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台湾抗击日本侵越者中最著名的是谁???

作者&投稿:苍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甲午战争台湾抗击日本侵越者中最著名的是谁???~

一八九四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从中法战争结束到甲午战争爆发的九年,是中国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一段最好的时期。在此期间,国内无大乱,远东的国际环境缓和,中国与西方各国都处于和平状态。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历经三十年,效果明显。这表现在: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的胜利;冯子才在镇南关及谅山之役中大败法军;刘永福的黑旗军屡创法军;以及日本兵配合朝鲜开化党人制造政变遭到失败等。当时中国的国势并不比日本弱。英国权威人士评论说:“亚洲现在是在三大强国的手中——俄国、英国和中国。”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共进行了五次对外战争,中法和约是唯一一个没有割地赔款的和约。当时的环境应当说对中国的自强相当有利。

甲午战争前,远东地区基本是俄、英争霸,中国和日本的情况虽有不同,但都受到不平等条约的制约。甲午战争的胜利,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中国的国际地位则一落千丈,财富大量流出,国势颓微。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的震动之大,前所未有。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清政府的独立财政至此破产,靠向西方大国举债度日。

甲午一战,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战争赔款二亿三千万两平银;舰艇等战利品价值也有一亿多日元。而当时日本政府的年度财政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当时的日本外务大臣高兴地说:“在这笔赔款以前,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好几亿元,全部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所以,一想到现在有三亿五千万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还是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占领朝鲜、台湾后,在战略上对东北、华东构成了直接威胁,成为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日本第一次尝到了侵略的甜头,极大地刺激了其扩张的欲望。

《马关条约》

第一款

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故凡有亏损其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决。

第二款

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对象,永远让与日本。

一、下开划界以内之奉天省南边地方以鸭绿江溯该江以抵安平河口,又以该河口划至凤凰城、海城、及营口而止,划成折线以南地方。所有前开各

城市,皆包括在划界线内。该线抵营口之辽河后,及顺流至海口止,彼此以河中心为界。辽东湾南岸及黄海北岸,在奉天所属诸岛亦一并在所让界内。

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三、澎湖列岛,即英国格林尼次东经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纬三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间诸岛屿。

第三款

前款所载及黏附本国之地图所划疆界,俟本约批准互换之后,两国应各 选派官员二名以上,为公同划定疆界委员,就地踏勘,确定划界。若遇本国

所约疆界于地形或地理所关有碍难不便等情,各该委员等当妥为参酌更改。 各该委员等当从速办理界务,以期奉委之后限一年竣事,但遇各该委员等有

所更定划界,两国政府未经认准以前,应据本约所定划界为正。

第四款

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该款分作八次交完。

第一次五千万两,应在本约批准互换六个月内交清。第二次五千万两,应在本约批准互换后十二个月内交清。馀款平分六次,递年交纳,其法列下:第一次平分递年之款,于两年内交清。第二次于三年内交清,第三次于四年内交清,第四次于五年内交清,第五次于六年内交清,第六次于七年内交清。

其年分均以本约批准互换之后起算。又第一次赔款交清后,未经交完之款,应按年加每百抽五之息,但无论何时应赔之款或全数或几分,先期交清,均听中国之便。如从条约批准互换之日起三年之内能全数还清,除将已付息金或两年半或不及两年半于应付本银扣还外,馀仍全数免息。

第五款

本约批准互换之后,限两年之内,日本准中国让与地方人民愿迁居让与地方之外者,任便变卖所有产业退去界外,但限满之后尚未迁徙者,酌宜视为日本臣民。又台湾一省应于本约批准互换后,两国立即各派大臣至台湾,限于本约批准后两个月交接清楚。

第六款

中日两国所有约章,因此次失和,自属废决。中国约俟本约批准之后速派全权大臣与日本所派全权大臣,会同订立通商行船条约,及陆路通商章程。两国新订约章,应以中国与泰西交国见行约章为本。又本国批准互换之日起,新订约章未经实行之前,所有日本官吏臣民及商业工艺行船船只陆路通商等,与中国最为优待之国礼护视,一律无异。

中国约将下开让与各款,以两国全权大臣押盖印日起,六个月后方可照办。

第一、见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所有添设口岸,均照向开通商

海口或向开内地镇市章程一体办理, 应得优例及利益等,亦当一律享受。(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 (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

(四)浙江省杭州府。日本政府得派遣领事官于前开各口驻扎。

第二、日本轮船得驶入下开各口,附搭行客装运货物:(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中日两国未经商定行船章程以前,上开各口行船务依外国船只驶入

中国内地水路见行章程照行。

第三、日本臣民在中国内地购买工货件,若自生之物,或将进口商货运往内地之物,欲暂行存栈,除勿庸输纳税钞派征一切旅费外,得暂租栈房存货。

第四、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

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什派,以及中国内地沾及寄存栈房之益即照日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至应优例豁除,亦莫不相同。

嗣后如有因以上加让之事应增章程规条,即载入本款所称之行船通商条约内。

第七款

日本军队见驻中国境内者,应于本约批准互换之后三个月内撤回,但须照次款所定办理。

第八款

中国为保证认真实行约内所订各款,听允日本军队暂占守山东省威海卫。又于中国将本约所定第一、第二两次赔款交清,通商行船亦经批准互换之后,中国政府与日本政府确定周全妥善办法,将通商口岸关税作为剩款并息之抵押,日本可允撤回军队。倘中国不即确定抵押办法则未经交清末次赔款之前,日本仍不撤回军队。

