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表达了什么 韩非子寓言故事有哪些

作者&投稿:徐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这篇文章是韩非子写的一篇古文,主要讲的是君主治理外臣的方法。  

文章中君主用来控制外臣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对当权者不能驯服的外臣,君主就要把他杀掉。君主统治外臣,上级管理下级,在韩非子看来,光用德行是不行的,而是要使用权力来管辖,用法律规则来约束他们。只有有了法律规则的约束力,他们才能收起那些不好的念头和行为,才能忠心耿耿的为上级服务。这就是韩非子“以法治国”的思想核心。

实际上韩非子却忽视了软约束力的作用。硬约束力确实是需要,但软约束力也不能被忽略。

硬约束力是对违法、触法人们的惩罚条例,但是软约束力却是我们从小就被培养起来的行为习惯,而且这些行为行为习惯是贴合人们习俗中的行为规范的,这些行为不自觉地约束着人们的行动。所以我们在选择一个行动时,首先要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如何看待我的这个行动。如果他们对我的行动都不看好,我们便不去行动;但如果他们看法是认可,我们便会心情愉悦地去行动。这就是软约束的强大功能。

二是君主成为群臣共同看好的香饽饽。所以,君主如果表现出对某件事物的爱憎,那麽就会被他们利用,这样的话君主就被迷惑了;君主如果把他听到的话透露出去,那麽外臣就很难再向君主进言了,君主也就做不到明察秋毫了。

神明的君主的治国原则,在原文中申劝说君主遇到事情要能独断专行的议论里。

韩非子的五蠹写了些什么

“成败在于韩非”秦国的从统一六国到走向衰亡韩非都成了一个关键性的原因。《五蠹》是韩非子所著作的文章,其中的文章也体现了韩非子的才华,以及著述能力。  

韩非子出生于战国时期的七雄争霸战乱时代,他所在的韩国是当时势力最弱的国家,韩非子亲眼目睹自己的国家一步一步走向衰亡,于是他觐见给韩王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了韩王,但却遭到了拒绝,韩非子十分的失望,但是却没有因此而放弃,最后他终于探索出了由弱变强的方法,并且主张反对“儒学”的仁义之说,他著作了《五蠹》等书籍,其内容思维严密,推论严谨。

五蠹其实指的是当时社会上的五种人:一是战国时期末的儒学家,二是工商民三是当时的游侠,四是依附贵族的人,五是纵横家。

韩非子在五蠹中的论证方法十分的精彩,恰当,具有丰富的论证特色以及耐人寻味,举出了大量的证据来证明他思维,并且还做了仔细的描述,他的没一句中都像是一把锋利的刀刃,刀刀直入命害,《五蠹》也是体现了韩非子政治思想的重要文献,也具有相当强而有力的说证明。

也是在《五蠹》中,韩非子明确的表明每个人都品德兼有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人与人之间都是追求利益的,治国讲仁义道德是不现实的,只会让国家更加的衰败,他推广“轻罪重罚”的理念,以法律的手段来巩固统一国家以及实行君 *** 制。

韩非子寓言故事有哪些

韩非子出生于战国末期的韩国,对于韩非子有两种说法,一个是指当时韩国贵族韩非本人,还有一个是指他死后后人将他的事情集聚写的一本书。  

韩非子的寓言生动形象,在生活中是比较现实的,他巧妙的运用着这些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与看法,具有鲜明的特点。

他的著名寓言就有《守株待兔》、《螳螂捕蝉》、《塞翁失马》等等,比如说“买株还珠”;在这个寓言故事中也告诉了我们后人不能光只看到了光鲜华丽的外表,注重本质的内容珍贵才是最重要的,不要只看到了你自以为的好东西,说不定相比而下,另一样你没注意到的东西价值以及利用的更高。

以及他的寓言故事现如今也列入了教科书之中,他的寓言故事也非常的有教导作用,语言诙谐幽默,道理一读就懂,也非常的客观,可一针见血的表明它的含义。

韩非子虽然在言语上不善于表达但是却是著述的一个大手笔,也正因为如此,他也成为战国末时期秦国初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散文家,以及他也是一个非常能游说的人,法家的代表人,在历史上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大的。韩非子的名言都非常的客观道出了真谛,给予了我们后人很多的启发,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藏这的哲理与他的艺术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给了我们无限的启迪,韩非子的寓言故事具有相当大的文学价值。

  韩非子内储说上写了什么东西

《 韩非子内储说上》出选自于韩非子的内储说之中的一种一部分,内储说其实分为了好几部分,说上,说下,左,右,内外这几部,而内储说基本上就是集结了各处的故事以及寓言故事,从中来向人们传达这其中的含义。  

韩非子作为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以及思想家,韩非子出生于贵族门派,但是从小到大一直以来都有口吃,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是非常的好,甚至是欠缺,但是韩非子十分的有才华,他将他想要表达的全部通过文字来传达给了世人,其中包括内储这一文集。

《韩非子内储说上》中以举例的方法来阐述意义,有些我们现在的经常说到的成语就是出自于里面,比如说滥竽充数这个故事,它通过举例齐宣王让人吹芋,而其中有一个人其实不会但是却装作会的样子掺和在了乐队之中,后来齐宣王的儿子上任,他就喜欢一个一个让人吹芋,这时候这个装作会吹的人吓着了,连夜逃走,这就是滥竽充数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偷懒捡漏的人。

内储说中还讲诉到了贤明的大臣和君王应当走入市场中真正的观察体桖民情,因为往往那些大臣或者手下会乱报实情,以此掩盖了真相,从而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多听取更多人所说的,而不是盲目的去做出决定。

韩非子也通过《内储说》来揭开了人性丑陋的一面并且对此做出了评判讽刺。

韩非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韩非(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君主韩王的儿子,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论家、思想家、哲学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韩非子》一书。在国家统治方面,韩非主张法治,深得秦王嬴政的赏识,他的主张反映的是新兴封建地主的利益和要求,为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那么他的政治主张具体又有哪些呢?  

