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最有气势、最霸气的一首诗词是

作者&投稿:占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叫诗歌,什么叫诗词?常用的诗歌有哪些?~

诗歌是一种大的文学样式。它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练诗歌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它在各种文学体裁中出现最早。诗歌按照有无故事情节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照语言有无格律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按照有无押韵分为有韵诗和无韵诗。 诗歌现代汉语释为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在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宋严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更适合“言志”,词更适合“抒情”。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 常见的诗歌有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等

关于“文学”的诗有
1.《挽翁仲山常卿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刘克庄
昔驾輶轩忝外台,爱文学掾有高才。曾留太白论文去,亦辱奇章贽卷来。玉树枝成终古诀,紫薇花对别人开。时危国蹙英贤夭,空捻霜髭赋八哀。
2.《却归巴陵途中走笔寄唐知言》
年代: 唐 作者: 李涉
去年腊月来夏口,黑风白浪打头吼。橹声轧轧摇不前, 看他撩乱张帆走。逾月始到鹦鹉洲,呜呜暮角喧城头。 逡巡未得见官长,梦寝但觉生愁忧。军中贤倅李监察, 人马晓来兼手札。教令参谒礼数全,头头要处相称掣。 唐氏一门今五龙,声华殷殷皆如钟。就中十一最年少, 别有俊气横心胸。巧缀五言才刮骨,却怕柱天身硉矹. 后辈无劳续出头,坳塘不合窥溟渤。君家三兄旧山侣, 方寸久来常许与。不觉淹留两月馀,风光漫烂生洲渚。 宇文文学儒家子,竹绕书斋花映水。醉舞狂歌此地多, 有时酩酊扶还起。猥蒙方伯怜饥贫,假名许得陪诸宾。 酒家债负有填日,恣意颇敢排青缗。余瞿二家同爱客, 园蔬任遣奴人摘。野狐泉头银叶方,一别十年今再觌。 更有风流歙奴子,能将盘帕来欺尔。白马青袍豁眼明, 许他真是查郎髓。良会芳时难再来,隙光电影长相催。 扁舟惆怅人南去,目断江天凡几回。
3.《同茅郎中使君送河南裴文学》
年代: 唐 作者: 孟郊
河南有归客,江风绕行襟。送君无尘听,舞鹤清瑟音。菱蔓缀楚棹,日华正嵩岑。如何谢文学,还起会云吟。
4.《雨夜见投之作》
年代: 唐 作者: 司空曙
出户繁星尽,池塘暗不开。动衣凉气度,遰树远声来。灯外初行电,城隅偶隐雷。因知谢文学,晓望比尘埃。
5.《送萧颖士赴东府,得散字》
年代: 唐 作者: 殷少野
官闲幕府下,聊以任纵诞。文学鲁仲尼,高标嵇中散。出门时雨润,对酒春风暖。感激知己恩,别离魂欲断。邬载策名十二载,独立先斯文。迩来及门者,半已升青云。青云岂无姿,黄鹄素不群。一辞芸香吏,几岁沧江濆。散职既不羁,天听亦昭闻。虽承急贤诏,未谒陶唐君。薄俸还自急,此言那足云。和风媚东郊,时物滋南薰。蕙草正可摘,豫章犹未分。宗师忽千里,使我心氛氲。
6.《送郗詹事》
年代: 唐 作者: 韦应物
圣朝列群彦,穆穆佐休明。君子独知止,悬车守国程。忠良信旧德,文学播英声。既获天爵美,况将齿位并。书奏蒙省察,命驾乃东征。皇恩赐印绶,归为田里荣。朝野同称叹,园绮郁齐名。长衢轩盖集,饮饯出西京。时属春阳节,草木已含英。洛川当盛宴,斯焉为达生。
7.《同崔录事哭郑员外》
年代: 唐 作者: 卢照邻
文学秋天远,郎官星位尊。伊人表时彦,飞誉满司存。楚席光文雅,瑶山侍讨论。凤词凌汉阁,龟辩罩周园。已陪东岳驾,将逝北溟鲲。如何万化尽,空叹九飞魂。白马西京驿,青松北海门。夜台无晓箭,朝奠有虚尊。一代儒风没,千年陇雾昏。梁山送夫子,湘水吊王孙。仆本多悲泪,沾裳不待猿。闻君绝弦曲,吞恨更无言。

风卷红旗过大关——《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风卷红旗过大关
《毛泽东年谱》在“1930年2月”(最后一段“同月”)条目下记载:
行军途中,在“马背上哼成”了《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词一首:“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这是毛泽东以“减字木兰花”词牌填的唯一作品。这首词写得既浑厚奔放,又含蓄蕴藉,通过纪实军事行动,颂扬了红四军在古田会议后所激发的斗志昂扬、雷厉风行的精神风貌,刻画了红军将士的顽强精神和必胜信心。

