母采用汉字笔画式,字母选自古代汉字,音节采用声母、韵母和声调的三拼制,对双拼的反切法进行了改进,其用途仅在于标注汉字读音,不作为拼音文字。这套注音字母后来减为37个(声母12个,韵母13个,介母3个,比双拼切音字的方案中的字母几乎减少了一半。

会议对于注音字母的作用和地位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决定注音字母的作用是给汉字注音,不能与汉字并行使用。黎锦熙明确指出,注音字母的职能是“伺候汉字,偎傍汉字”。

注音字母通过之后,搁置了五年,才于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公布。1920年,全国各地陆续开办“国语传习所”和“暑期国语讲习所”,推广注音字母,全国小学的文言文课一律改为白话文课,小学教科书都在汉字的生字上用注音字母注音。北京还成立了注音字母书报社,印刷注音字母的普及读物,还办了《注音字母报》。从1920年到1958年,注音字母在我国使用了近40年的时间。这对于统一汉字读音、推广国语、普及拼音知识起了很大的作用。1930年,上层官员中有人觉得“注音字母”的名称不好,改称为“注音符号”,以强调这不是一种与汉字并行的文字。

周恩来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中,高度评价了注音字母的作用。他说:“辛亥革命之后产生了注音字母,这是中国第一套由国家正式公布,并且在中小学校普遍推行过的拼音字母。注音字母对于识字教育和读音统一有过一定贡献。尽管今天看来,注音字母还有不少缺点(例如,作为各少数民族的共同基础和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工具,注音字母显然远不如拉丁字母),但是注音字母在历史上的功绩,我们应该加以肯定。对于近四十年来的拼音字母运动,注音字母也起了开创的作用”。

五四运动之后,于1918年,钱玄同在《新青年》四卷四期上发表《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的文章,提出了“废孔学”、“废汉字”的主张。他说:“欲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顽固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甚至说:“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他提出:“废汉文之后”,“当采用文法简赅,发音整齐,语根精良之人为的文字Esperanto(世界语)”。

这显然是一种非常激进的言论,而且把汉语和汉字混为一谈,分不清语言和文字的区别,在学术上是错误的,因而受到了陈独秀的批评。陈独秀指出,语言和文字“此二者关系密切,而性质不同之问题”绝不能混淆,所以,是“仅废中国文字乎?抑并废中国语言乎”还值得研究,因此他提出了“先废汉文,且存汉语而改用罗马字书之”的意见。

这个意见得到了《新青年》同人的支持。钱玄同也接受陈独秀的意见,一同倡导国语罗马字,开始了国语罗马字运动。1923年,《国语月刊》出版了《汉字改革专号》,采用罗马字的呼声达到高潮,国语罗马字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钱玄同发表《汉字革命》的论文,否定汉字,说“处处都足以证明这为老寿星的不合时宜,过不惯二十世纪科学昌明时代的新生活”,“所以汉字革命,改用拼音是绝对可能的事”,“惟有响响亮亮的说汉字应该革命!如此,则汉字改革的事业才有成功的希望”。他不满足于注音字母,认为“汉字根本改革之根本改革”应该采用罗马字母。

黎锦熙发表《汉字革命军前进的一条大路》,提出“词儿连书”的问题,对于这个重要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赵元任发表《国语罗马字的研究》,提出了“国语罗马字的草稿”,使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用字母表示音节的声调,不造新字母,不加新符号,并提出了系统的词儿连写规则。

1923年8月,教育部召开国语统一筹备会,决议组织“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

1925年9月在北京的部分委员和一些语言学者自动组织“数人会”,提出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

1928年9月,大学院院长蔡元培正式公布《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作为“国音字母第二式”,用于给汉字注音和统一国语,“与注音字母两相对照,以为国音推行之助”。在国语罗马字运动中,出版了一些读物,如《国语留声片读本》等。

1932年教育部公布的《国音常用字汇》,用注音字母和国语罗马字两式对照。但是,国语罗马字始终没有走出知识阶层的圈子,没有在社会上普遍推行,它的影响远不如注音字母。

国语罗马字一直在台湾使用,1984年台湾发表国语罗马字修订草案,征求意见之后,于

1986年1月28日正式公布,名称为《国语注音符号第二式》,改用于《汉语拼音方案》相同的符号标调法来表示声调。

新文化运动中的汉语拼音发展

在国语罗马字运动稍后,我国还开展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中国的拉丁化新文字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苏联创制的,其目的是在苏联远东的10万华工中扫除文盲,今后在条件成熟时,用拉丁化新文字代替汉字,以解决中国大多数人的识字问题。当时的苏联政府把在苏联远东地区的华工中扫除文盲也列为苏联本国的工作任务,于是,在苏联的中国共产党员瞿秋白、吴玉章、林伯渠、萧三等人与苏联汉学家龙果夫、郭质生合作,研究并创制拉丁化新文字。瞿秋白写成《中国拉丁式字母草案》,于1929年由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出版社出版,1930年,瞿秋白又出版了《中国拉丁化字母》一书,引起很大反响。1931年5月,苏联各民族新文字中央委员会科学会议主席团对中国拉丁化字母的方案进行了审定,并批准了这个方案。

1931年9月26日在苏联海参威召开的中国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又通过了书面方案《中国汉字拉丁化的原则和规则》。其主要内容是:1.中国拉丁化新文字的原则(13条);2.中国拉丁化新文字的规则(包括:①字母,②拼写规则,③写法规则)。拉丁化新文字是在国语罗马字的基础上制定的,在标调方式上与国语罗马字不同,国语罗马字对于所有的音节都要标声调,而拉丁化新文字规定:原则上不标声调,只是在极有必要或极易混同的情况下才标声调。例如,“买”和“卖”容易混同,“买”写为maai,“卖”写为mai。于是,拉丁化新文字运动正式开始,这个运动推动了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拉丁化新文字的创制者和国语罗马字的创制者之间曾经进行过激烈的论战,前者叫做“北拉派”,后者叫做“国罗派”。后来他们都发现,两派在一些根本问题的认识上是一致的,只是在个别枝节问题上有分歧。周恩来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中说:“拉丁化新文字和国语罗马字是中国人自己创制的拉丁字母式的汉语拼音方案中比较完善的两个方案。在谈到现在的拼音方案的时候,不能不承认他们的功劳”。

