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一州、一郡、一县中有哪些官职、顺序大小?

作者&投稿:侯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时期一个郡太守下面设置有哪些官职和官位?~

地方(兼幕府)官职:
刺史: 汉朝因秦制,为“郡县制度”,并无州这一级行政级别。汉武帝时才开始设“刺史”一职,考量一州官员情况,但并非是该州的最高行政官员(秩六百石,仅仅是低级官员。当时县令的俸禄是千石)。原为丞相史,驾车巡查全州,以六条察问郡县,考量各地官员业绩,年终回京师上报,朝廷以此作为各地方官员升贬的依据,故全称为“刺某州史”。后来刺史的官职渐大,在各州也设“刺史治”作为办公地(相当于省会),而不需要四处走动了,但与各太守之间,仍然没有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
州牧: 东汉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汉天子听从刘焉建议,改刺史为州牧,真正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成为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州也因此真正成为了郡之上一级的行政单位。三国时,不再有州牧之职,而常以都督兼任刺史之职,并加将军之号,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权力极大。
司隶校尉: 掌纠察京师百官及其京畿各郡,相当于州刺史。三国时,司隶校尉所辖区域(相当于直辖市)改称为司州。
太守: 郡级最高长官,亦称郡守。
国相: 侯国是和郡平级的地方行政级别,国相位同太守。比如曹操曾任济南相,鲍信曾任济北相。
都尉(郡尉): 属国是和郡平级的地方行政级别,位于边境。都尉的职权略同于太守,由于位于边境,故往往由武官担任,品秩略低于太守。
京兆尹: 主京都(相当于首都市长)。
令: 万户以上的大县长官,比如曹操曾任顿丘令。
长: 中小县的长官,如徐盛曾任柴桑长。
长史: 在地方上位同郡丞,在幕府中为公府最高佐官。
留府长史:丞相府中长史有两个,征战时一个随军出征,一个留在府中处理日常政务。留在府中的称为留府长史,权力极大。曹操征孙权时,徐弈任曹操的留府长史;诸葛亮屯汉中时,以杨仪随军,而以张裔留守丞相府。
东曹: 丞相幕府官员,主“二千石长吏迁除及军吏”(《后汉书》),权力极大。曹操任丞相时,就以崔琰、毛介为东曹,并典选举。诸葛亮任丞相时,以蒋琬为东曹。
西曹: 丞相幕府官员,主“府吏署用”。由于职能与东曹相近(当时东汉官员都出于相府),故曹操省西曹而保留东曹。
别驾从事(别驾):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刺史巡查一州,别乘传车从行,故名别驾。汉魏时,总理一州政务,权力极重,当时论者称其“居刺史之半”。
都官从事: 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察举百官犯法者。
功曹从事: 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人事选拔考核。
簿曹从事: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钱粮簿书。
兵曹从事: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兵事。
治中从事: 刺史的高级佐官之一,主众曹文书,居中治事,故名治中。
典学从事:蜀在益州设典学从事,总领一州之学政。
劝学从事: 蜀在益州设劝学从事,为州之学官,地位略次于典学从事。
郡丞: 太守助手。
主簿: 在地方上是太守助手,以典领文书,办理事务。在幕府中是重要幕僚,参与机要,总理府事。
主记: 太守属官。
记室: 幕府、太守属官。
参军: 蒋琬曾任诸葛亮参军。
从事祭酒:三国蜀置,为州牧的属官。从事之长,称为祭酒。
军祭酒: 即军师祭酒(避司马师讳),郭嘉曾任此职。
师友祭酒: 汉制,郡守延揽郡内人材,养于府中,专事谋议,称为散吏,其地位或相当于掾、史,地位最高者尊称为祭酒。
椽: 州郡及幕府的高级属官,各曹的负责人。
从事: 州郡属官及幕府官员的称谓。
书佐: 从事助手。
从事中郎: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位在长史、司马下。