古田会议后,红四军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闽西根据地的“三省会剿”,于1930年1月由福建进入江西广昌地区。1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红四军第二纵队从广昌进入宁都,在东韶与朱德率领的红四军主力会合。之后,分兵出击宁都、永丰、广昌等县,扩大赣南革命根据地。为了推动赣西南革命形势的发展,红四军前委和红五军、红六军军委在吉安县东南的陂头召开联席会议,史称陂头会议。会议确定了党的主要任务是:扩大苏维埃区域、深入土地革命和扩大工农武装。会议决定集中红军第四、第五、第六军,夺取江西全省政权,第一步先打吉安;为了协调统一行动,决定将以前中央指导的红四军前委扩大为领导红四、红五、红六军及赣西南、闽西、东江、湘赣边等地区斗争的中共共同前敌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
会后,各路红军由不同方向向吉安进军。红四军奉命由藤田地区经水南向吉安推进,打算先攻取吉水县城。此时,蒋介石急令吉安守军加强防务,并从湖北调兵驰援江西。2月20日,敌军到达吉水县城和乌江镇一线。于是,红军放弃原定夺取吉水的计划,指挥红四军和红六军第二纵队,在赣西南地方武装配合下,实行诱敌深入作战方针,于吉安、吉水两县交界的水南、值夏一带向国民党军发起猛烈进攻。是役,歼灭该敌大部,击伤其旅长,俘虏16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取得了古田会议后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此后,红四军、红五军、红六军分兵游击,促进了赣西南、闽赣边界、湘鄂赣边界革命形势的发展。
在自广昌向吉安进发的行军途中,天降大雪。面对漫天风雪,毛泽东诗思泉涌,写下了这首豪气冲天的词作。这首词可看作《如梦令·元旦》的姊妹篇。《元旦》写的是突围,是战略转移。《广昌路上》写的是进攻,是“夺取江西计划”的组成部分。
《人民文学》1962年5月号所载郭沫若《喜读毛主席的〈词六首〉》指出:“红军攻打吉安,在一九三〇年有九次之多。第一次在二月,第二次在四月初旬,第三次在四月下旬,第五次在六月,第六、七两次是在六、七月间,第八次是在八月下旬,第九次是在九、十月之间。就只有第一次是在冬末,可以下大雪,其余八次都不可能下雪。故可以推定,这首《减字木兰花》是作于一九三〇年二月。靠着主席这首词倒留下了一个气候上的记录,当年二月赣西南一带是在下着大雪的。”

词的上阕描写雪里行军的壮景,反映了当时自然环境的恶劣,刻画了红军高昂的战斗激情、消灭敌人的急切心情以及行军的雄壮气势。
“漫天皆白”,起句脱口而出,自然流畅,境界寥廓。“漫天”形容风雪之大之猛,疾风卷雪,极富动感和空间感。“皆白”显示山川原野,素裹银装,写出冰天雪地一片白的自然景观。
“雪里行军情更迫”,由景物描写转入叙事和抒情。“情更迫”三个字,意在笔先,力透纸背。恶劣天气挡不住英雄红军行军步伐,官兵毅然顶风冒雪行进,而且精神更加振奋,完成任务的心情更加急迫。“走”是为了“打”,“打”是为了“胜”,“胜”是为了“民”。古田会议之后,红军官兵的军事自觉和政治自觉都有了显著提升。
“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貌似写景句,实则通过景象描述进一步抒写工农红军的斗志与激情。“头上高山”,有山中行军之意。赣南多山,途中群峰迭起,悬崖峭壁。诗人回首来路,展望前程,千丈高山之下,风萧萧,雪漫漫,旗猎猎,人奕奕。一路有“高山”“风”“大关”阻挡,而“红旗”意象展现了翻山越岭的动人画面,凸显红军官兵攻坚克难、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一问一答,交待了红军的战略意向,但又没有具体指明。这样写不仅进一步渲染了气氛,而且给人以朦胧感,展现了军事行动的隐蔽性。古典诗词中,经常用“迷漫”“风烟”这类词写前景的渺不可知,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柳永词《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但是,只要看结尾两句,便可知毛泽东作品不同于古诗词,“迷漫”并不意味着“对前途彷徨无所知”。毛泽东师古而不泥古,赋予传统意象以新的意蕴。
“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结句像一声惊雷,刚劲有力,不仅更加明确具体点明了行军作战的目标,而且写出红军一声令下,军民一齐动员,千军万马齐头并进的声威,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打响。用词看似平易浅显却情实意深,鲜明抒发了作者对这一重要指令颁布的喜悦心情,尤其是看到工农武装浩浩荡荡去开拓红色区域的兴奋感。“十万工农下吉安”,极其生动地烘托出广大工农群众的革命热情,正呈星火燎原之势。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是一幅雄壮的雪里行军图。全词只有44个字,写雪景的只有两句共8个字,“漫天皆白”和“风雪迷漫”,词语精炼,真是大笔写意。漫天风雪中,红旗在翻舞,人马在飞腾,山岳在动摇。