拉丁化新文字方案通过后,首先在华工中推行,出版书籍47种,刊印10多万册,许多华工学会了新文字,可以用新文字读书写信。

1933年,拉丁化新文字介绍到国内。1934年8月,上海成立了“中文拉丁化研究会”,出版介绍拉丁化新文字的书籍。接着,在北方和南方的一些大城市都先后成立了拉丁化新文字团体,甚至在海外华人中也成立了这样的拉丁化新文字团体,据统计,从1934年到1955年二十一年中,拉丁化新文字团体总共有300多个。

拉丁化新文字的传播还得到了文化教育界人士的热情赞助。1935年12月,蔡元培、鲁迅、郭沫若、茅盾、陈望道、陶行知等688位知名人士,共同发表文章《我们对于推行新文字的意见》,其中说:“我们觉得这种新文字值得向全国介绍。我们深望大家一齐来研究它,推行它,使它成为推进大众文化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工具”。这是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的一份革命宣言。

1936年9月22日,毛泽东看了这篇文章之后,亲自写信给蔡元培说:“读《新文字意见书》,赫然列名于首位者,先生也。20年忽见我敬爱之孑民先生,发表了崭然不同于一般新旧顽固党之簇新议论,先生当知见之而欢跃者绝不止我一人,绝不止共产党,必为无数量人也!”毛泽东对于当时新文字运动给以极大的赞赏。毛泽东对于新文字运动是积极支持的。他在1940年1月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文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言语必须接近民众”。1941年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新文字工作委员会”,正式宣布新文字与汉字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同年,在延安出版的《SinWenziBao》(《新文字报》)第一期上,发表了毛泽东的题字:“切实推行,愈广愈好”;朱德也题了字:“大家把实用的新文字推行到全国去”。

在抗日战争的最紧急年代里,拉丁化新文字的传播形成一个与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的前所未有的群众性文化革命运动。这场运动不但没有被战争的炮火摧毁,反而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在全国各地到处开花结果。新文字在陕甘宁边区推行,效果很好。据吴玉章说,“延安县市冬学中,不到三个月,就扫除了1500余文盲,他们学会新文字,能写信、读书、看报,收到了很大的成绩”。

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一直延续到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时为止,历时近30年。它对中国的文字改革事业,对制定和推广《汉语拼音方案》,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现代汉语拼音方案》的出笼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马上着手研制拼音方案。1949年10月成立了民间团体“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协会设立“拼音方案研究委员会”,讨论拼音方案采用什么字母的问题。

在1951年,毛泽东就指出:“文字必须改革,必须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但是,究竟采用什么形式的拼音方案,他本人也是经过了反复斟酌的。毛泽东到苏联访问时,他曾经问斯大林,中国的文字改革应当怎么办;斯大林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可以有自己的字母。毛泽东回到北京之后,指示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制订民族形式的拼音方案。同时,上海的新文字研究会停止推广北方拉丁化新文字,等待新方案的产生。

1955年10月15日,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在北京举行。叶籁士在发言中说:“从1952年到1954年这个期间,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主要进行汉字笔画式拼音方案的研究工作,经过了三年的摸索,曾经拟定几种草案,都放在《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初稿》(汉字笔画式)里头”。这次会议上印发给代表们六种拼音方案的草案,有四种是汉字笔画式的,一种是拉丁字母式的,一种是斯拉夫字母式的。会议之后,当时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向毛泽东报告,他说,民族形式方案搞了三年,难以得到大家都满意的设计,不如采用拉丁字母。毛泽东同意采用拉丁字母,并在中央开会通过。

在中国制定拼音方案的时候,苏联已经不再搞拉丁化,改为搞斯拉夫化,把所有的拉丁化民族文字一律改成了斯拉夫字母。蒙古人民共和国也把蒙古字母改成了斯拉夫字母。50年代,中国向苏联一边倒,有人主张采用斯拉夫字母,跟苏联在文字上结盟。苏联派到中国的语言学家谢尔久琴柯也提出使用斯拉夫字母的建议。据说,苏联的一位副总理来中国访问时,曾经向陈毅副总理说,希望中苏两国都采用相同的字母。陈毅副总理回答说,中国文化必须跟东亚和东南亚联系,东亚和东南亚都习惯用拉丁字母。这样,中国才没有采用斯拉夫字母。如果我国当时采用了斯拉夫字母,我们今天使用计算机将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中国政府当时在字母选择上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

1956年1月20日,毛泽东在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发表了赞成拉丁字母的讲话。他说,“吴玉章同志的发言讲的很好。关于文字改革的意见,我很赞成。在将来采用拉丁字母,你们赞成不赞成呀?我看,在广大群众里头,问题不大;在知识分子里头,有些问题。中国怎么能用外国字母呢?但是,看起来还是采用这种外国字母比较好。吴玉章同志在这方面说得很有理由。因为这种字母很少,只有二十几个,向一面写,简单明了。我们汉字在这方面实在比不上。比不上就比不上,不要以为汉字那么好。有几位教授跟我说,汉字是‘世界万国’最好的一种文字,改革不得。假使拉丁字母是中国人发明的,大概就没有问题了。问题就出在外国人发明,中国人学习。但是,外国人发明中国人学习的事情是早已有之的。例如阿拉伯数字,我们不是久已通用了吗?拉丁字母出在罗马那个地方,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采用。我们用一下,是否就大有卖国的嫌疑呢?我看不见得。凡是外国好的东西,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我们就是要学,就是要统统拿过来,并且加以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我们中国历史上,汉朝就是这么做的,唐朝也是这么做的。汉朝和唐朝,都是我国历史上很有名很强盛的朝代。他们不怕吸收外国的东西,有好的东西就欢迎。只要态度和方法正确,学习外国的好东西,对自己是大有好处的。”(转引自郑林曦《论语说文》)。

此期间,群众中也创制了不少的文字方案,寄到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根据统计资料,从1950年到1955年8月31日全国文字改革工作会议为止,寄来的方案有655个,从1955年8月31日到1958年2月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为止,寄来的方案有1000多个,从1958年2月到1980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为止,寄来的方案有1667个。群众设计的各种各样的文字方案总共有3300多个。这种创制造文字方案的积极性,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上是空前的。这充分说明了语言规划的社会性。

