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治理鲁国的故事

作者&投稿:粱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治理中都城的故事~

孔子真正从政的机会到了,公元前501年,也就是鲁定公9年。孔子五十一岁,在鲁国当了中都宰(孔子仕鲁之年,据清人江永考证,在定公9年)。

当时鲁国比较安定了些。季桓子的内部也由于仲梁怀被压服、阳虎出走、公山不狃在费城并没搞出什么名堂来而单纯些了。鲁定公和季桓子见孔子曾想到公山不狃那里而终于没有去,于是理解到孔子想做一番事业,但又终于还是拥护鲁国的当权派的,这也就增加了对孔子的信赖。这就是孔子能够出来从政的原因。孔子当中都宰是在阳虎失败出走和公山不狃在费城举事之后,这就不是偶然的了。

中都宰大概相当于现在的首都市长。孔子做了一年中都宰就很有成绩,当时西方各国都想学孔子的治理方法(《史记·孔子世家》作“四方皆则之”,《孔子家语·相鲁》篇作“西方之诸侯则焉”,玆从家语)。

于是孔子由中都宰升为司空,司空仿佛是后来管建设工程的首长;又由司空而为司寇(《史记·孔子世家》作“大司寇”,但先秦一般书均称孔子为司寇,非大司寇),司寇是管司法方面的首长。孔子现在是真正参与政治了。

周初实行封建,鲁国的地位和势力都略强于齐国。《左传•定公四年》云:“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分鲁公以大路、大旗,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是使之职事于鲁,以昭周公之明德。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因商奄之民,命于伯禽,而封于太昊之虚。”这里提到的“夏后氏之璜”等,据说为天子之宝,封赐于鲁国,当然说明了鲁国的地位不同一般。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各个诸侯国在外交活动中往往要推鲁国为尊。《左传•桓公六年》就记载“诸侯之大夫戍齐,齐人馈之饩,使鲁为其班。”诸侯们的次序要由鲁国来排定,这就可见鲁国的地位是高于其它诸侯国的。当时鲁国的军事力量也不差。春秋初期,齐、鲁两国之间发生过三次大的战争,结果是鲁国二胜一负:鲁桓公十三年(公元前721年),以鲁为首,联合郑国、纪国,打败齐、宋、卫、燕四国的军事联盟;鲁庄公九年(前685年),齐鲁干时之战,鲁国失利;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鲁长勺之战,鲁国大败齐国。
鲁强齐弱的局面到齐桓公称霸的时候有所改变。由于齐国的主流文化意识是“尊贤尚功”,“因其俗、简其礼”,“通工商”、“便渔盐”等等,实力很快就发展了起来,加上任用了管仲等治国治军的人才,齐国得以称霸北方长达数十年之久。相对而言,在这一时期鲁国的发展是较为缓慢的。因此,面对着齐国的强盛,鲁国主要采取了交好齐国、积蓄力量的策略。例如,在齐桓公的霸业异常兴盛的时候,鲁庄公为了讨好齐国就采取过联姻的政策。《春秋》中简要地记载了这一过程:鲁庄公二十二年,“公如齐纳币”(送上定亲的礼物);二十三年夏,“公如齐观社”(参加齐君的社祭典礼);二十三年冬,“公及齐侯盟于扈”;二十四年夏,“公如齐逆女”。鲁庄公的努力,使过去一度相当紧张的齐鲁两国关系得到缓和,此后二三十年间,两国几乎再没有发生战事。鲁僖公即位之后,更是把齐桓公的称霸看作发展自己的良好机遇,一方面积极跟随齐国北伐戎狄、南征荆楚,另一方面则利用楚军不敢北上的时机,大力扩大自己的地盘,一时造成了“中兴”的格局。
进入春秋时代中、后期,随着齐国力量的衰弱,随着晋国取代齐国占据了北方的霸主地位,随着北晋南楚称霸局面的形成,鲁国在处理与其它诸侯国的关系方面,也进入了一个变化较多、较大的时期。鲁僖公时,为了对抗齐国,先是与莒国、卫国结盟,后又臣服于楚国,以求借助楚国的力量与齐国抗衡。晋文公称霸之后,由于齐国的势力受到遏制,又由于鲁国、齐国都依附于晋国,故两国之间虽有不少摩擦,但也有不少和平共处,尤其是经过鞌之战齐国败于晋国之后,两国之间维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当然,鲁国与晋国的关系也是相当复杂的。晋国深知“鲁不贰,小国必睦”,这就必须对鲁国加以保护;但另一方面,鲁国作为晋国的附庸,也必然会受到越来越重的盘剥。据《左传•鲁襄公三十一年》记载,晋国“政在大夫……大夫多贪,求欲无厌……鲁不堪晋求。”当时正值晋国的霸业处于衰败过程之中,齐国的力量又有所上升,于是鲁国又叛晋即齐,这才有了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与齐景公的夹谷会盟。这时,孔子正在鲁国担当大司寇之职,并在这次会盟中“摄相事”。
考察鲁国的历史,我们会清楚地看到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这就是鲁国始终处在大国的夹缝之中,因而不得不没有间断地为此而周旋,时而交好于齐,时而交恶于齐又交好于晋, 时而交恶于晋又交好于楚,时而交恶于楚又交好于齐。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而且长期未能改变,显然根源于鲁国的国力始终不够强大。而国力不够强大,则无疑与鲁国始终执行“亲亲上恩”的基本文化路线有着直接的关系。
“亲亲上恩”,也可以称作“尊尊而亲亲”。实行这样的文化路线当然并非一无可取,例如鲁国的社会相对于其它诸侯国就要稳定得多。故《礼记•明堂位》就曾称赞鲁国“君臣未尝相弑也,礼乐、刑法、政俗未尝相变也。天下以为有道之国。”固然,在鲁国的历史上也曾发生过为争夺君位而兄弟相残的事情,但毕竟比其它诸侯国少得多、轻得多,尤其在春秋中叶以后就更是如此。鲁昭公时,与季孙意如发生冲突,即使昭公流亡在外,季氏依然是“事君如在国”,而没有表现出谋取君位的意思。然而,深究起来,“尊尊而亲亲”其实质则不能不是以“尊”为“亲”、至“尊”则至“亲”,正如《左传•成公四年》所谓:“非吾族类,其心必异”。如此,掌握鲁国大权的卿族便不能不被限制在“伯禽之后”的狭小范围之内,其它的人即使才能再高、本领再大,也不能不受到排斥,从而得不到任用。鲁国的落后,鲁国的不得不始终在夹缝中求生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可见“亲亲上恩”、“尊尊而亲亲”的文化路线归根结底是一条不思进取、封闭保守的路线。问题的严重性更在于,这样的文化思想观念经过几百年的延续伸展,已经深深

