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 *** 知的词语

作者&投稿:稻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关于真知的诗句

找到一首当代大家写的关于“真知假知”的古诗词名言名句,供参考:

林蝉曾于禅院过,听罢自以高僧若。

从此枝头肆意鸣,日暮其声仍不落。

夜静月斜鸟雀寂,万籁止而欲归寞。

唯有蝉音犹未息,不厌之烦讲其课。

【注】东岳庙,位于陕西省长武县。始建于元代,经明、清两代多次修建,具有元、明、清三种风格,佛教、道教文化相互交融。历史上规模宏大,建筑林立,有牌坊、天齐殿、卷棚、配殿、厢房、钟楼、鼓楼等建筑。现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夏天虽然天气炎热,但如果细心品味、微妙联想,仍然可以发现一些风光和情趣,比如,禅院树荫之中的鸣蝉。

2.关于真知的诗句

真知的诗句:冬夜读书示子聿(南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句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的,青少年时肯下工夫到老才能有所成就。

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身实践。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

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

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这符合唯物认识论的观点。

作者的这种见解,不仅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是很宝贵的经验之谈,就是对今天的人们也是很有启迪作用的,是非常有价值的见解。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勤学不息,写下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

《冬夜读书示子聿》就是这样一首哲理诗,其内容饱含了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整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且意境深远。《冬夜读书示子聿》通过写陆游对儿子子聿的教育,告诉人们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3.关于实践出真知的成语故事

1、熟能生巧

北宋有个射箭能手叫陈尧咨,一天,他在家练箭,十中八九,旁观者拍手称绝,陈尧咨自己也很得意,但观众中有个卖油的老头只略微点头,不以为然。陈尧咨很不高兴,问:“你会射箭吗?你看我射得怎样?”

老头很干脆地回答:“我不会射箭。你射得可以,但并没有什么奥妙,只是手法熟练而已。”在陈尧咨追问老头有啥本领后,老头把一个铜钱盖在一个盛油的葫芦口,取勺油高高地倒向钱眼,全勺油倒光,未见铜钱眼外沾有一滴油。

老头对陈尧咨说:“我也没什么奥妙的地方,只不过手法熟练而已。”

2、千锤百炼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坚持到街头去 观察、谛听,记下行人的零言碎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资料。

这样,他才在《大卫·科波菲 尔》中写下精彩的人物对话描写,在《双城记》中留下逼真的社会背景描写,从而成为英国 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学事业上的巨大成功。

3、事在人为

中国 *** 自建党以来,在实践中取得过巨大的成功,也经历过惨痛的失败。

革命战争时期,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忽视或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不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到处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只言片语,使中国革命力量遭受极为严重的损失,几乎断送了中国革命。

为了总结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全党的思想理论水平,并在国内全面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认识论。

1937年, *** 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代表著作《实践论》问世,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

4、业精于勤

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5、勤能补拙

梅兰芳年轻的时候去拜师学戏,师傅说他长着一双死鱼眼睛,灰暗、呆滞,根本不是学戏的料,不肯收留他。

然而,天资欠缺不但没有使梅兰芳灰心、气馁,反而促使他变得更加勤奋了。他喂鸽子,每天仰望着天空,双眼紧跟着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他养金鱼,每天俯视水底,双眼紧跟着遨游的金鱼寻踪觅影。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梅兰芳的眼睛终于变得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闪闪生辉,含情脉脉。

4.四年级语文下册关于真知的名言或诗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作者:朱熹 年代:南宋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赏析: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这是一首极其有艺术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品味书法作品时,时常有一种神采飞扬的艺术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书写者内心的不竭艺术灵感。

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很符合书法艺术创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本质。

5.关于实践出真知的成语故事

【敢想敢干】:敢于冲破某种束缚去思考问题和大胆实践。

【机会主义】:利用机会或情况的技巧、策略或实践,特别是很少顾及原则或最后结果。

【经验教训】: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和从错误或挫折中得到的经验。

【经验之谈】:言谈有实践作为根据、切实、可靠。

【扣盘扪钥】:比喻不经实践,认识片面,难以得到真知。同“扣盘扪烛”。

【扣盘扪烛】:扣:敲;扪:摸。比喻不经实践,认识片面,难以得到真知。

【力学笃行】:力学:努力学习。笃行:切实地实行。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

6.描写人知识渊博的成语

表示知识渊博的成语:

才学

八斗之才 辩才无碍 不栉进士 才貌双全 才气过人 藏龙卧虎 沧海遗珠 出将入相 出类拔萃 出口成章 踔绝之能 大才盘盘 德才兼备 登高能赋 栋梁之材 斗南一人 斗酒百篇 多才多艺 风流才子 风华绝代 凤毛麟角 高才疾足 高足弟子 国士无双 和氏之璧 鹤鸣九皋 后起之秀 锦心绣肠 金声玉振 金玉满堂 看杀卫玠 经天纬地 麟风龟龙 灵蛇之珠 梦笔生花 面壁功深 妙手丹青 莫测高深 南州冠冕 南金东箭 能事毕矣 能者多劳 牛刀小试 女中尧舜 旁求俊彦 弸中彪外 七步之才 被褐怀玉 千里之足 强将手下无弱兵 巧同造化 三寸之舌 三头六臂 扫眉才子 珊瑚在网 神工鬼斧 升堂入室 淑质英才 腾蛟起凤 文武双全 文不加点 五言长城 下笔成篇 下笔成章 下笔千言 贤良方正 新硎初试 雄才大略 秀出班行 药笼中物 衙官屈宋 游戏三昧 一技之长 一目十行 一世之雄 一柱擎天 倚马可待 有脚书橱 隐若敌国 玉堂金马 困任授官 真才实学 直谅多闻 智勇双全 着手成春 卓尔不群 左宜右有

智谋

将计就计 举无遗策 老谋深算 盘马弯弓 旁敲侧击 千方百计 穷寇勿追 权宜之计 人定胜天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神机妙算 神通广大 文韬武略 万全之策 胸中甲兵 研桑心计 以一持万 运筹帷幄 遵时养晦 足智多谋

聪明

别具只眼 冰雪聪明 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独具只眼 耳聪目明 告往知来 过目成诵 过目不忘 见微知著 料事如神 明见万里 讷言敏行 人中骐骥 生而知之 未卜先知 先知先觉

机智

便宜行事 耳听八方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见机行事 机变如神 临机处置 灵机一动 明察秋毫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巧发奇中 情急智生 随机应变 手急眼快 通权达变

博学

博洽多闻 博古通今 博学多闻 博学多才 博闻强记 搏大精深 殚见洽闻 多文为富 见多识广 满腹经纶 通今博古 无所不通 学富五车

能干

不觉技痒 妙手回春 棋逢对手 起死回生 精明强干 胜任愉快 手到病除 独当一面 无所不能

远见

高瞻远瞩 目光如炬 深思远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先见之明 远见卓识 真知灼见

创新

别出心裁 别开生面 别树一帜 别具一格 独具匠心 独树一帜 耳目一新 一家之言 与民更始 自成一家 自出心裁 自出机杼 自立门户

熟练

得心应手 滚瓜烂熟 挥洒自如 驾轻就熟 炉火纯青 目无全牛 轻车熟路 如臂使指 手挥目送 心手相应 运用自如 运斤成风 斫轮老手

老练

曾经沧海 胆大心小 老成见到 千锤百炼 少年老成 身经百战 深谋远虑

7.有关真知的名言警句快

●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巴金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只小船,理想是小船的风帆.——张海迪 ●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雨果 ●每一个人要有做一代豪杰的雄心壮志!应当做个开创一代的人.——周恩来.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绝对追求真理的人.2.在企业经营和金融投资领域,追求真理与追求金钱是一致的.3.不断追求真理要比占有真理更高贵.4.孔子有句名言:“朝闻道,夕可死矣.” 5.在真理和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戏笑中垮台!—— 爱因斯坦 6.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周恩来 要坚持真理---不论在哪里也不要动摇.—— 赫尔岑 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卡尔·波普尔 2.“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华罗庚(中国) 3.我真想发明一种具有那么可怕的大规模破坏力的特质或机器,以至于战争将会因此而永远变为不可能的事情.---诺贝尔(瑞典) 4.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培根(英国) 5.真理的大海,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牛顿(英国) 6.谬误的好处是一时的,真理的好处是永久的;真理有弊病时,这些弊病是很快就会消灭的,而谬误的弊病则与谬误始终相随.---狄德罗(法国) 7.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爱因斯坦(美国)。