1955年2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设立了“拼音方案委员会”,开始设计汉语拼音方案,提出了《汉语拼音方案(草案)》。1956年2月12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表《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这个草案共有31个字母,其中有5个新字母(无点的i;长脚的n;带尾的z,c,s),以便实现“一字一音”,不用变读和双字母。草案发表后在全国范围内引起热烈的讨论,甚至海外华侨和留学生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1955年10月,国务院成立“汉语拼音方案审定委员会”,经过一年的工作,于1957年10月提出《修正草案》,11月1日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60次会议作为新的《汉语拼音方案(草案)》通过,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秋季开始,《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必修的课程进入全国小学的课堂。《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规范化普通话的一套拼音字母和拼写方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这个方案吸取了以往各种拉丁字母式拼音方案,特别是国语罗马字和拉丁化新文字拼音方案的优点,它是我国三百多年拼音字母运动的结晶,是六十年来中国人民创造拼音方案经验的总结,比任何历史上一个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方案都更加完善和成熟。

《汉语拼音方案》有如下特点:

①只用国际通用的26个字母,不增加新字母;

②尽量不用附加符号(只用了两个附加符号);

③尽量不用变读;

④采用y,w和隔音符号“”来隔音;

⑤采用四个双字母zh, ch, sh, ng;

⑥采用四个声调符号来表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

⑦采用拉丁字母通用的字母表顺序,并确定了汉语拼音字母的名称。

周恩来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中说:“现在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是在过去的直音、反切以及各种拼音方案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从采用拉丁字母来说,它的历史渊源远则可以一直追溯到350多年以前,近则可以说是总结了60年来我国人民创制汉语拼音方案的经验。这个方案,比起历史上存在过的以及目前还在沿用的各种拉丁字母的拼音方案来,确实更加完善。”

《汉语拼音方案》自制订以来,得到迅速的推广和应用。主要有如下方面。

①用于给汉字注音:从1958年秋季开始,全国小学的语文课本采用汉语拼音给汉字注音,接着,中学教科书、字典、词典以及通俗读物、扫盲课本也采用汉语拼音注音。《人民日报》等用汉语拼音字母给难字注音。1958年10月,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种商标图样和商品包装上加注汉语拼音字母。邮电局名、铁路站名、气象站名、城市街道名也都使用汉语拼音标注。1982年6月19日国家标准局发布了国家标准《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写法》,规定国内出版的中文书刊在封面、或首页、或封底、或版权页上加注汉语拼音书名、刊名。

②用于教学普通话:《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后,陆续出版了利用汉语拼音编写的普通话教材、读物、字表、字典、词典,促进了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拼音方案》已经成为外国人学习汉语进行全面训练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③用于字典、词典的注音、排序,书刊的索引。75卷的《中国大百科全书》采用汉语拼音排序,正文的每一个条目都注上了汉语拼音。

④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我国已经有壮族、苗族、侗族、哈尼族、僳僳族、佤族、黎族、纳西族、土族等少数民族采用汉语拼音字母相一致的字母形式。

⑤用于不便使用或不能使用汉字的领域:《汉语拼音方案》为盲文的点字和聋哑人的手语的制定提供了依据。汉语拼音还可用于手旗通讯、灯光通信中,用同汉语拼音字母对应的手旗讯号或灯光符号来传递信息。在电子计算机输入汉字方面,拼音输入法是一种最为普及的输入方法。

1977年,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决定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中国地名的国际标准。1978年9月,国务院转发了《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我国人名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的报告》。

aoe是韵母表
abc是字母表
还有个bpm是声母表
汉语拼音在古代就有了,顺序也差不多
中国政府在1958年将其改为拉丁字母,这就好比中国产品加上外国包装
而abc那种是英国式拉丁字母的表,可以参见英文字母表
还有什么问题加我hi

这就是汉语拼音,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撰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颁布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

扩展资料:

主要应用:

1、用于给汉字注音:从1958年秋季开始,全国小学的语文课本采用汉语拼音给汉字注音,接着,中学教科书、字典、词典以及通俗读物、扫盲课本也采用汉语拼音注音。《人民日报》等用汉语拼音字母给难字注音。

2、用于教学普通话:《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后,陆续出版了利用汉语拼音编写的普通话教材、读物、字表、字典、词典,促进了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拼音方案》已经成为外国人学习汉语进行全面训练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3、用于字典、词典的注音、排序,书刊的索引。75卷的《中国大百科全书》采用汉语拼音排序,正文的每一个条目都注上了汉语拼音。

4、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我国已经有壮族、苗族、侗族、哈尼族、傈僳族、佤族、黎族、纳西族、土族等少数民族采用汉语拼音字母相一致的字母形式。

5、用于不便使用或不能使用汉字的领域:《汉语拼音方案》为盲文的点字和聋哑人的手语的制定提供了依据。汉语拼音还可用于手旗通讯、灯光通信中,用同汉语拼音字母对应的手旗讯号或灯光符号来传递信息。在电子计算机输入汉字方面,拼音输入法是一种最为普及的输入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语拼音



  汉字异拼表及若干有关问题

  一. 汉字对汉语的影响

  对于使用拼音文字的必要性, 国内外的语言学家和汉学家已
  有很多论述. 我想再作两点探讨, 进而讨论一些与拼音文字有关的问题,
  并提出一个汉字异拼方案.

