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作者&投稿:盛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个有才华的人来一趟人世,他看见世间明朗,历经浮生万千,会留下许多璀璨光辉的痕迹。

而这些有才华的人相遇相识相交,就是心与心的交汇,是思想的碰撞与融合。他们一起饮酒作诗,策马江湖,文风相互影响,名声互相成就,或是在时空上交错,天涯比邻,情投意合,虽殊途而同归,就形成了文人团体,其中知名的便成了历史长河中拥有超高人气的偶像组合。

那几粒星子坠入深海,随之跃出一轮骄阳,使得整个时代熠熠生辉。

东汉时期的三曹,建安七子,魏晋的竹林七贤,初唐四杰,明代的三袁等。而其中最为我们所熟知,也是贯穿我们学习生涯始终的便是唐宋八大家了。

据学者康震统计,在我们从小到大所使用的诸多语文教材中,唐宋八大家的著作占据了所有文言文的四分之一,所有古诗的百分之五。每学四篇古文,就有碰到唐宋八大家的其中之一,其概率不得不说高。

然而,总有那么个特殊的存在,明明在如此频繁出现的团体中,却一直保持着神秘感。

他叫曾巩,是常年落选语文教材的那个好像不起眼的角色。

韩柳自不必说,都是造句行文的高手,昌黎先生有成语制造者的美称,业精于勤,蚍蜉撼树等三百个成语,鞭辟入里,入木三分,河东先生则是总到哪儿写到哪儿,《永州八记》信手拈来,《三戒》虽幽默而深刻。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让人耳目一新,我总能忆起那个“颓然就醉”“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的六一居士。这个可爱豁达的老先生也提拔赏识了北宋一大批优秀的士子。其中就包括日后的一对政敌,“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的王安石与父子才华横溢,明显于世的三苏之一,风流千古的苏东坡。

思来想去,余下的那位好像真的在我们印象中没有轶事奇闻,名篇佳句,甚至只言片语也无。至少那个时候,语文成绩姣好的我,被老师抽起来回答唐宋八大家分别都是谁,有什么文学成就时候的我就是这么想的。

也不能全赖我,在那个以背诗词佳句为主要作文素材的中学时代,古文便显得拗口与难记了许多,课外的我便少有触及。

而写出“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才华出众,引得多少少男少女喜爱的浪漫词人秦观是这样评价他的恩师的:

“人才各有分限,杜子美诗冠古今,而无韵者殆不可读,曾子固以文名天下,而有韵者辄不工,此未易以理推之也。”陈师道也说“子固短为韵语。”

更绝的是北宋文人彭渊材这样写道“一恨鲥鱼多骨,二恨金橘太酸,三恨莼菜性冷,四恨海棠无香,五恨曾子固不能诗。”将曾巩不能作诗列入“五恨”为世人所知,其遗憾程度,可见一斑。

曾子固的诗真的那么不堪吗,实则不然。在《西楼》一诗中,曾巩写道: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开篇以云浪起势又暗藏风雷,这种暴风雨的壮丽感一下子扑面而来。而随后在阁楼上从容地卧看这漫天云雨,豪情满溢,这种状态,动静结合,倒是妙极了。

自然地,钱钟书先生称曾巩的绝句“有王安石的风致”从这也可以看出了。

但到底就诗词而言,曾子固的诗作有承接韩愈的“气势雄伟,新奇独特”,但并未有其神韵,光芒比之前朝的同时代的苏轼黄庭坚更要暗淡不少。更重要的是,曾巩的书文可比诗作要来得名气大太多了。

在那个文以载道,儒家思想为尊的时代,曾巩的文章纯儒而明道,其说理论之透彻,明世事之深刻堪称宋文之最。这样的文章成就,和知世之深,大抵是离不开曾巩的人生经历的。

少时聪慧的曾巩在十二岁时便能写出有气魄文辞的《六论》(宋时科举试题,即相当于六年级参与了高考)。

十八岁时,随父亲入了京城,碰见了两个对他一生影响至深的人——赏识他的老师,欧阳修;挚友,王安石。二十岁时便才名动四方,入了太学。

门生故吏满天下,作为文坛领袖的欧阳修在若干年后,面对三苏,王安石,包拯等诸多闪耀明星,是这样说的:

“吾奇曾生者,始得之太学。初谓独轩然,百鸟而一鹗。”轩然,器宇轩昂的样子;鹗自大鸟而鸷者耳,非雕也,用以比喻出类拔萃的鲠直之臣。

这样来看,曾巩在欧阳修的眼里,倒真是一颗夜空中最闪亮的星了。

擅长时事评论,策论申论的曾巩在太学的那段日子里,便与当时的大家范仲淹、杜衍多有书信来往,他们评论时政,探讨人生与大势。有赏识自己的前辈和老师,曾巩照理应该当平步青云,早早为社稷做贡献了。