鹤岗市14798294345: 描写数字的词语 -
原任宁神: 一心一意、一分为二、不三不四(三心二意)、四面八方、四通八达、 五光十色(五颜六色)、六神无主、七零八落(七上八下)、五花八门、半斤八两、九牛一毛、九死一生、九牛二虎之力 (2)十全十美(十万火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鹤岗市14798294345: 成语填空()知()描 -
原任宁神: 第四个是描的成语没找到,只有是措的 成语词目 不知所措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靡知所措 靡:无、不.措:处理.不知该如何办才好. 罔知所措 面临窘危,茫然无所适从.形容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鹤岗市14798294345: 一成语,只知两个字,分别是:X描X写 -
原任宁神: 轻描淡写【 解释】: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八回:“臬台见他说得这等轻描淡写,更是着急.” 【示例】:写文章该详的地方要详,不可~.【近义词】:蜻蜓点水、不痛不痒 【反义词】:淋漓尽致、小题大做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鹤岗市14798294345: 描㝍秋夜美景的 成语, -
原任宁神: 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一叶知秋、 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风过耳、 秋风萧瑟、秋雨绵绵、一叶知秋、一丛金黄、一丛火红、 秋意深浓、秋兰飘香、秋雨绵绵、春花秋月、秋风过耳、

鹤岗市14798294345: 描写春的成语 -
原任宁神: 当春乃发生、四季景物类 1笔底春风 白雪阳春 春冰虎尾 长春不老 寸草春晖 春蚕到死丝方尽 春风得意 春风风人 春风和气 春风化雨 春风满面 春风夏雨 春风一度 春风野火 春风雨露 春风沂水 春光漏泄 春光明媚 春晖寸草 春回大地 春和景明 春寒料...

鹤岗市14798294345: *形容 大家都知道这事的成语有!? -
原任宁神: 还有说法:这第一冲,是为人伦.第二冲,是为国家.第三冲,是为繁衍子孙.人啊,有这三冲就够用了,再多冲就是淫邪不正经!哪怕是冲自己的老婆也不行! 他还把这套理论四处宣扬.久之,大伙干脆就称他为“三冲先生”. 个人点评: ...

鹤岗市14798294345: 描写诸葛亮性格的词语8到10个 -
原任宁神: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为人识大体,眼光长远

鹤岗市14798294345: 描有写秋天的成语及含义, -
原任宁神: 暗送秋波 蝉不知雪 春花秋月 春华秋实 春兰秋菊 春生秋杀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蛙秋蝉 洞察秋毫 金风送爽 金风玉露 落叶知秋 明察秋毫 秋风扫落叶 秋毫无犯 秋毫之末 秋荼密网 秋月春花 望秋先零 叶落知秋 一叶知秋 橙黄桔绿 春花秋实 春去秋来 临去秋波 蒲柳之质 秋毫不犯 秋收东藏 梧桐一叶落 西风残照 西风落叶 一叶落知天下秋 盈盈秋水

鹤岗市14798294345: 形容一个人很细心,用什么成语来描素呢?
原任宁神: .心细如发 明察秋毫 专心致志 全神贯注 细致入微 察言观色 见微知著 明见万里 一丝不苟

鹤岗市14798294345: 表示鸟多的四字词语. -
原任宁神: 百鸟朝凤、百鸟争鸣、鸟语花香、燕语莺声、燕语莺啼 一、百鸟朝凤 [ bǎi niǎo cháo fèng ] 【解释】:朝:朝见;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出自】:宋·李昉等《太平御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