  第一点是汉字实际上已无法表示潜音节. 所谓潜音节,
  就是在某一语言中可以发生但尚未得到使用的音节. 如在普通话中, 我们可以发tei',
  tei", teiˇ, tei^这四个音*, 但它们至今尚未派上用场, 也无汉字可以表示这些音, 因
  此称为潜音节. 而已经得到使用的音节, 如an'(安), wang"(王)等, 称为实音节.
  这里有必要引进另一相关的概念, 即理论音节. 它是指某一语言(方言)中可能发生的
  所有音节. 这三个概念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理论音节 = 实音节 + 潜音节

  拼音文字很容易表示潜音节, 而汉字则实际上已不可能, 过一会儿我会谈到
  这点. 那么, 人们在讲话中是否就不用潜音节了呢? 不是. 任何语言都具有创造性,
  即人们可以在语音语法所允许的范筹内创造新的词汇和句子, 包括用潜音节构成词
  汇表示事物的名称, 行为, 特征等, 在使用中得到某一群体的认可, 该潜音节也就变
  为实音节. 问题的关键是, 任何潜音节都必须有相对明确的书写形式, 才能在群体中
  传播, 交流. 下面我举例说明. 近年来大陆及海外华人中有一种说法:

  "我被老板fai^了", "老板把他fai^了". (注: fai^为第四声)

  这里的fai^是从英语的fire一词来的, 中国人根据汉语的语音特点,
  将其变为fai^, 是解雇的意思. 但人们可能用fai^, 因为这个发音是汉语语音系统的
  一分子. 这就是语言的创造性. 但现存的汉字中没有表示fai^的这个字.
  汉字的造字法可概括为六书字法. 任何掌握几千汉字人, 都应该能够
  基于发音fai^及"解雇"这两条信息创造出一个新汉字来, 无论根据'六
  书字法'中的哪一法, 而其他具有同样知识基础的人也应能够读其音, 会
  其意.

  在六书字法中, 转注和假借不产生新字, 而形声又只产生同音字, 这三种
  方法在此都无能为力. 历史证明, 象形, 指事, 会意三种造字方法的潜力已用尽.
  应该说, 要造fai^这样一个新字是无从下手的. 即使有人造出来, 其他人也读不出,
  看不懂. 出于各种原因(如引进外来语, 及从方言吸收新的表达方法), 讲汉语的人
  还会不断地使用潜音节, 但造新汉字去表现这些音节的可能性却十分微小.
  而且, 现存的汉字不能表示潜音节, 使用汉字的人也意识不到这些音节的存在.
  从这个角度讲, 汉字既不能表现汉语言的自然发展, 也不能完全地表现汉语的语
  音结构.

  第二点, 汉语的理论音结节, 实音节和潜音节不是固定不变的. 例如,
  唐朝的标准语言中有三千多个实音节, 三十六个始声母(Initial Consonant), 六个尾声母
  (Ending Consonant), 即: k, t, p, m, n, ng, 韵母系统也非常复杂. 而现代普通话只
  有一千三百个音节左右, 二十四个始声母, 两个尾声母 (n, ng), 韵母也简单得多, 因此,
  同音字越来越多.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 一个重要, 可以说是根本的原因,
  就是使用汉字. 下面我论证这点.

  首先, 设 A 为任意汉字, 则 A 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 A 可以发任何音;

  二. 但在某一时期, 在某特定方言中(普通话也算一种方言), 对于某个具体意义,
  A 却只能有一个发音.

  汉语言, 即很多汉字的发音, 在过去一, 两千年里发生了重大变化,
  但汉字字形没有改变. 横面上, 汉语的各主要方言互不相通, 每个汉字的
  发音也不同, 却都能使用汉字, 这就是汉字的第一个特点.而由于第二个特点,
  每当汉语音发生变化时, 某一汉字就被赋与了一个新的发音, 取代了原有发音,
  即: 旧音失掉了文字形式, 经过若干年代就从语言中消失了.汉语的许多音素
  (phoneme)和音节(syllable)就是这样丢的.

  从理论上讲, 只要使用汉字, 以上两个特点就依然存在,
  汉语丧失音素音节的过程就会继续. 台湾的国语从定义上相当于大陆的普通话,
  但目前国语中又丧失了三个声母 zh, ch, sh, 或至少说丧失的可能性很大, 分别并
  入z, c, s, 因此那里的语言存在着更严重的同音现象.类似事件在中国语言
  史上曾发生过多次. 每次政治中心的迁移, 都伴随着该地语言影响标准语言的情形,
  这种影响又最终以改变汉字标准发音的形式固定下来. 而如果该地语言中某个音素
  不存在, 这个音素就会从标准语言中消失.

  在拼音文字中, 这种丧失语音的现象是不存在的,
  因为当人们赋与某一概念以新的发音时, 就必须创造一个新的拼法, 而旧的拼法,
  即旧音的书面形式, 仍被保留该语言的词汇中. 因此, 从语音角度讲,
  汉字承载中国文化的理论是值得商榷的.

  有一种说法是汉字可以表现同音字. 但从以上分析看,
  汉语的同音现象实际上是汉字造成的. 由于音素的丧失, 汉语也变得越来越贫乏.
  而要扭转这一趋势, 即: 保存实音节; 赋与潜音节以书面形式,以保证其一旦进入
  人们的语言就可成为实音节; 而且, 恢复并发展汉语的语音体系,都须要我们用一种
  拼音文字表现汉语.

  二. 潜音节变为实音节

  第一节中提到拼音文字可以表现潜音节, 并举了fai^的例子.
  本节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 在汉语中, 潜音节又可分为两类: 异音潜音节和异调潜
  音节. 普通话分为四个声调. 如果某个音节的四声全部是潜音节, 则该音节为异音
  潜音节. 除第一节所讨论的 tei, fai外, 还有fao, nou, sei, ten, 等音节, 都属于这一类.
  但如某音节的四声中至少有一个为实音节, 则该音节中的潜音节称为异调潜音节.
  如在an', an", anˇ, an^中有三个实音节, 只有发第二声的an"在普通话中没有派用场,
  则该音节为异调潜音节. 第一节中fai^的例子涉及到从异音潜音节变为实音节的例子.
  以下是一个使异调潜音节变为实音节的设想.

  引进化学元素周期表是近期中文一次集中造字活动.它的特点是选音的自由度
  很大, 因此元素的命名完全可以利用潜音节, 尤其是异调潜音节. 可事实是所有元素名
  的发音都是实音节, 即都是现有汉字的同音字.这说明造新汉字表现异音潜音节基本
  不具可行性, 而且由于汉字无法表示音调, 用异调潜音节容易产生混乱, 因此造同
  音字最保险.