这首词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1962年5月号。传抄稿与正式发表稿有所不同。传抄稿的词题为《减字木兰花·攻吉安》,“漫天皆白”原为“满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句,传抄稿和手迹均作“雪里行军情更切”,《人民文学》发表时为“雪里行军无翠柏”。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毛主席诗词》时,改为“雪里行军情更迫”。“此行何去”句,《人民文学》发表时句末为逗号,《毛主席诗词》出版时改作问号。“赣江风雪迷漫处”,传抄稿为“赣江云雾迷漫处”。“风卷红旗过大关”,传抄稿和手迹均作“风卷红旗冻不翻”。
关于原先“雪里行军无翠柏”一句,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是指柏树。因为大雪覆盖,翠柏都变成玉树琼枝,分不清树种了。然而,《北京青年报》2002年5月4日的《傅柏翠曾与毛泽东论诗赋》一文,提出了另外一种说法,认为“翠柏”是指闽西的傅柏翠。傅柏翠是福建上杭县人。1929年6月,闽西地方红军和部分赤卫队合编为红四军第四纵队,傅柏翠任第四纵队纵队长和前委委员。在闽西期间,毛泽东可能与傅柏翠有过交往,甚至曾经谈诗论赋。但是,“雪里行军无翠柏”只是毛泽东的一种景物描写,就此推论这是毛泽东写的藏名诗,说“翠柏”是指傅柏翠,存在明显的望文生义,也缺乏史实证据。毛泽东后来将诗句改成“雪里行军情更迫”,完全合乎常理。因为赣南地区林木茂盛,柏树显然不是主要树种,更不是唯一树种。“情更迫”三个字改得恰如其分,堪称神来之笔,使红军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风貌跃然纸上。
东方出版社2004年12月版、萧永义著的《毛泽东诗词史话》披露了一则珍闻。著名诗人、野草诗社的程光锐讲述了一件往事: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1月15日,新中国代表团首次出席联合国大会,这天的会议几乎成为欢迎中国代表团的盛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智利驻联合国代表在大会上,热情洋溢地朗诵了毛泽东的这首《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赢得各国代表团热烈长久的掌声。毛泽东不会想到,他40年前在中国南方群山中顶风冒雪行军时哼成的一首诗,竟会在一个国际场合被人吟诵而且得到热烈反响。那白雪、那红旗、那气魄,穿越时空,给国际友人留下深刻印象。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
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我眼中的毛泽东》作文
字如其人,诗如其人,毛泽东在他的书法和诗歌中所体现的豪情与雄放、 气势与抱负、理想与浪漫是毛泽东伟大人生实践的艺术折射和生动写照。 毛泽东的出现是中华民族的幸运和骄傲。“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 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邓小平文选》第二卷,345页,人民 出版社,1994年)毛泽东的出现...

关于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
这部十五年前的经典作品这次重新问世,意义非凡,泽东公司花费超过一千万港币的成本、以近三年的时间费心重新打造《东邪西毒:终极版》,并被邀请在第六十一届的戛纳影展“特别放映”,从其规模与重视程度来看,都可以视为一部全新的作品,令全球影迷翘首期待。 十五年前,集合多位巨星合作的《东邪西毒》,正是泽东公司的创...

谁能告诉我甄子丹的血型?
姓 名:甄子丹 英文 名:Donnie Yen 身 高: 175CM 体 重: 63KG 出生日期:1963年7月27日 星 座:狮子座 血 型: A型 出生地:广东出生 籍 贯:麻萨诸塞州 (美国)生 肖:兔 喜欢的歌曲:《战狼传说》喜欢的运动:技击术 喜欢的国家\/地区:中国 喜欢去的地方:美国,香港 ...

了解中国近代史有什么重大的事件或重要的人物,写一篇读后感
泽东少时有大志,27岁诗云: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待泽东一出,振臂一呼,率3万疲敝褴褛之师深入不毛,垮五岭,击乌江,穿雪山,渡草地,于窑洞之中做天下文章,北击倭寇两万里,南逐蒋匪下钟山,不出10年,国民政府灰飞烟灭,天下大定,难道不是民心所向吗?复西藏、收新疆,灭日寇、伐美军、击...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