郡丞,都尉,主簿,仓曹什么的,各种从事,其实是没有限制的,将军可以没有官职的,都尉还就是军事主官了。

 汉的行政区分为郡(国)、省二级。郡之上还有监察区性质的州。

  州的长官为刺史(中平五年改称州牧;京畿地区的司隶部长官特称校尉),其主要职责是巡察下属郡国政务,年终遣吏到京城向司徒府汇报(上计),劾奏不称职的郡国长官。属官有从事(亦称掾史)、假佐。从事有治中从事、别驾从事、簿曹从事、兵曹从事、部郡国从事等,均由州长官自行聘用。治中别驾是州长官的主要助手,在从事中地位最高;簿曹掌文书;兵曹掌军事,仅在有军务时设;部郡国从事,每郡国一人,负责纠劾郡国长官、按治郡僚属,其地位仅次于治中、别驾。假佐是州长官的低级属官,主管文书,其中的典郡书佐分管州所属郡国的有关文书,每郡一人,由郡史轮流充当。

  郡的长官称太守(因太守兼领武事,故别称郡将;州治所在郡的长官称尹),根据郡的大小、没恶,太守的级别有中二千石至八百石六级。郡内原设有专掌军事的都尉,在建武六年之后,边郡常设,内地大多不设。每郡的都尉,为一至五千人不等。都尉在一人以上时,在郡之下分设都尉辖区。有时,在不足设郡的地方,亦设置过渡性的都尉区(属国都尉)进行管理,其性质相当小郡。郡太守助手为郡丞(边郡为长史),由中央任命。此外,郡府的僚属有:功曹,掌管郡内一切人事;主簿,掌管文书;督邮,主管纠察属县、监管本郡官民;掾、史‘,分曹办理郡政,掾为正职,史为副职,每曹有办理文书的书佐。又设三老,帮助推行政施和教化。郡府僚属由郡太守自行聘用,其的位以功曹最高,依次为主簿、督邮等。郡都尉的僚属与太守类似,亦由郡都尉自行聘用。

  分封给诸侯王的郡称国,其行政级别与郡相等。王国的官属分两个系统,一是类似于郡官的民政系统,有相(相当太守)、长史(相当都尉),其属官亦与郡大体相同;一个是管理诸侯王生活、禁卫的官属,如郎中令(相当光禄勋)、仆(相当太仆)、治书(相当尚书)等。此外,王国还设有类似于太傅的傅,负责辅导诸侯王,级别等同于王冠相。

  分管少数民族的使匈奴中郎将、护乌桓校尉、护羌校尉,级别与郡太守相当,其属官有从事、掾,无定员,根据事务多少而设。

  县的长官为县令或县长,级别从千石至三百石不等。下设属官有;丞一人,管理文书、仓狱;县尉一至二人,管理治安;主簿、功曹、掾、史,均与官类似;三老,掌教化。县的长官由朝廷任命,但州郡也可以过问县的人事,县长官或丞、尉出缺又无合适人选的,上级机关可派出属官或另行任命他人代理。县长官的行政事务,受郡府的监督,每年年终要向郡长官汇报功作(上计),听侯考核。

  分封给列侯的县称侯国,其行政级别与县相等。侯国的官属也像王国一样分两个系统:主管民政的是国相,相当于县令或县长,仅负责向列侯交纳租,行政上则听命于郡;列侯的家臣有家丞、庶子各一人(不满千户的侯国不置家丞)。

  此外,与县的级别相当的地方行政单位还有道(境内有少数民族的县)、邑(封赐给公主的县)及郡所设的盐官、铁官、工官、都水官。道、邑的官属与县、侯国差不多,郡在县境所设盐铁工官等,由县暑调拨属官理事,不另外设置官属。

  县以下的行政单为有乡、亭、里,大体是百户为一里,十里为一停,十亭为一乡。乡的长官为秩、啬夫,令有游徼掌治安、乡佐收税、三老掌教化;亭设亭长主管治安,令有亭侯、亭卒;里的长官为里魁。乡、亭、里的官员一般由郡、县等上级机关任免。

  地方(兼幕府)官职:

  刺史:

  汉朝因秦制,为“郡县制度”,并无州这一级行政级别。汉武帝时才开始设“刺史”一职,考量一州官员情况,但并非是该州的最高行政官员(秩六百石,仅仅是低级官员。当时县令的俸禄是千石)。原为丞相史,驾 车巡查全州,以六条察问郡县,考量各地官员业绩,年终回京师上报,朝廷以此作为各地方官员升贬的依据,故全称为“刺某州史”。后来刺史的官职渐大,在各州也设“刺史治”作为办公地(相当于省会),而不需要四处走动了,但与各太守之间,仍然没有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

  州牧:

  东汉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汉天子听从刘焉建议,改刺史为州牧,真正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成为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州也因此真正成为了郡之上一级的行政单位。三国时,不再有州牧之职,而常以都督兼任刺史之职,并加将军之号,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权力极大。

  司隶校尉:

  掌纠察京师百官及其京畿各郡,相当于州刺史。三国时,司隶校尉所辖区域(相当于直辖市)改称为司州。

  太守:

  郡级最高长官,亦称郡守。

  国相:

  侯国是和郡平级的地方行政级别,国相位同太守。比如曹操曾任济南相,鲍信曾任济北相。

  都尉(郡尉):

  属国是和郡平级的地方行政级别,位于边境。都尉的职权略同于太守,由于位于边境,故往往由武官担任,品秩略低于太守。

  京兆尹:

  主京都(相当于首都市长)。

  令:

  万户以上的大县长官,比如曹操曾任顿丘令。

  长:

  中小县的长官,如徐盛曾任柴桑长。

  长史:

  在地方上位同郡丞,在幕府中为公府最高佐官。

  留府长史:

  丞相府中长史有两个,征战时一个随军出征,一个留在府中处理日常政务。留在府中的称为留府长史,权力极大。曹操征孙权时,徐弈任曹操的留府长史;诸葛亮屯汉中时,以杨仪随军,而以张裔留守丞相府。

  东曹:

  丞相幕府官员,主“二千石长吏迁除及军吏”(《后汉书》),权力极大。曹操任丞相时,就以崔琰、毛介为东曹,并典选举。诸葛亮任丞相时,以蒋琬为东曹。

  西曹:

  丞相幕府官员,主“府吏署用”。由于职能与东曹相近(当时东汉官员都出于相府),故曹操省西曹而保留东曹。

  别驾从事(别驾):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刺史巡查一州,别乘传车从行,故名别驾。汉魏时,总理一州政务,权力极重,当时论者称其“居刺史之半”。

  都官从事:

  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察举百官犯法者。

  功曹从事:

  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人事选拔考核。

  簿曹从事: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钱粮簿书。

  兵曹从事: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兵事。

  治中从事:

  刺史的高级佐官之一,主众曹文书,居中治事,故名治中。

  典学从事:

  蜀在益州设典学从事,总领一州之学政。

  劝学从事:

  蜀在益州设劝学从事,为州之学官,地位略次于典学从事。

  郡丞:

  太守助手。

  主簿:

  在地方上是太守助手,以典领文书,办理事务。在幕府中是重要幕僚,参与机要,总理府事。

  主记:

  太守属官。

  记室:

  幕府、太守属官。

  参军:

  蒋琬曾任诸葛亮参军。

  从事祭酒:

  三国蜀置,为州牧的属官。从事之长,称为祭酒。

  军祭酒:

  即军师祭酒(避司马师讳),郭嘉曾任此职。

  师友祭酒:

  汉制,郡守延揽郡内人材,养于府中,专事谋议,称为散吏,其地位或相当于掾、史,地位最高者尊称为祭酒。

  椽:

  州郡及幕府的高级属官,各曹的负责人。

  从事:

  州郡属官及幕府官员的称谓。

  书佐:

  从事助手。

  从事中郎:

  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位在长史、司马下。

  爵位:

  列侯:

  原秦国军功爵的最高一级,原名“彻侯”,后避汉武帝刘彻讳,改为列侯,又叫“通侯”。列侯有食邑(即封地),根据食邑大小,列侯又分为县侯、乡侯、亭侯。

  县侯:

  最高级别的侯爵,如袁绍被封为邺侯。食邑过万户者又俗称万户侯。

  乡侯:

  乡是县下一级的行政单位,如张飞被封为西乡侯。

  亭侯:

  亭是乡下一级的行政单位,刘邦就曾任过亭长。亭侯是以一亭或数亭为食邑,如关羽为汉寿亭侯(汉寿为亭名)。

  都乡侯:

  位于列侯倒数第二级,都亭侯之上,有封地、食户三百。

  都亭侯:

  位在都乡侯之下,有封地、食户二百。

  关内侯:

  原秦国军功爵的第十九爵,位在列侯之下,邑百户。

  名号侯:

  意为只有名号而没有封邑。汉末曹操始置,以赏军功。位在关内侯之下。比如李通曾被封为建功侯。

  关中侯:

  汉末曹操始置,以赏军功,无封邑,为虚封。位在名号侯之下。

  慢慢看吧!