第九款

本约批准互换之后,两国应将是时所有俘虏尽数交还。中国约将由日本遣还俘虏,并不加以虐待若或置于罪戾。中国约将认为军事间谍或被嫌逮系之日本臣民,即行释放,并约此次交仗之所有关涉日本军队之中国臣民,概予宽贷,并饬有司不得擅为逮系。

第十款

本约批准互换日起,应按兵息战。

第十一款

自本约奉大清国大皇帝陛下及日本帝国大皇帝陛下批准之后,定于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十四日,即日本明治二十八年五月初八日,在烟台互换。为此两国全权大臣署名盖印,以昭信守。

大清帝国钦差头等全权大臣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一等肃毅伯爵李鸿章(押印)

大清帝国钦差全权大臣二品顶戴前出使大臣李经芳(押印)

大日本帝国全权办理大臣内阁总理大臣从二位一等伯爵伊藤博文(押印)

大日本帝国全权办理大臣外务大臣从二位勋一等子爵陆奥宗光(押印)

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订于下之关缮写两分。

明治二十八年四月十七日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8188.htm

  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年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史称甲午战争。
  战争起因及双方军事准备 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蓄谋已久。早在1868年(清同治七年),日本明治天皇登基伊始,便极力鼓吹军国主义,以实行对外扩张为基本国策,并将侵略矛头首先指向其近邻朝鲜和中国。明治政府抓紧改革军制,推行近代军事教育和训练,积极扩军备战。到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陆军建成6个野战师和1个近卫师,现役兵力12.3万人。
  甲午战争中,日本实际动员兵力达240616人,其中174017人在国外参战。战前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排水量共达6.2万余吨。还派遣大批特务,到中国和朝鲜搜集军事情报,绘制详细的军用地图。
  清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野心有所察觉,北洋大臣李鸿章曾指出日本将为“中土之患”。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事件后,尤其是中法战争后,清政府加强海防建设,以京师门户北洋为设防重点,主要防御对象为日本。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编练成军,有舰艇25艘,官兵4000人。到甲午战争前,北洋舰队的大沽、威海卫(今山东威海)和旅顺(今属辽宁大连)三大基地建成。然清朝政治腐败,军事变革基本停留在改良武器装备的低级阶段,陆海军总兵力虽多达80余万人,但体制不顺,编制落后,管理混乱,训练废弛,战斗力低下。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于6月3日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清军首批部队于6月8日抵朝。早在6月2日,日本内阁就作出入侵朝鲜,进而直接与清军开战的决定。日方先以欺骗手段诱使清军入朝,继则以清军入朝为借口,大批调遣日军赴朝,迅速抢占从仁川至汉城一带各战略要地。同时设立战时大本营,作为指挥侵略战争的最高机构。7月19日,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据其外相陆奥宗光训令,强逼朝鲜政府废除中朝通商条约,并驱逐清军出境。23日,日军悍然攻占朝鲜王宫,成立以大院君李昰应为首的傀儡政府。25日,大鸟令大院君宣布废除中朝两国间的一切商约,并“授权”日军驱逐屯驻牙山的清军。当天,日本联合舰队发动丰岛海战,在丰岛附近海域对中国运兵船及护航舰只发动突然袭击。日本陆军第5师之混成第9旅也于29日向由牙山移驻成欢的清军叶志超部发动进攻,清军败退平壤。8月1日,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同一天,明治天皇也发布宣战诏书。

  双方战略方针 日本战时大本营在挑起这场战争之前,制定了海陆军统筹兼顾的“作战大方针”。其战略目标是在中国直隶(约今河北)平原与清军进行主力决战,打败清军,压迫清政府屈服。认为能否达此目标,关键在于海军作战之胜负。为此,提出了两期作战计划:首先派陆军一部进入朝鲜,以牵制清军;海军则寻机与中国海军主力决战,迅速夺取黄海制海权。尔后作战则视海军胜败情况而定:如海军取胜,掌握了黄海制海权,陆军便由渤海湾登陆,实施直隶平原决战;如海上决战胜负未分,则以舰队控制朝鲜海峡,协助陆军主力占领整个朝鲜;如舰队决战失败,制海权归于中国,则以陆军主力实行本土防御,海军守卫本土沿海。并以争取实现第一案为基本战略方针。
  清军方面,战前没有明确的战略方针和作战计划。由于统治集团主战、主和意见分歧,相互掣肘,事先既未组成专门的作战指挥机构,更无统筹全局的战略指导。始寄希望于俄、英等国的“调停”,继则在海陆战端已启的情况下仓促宣战,并命令北洋大臣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沿江、沿海“遇有倭人轮船驶入各口,即行迎头痛击,悉数歼除”。(《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十六)实际上是实行海守陆攻的作战方针。据此,清廷决定增调陆军赴朝,先在平壤集中,然后南下驱逐在朝日军;以海军各舰队分守各自防区海口,北洋舰队集结于黄海北部,扼守渤海海峡,确保京畿门户安全,并策应在朝清军。
  战争进程 整个战争持续近9个月,依据战场转换及双方作战态势的变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清军陆军自平壤败退鸭绿江,日海军夺得黄海制海权 8月上旬,总兵卫汝贵、马玉昆、左宝贵和副都统丰升阿等四部援朝清军万余人先后抵达平壤。其时占据汉城之日军为混成第9旅,共8000余人。
  8月中旬,日本大本营根据海军主力决战时间难以预料,并以年内已无法实行直隶平原决战,乃修改其“作战大方针”第一期作战计划,除已派第5师余部赴朝外,又增遣第3师参战,两师合编为第1集团军。将陆军在朝鲜的牵制作战改为攻势作战,由第1集团军执行平壤之战,相机进攻奉天(今沈阳)的任务。同时,决定组建第2集团军,待机攻占辽东半岛,为尔后直隶平原决战建立前进基地。
  9月初,日军第5师和第3师一部由汉城等地出发,分四路向平壤推进,对平壤清军取包围之势。新近由成欢败退的提督叶志超奉命总统平壤各部清军,因其战守无策,各部心志不齐。9月15日,日军分三路总攻平壤,战斗至为激烈。午后,玄武门失守。入夜后,叶志超等弃城而逃,至26日全部退至鸭绿江以北中国境内。
  在陆军争夺朝鲜半岛的同时,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亦前出至黄海西部,甚至闯到威海卫和旅顺军港挑战,企图寻机与北洋舰队进行主力决战。北洋舰队在丰岛海战后拘于“保船制敌”之令,主要巡弋于威海、旅顺之间,将黄海制海权让给日本海军。9月上旬,清廷鉴于平壤将有大战,拟由海路迅速运兵赴援,北洋舰队奉命护航。9月17日,北洋舰队在完成护航任务后正准备由大东沟口外返航,突与搜索前进的日联合舰队遭遇,随即爆发了著名的黄海海战。战斗历时5个多小时,北洋舰队沉毁5舰,伤4舰,日本联合舰队伤5舰。