首先,说一下他最主要的政治主张,即法治。他提出了“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四项政策,虽然严苛,但同时,他也主张“法不阿贵”,即君子于庶民同罪。

韩非还喜欢研究历史,他对于历史的态度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也就是说在制定一些政策时应该因时制宜,不能循规蹈矩。

对于君主,他主张君主必须握有绝对的权利才能统治好国家,并主张清除封建奴隶主的势力,取而代之的是选拔一些封建官吏。

对于臣下,他认为要去“五蠹”,防“八奸”,五蠹分别指的是学者、纵横家、游侠、依附贵族并逃脱兵役的人、商工之民。他认为这些人会扰乱法治,威胁到治国安邦。八奸指的则是君主妻妾、君主亲信随从、君主的叔侄兄弟、意图讨好君主的人、散发钱财取悦民众的人、收买人心,制造舆论的人、养剑客,炫耀自己威风的人、结交大国培养个人势力的人。他认为这些人或借自身良好的条件给国家安全带来威胁,也要防。

对于民众,他认为民众的本性是好逸恶劳,因此提倡用刑罚来制约他们,但同时他也主张轻徭薄赋。




池姓 池氏家谱 池姓起源 池姓名人 池姓的来源 池姓简介
嬴姓并非自伯益时才开始有,故而说少皞氏应是嬴姓的始祖。少皞的后裔伯益,因对社会发展立了大功,禹准备让伯益当他的继承人。《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云:禹之子“启与友党攻益而夺之天下。”伯益没有当上首领,于是禅让制被世袭制所代替,中国历史由此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肇庆市13568603347: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译文 -
刘威干彼: 原文: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

肇庆市13568603347: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这个故事至今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
刘威干彼:[答案] 这篇分三部分,讲的都是为君统治之道.主要说说第一篇吧,讲的是对于不守规矩,做事超出自己被授权限的下属,一定要严惩,否则,就容易引起奴大欺主的祸端.引申到现今职场,每个人都应该做好自己本分之事,对于其他不要插手太多,如果整...

肇庆市13568603347: <韩非子 外储说右下>那句话表达的公孙仪的观点 -
刘威干彼: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着清廉的品质.是个注重防微杜渐(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

肇庆市13568603347: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全一点的译文~急用 -
刘威干彼: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云:“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语而献之.公仪 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惟嗜鱼,故不受也.夫既受 鱼,必有下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 给鱼.既不受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给鱼.'此明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 己不如己之自为也.” 要这一部分完完整整的翻译~我在网上看得都缺一点~~一定要详细

肇庆市13568603347: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阅读答案 -
刘威干彼: 公仪休能将“受鱼”与“枉法”联系在一起,说明公仪休明白自己大权在身,才能有“受鱼”的机会.“受鱼”,将使自己不能正确执法而“枉法”;“枉法”,将使自己被罢免官职;罢免了官职,将使自己不但不能“受鱼”,而且就连自己搞鱼的能力也将遗失.正如这个故事的最后一句话那样“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即:“公仪休这个人明白了,那种靠别人,不如靠自己的道理;明白了靠别人帮助自己,不如自己帮助自己的道理”.同时也体现了公仪休清廉执政的的思想性格.

肇庆市13568603347: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中的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 -
刘威干彼: 公孙仪的这句话表达了他的观点:即:“即毋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其大意为:如果不接受他们送的鱼而不被罢免宰相的职务,那么即使我爱吃鱼,我也能靠自己的薪俸长期地给自己提供鱼.

肇庆市13568603347: “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是什么意思呢?
刘威干彼: “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见《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治强:国家太平强盛.弱乱:国家纷乱衰弱.阿:不公正,偏袒.这两句大意是:国家太平强盛得力于法治,国家纷乱贫弱是由于执法的不公正. 国泰民安得力于法治,因为只有实行法治,以法治国,社会才会安定,人民才能遵法守法.相反,若贪赃枉法,举事不公,阿曲权贵,人民自然不服.一旦小的不服发展到大的不服,心里不服发展到行动上的对抗,国家就将陷入动乱之中.

肇庆市13568603347: 韩非子 外储说右下 译文 -
刘威干彼: 春秋时公孙仪任鲁国宰相.平日喜爱吃鱼,全国人民争着买鱼送他,公孙仪不肯接爱,他的弟弟劝他说:「你喜欢吃鱼,又不肯接受别人的馈憎,为什么?」公孙仪说:「就是因为喜爱吃鱼才不肯接受.如果接受别人的鱼,对人难免就得低声下气,可能会违法;违法就会免除相位;相位一免,虽然想吃鱼,谁还会给?不接受别人送的鱼,而不致被免除相位,又能长久自给自足.」

肇庆市13568603347: 《鱼我所欲也》《韩非子 外储说右下 的区别 -
刘威干彼: 两个语段都是写在利与义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但《鱼我所欲也》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外储说右下》强调清白做人,堂正为官.

肇庆市13568603347: 请帮忙翻译:.《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
刘威干彼: 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仪先生却不接受.他弟弟劝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虽然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公孙仪懂得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靠别人为自己不如自己为自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