  汉的行政区分为郡(国)、省二级。郡之上还有监察区性质的州。

  州的长官为刺史(中平五年改称州牧;京畿地区的司隶部长官特称校尉),其主要职责是巡察下属郡国政务,年终遣吏到京城向司徒府汇报(上计),劾奏不称职的郡国长官。属官有从事(亦称掾史)、假佐。从事有治中从事、别驾从事、簿曹从事、兵曹从事、部郡国从事等,均由州长官自行聘用。治中别驾是州长官的主要助手,在从事中地位最高;簿曹掌文书;兵曹掌军事,仅在有军务时设;部郡国从事,每郡国一人,负责纠劾郡国长官、按治郡僚属,其地位仅次于治中、别驾。假佐是州长官的低级属官,主管文书,其中的典郡书佐分管州所属郡国的有关文书,每郡一人,由郡史轮流充当。

  郡的长官称太守(因太守兼领武事,故别称郡将;州治所在郡的长官称尹),根据郡的大小、没恶,太守的级别有中二千石至八百石六级。郡内原设有专掌军事的都尉,在建武六年之后,边郡常设,内地大多不设。每郡的都尉,为一至五千人不等。都尉在一人以上时,在郡之下分设都尉辖区。有时,在不足设郡的地方,亦设置过渡性的都尉区(属国都尉)进行管理,其性质相当小郡。郡太守助手为郡丞(边郡为长史),由中央任命。此外,郡府的僚属有:功曹,掌管郡内一切人事;主簿,掌管文书;督邮,主管纠察属县、监管本郡官民;掾、史‘,分曹办理郡政,掾为正职,史为副职,每曹有办理文书的书佐。又设三老,帮助推行政施和教化。郡府僚属由郡太守自行聘用,其的位以功曹最高,依次为主簿、督邮等。郡都尉的僚属与太守类似,亦由郡都尉自行聘用。

  分封给诸侯王的郡称国,其行政级别与郡相等。王国的官属分两个系统,一是类似于郡官的民政系统,有相(相当太守)、长史(相当都尉),其属官亦与郡大体相同;一个是管理诸侯王生活、禁卫的官属,如郎中令(相当光禄勋)、仆(相当太仆)、治书(相当尚书)等。此外,王国还设有类似于太傅的傅,负责辅导诸侯王,级别等同于王冠相。

  分管少数民族的使匈奴中郎将、护乌桓校尉、护羌校尉,级别与郡太守相当,其属官有从事、掾,无定员,根据事务多少而设。

  县的长官为县令或县长,级别从千石至三百石不等。下设属官有;丞一人,管理文书、仓狱;县尉一至二人,管理治安;主簿、功曹、掾、史,均与官类似;三老,掌教化。县的长官由朝廷任命,但州郡也可以过问县的人事,县长官或丞、尉出缺又无合适人选的,上级机关可派出属官或另行任命他人代理。县长官的行政事务,受郡府的监督,每年年终要向郡长官汇报功作(上计),听侯考核。

  分封给列侯的县称侯国,其行政级别与县相等。侯国的官属也像王国一样分两个系统:主管民政的是国相,相当于县令或县长,仅负责向列侯交纳租,行政上则听命于郡;列侯的家臣有家丞、庶子各一人(不满千户的侯国不置家丞)。

  此外,与县的级别相当的地方行政单位还有道(境内有少数民族的县)、邑(封赐给公主的县)及郡所设的盐官、铁官、工官、都水官。道、邑的官属与县、侯国差不多,郡在县境所设盐铁工官等,由县暑调拨属官理事,不另外设置官属。

  县以下的行政单为有乡、亭、里,大体是百户为一里,十里为一停,十亭为一乡。乡的长官为秩、啬夫,令有游徼掌治安、乡佐收税、三老掌教化;亭设亭长主管治安,令有亭侯、亭卒;里的长官为里魁。乡、亭、里的官员一般由郡、县等上级机关任免。

  地方(兼幕府)官职:

  刺史:
  汉朝因秦制,为“郡县制度”,并无州这一级行政级别。汉武帝时才开始设“刺史”一职,考量一州官员情况,但并非是该州的最高行政官员(秩六百石,仅仅是低级官员。当时县令的俸禄是千石)。原为丞相史,驾车巡查全州,以六条察问郡县,考量各地官员业绩,年终回京师上报,朝廷以此作为各地方官员升贬的依据,故全称为“刺某州史”。后来刺史的官职渐大,在各州也设“刺史治”作为办公地(相当于省会),而不需要四处走动了,但与各太守之间,仍然没有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

  州牧:
  东汉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汉天子听从刘焉建议,改刺史为州牧,真正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成为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州也因此真正成为了郡之上一级的行政单位。三国时,不再有州牧之职,而常以都督兼任刺史之职,并加将军之号,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权力极大。

  司隶校尉:
  掌纠察京师百官及其京畿各郡,相当于州刺史。三国时,司隶校尉所辖区域(相当于直辖市)改称为司州。

  太守:
  郡级最高长官,亦称郡守。

  国相:
  侯国是和郡平级的地方行政级别,国相位同太守。比如曹操曾任济南相,鲍信曾任济北相。

  都尉(郡尉):
  属国是和郡平级的地方行政级别,位于边境。都尉的职权略同于太守,由于位于边境,故往往由武官担任,品秩略低于太守。

  京兆尹:
  主京都(相当于首都市长)。

  令:
  万户以上的大县长官,比如曹操曾任顿丘令。

  长:
  中小县的长官,如徐盛曾任柴桑长。

  长史:
  在地方上位同郡丞,在幕府中为公府最高佐官。

  留府长史:
  丞相府中长史有两个,征战时一个随军出征,一个留在府中处理日常政务。留在府中的称为留府长史,权力极大。曹操征孙权时,徐弈任曹操的留府长史;诸葛亮屯汉中时,以杨仪随军,而以张裔留守丞相府。

  东曹:
  丞相幕府官员,主“二千石长吏迁除及军吏”(《后汉书》),权力极大。曹操任丞相时,就以崔琰、毛介为东曹,并典选举。诸葛亮任丞相时,以蒋琬为东曹。

  西曹:
  丞相幕府官员,主“府吏署用”。由于职能与东曹相近(当时东汉官员都出于相府),故曹操省西曹而保留东曹。

  别驾从事(别驾):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刺史巡查一州,别乘传车从行,故名别驾。汉魏时,总理一州政务,权力极重,当时论者称其“居刺史之半”。

  都官从事:
  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察举百官犯法者。

  功曹从事:
  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人事选拔考核。

  簿曹从事: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钱粮簿书。

  兵曹从事: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兵事。

  治中从事:
  刺史的高级佐官之一,主众曹文书,居中治事,故名治中。

  典学从事:
  蜀在益州设典学从事,总领一州之学政。

  劝学从事:
  蜀在益州设劝学从事,为州之学官,地位略次于典学从事。

  郡丞:
  太守助手。

  主簿:
  在地方上是太守助手,以典领文书,办理事务。在幕府中是重要幕僚,参与机要,总理府事。

  主记:
  太守属官。

  记室:
  幕府、太守属官。

  参军:
  蒋琬曾任诸葛亮参军。

  从事祭酒:
  三国蜀置,为州牧的属官。从事之长,称为祭酒。

  军祭酒:
  即军师祭酒(避司马师讳),郭嘉曾任此职。

  师友祭酒:
  汉制,郡守延揽郡内人材,养于府中,专事谋议,称为散吏,其地位或相当于掾、史,地位最高者尊称为祭酒。

  椽:
  州郡及幕府的高级属官,各曹的负责人。

  从事:
  州郡属官及幕府官员的称谓。

  书佐:
  从事助手。

  从事中郎:
  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位在长史、司马下。

  爵位:

  列侯:
  原秦国军功爵的最高一级,原名“彻侯”,后避汉武帝刘彻讳,改为列侯,又叫“通侯”。列侯有食邑(即封地),根据食邑大小,列侯又分为县侯、乡侯、亭侯。

  县侯:
  最高级别的侯爵,如袁绍被封为邺侯。食邑过万户者又俗称万户侯。

  乡侯:
  乡是县下一级的行政单位,如张飞被封为西乡侯。

  亭侯:
  亭是乡下一级的行政单位,刘邦就曾任过亭长。亭侯是以一亭或数亭为食邑,如关羽为汉寿亭侯(汉寿为亭名)。

  都乡侯:
  位于列侯倒数第二级,都亭侯之上,有封地、食户三百。

  都亭侯:
  位在都乡侯之下,有封地、食户二百。

  关内侯:
  原秦国军功爵的第十九爵,位在列侯之下,邑百户。

  名号侯:
  意为只有名号而没有封邑。汉末曹操始置,以赏军功。位在关内侯之下。比如李通曾被封为建功侯。

  关中侯:
  汉末曹操始置,以赏军功,无封邑,为虚封。位在名号侯之下。


三国时期的九州和各个郡县
1、冀州:河北、天津、北京、山西、辽宁;德州市、聊城市;安阳市、鹤壁市、濮阳市、新乡市、焦作市、济源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2、兖州:荷泽市、济宁市;商丘市;淮北市、宿州市、亳州市。3、豫州:郑州市、开封市、漯河市、洛阳市、南阳市、平顶山市、三门峡市、商丘市、新乡市、信阳市、...

三国一个郡是一座城池吗
而一个县则是指一个相对独立的政治区域,并不一定伴随着一个城池。一个州内可以包含多个县,这些县可能拥有城墙作为防御设施,但并非每个县都设有关闭的城池。城池是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军事防御的重要设施,而县城周围通常会分布有村庄,这些村庄和城池共同构成了一个县。

十二国记动画中的国家制度?
一州有若干郡,学校是少学,少学毕业可以任地方官吏。郡:郡的首府叫郡都或郡城,统治者称为大守。一郡有四乡,五万户。学校是上庠。乡:乡的首府叫乡城(乡都),统治者称为乡长,一乡有五县,一万二千五百户。学校是庠学。县:县的首府叫县城(县都)。统治者称为县正。一县有一百个里,二千五百户。学校是序...

郡县制度
司马迁说秦始皇分天下为36郡,《晋书》以为统一后又有所增设,可达40郡之多。汉时不断增立新郡,东汉顺帝时全国共有105郡国。国指诸侯王国 ,武帝以后 ,国的地位相当于郡。一郡所统之县,一般约为20县上下,一郡总人口数以20万左右者居多,多者也可逾百万。汉代一县,其面积大约为方百里。汉代列侯所食之县曰侯国...

郡县制含义
在郡县制底下,共设三十六郡,每郡有守(相当于省长)、尉(相当于防区司令)和监(相当于监察专员)各一。郡下辖县;郡(守)与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秦代至此成为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在全境推行“郡县制”的朝代。至汉代仍承袭这个制度,形成州郡县三级行政管理,自此成为日後各朝地方政制的基础,...

古代郡县制一郡有几县
国指诸侯王国﹐武帝以后﹐国的地位相当于郡。秦在京师地区设内史以统县﹐西汉初因之。武帝时乃份内史之地为京兆﹑左冯翊﹑右扶风﹐或称为“三辅”﹐实则为三郡。东汉在都城所在的洛阳地区设河南尹﹐也相当于一个郡太守。一郡所统之县﹐多少不等﹐一般约为二十县上下﹐属县最多之郡当推西汉的...

三国时期的十三个州是哪几个?分别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东汉全国设十三州,一州所辖郡、国多少不等。每州设刺史或州牧一人,巡察所属郡、国,督察郡、县官吏和地方豪强,纠举不法,弹劾污吏。东汉灵帝中平五年,选朝廷重臣出任州牧。从此,州逐渐变成行政区,州牧也成为常设的一方军政长官。东汉末年,各州或置牧,或置刺史,以资望轻重为转移。司隶州 东汉...

中国各朝代区域划分名称(如秦朝郡、县、里、乡)?
秦汉:秦朝—郡县制(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县以下设乡、里等基层行政组织,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两汉:刺史制度的演变(监察—地方行政:汉武帝时实行刺史制度,刺史级别不高,但可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东汉末年,刺史改为州牧,执掌州的军政大权;东汉末年地方行政区划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历史中州和郡哪个大,相当与现在的什么?
所以,更确切地说,汉代的行政区划实行的是郡、国并存的制度。(2)汉代的县级区划单位的形式多样化,除县以外,还有邑、道、侯国。(3)汉代的行政区划单位中出现了“州”。武帝首创行政监察区,在郡、国之上增设十三刺史部,即十三州。东汉末年,州由虚的行政监察机构变为一级政区实体,开始出现州...