  日军在第一阶段作战中,适时调整作战计划,海陆同时出击。平壤之战不但击败在朝清军,且一举将战线推进至鸭绿江边,直接威胁中国本土。清军由于平壤迅速败退,不仅使“海守陆攻”的总计划归于失败,且来不及在鸭绿江一线组织坚固防线,以致在第二阶段作战中仍然陷于被动。在海战方面,北洋舰队实力被严重削弱,日本联合舰队达到了控制黄海制海权的目的,使尔后的战局能朝着其二期作战计划的第一案方向发展。
  第二阶段,日军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并在花园口登陆 平壤之战和黄海海战后,日本为实施“作战大方针”中直隶平原决战的计划,决定以陆军第2集团军向中国辽东半岛进行登陆作战,突破渤海湾门户。陆军第1集团军则向鸭绿江清军防线发起攻击,造成对清朝祖宗陵寝之地奉天的巨大压力,掩护第2集团军的登陆作战。清廷则采纳李鸿章之议,实行“严防渤海以固京畿之藩篱,力保沈阳以顾东省之根本”(《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七十八)的平分兵力方针。在实际兵力部署方面,由于对日军主攻方向判断失误,以及过分眷顾祖宗陵寝,集重兵于鸭绿江一线和奉天、辽阳之间。同时,为保卫北京,又令各省抽调兵力,驻守山海关至秦皇岛之间,以及天津、大沽、通州(今北京通县)等地。致使地处渤海门户正面的辽东半岛兵力不足,又多系临时填防部队,加之黄海制海权已被日军所得,失去海军掩护,防御极其空虚。
  鸭绿江江防之战开始于10月24日。驻守鸭绿江北岸的清军共82营约3万人,四川提督宋庆为诸军总统。防线分中、东、西三段,以九连城一带为主防御阵地。兵力成一线部署,各部之间缺乏协同,纵深内又无强大预备队。日军第1集团军先于九连城上游的安平河口突破成功,继于虎山附近的鸭绿江上搭浮桥抢渡并攻占虎山。其他各部清军闻虎山失陷,不战而逃。26日,日军未遇抵抗即占领九连城和安东(今丹东)。清军鸭绿江防线崩溃。
  在日军第1集团军进攻鸭绿江清军防线的同一天,大山岩上将指挥日军第2集团军2.5万人在日舰的掩护下,开始在旅顺后路的花园口登陆。日军的登陆活动历时十余天,清军竟坐视不问。11月6日,日军攻占金州(今属大连)。7日,分三路向大连湾进攻,发现清军早已溃散,唾手而得大连湾。17日,日军开始向旅顺口进逼。驻守旅顺口地区清军7名统领互不统属,1.4万余名官兵军心涣散。18日,日军前锋进犯土城子,只有总兵徐邦道指挥拱卫军奋勇抗击。22日,日军陷旅顺口,并血洗全城。
  在战争的第二阶段,清军节节败退,不可收拾。清廷内部的主和主张渐占上风。旅顺口失陷后,日本海军在渤海湾获得了重要的前方基地。从此,渤海湾门户洞开,北洋舰队深藏于威海卫港内,战局更加急转直下。
  第三阶段,清军在山东半岛和辽东两个战场全面溃败 日军攻占旅顺后,大本营鉴于渤海湾冬季封冻,登陆困难,决定暂时搁置直隶平原决战方案,代之以进攻威海卫,消灭北洋舰队,为尔后直隶平原登陆决战进一步提供安全保证的新计划。为此,以陆军第2集团军为基础组建“山东作战军”,大山岩上将任司令长官,共2.5万余人。又令联合舰队协同山东作战军作战,并以陆军第1集团军在辽东战场进行佯攻,继续吸引清军主力。
  清廷对日军主攻方向再次判断失误,以为日军第1、第2集团军将并力攻取奉天,以主力打通锦州走廊,进逼山海关,然后与从渤海湾登陆之部队会攻北京。因此以重兵驻守奉天、辽阳及天津至山海关一线,关内外总兵力达10万以上,而于日军的主攻方向山东半岛则仅部署官兵3万余人,其中驻守荣成(今旧荣成)的仅1400余人。至于北洋舰队,则根据李鸿章“水陆相依”的防御方针,龟缩于威海卫港内。
  1895年1月20日,日“山东作战军”在荣成龙须岛 登陆,占荣成。随即分南北两路向威海南帮炮台进行抄袭。30日,南帮炮台陷落。2月1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此后,日军水陆配合,攻击刘公岛和港内北洋舰队。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等先后自杀殉国。17日,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覆灭(见威海卫之战)。
  辽东之战持续时间较长。自日军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之后,连占凤凰城(今辽宁凤城)、岫岩、海城等地。清政府调任两江总督刘坤一为钦差大臣,赋以指挥关内外军事的全权,并任命湖南巡抚吴大澄和宋庆为帮办,以期挽回颓势。1895年1月17日起,清军先后数次大规模反攻海城,皆遭挫败(见海城之战)。2月28日,日军从海城分路出击,3月4日占牛庄(今海城西北),7日取营口,9日陷田庄台(今大洼南)。10天之内,清军百余营6万余人便从辽东全线溃退。
  战争结局和影响 早在日军占领辽东半岛后,清廷便开始通过外交途径向日本请和。威海卫失陷后,清廷求和之心更切,遂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4月17日,《中日马关条约》签字,甲午战争结束。日军未经直隶平原决战便达到了预期的侵略目的。
  此后,中国人民为反对《中日马关条约》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台湾军民在刘永福等领导下自发组织起来,抵抗日军割占台湾,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重大的代价(见台湾军民抗日之战)。
  甲午战争对远东战略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日本既占台湾,又获2.3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其资本主义经济以此为契机更加迅速发展起来,并进一步扩军备战,开始成为远东的主要战争策源地。而日本的崛起又改变了远东地区英、俄对立和争霸的原有格局。列强在远东的角逐日趋激烈,预示着一个更加动荡不安的时代的到来。
  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使半殖民地化速度进一步加快,民族危机愈益深重,同时也促使中华民族日益觉醒,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迅速高涨。清政府也在更加艰难的处境下,开始变革军事制度,中国近代军事改革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