  表一中列出了周期表中所有可利用异调潜音节的元素名称. 如果汉语使用某种拼音文字,
  可同时改变这些元素汉译的发音, 如表一第三列所示. 化学元素的汉译音, 尤其是调,
  本来就是人为规定的, 应该可以改变. 这些字除铁, 铜等已进入其他领域(铜墙铁壁,
  钢筋铁骨)外, 其余都是仅在科学上使用的稀用字, 改变其音调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没有影
  响. 每一个字变调后都没有同音字, 利于口头交流. 而且增加了实音节, 减轻了同音现象.
  从表一中英文和拼音的对比可看出译音的随意性, 改变音调不增加这种随意性.

  三. 理论音节的增加

  现代汉语中仅有两个尾声母, n 和 ng. n 还是始声母, 而ng 则不是.
  '不是'并不表明'不可以'. ng在古代普通话中可作始声母. 现代语中,
  河北地区的民谣中也有'天上一群鹅(nge), 地上一群鹅(nge)'的说法,
  说明ng仍可在普通话系统中作始声母, 只是这种功能已在对汉字不断'正音'中被'正'掉了.

  在台湾国语中, 始声母 r 的发音被改变了, 成为dz. 普通话中的'日子'/ri^zi°/,
  在国语中成为/dzi^zi°/, 与四川方言中这两个字的发音一样, 只是用了普通话的调.
  这一现象表明z和dz可同时在普通话(国语)中存在. 如果ng和dz能成为声母,
  它们与各韵母相拼就可产生新音节, 汉语的理论音节也可随之增加. 而且,
  通过与方言的相互作融合, 汉语标准语言继续增加音素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但要表现增加的音素和音节, 必需有一个前题, 这就是使用拼音文字.

  四. 汉字字形的表意功能

  有一种理论是汉字的字形, 如某些部首, 具有表义功能, 可以区别同音字,
  而拼音文字则作不到这点. 有些拼音文字的设计者也主张用意符区别同音字.
  而本设计完全靠异拼, 不用意符(见表四).

  下面我论证这种设计的可行性.

  首先, 我们必须把对汉字字形的分析区别为'静态'和'动态'两种.
  静态就是孤立地分析某一汉字, 而动态是在阅读句子时理解该字的意思.
  例如'张'这个字是由'弓'和'长'两部分构成. 把弓拉长不是就'张'了吗?
  这是静态分析. 由此推之,'张'可以表示, 而且只能表示'张开'及与之相关的意思,
  不能表示任何与之无关的意思. 那么, 在'一张纸'中的'张'是个量词, 完全没有张
  开的意思, 岂不是会给理解造成混乱吗? 因此, 在阅读中, 即动态情况下,人们实际
  上是把'张'作为整体, 与其它字, 包括同音字, 如'章', '彰'等, 在字形的区别中去理解
  字意的. 否则, 汉字中的'假借字'这个类别根本不应该存在, 因为一个汉字只能表示
  其来自静态分析的那个意思.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 如'闻'字. 静态上, 它应只能表示听觉.
  但它实际上既表示听觉"新闻, 闻所未闻", 又表示嗅觉, "闻味道".
  '味'字的静态表示的感觉应在口腔里, 但实际上它还可用于鼻腔里的感觉.
  这些例子说明人们在阅读时对汉字的处理(动态)区别于静态.

  静态的汉字只是一个画面. 在动态(即阅读)中,只要我们用异拼区分同音字

  (在本设计中是用zhang', zhong', zjang'等分别表示张,章,彰), 就可以起到区分同音现象
  的效果, 不必用意符. 也就是说, 作为语言的书面表现形式,异拼文字与汉字
  的效果是一样的.

  五. 现代汉语仍是单音节

  一些拼音学者认为古汉语是单音节词为主, 而现代汉语则是双音节词为主,
  但词在这里的定义很不严谨. 例如, '黑板'(blackboard)在字典上被列为词, 那为什么'白板',
  '红板', '绿板','蓝板'就不列为词呢? 因此, 在这个问题上不应该使用'词'(word),
  而是用'意素'(morpheme)这一概念, 其定义是'语言中有意义的最小单位'.
  因此黑板是由'黑'和'板'两个意素构成的. 当然词的概念有其实用意义,
  如编字典等, 应该保留. 在印欧文字中, 句子中两个间隔(space)之间就是一个词,
  没有这个概念就很不方便.

  绝大多数汉语的意素都是单音节, 印欧各语言的意素则可以是单音节, 双音节,
  或多音节.如英语的"China"是一个双音节的意素,而汉语的'中国'却是由'中'和'国'两个
  单音节意素构成, 尽管可以把'China'和'中国'都看作一个词. 汉语的这种特点对
  其语法句法都有影响. '中国'有意义, '国中'也有意义, 在台湾是国立中学的简称,
  而把'China'变为'nachi'就没有意义. 在汉语中回答'什么黑?'这个问题时
  可以说'板黑', 而在英语中回答同样的问题: What is black?, 就不能说'board black'.
  在汉语中, '龙飞凤舞'可以说成'凤舞龙飞', "飞龙舞凤', '舞凤飞龙', '龙凤飞舞'等,
  其原因就是'龙', '飞', '凤', '舞'是四个单音节意素.

  汉语意素单音节的性质还改造了外来语词汇. '干部'来自日语,
  在日语中是不能分开的. 中国有些地方的老百姓在讽刺某些无能的干部时说:
  '他只会干萝卜(谐'部'音).' 英语humor是个双音节意素, 汉语译为'幽默', 并发展出
  '幽他一默'的说法, 将其变为具有动宾关系的两个单音节意素. 这实际上是汉语意素
  单音节的特点在起作用, 这两个例子都是讲汉语的人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这一特点,
  使语言更具有表现力.

  汉语的意素为什么是单音节呢? 因为汉语是音调语言 (Tone Language),
  普通话有四声. 在音调语言中, 每个音节都有一个固定的调, 代表着一定的意思,
  改变了调就改变了意思. 句子中各音节在语音上的独立性决定了其在语意上的独立性.
  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其他音调语言, 如藏语,泰语, 越语等, 都是单音节意素为主的语言.
  因此, 只要汉语仍是音调语言, 它就必然是单音节语言.

  那么, 这些音调语言的文字有没有共同特点呢? 有的,这就是在它们
  的句字中音节等间隔. 中文用的是方块字, 字(音节)间的距离自然相等;
  藏文是句中各音节用点隔开; 越文是音节之间隔一个字母的距离; 泰文是写
  成一串, 没有间隔. 总之, 都是等间隔. 显然, 在音调语言的句子中,
  各音节在语音上的关系相对平等, 而书面形式的音节等间隔正是这种关系的体现.