公元前501年,五十一岁的孔子当了鲁国的中都宰。孔子做 了一年,很有成绩。被提升为管理建设工程的司空;不久,转而为司 寇,管司法工作。这样,孔子参与政治的抱负终于实现了。 孔子五十六岁那年,又由大司寇,代理相国职务。他参与国政仅 仅三个月,鲁国的风俗就大大变了样。 孔子的成就使齐景公感到害怕,他特地挑了八十个美貌的女 子,让她们穿上华丽的衣服,教她们学会舞蹈,加上一百二十匹骏 马。一起送给贪图享乐的鲁定公,以腐蚀他的意志;这一计果然奏 效,鲁定公沉湎于歌舞淫乐之中,不再过问政事了。
孔子的学生子路见到这种情况,便对孔子说。 “老师,我们可以离开这里了吧!” 孔子回答说: “鲁国现在就要在郊外祭祀,如果能按照礼法把典礼后的烤肉 分给大夫们.那我还可以留下不走。” 结果,鲁定公违背常礼,没有把烤肉分给大夫们。于是,孔子离 开鲁国,来到了卫国。卫灵公问孔子,他在鲁国得到的俸禄是多少。 孔子回答说是俸米六万斗。于是,卫灵公也给他这个数的俸米。 跟随孔子的学生们见有了安身之处,都很高兴。子路尤其高兴, 问孔子道: “卫国的君主等待你去治理国政,你首先干些什么?” 孔子略为思索了一下,说:“我以为首先要纠正名分。” 子路不客气他说: “老师未免太迂腐了,这有什么纠正的必要呢?” 孔子反驳说:“您真粗暴!君子对他所不知道的只有疑在心中。
名分不正,道理也就讲不通;道理不通,事情也就办不成;事情办不 成,国家的礼乐教化也就兴办不起来;礼乐教化兴办不起来,刑罚就 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老百姓就会不知如何是好,连手脚都不晓得 往何处摆了。所以君子用的名分,一定要有道理可以说得出来,讲出 来的道理也一定要行得通。” 不久,有人向卫灵公说了孔子不少坏话,卫灵公就派人监视孔 子的出入。孔子怕继续留在这里出事,在卫国只居住了十个月,就离开了。
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 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 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 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 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 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 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 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 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 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我只凭言辞判断 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 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垂拱而治历史典故
"垂拱而治"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典故,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的鲁国。故事背景是春秋时期,鲁昭公(公元前505年-471年在位)为了整治国内混乱和各种问题,决定请教智者子产。昭公拜访子产后,子产并没有立即回答昭公的问题,而是吩咐宫殿修建时要让拱石合拢,以示法度...

孔子和南子的故事
看到这里,你会不会很好奇,南子是个什么人,为什么见他会让孔子的弟子都愤恨了,孔子居然还要起誓证明呢?今天放松一下, 不聊读书感悟了,我们聊聊孔子的八卦。南子是卫国卫灵公的老婆,为什么鲁国的孔子会去见卫国的南子呢?这里先说一下大概背景。孔子出身在鲁国, 一心想要治理好鲁国,也在鲁国当过...

大同小异历史典故
大同小异是一个典故,出自《史记·货殖列传》中的故事。故事中,鲁国人孔子问鲁子路如何治理国家,鲁子路回答说:“愿闻其详。”孔子说:“无他,唯志士之德。”鲁子路又问:“夫子欲何为?”孔子说:“大同。”鲁子路问:“大同与小异有渐乎?”孔子回答说:“志士不求全同,所求者大同。”这...