可惜的是,看轻应试文章的他屡试不第,加之后来为父亲守丧,从入京到中第,曾巩花了二十年。巧合的是,和他同期中第的还有苏轼,那一年,他恰巧二十岁。

经过多年沉淀,回到乡里的曾子固不仅兄友弟恭,孝顺母亲,负责拉扯大了曾家的十几个弟妹,也俨然成了教育大家。那一年,曾家的四个后辈同期成了京城里的进士,一时风光无二。

而成了进士后,曾巩更是被欧阳修推荐成为馆阁校勘、集贤校理,负责待在集贤殿里校对整理古籍。而这一待,就是十年。

在那十年里,曾子固遍览群书,校对典籍,他负责过的有《战国策》《说苑》《新序》《梁书》《陈书》《唐令》……历朝历代的文集都整理了个遍,并为其一一作序。

除却长时间的书文作序,曾巩在外放做地方官时同样是发光发热,他关注民生,打击豪强,整顿官风,同样也不失为一个好的父母官。

在八大家里,我们可以看到曾巩有着绝对深厚的文学底蕴和极其纯粹的儒家立场。于是他的文章,同他的为人一般,古朴典雅而又端正明朗,正如同古时的儒家君子,文质彬彬,收放有度。

大儒朱熹是这样说的:“予读曾氏书,未尝不掩卷废书而叹,何世之知公浅也”。

读曾子固的文章就好像一个谦谦君子面对着我们侃侃而谈,叙事娓娓道来,说理明晰透彻,寓意深刻。用他自己话说,便是“学似海收天下水,性如桂耐月中寒。”如此中正平和的性子,即使在八大家里也无出其右者。

曾巩的文风是直白通透的,《拟岘台记》中他写道,“抚非通道,故贵人富贾之游不至。多良田,故水旱螟腾之灾少”;政治抱负和理想是丰满的,他渴望“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的未来。

初识曾巩时,我想如果有机会,如此大才会不会在千年后看到自己明明列于“唐宋八大家”,明明同时代的三苏,王安石都让人耳熟能详,他却不被人所熟知而愤愤不平。

后来读了很多曾巩的文,细细品味过很多之后,我想曾子固的态度大抵与魏晋时的殷浩一般,看到这个问题也会朝天地掷地有声的说出那句:

“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毕竟他也这么写过:

“得其时则行,守深山长谷而不出者,非也。不得其时则止,仆仆然求行其道者,亦非也。吾之不足于义,或爱而誉之者,过也。吾之足于义,或恶而毁之者,亦过也。彼何与于我哉?此吾之所任乎天与人者。然则吾之所学者虽博,而所守者可谓简;所言虽近而易知,而所任者可谓重也。”

所经世事虽浮生万千,学到的知识广博而庞杂,但坚守的东西却简单纯净,想要讲述的道理虽然看起来简单易懂,却意义重大。

无他,就像历代文人评价他的一个“正”字。是我们都知道,却也很难持守一种人生信条。

杨绛先生在百岁感言时感慨道:“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如果说杨绛先生是在渐渐成熟,眼见了世事变迁,品悟了人世间的冷暖后才慢慢明晰这样的人生观的,那么纯儒守正的曾子固却一直是这样的人生态度。

不论是为人处世,还是行文作诗,曾巩都始终如一,所以他没有那么多可以谈论的奇闻轶事,没有波浪壮阔的人生起伏,没有奇绝壮丽的文风。只此一生,唯守正而已。规规矩矩地在体制内,本分地做好分内事,直言劝诫也好,寄情山水也罢,都不温不火,没有对物质世界过分地追求,有的只是对精神世界的修养,还有隐隐透出的旷达释然。

所以曾巩好似没有那么“讨喜”,他成不了中小学必读课文,成不了指天说地的男人们的酒后谈资,成不了小清新文艺青年的手边读物。

他不像八大家之外的任何一位,特立独行的行走在天地间,或文起八大之衰,或为万世文宗,或时时有后人念叨着他的姓名,在作文里频频出现。

曾巩就是曾巩,他那样谦和守正的灵魂,在历史长河中自顾自地涤荡着,翻动着不大的水花,却足以澄净一个又一个迷茫或青雉的灵魂,足以给予守正,默默在各个地方发光发热的人们力量。

便以林语堂先生的话作结吧:费尽心思讨好世界,剥离自我,周旋、缠斗、博弈亦已久矣,末了,终将明白倒还不如仿效庄周――相忘于江湖,而后作我。

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

很高兴与你相遇,更多精彩好文欢迎关注自媒体: 无物永驻 ,多平台同名。


适合美女发朋友圈的元气满满可爱文案 【收藏】
5.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6.磨练,使人难以忍受,使人步履维艰,但它能使强者站得更挺,走得更稳,产生更强的斗志。 7.男人再牛逼,出门在外,帽子的颜色还是由女人决定。 8.想给你脖子种满草莓,向全世界宣称你是我的。 9.真羡慕你们列表还有人,我列表为啥只有猪。 10.没有必要花费时间生气,毕竟我很忙,...