  1894~1895年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简称甲午战争。1894年(光绪二十年)爆发,因按干支纪年为甲午年得名。

  日本挑起战争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

  清政府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淮军2500人赴朝。日本亦派兵入朝。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授权驻朝公使大鸟圭介挑起衅端,发动侵略战争。当中日两国向朝鲜出兵时,朝鲜政府和东学党起义军已签订休战和约 。朝鲜政府为消除日本出兵借口,6月13日请求中国撤兵。清政府要求日本同时撤兵。但日本决心扩大事端 ,继续向朝鲜增派军队 ,并提出所谓共同“改革”朝鲜内政的方案。大鸟圭介于19日和20日,胁迫朝鲜政府废除中朝通商条约,并驱逐中国军队出境。23日,日军攻占朝鲜王宫,拘禁国王李熙,成立以大院君李昰应为首的傀儡政府。25日,大鸟指令大院君宣布废除中朝两国间的一切商约,并授权日军驱逐屯驻牙山的清军。当天,日本不宣而战,在丰岛海面击沉中国运兵船高升号;同时日本陆军向驻牙山中国军队发起进攻,挑起战争。8月1日(七月初一),中日政府同时宣战。甲午战争开始。

  战争过程 中日甲午战争的整个过程,包括3个阶段:

  第一阶段,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在朝鲜半岛及海上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

  平壤之战发生于9月15日,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战斗在3个战场同时展开:其一为大同江南岸战场。日军第九混成旅团首先向大同江南岸清军发起进攻。太原镇总兵马玉昆督队英勇抗击,日军官兵死伤惨重。其二为玄武门外战场。玄武门为日军的主攻方向,因此集中了优势兵力。高州镇总兵左宝贵登玄武门指挥,中炮牺牲。玄武门被日军攻陷。其三为城西南战场。野津道贯中将亲率日本第五师团本队,从平壤西南用炮火掩护步兵冲锋,清军马队进行反击。至中午,日军退回驻地。清军总统(总指挥)叶志超贪生怕死,树白旗停止抵抗,并下令全军撤退。6天里,清军狂奔250千米,于21日渡鸭绿江回国。日军占领朝鲜全境。

  黄海海战发生于9月17日,是中日双方海军的一次主力决战。发生于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东沟)附近海面。北洋舰队参加战斗的军舰为10艘,日本海军投入战斗的军舰则有12艘。中午开战后,北洋舰队重创日本比睿、赤城、西京丸诸舰。但北洋舰队中致远舰亦受重伤,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下令向敌先锋舰吉野猛冲,以求同归于尽,不幸中敌鱼雷,200余人牺牲。下午,北洋舰队10舰中,沉四、逃二、伤二,只余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依然奋勇搏战,并重创日本旗舰松岛。战至下午五时半,日本舰队撤离战场。