三国一个郡有多大
问题一:三国演义中一个郡到底有多大?相当于现在的一个省? 三国前期全国共有幽、冀、并、青、徐、兖、扬、交、司隶(近似于皇帝直辖)、雍、荆、豫、益、凉14州,有的大像荆、益、扬、交,有的很小,但总比现在的一个省,一个州至多不过几郡,所以顶也比现在的市大,后来州越来越多,不足考虑。 问题二:东...

宁武县17371162025: 三国时期的官职有哪些? -
白丁博德: 三国演义中的官职及其品级和作用一览 丞 相:战国时始置,为百官之长.东汉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208)复置,曹操自任丞相.“丞”与“承”相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来处理国家事务的人. 丞相理曹掾:丞相府中掌管司法的官...

宁武县17371162025: 求三国时期所有官职介绍?注意所有!!!!!!!<br/>千万不要
白丁博德: 太常(奉常): 九卿之一,掌礼仪祭祀.下属官职有:太史令、博士祭酒、太祝令、太宰令、大乐令等. 光禄勋(郎中令): 九卿之一,宿卫侍从之官. 下属官职有:五...

宁武县17371162025: 三国时期的州牧、刺史、太守分别是什么官职?! -
白丁博德: 州牧,是封疆大吏,掌握一州(东汉末全国分13州,州下设郡,郡下设县)军政大权,相当于现在的某军区总司令兼几个省的政治财政第一长官. 刺史,是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派遣监督州牧、太守的官员,汉朝刚刚设置时相当于后世的参军一样的官员,官位不高,却可以直接上达天听,因此后来渐渐做大,不过名义上仍然只是个类似于监军一样的官员,俸禄只有六百石. 太守,是郡的最高长官,相当于现在的某市市长,俸禄二千石.

宁武县17371162025: 三国时期的官职称谓? -
白丁博德: 丞 相:战国时始置,为百官之长.东汉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208)复置,曹操自任丞相.“丞”与“承”相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来处理国家事务的人. 丞相理曹掾:丞相府中掌管司法的官员. 光禄勋:秦时称郎中令,汉武帝更...

宁武县17371162025: 三国中从黄巾起义之后的职位如:“凉州太守、幽州牧、荆州刺史”等之?
白丁博德: 州牧: 古分九州,每州置牧,为一州之行政长官.州刺史: 汉武帝设州刺史,督察郡国,巡视吏治.成帝时改为州牧.后复为刺史.灵帝时又改为州牧,东汉建武十八年...

宁武县17371162025: 三国时期官爵制度 -
白丁博德: 1.太史令 职掌文史、星历的官员 大农丞 管领盐铁事务的官员 中郎将 统领皇帝侍从的官员 典属国 掌管少数民族各部的事务的官员 大长秋 皇后的近侍,用来宣达皇后的旨意以及管理宫中事务的官员 武骑常侍 皇帝的侍从 都尉 即郡尉,武官名,掌...

宁武县17371162025: 谁来把三国官职大小排列一下 -
白丁博德: 文臣官职:【一品】丞相:可分设左右三公:大司马(太尉)、(大)司徒、(大)司空【二品】(九卿)卫尉太常太仆廷尉宗正少府光禄勋大司农大鸿胪【三品】侍郎(尚书郎)侍中中书令大尚书大长秋执金吾京北尹右扶风左冯翊【四品】...

宁武县17371162025: 中国古代的官职都是怎样的?例如三国时代的豫州牧和刺史太守有什么区?
白丁博德: 商王廷设有百官,辅佐商王治理国家.百官之中可分为政务官、宗教官和事务官三类... 居郡守之上,掌一州之军政大权.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政权基本上是州、郡、县三...

宁武县17371162025: 古代一州最大的官是什么
白丁博德: 古代官职 州的最高主管官周:方国(诸侯国),其长官泛称国君,依其级别分称为分、侯、伯、子、男.秦:郡,长官为郡守西汉:郡,长官为太守县,长官为令或长....

宁武县17371162025: 谁位高手能具体谈一下三国中的一些官阶设置.
白丁博德: 西汉官制基本延用的秦制,只不过叫法有所改变,而东汉的光武帝刘秀为了表明自己是继承汉统,也就自然继承了西汉的官制,秦时将全国分成三十六郡,每郡设郡守,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