你是如何评价你自己的?
总而言之,我在评价自己的时候,还是会保持一种比较公平公正的态度吧。我是一个比较善良和爱心的人,也是一个比较勤奋努力的人,当然了,我也是一个比较胆小懦弱的人,这一点也是我能够去承认的。

如何理解《世说新语》所表达的文化价值
殷浩答桓温:“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便是此意。所以《世说新语》所记人物言行,每有标奇立异、惊世骇俗之事,而同于流俗,便恐为人所讥;就是像士大夫的手持粉帛,行步顾影,在后世以为荒唐可笑,在当时却也是一种上流社会自我标榜的风尚。中外一些研究者还把魏晋时代的思想文化与欧洲历史上的文艺复兴相比较,这里...

有红颜二字的古诗
吴伟业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怒为红颜。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夭亡自荒宴。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前身合是采莲...

与“江山虽道阻,意合不为殊”寓意相近的诗句有哪些?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金缕曲》顾贞观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座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

关于柴扉和雪的诗句
韩愈 10.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金缕曲》清. 顾贞观。 4.有关风和雪的诗句 关于雪的诗句: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飞坠。”李白《清平乐》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 “妆点万家清景,普绽琼花鲜丽” “暮雪助消峭,玉尘散林塘” “才喜门堆巷...

中原突围的具体过程
强渡丹江绕道西进的右路部队,在鲍峪岭、玉皇山粉碎五十三师、第一师的层层阻击,经过两天一夜恶战,打垮敌军两个师的夹击,在竹林关、狗头坪等地与比我多数倍的敌军周旋后,又在长沟口连战三昼夜,二十五日冲破山阳、漫川关之间的封锁线,进入镇安、柞水地区。狗头坪战斗中,我七一九团颜龙斌副团长身负重伤,无药医治,...

懂我者,谓我心忧,不懂我者,谓我何所求!这句话的解释是什么
这句诗出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在《王风》集中,题为《黍离》。原意为:了解我心情的人,认为我心中惆怅;不了解我心情的,还以为我呆在这儿有什么要求呢!

如何理解世说新语所表达的文化价值
殷浩答桓温:“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便是此意。所以《世说新语》所记人物言行,每有标奇立异、惊世骇俗之事,而同于流俗,便恐为人所讥;就是像士大夫的手持粉帛,行步顾影,在后世以为荒唐可笑,在当时却也是一种上流社会自我标榜的风尚。中外一些研究者还把魏晋时代的思想文化与欧洲历史上的文艺复兴相比较,这里...

道里区13236132642: 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出自哪里 -
孔静小儿: “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此语出自《世说新语·品鉴》. 原文:“桓公少与殷侯齐名,常有竞心.桓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翻译: 桓温年轻时和殷浩同样有名望,所以常常有竞争之心.桓温问殷浩:“你和我相比,谁强些?”殷浩回答说:“我和自己打交道已经很久了,宁愿作我!”

道里区13236132642: 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孔静小儿: 三岔路口的时候我也有思想斗争,思绪了很久,但最后还是相信自己的选择

道里区13236132642: 关于殷浩“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
孔静小儿: 魏晋. 1.【殷浩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28594.htm 2.【典故出处】《世说新语》曰,东晋名士殷浩与桓温齐名,桓温常有竞心,每每要与殷浩比较高下,殷浩曰:“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道里区13236132642: 宋史 曾巩传翻译 -
孔静小儿: 《曾巩传》及其翻译如下: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

道里区13236132642: 需要3首曾巩的著名诗词. -
孔静小儿: 1、咏柳 宋代: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译文: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便飞快的变绿了.只懂得用它的飞絮蒙住日月,却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2、城南 宋代:曾巩 雨...

道里区13236132642: 《读贾谊传》 译文 曾巩 -
孔静小儿: 我读三代两汉的书,书中的奇妙言辞,玄奥意旨,照耀清澄的深渊,洞彻我的心扉,就好像登临高山来望长江的流水,而忽然惊骇于它气势的壮美.所以诡谲的言辞引诱它但不能使它动摇,恫吓的言辞威胁它但不能使它害怕,辨别是非就好像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