  第二阶段,从1894年9月17日至11月22日。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

  鸭绿江防之战开始于10月24日,是清军抗击日军入侵中国国土的首次保卫战。清政府任命宋庆为诸军总统。日军进攻部队是山县有朋大将统率的第一军。清军不服宋庆调度,士气不振,无抗敌决心。24日午前,日军泅水过江。当夜又在虎山附近的鸭绿江中流架起浮桥,清军竟无察觉。25日晨6时,日军向虎山清军阵地发起进攻。清军守将马金叙、聂士成率部奋勇还击,因势单力孤,伤亡重大,被迫撤出阵地,日军遂占领虎山。其他清军各部闻虎山失陷,不战而逃。26日,日军占领了九连城和安东县(今丹东) 。在不到3天内,清朝重兵近3万驻守的鸭绿江防线竟全线崩溃。

  金旅之战也开始于10月24日,至11月22日旅顺口陷落,这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的关键一战。日本第二军开始在旅顺后路上的花园口登陆。日军的登陆活动历时12天,清军竟坐视不问。11月6日,日军进占金州(在今辽宁大连)。7日,日军分3路向大连湾进攻,清军早已溃散,不战而得大连湾。10天后,日军开始向旅顺进逼。18日,日军前锋进犯土城子,徐邦道指挥拱卫军奋勇抗御,将日军击退。是日,清军总办龚照玙竟置诸军于不顾,乘鱼雷艇逃往烟台。22日,日军占领旅顺口并血洗全城。

  第三阶段 ,从1894年11月22日至1895年4月17日。战争在山东半岛和辽东两个战场进行,有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

  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的最后一战。其时,威海卫港内尚有北洋海军各种舰艇26艘。1895年1月20日,日本第二军开始在荣成龙须岛登陆。30日,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威海卫南帮炮台。由于兵力众寡悬殊,南帮炮台终被日军攻占。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丁汝昌坐镇指挥的刘公岛成为孤岛。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致书丁汝昌劝降,遭丁汝晶拒绝。5日凌晨,旗舰定远中雷搁浅,仍做水炮台使用,继续搏战。10日,定远弹药告罄,刘步蟾下令将舰炸沉,以免资敌,并自杀与舰共亡。11日,丁汝昌在主降将领的胁迫下,拒降自杀。12日,由美籍洋员浩威起草投降书,伪托丁汝昌的名义,送至日本旗舰。14日 ,威海营务处提调牛昶昞与伊东佑亨签订《刘公岛降约》,规定将威海卫港内舰只、刘公岛炮台及岛上所有军械物资交给日军。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辽东之战持续的时间很长。自日军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后,连占凤凰城、岫岩、海城等地。清政府调两江总督刘坤一为钦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绘画)差大臣督办东征军务,授以指挥关内外军事的全权,并任命湖南巡抚吴大澄和宋庆为帮办,以期挽回颓势。从1895年1月17日,清军先后4次发动收复海城之战,皆遭挫败。2月28日,日军从海城分路进犯,先后攻占牛庄、营口、田庄台。仅10天时间,清军百余营6万多人便从辽河东岸全线溃退。

  《马关条约》的签订 随着战争失利,清政府进一步加紧乞降活动。2月11日,决定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及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在马关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包括《讲和条约》11款,《另约》3款,《议订专条》3款,以及《停战展期专条》2款。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同时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http://baike.baidu.com/view/8188.html

1894~1895年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 简称甲午战争。1894年(光绪二十年)爆发,因按干支纪年为甲午年得名。

日本挑起战争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 ,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清政府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淮军2500人赴朝。日本亦派兵入朝。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授权驻朝公使大鸟圭介挑起衅端,发动侵略战争。当中日两国向朝鲜出兵时,朝鲜政府和东学党起义军已签订休战和约 。朝鲜政府为消除日本出兵借口 ,6月13日请求中国撤兵。清政府要求日本同时撤兵。但日本决心扩大事端 ,继续向朝鲜增派军队 ,并提出所谓共同“改革”朝鲜内政的方案。大鸟圭介于19日和20日,胁迫朝鲜政府废除中朝通商条约,并驱逐中国军队出境。23日,日军攻占朝鲜王宫,拘禁国王李熙,成立以大院君李昰应为首的傀儡政府。25日,大鸟指令大院君宣布废除中朝两国间的一切商约,并授权日军驱逐屯驻牙山的清军。当天,日本不宣而战,在丰岛海面击沉中国运兵船高升号;同时日本陆军向驻牙山中国军队发起进攻,挑起战争。8月1日(七月初一) ,中日政府同时宣战。甲午战争开始。

战争过程 中日甲午战争的整个过程,包括3个阶段:

第一阶段 ,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 。在朝鲜半岛及海上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

平壤之战发生于9月15日,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战斗在3个战场同时展开 :其一为大同江南岸战场。日军第九混成旅团首先向大同江南岸清军发起进攻。太原镇总兵马玉昆督队英勇抗击,日军官兵死伤惨重。其二为玄武门外战场。玄武门为日军的主攻方向,因此集中了优势兵力。高州镇总兵左宝贵登玄武门指挥,中炮牺牲。玄武门被日军攻陷。其三为城西南战场。野津道贯中将亲率日本第五师团本队 ,从平壤西南用炮火掩护步兵冲锋,清军马队进行反击。至中午,日军退回驻地。清军总统(总指挥)叶志超贪生怕死 ,树白旗停止抵抗,并下令全军撤退。6天里,清军狂奔250千米,于21日渡鸭绿江回国。日军占领朝鲜全境。