  因此, 本设计将拼音调号移到音节的右上方(左上方也可, 但要一致). 写句子时,
  写完一音节的调号就接着写下一个音节, 这样既标明了调号, 又等距而鲜明地分隔了音节.
  表四中的异拼汉字用下列符号表示调号:

  ' = 一声, "=二声, ˇ= 三声, ^= 四声, °=轻声.

  这些符号在本设计中仅表明位置, 并不一定是具体写法, 其中 '和 "已另有用场.
  调号具体写法可另行设计, 但应以简明为宜. 与现行拼音标调法相比,
  这种标调法还利于打字, 因为打字机和电脑键盘上不用设倒键或'死键',
  打字方向是一直向前的.

  六. 区分同音字

  中文同音字的实质是一个发音表示许多不同的意思.
  有人主张拼音文字不必区别同音现象, 因为人们在听别人讲话时, 只听到音, 看不到字,
  也能准确无误地理解意思. 须指出, 听和读不是完全相同的过程. 人在讲话时,
  无论说得怎样快, 都必须一个音一个音地说, 声音是线性的(linearity), 而且是单向的.
  因此听者接受的声音也是线性单向的, 各音节的连贯性强,利于人脑把句子作
  为整体单位理解.

  而阅读时, 人是在'看'声音, 声音的效果减弱了, 而且目光涉及的是一个面,
  已不是在读一个个的音, 而是在某种程度上从字形直接辩意. 这样, 如果某一书写形式
  代表的意思太多, 就不利于辩意. 汉语非同音字在变为同音字时消失的仅仅是语音,
  书面区别却保留下来. 这说明汉语的同音现象有在书面形式上区别开的必要.

  中国人使用拼音文字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是三十年代的拉丁化新文字.
  这种文字恰恰就用了异拼. 但由于异拼太简单,因此未能与以汉字为基础
  的中国文化接壤, 加上其它方面的缺陷, 如不标调, 在语音上不以国语
  为标准(即未反映汉字的标准发音), 主张各种方言都有自己的拼音文字等,
  使这个运动最终失败. 但它却给了我们很重要的启示.

  目前最大的汉语字典已收入八万多字,
  并且都分布在现代汉语中的一千二百多个音节上, 同音现象之严重可想而知.
  用二十几个拉丁字母区分这么多同音字, 既使可能也是极不自然的. 而且,
  绝大多数字在现代汉语中是根本不用的, 因此完全可以, 而且应该假定
  它们在现代汉语中无音. 我们可先把常用的五, 六千字用异拼加区别开,
  并逐步找回其余汉字的丢失的古音, 进而将这些音溶入现代汉语的语音体系,
  或在未来的语音系统中赋与它们以新的发音, 古代汉语中的精华是不会丧失的.
  在这之前, 如果有必要用某些稀用字, 可直接用汉字. 如本文第一, 二,
  三节所论, 汉语丧失音素的原因是使用汉字. 在使用拼音文字后, 音素将不再继续
  丧失, 潜音节可变为实音节, 理论音节的数量可以增加. 换言之,
  汉语语音和文字将变得丰富, 不自然的同音现象可得到缓解.

  七. 汉字异拼表

  从第一, 六节可以看出, 汉语同音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使用汉字,
  而拼音文字又必须区分同音字. 这可能吗? 从理论上讲, 即使所有汉
  字都是同音字也能区分, 只要无限度地扩大字母表就行了. 几千个汉字
  都是同音字吗? 那我的字母表中就有几千个字母都发同一个音.
  但现实是汉语的同音现象虽然严重, 却并不需要那么大的字母表,
  而且使用拉丁字母的汉语拼音在中国已颁布四十年, 我们应尽可能以此为
  基础发展拼音文字, 而不是另外设计字母表, 因为任何字母表都是表现'bpmf'这些音素,
  与使用拉丁字母表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首先, 本设计增加了三个单韵母, 即: v, w, y, 其发音规则如下:
  v =u (音迂); w = u; y = i.
  汉语拼音中没有用到v, 因此如不扩大字母表, 以v代u(迂)是可行的.
  和y在拼写之首时仍从拼音, 如在ye, wei中. 但单独及作韵母使用
  时则分别发u和i的音, 如: y'(依), w"(芜), 等.

  至此, 本设计中就有了八个单韵母(见表二).
  它们两两结合就构成六十四对不同的组合.
  汉语拼音只利用了其中的十八对, 即表中带重点线的那些.
  其余组合可用作标准韵母(组合)的异拼(见表三).
  可见, 单韵母多组合就多, 方便区分同音字. 下面我补充解释表三:

  1. o和uo在汉语拼音中的发音实际上相同, 因此一律用uo. 而o则发a的音, 即: o=a.

  2. 所有的单字符声母双写后还读原来的音, 如 bb=b; 双字符声母则将第二个字母
  双写, 如: shh = sh.

  3. g 从拼音, 但如其后跟的字母(组合)的发音为i, 则发 j.

  4. 尾声母ng在汉语中用得很多, 因此设gn为其异拼, 即: gn=ng.

  5. 如韵母的标准拼写(也可称第一拼写, 下同)由一个或两个字母组成, 在其异拼由三个字母组成时,
  则该组合发音由前两个字母的发音所定, 第三个字母不发音. 如: iie的发音为i, 这是由于ii发i,
  后置e则不发音. 同理, ann'仍发an', 后置n不发音. 但有两个例外:一: 双写韵母另有发音的情况除外, 如 een 读
  in, 不读 ee, 因为这里 ee 发 i, 不是发 e; 二: n音作尾音的情况, 包括ahn=an, ehn=en, 等.

  6. 韵母的标准拼写由三或四个字母组成时, 如其异拼由四或五个字母组成,
  则第最后一个字母不发音, 只读由前三或四个字母组成所发的音. 如: ange"仍发/ang"/,
  ernge仍发erng, 后置e均不发音. 例外情况同3.

  7. e 从汉语拼音, 但其异拼为ar, er, ir, or等, 规则是: 元音 + r = e.