关于孔子的故事
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为豪。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经常思考治理国家的诸多问题,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

孔子的故事!!!(50字左右)
所以孔子在家排行老二,字仲尼,但他哥哥的字是“孟皮”,而不是“伯皮”)。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身处乱世,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

【中国先秦时期列朝列国志】鲁国(二):鲁公伯禽
惠公与桓公的时代 鲁惠公时期,面对夫人孟子无子的局面,鲁桓公被立为太子,这预示着新的权力交接和未来国事的走向。隐公作为惠公的庶长子,摄政并成为《春秋》纪事的起点,隐公元年,鲁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诸多矛盾和挑战等待着鲁国的后继者们去应对。鲁国的故事,如同一部历史长剧,每一...

齐国强盛以国君换姓,为啥鲁国虽弱却独一家统治到亡呢?
这段对话记载于《淮南子·齐俗训》,我给大家简单翻译一下:姜子牙(即太公望)和周公旦接受封地后相遇,子牙问周公:“准备如何治理鲁国?”周公回答:“尊崇地位高的人,亲近亲属和同族之人。”姜子牙听完说:“那鲁国以后肯定弱爆了。”周公又问姜子牙:“你准备如何治理齐国?”姜子牙答道:“任用...

东周列国故事39之鲁国内乱,公子翚弑君立新君
鲁候继承父亲的遗志,每次都说,鲁国事 轨 的国家,因为他现在年幼,寡人是暂时居王位罢了。公子翚请求做太宰的位置。鲁候却说,等 轨 当上了君位,你自己求轨吧。于是公子翚怀疑鲁候有忌惮轨的心思,密奏鲁候说,臣听闻国家利器得到了,不能交给别人。主公已经是子爵位为国君了,国人也臣服,支持...

孔子的徒弟在鲁国赎人的故事
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补偿和奖励。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拒绝了国家的补偿。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向国家领取补偿金,不会损伤到你的品行;但不领取补偿金,...

管仲有哪些故事
管仲的故事 当时齐国内乱,在国外的两位公子,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争取时间会过即位。当时为了给公子纠争取时间,管仲率领兵车去截杀公子小白,公子小白装死后逃过一劫会过即位。掌握大权后公子小白就 命令 鲁国君主交出管仲。鲁国国主被迫交出管仲,管仲被捆绑后压上囚车,在从鲁国回到齐国的路途中又饿又...

裕民县13060887493: 孔子治理中都城的故事就是孔子在鲁国当中都宰的时候,关于孔子的故事. -
丛婕瑞杉:[答案] 孔子真正从政的机会到了,公元前501年,也就是鲁定公9年.孔子五十一岁,在鲁国当了中都宰(孔子仕鲁之年,据清人江永考证,在定公9年). 当时鲁国比较安定了些.季桓子的内部也由于仲梁怀被压服、阳虎出走、公山不狃在费城并没搞出什么名...

裕民县13060887493: 孔子鲜为人知的事迹,最好简短的! -
丛婕瑞杉: 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种种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没有过大的作为,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可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

裕民县13060887493: 孔子的故事简写. -
丛婕瑞杉: 孔子的故事简写. 春秋时期,鲁国渐渐强大,此时还有很多鲁国人在外国给别人做奴隶.于是,鲁国推出一条政令,规定无论谁路经外国赎回一个做奴隶的鲁国人,鲁国财政部门就会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大于或等于救赎成本的奖励,此举是为了鼓...

裕民县13060887493: 孔子的经历和结论但不要太多 要精华 每项一二百字就够了 -
丛婕瑞杉:[答案] 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身处乱世,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

裕民县13060887493: 孔子在鲁国执政三年间的发生两件大事 -
丛婕瑞杉: 鲁定公十年,与齐景公会面.景公失礼,帮归还郓、汶阳、龟阴之田.十三与季氏有场战争.十四年杀大夫少正卯将鲁国治理的不错,齐国恐惧后想招把孔子赶走了

裕民县13060887493: 孔子的身世背景 -
丛婕瑞杉:[答案]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祖上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

裕民县13060887493: 孔子的故事5000字 -
丛婕瑞杉: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有一套虽不周密而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政治见解.孔子思想中最光辉的一点,是提倡“仁”,仁就是“爱人”.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反映了由于奴隶制的渐趋瓦解而产生的当时庶人(广大人民)的抬头.孔子首...

裕民县13060887493: “名正言顺”是由什么故事得来的?
丛婕瑞杉: 孔子五十一岁时当了鲁国的中都宰,后转为 司寇,管司法工作.五十六岁时代理相国职务,仅 仅三个月,鲁国的风俗就大大变了样.孔子的成 就使齐景公感到害怕,他特...

裕民县13060887493: 孔子的著名故事 -
丛婕瑞杉: 1、孔子误会了颜回 有一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

裕民县13060887493: 关于孔子的一切! -
丛婕瑞杉: 孔子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汉族,英文:Confucius.身高九尺七寸(约合2米22) 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逝世后葬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