黄海海战发生于9月17日 ,是中日双方海军的一次主力决战。发生于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东沟)附近海面。北洋舰队参加战斗的军舰为10艘,日本海军投入战斗的军舰则有12艘。中午开战后,北洋舰队重创日本比睿、赤城、西京丸诸舰。但北洋舰队中致远舰亦受重伤,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下令向敌先锋舰吉野猛冲,以求同归于尽,不幸中敌鱼雷,200余人牺牲。下午,北洋舰队10舰中 ,沉四、逃二、伤二,只余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依然奋勇搏战,并重创日本旗舰松岛。战至下午五时半,日本舰队撤离战场。

第二阶段,从1894年9月17日至11月22日。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

鸭绿江防之战开始于10月24日,是清军抗击日军入侵中国国土的首次保卫战。清政府任命宋庆为诸军总统。日军进攻部队是山县有朋大将统率的第一军。清军不服宋庆调度 ,士气不振,无抗敌决心。24日午前,日军泅水过江。当夜又在虎山附近的鸭绿江中流架起浮桥,清军竟无察觉。25日晨6时,日军向虎山清军阵地发起进攻 。清军守将马金叙 、聂士成率部奋勇还击,因势单力孤,伤亡重大,被迫撤出阵地,日军遂占领虎山。其他清军各部闻虎山失陷,不战而逃。26日,日军占领了九连城和安东县(今丹东) 。在不到3天内,清朝重兵近3万驻守的鸭绿江防线竟全线崩溃。

金旅之战也开始于10月24日,至11月22日旅顺口陷落 ,这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的关键一战。日本第二军开始在旅顺后路上的花园口登陆。日军的登陆活动历时12天,清军竟坐视不问。11月6日,日军进占金州(在今辽宁大连)。7日,日军分3路向大连湾进攻 ,清军早已溃散 ,不战而得大连湾。10天后,日军开始向旅顺进逼。18日,日军前锋进犯土城子,徐邦道指挥拱卫军奋勇抗御,将日军击退。是日 ,清军总办龚照玙竟置诸军于不顾,乘鱼雷艇逃往烟台。22日,日军占领旅顺口并血洗全城。

第三阶段 ,从1894年11月22日至1895年4月17日 。战争在山东半岛和辽东两个战场进行,有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

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的最后一战。其时,威海卫港内尚有北洋海军各种舰艇26艘。1895年1月20日 ,日本第二军开始在荣成龙须岛登陆。30日,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威海卫南帮炮台。由于兵力众寡悬殊,南帮炮台终被日军攻占。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丁汝昌坐镇指挥的刘公岛成为孤岛。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致书丁汝昌劝降,遭丁汝晶拒绝 。5日凌晨 ,旗舰定远中雷搁浅,仍做水炮台使用,继续搏战。10日,定远弹药告罄,刘步蟾下令将舰炸沉,以免资敌,并自杀与舰共亡。11日,丁汝昌在主降将领的胁迫下,拒降自杀。12日,由美籍洋员浩威起草投降书,伪托丁汝昌的名义,送至日本旗舰。14日 ,威海营务处提调牛昶昞 与伊东佑亨签订《 刘公岛降约》,规定将威海卫港内舰只、刘公岛炮台及岛上所有军械物资交给日军。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辽东之战持续的时间很长。自日军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后,连占凤凰城、岫岩、海城等地。清政府调两江总督刘坤一为钦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绘画)差大臣督办东征军务,授以指挥关内外军事的全权,并任命湖南巡抚吴大澄和宋庆为帮办 ,以期挽回颓势 。从1895年1月17日 ,清军先后4次发动收复海城之战,皆遭挫败 。2月28日 ,日军从海城分路进犯,先后攻占牛庄、营口、田庄台。仅10天时间,清军百余营6万多人便从辽河东岸全线溃退。

《马关条约》的签订 随着战争失利,清政府进一步加紧乞降活动 。2月11日 ,决定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 。4月17日 ,李鸿章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及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在马关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包括《讲和条约》11款,《另约》3款,《议订专条》3款,以及《停战展期专条》2款 。该条约的签订 ,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同时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从1895年台湾被侵占到1945年台湾光复,具有光荣的爱国传统的台湾同胞在岛内和大陆,不屈不挠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对日斗争。参考学者安然所著《台湾民众抗日史》,这一期间台胞主要抗日事件有:

1895年

5月 地方绅民丘逢甲等创议成立“台湾民主国”,抗击日寇侵占台湾。唐景崧为“总统”,刘永福为“大将军”,丘逢甲为“义勇统领”,立年号“永清”。唐景崧电奏清政府:“今之自主,为拒倭计,免其向中国饶舌;如有转机,自仍归中国”。随后,各地义军并起,全岛人民展开了英勇的武装反割台斗争。

1896年

1月 抗日武装民众攻进台北,与敌激烈巷战。台北至淡水一线被民众收复,切断了南北交通电讯。日军对北部地区进行报复性“大扫荡”。

1897年

5月8日 《马关条约》规定台湾同胞选定中国国籍最后期限。同日,台湾同胞渡海回祖国大陆的有7000多人。当日,简大狮、詹振等率领抗日武装6000余人袭击台北,冲进市区,一度占领奎府街、大龙峒等。