  8. 拼音er的拼写改为el, 异拼为al, il, ol, ul等, 规则是: 元音 + l = el.
  9. v在单独使用, 音节开头, 及i, y, j, q, x, l, n等后发v(迂). 在其他情况下均读u(乌).
  10. u, w的发音为u(乌), 但在j, q, x, y之后读v(迂).

  11. 为拼出更多的字, 也为讨论方便, 表三中列出的异符多于表四中所用上的.

  根据表三及以上原则, 表四给每个常用字都设置了单一的拼写形式. 请注意,
  某些字有两个或更多的读音, 如'一'字可发yi', yi", yi^; '乐'字可发le^和yue^, 等.
  本设计以新华字典为准, 即: '一'有三种拼法, '乐'有两种拼法, 等.

  八. 拼写的内一性和外一性

  本设计把在很多语言中用作辅音的字母v, w, y用作元音, 使元音字母增加到8个,
  还设计了很多特殊的组合, 如cj, gn, yn等, 用以区别同音字. 那么,
  中国人在使用这种拼音文字时会不会感到别扭呢? 实践证明是不会的.
  且不说使用拉丁字母的各种文字都有各自特殊的拼法, 母语者不觉得别扭,
  说拼音中的J, Q, X的读法就与众不同(其实 X 在越南文中的读音与拼音一样),
  中国人也不觉得别扭. 其原因涉及到文字内函一致性(内一性)和外延一致性(外一性).
  下面我举例说明这两个特性.

  字母b在拼音中的任何场合发音均为/b/, 这就使b具有了完全的内一性.
  根据这一定义, 汉语拼音其它字母(组合)也具有完全的内一性. 如果b在另一语文,
  如英语, 中的发音恰好也为/b/, 这就使b在这两种语文中具有了完全的外一性. 由此可见,
  内一性是指某一字母(或组合)在一种语言中的发音.而外一性则用于检验某字母(组合)在两
  种语言中的发音是否一致.

  任何文字都首先顾及内一性. 而且, 只要顾及了内一性, 人们就不会感到别扭,
  无论其是否具有外一性. 当然, 没有必要故意破坏外一性,
  如没有必要在拼音中硬把b发成/k/, /m/, 或/n/. 本设计充分照顾到了内一性,
  拼写十分规律, 同时也尽可能不违背与英文的外一性.某些字母(组合)与英语
  的发音的确不同, 但不会妨碍讲汉语的人阅读, 因为异拼文字不是英文, 而是中文.
  它使用拉丁字母是出于偶然的原因. 它完全可以使用其他字母, 如俄文, 日文, 希腊文,
  注音符号, 或发明一种新的字母表, 但都须表示汉语的特点, 即都是中文.

  国语罗马字用字母标调, 与英文缺乏外一性, 但美国学生用起来并不感到别扭,
  就是由于其拼写有规律, 具有内一性. 这也证明内一性重要于外一性.

  九. 异拼文字的难度

  大陆儿童进小学后头两, 三个星期学拼音, 然后再学汉字.
  本设计表四中每一个音节第一拼写(黑体)也相当于拼音, 只是为了异拼方便有所修改.
  这个拼写既为这一发音的各异拼注音(这时它与异拼的关系类似于英语的国际音标与字母
  拼写之间的关系), 同时又代表最常用的那个汉字(详见表四). 小学生入学后先学第一拼写,
  学会了就等于学会了一千三百个'字'. 如果他们在此基础上再学一个每一发音的异拼,
  应该不会比第一次困难. 这时他们就学会了两千五, 六百字.

  接下去他们可以学三千以内的常用字. 悲观一点估计, 经过四, 五个月的学习,
  他们可以读出这三千个拼写. 下面我举例把这个过程讲得再详细点.

  根据表四, 标准拼音ai的异拼为 oi, oy等. 用ai与各声母相拼可得:
  ai(零声母), bai, cai, dai, hai, kai, lai, mai, nai, pai, 等, 用它们取代最常用字.
  这个发音的第二拼写(取代第二常用字)则为i, boi, coi, doi, hoi, koi, loi,
  moi, noi, poi, 等.

  第三拼写(取代第三常用字)为:

  oy, boy, coy, doy, hoy, koy, loy, moy, noy, poy, 等.

  可见, 在学会了第一拼写后, 只要学会了oi, oy, 就学会了所有的第二, 三拼写.
  成年人学习的过程基本也是这样.

  报刊图书也可照此办理. 第一步先用第一拼写代替各同音字中的最常用字,
  他仍用汉字; 过一段时间人们习惯后, 再用第二拼写代替第二常用字.
  这样用不了几个循环, 五,六千常用汉字就都被代替了.这是一个逐步推广任何
  异拼文字的方法. 但我们应有思想准备, 人们对任何方案在一开始都会不习惯,
  但这并不一定意谓着该方案不好.汉语拼音方案在刚公布时也有一些人以各种
  理由表示反对, 但事实证明拼音是诸方案中最好的.如果不是中国政府
  始终如一地坚持推行, 拼音不可能在今天成为联合国及美国各大报刊拼写
  汉语人名地名的标准.

  在写方面的训练应充分运用标准拼音为异拼注音这一概念.
  儿童学会标准拼音后就可先写起来, 所有的同音字都可用标准拼音.
  在学异拼的同时及以后, 有不会的拼写仍可用标准拼音. 这当然是非正式的,
  任何文字都须有严格的标准. 但这种方法可促进儿童用拼音文字写作.
  从此还可看出汉字拼音对汉语拼音的继承关系. 前者是后者的扩大, 后者是前者的核心.

  成年人除用上述方法外, 还可用标准拼音与汉字夹写的方法,
  并逐步增加异拼的使用. 人们用文字表达思想与作其他事一样: 从简单到复杂.
  写得复杂了就会觉得标准拼音不够用, 就会产生使用异拼的要求.

  十. 异拼汉字应用举例

  以下例子中的汉字异拼均来自表四. 请注意, 由于键盘及软件的原因,
  在这些例子中调号的位置标得并不准确. 调号应紧跟在拼音的后面,
  而是不处于是间隔(space)的中部. 有性趣的读者可用笔在纸上写一下.
  您会发现调号紧跟在拼音之后, 目视效果会好得多.

  唐诗: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Cjw"harr"ri^dang'euˇ, hon^dii'harr"xa^tuˇ,
  Shei"zj'pan"zhung'con', lly^lly^jye'xinn'kuˇ.

  白话文:
  一九七二年,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 并与周恩来签署上海公报, 打开了中美交流的大门.

  I'jeoˇq'al^nian", mayˇguo"zungˇtungˇNi"Ke^Sung'fangˇwen^zhung'guo",
  bing^vˇZhou'En'Lai"qon'sjeuˇshang^haiˇgwng'bao^,
  daˇkai'le°zhung'mayˇjao'liw"d°da^mern".

  孔子生于公元前五五一年, 卒于公元前四七九年.

  KungˇZ^sheng'v"gwng'von"qan"uˇuˇi'nian",
  zeu"v"gwng'von"qan"s^qae'jeoˇnian".

  十一. 结诉语

  人类在没有文字时的语言, 至少从词汇角度讲, 应是相对简单,
  因为这时没有工具帮助记录. 文字始创时, 也不是马上就能记录语言的全部. 而且,
  除记录语言之外, 文字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语言. 汉字记录语言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语言和文字已有相互依赖的关系. 汉语已不是简单的, 而是相当发达的语言.
  一种有效的拼音文字必须表现全部汉语(普通话, 国语), 而且要表现得与汉字同样有效.
  因此, 本文只能是提供一种设想, 主张一个尝试, 其最终方案应是所有
  志于此的人们集体工作的结果.

  其它方面的考虑如: 声母异符双写欠美观, 但这样作较利于字典索引等排列;
  以v代u(音迂)是否合适**; 如何处理句中音节变调(Tone Sandhi); 有些音节的同音字太多,
  是否有必要扩大字母表; 是否有必要区分所有的同音字; 大小写字母的应用; 等.
  这些问题都需详尽讨论.

  *标调法详见第七节及表四.

  **严格地说, 声母v(大致相当于英语very的v)在普通话中仍然存在, 但由于文字的原故,
  一般人无法察觉. 研究表明, 有些人把'新闻'(xin'wen"说成 xin'ven",'娃娃'(wa"wa°)说
  成va"va°, 等. 本文在此提出这个问

不是啊,只是有几个相同的,例如a
b、c就不一样啊

26个英文字母语音朗读,汉字。


海淀区18033311491: 汉字的发音 朗读为什么用的是英文字母 abc...a o e i u ... -
隗解尤尼:[答案] 汉字异拼表及若干有关问题一. 汉字对汉语的影响对于使用拼音文字的必要性, 国内外的语言学家和汉学家已有很多论述. 我想再作两点探讨, 进而讨论一些与拼音文字有关的问题,并提出一个汉字异拼方...

海淀区18033311491: 为什么英文26个字母可以表示汉字的读音? -
隗解尤尼:[答案] 英文字母本身并不能表示汉语读音.现行的拼音系统只是借用了26个字母的造型.这种跨文字的借用经常出现.例如日语,韩语,西夏文都不同程度地借用了汉语的文字造型.英文字母源自拉丁字母,可以上溯至原始迦南字母.后者借用古埃及圣书体.

海淀区18033311491: 中文为什么能用26个英文字母完美的解释?我们中文是我们自己创造的语言.为什么用英文就可以把每一个汉字的发音全部解释出来.莫非英文是根据我们汉语... -
隗解尤尼:[答案] 你说的是拉丁字母. 由于形体简单清楚,便于认读书写,流传很广,成为世界最通行的字母.西方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使用拉丁字母.中国汉语拼音方案也已采用拉丁字母.

海淀区18033311491: 拼音字母 - 我国的汉语拼音为什么和英文字母一样?先有哪个?什么时候发明的?
隗解尤尼: 我国的汉语拼音为什么和英文字母一样? 因为汉语拼音和英文字母都起源于拉丁字母. 英文字母渊源于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渊源于希腊字母,而希腊字母则是由腓尼基字...

海淀区18033311491: 中国的拼音为什么会和美国的英语字母如此的雷同 -
隗解尤尼: 是谁发明了汉语拼音呢?说来有趣,为一个外国人.我国古代汉字读音大多采用“两字相切”的读音方法,如“东”(都笼切).这个方法显然太繁琐,不易读准.公元1610年,法国有个传教士叫金尼格来到了中国,他是个中国通.他在1626年写了一本《西中儒耳目资》的书中,首次准确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记录了汉字的读音.他在中国期间结识了韩云、王徵等人,并在他们的帮助下,在利玛窦等传教士汉语注音的西书《西字奇迹》基础上,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拉丁化拼音字字汇.

海淀区18033311491: 为什么汉语拼音字幕跟英文字母一样多
隗解尤尼: 这个嘛 很简单了 古代中国的文字 是没有标点符号的 也没有什么拼音 所以 不同的地方 有不同的读音 到了近代 觉得这个太不方便了 就根据 英语字母 再根据汉字的大多数一致的发音 把汉字 注音 所以当然和英语字母一样多 不过 也有很多地方不样 比如 汉字中 没有 V

海淀区18033311491: 为何汉语拼音字母与英文字母是一样的?
隗解尤尼: 汉语拼音是根据拉丁字母编成的,而英语属拉丁语系,所以一样.

海淀区18033311491: 为什么汉语上的拼音和英文的音标发音有的类似? -
隗解尤尼: 汉语拼音本来是没有的,是建国以后为了便于推广而设计出来的,当然在编写的时候就是参考了英语的字母和发音的.在现代汉语语法上也有类似的特点.

海淀区18033311491: 为什么很多国家的文字拼音都是罗马文组成也就是拉丁文. 是不是拉丁文可以拼读出大部分的发音? -
隗解尤尼: 汉语拼音(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s,Chinese Pinyi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至于日语就不清楚了.毕竟现在是欧美主导世界的时代,便于国人和世界的互动交流.拉丁文是可以读出大部分发音的.

海淀区18033311491: 为什么汉字拼音字母和英文的26个小写字母一模一样? -
隗解尤尼:[答案] 这不是偶然!肯定是先有英语拉丁字母的,我国只是假借拉丁字母来根据我国汉字的基本发音而改变拉丁字母的读音来作为汉字标志的音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