1898年

2月 简大狮、罗锦春领导的抗日武装,在竹子山倒照湖一带,与日军激战6天,罗锦春牺牲,简大狮率部退进深山。

12月 林少猫率领抗日武装3000余人袭击潮州、恒春。柯铁等抗日武装占据大坪顶。

1902年

5月 抗日武装领袖阮振、林少猫等被日寇诱捕杀害。台湾同胞抗日武装斗争转入低潮。据日方统计,自1898年至本年林少猫牺牲为止,四年间,日寇杀害我抗日民众共11950人。

1912年

12月 孙中山派同盟会会员罗福星等同志秘密到台湾,宣传抗日复台,回归祖国。罗福星随后策动多次起义,1913年12月,日警在全台大搜捕,罗福星等921名革命志士被捕,其中罗等200余人被杀害。

1914年

6月 日总督佐久间亲自指挥万余军警进攻太鲁阁,高山族同胞奋勇迎敌,苦战90天,毙伤日军300余人,佐久间坠崖身亡。

1915年

5月 余清芳、江定、罗俊3人为首领,率领数千民众起义。7月,起义军队进攻噍吧哖(今台南玉井乡),全歼甲仙埔、大邱园、小张犁、阿里兰等地日警。起义被日军镇压下去,1000多人被日寇判为死刑。

1921年

10月 台湾文化协会在台北成立。这是民族主义重要启蒙文化团体,主要成员有林献堂、蒋渭水、蔡培火、洪元煌、林幼春等人。在该协会影响下,台湾各地青年相继组织各种文化团体。

1922年

1月 旅居北京的台湾学生成立“北京台湾青年会”,蔡元培、梁启超、胡适等为名誉会员。大陆各地的台籍学生也纷纷成立学生组织,广泛开展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

1927年

12月 台湾农民组合举行全岛第一届大会,成立了全台领导机构。农会会员迅即发展到数万人,农民运动蓬勃展开。

1930年

10月27日 爆发震惊中外的雾社起义。雾社高山族同胞为反抗日本殖民者的压迫奴役,经过周密计划发动起义,共毙伤日警数百名,日本殖民当局调集大量日军,并动用飞机、大炮以至使用化学武器,极其野蛮地残杀起义民众,被日军杀害的有900余人。日寇暴行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日本政府被迫撤换台湾总督及有关人员。

1937年

11月 宜兰等地700多名矿工集体暴动,反抗日寇迫害。

1938年

10月 广州沦陷前,抗日志士丘念台等组织“东区服务队”,在惠、潮、梅所属的25个县中,宣传抗日,发展组织,训练民众。

1939年

2月22日 台湾民众的抗日组织台湾义勇队成立,以李友邦为队长。义勇队主要从事抗日宣传,教化日军俘虏,战时医疗服务,搜集、传递情报,参与战时社会服务等活动。同日,在浙江金华成立了台湾少年抗日组织-台湾少年团,李友邦兼任团长。

1941年

2月 台湾革命同盟会在重庆成立,并发表宣言,号召台胞参加抗战,表示只有光复台湾,抗战才能胜利;只有协助祖国抗战,台胞才能获得自由解放。

1945年

8月15日 日本宣布接受无条件投降。

10月25日 台湾地区日军投降仪式在台北市公会堂举行。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代表中国政府正式宣告:从即日起,台湾和澎湖列岛正式重新归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国民、政事皆置于中国主权之下。这一天被命名为“台湾光复日”。

海军之魂----邓世昌

邓世昌(1849—1894),清末海军名将,民族英雄。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自小立志海军,以御强敌。1867年,考入船政学堂海军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从船政学堂毕业,被船政大臣沈葆桢奖以五品军功,派任“琛航”运输船大副。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本派兵侵犯台湾,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获升千总。后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获荐保守备,加都司衔。

1880年,北洋大臣李鸿章“闻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遂将其调入北洋水师,任“飞霆”、“镇南”炮舰管带。是年冬,随记名提督丁汝昌赴英接收订造的“超勇”、“扬威”两巡洋舰,1881年11月,回天津大沽。次年升游击,任“扬威”巡洋舰管带,获“勃勇巴鲁图”勇号。

1887年春,邓世昌率队赴英国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订造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巡洋舰,是年底回国。归途中,邓世昌沿徒安排舰队操演练习。因接舰有功,升副将,获加总兵衔,任“致远”舰管带。1888年,邓世昌以总兵记名简放,并加提督衔。是年10月,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邓世昌任中军中营副将,仍兼“致远”舰管带。189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邓世昌因训练有功,获“葛尔萨巴图鲁”勇号。

邓世昌是近代中国第一批自己培养出来的优秀海军将领。他“执事惟谨”,“治事精勤”,刻苦专研海军战略战术理论,注意学习西方海军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在他精心训练下,“致远”舰“使船如驶马,鸣炮如鸣镝,无不洞合机宜。”成为北洋舰队中整训有素,最有战力的主力战舰之一。

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一直冲杀在前,在“阵云缭乱中,气象猛鸷,独冠全军”。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船身倾斜。邓世昌对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第一游击舰队旗舰“吉野”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拼命逃窜,并向“致远”舰连连发射鱼雷,“致远”舰躲过一条泡沫飞溅的鱼雷后,不幸为另一条鱼雷所中而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约阂嗤�撩挥诓ㄌ沃�校�肴�⒐俦?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甲午战争
割占台湾使得台湾宝岛离开祖国长达半个世纪,台湾同胞从此陷入了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殖民统治。http:\/\/www.baidu.com\/s?ie=gb2312&bs=%BA%F3%CE%BB%D7%D3%B9%AC%B0%DF&sr=&z=&wd=%BC%D7%CE%E7%D5%BD%D5%F9&ct=0&cl=3&f=8 参考资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供稿 ...

中日甲午战争的过程
日军的登陆活动历时十二天,清军竟坐视不问,只有当地的农民自发抗击日本军,暂时拖住了日军的行动。11月6日,日军击溃清军连顺、徐邦道等部,进占金州(今辽宁...甲午中日战争影响: 1、清政府承认日本控制朝鲜,便利了日本以朝鲜为跳板,向中国东北扩张势力。 2、台湾、澎湖列岛大片领土的割让,迫使台湾和祖国隔离五十年...

鸦片战争至义和团运动期间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的英雄故事?
3.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同时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1894—1895年,发动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战争。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告终,清政府被迫于1895午4月与日本订立了《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给中国近代社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恶果。日本割占中国台...

五十年不幸的历史中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了哪两次侵华战争
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我国洋务运动破产 日本侵华战争:目的:拯救在世界经济危机下经济问题严重的日本 著名事件:南京大屠杀、九一八事变(中国开始局部抗击日本)、七七事变(中国开始全面抗击日本)、百团大战(共产党第一次规模最大的主动出击日本军队)等等 结果:失败、无条件投降、归还台湾...

中国和日本打仗是哪年开始的?为什么?
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次战争是日本的对外扩张政策、日中...

中国历史的几大战争
中央电视台十年前拍摄的电视剧《北洋水师》,更将这一观点深入人心。然而,偶然间,当我知晓了先于此战300年前发生明朝抗倭援朝的真实情况后,我这一想法开始有了转变,两次战争发生在同一个地点,面对的是同一个对手日本,战争性质同样是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然而比较满清甲午中日战争的完败,明朝却成功...

1895-1906中国 事件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 1898年,光绪皇帝发动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1901年,英法联军入侵,并签订了《辛丑条约》;1911年,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1912年元年建立中华民国;1915新文化运动开展 1919.5.4日,五四运动。

日本霸占台湾多久
至此,台湾人民抗击日本占领的有组织斗争告一段落。 从1895年6月到10月,不畏强暴的台湾军民前仆后继,奋勇杀敌,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抗日保台篇章。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代价,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和第二旅团长山根信诚被击毙,4800名日军被打死,近一半的日军被打伤。日方曾有记载:“不论何时,只要我...

日本鬼子的甲午战争
对日本来说,这次行动相当冒险,不仅当时中日国力悬殊,国际舆论也不支持。战争至8月,日军增至3600人,但仍进攻不利,酷暑疫病,士气低落。此时日本看到胜算太小,就派了公使到北京,争取体面地结束战争。9月日本公使来华后,先是虚声恫吓,后来又表示结束战争的“诚意”,说日本出兵台湾费尽财力,中国也不能让日本军队空手...

抗战资料
从1894年甲午战争开始,日本帝国主义蓄意扩大侵华战争。先是台湾,继而东北,随后是热河、绥远,大片中国领土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自1937年“七七事变”起,日本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和浩劫。欺凌一个民族,势必会唤醒一个民族,这是所有侵略者不能不遭遇的历史铁律。中华民族酷爱...

渝水区18858211236: 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做了哪些抵抗出现了哪些英雄人物有何意义? -
祢香地塞: 一、首先是民众自发的反侵略武装斗争:(1)广州三元里人民抗争:1841年5月,广州郊区三元里人民联络附近103个乡的群众,与英国侵略者展开了激烈战斗.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2)台湾人民反侵略武...

渝水区18858211236: 清朝时代哪些民族英雄抗击侵略者?清朝时代哪些民族英雄抗击侵略者
祢香地塞: 1,关天培(1781-1841),字仲因,号滋圃,谥忠节、封振威将军,汉族,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市楚州区)人,晚清著名爱国名将,民族英雄.著有《筹海初...

渝水区18858211236: 甲午战争台湾义军将领的徐什么名字怎么念 -
祢香地塞: 徐骧(xiang一声),清末台湾抗日义军将领.徐骧勤奋耐劳,并善于团结群众,常资助贫苦乡民,深得当地农民的信赖.在抗击日本侵略的新竹保卫战中壮烈殉国~

渝水区18858211236: 甲午中日战争台湾军民在反割台斗争中的两支主要力量是什么 -
祢香地塞: 汉族知识分子和台湾原住民

渝水区18858211236: 日本殖民时期台湾爆发了那些起义?是哪些人领导的?
祢香地塞: 2005年是《马关条约》签订110周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60周年.在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回顾台湾人民在日本殖...

渝水区18858211236: 甲午中日战争占黄海海战抗击日本的民族英雄 -
祢香地塞: 2.战况:1894年9月16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护送招商局轮船运兵至鸭绿江口大东沟登陆.不料这一军事秘密事先已被日本从美国人那儿得知.17日上午北洋舰队准备返航时,突遭日本联合舰队袭击.丁汝昌立即下令迎战,列成人...

渝水区18858211236: 问大家一下,有一部电影是讲述的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台湾人民抗击日本人的内容,很震撼的 你们知道 -
祢香地塞: 《赛德克 巴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